• 沒有找到結果。

女性主義史學視角下的國中臺灣史教科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女性主義史學視角下的國中臺灣史教科書"

Copied!
1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女性主義史學視角下的國中臺灣史教科書 The Evolution ofGender Ideology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aiwan History Textbooks: The View o

r-

Feminism Historiography 001:I0.6249/S E.20 16.67.2.05 收稿日期:2015/8/31 修訂日期:20I5/I0

/1

4 接受日期: 2015

/1

0/26

女性主義史學視角下的

國中臺灣史教科書

蔣淑如*

博士生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

摘要

2004 年政府公布《性別平等教育法》強調學校教材內容應平衡反映不同性 別的歷史貢獻及生活經驗,並呈現多元之性別觀點。然而在現行教科書研究中 仍可發現存在許多的性別刻板化和偏頗的意識型態。 本研究以女性主義史學視角切入,檢視從《認識臺灣﹒歷史篇〉開始,及

之後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編輯而成的《社會》第一、二冊中的「歷史

J '發現

國中臺灣史教科書存在如下問題:

(

I

)對女性主體的忽視; (2) 偏重政治軍事 史及菁英史觀 ;(3) 男主女從的性別關併、與積武的男性互動; (4) 重視男性和 公領域,輕忽女性和私領域歷史 ;(5) 社會領域基本內容的束縛。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的結果,針對課是岡與教科書內容編輯提出若干建議,

供後續進行相關研究的參考。

關鍵詞:教科書、性別意識形態、女性主義史學 *才篇論文通訊作者:蔣:假如,通訊方式: sh 叮 u.chiang@gmail.com

(2)

The Evolution of Gender Ideology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aiwan History

Textbooks: The View of Feminism

Historiography

Shu-Ju Chiang*

Doctoral Student

Graduate Institute of Education

,

National Chung Cheng University

Abstract

School textbook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udents learning at school;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textbooks usually express gender ideology in an invisible way. Thi

study aims to discuss the evolution of gender ideology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aiwan history textbooks with the view offeminism historiography.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I)

neglect the

subjectivity offemales;

(2)

highly focus in

political and

militarγ"

history and elites'

point of view; (3) In gender stratification

,

males are superior to females.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males often expresses the gender ideology of

male violence".

(4)

tress the history of males and the public sphere

,

neglect the history of females and

the private sphere; (5) The basic contents of Social Studies Learning Areas restrict

the editorial direction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aiwan history textbooks.

Finally

,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of research mentioned above

,

some suggestions

were contributing

t。如此her

researches. .

keywords: textboo

k,

gender ideology

,

feminism historiography

*Corresponding

auth Ol叮 Shu-Ju

Chiang

, E-Ill

a

(3)

女性主義史學視角下的國中臺灣史教科書

The Evolution ofGender Ideology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aiwan Hist01Y Textbooks: The View ofFel11inisl11Historiography

一﹒呵. ...1L-_二=三』

宜、 "IJ 舌

教科書是教學歷程中重要的媒介,提供學習的知識,也扮演文化傳遞與價值塑造 的角色,使學生從中習得社會主流的觀點與意識形態。丘愛鈴(2003 :“)表示 :1 教 科書本身即是意義的一個隱藏所。」而Anyon

(

1983:

38) 提及 :1 假如單一的意識形 態的觀點支配7 學校的歷史教科書,則這個觀點變成真理,甚少遭受批判,也沒有人 拿他與其他觀點比較。」歷史教科書包含政治、經濟、文化不同層面的知識,形成複 雜又具影響力的潛在課程,因此歷史教科書經常成為各種意識形態角力、競爭的舞臺。 國中階段學生正值青春期,性別分野漸形明顯,倘若學習歷程中習得不健全的性別觀 念,對學生日後的性別意識將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過去「統編本」教科書體制下,國中歷史教科書主要分為中國史與世界史兩部分, 在大中華史觀下,臺灣史是附屬在中國史之內,學生接觸到臺灣歷史比例極少,更遑 論對臺灣女性歷史貢獻的了解。解嚴後在本土化、民主他思潮影響下,國立編譯館依 據 1994 年教育部修正發布「國民中學課程標準」編輯《認識臺灣》教科書,分為歷史 篇、地理篇、社會篇三部分,並於 1997 年開始提供國民中學一年級學生閱讀學習之用, 《認識臺灣﹒歷史篇》教科書便成為國民中學階段第一本單獨成冊的臺灣史教科書,

也使得臺灣史課程正式走人新紀元(徐宇辰,

2008)

0

2002 年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全

面實施審定後,(認識臺灣〉教科書才停止使用,臺灣歷史改編人t年級《社會〉教科 書中的「歷史」篇。 目前研究國中歷史教科書中的性別意識形態者甚少(婦女新知基金會,

]

988

;謝 小苓、李安莉、李芳玲、王佩芬、陳惠敏、游千慧、楊佳羚,1998 、 1999) ,且從《認 識臺灣﹒歷史篇〉出版後,也一直缺乏針對國中階段臺灣歷史教科書中的性別意識進 行檢視與研究。相較於早期的國中歷史教科書,臺灣史的教科書是臺灣社會日漸民主 開放下的產物,但臺灣史教科書是否隨著時代社會的發展,反映出更趨平等的性別史 觀與內容呢?本研究擬針對從《認識臺灣﹒歷史篇》教科書開始,接績之後依據九年 一貫課程綱要編輯而成的國中七年級《社會〉第一冊、第二冊中臺灣史部分進行分析,

