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學校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的相關研究
本章旨在分析學校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的相關研究,共有三節,其內容分別就 學校創新經營、學校競爭優勢以及學校創新經營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相關研究進行歸 納分析。
第一節 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研究
國內外有關學校創新經營的研究為數不少,但其內容或方向差異頗大,受限於 篇幅,茲僅就較為重要且與本研究相關性較大者加以說明,並歸納分析如下(詳見 表4-1、4-2):
壹、國外研究
Daft與Becker(1978)針對Cook郡的13所郊區高中進行各案研究,探討學校組 織創新的採用。研究結果發現:
1.升學導向(college bound)學生的創新,與社區居民的教育水準、教師專業性、
非教學與行政的支持人員人數、每名學童的教育經費、組織分權、督學與學校董事 會對創新的態度等變項,有顯著的正向相關,但與督學與學校董事會對於學區財政 良好的認知、行政人員人數則呈現負相關。
2.非升學學生(terminal students)之創新,與學區成長比率、戶外教學經費、
非教學與行政的支持人員人數、督學與學校董事會對創新的態度與訂定的目標、學 區規模變項,有顯著的正向相關,但與閒置資源則呈現負相關。
3.創新歷程視創新類型、教師專業性以及相關誘因而定。
4.有機式組織有利於教育創新。
Hensley(1989)針對一所高中進行個案研究,並從學校教師的觀點來探討教育 創新。研究結果顯示:
1.創新的開展演化不僅是在正式的發展過程中,也在實施期間。
2.創新是多面向的,且它不同的層面會互相影響。
Kendrick(1993)採用訪談研究法,以二個學區的教師、校長以及學區行政人 員為研究對象,探討創新的引進及其於轉變學校情境脈絡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結 果顯示,與教師、學生、計畫以及學校組織的相關因素會受到創新的影響,包括:
1.影響成員對於專業成長的態度。
195
2.影響行政人員對於資源管理重要性的認知。
3.提高學生因素在教師進行教學決策時的比重。
4.學生的興趣與計畫所帶來的樂趣成為計畫決策時考量的一項規準。
5.對於教師間的互動以及同儕間的關係有潛在正面的影響。
Hess(1994) 採用個案研究法,以一所郊區高中為研究對象,探討其課程創新 採用的決策過程。依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建議教育者在考量變革時應注意到下列幾 點:
1.變革應簡易、明確。
2.能持續學校或學區對於教學或學生學業成就的主要焦點。
3.變革過程中需納入所有相關人員的觀點。
4.在變革過程中需持續傳播創新的相關訊息。
5.注意學校本位決策可能產生的缺點。
Maes, Vandenberghe與Ghesqiěre(1999)針對比利時荷語區四所小學,運用個 案研究法,以學校擴展特殊需求服務為主題,來探討學校層級與教室層級在教育創 新互補的重要性。研究結果顯示:
1.當學校需執行新的活動時,必須以「同時」且「互補」的方式在學校與教室 二個層級實施。
2.學校需營造工作情境,讓創新在教室層級是可行的,即學校層級的工作情境 能支持並刺激老師於教室中執行。同時,個別教師的工作經驗與觀念也能在學校層 級中被認知,例如問題解決活動、同儕討論都能促進同仁間觀點與責任的分享和分 攤。
3.欲檢視學校實施創新的過程,除了採結構-功能觀點審視學校的結構與功能 外,尚須從個人-文化取向去了解實施過程及影響。
Vartenisian(1999)採用個案研究法,探討一所小學進行創新的過程。研究結 果對於學校進行創新提出包括:合作、賦能授權、學業成就的改善、願景/信念的共 享、聚焦於學生的需求、學校本位式的決策以及參與式的領導等七項建議。
Groth(2002)針對三所公立小學,採用個案研究法,運用組織創新理論探討綜 合性的學校改革的可能性與陷阱。研究結果顯示,組織的三項重要特徵:勞力劃分 的複雜度、有機的組織結構以及高風險的策略確實影響創新的實施,同時領導是推 動變革的關鍵因素。
Kay(2002)採用個案研究法,探討一所小學進行改革與創新的過程。研究結 果與建議為:
1.研究結果發現許多學校的創新來源為解決方案多過於問題所驅使。
2.對於學校創新實施的建議,包括:(1)訂定明確界定的目標;(2)設定完 成時間;(3)讓創新的實施能普及並持續於所有成員(4)持續地進行成員發展。
表4-1 國外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研究 作者
(年代) 研 究 主 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 究 結 果 摘 要
Daft & Becker
(1978)
學 校 組 織 創 新 的 採用
Cook 郡的 13 所
郊區高中 個案研究法
1.升學導向(college bound)學生的創新,
與社區居民的教育水準、教師專業性、
非教學與行政的支持人員人數、每名學 童的教育經費、組織分權、督學與學校 董事會對創新的態度等變項,有顯著的 正向相關,但與督學與學校董事會對於 學區財政良好的認知、行政人員人數則 呈現負相關。
2.不升學的學生(terminal students)之創 新,與學區成長比率、戶外教學經費、
非教學與行政的支持人員人數、督學與 學校董事會對創新的態度與訂定的目 標、學區規模變項,有顯著的正向相 關,但與閒置資源則呈現負相關。
3.創新歷程視創新類型、教師專業性以及 相關誘因而定。
4.有機式組織有利於教育創新。
Hensley
(1989)
教 育 創 新 - 從 中 等 學 校 教 師 的 觀 點
一所高中 個案研究法
1.創新的開展演化不僅是在正式的發展 過程中,也在實施期間。
2.創新是多面向的,且它不同的層面會互 相影響。
Kendrick
(1993)
創新的引進:創新 於 轉 變 學 校 情 境 脈絡的角色
二 個 學 區 的 教 師、校長以及學 區行政人員
訪談研究法
研究結果顯示,與教師、學生、計畫以 及學校組織的相關因素會受到創新的影 響,包括:
(1)影響成員對於專業成長的態度。
(2)影響行政人員對於資源管理重要性 的認知。
(3)提高學生因素在教師進行教學決策 時的比重。
(接下頁)
197
表4-1 國外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研究(續)
