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Copied!
17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與荷對畫──

戴素月彩墨創作理念與應用

Painting with lotus ──

Dai Suyue's Idea and Applicationof Colorful Ink Creation

研 究 生 :戴素月 撰 指導教授 :林永發 教授

中華民國一○九 年 七 月

(2)
(3)
(4)

I

謝誌

因緣俱足,有幸就讀國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研究所是幸福的。藝 術創作增添我生命價值,打開視覺門窗,看見彩色人生。我用繪畫抒發情 感,用創作激發思考,以文創產品落實生活美學。能完成這份研究論文,

要感謝所有支持和鼓勵者。

感謝恩師林永發院長的悉心指導與鼓勵,不厭其煩地解說,身教、言 教並行。院長對藝術熱愛的精神與尊重,讓我佩服。院長的鼓勵,讓我能 勇敢大膽繪畫與創作。

感謝施能木、張溥騰等教授在不同階段,給予指導和鼓勵。感謝論文 審核教授,林永發院長、林昶戎主任、林進忠教授的寶貴建議,使本論文 更周全。

感謝碩班同學的相伴與勉勵,本班上課時的歡樂氣氛與美味點心,提 神的咖啡。這分情感濃濃濃,愛您們,也謝謝您們。

謝謝我親愛家人的支持與關愛,感謝老公家事的包辦,讓我專心的學 習與創作,有您真好。

經過用心研究與受教過程,對於藝術的熱愛也播下種子,希望未來的 日子,繼續努力,開創藝術新天地。

戴素月謹誌 2020 年 7 月 7 日

(5)

II

與荷對畫──戴素月彩墨創作理念與應用

摘要

本論文使用文獻探討、實驗創作等方法,經過研究分析荷花特徵,寫 生及參考古今名家八大山人、石濤、齊白石、張大千、吳冠中、姜一涵、

林文嶽等人荷花表現的方式。應用彩墨媒材,呈現荷花春、夏、秋、冬各 種不同的姿態和樣貌,經由臨摹、寫生創作,開啟自我的藝術創作之路。

研究目的有以下三點:一、學習荷花的特性和精神特質,呈現有內涵 的作品。二、提升彩墨創作思考能力,建立自我風格。三、落實生活美學,

運用荷畫作品,設計文創產品。

經過兩年研究,打破了以前的認知,原來一種自然的形式,可以表現 各種不同的藝境。在寫生創作過程中,學習前賢對藝術熱衷的精神與尊重。

對景物懂得「取」與「捨」,用荷的元素,組合建構有張力的畫面,以及建 立看待大自然的態度。期許自己能將藝術融入個人生命創作,藉由筆墨傳 達內心深處的情思,追求形式上創意的表現,展現藝術的光彩。

文創產業的發展也是社會進步主要的經濟力量,有好的美術創作應用 數位設計融入好的美學素養,可以實踐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不但提 高社會經濟力,也提升了我們的生活品質。

關鍵字:彩墨畫、生活美學、文創產品

(6)

III

Painting with lotus ──

Dai Suyue's Idea and Applicationof Colorful Ink Creation

Abstract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 experimental creation, etc. By studying and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tus flowers , sketching and referring to famous masters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includin g Bada Shanren, Shi Tao, Qi Baishi, Chang Daichien, Wu Guanzhong, Chiang Yihan, Lin Wenyue, a total of seven artists' expressing way of lotus paint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k wash painting and other related media presents a variety of postures and appearances of lotus flowers in spring, summer, autumn an d winter. Through copying, sketching and creation, the author further opened his own artistic creation.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include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I. Lear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presentative spiritual traits of lotus flowers, and then present connotative works. II.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peculation and discrimination in the creation of color inks, thereby establishing a self-style. III.

Practice life aesthetics, and use lotus paintings to further design culture an d creation related products.