包含五個時期九冊臺灣史內容的教科書I,嘗試以女性主義史學的視角切人檢視,一方

面藉此7 解由統編本到審定本的國中臺灣史的教科書中的性別意識,另一方面也盼能 為歷史教科書的編寫提供新的思索方向與建議。 l 包括:依據 1994 年「國民中學課程標準 J (簡稱 1994 年版) ,及 2000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 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J( 簡稱 2000 年版)、 2003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J( 簡稱 2003 年版)、 2005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修正社會領域t至九年級基本內容(簡稱 2005 年版)與 2008 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J (簡稱 2008 年版)所編輯,並經由 教育部審查合格的五個不同時期版本的國中臺灣史教科書。教科書樣本的選擇上,以當年度 市占率最高的版本教科書作為分析的對象。此處所說「教科書」是指「吉果本 J '不包含其他 相關之輔助教材、教師手冊、習作、學習單。

(4)

貳、教科書性別意識形態的相關研究

國內教科書性別意識形態的研究,肇始於歐用生( 1985) 對 1978 年版國小社會科 教科書進行內容分析,發現教科書的圖文中男性比例遠高於女性,且男性角色豐富多

兀'女性角色多被限制在家庭,反映出「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印象。黃政傑(

1988)

分析國小 1985 年版的生活與倫理教科書,發現該科教科書所涵蓋的男性角色復雜 多變,從皇帝、總統至販夫走卒,幾乎無所不包。相較之下,女性角色主要為母親、 苦師、車掌、買/做菜者、洗衣者、編織者、侍牌等,角色相當狹隘。婦女新知基金 會也在 [988 年大規模地檢視 1975 年國小、國中國語、社會、生活與倫理、公民與道 德、歷史及高中國文等教科書,發現女性操持家務的賢妻良母角色特別受到彰顯;圖 文內容上,男女比例過於懸殊;P-J 文也著重教導傳統「男主外、女主內」及「男尊女 卑」等性別刻板觀念。 1996年開放教科書民間審定後,教科書研究增加許多,教科書中的性別問題亦逐 漸獲得重視。 1998 年教育部公佈的「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JI犬議將「兩

性 J (現已改為「性別J) 等重大議題融人仁大學習領域中(國民教育社群綱,

2000)

,

希望透過學校課程與教學傳達和諧平等的性別觀念。 2004 年政府公布《性別平等教育 法}並於其第十八條細目明白表示:'學校教材之編寫、審查及選用,應符合性別平 卅一教育原則;教材內容應平衡反映不同性別之歷史貢獻及生活經驗,並呈現多元之性 別觀點(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

2004)

0 J 明定所有教材,無論人物出現之 次數、樣態、文選作者、內容、意識形態及插圖,均應破除性別偏見、性別支rJ板印象 及男尊女卑之觀念,避免使用男性專屬語吉,應平衡呈現兩性及多元之性別觀點(教 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 2004) 。 雖然性別議題受到教育單位和法令的強調,但從許多研究中可發現現行教科書仍 存在不少刻板的性別意識(呂純如,

2005

;周素碧,

2010

;黃琦哦,

20[ 1

;蔣淑如,

2012)

,例如:男女出現比例懸殊、男剛女柔性別氣質刻板1c 、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 工、男尊女卑的性別關條等問題。而「忽略女性的貢獻」則是各種性別偏見累積下來 一個教科書普遍且關鍵的現象。此外,回顧相關研究發現以國中歷史教科書為研究對 象者極少,僅有三份研究,包括:婦女新知基金會(1988) 發現 1975 年國小、國中的 歷史教科書中男女比例過於懸殊且傳達刻板的性別觀念;謝小苓等(1998) 針對 86 學年度國中一年級各科教科書進行檢視,其中發現GT識臺灣﹒歷史篇〉教科書在書 寫上是以漢人男性經驗為主要關注點,女性的圖文相當缺乏;次年,謝小苓等(

1999)

再檢視國中二年級各科教科書,分析結果仍可見歷史教科書中描述女性的比例偏低, 70 中等教育第67 卷第 2 期

(5)

女性主義史學視角下的國中臺灣史教科百

The Evolution ofGender Ideology inthe Junior Iligh School Taiwan History Textbooks The View of Feminism Historiography

且國中歷史教科書的內容偏重政治史,導致缺乏出人政治公領域機會的女性在歷史完

全被忽視。

從上述三份研究初步能瞭解到過去的國中歷史教科書中存在著性別失衡與男性中 心的問題,至於之後才編輯出版的國中臺灣史的教科書,目前則未有相關的檢視與研 究。因此,本研究希望能透過對國中臺灣史教科書文本的爬梳,以女性主義史學觀為 視角,進一步去了解記錄臺灣社會發展與人民生活的臺灣史教科書中呈現何種性別面 貌。