作者
(年代) 研 究 主 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 究 結 果 摘 要
Kendrick
(1993)
創新的引進:創新 於 轉 變 學 校 情 境 脈絡的角色
二 個 學 區 的 教 師、校長以及學 區行政人員
訪談研究法
(4)學生的興趣與計畫所帶來的樂趣成 為計畫決策時考量的一項規準。
(5)對於教師間的互動以及同儕間的關 係有潛在正面的影響。
Hess
(1994)
一 所 郊 區 高 中 課 程 創 新 採 用 之 決 策過程
一所高中 個案研究法
研究建議教育者在考量變革時應注意到 下列幾點:(1)變革應簡易、明確;(2)
能持續學校或學區對於教學或學生學業 成就的主要焦點;(3)變革過程中需納 入所有相關人員的觀點;(4)在變革過 程中需持續傳播創新的相關訊息;(5)
注意學校本位決策可能產生的缺點。
Maes, & Ghesqiěre
(1999)
學 校 層 級 與 教 室 層 級 在 教 育 創 新 互補的重要性
比 利 時 荷 語 區
四所小學 個案研究法
1.本研究藉由學校擴展特殊需求服務,來 探討學校和教室層級間的關係。研究結 果顯示,當學校需執行新的活動時,必 須以「同時」且「互補」的方式在學校 與教室二個層級實施。
2.學校需營造工作情境,讓創新在教室層 級是可行的,即學校層級的工作情境能 支持並刺激老師於教室中執行。同時,
個別教師的工作經驗與觀念也能在學 校層級中被認知,例如問題解決活動、
同儕討論都能促進同仁間觀點與責任 的分享和分攤。
3.欲檢視學校實施創新的過程,除了採結 構-功能觀點審視學校的結構與功能 外,尚須從個人-文化取向去了解實施 過程及影響。
Vartenisian
(1999)
一 所 小 學 大 聲 說 出:他們的決定開 啟了一項創新
一所小學 個案研究法
研究結果提出合作、賦能授權、學業成 就的改善、願景/信念的共享、聚焦於學 生的需求、學校本位式的決策以及參與 式的領導等七項建議。
(接下頁)
表4-1 國外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研究(續)
作者
(年代) 研 究 主 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 究 結 果 摘 要
Groth
(2002)
綜 合 性 的 學 校 改 革 的 可 能 性 與 陷 阱:運用組織創新 理 論 於 全 校 性 改 革設計的採用
三所公立小學 個案研究法
研究結果顯示,組織的三項重要特徵:
勞力劃分的複雜度、有機的組織結構以 及高風險的策略確實影響創新的實施,
同時領導是推動變革的關鍵因素。
Kay
(2002)
邁向成功的 1000 天。學校改革與創 新-個案研究
一所小學 個案研究法
1.對於學校創新的實施,有以下四點建 議:(1)訂定明確界定的目標;(2)設 定完成時間;(3)讓創新的實施能普及 並持續於所有成員(4)持續地進行成 員發展。
2.研究發現許多學校的創新來源為解決 方案多過於問題所驅使。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依據上述國外有關學校創新經營的研究,茲從研究主題、研究角度、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及研究結果五方面,加以分析如下:
一、研究主題
歸納上述的研究,其研究主題主要包括二方面:一為探討創新在轉變學校情境 脈絡中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是探究創新經營本身,包括創新的引進、創新的採用、
創新實施的過程、可能遭遇的問題及其解決之道。
二、研究角度
歸納上述的研究,發現多數研究者係綜合學校相關人員的觀點來檢視學校創新 經營,另外,許多研究者分析學校實施創新經營的過程,除了採用結構-功能的觀 點外,也運用個人-文化取向去進行了解。
三、研究對象
歸納上述的研究,研究對象主要為學校,且以中、小學居多,僅少數研究以學 區為研究對象。
四、研究方法
歸納上述的研究,多數採個案研究法,僅少數研究採用訪談的方式。
199
五、研究結果
(一)就學校創新經營的發展而言
1.學校創新的來源為解決方案多過於問題。
2.不同經營方向的學校,其促進與窒礙創新發展的因素並不完全相同。
3.影響學校創新經營的因素包括:個人因素(例如領導者、督學、學校董事會、
行政人員…)、組織因素(例如組織結構、勞力劃分的複雜度、組織分權、
經費資源…)、環境因素(例如學區成長比率、學區財政..)。
4.學校創新經營是多面向的,且不同層面的創新會互相影響。
5.創新經營的歷程須視創新類型、教師專業性以及相關誘因而定。
(二)就實施學校創新經營的原則而言
1.實施創新經營應簡易,並訂定明確的目標及完成時間。
2.能持續學校或學區對於教學或學生學業成就的主要焦點。
3.成員們須具有共享的願景或信念,並鼓勵同仁間彼此合作、討論,促進成員 間觀點與責任的分享和分攤。
4.運用賦能授權,實施學校本位式的決策以及參與式的領導,並讓創新的實施 能普及並持續於所有成員。
5.在變革過程中,不僅需納入所有相關人員的觀點,並持續傳播創新的相關訊 息。
6.當學校需執行新的活動時,必須以「同時」且「互補」的方式在學校與教室 二個層級實施。
7.聚焦於學生的需求並持續進行成員發展。
貳、國內研究
廖勝能(2001)研究「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知識管理之關係」,係針對全國公 立國民小學的學校行政人員,以「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評鑑量表」和「知識管理評鑑 量表」進行問卷調查。研究者將影響學校組織創新的影響因素分為「組織鼓勵」、
「主管鼓勵」、「工作團隊支持」、「工作自主性」、「資源充分性」以及「工作 挑戰性」等六個因素。研究結果顯示:
1.服務年資與現任職務是影響組織創新氣氛知覺的重要的因素。
2.學校歷史在「1 0年以下」以及最高學歷為「研究所」的學校行政人員,對學 校組織創新氣氛的知覺亦顯著較高。
3.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知識管理有顯著相關。
林偉文(2002)以國民中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採問卷調查的研究方式,探討
「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本文主要從
「關於教師學習的組織文化」、「關於創意教學與創造力培育的組織文化」、「教 師創意教學潛能」三個部分來探討影響教師創意教學的相關因素。其中將「創意教 學與創造力培育的組織文化」又分為「學校經營者對創意教學與創造力培育的態 度」,與「同儕教師對創意教學與創造力培育的態度」二部份。研究結果發現:
1.學校經營者越重視鼓勵創意教學與創造力培育、在實務上越支持創意教學與 創造力培育,則教師有越高的創新教學行為。
2.同儕教師越重視鼓勵創意教學與創造力培育,則教師有越高的創新教學行 為。不過,同儕教師對創意教學與創造力培育的負面態度,與創新教學行為沒有顯 著關係。
3.在「關於創意教學與創造力培育」各變項中,以「學校經營者重視鼓勵創意 教學與創造力培育」對「創新教學行為」最有預測力。
林啟鵬(2003)以公私立職業學校組織成員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查,探討 我國高級職業學校組織創新的影響因素,研究結果發現:
1.影響職業學校組織創新相關因素為:組織特性、領導風格、組織學習、團隊 運作、創造能力、集權化程度、正式化程度、資源提供。
2.學校整體組織創新相關因素與學校整體組織創新績效為高度相關。
3.不同學校規模、學校歷史等變項對於影響學校組織創新相關因素及組織創新 績效的看法有顯著差異。
4.學校組織創新相關因素中之領導風格、組織特性、創造能力、組織學習、團 隊運作構面對學校組織創新績效具有預測力。
濮世緯(2003)以全省公私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查,探究
「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其將學校創新經營的 層面分為「課程與教學」、「資訊科技」、「行政管理」、「教師知識分享」與「外 部關係」等五個方面。研究結果顯示:
1.學校在創新經營方面,以「課程與教學」、「資訊科技」與「行政管理」創 新經營較高,「教師知識分享」與「外部關係」創新經營較為偏低。
2.國小校長運用轉型領導有助於學校創新經營之實踐,其中轉型領導之「智識 啟發」、「激勵共成願景」、「願景與承諾」對整體學校創新經營最具預測效果。
3.在學校文化取向方面,以「團隊文化」與「權變文化」最有助於學校創新經
201
營。
4.轉型領導與學校文化取向同為學校創新經營所需要。若校長轉型領導能同時 配合促成有助於創新經營之團隊型式、權變式學校文化風格,將更有助於學校朝向 各方面創新經營實務。
5.就學校地區而言,位於院轄市、省轄市之部分學校,其學校創新經營的程度 較佳。
紀慧如(2003)以二所技職院校為研究對象,採用個案研究方式,針對技職校 院校務運作之策略、教學、研究及行政支援四大主軸活動,探討組織創新能力與創 新績效。研究結果顯示:
1.在組織層次方面,組織結構、文化、學習、激勵等創新能力要素正向影響創 新的提案、執行與績效。組織結構應為彈性、非正式化與參與式決策;組織文化應 具開放、冒風險、敢挑戰、以市場及顧客為導向等特性與主管之創新領導風格;組 織學習包含落實知識管理與完備教育訓練;組織激勵針對創新提案者與事件給予激 勵。
2.在創新層次方面,組織對創新的支持,影響創新專案的落實,而創新落實的 程度影響創新的績效,創新的支持包含人員與資源的充分參與投入、成立專責單位 執行創新專案等,而創新的落實則包含制度化完備配套措施以及成員之高度共識的 建立。
李瑞娥(2004)以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查,探討國民學 校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之關係之研究,並建構學習型學 校之模型。研究結果發現:
1.目前國小以組織氣氛創新最能呈現組織創新效果。
2.學校終身學習文化之任務導向文化,最能引導學校的組織學習、組織創新,
進而提升學校效能。
3.組織學習之「共享資訊價值」最能促進組織創新,而且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 具有交互影響關係;而組織學習、組織創新交互作用之中,以組織氣氛創新最能有 效預測學校效能,對行政績效表現與課程教學發展之學校效能最具影響力。
4.整體而言,學校組織創新最能有效提升學校效能,其次是終身學習文化、組 織學習。
黃瓊容(2004)以嘉義、台南、高雄縣市的學校成員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 查,探討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之關係。研究結果顯示:
1.目前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的情況良好。
2.服務年資21-30年、擁有研究所學歷及擔任主任或組長的教師,知覺組織創新 的情況較為良好。
3.規模46班以上、位處都會地區、創校10年以下與創校21-30年的學校,組織創 新的情況較為良好。
4.學校的組織學習情況愈好,則組織創新的情況也愈佳;學校的組織創新情況 愈好,則組織學習的情況也愈佳。
吳素菁(2004)以四所公立國民小學為研究對象,採用個案研究的方式,從組 織創新的角度出發,探討台北市國民小學組織創新的現況與問題,研究結果發現:
1.學校組織創新因校而異,以環境創新與活動創新居多。
2.學校創新共識不易建立,為學校組織創新最大的困難。
3.學校組織創新經費不足,推動學校組織創新較為不易。
4.校長積極倡導組織創新,以展現學校組織創新的成效。
5.學校運用整合性的策略,來解決學校組織創新的問題。
徐聯恩(2004)針對托兒所組織,以公私立托兒所人員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 調查,研究有關組織特徵與組織創新,研究結果發現:
1.組織規模、組織結構複雜度、組織正式化程度與組織創新的關係,因組織類 型而異。就私立托兒所而言,其組織規模、組織結構複雜度與組織正式化程度與學 校教學創新、行政創新皆呈現顯著正相關;然公立托兒所,僅組織正式化程度與教 學創新呈現顯著正相關,其餘則皆未達顯著相關。
2.寬鬆資源、組織外部關係與組織創新的關係並未因組織類型而有異,皆未達 顯著相關。
3.公、私立托兒所在組織創新類型方面,亦並無顯著差異。
姚欣宜(2004)以台北縣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查,探討 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支持創新經營與學校創新氣氛。研究結果發現:
1.臺北縣國民小學整體支持創新經營程度高,其中「領導啟發」支持創新程度 最高。另外,學校「整體與各層面」創新氣氛為高程度,且不同個人變項者並無顯 著差異。
2.校長、主任、具有碩士40學分班學歷成員與資深與年長教師感受學校支持創 新經營程度對顯著高於新進與年輕、級任教師與師大、師院與一般大學學歷之學校 成員。