After two years of research, the author broke through the past cognition. It turned out that a single natural form can express a variety of artisti c environments. In the process of sketching, the author learns the sages ' enthusiasm and respect for art. Furthermore, the author has the ability to "take"

and "abandon" the creation of scenery. Lotus is used as an element to combine and construct attractive pictures while establishing an attitude towards nature.

The author hopes to integrate art into private life and creation, through ink wash

(7)

IV

painting to convey deep emotions and thoughts, and then to pursue the creative expression of form, thus show the energy of art.

The development of art application in culture and creation industry is also the main economic force of social progress. Good art creation combined wit h high-quality applied digital design, coupled with aesthetic literacy, can practice the life of art, or it can be said as the art of life. In this way, it can not onlyi mprove social and economic power, but als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ublic.

Keywords: ink wash painting, life aesthetics, culture and creation product

(8)

V

目次

謝誌 ... I 中文摘要 ... II 英文摘要 ... III 目次 ... V 表次 ... VII 圖次 ... VIII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1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15

第一節 荷花生態與習性 ... 15

第二節 荷花與佛教的關係 ... 20

第三節 名家荷花創作的探討 ... 26

第四節 小結 ... 60

第參章 創作理念與實踐 ... 64

第一節 創作理念 ... 64

(9)

VI

第二節 創作形式與技巧 ... 77

第三節 文創產品的應用 ... 85

第肆章 藝術作品解析與應用 ... 87

第一節 代表作品解析 ... 87

第二節 文創產品應用 ... 133

第伍章 結論 ... 151

參考文獻 ... 155

(10)

VII

表次

表 1 藝術家荷花畫風特色彙總表 ... 60 表 2 彩墨繪畫作品列表 ... 128 表 3 文創產品列表 ... 147

(11)

VIII

圖次

圖 2-1 拙政園的荷塘 ... 8

圖 2-2 拙政園的荷塘寫生 ... 8

圖 2-3 荷花各部位名稱圖 ... 16

圖 2-4 荷葉 ... 16

圖 2-5 荷花含苞 ... 17

圖 2-6 荷花結果 ... 17

圖 2-7 荷花的生命循環 ... 19

圖 2-8 張大千〈南無觀世音菩薩一軀〉 ... 21

圖 2-9 張大千〈觀世音菩薩與善財童子〉 ... 22

圖 2-10〈聖相觀音〉 ... 22

圖 2-11 清.八大山人〈荷花翠鳥〉 ... 27

圖 2-12 清.八大山人〈翠鳥荷花〉 ... 28

圖 2-13 八大山人〈荷花〉 ... 29

圖 2-14 石濤〈自寫種松圖小照〉 ... 30

圖 2-15 石濤〈荷塘蓮蓮〉 ... 32

圖 2-16 石濤〈瓶荷〉 ... 33

圖 2-17 石濤〈墨荷〉(局部) ... 34

圖 2-18 齊白石照片 ... 35

(12)

IX

圖 2-19 齊白石〈紅荷〉 ... 37

圖 2-20 齊白石〈鴛鴦荷花〉 ... 38

圖 2-21 齊白石〈荷花影〉 ... 39

圖 2-22 張大千照片 ... 40

圖 2-23 張大千〈朱荷通景屏〉 ... 42

圖 2-24 張大千〈荷塘清趣〉 ... 42

圖 2-25 張大千〈蓮〉 ... 43

圖 2-26 張大千〈藕荷〉 ... 44

圖 2-27 張大千〈潑墨彩荷花〉 ... 45

圖 2-28 吳冠中寫生的情景 ... 46

圖 2-29 吳冠中〈紅蜻蜓〉 ... 49

圖 2-30 吳冠中〈荷塘〉 ... 50

圖 2-31 吳冠中〈荷〉 ... 51

圖 2-32 姜一涵〈獨留清氣滿乾坤〉 ... 53

圖 2-33 姜一涵〈秋在窗外〉 ... 53

圖 2-34 姜一涵〈映日荷花〉 ... 54

圖 2-35 與白河陶坊主人林文嶽合影 ... 55

圖 2-36 白河陶坊荷畫壁飾 ... 56

圖 2-37 荷畫花瓶 ... 59

(13)

