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教材目標定位與差異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教材目標定位與差異分析 "

Copied!
7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節內容分為四部分,分別為《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目標定位與差異分析、

教材設計背景與歷程分析、教材設計歷程參與者分析以及初步教材使用意見調查。

第一節 教材目標定位與差異分析

教育推廣者在教育過程中所使用的教材,是為了達成教育目標所採用的軟硬體 素材。社會環教體系經由環境教育資源出版品的製作,能補足學校環教體系的限制,

彼此相輔相成,達成環境教育資源多元利用,以及增加民眾離校後的再教育機會(汪 靜明,1995b、2000)。從社會環境教育機構資源提供的功能觀點,本研究以教材設 計之環境教育參與者不同的觀點角度,歸納探討教材設計的目標定位,並且《生態 武陵》在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憩區相關的環境教育資源出版品定位進行差異分析,

以期瞭解《生態武陵》對於環境教育參與者的意義及價值貢獻。

一、《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目標定位

《生態武陵》是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基於環境教育推動業務,以及考量解說教

育數位化多媒體教材之需求,以專案計畫方式所辦理的,是一種經由環境教育規劃

研究所驅動以及合作的行動模式。從國家公園地區永續經營觀點,雪霸國家公園管

理處處長林永發(2004)指出,針對武陵地區永續經營,應加強國家公園之保育與

解說宣導工作之推動,製作武陵環境生態媒體教材及生態教育推廣計畫,健全解說

服務系統,提昇遊憩體驗的愉悅與滿意度,改變人們對自然環境的態度。林永發處

長亦回顧表示: 「雪霸國家公園是台灣的一個生物多樣性基因庫,其涵蓋範圍中間沒

有馬路貫通,所以相對的自然物種、棲地環境都保持滿好的。那我們每年也都進行

許多保育研究,製作許多影片及出版許多書籍、摺頁,並透過我們的解說員,到部

落、學校進行環境教育。武陵地區是雪霸國家公園三個遊憩區裡,生物多樣性最豐

富,有特有的物種、環境也很好,各方面都算是最完整的,遊客到武陵的交通也還

順暢,不管進行生態旅遊或是生態體驗,都是一個相當良好的據點,所以才會選擇

武陵這區域,然後利用多媒體的方式,製作這《生態武陵》教材,希望以武陵為示

(2)

例,不僅在武陵這地方使用、或個人使用,而且可以擴大的推廣到學校體系運用在 教學上。藉此期望能以種子網絡的方式,一個牽一個,經由互動達到環境教育的推 廣(文件 20060710W12)。」

而雪霸處解說教育課業務承辦人俞錚皞,從解說教育系統的規劃的角度認為:

「 武陵地區的解說教育系統已經有很多的環境教育資源,以平面教材而言也有了武 陵生態旅遊手冊,以武陵動態影片而言,影片主題從《螢火蟲—黑暗中的精靈》、《發 現雪霸》、《櫻花鉤吻鮭的人工繁殖與放流》,到《武陵生態之旅》影片、還有一個雪 山登山口的影片等,也已經有了各種主題的影片。其中,搭配武陵生態旅遊的手冊 與摺頁,另外請傳播公司製作了《武陵生態之旅》影片,而就影片傳達內容而言,

其傳達的訊息不夠深入,而且武陵地區需要地區整體性的環境生態以及生物多樣性 主題的影片,並且考量影片可以給解說員當教材使用,也可以達到和遊客良好的互 動(文件 20060516W12)。」

在教材中進行生態影片製作的漢笙公司李玉琥總監,依雪霸處提出的需求以及 團隊分工觀點指出: 「探索武陵是教學的影片,將來會在遊客中心播放,預估停留觀 賞時間約 16~20 分鐘,強調以解說立場提起觀賞者對武陵的興趣與印象,所以只是 提供一種資訊。影片的製作是站在一個參與者、關懷者的角色為出發點,因為大自 然的生態需要人人去做,並且在製作影片時,我們也會站在觀賞者的角度,我們希 望能透過影片作雙方面的互動,不只是知識的傳達,所以影像的魅力必須要佔非常 大的比重,與觀賞者彼此之間有一個情感的交流與共鳴(文件 20060426AW2)。」

漢笙公司黃克倫導演以影片拍攝編導的立場談到: 「 基本上整個計畫來說是以生 態教育為目的的一個定位,影片拍攝的企劃是根據之前師大汪靜明老師與雪霸處的 資料,知識性的部分,資訊非常豐富。漢笙則是希望能夠拍出讓人感動的作品,透 過影片將汪老師的理念與想法能夠契合起來,這是在製作影片一直的大方向。影片 製作方向呼應《生態武陵》導引式設計,並且以具有啟發性、開放式的想像空間為 結尾。…《生態武陵》在整合平台的包裝設計上,汪靜明教授以學者立場,認為有 必要去的執行,是走在前端、引領風騷、導引潮流的。像這樣不同格式的作法,在 操作上也確實有其便利性,是這個案子很有收獲的地方,也證實這件事情的成熟度

(文件 20060426BW2)。」

(3)

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汪靜明教授,以其為《生態武陵》教材整體規劃 設計者的觀點指出:「 《生態武陵》教材的編製,是我嘗試以生態文化為基礎、數位 媒體為導向、情境學習為設想、生態藝術為表現、永續發展為目標所發展的一種生 態數位教材,目的在於增進民眾對環境的探索,至生態概念的瞭解、欣賞、感動到 讚賞的情誼(20050816)。…教材如何評量,應以什麼方式去瞭解,最基本的衡量 原則就是有做比沒做好,作了有沒比以前好,而在教材的呈現上,可以用四方來作 定位,也就是用方位、方向、方法、方式。《生態武陵》的方位可以是武陵生態多媒 體數位教材,方向是配合雪霸國家公園發展方向,方法是採取數位影音處理方法,

方式是使用詩文影音輪播秀轉場呈現(文件 20050816W12)。」

在完成《生態武陵》多媒體 DVD 複合光碟時,汪靜明教授在光碟說明書內指出

『…它可做為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的簡報、武陵遊客中心的導覽,也可以做為生態 旅遊及環境教育參與者教材之用。…《生態武陵》嘗試從生態文化的角度,以生態 藝術的表現方式,來說一個自然與人文交會的故事。在這個影音光碟裡,有我們在 這裡持續的探索、了解、讚賞與迴響,想要與您共享「來吧!來武陵…」許多環境 關連的生態。…如果您真的播放了這張涵養許久的《生態武陵》光碟,可感受到這 廿年的紀念光碟,不是以譁眾方式取寵,而是希望孕育彼此獲得知性與感性的交流

(文件 20051231BW12)。』

其後,在汪靜明教授在《生態武陵本事》的生態武陵故事原委中說明:『《生態 武陵本事》中有所本的事實,是什麼?我嘗試以親身參與武陵環境生態研究持續 20 年的生態資訊,作為本事的依據。…《生態武陵本事》 ,中描述故事原委的方式,是 什麼?我嘗試以參與者置身武陵情境數百次經歷,所激盪、澄清與沈澱的多樣心境,

來陳述這個我對武陵「曾是陌生、今是熟悉、明是想念的地方」生態情境。然而對

許多人來說,生態概念的科學事實陳述,常不容易閱讀與理解。我嘗試將武陵的生

態紀實影像,轉存為數位畫圖檔,經由圖像藝術化處理後,再以詩文圖說方式,來

描繪出武陵時空的類比場景(文件 20051231BW1)。』

(4)

本研究綜合上述觀點,依汪靜明教授提出之四方定位,作為《生態武陵》教材 目標定位的標定點,歸納分析如后。

1、方位:從區域性觀點,《生態武陵》是地區環境教育鄉土教材,係基礎於專家學 者長時間的環境生態研究及環境行動,所施作的一種環境教育歷程。其本著「思 考全球性、行動地方性」的環境教育哲學理念,以武陵地區參與者角度,關注地 方生活、生產與生態的永續發展議題。

2、方向:從武陵環境教育脈絡,《生態武陵》的編製是以環境教育推廣者的角度,

從多年教育經驗考量學習者與教學者的需求,針對武陵地區所提出的環境教育推 廣策略,其著重於長期生態資訊的整合及深層生態概念的傳達。

3、方法:就生態內涵與訊息傳達手法而言,《生態武陵》係以生態概念為基礎,以 數位生態紀實影像結合生態藝術設計以及媒體製作手法,編輯製作不同情境版本 的數位幻燈片輪播秀、動態影片、以及電子書等媒體類型,表現武陵生態時空的 情景學習,並且整合數位多媒體以電腦使用平台方式呈現。

4、方式:以環境教育行政角度,教材製作計畫是由社會環境教育機構--雪霸國家公 園管理處,以其環境教育推動業務,以及考量解說教育數位化多媒體教材之需 求,提供經費、行政支援的專案計畫方式辦理,是結合了教材四方所共同建構出 的生態教育資源。