3.偏遠地區、特小型(12班以下)、歷史悠久(創校歷史30年以上)學校支持 創新經營程度以及創新氣氛較高。
203
4.不同支持創新經營程度(高、中、低)學校之整體與各層面學校創新氣氛有 顯著差異,與創新氣氛之「組織特性鼓勵」相關最高。
5.「團隊支持」、「組織學習」、「文化創塑」能聯合預測整體學校創新氣氛 72.5﹪的變異量。
黃麗美(2004)以全省公立國民中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研究的 方式,探討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結果發現:
1.國民中、小學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現況大致良好。
2.國小教師在正向創新氣氛知覺均顯著高於國中教師,在負向創新氣氛知覺均 顯著低於國中教師,且國中、小在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知覺各構面均達顯著差異。
3.小型學校對正向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知覺較中、大型學校高,負向創新氣氛 均低於中、大型學校。
4.創校年為35年以上學校正向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知覺較中、大型學校高,均 顯著高於創校年35年以下學校。
5.在資源充分性構面上,北部學校顯著高於中部學校。在過度工作壓力構面上,
北部學校也顯著高於南部學校。
6.男性、年長、資深、兼任行政主管(校長、主任)、教育程度在研究所以上 教師所知覺正向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較高。
7.正向組織創新氣氛構面與學校效能構面呈正相關。
8.組織創新氣氛對於學校效能不同構面有不同的預測力,主管激勵對行政服務 表現具預測力;工作團隊支持對教師教學品質構面最具預測力;在學生成就表現構 面及家長社區支持構面皆以組織激勵最具預測力。
陳今珍(2005)以台北市新興國中為研究對象,採用個案研究的方式,探討學 校本位創新經營,研究結果發現:
1.經費和課程的自主促進賦權領域,預算、人事、課程的彈性開放增進教職員 工的參與感,有助於士氣提升及向心力。
2.學校本位創新經營面臨法規不全及學校組織慣性的阻礙。
3.學校本位創新經營需要透過各項行動策略及創定各項辦法方能有效去推動。
4.推動學校本位創新經營可以促進學校願景的實現,發展學校特色,維護教師 專業自主權,提昇教師士氣,擴大參與,激發學生潛能,達到提昇學校效能的目標。
林筱瑩(2005)以臺北市國民中學學校成員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查,探討 臺北市國民中學創新經營,研究結果顯示:
1.學校創新經營的內涵包括:行政管理創新、課程與教學創新、學生活動創新、
教學專業發展創新、社會資源整合創新及校園環境營造等六項,此六項創新內涵,
涵蓋了組織創新的管理創新與技術創新二大層面。
2.學校創新經營的現況普遍良好。
3.學校創新經營的影響因素,包括:校長的創新經營理念、教師、家長的意願、
能力與認同以及社區文化環境與資源、學校的空間與設備、教育政策與行政措施等 其他因素。
4.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問題,包括:經費不足、成員參與的意願低落、時間不 足、)缺乏具體可行的方案以及組織學習機制不足。
5.創新經營現況受學校背景因素影響而略有差異。
劉秋珍(2005)以高雄縣、市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查,探究 國小校長課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效能之關係。研究結果顯示:
1.國小學校具有良好的組織創新氣氛。
2.男性、年長、資深、主任、小型規模學校之教師知覺較佳的組織創新氣氛。
3.營造學校組織創新氣氛有助於提升教師效能。
4.校長課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各層面中,以「彈性自由」對教師效能預測力 最高。
林虹妙(2005)以臺北市十七所高職學校的行政主管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 查,探究臺北市高職學校之創新經營。研究結果顯示:
1.目前臺北市高職學校創新經營所呈現的層面為「行政管理創新」、「教學能 力創新」、「教學設備創新」、「活動展能創新」、「對外活動創新」、「開源方 式創新」、「校園規劃創新」等七個層面。
2.學校創新經營的情況良好,並以「行政管理創新」層面表現最佳,「校園規 劃創新」層面表現則尚待加強,其餘各層面與整體的創新成效均已顯著高於中等程 度。
3.學校行政主管的個人背景變項當中,除「性別」以外,其餘對學校創新經營 整體與各層面的知覺上,均達顯著差異。
4.學校背景變項,如「學校屬性」、「學校校齡」、「學校規模」與「教職員 數」,對學校創新經營的整體與各層面上,均達顯著差異。
5.學校行政主管的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齡、職務、服務年資)與學校背景變項 (學校屬性、學校校齡、學校規模、教職員數)對學校創新經營具有其預測能力。
游琇雯(2005)以宜蘭縣人文國小為研究對象,採用個案研究法,探究宜蘭縣 公辦民營人文國小之創新經營。研究結果顯示:人文國小創新經營的內涵完整含括
205
了觀念創新、行政創新、教學創新、資源整合創新、學校活動創新、校園環境創新、
學校文化與特色創新等七個層面。
蔡純姿(2005)以2003/2004 Inno-Schoo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五所績優學校為個 案研究對象,並運用得懷術問卷調查研究法,探究學校經營創新之模式以及建構衡 量指標。研究結果顯示:
1.「學校經營創新模式」歷程包括:診斷分析、建立願景、建置規劃、系統實 踐與評鑑回饋等五個階段。
2.學校經營創新衡量指標架構分為三個層級:第一指標構面為「管理創新系 統」、「技術創新系統」及「文化創新系統」;第二具體指標為:「理念創新」、
「人力創新」、「結構創新」、「流程創新」、「領導創新」、「校園營造創新」、
「資源應用創新」、「行政運作創新」、「課程教學創新」、「學生活動創新」、
「學校文化與特色」、「教師文化與作為」與「學生文化與表現」等;第三層為指 標具體內涵,共87個細項。