X

圖 2-38 林文嶽 泥金紙本 水墨設色 ... 59

圖 3-1、圖 3-2 寫生蔡敏捷攝於太平溪 ... 66

圖 3-3〈荷花〉戴素月寫生 ... 66

圖 3-4〈荷葉〉戴素月寫生 ... 66

圖 3-5〈荷塘〉戴素月攝於台糖 ... 67

圖 3-6〈荷塘〉戴素月寫生 ... 67

圖 3-7〈蓮蓬〉戴素月攝於陳世憲家 ... 67

圖 3-8〈蓮蓬〉戴素月寫生 ... 67

圖 3-9 齊白石 〈紅荷〉 ... 69

圖 3-10 戴素月〈荷花〉 ... 69

圖 3-11 吳冠中〈荷塘〉 ... 70

圖 3-12 戴素月〈殘荷〉 ... 70

圖 3-13 姜一涵〈無題〉 ... 71

圖 3-14 戴素月〈荷塘〉 ... 71

圖 3-15 戴素月〈青春〉 ... 73

圖 3-16 戴素月〈荷〉水墨 ... 75

圖 3-17 戴素月〈荷葉〉水墨 ... 75

圖 3-18 戴素月〈自在〉 ... 79

圖 3-19 戴素月〈荷葉正面〉創作 ... 84

(14)

XI

圖 3-20 戴素月〈荷葉側面〉創作 ... 84

圖 3-21 戴素月〈荷葉彩色〉創作 ... 84

圖 4-1 戴素月〈盼〉 ... 88

圖 4-2 戴素月〈春風〉 ... 90

圖 4-3 戴素月〈愛相隨〉 ... 92

圖 4-4 戴素月〈嬌羞〉 ... 94

圖 4-5 戴素月〈春意〉 ... 96

圖 4-6 戴素月〈欣欣向榮〉 ... 98

圖 4-7 戴素月〈綻放〉 ... 100

圖 4-8 戴素月〈歲月靜好〉 ... 102

圖 4-9 戴素月〈荷舞〉 ... 104

圖 4-10 戴素月〈荷韻〉 ... 106

圖 4-11 戴素月〈一葉一如來〉 ... 108

圖 4-12 戴素月〈彩妝〉 ... 110

圖 4-13 戴素月〈秋意濃〉 ... 112

圖 4-14 戴素月〈寂〉 ... 114

圖 4-15 戴素月〈萬象從師〉 ... 116

圖 4-16 戴素月〈蓮蓬〉 ... 118

圖 4-17 戴素月〈淡定〉 ... 120

(15)

XII

圖 4-18 戴素月〈落〉 ... 122

圖 4-19 戴素月〈甦醒 I〉 ... 124

圖 4-20 戴素月〈甦醒 II〉 ... 126

圖 4-21 抱枕 ... 134

圖 4-22 圍裙 ... 135

圖 4-23 止滑地墊 ... 136

圖 4-24 環保提袋 ... 137

圖 4-25 馬克杯 ... 138

圖 4-26 馬克杯、杯墊 ... 139

圖 4-27 餐墊、陶瓷吸水杯墊 ... 140

圖 4-28 隨身鏡(圓形) ... 141

圖 4-29 雪紡絲巾 ... 142

圖 4-30 彩繪圓扇 ... 143

圖 4-31 彩繪提袋 ... 144

圖 4-32 彩繪提包 ... 145

圖 4-33 彩繪茶盤 ... 146

(16)

第壹章 緒論

研究者時常漫步在荷塘邊,欣賞著花兒的嬌艷,嫩葉的青春,枯葉的 凋零,就如同人的生命,有生有滅。生是希望的開始,生命的誕生是尊貴 的、是神聖的,不論是人、動物、還是植物。生命的結束又是那麼的自然,