二、《生態武陵》定位差異分析

本研究針對《生態武陵》在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憩區相關的環境教育資源出版 品定位進行差異分析,從教材內涵概念及媒體類型兩方面著手,並且進一步以作為 遊客中心簡介導覽的 DVD 影音光碟作深入的探討。

(一)教材內涵概念差異分析

環境概念的建立與釐清,而且對於環境教育教課程和教材的發展,以及師資培 育方面均甚有助益(Allman, 1972)。本研究依據內政部營建署〈台灣的國家公園〉

網站(2004)與 OPEN 政府出版資料回應網,羅列雪霸國家公園成立至 2005 年,與

武陵地區相關環境教育資源出版品共有 64 件(詳附錄二),依環境教育之環境概念

(5)

分類(汪靜明,1995a、1998、2003a),將其分為環境資源、環境變遷、環境生態、

生態管理等四類(詳表 4-1-1),其中生態管理佔 45%,內容多為生態保育、生態旅 遊、環境教育、管理守則等;環境資源佔 30%,內容多為動物資源、植物資源、理化 環境等;環境生態佔 23%,內容有人文生態、自然生態、植物生態、動物生態;環境 變遷佔 2%,多融入其它三類出版品中。

表 4-1-1、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憩區環境教育資源出版品概念分析

出版品

概念類型

名稱 件數 比例

%

環 境 資 源

‧2004 台灣櫻花鉤吻鮭人工繁殖與流放

‧2004 岩石的故事—雪霸國家公園 地形地質解說叢書

‧2004 空中傳奇—雪霸飛羽

‧2004 雪霸的鴛鴦奇緣(書)

‧2003 雪霸的鴛鴦奇緣(DVD)

‧2002 來自幽谷的傳奇-寬尾鳳蝶生態

‧2002 探訪浪漫的傳說—鴛鴦

‧2000 冰河曾經來過—雪山圈谷

‧2000 來自幽谷的傳奇—寬尾鳳蝶

‧1999 台灣櫻花鉤吻鮭

‧1998 台灣櫻花鉤吻鮭人工繁殖與流放

‧1997 美哉雪霸VHS

‧1996 國寶魚/櫻花鉤吻鮭(中)

‧1994 孓遺的國寶

—台灣櫻花鉤吻鮭專集

‧1994 櫻花鉤吻鮭

‧Formosan Landlocked Salmon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

‧台灣櫻花鉤吻鮭

‧雪霸稀有植物

‧櫻花鉤吻鮭

19 30

環 境 變 遷

‧大自然的傷口—自然保育案例手冊

1 2

環 境 生 態

‧2005 生態武陵本事

‧2005 生態武陵

‧2005 森林裡的泰雅故事(精裝)

‧2005 森林裡的泰雅故事(平裝)

‧2005 自然人文薈萃新台灣 -泰雅傳統文化暨歌謠

‧2003 泰雅文化

‧2003 泰雅傳統竹屋篇

‧2003 祖先的小米

‧2003 織起一座彩虹祖靈橋

‧2002 發現雪霸

‧2000 雪山綠緣

‧1999 螢火蟲—黑暗中的精靈

‧1995 雪霸泰雅賽夏文化

‧1995 武陵地區環境生態

‧雪霸國家公園森林野鳥

15 23

生 態 管 理

‧2005 雪霸國家公園登山安全手冊

‧2004 Wuling Ecotourism

‧2004 雪山登山步道地圖

‧2004 雪霸國家公園登山步道全圖

‧2003 平安快樂雪霸行

‧2003 武陵生態之旅

‧2002 武陵生態旅遊

‧2002 武陵生態旅遊手冊

‧2001 雪霸國家公園遊客手冊

‧2000 Shei-Pa National Park

‧2000 走向自然畫我雪霸畫冊

‧1999 雪霸簡介(中英日台)

‧1998 將心從容寄青山

‧1998 雪山步道

‧1997 雪霸國家公園VHS

‧1997 雪霸國家公園的四季

‧1997 賞螢就上雪霸來

‧1996 大自然生態保育之旅(武陵集)

‧1996 台灣櫻花鉤吻鮭的故鄉

—雪霸國家公園攝影詩文集

‧1996 雪霸國家公園

‧1996 雪霸登山步道手冊

‧1995 迢遙綿延話青山

‧1995 雪霸簡介 (中英日)

‧1995 寬寬帶我遊雪霸

‧Shei-Pa National Park

‧武陵遊憩區

‧雪山登山步道簡介

‧雪霸國家公園

‧雪霸國家公園(日)

29 45

(6)

《生態武陵》生態概念階層架構的建立,有助於武陵環境教育認知領域的發展,

並能增進在情意和技能方面的學習。從教材生態概念內涵觀點, 《生態武陵》承載宏 觀、深層又整合的生態概念,其以自然的生態系統及人文的社會系統為兩大軸心,

強調瞭解自然與人文環境的組成要素及彼此互動的生態關係(文件 20051231B)。而 生態概念具體呈現於教材內容中,則是規劃了〈Give me?〉、〈探索武陵〉、〈了解武 陵〉、〈讚賞武陵〉、〈迴響武陵〉等五大單元主題,而以打開生態視窗、體會生態內 涵、交流生態體驗三部曲,作為串連各單元主題之生態概念(文件 20051231B)。本 研究茲將教材內容整合二十年來關於武陵地區內涵的生態概念,依年代、主題、觀 點、發行單位、媒體形式等整理分析如表 4-1-2。可知,《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

從環境生態和生態教育的觀點,介紹武陵地區環境資源、資源生態與生態保育的重 要特性,其涵括武陵地區的地理環境、自然資源、資源生態、生態保育、生態教育 等五大層面(文件 20051231B) 。以出版內容定位而言, 《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生態 概念來源整合了「全球生態思考,台灣在地行動」、地方資源、國家文化資產保存、

地區環境生態、河川流域、兒童對白、兒童故事、野生動物保育、生態旅遊以及環 境教育等概念觀點。

總之,《生態武陵》內容整合武陵環境生態研究持續 20 年的生態資訊與生態概

念,涵蓋了環境生態、環境資源、環境變遷以及生態管理的概念觀點,強調以武陵

地區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的思維角度及其紀實影像,說明生物與武陵環境互動及其

內涵的生態概念,係為宏觀、深層又整合的生態教育資源(文件 20051231B)。

(7)

表 4-1-2、《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整合生態概念來源分析表

年代 名 稱 主題 觀點 作者

發行單位

型式

1989

大甲溪流域武陵地區 進行台灣農業化高山 溪流生態系統環境品質 及魚類群集生態研究

1986 年自美返台,在大甲溪流域武陵 地區進行生態研究,1989 年完成美國 愛河華州立大學動物生態研究所博士 論文。

全球生態思考

台灣在地行動 汪靜明

研究 論文

1992 河川生態保育

創新以生態系統觀,整合河川生態系 統組成、生物群集、棲地生態、生物 保育與環境教育學概念之專論

生態系統 汪靜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印刷 專書

1993 台中縣魚類資源

針對地方自然資源保育,以台中縣行 政轄區棲息之魚類資源為主題,從生 態學與資源保育觀點,彙集及分析台 專縣境內大甲溪、大安溪、烏溪等主 要流域水係之魚類資源分佈與生態特 性,並以大甲溪魚類富裕及棲地改善 案例說明有關保育之對策。

地方資源 汪靜明

臺中縣政府

印刷 專書

1994 孓遺的國寶-- 台灣櫻花鉤吻鮭專集

雪霸國家公園第一本解說教育叢書,

以我國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之珍貴稀 有動物國寶,彙集概述全球孓遺的陸 封型鮭魚的發現記錄、分類學、同種 異名的沿革及種源遺傳鑑別;並從生 態學觀點,論述其族群生態、群集生 態、棲地生態與保育策略

國家文化 資產保存

汪靜明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印刷 專書

1995 武陵地區環境生態

雪霸國家公園解說教育叢書 2;以地 區環境生態觀點,針對國寶於棲息環 境的生態資源,論述溪流、森林與人 生態系統的資源生態特性及生態理性 與生態教育。

地區環境生態 汪靜明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印刷 專書

1997 流水生態觀-- 大甲溪之美

創新以河川全流域觀點,改述流水生 態、大甲溪環境與生態視窗,並以長 期生態攝影及詩文註腳,呈現全台灣 水利最豐沛的大甲溪所涵養的氣象、

地文、水文、野生物、人文等多樣性 之美。

河川流域 汪靜明

臺中縣政府

印刷 專書

1997 國寶魚在家嗎?