參、女性主義史學

受到新、當史學轉型及女性主義思潮的影響,女性主義史學興起於 60...70 年代。

在新史學的影響下,女性主義史學主張應改變過去傳統史學慣於自上而下的俯視歷 史,認為研究重點應從政治、軍事移轉到經濟與社會文化方面,進而關注人類各個領 域的經驗(張宏, 2006) 。因此其關注對象也從社會菁英和政治領袖移轉到一般大眾, 如:勞工、黑人、女性及其他弱勢群體,研究主題也從對公領域的偏重轉移到對私領 域的關心。同時也開始採用多元、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利用人類學、社會學、 族誌、人口學、電腦統計等方法來拓展史料的蒐集,過去被視為不正統的資料,例 如教區記錄、稅務冊、法庭檔案、結婚登記簿、小說、日記、電影、訪談記錄以及其 他可能利用的史料也被女性主義者運用來研究一般婦女的生活(俞彥娟, 2001 )。 與此同時,受到第二波女性主義運動提出性別 (gender) 是社會建構的概念影響, 女性主義史學開始運用「性別 J (gender) 觀念探討社會文化對於男女行為的規範與制 約。 Gerda

Lerner ( 1979

)表示舊有的研究概念是以男性價值為標準,是男人對女人歷 史的解釋,是男人認為女人應該思想和行動的規範,並不是女人白己的看法和觀點。 她主張藉著女人的書信、日記、白傳和口述歷史去挖掘女人真正的經驗。其次,第一

波女性主義運動中喊出著名口號一一「個人即政治的

(the

personal is pol itical )

J 也促

成對女性經驗的肯定。過去女性的問題經常被認為是個人的( personal) 主觀的問題, 不該在公共領域討論,女性主義者則認為女性的問題,包括懷孕、墮胎、家暴、性與 身體、婚姻關條、教養小孩等,往往牽涉到社會制度不公的問題,應該被放在公開研 究中加以討論檢視。這些以往屬於不登大雅之堂的私領域問題,在這個階段也成為女 性主義史學關心的重點。 對於歷史失真和片面的現象,一些史學家認為應當從婦女史的角度為歷史作些補 充,使婦女能擠身於歷史這時期對女性歷史研究是一種「補充式歷史(

compensatory

June, 2016 SecondaIγEducation 7

t

(6)

history)J' 基於傳統歷史忽略女性而要把女性的事蹟以添加的方式放人歷史中,含有 補充與修補傳統歷史不足的用意(俞彥娟,

2001

)。但這種補充式歷史能被挑選記載的 女性僅是少數傑出婦女,多數女性的生活經驗及價值仍是受到忽略,此種方式基本上 依舊是以男性的標準來衡量女性貢獻,未跳脫出傳統史學強調菁英政治史的黨臼(林

小芳, 2006) 。

隨著女性主義理論的發展與社會史研究的趨勢,女性主義史學家也逐漸發現一項 困境,就是她們至多只能把女性放回歷史上出現過女性的領域,碰到沒有記錄或沒出 現過的領域就觸礁;即使是女性出現的領域,也可能因階級、種族、文化、地域的差 異而有不同的經驗和陳述(成令方,

1993)

0 90 年代左右,後結構主義理論的提出為 女性主義史學研究提出另一種可能。 Scott (1986) 認為過去許多女性主義者把男、女 二元的分類視為自然,而不去質疑歷史主體本身,她利用 Foucault 的權力理論,認為 傳統的歷史其實是各種不平等權力關條的產物,性別問題是涵蓋在所有權力關條內, 不僅存在男、女兩性關係中,也隱藏在階級、種族、社會、經濟等各個領域中。因此, Scott 主張性別才是歷史分析的重點,研究對象不只針對女性的經驗,也應該包羅所有 的歷史對象,即使在政治史、經濟史及社會文化史中,性別都是歷史分析一個有用的 範疇。歷史的各個層面中都隱含著性別的權力關條,女性主義史學應該探究的是這些 歷史知識被建構的背後潛藏哪些不平等關條,以及這樣的狀態何以長期維持。 女性主義史學從早期努力把婦女放回歷史的「補充式歷史 J' 到注意到性別建構概 念,察覺到男女間的差異,轉而強調要重新撰寫屬於女性的歷史(

Her story)

,重視女 性的主體性,且將歷史研究從公領域移轉到對私領域層面歷史的關注。後結構主義的 理論又擴大性別的定義,性別史的研究可以不圍限於男性歷史或女性歷史的二元分 類,性別的權力關{牟其實潛藏在各個領域的歷史中,史學研究的功能之一是要能去解 構歷史論述背後的權力關條,去探究不平等的性別關像是如何運作與維繫。

肆、性別意識形態的檢視

本研究透過檢視五個時期出版的國中臺灣史教科書的圖文內容,以女性主義史學 的視角來對教科書中呈現的性別意識形態進行綜合分析,茲述如下:

一、對女性主體的忽視

MacDonald ( 1980

)對教科書中女性的「忽視 J (neglect) 的定義是指教科書即使

有提到女性,但男性出現的次數和頻率仍遠高於女性。 1994 年版 ~2008 年版國中臺灣 史教科書中「單獨呈現女性」的圖片數幾乎都低於 10% '但「單獨呈現男性」的圖片 72 中等教育第 67 卷第 2 期

