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福山植物園整體規劃之生態與設施物協調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福山植物園整體規劃之生態與設施物協調研究"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福山植物園整體規劃之生態與設施物協調研究

關鍵字:福山植物園、景觀展示、無障礙設施

一、前言

福山植物園除供研究、實驗和觀察等場所之外,兼具全民自然教育、擴 展自然科學知識與充實生活內容之作用,是台灣頗具規模的研究型植物園。

但據各界反映,園區中有過多『不自然之人工設施』,其中包括『人工化的景 觀』,因此,為了在求取遊賞其中的方便性之下,於原始的地貌中,不得不 做些許的改變。故如何有機能之便利、又兼具自然的形式,亦為計畫中探討 的重點。而以福山植物園的特色禁不起一般冒險的規劃形式,故調整目前自 然的福山植物園,應是一另類的規劃方式,因為不自然所以依學理來規劃、

改造、調整,使『是機能條件式的自然』為最大目標。

二、研究目的

(一) 在調整更新既有環境及設施之際,仍貫徹福山植物園應有的特色,並以 NRT 科技方式,將過份不自然的人工設施,塑造未受干擾環境本色,

『自然生態覺(NATURAL ORIENT)』。

(二) 提供方便研究與調查工作的環境。

(三) 在提昇園區景觀觀賞性考量下,維持森林與野生動物生態,求取景觀一 體的表現,以及寓教於樂之保育永續的空間規劃。

(四) 提昇無障礙空間設施之便利性與安全性。

(五) 提供一安適、災害防治完備、救援設備考量齊全的場所,為其他同性質場 所的典範。

三、研究方法與流程

(一) 文獻蒐集:包括基地相關基本資料,及相關理論文獻的蒐集。

(二) 田野調查:實地觀測與勘查。

(三) 模擬實驗:包括現場模擬實驗,以及 NRT 環境模擬實驗,以調節設計中 偏失部分問題核心。

(四) 現場訪談:訪談度向包括使用者與管理單位之經驗訪談

(五) 歸納與經驗法:由吾人的實務經驗,藉以判斷相關關鍵課題、對策,以及 可行解決方案。

而研究流程即依據上述方法加以設計為研究流程圖(下頁),作為研究之依 據:

(2)

研究流程圖

(3)

四、研究的核心問題

根據本研究之目的,本研究之核心問題包括下列幾項:

(一) 不自然景觀與設施回復自然原貌之討論 (二) 舒適與配合景觀環境之景觀道路規劃探討 (三) 視覺景觀美質之控制與其效應之利用 (四) 福山植物園特色之保存

(五) 防災、安全與無障礙空間的探討

五、課題與對策

而根據上述之研究核心問題,本研究延伸出下列課題加以討論,茲詳細 敘述如下:

(一)福山植物園規劃調整景觀之目的 1. 社會自然教育的推廣

2. 提供一更自然生態的環境予以科學研究與實驗。

就此兩項而言,前者重視提昇遊園的吸引力,將注意力與 遊趣引入自然知性的本體,從而達到教育科學知識推廣的目的;

後者工作更因有助更自然生態的維持與增進,在此全面互動推 展的情況下展現其獨有的特色,並為相同類屬的一個典範,為 世界先進自然科知推廣劃一指標。

(二)維持自然風貌的地貌地形

自然風貌的調查當中,所歸納的自然林野徵象之一,『高低呈 現』為一關鍵,因此改進過大開闊的步道環境,可考慮將部分地形調 整有更大的高低起伏,以展現景觀與植物受洋特性之原則,作層次性 的設置。由主要佈道所延伸的支道,儘量由其上下迂迴,增添感受自 然印象,避免造成一覽無遺的單調印象。

(三)自然事物與人工施作產生不自然

應以漸進式或過渡表現方式,如各種不同植栽採成組或稍漸進交 叉形式表現,個體間的距離採遠近參差排列,避免過長的等寬細路線,

並透過地形起伏設計,讓其不至於全覽路段。而基於使用機能要求之 人造設施,需有耐心的尋求與自然協調的創意作為,除供與人相關的 使用機能部分,其於儘量維持自然原貌,或滲入更多自然要素,仿自 然意象而達人們使用機能的目的。

(四)不同景觀存在的不同景觀族群間的干擾

不同性質表現的景象同列時,得予適當遮掩,或利用地形高低或 是度彎曲、折返的行進路線,錯開相互干擾的情況。而至於零雜或場 所特徵不明顯的環境狀態,得去除混淆不清的成分,藉此凸顯並強調

(4)