以《孓遺的國寶--台灣櫻花鉤吻鮭專 集》及〈台灣櫻花鉤吻鮭的價值與教 育〉為腳本,藉由影片中小朋友對白

,道出國寶魚型態、生態習性及關懷

兒童對白 汪靜明

臺中縣政府

VHS

影帶

(8)

年代 名 稱 主題 觀點 作者

發行單位

型式

1999 我們的國寶-- 台灣櫻花鉤吻鮭

從自然保育的觀點,為兒童描繪有關 國寶魚一生的生活史與生存環境,全 書加註注音,並以趣味遊戲,引發兒 童關懷台灣的國寶。

兒童故事 汪靜明

臺中縣政府

印刷 專書

2000 保育國寶魚-- 台灣櫻花鉤吻鮭

從野生動物保育觀點,概述國寶魚的 資源特色、資源價值、生存危機,並 以保育原理闡述國寶魚保護區計畫、

保護措施及保育教育概念。

野生動物保育 汪靜明

臺中縣政府

印刷 專書

2002 武陵生態旅遊

針對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議題,本書 從生態觀點闡述生態旅遊的內涵、類 型及方式,並以武陵生態旅遊資訊為 基礎,選介旅遊景點、動係及其生態 時空旅遊服務手則等旅遊資訊。

生態旅遊 汪靜明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印刷 專書

2002 武陵生態旅遊

簡便攜帶的摺頁,內容簡介武陵生態 旅遊的環境生態及其常見生物,並以 全台灣及局部放大地圖標示其地理位 置、交通動線解說景點及內容。

生態旅遊 汪靜明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印刷 摺頁

2003

了解國寶魚-- 台灣櫻花鉤吻鮭 生態教學設計

國內第一本累積十多年生態保育理論 與實務而完成的武陵環境教育議題生 態教學設計,以國寶魚為主體,國寶 魚生態保育為主題,論述生態教學模 組的規劃理念、資源分析、活動架構 與內容,並分為社會大眾與小學生版 示例,附有學習單及圖檔光碟。

環境教育 臺中縣政府

印刷 專書

光碟

2005 生態武陵

整合二十年來關於武陵內涵生態概 念,以參與者置身武陵情境數百次經 歷,所激盪、澄清與沈澱的多樣心境,

陳述「曾是陌生、今是熟悉、明是想 念的地方」生態情境,並將不容易閱 讀與理解的生態概念的科學事實陳 述,轉化以生態紀實影像,轉存為數 位畫圖檔,經由圖像藝術化處理後再 以詩文圖說方式,來描繪武陵生態時 空的類比場景。

生態概念整合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 複合 光碟

註:整理自《生態武陵本事》 (文件 20051231B)

(9)

(二)教材媒體類型差異分析

在環境教育資源出版品的類型上,以及內政部營建署〈台灣的國家公園〉網站 資料顯示,共可分為解說書籍、解說手冊&簡冊、解說摺頁及影音媒體等。本研究 為了區別其功能與運用上的限制,以便利媒體的選擇,可依使用感官、訊息形式、

支援器材與否或功能型式等方式,參考徐照麗(1999)對教學媒體分類,將雪霸國 家公園環境教育資源出版品之教學媒體類型,區分為印刷資料、幻燈片放映組、VHS 錄影帶、DVD 影音光碟等四大類型,其中印刷專書、印刷摺頁、印刷手冊等印刷資料 佔 69%,DVD 影音光碟佔 14%,VHS 錄影帶佔 11%,幻燈片放映組佔 6%(參表 4-1-3)。

表 4-1-3、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憩區環境教育資源出版品媒體類型分析

出版品

媒體類型

名稱 件數 比例

印 刷 資 料

‧2005 生態武陵本事

‧2005 森林裡的泰雅故事(精裝)

‧2005 森林裡的泰雅故事(平裝)

‧2005 雪霸國家公園登山安全手冊

‧2004 Wuling Ecotourism

‧2004 岩石的故事—雪霸國家公園 地形地質解說叢書

‧2004 空中傳奇—雪霸飛羽

‧2004 雪山登山步道地圖

‧2004 雪霸的鴛鴦奇緣

‧2004 雪霸國家公園登山步道全圖

‧2003 泰雅解說叢書竹屋篇

‧2003 織起一座彩虹祖靈橋

‧2002 武陵生態旅遊摺頁

‧2002 武陵生態旅遊手冊

‧2002 探訪浪漫的傳說—鴛鴦

‧2001 雪霸國家公園遊客手冊

‧2000 Shei-Pa National Park

‧2000 冰河曾經來過—雪山圈谷

‧2000 走向自然畫我雪霸畫冊

‧2000 來自幽谷的傳奇—寬尾鳳蝶

‧2000 雪山綠緣

‧1999 台灣櫻花鉤吻鮭

‧1998 將心從容寄青山

‧1998 雪山步道

‧1997 賞螢就上雪霸來

‧1996 大自然生態保育之旅 (武陵集)

‧1996 台灣櫻花鉤吻鮭的故鄉

—雪霸國家公園攝影詩文集

‧1996 雪霸國家公園

‧1996 雪霸登山步道手冊

‧1995 武陵地區環境生態

‧1995 迢遙綿延話青山

‧1995 寬寬帶我遊雪霸

【立體書】

‧1994 孓遺的國寶—

台灣櫻花鉤吻鮭專集

‧Formosan Landlocked Salmon

—A Critically Endangered Species

‧Shei-Pa National Park

‧大自然的傷口—自然保育案例手冊

‧台灣櫻花鉤吻鮭

【印刷資料&幻燈片】

‧武陵遊憩區

‧雪山登山步道簡介

‧雪霸國家公園

‧雪霸國家公園(日)

‧雪霸國家公園森林野鳥

‧雪霸稀有植物

‧櫻花鉤吻鮭

44 69

幻 燈 片 放 映 組

‧1999 雪霸簡介(十二機)(中英日台)

‧1997 雪霸國家公園的四季(十二機)

‧1995 雪霸簡介(六機)(中英日)

‧1994 櫻花鉤吻鮭(六機)

4 6

VHS 錄 影 帶

‧1999 螢火蟲—黑暗中的精靈

‧1998 台灣櫻花鉤吻鮭 人工繁殖與流放

‧1997 美哉雪霸(三篇)

‧1997 雪霸國家公園

‧1996 國寶魚/櫻花鉤吻鮭(中)

‧1995 雪霸泰雅賽夏文化

‧Formosan Landlocked Salmon

7 11

DVD 影 音 光 碟

‧2005 生態武陵

‧2004 台灣櫻花鉤吻鮭人工 繁殖與流放 (中英)

‧2003 平安快樂雪霸行

‧2003 武陵生態之旅

‧2003 泰雅文化 (中英)

‧2003 祖先的小米

‧2003 雪霸的鴛鴦奇緣(中英)

‧2002 來自幽谷的傳奇

-寬尾鳳蝶生態(中英)

‧2002 發現雪霸 (中英) 9 14

註:整理自 1.內政部營建署台灣的國家公園(2006)。http://np.cpami.gov.tw/

2.政府出版資訊回應網-政府出版品專區(2006)。http://open.nat.gov.tw/OpenFront/gpnet/index_main.jsp

(10)

以教學媒體發展的時間觀點而論,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憩區相關的環境教育資 源出版品,是以第一代媒體中的印刷媒體為主,約於 2000 年起以 DVD 影音光碟取代 了幻燈片放映組與 VHS 錄影帶,成為雪霸國家公園遊客中心主要放映的媒體類型。

《生態武陵》歸屬於 DVD 影音光碟類,特點是以 DVD-ROM 數位儲存文字、圖片、

照片、動畫、動態影像和聲音,是一種類似 CD-ROM 的唯讀光碟。本研究綜合張霄亭

(2004)對媒體功能的特點, 《生態武陵》DVD 影音光碟使用的優點有(1)儲存容量 大、 (2)保存與維護容易、(3)具有互動使用的功能。然而, 《生態武陵》除了影片 的儲存與播放的功能外,強調提供另一個以電腦本位平台為主,將影片、電子書、

數位幻燈片輪播秀等多種媒體整合,具多元化、互動性的功能,使得《生態武陵》

DVD 影音光碟可放入於一般家庭視聽設備使用,亦可放入電腦 DVD 播放器使用。因 此,《生態武陵》DVD 影音光碟是一種以新穎資訊技術所製作而成的 DVD 複合光碟。

從媒體使用主流觀點而言,印刷媒體一直是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憩區相關的環 境教育資源主要的媒體類型。然而,隨著學習者特質與媒體類型的更替,印刷資料 也逐漸改變內容型式或配套它種媒體類型的環教資源一同使用。其中,雪霸國家公 園管理處於《台灣櫻花鉤吻鮭》 ,其媒體類型以印刷資料為主,並提供幻燈片供使用,