3.管理創新系統指標以「領導創新」權重值最高;技術創新系統指標以「課程 與教學創新」權重值最高;文化創新系統指標以「教師文化與作為」權重值最高。
4.學校創新經營的來源為:(1)突破困境、扭轉劣勢;(2)因應教育改革「求 變」與「求新」的需求;(3)尋找再生能量,創造學校的優勢競爭力;(4)打造 創造力校園的學校願景;(5)為學校找定位,以維持優質品牌。
5.影響學校創新經營成功的關鍵因素:(1)學校內在環境脈絡,包括校長的領 導者角色、學校團隊成員創新的特質與能力、領導者-關鍵人物-成員三者間的互 動、建立學校願景、規範與價值、創意的環境營造、彈性的組織結構、建立創意核 心團隊、學校內部資源整合與運用、創新性策略與管理技能、營造具創造力文化;
(2)學校外在環境脈絡,包括學校外部與資源社區的開發與運用、善用外部系統結 構的整合與影響力、科技技術與策略規劃運用;(3)學校內外在環境脈絡交互作用 之影響:信念與結構之創造性解構創新、外部期待與競爭壓力。
吳清山、賴協志(2005)以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行政在職專班16名教師以及桃 園縣國民中小學候用校長及主任儲訓班98名教師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查,探究 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成效、阻力與因應途徑之研究。研究結果顯示:
1.學校創新內容則可包括下列八項:觀念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 新、流程創新、活動創新、環境創新以及特色創新。
2.國民中小學整體創新經營成果屬於中上程度,其中以「活動創新」程度最高,
「產品創新」程度最低。
3.不同性別教師再學校創新經營各層面看法並無差異。
4.國小教師在「產品創新」和「特色創新」二項的知覺感受較國中教師高。
5.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遭遇阻力以「人員慣性思維」、「人員工作忙碌」、
「人員心態保守」以及「學校缺乏整合力量」為主要,以「學校糾紛不斷」最低。
6.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有效因應途徑包括:「事前溝通及宣導」、「校長 積極倡導鼓勵」、「活化人員工作態度」、「減輕人員工作負擔」、「激勵人員提 出點子」和「觀摩創新經營績效學校」。
洪榮昭、呂易芝(2005)以台北縣鼻頭國小為研究對象,採用個案研究的方式,
探究學校創新經營者的成功特質。研究結果顯示:個案學校領導者具有下列特質:
(1)具有自信心、開放心、關懷心、好奇心等人格特質。(2)採用民主的領導方 式。(3)具有洞察力,運用系統思考方式處理校務。(4)創新的動機是希望將學 校經營得更好,改善下一代環境教育的使命感,也滿足了個人成就感。
伍孝春(2006)以一所國民中學為研究對象,運用深度訪談及文件蒐集等方法 進行個案研究,探討個案學校組織創新的背景與脈絡,分析學校組織創新的實施現 況,以瞭解學校組織創新的發展及影響。研究結果歸納出學校組織創新作為之途徑 包括:(1)掌握發展創造力教育的趨勢;(2)善用柔性特質的領導與管理;(3)
學校教育多元化的經營理念;(4)開拓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共享;(5)組織再造與 人力規劃的結合;(6)培養教師團隊學習合作能力;(7)創新與卓越的學校本位 經營。
王世璋(2006)採用文獻分析及問卷調查法,針對台灣地區國民小學教師進行 研究,以瞭解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學習及學校組織創新的關係。研究結果 顯示:
1.國小在學校組織創新各層面,以「組織氣氛」最高,而「行政管理」最低。
2.具「研究所」以上學歷之國小校長,其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創新較好,學校 組織學習無差異。
3.擔任主任或組長之國小教師,所知覺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學習、學校組 織創新較高。
4.不同學歷之國小教師,所知覺的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學習、學校組織創 新無差異。
5.班以下之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學習、學校組織創新較高。
6.鄉鎮地區的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學習高於都市地區的國小,但學 校組織創新無差異。
207
表4-2 國內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研究 作者
(年代) 研 究 主 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 究 結 果 摘 要
廖勝能
(2001)
學 校 組 織 創 新 氣 氛 與 知 識 管 理 之 關係
全 國 公 立 國 民 小 學 的 學 校 行 政人員
問卷調查法
1.以「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評鑑量表」和「知 識管理評鑑量表」針對「組織鼓勵」、
「主管鼓勵」、「工作團隊支持」、「工 作自主性」、「資源充分性」以及「工 作挑戰性」等六個正向刺激組織創新 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
2.研究發現服務年資與現任職務是影響 組織創新氣氛知覺的重要的因素。而 就整體學校組織創新氣氛量表而言,
學校歷史在「1 0 年以下」以及最高學 歷為「研究所」的學校行政人員,對 學 校組織 創新 氣氛的 知覺 亦顯著 較 高。
3.研究結果顯示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知 識管理有顯著相關。
林偉文
(2002)
國 民 中 小 學 學 校 組織文化、教師創 意 教 學 潛 能 與 創 意教學之關係
國 民 中 小 學 教
師 問卷調查法
1.從「關於教師學習的組織文化」、「關於 創 意 教 學 與 創 造 力 培 育 的 組 織 文 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三個部分 來 探討影 響教 師創意 教學 的相關 因 素。