花開花謝隨風而去,有什麼牽掛放不下。

荷花美麗高雅,自古以來就是文人的最愛,吟詩作畫的最佳選擇。其 實荷花最受人喜愛與尊敬,應該是有君子高尚品格的象徵。宋朝周敦頤〈愛 蓮說〉,喻荷花的特質為君子之德;「余獨愛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 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1 這種出塵不染,中通外直的精神,真是令人讚嘆。

荷花能傳誦千古,不僅因為它的美和經濟價值高,主要在於荷花的神 聖品格象徵。荷花出生淤泥地,依然保持著潔淨與美麗,高雅有靈氣,有

「花中君子」之美譽。這是何等的毅力才能在五濁的環境中,開出美麗的 花朵。人在惡劣的環境中也要勇敢的生活,展出燦爛的笑容。佛教裡「一 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勉勵人要有清淨心,慈悲心,就能看清萬物真理,

生活得自在快活。

研究者被荷花的清高氣質所吸引,對荷花「出塵不染」、「靈性高雅」,

1 路成文,《宋代詠物詞史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頁 126。

(17)

2

「中通外直」的形態和特質非常喜歡。荷花的精神是研究者學習的榜樣, 也 是研究者修行的楷模。因此以荷花為題材,進行藝術創作實踐和研究,以

彩墨繪畫為主,再設計文創產品,增加藝術產業價值。

(18)

3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荷由嫩葉到枯葉,花由含苞初放到盛開,花開花謝又一春。就像是大 自然的四季,春、夏、秋、冬又一年。人的生命歷程,生、老、病、死又 一期,每個過程其實都是美好的,值得珍惜的。荷花生長在汙泥中,能開 出清香美麗的花,象徵人的處境也可以轉煩惱為喜樂。環境不好不代表人 的一生就沒出息,只要肯努力學習有毅力,還是會成功的。

有幸進入台東大學美術產業系在職碩士班,在老師的指導和同學相互 學習鼓勵下不斷認真練習,對於筆墨才略有體會。有關意境表達,筆墨運 用技巧,都有待學習,更別說力與美的顯現,幾次都想放棄,但林永發老 師說:「靈感是來自千錘百鍊。」只有堅持和努力,才能創造更美好的作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風格,上課時一筆一畫的指導,讓研究者有信心提筆作 畫,走入畫畫園地。藝術無涯,學無止境,前面有路,希望能勇敢向前行。

2019 年林永發院長帶領台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大學部和碩士班同學參 加「古漕新韻 千秋傳承 」活動。臺蘇兩地青年藝術家江南水鄉采風行,

很榮幸研究者也能參加。觀摩當地的風景、文化藝術和藝術家的畫風,真 是大開眼界。時間匆匆很快結束行程,但要繳交作品,天啊!真是考驗,

研究者畫建築物、山水、小橋、荷花,最後以荷花為主題。研究者日也畫 暝也畫,眼裡是荷花,腦裡、夢裡都是荷花,不斷練習反覆思考再創作,

(19)

4

經過老師指導後終於完成創作品。

研究者最後決定以「與荷對畫」為主題,選擇以荷花為繪畫題材,作 為研究目標。與荷為友,讀荷、念荷、畫荷、看荷、夢荷。畫荷花,一邊 觀察,一邊畫,熟能生巧。儘管技巧純熟,畫得比真的還好,畫得像真的 一樣,但也只是外形。畫不能只是追求表象的真,而是要有理念有情感的 融入。與荷花培養感情,當是親人、小孩般呵護,不斷的練習。畫荷花的 美,更要畫荷花的神韻。研究荷花的生態,春、夏、秋、冬四季荷田景色 的變化,花開花落的自然現象。在研究的過程中,了解生命的可貴,珍惜 當下即是永恆。