符合當時年代背景的媒體類型,且提供了多樣使用功能。從媒體特性而言, 《生態武 陵本事》可搭配或獨立使用,對使用者來說具備了內容普遍性、閱讀彈性、方便攜 帶、友善介面等特性。因此,考量時代媒體的趨勢以及使用需求,《生態武陵》多媒 體教材,規劃設計套裝涵括《生態武陵》DVD 複合光碟及《生態武陵本事》一書,涵 括了 DVD 複合光碟與印刷資料兩種媒體類型,可以透過 DVD 複合光碟的數位資訊科 技閱覽武陵,也可以在受閱覽時空限制時,選擇閱覽書本(文件 20051231B)。

(三)教材定位差異比較

《生態武陵》規劃設計的功能之一,是作為遊客中心的簡介導覽。本研究選擇

以目前同樣作為遊客中心簡介導覽,於多媒體放映室播放的《發現雪霸》、《雪霸的

鴛鴦奇緣》、以及《武陵生態之旅》,依其功能特色、概念內容、媒體類型、使用對

象與時機、製作參與代表組成以及發行年代等項目作進一步的深入探討,以瞭解其

之於環境教育參與者的意義與貢獻,並且可以作為後續發展應用之延伸。

(11)

環境教育資源出版品各有其規劃目的及不同的定位目標由,詳如表 4-1-4 可 知。整體來說,《生態武陵》與其它的不同,在於目標定位於生態教育教材,優點於 結合生態、環境教育、藝術設計、傳播媒體等專業人員共同完成,強調由環境生態 研究及環境教育推動的生態資訊基礎上,以生態藝術及媒體設計手法表現深層且整 合的生態概念,並在媒體類型的選擇突破窠臼,創新採用符合學習與教學使用的平 台介面,適用於正規與非正規環境教育的學習者與教學者。因此,《生態武陵》定位 於生態數位教材,特點於多媒體的整合,是針對社會教育機構環教資源的多元利用 目標,實質上考量學習者與教學者的使用需求,以達到武陵生態教育的推廣目的。

總之,《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是以環境教育理論及生態觀點編製的生態教

育數位學習教材,整合了動態影片、電子書、輪播秀等數位媒體學習概念於電腦本

位的平台,符合教學媒體與學習科技的發展趨勢,其位於非正規管道之國家公園體

系及正規管道之學校體系,均可促進特定主題之環境教育推廣及生態內涵概念之認

知學習,其於環境教育數位學習具有前瞻性的示例。

(12)

表 4-1-4、《生態武陵》在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憩區環教資源出版品之定位差異比較

功能特色 概念內容 媒體類型 使用對象 與時機 製作參與 代表組成 完成 年代

《 發 現 雪 霸 》

簡介雪霸四季之美,以當地原住民 口述母語方式,說明他們對土地的 感 情 及 雪 霸 國 家 公 園 的 風 情 人 文;初步介紹雪霸國家公園的植 物、動物、地形等特色,表現自然 不生硬。敘述人與環境是伙伴關 係,應學習原住民與山相處方式。

雪霸國家公園 y 環境生態 y 環境資源 y 生態管理

y DVD 影音光碟 動態影片

y 遊客中心導覽 y 展售使用

y 傳播媒體 2002

《 雪 霸 的 鴛 鴦 奇 緣 》

簡介雪霸國家公園內的溪流珍禽- 鴛鴦的各項生態習性的影片,透過 鳥類生態學者進行生態研究與傳 播媒體的影像紀錄,以一對鴛鴦一 年左右的生活史,初步瞭解雪霸國 家公園的鴛鴦生態。其搭配的同名 書籍亦於 2004 年出版。

雪霸國家公園 y 環境資源 y 生態管理

y DVD 影音光碟 動態影片 y 印刷專書

y 遊客中心導覽 y 展售使用

y 傳播媒體為主 y 鳥類生態學者

2003

《 武 陵 生 態 之 旅 》

全片採用遊客體驗的角度進行拍 攝,透過國家公園解說員帶領來訪 的遊客們,沿途解說雪霸國家公園 武陵地區的環境資源及其自然生 態,使得遊客能易於將習得經驗遷 移至環境當中。

武陵地區 y 生態旅遊

y 動態影片 y 遊客中心導覽 y 傳播媒體 2003

(未發行)

《 生 態 武 陵 》

生態教育教材,以武陵環境生態研 究及環境生態教育為基礎,進行前 置生態資訊與概念分析,由多年參 與者心境,以探索、瞭解、讚賞到 迴響的漸層感受,述說武陵 20 年 的生態故事。強調數位媒體為導 向、生態藝術為表現、永續發展為 目標。

武陵地區 y 環境生態 y 環境資源 y 環境變遷 y 生態管理

y DVD 影音光碟 影像輪播秀 電子書 動態影片 y 印刷簡冊 y 印刷專書

y 雪霸處簡報 y 遊客中心導覽 y 展售使用作為 生態旅遊及 環教參與者 教材

y 生態學者 y 環教專家 y 傳播媒體為輔

2005

(13)

第二節 教材設計背景與歷程分析

本研究以參與觀察《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之設計歷程,紀錄教材設計過程的 代表性事件,根據相關文件分析及參與者訪談內容,依系統理論的生態數位教材設 計流程(汪靜明等,2001)進行探討,將生態多媒體教材設計歷程大致分為分析、

設計、發展與評量四個階段,並透過教材設計歷程的整體脈絡探究,瞭解教材的緣 起背景與過程,檢視生態多媒體教材設計歷程情境具備的條件與資源,以分析影響 教材設計的關鍵因素及其環境教育的實務發展。

一、《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設計緣起背景

武陵地區位於雪霸國家公園境內,是旅遊勝地,也是孑遺的國寶--台灣櫻花鉤 吻鮭以及涵養許多生物關連的生態環境,更是曾經參與武陵共同的生命記憶與憧 憬。雪霸國家公園的成立宗旨,可從我國國家公園法開宗明義第一條瞭解:為保護 國家特有之自然風景、野生物及史蹟,並供國民育樂之研究。而雪霸國家公園管理 處(2003)基於國家公園成立的宗旨,於「雪霸國家公園計畫」內說明藉由解說教 育系統規劃,將複雜的自然人文與遊憩環境之重要資源特性傳達給遊客,並結合社 區、學校、教師等資源,以園區各遊憩區為主要據點,遊憩區內之解說以展示館之 展示與遊客中心之視聽傳播為主,建立動態視聽等多媒體之傳播展示系統,並發放 各種解說摺頁、解說圖等,以激起對環境之注意了解,除獲得新的感受及愉快經驗 外,並由此產生對環境維護保育之熱誠,而達到環境教育目的。

從國家公園的環境教育目的而言,其積極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具有環境素養的公

民,而在維護或保育園區生態環境方面,則是以解說教育宣導的功能,達成園區生

態管理的目的。雪霸處林永發處長指出: 「 國家公園牽涉的層面很廣,為了國家公園

生物多樣性、環境各方面,我們都希望大家能去珍惜環境,但是並不一定每一個人

都會清楚。早期主要經由國家公園警察隊,以罰則督促環境行為,避免造成無法挽

救的損壞或破壞等;基於國家公園成立宗旨,現在以環境教育作為宣導環節,要讓

遊客瞭解生態的特殊性、重要性與互動性。由於個人所學的背景不一樣,不一定都

對環境、物種清楚,環境教育在國家公園算是站一個很重要的角色。那從雪霸國家

公園成立這二十年來,妳可以看到,早期大家進入國家公園那種感覺,以前都會用

(14)

開單,現在發覺,這種的罰單變少了;透過環境教育後,大家對自然生態有更深一 層的瞭解(文件 20060710W1)。」

此外,從國家公園經營者的角度,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林永發(2004)針 對武陵地區永續經營,亦提及強化國家公園之保育與解說宣導工作之推動,健全解 說服務系統,提昇遊憩體驗的愉悅與滿意度,以改變人們對自然環境的態度。由此 可知,在雪霸處導覽解說與環境教育的業務職掌方面,選擇適合的教學媒體與學習 科技亦為其解說教育系統規劃的重要功能之一。

在武陵地區長期投入環境生態研究與環境教育推廣之台灣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 汪靜明教授,已擔任政府機關諮詢專家委員的角色多年,其於 1987 年自美國返台到 武陵地區,進行愛荷華州立大學動物生態研究所博士論文研究,即長期紀錄與體驗 當地的環境變遷與生態演替,累積武陵地區二十年的生態資訊圖文素材,期間連結 政府相關單位(台中縣政府、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資源,

已撰寫製作武陵地區相關之生態教材十餘本。汪靜明教授回顧指出: 「雪霸國家公園 的第一、二本書是我出的,就是雪霸國家公園解說教育叢書 1《孑遺的國寶--台灣櫻 花鉤吻鮭專集》與雪霸國家公園解說教育叢書 2《武陵地區環境生態》。因為雪霸國 家公園剛成立,以我作為學者的立場,必須掌握到雪霸國家公園成立,他的特色在 那裡,因此,針對武陵地區的需要,作了一個棲地生態指標生物及一個全貌的環境 教育資源出版品。此外,我用國寶魚的故事,同時再幫台中縣政府做大甲溪之美。