2.創意教學與創造力培育的組織文化與 創意教學表現的關係:(1)學校經營 者 越重視 鼓勵 創意教 學與 創造力 培 育、在實務上越支持創意教學與創造 力培育,則教師有越高的創新教學行 為。(2)同儕教師越重視鼓勵創意教 學與創造力培育,則教師有越高的創 新教學行為。(3)同儕教師對創意教 學與創造力培育的負面態度,與創新 教學行為沒有顯著關係。
3.在「關於創意教學與創造力培育」各變 項中,以「學校經營者重視鼓勵創意 教學與創造力培育」對「創新教學行 為」最有預測力。
(接下頁)
表4-2 國內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研究(續)
作者
(年代) 研 究 主 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 究 結 果 摘 要
林啟鵬
(2003)
我 國 高 級 職 業 學 校 組 織 創 新 的 影 響因素
公 私 立 職 業 學
校組織成員 問卷調查法
1.影響職業學校組織創新相關因素為:組 織特性、領導風格、組織學習、團隊運 作、創造能力、集權化程度、正式化程 度、資源提供。
2.學校整體組織創新相關因素與學校整 體組織創新績效為高度相關。
3.不同學校規模、學校歷史等變項對於影 響學校組織創新相關因素及組織創新 績效的看法有顯著差異。
4.學校組織創新相關因素中之領導風 格、組織特性、創造能力、組織學習、
團隊運作構面對學校組織創新績效具 有預測力。
濮世緯
(2003)
國 小 校 長 轉 型 領 導、學校文化取向 與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關係之研究
公 私 立 國 民 小
學學校較師 問卷調查法
1.在學校創新經營方面,以「課程與教 學」、「資訊科技」與「行政管理」創新 經營較高,「教師知識分享」與「外部 關係」創新經營較為偏低;而就學校地 區而言,位於院轄市、省轄市之學校,
其部分學校創新經營的程度較佳。
2.國小校長運用轉型領導有助於學校創 新經營之實踐;其中轉型領導之「智識 啟發」、「激勵共成願景」、「願景與承諾」
對整體學校創新經營最具預測效果。
3.在學校文化取向方面,以「團隊文化」
與「權變文化」最有助於學校創新經 營。
4.轉型領導與學校文化取向同為學校創 新經營所需要。若校長轉型領導能同時 配 合 促 成 有 助 於 創 新 經 營 之 團 隊 型 式、權變式學校文化風格,將更有助於 學校朝向各方面創新經營實務。
5.位於院轄市、省轄市之部分學校,其學 校創新經營的程度較佳。
(接下頁)
209
表4-2 國內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研究(續)
作者
(年代) 研 究 主 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 究 結 果 摘 要
紀慧如
(2003)
組 織 創 新 能 力 與 創 新 績 效 之 研 究
- 以 技 職 校 院 為 例
二所技職院校 個案研究法
1.在組織層次方面:組織結構、文化、學 習、激勵等創新能力要素正向影響創新 的提案、執行與績效,組織結構應為彈 性、非正式化與參與式決策;組織文化 應具開放、冒風險、敢挑戰、以市場及 顧客為導向等特性與主管之創新領導 風格;組織學習包含落實知識管理與完 備教育訓練;組織激勵針對創新提案者 與事件給予激勵。
2.在創新層次方面:組織對創新的支持影 響創新專案的落實,而創新落實的程度 影響創新的績效,創新的支持包含人員 與資源的充分參與投入、成立專責單位 執行創新專案等,而創新的落實則包含 制度化完備配套措施以及成員之高度 共識的建立。
李瑞娥
(2004)
國 民 學 校 終 身 學 習 文 化 、 組 織 學 習、組織創新與學 校 效 能 關 係 之 研 究 - 學 習 型 學 校 模型之建構
公 立 國 民 小 學
之教師 問卷調查法
1.目前國小以組織氣氛創新最能呈現組 織創新效果。
2.組織學習之「共享資訊價值」最能促進 組織創新,而且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具 有交互影響關係;而組織學習、組織創 新交互作用之中,以組織氣氛創新最能 有效預測學校效能,對行政績效表現與 課程教學發展之學校效能最具影響力。
3.整體而言,學校組織創新最能有效提升 學校效能,其次是終身學習文化、組織 學習。
黃瓊容
(2004)
國 民 小 學 組 織 學 習 與 組 織 創 新 之 相關研究
嘉義、台南、高 雄 縣 市 的 學 校 成員
問卷調查法
1.目前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的 情況良好。
2.服務年資 21-30 年、擁有研究所學歷及 擔任主任或組長的教師,知覺組織創新 的情況較為良好。
3.規模 46 班以上、位處都會地區、創校 10 年以下與創校 21-30 年的學校,組織 創新的情況較為良好。
4.學校的組織學習情況愈好,則組織創新 的情況也愈佳;學校的組織創新情況愈 好,則組織學習的情況也愈佳。
(接下頁)
表4-2 國內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研究(續)
作者
(年代) 研 究 主 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 究 結 果 摘 要
吳素菁
(2004)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之 研究-以四所國民 小學為例
四 所 公 立 國 民
小學校長 個案研究法
1.學校組織創新因校而異,以環境創新與 活動創新居多。
2.學校創新共識不易建立,為學校組織創 新最大的困難 。
3.學校組織創新經費不足,推動學校組織 創新較為不易。
4.校長積極倡導組織創新,以展現學校組 織創新的成效
5.學校運用整合性的策略,來解決學校組 織創新的問題。
徐聯恩
(2004)
組 織 特 徵 與 組 織 創 新 - 以 托 兒 所 組織為例
公 私 立 托 兒 所
人員 問卷調查法
1.組織規模與組織創新的關係,因組織類 型而異。私立托兒所組織規模與教學創 新、行政創新呈現顯著正相關,公立托 兒所則否。
2.組織結構複雜度與組織創新的關係,因 組織類型而異。私立托兒所組織結構複 雜度與其教學創新、行政創新皆呈顯著 正相關,公立托兒所則否。
3.組織正式化程度與組織創新的關係,因 組織類型而異。私立托兒所組織正式化 程度與教學創新、行政創新呈現顯著正 相關,公立托兒所則僅與教學創新呈現 顯著正相關。
4.寬鬆資源、組織外部關係與組織創新的 關係並未因組織類型而有異,皆未達顯 著相關。
5.公、私立托兒所在組織創新類型方面,
並無顯著差異。
姚欣宜
(2004)