研究者對荷花的喜愛和尊敬,透過「與荷對畫」創作研究,不斷練習 與思考。將理論與創作實踐結合,探討藝術的內在形式,實踐傳統與現代 彩墨運用的融合。創造出有內涵的藝術作品,設計文創產品應用在日常生 活用品。讓藝術融入生活,能具有使用性、實用性的功能,增加附加價值。

落實生活美學,讓「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尋找心靈的寧靜與喜悅,

為生命留下美好的色彩。

(20)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冬天在荷塘邊看著枯荷有種淒涼的感覺,荷花的嬌豔不見了,清翠的 綠葉枯萎了,青春歲月不再,感觸深刻。畫家筆下的荷花是不會凋零的,

是可以重現與美化的。這是精神的象徵,是理念的傳達,藝術創作是永無 止境的。

對於荷花繪畫創作,研究者學習傳統水墨畫技巧,經由臨摹姜一涵等 名畫家,到荷塘寫生練習,將荷花自然的景物和主觀內在精神的情感結合。

透過荷花彩墨繪畫創作的形式運用於生活上的抱枕、地墊、杯子、手提袋 等日常用品,將生活藝術化,讓更多人能分享生活美學,並開創出屬於自 己發展的風格。

研究目的如下:

一、 探討荷花的特性和精神特質,呈現有內涵的作品。

二、 創作以荷花為主題的彩墨繪畫,提升創作思考能力,建立自我風格。

三、生活結合藝術,藝術融入生活,落實生活美學,應用荷畫創作、設計

文創產品。

(21)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中國傳統繪畫重視構圖佈局,筆墨技巧的運用和章法規定的同時,歷 代畫論家也都把「立意」放在創造過程的首要地位。研究者對於繪畫形式 方面參考名家的畫風與技法,從中臨摹學習,吸收精華,但最重要還是研 究荷花的精神。研究方法著重在意念的傳達,將形式與內容結合。本研究 有下列四種研究方法:

一、 文獻探討法

文獻探討就是決定研究問題之後,必須廣泛參考與研究問題相關之文 獻。首先研究相近的議題之相關文獻加以簡要陳述、說明及整理,然後就 研究中可能用到之分析或統計方法予以陳述,如有需要亦可對先前研究之 結果及使用分析或統計方法做小節。2

本研究透過荷花生態與習性專書、現代荷花繪畫美學與歷代荷花繪畫 美學畫家及荷花與佛教的關係等,蒐集相關圖書、期刊、論文、圖文及網 路等資料進行研讀。找出符合個人的創作形式,作為本研究主題「與荷對 畫」──彩墨創作論述基礎。

二、 實驗創作法

實驗法是科學性的研究方法之一,主要在探討自變數對依變數的因果

2 管悻生等,《設計研究方法》,新北市:全華圖書,2018,頁 17。

(22)

7

關係,是可以重複實驗的研究方法與歷程。由於研究操作的範圍或目標不 同,而有實驗法、實驗研究法、實驗法設計等不同的稱謂。3

藝術的創作也屬於實驗法,從構圖到作品的完成,創作過程中,不斷 觀察、實驗。研究者針對荷花為主題,蒐集相關文獻資料,將水墨繪畫、

彩墨繪畫等圖像,勤以臨摹練習;有關「寫生」就是實地觀察速寫,經由 不斷練習反覆思索技巧,增加繪畫基本功,作品呈現重點在生命力和想像 力的表現。希望在作品中能有客觀的美,也可以表現個人主觀的創作理念。

三、 田野調查法

田野調查(Field Study)為研究者親至所欲觀測事象的現場,執行直接

或參與式的觀察與紀錄。如觀察自然界野生動物的行為表現,或觀察親子、

家庭、社會互動關係等的研究均屬之。田野調查的原則為不干涉或操弄控 制觀察事象的表現,故無法設定研究變象,因而無法建立觀察事象的因果 關係,其研究價值僅止於僅可能詳盡描述觀測事象的表現而已。4