因為很清楚的,雪霸國家公園的範疇不能涵括到流域觀點的大甲溪中下游,所以我 要統合幾個不同單位的計畫案,這是一個專家學者要想辦法把這脈絡想出來。那委 託單位都有他範疇界定的侷限性,所以他不能全貌,因此專家學者要扮演這角色(文 件 20060602W1)。」

基於對武陵地區環境生態的瞭解,以及對生態教育推動的不遺餘力,並以多年

進行環境教育的實務經驗與教學需求,曾多次提出武陵地區環境教育策略規劃的建

議。汪靜明教授(2001)提出生態多媒體教材,是環境教育與資訊教育的生態交會

帶,在新世紀的資訊升級時代,要學習有效運用資訊科技的數位多媒體,將傳統的

生態教材數位化,並積極融入生態教育,應用於武陵環境教育的推動上;同年,汪

靜明教授即逐步進行武陵生態教材的數位化,替台中縣政府規劃製作《了解國寶魚

(15)

--台灣櫻花鉤吻鮭生態教學設計》於 2003 年完成,是武陵地區影像數位化與資訊化 的第一步,隔年進行該書的生態多媒體教材網頁版亦於 2004 年完成。從武陵地區環 境教育規劃的觀點,汪靜明教授回顧指出: 「以我作為環境教育理論與實務推廣的學 者的情況下,考慮雪霸國家公園從第一本的平面媒體一直發展到現在,我覺得到了 數位媒體的時代過程裡,基本上現在播放的模式跟教學的平台已經改變了,尤其以 前的平面出版品,也因為經費與人事變動情況之下,要再加印或再版的機會已不太 大。所以,我就提出要把以前資料的東西,要開始數位化及藝術化,轉化為生態數 位教材,這樣的基本需求是要有一個長期的生態資訊,所以我就以武陵的案例來提 出來,並且在近年的研究以及武陵幾次的高峰會議中,我提出雪霸國家公園除了拍 影片、幻燈片,除了專書之外,要因應時代,因應遊客的需要,同時可以在教學媒 體扮演一個角色(文件 20060602W1)。」考量時代媒體趨勢的便化與使用需求,汪 靜明教授針對武陵地區環境教育推廣策略,於 2003、2004 年「與櫻花鉤吻鮭有約」

系列活動之武陵高峰論壇以及相關研究中,建議國家公園除了現有的印刷專書、幻 燈片、影片等解說媒體外,要將遊客的需要反應在教學媒體的扮演角色,並應將解 說出版品擴大教育推廣層面至正規環境教育管道。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在環境教育的推動上,基於其組織業務執掌的任務及解說 教育數位化多媒體教材需求之考量,於 2004 年委託辦理「武陵環境生態多媒體教材 暨生態教育推廣計畫」 ,期盼經由武陵環境生態影片教材製作以及影像多媒體簡報教 材製作,從環境生態和生態教育的觀點,系統性的紀錄與介紹武陵地區環境資源、

資源生態與生態保育的內涵與特色,並協助雪霸國家公園解說員及中小學校教師,

進行生態教育學習與訓練,以擴大武陵環境生態媒體教材之運用與推廣層面。由此,

不但可強化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後在環境教育、生態旅遊和生態保育上的推動成 效,民眾也可以將此視為在大自然中學習的參考教材,落實區域性環境教育的目標

(文件 20040623W2) 。委託由計畫主持人汪靜明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執行「武陵環境

生態多媒體簡報教材製作暨教育推廣計畫」 ,這即是一種經由環境教育規劃研究的驅

動及合作模式。

(16)

二、《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設計歷程

本研究綜合歸納多位學者(楊美雪,1997;李宗薇,1998;朱則剛,1998a)對 教學設計的定義,並從教材設計實務的觀點,研究者認為《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 是透過有系統的教學設計,由教學設計者融合學習理論、系統理論、傳播理論和資 訊科技等多種學門的知識,規劃考量教學與學習的影響因素,經由一系列有系統的 步驟與活動編製生態數位教材,以便有效且經濟地達到武陵生態教育目標。

教學設計因設計理念的不同或目的的不同,模式因而略有差異,本研究以生態 數位教材的教學設計(汪靜明等,2001) ,依設計步驟將歷程概括區分為分析、設計、

發展、與評量四個階段,透過教材分析時的討論、參與觀察的事件紀錄、以及訪談 與文件的事後回溯等方式取得資料再加以整理為《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設計歷程 大事紀(參附錄三),並以系統觀點的投入、處理、產出及回饋等過程,檢視《生態 武陵》教材設計歷程情境具備的條件與資源,以及分析影響教材設計的關鍵因素及 其環境教育的實務發展,茲將各階段進行概況分析說明如后。

(一)分析階段 2004.7~2004.9

分析是《生態武陵》教材設計的第一個步驟,是決定要教些什麼的歷程,其針對 教材內容、學習者的認知結構與文化背景進行探討與研究,以取得發展教材時所需 的詳盡資料擬定合宜的教學目標,所以也是後續設計、發展與評量階段的實施依據。

本研究參考多位學者在教學設計理論之人力資源觀點(Seels & Glasgow, 1990;

楊家興,2000;徐新逸,2003),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汪靜明教授,在《生 態武陵》教材編製歷程中擔任教學設計者與專案管理者的角色,不僅是教材編製的 核心人物,對教材發展及目標達成有關鍵的影響力。然而,從環境教育規劃的觀點,

汪靜明教授指出:「 《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是為了武陵環境生態,以環境教育方法 所規劃實施的教育歷程或行動(文件 20060318W1)。」因此,在教材分析工作的執 行上,主要是以汪靜明教授作為環境教育規劃者、教材設計者、生態學者的參與者 角色,結合其在武陵地區環境生態研究和環境教育多年的理論與實務經驗,考量雪 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委託之階段性任務需求,進行教材整體的需求分析工作。所以,

本研究以歷程參與觀察的事件紀錄、參與者訪談以及文件的事後回溯方式,初步歸

(17)

納本階段的具體工作有七項,分別是生態資訊素材分析、生態概念分析、使用者分 析、教學目標分析、媒體選擇分析、製作資源分析、及初步教材架構建立等,茲將 其分析於后。

1、生態資訊圖文素材分析

本研究參考汪靜明等(2001)對生態數位教材的定義,歸納《生態武陵》是一 種生態數位教材,結合了生態教材、超文本及多媒體,將文字、圖像、照片、聲音、

動畫、影片等媒體型式的生態資訊素材,其運用連結關係所設計組合而成的。從生 態資訊建置觀點(汪靜明等,2005a),武陵生態資訊,就是關連於武陵生物與環境 因子相關的資訊,以生態資訊的取得方式而言,係經由生態學、生態資料及資料處 理的資訊系統,涉及到長時間環境生態研究資訊科技的方法與管理,其內含的生態 資訊組成元素,即是編輯《生態武陵》的原始資料與素材。

從環境教育推廣者的觀點,汪靜明教授認為: 「在媒體快速變動的過程,教師很 難事事了解、事事親身去做,尤其是生態資訊圖文的取得的,個人要累積二、三十 年的生態資訊是有困難的;以我來說,要掌握台灣所有的生態教學資源或影像,也 必須透過朋友借調購買。從這麼多年來我辦教材教法研討會裡面,感受到那些老師 們最需要的就是生態影像相關出版品(文件 20050813W1)。」

而從生態資訊建置的實務角度,汪靜明教授表示: 「 武陵生態多媒體教材界定在 生態數位教材,需要有長期的生態資訊,由於我在武陵地區長期進行環境生態研究 與環境教育推廣,累積了很多生態資訊的圖文素材資源。設想,如果我沒有這些長 期資料來作為教材開發資源,就會有資料取得、資料版權以及對問題不夠深入瞭解 的情形產生(文件 20060602W2)。」

分析《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的生態資訊圖文素材,在生態紀實靜態影像與生 態內涵文字方面,由於持續於武陵地區進行環境生態研究與環境教育推廣 20 年的汪 靜明教授,出版武陵相關環境生態與教育教材十餘本,並且投注大量的時間、技術、

設備、經費,建構豐沛且充足的生態資訊的圖文素材基礎資源,可運用於武陵生態

多媒體教材開發的相關資源,並可節省內容撰寫所需之資料蒐集與整理時間,減少

釐清內容架構與撰寫腳本的時間,亦可提高教材內容的正確性與深度,使得教材設

(18)

計流程能更有效能的進行。

在武陵地區動態影像的取得上,需要實地進行生態影像攝錄,並且必須趕在教 材製作前段將相關影像攝錄完成,約有一年的時間可以進行。此外,考量生態與動 植物的拍攝,有時機與地點的條件限制,在計畫時間內可能有部分影像難以取得,