臺 北 縣 國 民 小 學 學 校 支 持 創 新 經 營 與 學 校 創 新 氣 氛之研究
台 北 縣 公 立 國
民小學教師 問卷調查法
1.臺北縣國民小學整體支持創新經營程 度高,其中「領導啟發」支持創新程度 最高。另學校「整體與各層面」創新氣 氛為高程度,同時不同個人變項者並無 顯著差異。
(接下頁)
211
表4-2 國內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研究(續)
作者
(年代) 研 究 主 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 究 結 果 摘 要
姚欣宜
(2004)
臺 北 縣 國 民 小 學 學 校 支 持 創 新 經 營 與 學 校 創 新 氣 氛之研究
台 北 縣 公 立 國
民小學教師 問卷調查法
2.校長、主任、具有碩士 40 學分班學歷 成員與資深與年長教師感受學校支持 創 新 經 營 程 度 對 顯 著 高 於 新 進 與 年 輕、級任教師與師大、師院與一般大學 學歷之學校成員。
3.偏遠地區、特小型(12 班以下)、歷史 悠久(創校歷史30 年以上)學校支持 創新經營程度以及創新氣氛較高。
4.不同支持創新經營程度(高、中、低)
學校之整體與各層面學校創新氣氛有 顯著差異,與創新氣氛之「組織特性鼓 勵」相關最高。
5.「團隊支持」、「組織學習」、「文化創塑」
能聯合預測整體學校創新氣氛 72.5﹪
的變異量。
黃麗美
(2004)
組 織 創 新 氣 氛 與 學 校 效 能 關 係 之 研究
全 省 公 立 國 民
中小學教師 問卷調查法
1.國民中、小學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現況 大致良好。
2.國小教師在正向創新氣氛知覺均顯著 高於國中教師,在負向創新氣氛知覺均 顯著低於國中教師,且國中、小在創新 氣氛與學校效能知覺各構面均達顯著 差異。
3.小型學校對正向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 知覺較中、大型學校高,負向創新氣氛 均低於中、大型學校。
4.創校年為 35 年以上學校正向創新氣氛 與學校效能知覺較中、大型學校高,均 顯著高於創校年35 年以下學校。
5.在資源充分性構面上,北部學校顯著高 於中部學校。在過度工作壓力構面上,
北部學校也顯著高於南部學校。
6.男性、年長、資深、兼任行政主管(校 長、主任)、教育程度在研究所以上教 師所知覺正向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較 高。
(接下頁)
表4-2 國內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研究(續)
作者
(年代) 研 究 主 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 究 結 果 摘 要
黃麗美
(2004)
組 織 創 新 氣 氛 與 學 校 效 能 關 係 之 研究
全 省 公 立 國 民
中小學教師 問卷調查法
7.正向組織創新氣氛構面與學校效能構 面呈正相關。
8.組織創新氣氛對於學校效能不同構面 有不同的預測力,主管激勵對行政服務 表現具預測力;工作團隊支持對教師教 學品質構面最具預測力;在學生成就表 現構面及家長社區支持構面皆以組織 激勵最具預測力。
陳今珍
(2005)
學 校 本 位 創 新 經 營之研究
台 北 市 新 興 國
中 個案研究法
1.經費和課程的自主促進賦權領域,預 算、人事、課程的彈性開放增進教職員 工的參與感,有助於士氣提升及向心 力。
2.學校本位創新經營面臨法規不全及學 校組織慣性的阻礙。
3.學校本位創新經營需要透過各項行動 策略及創定各項辦法方能有效去推動。
4.推動學校本位創新經營可以促進學校 願景的實現,發展學校特色,維護教師 專業自主權,提昇教師士氣,擴大參 與,激發學生潛能,達到提昇學校效能 的目標。
林筱瑩
(2005)
臺 北 市 國 民 中 學 創新經營之研究
臺 北 市 國 民 中
學學校成員 問卷調查法
1.學校創新經營的內涵包括:行政管理創 新、課程與教學創新、學生活動創新、
教學專業發展創新、社會資源整合創新 及校園環境營造等六項,此六項創新內 涵,涵蓋了組織創新的管理創新與技術 創新二大層面。
2.學校創新經營的現況普遍良好。
3.學校創新經營的影響因素,包括:校長 的創新經營理念、教師、家長的意願、
能 力 與 認 同 以 及 社 區 文 化 環 境 與 資 源、學校的空間與設備、教育政策與行 政措施等其他因素。
(接下頁)
213
表4-2 國內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研究(續)
作者
(年代) 研 究 主 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 究 結 果 摘 要
林筱瑩
(2005)
臺 北 市 國 民 中 學 創新經營之研究
臺 北 市 國 民 中
學學校成員 問卷調查法
4.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問題,包括:經費 不足、成員參與的意願低落、時間不 足、)缺乏具體可行的方案以及組織學 習機制不足。
5.創新經營現況受學校背景因素影響而 略有差異。
劉秋珍
(2005)
國 小 校 長 課 程 領 導、組織創新氣氛 與 教 師 效 能 關 係 之研究
高雄縣、市國民
小學教師 問卷調查法
1.國小學校具有良好的組織創新氣氛。
2.男性、年長、資深、主任、小型規模學 校之教師知覺較佳的組織創新氣氛。
3.營造學校組織創新氣氛有助於提升教 師效能。
4.校長課程領導、組織創新氣氛各層面 中,以「彈性自由」對教師效能預測力 最高。
林虹妙
(2005)
臺 北 市 高 職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之 調 查 研究
臺 北 市 十 七 所 高 職 學 校 的 行 政主管
問卷調查法
1.目前臺北市高職學校創新經營所呈現 的層面為「行政管理創新」、「教學能力 創新」、「教學設備創新」、「活動展能創 新」、「對外活動創新」、「開源方式創 新」、「校園規劃創新」等七個層面。
2.學校創新經營的情況良好,並以「行政 管理創新」層面表現最佳,「校園規劃 創新」層面表現則尚待加強,其餘各層 面與整體的創新成效均已顯著高於中 等程度。
3.學校行政主管的個人背景變項當中,除
「性別」以外,其餘對學校創新經營整 體與各層面的知覺上,均達顯著差異。
4.學校背景變項,如「學校屬性」、「學校 校齡」、「學校規模」與「教職員數」,
對學校創新經營的整體與各層面上,均 達顯著差異。
5.學校行政主管的個人背景變項(性別、