本研究以實地田野場景觀察為重點,用寫生、攝影、訪談等方法蒐集 料再加以分析。研究者自從 2019 年去蘇州拙政園的荷塘寫生,(圖 2-1~2-2) 就和荷花結下良緣。為了深入了解荷花的生態,四季時節變化,研究者去 台東太平溪荷池、台糖荷塘、潮音小築觀荷賞荷,並親訪台南白河陶坊,

3管悻生等,《設計研究方法》,新北市:全華圖書,2018,頁 207。

4袁正剛,《設計方法》,台中市,滄海圖書資訊(股),2015,頁 92。

(23)

8

請教林文嶽老師對荷畫的看法。寫生或拍攝來記錄荷花的形象和神韻,可 以幫助寫生和觀察不足的地方。本研究運用在第貳章文獻探討,第參章創 作理念與實踐等章節。

圖 2-1 拙政園的荷塘 圖 2-2 拙政園的荷塘寫生

圖片來源:戴素月攝於拙政園

四、 歸納法

歸納法是以事實為根據,進行觀察實驗、調查、統計的功夫,而發現 支配其所研究事實的一般法則。歸納法自十七世紀培根(F. Bacon)倡導以 來,以考察、假設、證實為方法,直到彌爾(J.S. Mill)提出「類同法、別 異法、同異法、共變法、剩餘法」,做為歸納推理,形成數理邏輯,歸納不 僅是哲學的科學方法,亦在數學中產生極大的作用;在教育上,歸納法也 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問題教學法(problem method),是杜威(J. Dewey) 所倡導,以疑問的形式開始,以問題獲得解決結束,是一種使兒童獲得知 識,同時協助其解決問題的教學法。歸納法步驟如下:

(24)

9

1.提出問題 2.分析問題 3.蒐集資料 4.整理資料 5.總括結論5

研究者為研究荷花繪畫技能,蒐集藝術家八大山人、石濤、張大千、

齊白石、吳冠中、姜一涵、林文嶽等人荷花作品資料,進行研究了解。探 討藝術家畫荷花的風格特色,臨摹繪畫技巧與色彩的應用,吸收精華,啟 發自己的創作技能與思考能力。

5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季辭典資訊網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5079/,(2019.12.25)

(25)

10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彩墨畫

西方藝術有油彩畫,東方則有彩墨畫。中國繪畫從彩陶開始,一直是 彩墨並行,到春秋戰國時代,壁畫盛行,才有「繪事後素」美學出現。強 調繪畫用色彩前,必須先在材料上清理乾淨,才能打草稿,再施以墨色及 彩色。這種最後用彩色來完成作品的藝術,可稱之為「彩墨畫」6

詩畫家王維(699-759) 認為「水墨為上」,用單一色「水墨」作畫 呈現豐富的層次變化,無須色彩就可以表達四季不同的景色。開啟「水 墨美學」的典範。純水墨畫屬於「文人畫」,是墨色黑與白,不加染任 何彩色,通常以山水畫為主。世界是彩色的,藝術家畫自然事物,受西 方繪畫的影響,水墨也漸漸有些改變。顏色使用量增加,也使畫面色彩 繽紛,展現彩墨畫的生機,增加視覺效果。

彩墨是中華文化的精華,也是東方藝術最具有筆墨趣味的媒材。彩 墨和油畫有別,因為彩墨具有墨色渲染的層次效果,非常獨特。創作過 程要一氣呵成,筆墨技法、水分、色彩都要掌握得恰到好處,還要融入 創作者的情思,才能產生好的藝術作品。

彩墨畫創作的基本工具,有筆、顏料、紙等等。近代人大都使用宣

6 羅青,《墨彩之美》,台北:九歌,2019,頁 5-6。

(26)