此時則可能需要向雪霸處或相關生態攝影者借調影像。李玉琥總監回顧時指出: 「 影 片製作上我們以較宏觀的角度來看,也要以一個較微觀的角度來看,宏觀的來說就 是以生態系的角度來看,微觀的則是可以透過生物觀看食物鏈的關係,而造成一個 生物棲地的表現方式。所在整個影片的呈現上,可以看到的宏觀漂亮的山景、四季 與光影的變遷,微觀的則可以看到細小生物的表現,可惜的雖然有兩年的製作時間,

但在時間上還是不夠的,些生物或某些畫面沒有拍到,是以調片的方式來處理(文 件 20040426AW35)。」

總之, 《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在進行編製時,生態資訊素材是其關鍵的物力資 源,具備豐富的生態資訊素材可以節省許多的人力、物力與經費的投入,並且經由 生態學者對影像生態概念的解釋與建構,有助於教材內容的正確性及正當性。

2、生態概念分析

生態概念分析是將生態內涵進行檢視與階層性思考(汪靜明等,2001) ,按其特 徵屬性有系統的歸類,並以概括的名稱或符號代表同一類事物的全體,是具體事物 抽象化後的結果(張春興、林清山,1985) 。從環境教育認知學習觀點,生態概念是 學習武陵生態內涵的基本單位,也是瞭解和思考的基本工具,可以用來瞭解許多生 態系統中生物間及生物與環境間的互動關係,供作學習遷移的基礎,亦可助於環境 教育認知領域的發展,並能增進在情意和技能方面的學習。

《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的生態概念基礎於汪靜明教授製作武陵地區的相關環 境教育資源出版品,涵括「全球生態思考,台灣在地行動」 、地方資源、國家文化資 產保存、地區環境生態、河川流域、兒童對白、兒童故事、野生動物保育、生態旅 遊以及環境教育等武陵生態概念觀點(文件 20051231BW236)。

從資源與實務的有限條件觀點表示: 「 由於人事異動與單位設立整併等環境變遷

因素的影響,能夠再印製出版的機會不大,再加上現有環境生態教材在內容上,關

(19)

於武陵永續發展與環境倫理內容是片段而零散呈現的,以及在教材的使用說明並不 足夠的情形下,應彙集整合歷年武陵生態紀錄影像與出版品內涵精華,重新編製過 去現在的影像與文字,及重新整合現有環境生態的概念,有助於武陵生態教育的學 習與推廣,也是整合教學資源的機會(文件 20050813W1236)。」

在此階段中,依據汪靜明(1995ab、1998、2003a)對於環境概念的分類,《生 態武陵》之生態概念初步可分類為環境資源、環境生態、環境變遷與生態管理等四 個領域的主題內涵。從深層環境教育的觀點而言, 《生態武陵》是整合的生態教育教 材,係以自然的生態系統及人文的社會系統為兩大軸心,強調瞭解自然與人文環境 的組成要素及彼此互動的生態關係,並且更進一步以現有生態概念和教學資源的整 合,協助接受者從系統的、結構的、全盤的思維向度,建構整合的生態觀。

3、使用者分析

《生態武陵》的使用者分析主要以學習者特性與起點學習行為作為設計的參考

(朱湘吉,1994;汪靜明等,2001) 。從地區環境教育推廣的觀點,汪靜明教授指出:

「很多的單位機構,邀請我演講教學有關武陵的生態故事,基於這樣的情形下,整 合現資源有以建構出武陵生態多媒體教材是很重要的,讓教材使用者也可以自行透 過教材進入到武陵的生態情境中,武陵地區是需要一個以武陵整體環境生態觀點之 多媒體教材的(文件 20060321W156)。」

然而,從教學觀點而言,由於媒體與科技對教學者與學習者角色的影響,教學 者逐漸由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知識的引導者,但是教材無法完全取代教學者的角色(張 玉燕,1994;張霄亭等譯,2004)。因此,在《生態武陵》使用者分析上,教學者在 不同教學情境的運用需求,以及學習者特性與起點學習行為,都是受到關注的考量 因素。

汪靜明教授以環境教育推廣者與培訓環教推廣者的經驗指出: 「巧婦難為無米之

炊,在教材教法裡,教師所需要的是教學資源,教學設計與教案設計對於老師在教

學前置作業規劃作為教學分析與檢視訓練是很有幫助的,而在教學媒體模式不斷改

變與日新月異情形下,許多先前完成的教學設計,並不適用於現在的教育環境。與

其如此,做了很多魚給那些學生吃,不如教他去釣魚(文件 20050813W1)。」換言

(20)

之,良好的教學者也要有教學資源來搭配,在媒體快速變動的過程,教師對知識與 技術難以全面兼顧,尤其生態資訊素材更是需要大量的時間、技術、設備、經費建 置。因此, 《生態武陵》考量教學者的需求,但其目的並不在為狹義的教學對象進行 教案編製,而是以啟發式、開放性的方式呈現,一方面可依教學情境作為教學資源 使用,另一方面也提供教學者一個環境教育情境教學的模組示例,由推廣者自行再 針對學習者進行生態教學設計與安排。

從國家公園解說教育系統觀點,雪霸國家公園對於《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的 運用規劃,主要作為遊客中心多媒體視聽與展示放映之用,亦可推廣至學校作為環 境教育教材資源(文件 20040623W2) ,意即使用《生態武陵》的對象類群可分為學習 者與推廣者。依環境教育推廣管道分述,非正規環境教育體系的雪霸國家公園管理 處、解說人員與遊客,而正規環境教育的學校體系則包含學校師生。由此可知, 《生 態武陵》的使用者範圍廣泛,其特性、起點行為、生態素養、資訊素養等相距甚大。

此外,對教材使用的時間與機會也必須考量,以到武陵地區的體驗遊客為例,停留 時間通常是短暫的一兩天;同樣的,對教師與學生來說,緊湊的課程能運用的時間 有限,所以教材使用便利性及其使用環境也都是在考量的範疇內。

4、教學目標分析

從環境教育目標角度, 《生態武陵》教學目標分析係透過教材任務目標,運用環 境覺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環境技能與環境行動所預期涉入的廣度與深度進行 檢視,以設定教材教學目標,作為教材製作風格與採取形式的依據。

從專案任務需求的角度,雪霸處對武陵生態教材的編製項目,界定分從武陵生 態影片、武陵生態短片、武陵生態多媒體簡報等三部分來進行(文件 20040623W2)。

依其內容而言,從環境生態和生態教育的觀點,系統性的紀錄與介紹武陵地區環境 資源、資源生態與生態保育的內涵與特色。依其管道而言,教材主要作為遊客中心 多媒體視聽與展示放映之用,亦可推廣至學校作為環境教育教材資源。依其目的而 言,強化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後在環境教育、生態旅遊和生態保育上的推動成效,

民眾也可以將此視為在大自然中學習的參考教材,落實區域性環境教育的目標。因

此,就環境教育目標而言,環境知識是《生態武陵》的基本教材內容。

(21)

此外,汪靜明教授回顧《生態武陵》編製理念時指出: 「我透過一年有六十多場 演講教學過程中,實際上與教師接觸、互動過程裡,我嘗試將圖像與生態寓言結合、

將影像以 slideshow 方式呈現,很多老師回應效果很好與傳統方式不一樣。因為,

我認為知識內容可以透過許多管道查詢,但是演講教學必須要讓學習者的心有所感 動,透過由教學者自身對於生活的歷練與感受,編導製作的媒體教材,可以讓學習 者由感受情境、進而感動到行動(文件 20050813W1)。」而後續在《生態武陵本事》

中,亦將教材教育理念與目標具體指出: 『生態武陵》嘗試從生態文化的角度,以生 態藝術的表現方式,來說一個自然與人文交會的故事。在這個影音光碟裡,有我們 在這裡持續的探索、了解、讚賞與迴響,想要與您共享「來吧!來武陵…」許多環 境關連的生態。…武陵,對您而言曾是陌生,今是熟悉,明是想念的地方?如果您 真的播放了這張涵養許久的《生態武陵》光碟,可感受到這廿年的紀念光碟,不是 以譁眾方式取寵,而是希望孕育彼此獲得知性與感性的交流(文件 20051231BW1) 。』

這顯示《生態武陵》著重於環境教育目標的環境覺知與環境態度的建立。

總之, 《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的環境教育目標,是為引導學習者覺知自然與人 文的生態美及其重要性;建構學習者具備宏觀、深層的武陵生態概念,了解生物在 時空之間與環境交互影響的動態關係;協助學習者澄清環境態度,感激自然及其運 作系統、欣賞並接納不同文化,關懷地區的永續發展;省思與沈澱個人能參與為武 陵做什麼?從觀賞、欣賞、到讚賞武陵生態,進而行動參與愛護武陵。