(7)

女性主義史學視角下的圈中萱灣史教科書

The Evolution ofGender Ideology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aiwan History Textbooks: The View ofFeminism HistoriograjJh

數皆超過 55%以上。課文中有具名的女性更少,只有 2000 年版在圖片中提到畫家陳進 和 2003 年版在二二八事件的文中提到小販林江道,其他時期的國中臺灣史教科書中 全無具名的女性人物。整體而言, 1994 年版"-' 2008 年版國中臺灣史教科書的圖文依然 呈現男多少女相當懸殊的比例,內容充滿對男性人物功績的描繪,女性嚴重被忽視, 教科書連以「補償式」將女性添加進歷史的努力也未有。新近出版的 2008 年版教科書 更是所有時期教科書中呈現男性人物比例最高的版本,可見在 2004 年「性別平等教育 法」公布後出版的教科書,性別失衡的現象仍未見改善。 對女性主體的肯定和對女性經驗的重視,是女性主義的核心概念,此精神同為女 性主義史學所吸收。然而, 1994 年版 "-'2008 年版國中臺灣史教科書中始終存在對女性 主體忽視的現象。謝小苓等( 1999) 表示在看不見女性經驗與圖像的知識中,對占半 數學習主體的女學生而言,是難以找到學習楷模及認同的。 Scott

( 1986:

1074) 曾質問:

「婦女在人類歷史上參與了許多大大小小的事件。而在歷史研究中為何消聲匿跡了

呢? J 歷史是過去人類生活經驗的記錄,男性與女性同在歷史長流中對國家民族、社 會家庭付出奉獻,歷史教科書卻以偏概全地忽視女性對人類社會的貢獻與付出,很容 易導致學習者誤認歷史僅是男性的歷史,或只有男性才是對歷史有功績,女性的經驗 和貢獻是不值得記錄或提及的。 教科書中人物的篩選與呈現絕對有性別意識形態存在,表面上或許沒有明說,但 可以從數字比例去解讀其中的隱含的意義(謝小苓等, 1999) 。雖然數字的平衡未必能 表示實質的性別平等,然而性別比例過度失衡也表達出國中臺灣史教科書在編寫上太 偏重男性生活事蹟,對女性過往的生活經驗與歷史貢獻未能加以認肯。因此,除了數 字比例之「童」的平衡外,針對教科書的實質內容與編寫重心進行反省與調整,才是

真正有助於性別平等教育。

二、偏重政治軍事史及菁英史觀 新史學批評傳統史學經常以政治事件和菁英人物的活動為主要對象,忽視經濟、 社會、文 f仁等方面的內容,並認為傳統史學的研究型式把歧異多元的歷史窄{仁,忽視 個人及群眾創造歷史的可能,將歷史限縮如偉人傳記一般(歐宗明, 2009) 。檢視各時 期國中臺灣史教科書發現其內容卻依然園限在傳統史學框架中,過於偏重政治史和軍 事史。以圖片而盲,教科書中對政治、軍事身分的男性多以真名、獨照、正面且大幅 的圖片呈現,若是表現尋常百姓的生活,如農耕、 1守獵、編織、工廠勞動、製作工具 等日常活動,圖像通常以群體、側面、小比例的方式呈現。在課文部分,除前述的陳 進和林江邁外,沒有任何具名的女性出現,換句話說,園中臺灣史教科書中幾乎所有 的人物都是男性,尤其是政治、軍事領域的男性統治者或官僚。徐宇辰 (2009

: 196)

(8)

於研究中曾對臺灣史教科書中政治軍事男性偏高的出現比例作解釋: 「此乃因國中歷史教科書本來就是以傳達歷史基本史實為主,而歷史基本史實仍是以 政權演變與政教制度為中心,因此歷年來教科書中人物的介紹,雖以漢人、男性、政 治與軍事類型人物為主,應可理解。」 這樣的觀點也反映大部分人對歷史教科書中大篇幅歌頌男性事蹟「習以為常」 與「應可理解」。但歷史教科書傳遞的基本史實只能是「政權演變與政教制度為中心」 嗎?當歷史教科書在編寫前先入為主設立一個門檻,一個女性過去難以跨越的門檻, 則歷史教科書將等同男性展演的舞臺,女性絕少有現身的機會。以 2000 年版的教科書 為例,該教科書改變過去將政權遞壇作為歷史敘述主軸,濃縮政治軍事史內容,加重 對臺灣社會文化變遷的描述,該教科書成為國中臺灣史教科書中,不管是圖片或課文 方面,都能容納較多的女性及其他階層男性現身的空間。