一自然情景的特色。此外可透過強調加強視線中印象深刻且具影響力 的影像。

(五)無意識之誘導機能不足,產生步徑景物單調的印象

可考慮從冗長的林間步道牽引出支線,些許幽遊於旁側生態豐富 的叢間小徑,再回歸主線步道。簡言之,就是整個步道可分階段性的 視覺錯離,讓林旁景物間歇性的混入道路行進方向。

(六)自然景觀呈現人工的單調,缺少生態面的層次性

在不影響原有植物學生態研究等應有的考慮下,考慮植後的大小、

疏密、深淺印象造成的層次感。或可從相同地形環境組群的植物,規 劃一如小天地的景觀空間,如此一組接一組景緻的串連,可形成完整 的原初印象。此外,在整理場地時,可考慮保留某些萎縮退化型態,

讓人明白看出自然界演變的歷程,但須注意避免造成場地雜亂,印象 平淡模糊的問題。

(七)自然景觀予人的心理效應

自然景觀予人的印象並非不變的,如福山植物園,不只自然物,

其中包括人工造物的形式與綜合配置,缺乏自然林野的明顯變異表現,

也就是考慮其中個體配置部分的型態是隨著機能需要的條件而有些許 的變更,是延展或是萎縮,即所謂『隨機彈性變換(Flexilility of Nature)』的意思。

(八)單一景物視點缺乏豐富性

提供多方的視角,供賞單一的景物,行進間應不同的關視點,也 有著不同的背景襯托主題物,亦塑造自然中遊歷經驗的那種聯想,在 心理反應現象稱之『自然經驗的回憶』,以提昇情景感受的效應。

(九)動態的自然時間流程和時令相關的考慮

這兩項動態因素,涉及地形、地貌、設施與光影流轉間的互動。應 以現場觀察與單元的環境模擬實驗,來調整如何配致使光影與物體之 間有著理想的搭配,以造成光影下更多立體呈現為目的。

(5)

(十)自然現象所產生的自然力

如陽光和風等自然力亦是遊歷體驗中,相當重要的一環,故應以 加強五官與自然現象、媒介物間有力感受的方式,把自然中的物,如 植物、地形等,當作承接自然現象與轉成自然力予人感受的一種中間 介質,讓其如同承受裝置,放大自然中所發生的正面效應,以豐富自 然體驗內容。

(十一)提供安全環境的考量

為防止不測試事故發生,可在一般區內依遠近疏密的環境狀況,

規劃電子保全監控系統於行政中心或管理站,有效掌握園區的情況,

以減少巡察人力,並可加入自動警示器,控制生態全局。

(十二)對於無障礙空間的討論

在步道沿線景緻宜人之處,適當設置殘障人士輪椅等棲息座賞景 色的中途點,,他可以是高起的,讓可較長時間駐留,或與親朋共處 片刻,同時提供這些人是或老幼者有著較精簡的遊賞路線,以避免消 耗過多體力。此外也應設有緊急呼叫設備,對安全與災害有更進一步 的保障。

六、結論

綜合前述之歸納,就整體區域而言,其發展目標應以增進各區之『自然 覺』、提昇各區之機能、強調福山特有的特色、改進人工環境的缺點,以及發 揮研究、教育、保育及永續資源之多元功能為目標。而依循此目標,其發展原 則應包括下列幾點:

(一)園區內不以一般景觀設施的方式規劃與設計

由福山的特殊環境,若儘量以『原自然的風貌』來表現園區的情 景,不見到人工的意象為理想。因此,諸如傳統景區內之亭、台、閣和 鋪面等,均不適用於福山。而為了要維持自然又兼顧『人』之進場遊賞 機能,不得不設置人工設施,如廁所與道路,對於這些問題,應該考 慮到自然的野貌是不盡規則整齊的(CHAOS),過於便利人們的使 用,將會致使整理過度又不自然,因此,關於設施的設置應以實施

『自然呈現』為理想,求取適於當地人工與自然最佳平衡點。

(6)

(二)摒除一般都市鄉鎮中常見的物態環境印象

『全自然環境』不是件容易的是,除以NRT 科技之外,心理方式 的應用則是另一可突破的地方。因此,基於此兩個方向,園內工程應 避免都會中常見的人工行為,忌諱過份無環境意識圖案式的材質表現,

以及免除如平日常見金屬小把手等『非林野自然的印象』,造成隨影 深側產生無異是間的聯想。此外,除非必要,不能有過多表現在以往 歐洲常見的『過份人工修飾的自然』,或是放置強烈異地文化的表現,