5、媒體選擇分析

媒體選擇分析的目的,其依據教學的目標、學習者及教學內容的特性選用適當 的教學媒體(楊美雪,1996;徐新逸,2003) 。從教材教學目標與定位,《生態武陵》

是承載武陵地區生物間及其棲息環境互動關係生態概念的教材,並且強調以參與者 角度進行知性與感性的交流。然而,以國家公園慣用的媒體類型來說,可分為印刷 資料、幻燈片放映組、VHS 錄影帶、DVD 影音光碟等;在傳達環境動態的互動關係內 容時,則多以影片、幻燈片放映等媒體方式呈現。

從訊息傳遞與媒體發展的觀點,考量媒體特性選擇因素(楊美雪,1996),《生

態武陵》在進行教學媒體的選擇時,評估媒體的特性、教學情境、學習者特質、教

(22)

學目標與現實因素等五項要素,初步設定以數位簡報教材與動態影片兩種方式進行。

在數位簡報教材的媒體選擇分析上,汪靜明教授回顧指出:「 從很多年經驗可 知,以前教材編製需要的是幻燈片,由於媒體平台的改變,現在的型式多是具有不 同功能與用途的數位電子檔案,如 ppt、jpg、tif、pdf、exe 等。在我演講教學的簡 報教材準備上,都是以生態影像的傳達為主,而一般的簡報教材都是以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軟體去編製的,其特點結合了傳統投影片及幻燈片的優點,也增 加了多媒體動畫影像及聲音表現,因此在教學使用上,對教學活潑化或生動化都有 顯著的影響;但是在檔案的大小、傳輸的速度與攜帶的便利性方面,ACDSee 覽圖 軟體能將影像壓製成 slideshow 的自動執行檔,也就是 EXE 檔,不需要任何的軟體 即可執行,不受作業系統與操作軟體的限制,在影像順序編排上也很便利,在此功 能的表現顯然略勝一籌(文件 20050813W36)。」換言之,slideshow 自動執行檔 具有檔案小、操作簡單,可引導使用者依據所設定的展示主軸觀看等特色,適合提 供一般教育宣導之用,也可依據不同對象,製作不同的展示版本。

從媒體功能與教學策略配置觀點,汪靜明教授回顧表示: 「在這裡面一個重要的 觀念就是,以 slideshow 自動執行檔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控制速度、音樂、循環等 變項,提供不同模組自動執行檔,這其實就是教學流程過程中,老師在情境教學裡 要掌握的。另一方面,slideshow 能夠用半小時、二十幾分鐘讓學習者靜下來,營 造一種教學情境,像一個心靈 SPA,,在這情境裡面,他是可以思考的,可以有沈 澱的、感動的,即使光聽音樂就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大自然的禮讚,內涵的就是一 種享受,就是喜歡。所以在處理大自然的教學設計裡面出發點,就是要喜歡,從觀 察、欣賞到讚賞。而作為一個教學設計者,提供材料讓教學者或學習者自己選擇。(文 件 20050813W136)。」

數位影像輪播秀具有傳統幻燈片媒體的視覺效果,可提供類似動態影像效果,,

將所設計的各種視聽媒體準確有效地串聯編序,是一種極易引導觀者情緒上的認

同,並使其醞釀相似心境,對所呈現概念有所回應的媒體組合。在動機上可以引起

觀者主動注意,甚至增加參與感及臨場感,並且藉由呈現方式的特殊處理,提供娛

樂或表現藝術風貌與設計,達成在短時間內傳達複雜意念的媒體組合(台北市教師

研習中心,1993)。

(23)

在動態影片方面,影片對於環境生態教育在教學的應用有重要的特性與功能:

(1)能表現環境動態的意義、 (2)強迫集中學習者注意力、 (3)操控時間過程、 (4)

可以紀錄與呈現一般不易觀察的環境與物種、(5)能夠利用特殊技巧來幫助學習者 理解、(6)提供相當真實的替代性環境經驗、(7)可以保留環境紀錄、(8)能使學 息者建立最低限度的共同經驗(朱則剛,1998b)。因此,國家公園在解說教育系統 的規劃上,影片的紀錄與製作,是遊客中心必備的視聽媒體,藉以簡介導覽環境生 態以及宣導愛護自然環境的觀念。

漢笙公司黃克綸導演回顧影片媒體的特性時指出: 「 輪播秀的部分就像是早期幻 燈片的延伸,利用靜態影片達到類似動態影片的效果,在看輪播秀時的心境是會讓 人較為容易沈澱與融入情境的,也讓觀賞者自己產生很多的想像空間,因為沒有旁 白,可看的人可以自己設立意境與狀況,可以以說這是主動式的;影片對觀賞者來 說是被動的,設計好旁白、次序、風格語調性呈現,觀賞者則客觀的方式看,然後 才會有自己的想法去感受,融合在一起有動、靜,有主動、有被動,可以讓使用者 自行去選擇,已將情境設定的方式進行(文件 20060426BW13)。」

總之,隨著教學媒體與學習科技的發展,可用來傳播知識的媒體種類愈來愈多,

功能也愈來愈強,考量教學媒體不同的特質、適用時機,以及編製使用的媒體工具 與方式,有無特殊的限制,並且了解目前媒體的應用以及發展趨勢,考量硬體的能 力與負載,有助於針對教學目標、對象,設計出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與喜好的教材,

提高教材使用效益。

6、製作資源分析

從環境教育的觀點,汪靜明(2001)指出環教教育者在設計生態數位教材時,

應先思考涉入其中的環境夥伴的角色,並從環教夥伴關係出發思考,整個生態數位

教材在開發的同時與教學回饋的機制,應有如何的不同專家的合作,才是現今積極

應面對的作為。所以,環教者在介入時,會面臨到許多不同專家背景領域的支援與

溝通合作。 《生態武陵》在製作資源分析上,主要考量人力資源、經費與時間等條件

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力資源,而教材製作經費與時間條件,則是取決於

委託單位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給予的行政支援服務。以教學設計的功能觀點(朱湘

(24)

吉,1994;楊家興,2000;徐新逸,2003),《生態武陵》是由不同專家背景領域的 支援與溝通合作,涵括環境教育規劃者、教學設計者、生態學者、生態藝術設計者、

媒體製作專家、行政支援人員、教材評量、教材委託製作者等,在不同的階段進行 合作與建立良性的夥伴關係。

從環境教育實務觀點,汪靜明教授以環境教育規劃者角色回顧指出: 「 在尋找可 以合作的動態影片媒體製作人員時,如果是與本身已經具備生態影片拍攝技術、素 材與經驗的長期生態的創作者來合作,他對於生態會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因為要搭 配環境教育行動研究,所以我找了較少涉略的傳播公司,漢笙公司是其中一個。漢 笙一直是專注在藝術與人文領域的傳播媒體,就教材內容中需要的生態與人文內 涵,我代表的是生態、漢笙代表的是人文,而我以漢笙的影片拍攝技術,先教育輸 入漢笙對環境的覺知、並且在後來製作過程的討論協調中碰撞態度,以澄清漢笙對 環境生態的觀念。在團隊裡擔任藝術設計的程藍萱也是,在生態上是一張白紙,他 在藝術上具備了藝術的專業技術,透過工作的過程裡交流溝通,使得程藍萱目前在 藝術界中,非常具有生態觀念的人,而漢笙也是,這也是我在環境教育裡的教學實 驗,經過兩年證實是成功的(文件 20060501W345)。」由此可知,基於專業背景與 媒體技術的考量, 《生態武陵》以夥伴關係組成教材設計團隊,並考量涉入其中的環 境參與者,推估供給者、中介者與接受者的角色扮演與功能提供。而《生態武陵》

是否能呈現教材設計者理念,以及適當傳達生態概念,其關鍵在於媒體製作專家環 境覺知、環境態度與生態概念的培養。

7、初步教材架構建立

《生態武陵》在需求分析階段,透過生態資訊素材分析、生態概念分析、使用

者分析、教學目標分析、媒體選擇分析、製作資源分析、及初步教材架構建立等六

項具體工作,取得後續設計、發展與評量階段的實施依據所需資料,本研究整理如

表 4-2-1。此外,本教材為配合委託單位預定進度,有效利用計畫審查會議的專業諮

詢功能,在編製實務上,初步建立教材架構,以有效作為教材編製方向與目標定位

的溝通平台,並且與委託單位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有了初步的共識後,隨即進入教

材設計階段。

(25)