Benhabib ( 1992: 213

)曾表示男性本位的概念帶來的後果是:r 模糊了男性也被性

別他的事實」。教科書中不斷顯露唯有在政治軍事領域致功立勳的男性才能留名青史, 無形中也在形塑男性成為英勇、陽剛的形象。這樣的結果顯現刻板印象並非只發生在

女性身上,社會上對於男性同樣也存在性別偏見,

Rich

(2000) 即表示「男人和女人

一樣,都是刻板印象的受書者」。 目前國中臺灣史教科書呈現出的是少數政治軍事男性菁英為主的歷史,不真權力 的女性及非主流階層的男性,被邊緣化成為歷史的客體不受重視。加以,臺灣長期以 來處於受殖民的脈絡下,女性與非菁英男性因性別和階級問題更居於雙重不利狀態。 然而,臺灣也是個多元族群與文化並存的社會,歷史教科書當盡可能多元客觀呈現不 同面向的觀點供學習者省思過去與尊重差異。

三、男主女從的性別關係與黯武的男性互動

Mill

(1869) 曾形容人類歷史上把控桔緊緊套在受壓迫者脖子上之諸種制度中, 最深刻的一種莫過於「女性附屬於男性」的制度。國中臺灣史教科書中出現的男性幾 乎都是高位階身分者,女性縱有出現機會也經常是附帶的、無關緊要的配角身分。所 有的圖片的核心人物幾乎都是男性,女性經常被置於圖片不顯眼處,隱身在男性身後 作為旁襯、附屬的角色。西蒙-波娃( 1999) 便表示 :r 她們是一個整體的一半。雖然 在整體中兩性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女人這一半,卻是以『他者』的身分依附於男子。」 女性主義者不斷對父權體制下女性始終被他者化(othering) 的處境提出抗議與批判, 女性主義史學家也對傳統歷史長期邊緣他女性的不合理現象尋求改善之道。Millett

(2003

)用「內在殖民(

interior colonization)

J 一詞來形容父權社會中也許隱晦不明,

74 中等教育第67 卷第 2 期

(9)

女性主義史學視角下的國中臺灣史教科書

The Evolution ofGendcr Ideology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aiwan HistolY Textbooks The View ofFerninisrn Historiography

卻真實存在的男優女劣性別關條。透過「社會化」過程的中介,女性被一種看似無形 且無害的父權思想宰制,而甘心居於附屬地位。 教科書中的圖片除可增加視覺美廠,使版面更豐富外,圖片提供的視覺印象,確 實比文字傳達訊息更為直接與迅速。 Osler (

1994

)認為,圖片的視覺印象足以影響我 們對課文的瞭解和詮釋。圖片對學生的認知和學習可說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或許有人 認為這些歷史圖片只是客觀如實地呈現過去的性別現象,但若能在圖片上進一步說明 其中隱含的性別權力關條,對學習者建立批判性別意識形態的能力是有所助益的。若 教科書不能更謹慎地在說明上讓學習者明白過去不平等的歷史,極可能在潛移默他的 教育過程中讓刻板的性別觀深植學習者的心中,代代相傳無法改變。 在課文中由於缺乏女性,且以男性歷史為書寫主軸,因而描述最頻繁的性別關條 走男性間的互動,但這些互動卻常指涉上、下階級男性間的統治與壓迫、反抗與犧牲; 我族與他族男性政權間的攻擊與鎮壓、侵略與祇抗。例如在針對「牡丹社事件」的過 程進行說明時,從部編的 1994 年版教科書到最新審訂的教科書中都有相似的描述,以 1994 年版教科書為例: 1994 年版教科書的描述:

「日本早在十六世紀末葉以來,就有『南侵』琉球、臺灣的「野心』。一八七一年(清

同治十年)琉球船隻遭遇颱風 , i·票至壹灣南端,船員闖入牡丹社原住民住地,大多為

當地原住氏所『殺害』。事後,日本以『懲辦』兇手為藉口,在一八七四年,Ii'派軍攻

打』以牡丹社為主的原住氏。 J (國立編譯館,

1998 : 49)

對各種外交和軍事事件,課文中慣以「殺害」、「攻打」、「懲辦」、「出兵」等文字

描述事發衝突的過程及相互殺戮的結果,除顯示與其他國家的敵對關係外,也表露出

濃烈的雄性暴力,肅殺的對抗關條。孟獎(200

I :

103) 表示「男性則經由其性別認同, 訓練出抽象的技能,以便在競爭性的男性團體及職涯中不落人後,他們傾向一種「合

理他戰爭、武裝種族及其他生命的一一及種性的一一冒險活動(

life-and pecies-endangeringactivities).il的軍事思想。」教科書的內容無形中合理仕戰爭及武裝 暴力,傳達出一種宰制與報復的軍事思想。國中臺灣史教科書不僅輕忽女性的貢獻及 性別和諧的價值,反而無形中與和平教育背道而馳,傳達著黯武的意識形態。

四、重視男性和公領域,輕忽女性和私領域歷史

社會常因男尊女卑性別權力關條架梢存在的關條,使得空間此一稀有與特定資源 在進行分配與使用,會更|句優勢權力那一方傾斜,導致弱勢的一方落人更不平等的 狀態(殷實寧, 2008) 在 \994 年版----2008 年版的圈中畫灣史教科書圖片中幾乎沒有

(10)