但可適量引入鄉土本地的自然式文化印象,或是採用無國界、文化束 縛的自然演進式,減少對自然環境產生的衝突。

(三)保留福山環境特色、自然原貌,各項設施之機能猶存

將人工設施等必要機能潛藏於自然環境,令其不易察覺,但功能 依然保存是最困難達成的,因之如何互融是設計技術上的課題。因此,

應避免過大的人工量體,或是與自然性質迥異的性質構造與施作,相 對的,可學習自然中如擬態和保護色的生態科技,改採當地生態產物 類同的素材,或以NRT 科技突顯強調其既有的功能等方式加以處理。

(四)既有人工設施物,儘量予以保留或調節更換更有利的位置,區域的個 體型態及其固鄰環境之整體表象可以『NRT 的處理方式』,針對機能使 用及使用目的,調整更合適的形式。由其在型態不協調相稱,人工程序 過多,可尋求不同類型的解決方策予以改進,如廁所、亭舍、橋體和棧 道等人工設施型態不應以一般公園綠地所見模樣設置,可求取NRT 處 理或就地取材的方式,使其符合自然覺得人工造物為理想,藉以使

『NRT 地域型態再生』理想的實現。

(五)對園區內大部分以栽植之植物不作重大改變,但依基本性地域特質,

獨株或成組的賦予切適的地形景觀,如此不再是一般商店櫥窗展示的 方式。所以要注意的是各配置及設計的景觀單元,彼此間協調觀念是小 單元組成中型單元,而後在串組成有意義的更大單元。

(六)確切掌握成果效益控制的關鍵

為了達成上述結論之預期效益,關於園區景觀等設計與自然關係 方式成敗因素,其核心關鍵包括:

1. 自然之無限量與包容(容納)的特性

2. 自然之變化與無窮盡、型態流逝(如光影雲霧、地形變異等)

3. 整體自然物配置中,呈現各種予人感受的印象,就建築學而言,

有空間涵括的各種性質與人產生關係。

4. 在內與外的重新定義語言展關係中之自然只造物間佈局之原則。

(7)

5. 移植的方式,增進自然與人之間的關係,產生良質效應。

6. 於人的心理與感官立場檢討自然場地配置與形式之優劣效應。

參考文獻

1、 張清烈,環境模擬實驗系統之發展及可能性研究建築學會論文集,

1994

2、 張清烈,傾自然建築理論於環境模擬實驗應用發展的研究,建築學會論 文集,1995

3、 張清烈,環境移植模擬實驗之效應控制問題之研究,文大研究學報第一 期,1996

4、 張清烈,建築與環境各層面衝突之對策研究,建築學會論文集,1997 5、 張清烈,自然傾向建築實施之關鍵性問題研究,建築學會論文集,

1998

6、 張清烈,都市環境藝術於自然轉化立場效應研究,建築學會論文集,

1998

7、 張清烈,自然建築環境轉化間障礙的研究,輔大學報論文集,2001 8、 張清烈,DIE BEZIEHUNG ZWI SCHEN EXPERIMENTCHARAKTER

UND STRATEGIE DER KREATIVITAET,輔仁大學中西文化中心,

2001

9、 張清烈,都會中自然徵象轉化之環境模擬研究,建築學會論文集,

2002

10、 張清烈,福山植物園整體規劃之生態與設施物協調研究,農委會福山 研究,2003

(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一年級學生對於【校園美感小 旅行】的學習活動,充滿著期待與 興奮,尤其請小朋友藉著肢體動作

海納百川,所有海中的一切有大部份來自陸地,海洋雖然很大,但是當百川都

1.建設安全優質雅緻、環保的學習環境:規劃學校整體建設及改善

Shift +a 新增方塊物件→使用 Scale 來調整物 件的大小→Translate 來調整方塊的位置→排 列成樓梯的形狀.. 使用 import 匯入躺椅的

批判性思考 + 創造力 創造力示例二 創造力 創造力 示例二 示例二: 示例二 : :環境調查 : 環境調查 環境調查 環境調查..

社工樣本提供接受扶助之兒少樣本的福利服務)所進行的一項調查計畫。至目前為止,第 一波調查計畫於 2009 年共完成 5,593 位兒少樣本的資料蒐集,第二波調查計畫於 2011

而隨著道路之持續開發,隨之而來的大量環境破壞則成為促進道路生 態學發展的推手。歐美國家自 1920 年開始積極推動有關道路生態之 研究,藉以保護自然環境中之大型哺乳動物。表

酵素動力學通常以 1mole 藥物與 1mole 的酵素反應,形成藥物 - 酵 素中間體,之後進一步產生反應產物。過程是以 Michaelis-.. Men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