11

紙,宣紙有生宣紙、熟宣紙。生宣紙吸水快,筆觸會落在紙面上,產生

「筆力透紙背」效果7,熟宣紙適用於工筆畫。彩墨畫使用生宣紙比較 容易呈現筆墨特色。基本顏料有花青、硃砂、石綠、胭脂、白粉等。現 代彩墨畫也可以品質好,穩定性高的水彩顏料。筆可分硬筆和軟筆,硬 筆適合畫枝葉,軟筆適合畫花果。

藝術家創作在材質上的選擇是很重要的,同樣的紙和材料,卻可呈 現出嶄新的形式作品。水墨與彩墨的運用,結合「傳統」與「現代」的 文化,有傳統的親和力又有現代的時尚感,開闊藝術新天地。

二、 師造化

唐代張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8即來源於姚最的「心師造化」。「造 化」就是自然,形象本為無情之物,通過畫家的眼睛將自然的萬象立於胸 中,就是「立萬象於胸懷」9。畫家要先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對於研究對 象的本質和現象才能有深刻的認識。將本來無情的物象融入藝術家主觀的 情感、意識 。在胸中經營成意象,再透過藝術家的手傳達心境。作品已經 不是大自然中標本式的呈現,而是藝術家的人格、學養、氣質與胸懷。這 樣創作出來的作品才有藝術家的風格,有自己的思想,才能轉化以「心」

7姚惠瀠,《彩墨畫入門花果篇》,新北市:科樂,2014,頁 5。

8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第 3 版),台北:三民,2018,頁 44。

9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第 3 版),台北:三民 2018,頁 45。

(27)

12

師造化,不要機械式的臨摹與複製對象。

三、 生活美學

生活美學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是生活上對美感的感受,也是生活 上快樂程度,是生活品質的表現。每個人對於美的感受程度不同,所以選 擇的內容和表現的方式也有不同。生活美學是一種價值感,價值的高低是 不受社會經濟地位、財富貴賤影響的,完全因為每個人自身的感受度和滿 足感。

美學就是要提高個人的生活品味,學習在生活中找到美的事物,產生 快樂的心情,享受美好的生活。生活美學是政府極力推動的政策,目的就 是要國人在日常生活視覺中能有審美的觀察力和判斷力。進而在生活中親 身體驗美感,創造美感,甚至可以分享美感,提升精神生活品質,淨化身 心。

美學來自生活,生活創造美學。其實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留心都是美。

生活當下產生美的感覺、感動,使心靈感受到喜悅,這就是生活美學。可 以是一場電影、一幅畫、一束花、不一定要去美術館。有時靜一靜,有時 走一走,享受寧靜也是美,接觸自然也是美。總之用心體驗生活,享受生 活,讓自己快樂又自在,生活中處處有愛、有情、有感動就是「生活美學」。

研究者走在荷塘邊欣賞荷花時,覺得花很美。在畫荷花時,覺得心靈

(28)

13

很寧靜,享受這分寧靜就是美。當作品完成時,會有幸福及成就感,這種 喜悅也是美。生活中處處有美的存在,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享受當下的 快樂,就是「生活美學」。本研究也將荷花繪畫創作加上美學和設計各種具 有使用性、實用性的文創產品。

四、 文創產品

文創產品:為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建構富有多元文化及創意之社

會環境,政府於 2010 年制定並頒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並將文化創 意產業定義為「源自創意或文化積累,透過智慧財產之形成及運用,具有 創造財富與就業機會之潛力,並促進全民美學素養,使國民生活環境提升 之產業」10

文創產業內容及範圍如下:一、視覺藝術產業。二、音樂及表演藝術 產業。三、文化資產應用及展演設施產業。四、工藝產業。五、電影產業。

六、廣播電視產業。七、出版產業。八、廣告產業。九、產品設計產業。

十、視覺傳達設計產業。十一、設計品牌時尚產業。十二、建築設計產業。

十三、數位內容產業。十四、創意生活產業。十五、流行音樂及文化內容 產業。十六、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產業。