單獨呈現女性在公領域活動的記錄,女性如果有機會出現在政治外交等公領域,通常 也是以陪襯男性的角色出現,如:官夫人。女性的活動幾乎是集中在私領域,如:編 織、農務勞動或加工作業,這些活動的空間也常侷限在家庭、部落或私人工廠中。課 文方面,在章節目次便可以明顯發現 1994 年版 "-'2008 年版的國中臺灣史教科書的內 容全以政權轉換為主軸,強調政治、軍事、外交等公領域主題,這些領域在過去幾乎 如同女性的禁地,當教科書以這些主題為編寫的核心時,也等同將女性的歷史楞除在 外。 女性主義對把人類活動分為公領域和私領域兩部分,並對所謂的「領城劃分」意

識形態(

separate spheres

ideology) 提出批判,這個意識形態指的是將公領域視為男性

活動的領域,私領域才是女性活動的領域,這樣的劃分除了排除女性涉足公領域活動 外,同時也貶低私領域的價值(李銀河,2003) 。因此女性主義史學關注的焦點也從對 公領域轉移到私領域,希望重新發掘以往被傳統史學所忽略的女性經驗,乃至於不同 種族、階級、弱勢族群等的生活史。 根據卓意雯(

1993

)對清代臺灣婦女生活的研究發現,清代臺灣女性的活動雖多 侷限於家庭,但仍舊會透過部分活動與社會接觸,如有些婦女以刺繡、編米袋、織草 席、做鞋等活動為副業,為家庭增加收入,貼補家用。傳統女性雖然缺乏向外開拓的 機會,但她們仍能以自身女主工技藝作一些基層勞動,為家庭經濟作出貢獻。遣,闊的是 過去女性在生產勞動上的付出未被歷史教科書重視,如果歷史教科書在編寫前能多方 蒐集史料,結合史學研究的趨勢與成果,多關注婦女過往的歷史經驗,譬如婚姻、生 育、文學創作、宗教行為、經濟勞動等,並且在各個層面將性別意識放進去考量,相 信必能更完整呈現臺灣過去的社會生活。 五、社會領域基本內容的束縛 國中臺灣史教科書的編築未能跳脫傳統男性政治史觀,與作為教科書編輯指引的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社會領域中增訂基本內容將臺灣史侷限在政治軍事史有密

切的關條。教育部於 2003 年公布實施「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J' 之後在 2005

年 8 月 8 日又增定 r -t:至九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基本內容 J' 訂定基本內容的用意是欲增 進教科書各版本間的交集,解決及緩和因能力指標的解讀和落實的彈性極大,導致仁 至九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各版本教科書的具體內容差異性太大的問題(黃素貞, 2007 )。 課程綱要中雖然說明基本內容中並不代表教材各章節的名稱,選編教材時出版公司可 以自行重新安排組合各項內容(國民教育社群網, 2003) ,但是基本上教科書的編輯也 僅能在這些基本內容中排列組合,卻難以超脫基本內容,而白行編選其他領域的歷史。 76 中等教育第 67 卷第 2 期

(11)

女性主義史學視角下的國中臺灣史教科書

The Evolution ofOenderldeology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aiwan History Textbooks The View ofFeminism Historiography

國中臺灣史在九年一貫課程中屬於七年級的社會領域「人與時間」的主題軸之下,

其將臺灣歷史依政權輪替分為五期 :1 史前文化與原住民族」、「海權競爭的時代」、「清

朝統治下的臺灣」、「日本統治下的臺灣」和「戰後的臺灣 J( 國民教育社群綱, 2003) 。

政權遞擅往往是軍事戰爭下的結果,因此受到基本內容限定影響,教科書內容自然也 充滿政治軍事色彩。各歷史分期除 J I 史前文化與原住民族」外,幾乎一律在介紹各 政權的行政設置、政治軍事統治、經濟建設或外交關係,少部分內容才與社會文化生 活相關,其他如藝術體育或其他族群的歷史幾乎付之闕如。易吉之,在九年一員,課程 綱要中增訂 It 至九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基本內容」後,恐讓政治軍事史之外的其他領 域歷史更難被納人國中臺灣史教科書。 梁歐超( 1984) 曾批評中國傳統的正史彷如「帝王將相家譜」、「相研書 J' 乏味地 陳列著少數政治領袖的豐功偉業和軍事戰功。檢視 1994 年版 '"'-'2008 年版國中的臺灣 史教科書發現,時至今日歷史教科書卻仍是一本守舊、男性中心思想編慕的讀本,因 循傳統史學偏重政治、外交、軍事史的問題,偏狹地以少數男性菁英的歷史泛指人類 歷史,忽視普羅大眾生活,且性別元素沒有被放入歷史分析之中加以檢討,導致女性 與其他弱勢群體的主體性與經驗長期受忽略。

伍、結論

本研究採取女性主義史學的觀點,檢視依據「國民中學課程標準」編輯的 1994

年版及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編輯的 2000 年版、 2003 年版、 2005 年版和 2008