年齡、職務、服務年資)與學校背景變 項(學校屬性、學校校齡、學校規模、
教職員數)對學校創新經營具有其預測 能力。
(接下頁)
表4-2 國內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研究(續)
作者
(年代) 研 究 主 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 究 結 果 摘 要
游琇雯
(2005)
宜 蘭 縣 公 辦 民 營 人 文 國 小 創 新 經 營之個案研究
宜 蘭 縣 人 文 國
小 個案研究法
人文國小創新經營的內涵完整含括了觀 念創新、行政創新、教學創新、資源整合 創新、學校活動創新、校園環境創新、學 校文化與特色創新等七個層面。
蔡純姿
(2005)
學 校 經 營 創 新 模 式 與 衡 量 指 標 建 構之研究
2003/2004 Inno -School 全國學 校 經 營 創 新 獎 五所績優學校
1.個案研究法 2.得懷術問卷調查
法
1.「學校經營創新模式」歷程包括:診斷 分析、建立願景、建置規劃、系統實踐與 評鑑回饋等五個階段。
2.學校經營創新衡量指標架構分為三個 層級:第一指標構面為「管理創新系 統」、「技術創新系統」及「文化創新系 統」;第二具體指標為:「理念創新」、「人 力創新」、「結構創新」、「流程創新」、「領 導創新」、「校園營造創新」、「資源應用 創新」、「行政運作創新」、「課程教學創 新」、「學生活動創新」、「學校文化與特 色」、「教師文化與作為」與「學生文化 與表現」等;第三層為指標具體內涵,
共87 個細項。
3.管理創新系統指標以「領導創新」權重 值最高;技術創新系統指標以「課程與 教學創新」權重值最高;文化創新系統 指標以「教師文化與作為」權重值最 高。
4.學校創新經營的來源為:(1)突破困 境、扭轉劣勢;(2)因應教育改革「求 變」與「求新」的需求;(3)尋找再生 能量,創造學校的優勢競爭力;(4)打 造創造力校園的學校願景;(5)為學校 找定位,以維持優質品牌。
(接下頁)
215
表4-2 國內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研究(續)
作者
(年代) 研 究 主 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 究 結 果 摘 要
蔡純姿
(2005)
學 校 經 營 創 新 模 式 與 衡 量 指 標 建 構之研究
2003/2004 Inno -School 全國學 校 經 營 創 新 獎 五所績優學校
1.個案研究法 2.得懷術問卷調查
法
5.影響學校創新經營成功的關鍵因素:
(1)學校內在環境脈絡,包括:校長 的領導者角色、學校團隊成員創新的特 質與能力、領導者-關鍵人物-成員三 者間的互動、建立學校願景、規範與價 值、創意的環境營造、彈性的組織結 構、建立創意核心團隊、學校內部資源 整合與運用、創新性策略與管理技能、
營造具創造力文化;(2)學校外在環境 脈絡:學校外部與資源社區的開發與運 用、善用外部系統結構的整合與影響 力、科技技術與策略規劃運用;(3)學 校內外在環境脈絡交互作用之影響:信 念與結構之創造性解構創新、外部期待 與競爭壓力。
吳清山、
賴協志
(2005)
國 民 中 小 學 學 校 創新經營成效、阻 力 與 因 應 途 徑 之 研究
1.東華大學教育 研究所行政在 職專班16 名教 師
2.桃園縣國民中 小學候用校長 及主任儲訓班 98 名教師
問卷調查法
1.學校創新內容則可包括下列八項:觀念 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
流程創新、活動創新、環境創新以及特 色創新。
2.國民中小學整體創新經營成果屬於中 上程度,其中以「活動創新」程度最高,
「產品創新」程度最低。
3.不同性別教師再學校創新經營各層面 看法並無差異。
4.國小教師在「產品創新」和「特色創新」
二項的知覺感受較國中教師高。
5.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遭遇阻力以
「人員慣性思維」、「人員工作忙碌」、
「人員心態保守」以及「學校缺乏整合 力量」為主要,以「學校糾紛不斷」最 低。
6.國民中小學學校創新經營有效因應途 徑包括:「事前溝通及宣導」、「校長積 極倡導鼓勵」、「活化人員工作態度」、
「減輕人員工作負擔」、「激勵人員提出 點子」和「觀摩創新經營績效學校」。
(接下頁)
表4-2 國內學校創新經營的相關研究(續)
作者
(年代) 研 究 主 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 究 結 果 摘 要
洪榮昭、
呂易芝
(2005)
學 校 創 新 經 營 者 的成功特質
台 北 縣 鼻 頭 國
小 個案研究法
個案學校領導者具有下列特質:(1)具 有自信心、開放心、關懷心、好奇心等人 格特質;(2)採用民主的領導方式;(3)
具有洞察力,運用系統思考方式處理校 務;(4)創新的動機是希望將學校經營得 更好,改善下一代環境教育的使命感,也 滿足了個人成就感。
伍孝春
(2006)
學 校 組 織 創 新 作 為之研究 -以一 所國民中學為例
一所國中 個案研究法
學校組織創新作為之途徑包括:(1)掌 握發展創造力教育的趨勢;(2)善用柔性 特質的領導與管理;(3)學校教育多元化 的經營理念;(4)開拓教育資源的整合與 共享;(5)組織再造與人力規劃的結合;
(6)培養教師團隊學習合作能力;(7)
創新與卓越的學校本位經營。
王世璋
(2006)
國 小 校 長 轉 型 領 導、學校組織學習 與 學 校 組 織 創 新 關係之研究
台 灣 地 區 國 民 小學教師
1.問卷調查法 2.文獻分析
1.國小在學校組織創新各層面,以「組織 氣氛」最高,而「行政管理」最低。
2.具「研究所」以上學歷之國小校長,其 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創新較好,學校組 織學習無差異。
3.擔任主任或組長之國小教師,所知覺校 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學習、學校組織 創新較高。
4.不同學歷之國小教師,所知覺的校長轉 型領導、學校組織學習、學校組織創新 無差異。
5..12 班以下之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 校組織學習、學校組織創新較高。
6.鄉鎮地區的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 組織學習高於都市地區的國小,但學校 組織創新無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