漢笙公司李玉琥總監,回顧動態影片大綱與腳本擬定時表示: 「得標之後,與汪 老師第一次做初步的互動與溝通,漢笙能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快速的做成那樣的菜 色,就因為資料提供非常完整,所以能非常快速的抓到怎樣來做這影片,所以我們 感謝老師很多方面的指導(文件 20060426AW3456)。」相同的,在簡報教材的架 構擬定上,從教材計畫報告中可知(文件 20040701、20040901),《生態武陵》多媒 體教材的初步架構建立,主要是以成功經驗複製的方式進行,依《武陵地區環境生 態》專書(文件 19951230) ,及以旅遊觀點更新補充生態概念的《武陵生態旅遊》專 書(文件 20021230A)與摺頁(文件 20021230B)為藍圖,經修訂後初步擬定簡報教 材架構以及動態影片腳本大綱。在動態影片架構與腳本內容部分,汪靜明教授與漢 笙公司影片製作的工作人員,透過溝通協調、互動與交流的過程,增進漢笙公司對 生態概念的瞭解,最後決定以《武陵生態旅遊》摺頁為腳本原著文稿,依影片形式 的聲部、影部修訂後作為腳本初稿以及影像拍攝計畫(文件 20040701、20040901、

20040908)。

表 4-2-1、《生態武陵》教材設計之需求評估分析

需求評估的分析內容

生 態 資 訊

◎以教學資源共享精神,汪靜明教授提供 20 年豐沛且充足的生態資訊的圖文素材基礎資源(優勢) ,可節省內容撰寫所需之 資料蒐集時間,減少釐清內容架構與撰寫腳本的時間,亦可提高教材內容的正確性與深度。

◎在生態資訊動態影像需要實地將相關影像攝錄完成,約有將近一年的時間,由於生態與動植物的拍攝,有時機與地點的限 制,可能在時間內部分影像難以取得(劣勢),此時則需要向雪霸處或相關生態攝影者借調影像。

教 學 目 標

◎雪霸處界定武陵生態多媒體教材,從武陵生態影片、武陵生態短片、武陵生態多媒體簡報等三大部分來進行。

依其任務,教材主要作為遊客中心多媒體視聽與展示放映之用,亦可推廣至學校作為環境教育教材資源(優勢) 。

◎引導學習者覺知自然與人文的生態美及其重要性;建構學習者認知宏觀與深層武陵生態概念,了解生物在時空間交互影響 的動態關係;澄清環境態度,感激自然及其運作系統、欣賞並接納不同文化,關懷地區的永續發展;省思與沈澱個人能參 與為武陵做什麼?從觀賞、欣賞、到讚賞武陵生態,進而行動參與愛護武陵。

使 用 者

◎教材使用者可分為學習者與推廣者:雪霸處、解說人員、遊客、學校師生等。可能使用教材的人員範圍很廣,其特性、起 點行為、生態素養、資訊素養等相距甚大。使用的時間與機會通常是短暫有限的(劣勢) 。

◎考量教學者的需求,目的並不在為狹義的教學對象進行教案編製(威脅) ,而是以啟發式、開放性的方式呈現,依教學情境 作為教學資源使用,提供教學者一個環境教育情境教學的模組示例,由推廣者自行再針對學習者進行生態教學設計與安排。

◎教學媒體與學習科技的進步,坊間數位教材出版品多,網路資訊流通快速,使用者有很多接觸其它教材的機會(威脅) 。

媒 體 選 擇

◎隨著教學媒體與學習科技的發展,媒體種類與功能很多(機會) ,評估媒體的特性、教學情境、學習者特質、教學目標與現 實因素等要素,選擇適合傳遞訊息的媒體,考量編製工具有無特殊限制,硬體的能力與負載以及媒體發展趨勢,其初步設 定以簡報教材與動態影片方式進行,期助於針對教學目標、對象,設計符合使用者需求與喜好的教材,提高教材使用效益。

◎媒體平台改變現在多以數位電子檔編輯與組合。一般簡報教材以微軟 PowerPoint 軟體編製,結合傳統幻燈片優點,增加多 媒體影音表現,使教學活潑生動;而 ACDSee 覽圖軟體能製成影像輪播秀自動執行檔(EXE) ,不需軟體即可執行、檔案小攜 帶便利、操作簡單。短時間營造教學情境,引導觀看、思考與沈澱。適合教育宣導,也可依對象製作不同展示版本(優勢)。

◎動態影片善於表現環境動態的意義、容易集中學習者注意力、操控時間過程、可紀錄與呈現不易觀察的環境與物種、利用 特殊技巧幫助學習者理解、提供相當真實的替代性環境經驗、保留環境紀錄、使學習者建立最低限度的共同經驗(優勢)。

◎教學科技與媒體進步,媒體種類愈多且功能愈強,硬體負載能力亦提高(機會) ,有利達到使用者需求與喜好。

製 作 資 源

◎教材編製參與者擁有充足與豐沛的人力資源(優勢) 。武陵生態多媒體教材由不同專家背景領域的支援與溝通合作,涵括環 境教育規劃者、教學設計者、生態學者、生態藝術設計者、媒體製作專家、行政支援人員、教材評量、教材委託製作者等,

並以環境教育專業建立良性的夥伴關係。

◎參與者共同認定目標,以作為前瞻性典範教材為願景,雪霸處提供教材編製行政支援(優勢)有助於教材完成。此外仍須

考量教材製作經費與時間的限制(劣勢) 。

數據

表 4-1-2、《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整合生態概念來源分析表  年代 名    稱  主題  觀點  作者  發行單位 型式 1989  大甲溪流域武陵地區 進行台灣農業化高山  溪流生態系統環境品質  及魚類群集生態研究  1986 年自美返台,在大甲溪流域武陵地區進行生態研究,1989 年完成美國愛河華州立大學動物生態研究所博士 論文。  全球生態思考台灣在地行動 汪靜明  研究論文 1992  河川生態保育  創新以生態系統觀,整合河川生態系統組成、生物群集、棲地生態、生物 保育與環境教育學概念之專論
表 4-1-4、《生態武陵》在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憩區環教資源出版品之定位差異比較  功能特色  概念內容  媒體類型  使用對象  與時機  製作參與 代表組成  完成年代 《 發 現 雪 霸 》 簡介雪霸四季之美,以當地原住民口述母語方式,說明他們對土地的感 情 及 雪 霸 國 家 公 園 的 風 情 人文;初步介紹雪霸國家公園的植物、動物、地形等特色,表現自然 不生硬。敘述人與環境是伙伴關 係,應學習原住民與山相處方式。 雪霸國家公園y 環境生態 y 環境資源 y 生態管理  y DVD 影音光碟動態影
表 4-2-2、《生態武陵》多媒體教材設計之發展過程及其改進考量  階段  時間  主題  架構內容  媒體形式  改進原因  簡報教材:  武陵地區環境生態簡報教材  生態觀點、生態資訊、旅遊資訊  影像輪播秀EXE VCD 分析  2004.07 動態影片:  《生態視窗—武陵環境生態簡介》  高山巡禮–地理環境特色、 絕地逢生–環境資源介紹、  綠色秘境–資源生態的故事、  生物多樣性-完整的生態體系及人文史蹟、  人與自然–經營管理、環境教育、生態遊憩  動態影片DVD  初步架構分析  簡報教材:
表 4-3-2、 《生態武陵》教材設計人力資源分工程序表  階   段   教材設計人力資源  具體工作項目 專案管理者 教學設計者 生態學者 生態藝術設計者 媒體製作專家 行政支援人員 教材評量人員 教材委託製作者 1-1 生態資訊素材分析  ~ { { 1-2 生態概念分析  ~ ~ { 1-3 使用者分析  ~ { 1-4 媒體特性分析  ~ { ~ { 1-5 製作資源分析  ~ ~ ~ ~ 1-6 教學目標設定  ~ {分  析 1-7 初步教材架構建立  ~ ~ { { 2-1 素材資源彙整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頂標:該項目(考科)成績位於第 88 百分位數之考生分數 前標:該項目(考科)成績位於第 75 百分位數之考生分數 均標:該項目(考科)成績位於第

「經典選文」,包括必選修科目「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此次命題及選項安排,也有甚高的比例。命題

解析:從圖中所呈現的數據判斷,該國「執政黨得票來自 30 歲以下合格青年選民的百分比」自 1960 年至 2010

序號 項目 問題 處理方式. 1

2.此處的排序給分係依照受訪者認為總選項中具重要性的其中三個所作之排序,而權 重之賦予係採反序原則,亦即排序 1(最重要者)給 3 分,排序 2(次重要者)給 2

(2)依評選項目表所列之評選項目、權重、配分標準評分。評選委員之評分以 100 分為滿分,平均 70 分(含)以上者為合格分數,惟如出席評選委員之過

機器常數machine epsilon,以ϵmach表示,其值為1和比 1大的最小浮點數之間的距離。以下表格為IEEE 754浮點 數標準中各部份所佔的位元數: 精準度類型 符號部分 指數部分

(一)初試:採筆試方式,題目類型為選擇題,每科目題數各 50 題(每題 2 分,各題未作 答不予計分,答錯倒扣 0.6 分) 。初試成績達參加複試標準(初試科目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