年版共九冊圈中臺灣史教科書,發現國中臺灣史教科書圖文仍呈現男多少女的懸殊比 例,女性在歷史教科書的能見度極低,即使在現代臺灣史部分,理應可呈現女性在擁 有受教權、參政權及投人勞動市場所帶來的諸多貢獻與影響,但女性的付出卻仍未獲 得國中臺灣史教科書的重視與肯定。政治事件和少數菁英人物的活動被視為核心,忽 視多數社會民眾生活,縱使有女性經常也是以男性的陪襯者身分出現在圖片中,呈現 男主女從的性別關條。此外,國中臺灣史教科書中描述最頻繁的性別關像是男性間的 互動,但這些互動卻無形中傳達一種顯武思想,建構出雄性暴力的史觀。同時,國中 臺灣史教科書多數的內容也多呈現男性在公領域的活動或空間,不重視私領域生活, 女性和弱勢的群體和階層在國中臺灣史教科書中幾乎是無容身之處。因此,教科書的 內容和圖片除了應盡可能平衡地在內人女性和其他少數族群的活動記錄外,由於在父權 社會中女性因格於結構,表現不如男性乃屬事實,因此,更重要的是在教科書編寫上 應採取批判性的視角,讓學習者有機會去省思歷史中的性別權力關條,以及傳統社會 結構和價值觀合理之處。

(12)

教育部 2005 年將 r -t::至九年級社會學習領域基本內容」增列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中,臺灣歷史的內容幾乎以政權興替下的公領域建樹為主,也侷限臺灣歷史教科書的 編寫空間。課綱為教科書編輯的依據,雖然基本內容並非硬性的規定教科書的編選方 式,但在無形中卻園限書寫的方向,因此建議可以鬆綁課綱中的「基本內容 J' 讓臺灣 歷史的多種樣貌、不同領域的發展成就,及不同性別的生活經驗有機會能納人國中臺 灣歷史教科書。

Wood ( 1991

)指出,女性在教科書中被消音、貶低、忽略、扭曲的事實,至少造 成三種影響:一、學生會認為教科書教導的男性經驗才是正確、標準的;二、獨尊一 方的知識偏見,阻礙限制學生的視野;三、男性學生知曉自己的價值認同對象,立性 學生卻欠缺這樣的認同對象。教科書在教育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因長時間的閱讀、 背誦,逐漸加強學生的認同,若對其中偏頗的性另 I)概念和知識缺乏批判反省,日積月 累不僅影響學生的人格發展、意識形態,也間接決定其生涯規劃'影響甚鉅。國民教 育階段的歷史教材是許多人學習和瞭解人類歷史知識的重要來源,當關注整體人類生 活的新史學在學術界蓬勃發展之時,歷史教科書卻仍封建守舊地採取高高在上的芹英 政治史的史觀作為編箏的重心,輕忽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生活史,歷史成為片 面破碎的記錄,且存在一堵無形的高牆,無權力的大眾是難以跨人。本研究建議在教 科書的編輯上加人女性主義史觀,更改偏重政治軍史的編寫方式,運用多元、跨學科 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來拓展史料的蒐集,對專業史學研究的新近發現與研究成果多加參 考,讓不同性別、階級與族群的事蹟都能同受歷史的肯定與尊重。也冀望未來研究可 以進一步去探討如何以更真性別關懷意識的詮釋方式去書寫歷史議題。

參考文獻

丘愛鈴 (2003 )。綜合活動教科書之潛在課程分析。課程與教學季刊, 6

(4)'

37-59 。 宋立偉、張慧芝(譯)(2003) 。性政治(原作者:

Kate

Millett) 。臺北:桂冠。

陶鐵柱(譯)

(

1999) 。第二性(原作者:

Simone de

Beauvoir) 臺北:城邦。(原著出

版年:

1965)

呂純如(

2005 )

0 -t::年級社會學習領域性別平權教育之研究一一教科書分析與教室觀察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銀河 (2004 )。女性主義臺北:五南。

卓意雯(

1993

)。清代臺灣婦女的生活。臺 jt :自立晚報文他出版社。

周素碧 (20

I

0) 。國中國文教科書性別意識形態之內容分析一一以九十t學年度南一、 78 中等教育第 67 卷第 2 期

(13)

女性主義史學視角下的圈中臺灣史教科書

The Evolution ofGender Ideology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aiwan History Textbooks: TheV 時WofFel11inisl11Historiography

康軒、翰林三版本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孟獎 (2001 )。後現代的認同政治。臺北:揚智。 林小芳 (2006 )。婦女史對傳統史學的做示。廣西教育學院學報,

2 :

98-101 。 俞彥娟 (2001) 。從婦女史和性別史的爭議談美國婦女史研究之發展。近代中國婦女史 研究,

9 '

207-234 。 徐宇辰 (2008 )。戰後臺灣國(初)中歷史教科書的演變(1 948-2007) 一一以臺灣史 教材為中心。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徐宇辰 (2009)0 {認識臺灣﹒歷史篇〉與審定本康軒、南一版臺灣史教材分析。歷史 教育,

14 '

171-231 。

殷寶寧 (200的。大學校園中的性別與空間課題:從校園空間視角切人的一些思考。

2015/07/05

'取自:

http://www.ym.edu.tw/scc/se

xJ

20080312.doc

國民教育社群網 (2000 )。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 90 年暫行綱要(重 大道題:兩性教育)0 2015/06/剖,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0.php

國民教育社群網 (2003 )。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 92 年課程綱要。 2015/06/訓,取自 :h句:以teach.句 e.edu.tw/9CC2/9cc_92.php 國民教育社群網 (2008 )。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 97 年課程綱要。

201 5/06/2 I

'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國民教育社群島罔 (2011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修 正草案對照衰。 2015/06/21 '取自: http://teach.如 .edu.tw/9CC2/9cc_97.php 國立編譯館主編( 1998) 。認識臺灣﹒歷史篇。臺北:國立編譯館。 婦女新知基金會( 1988)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教科書的性別歧視系列。婦女新知, 71 、 72 、 73 、 76 、 77 、 78 期。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2 )。國中社會課本第一冊(一上)。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3 )。國中社會課本第二冊(一下)。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5 )。國中社會課本第一冊(一上)。臺北:康軒。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6 )。國中社會課本第二冊(一下)。臺jt :康軒。 張宏 (2006 )。女性主義史學中的幾個理論問題。婦女研究論叢,

4 '

47-56 。 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

2004

)。性別平等教育法條文及立法說明。

201 5/07/04

'取自:

https://www.gender.edu.tw/law/index_law.asp

梁敢超( 1984) 。中國歷史研究方法。臺北:里仁。 黃政傑( 1988) 。生活與倫理課本教些什麼。載於黃政傑(主編),教育理想的追求(

1I

(14)

123 頁)。臺北:心理。 黃素貞 (2007 )。九年一貫課程國中社會學習領域公民基本內容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黃琦瑕。011) 。高職英文教科書中性別歧視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高雄。 歐用生(

J

985) 。國民小學社會科教科書意識形態之分析。新竹師範學報, 12 '91-125 。 歐宗明 (2009 )。近代西方史學思潮變遷( 1830 一 1980 )。人文與社會研究學報:

43: 2 '

61-76 。 蔣淑如 (2012 )。國中臺灣史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之演變:女性主義史學觀點(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8 )。國中社會課本第一冊(一上)。臺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 )。國中社會課本第二冊(一下)。臺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 II) 。圈中社會課本第一冊(一上)。臺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2 )。國中社會課本第二冊(一下)。臺南:翰林。 謝小苓、李安莉、李芳玲、王佩芬、陳惠敏、游千慧、楊佳羚 (1998) ,r檢視國中一 年級教科書是否符合兩性平等原貝 UJ 專案報告書,臺北:教育部。 謝小苓、李安莉、李芳玲、王佩芬、陳惠敏、游千慧、楊佳羚(

1999)

,

r 檢視國中二 年級教科書是否符合兩性平等原則」專案報告書,臺北:教育部。

Anyon

,

E.

(1

983).

Workers

,

labor and economic history

,

and textbook content

,

in M.

W.

Apple

,

L.

Weis

,

(edc.) ideology and practice in Schooling. Philadelphi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Benhabib

,

S.

(1

992)

,

Situation the Se

lf:

Gendel: Community and Postmodernism in Contemporary

Ethics. Cambridge: Polity Press.

Lerner

,

G.

(1979).

The

m正ljority

finds

i的 past: pI正Icing

women in histo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cDonald

,

M. (1980). Schooling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class and gender relations. ]n

L.

Barton

,

R. Meighan

,

&

S. Walker (Eds.)

,

Schooling

,

ideology

&

the curriculum (pp.

29-49).

Basingstoke: Falmer Press

Mill

,

J. S. (J 869). The Subjection

of 肋men.

London: Longmans.

Osler

,

A. (1994). Still hidden from history? The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in recently

published history

textbooks. 。λ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

20(2)

,

219-235.

(15)

女性主義史學視角下的國中臺灣史教科書

The Evolution orGender

Id 巴ology

in the Junior Iligh School Taiwan Hist01Y Textbooks:

TheVi 已w

or Feminism Historiography

Rich

,

C.

(2000).

Writing and reporting news: A coaching metho

d.

Belmont

,

CA:

Wadsworth.

co哎,

J.

(1986). Gender: A useful category of historicl analysis.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

9

1:

5

,

pp.1053-1075.

Wood

,

J.

T.

(1991). Politics

,

gender

,

and communication: A review of contemporary tex

t.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

40(1)

,

L16-1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目的 培養理性、智慧之人 培養具有基本能力之人 教學方法 古代典籍 基本學科(博雅教育) 重視教師教學能力 基礎學科(學科知識).

由於教科書必須考量市場接受度,前述各地區教科書中對於數學文化元素不同的詮釋方式

檢視教科書的 學習材料及活 動,拼音教學 與朗讀訓練同 步施行。. 透過試教及觀 課,觀察學生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中學中國語文科 小學中國語文科 中學英國語文科 小學英國語文科 中學數學科 小學數學科.

年級 教學重點 學科活動 價值觀及態度 三年級 主題:粵劇 中文科:認識粵劇的背景

例如,參閱:黃啟江,《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的幾個面 相》〈第六章·從佛教研究法談佛教史研究書目資料庫之建立〉,(台北:臺 灣學生書局,2004 年),頁 237-252; Yasuhiro

在探索有關科學、創意、歷史、文化和故事 等知識的同時,體驗與別不同的奇妙學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