10丁曉菁總編輯,《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新北市:文化部,2018 ,頁 17。

(29)

14

文化部為落實文化創意產業施政目標,透過文化扎根與奠基工作,進 行美學環境的創造、文化價值的維護與建立,並啟動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 整合輔導,研議在地知識學、文化記憶庫的系統架構,以作為我國文化內 容發想的起源。透過「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進行創新與深化文化資產 再利用、發展文化觀光的價值意義;規劃由創作端、產業發展、行銷通路 到藝文消費端,完善扶植作法,以促進文化藝術與經濟的發展。

文化創意產業的基礎來自國家的文化底蘊,文化經濟的發展需以藝文 產業內容為核心,掌握文化主體性,逐步開展。文化部將提升文化內涵提 振文化經濟,以「向下扎根,走向國際」兩個面向逐步落實,期望透過文 化經濟的傳播,將在地文化推向全球,進而提升經濟,讓文創產業形成一 種正向的循環,實現「愈在地、愈國際」的文化價值。11

研究者以「荷花」為題材,針對荷花彩墨繪畫創作。為讓藝術能永續 發展,再將藝術作品加上美學、設計款式後,結合現代科技的製作。生產 出具有實用性的產品,如抱枕、手提袋、杯子、圍裙、餐墊……等等日常 生活用品,創造實用又有經濟價值的商品。

11丁曉菁總編輯,《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新北市:文化部,2018 ,頁 42

(30)

1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文獻探討共分為四節,第一節荷花生態與習性,第二節荷花與佛 教的關係,第三節名家荷花創作的探討,第四節小節。研究者以荷花為主 題進行彩墨創作,由文獻中瞭解到藝術家創作的生命是有相互影響的,空 間幻化、筆墨的運用等方面,都各有特色。

第一節 荷花生態與習性

荷花、蓮花總讓人有些迷惑,兩者到底該如何分辨?其實荷花又稱蓮 花、水芝、水芙蓉等,「荷花」就是「蓮花」的一種12,屬睡蓮科。文化習 慣上,因荷花具有神聖的象徵,宗教上稱「蓮花」,一般百姓與詩人則稱為

「荷花」。蓮花是俗名,荷花是學名。「荷」是花、葉的總稱,葉面大呈現 橢圓形;「蓮」指果實,也就是蓮子。荷花夏天盛開可供觀賞,蓮藕可食用,

蓮心可清涼解毒,蓮子是上等養生補品。

荷花品種很多,如有兩朵並開的並蒂蓮或瑞蓮,也就是一莖上生出兩 朵蓮花。三朵並開的一品蓮和四面都有花心的四面蓮、金邊蓮、碧蓮、紅 白蓮等……13。蓮花的果實稱「蓮子」,蓮子長在蓮花的花托裡,花托漸漸 膨大和果實緊接稱「蓮蓬」,蓮蓬裡有許多小孔,小孔裡各有一顆「蓮子」, 其胚芽稱「蓮心」,荷莖深入泥中的部分,根部叫「藕」。

12幼福編輯部,《花草王國》,新北市:幼福文化,2012,頁 82。

13何恭上主編,《荷之藝》,台北:藝術圖書,2010,頁 15-16。

(31)

16

荷花各部位名稱如下(圖 2-3)

圖 2-3 荷花各部位名稱圖 圖片來源:戴素月繪製 2019

荷花是水生花卉植物,有水才能生存,喜歡穩定靜止不流動的水。先 長出葉子(圖 2-4),有葉子才會開花,無葉不開花,有「一葉一花」的特性 (圖 2-5)。邊開花邊結實,花、蕾、蓮蓬同時存在。(圖 2-6)

圖 2-4 荷葉

圖片來源:戴素月攝於潮音小築,2019

(32)

17

圖 2-5 荷花含苞

圖片來源:戴素月攝於潮音小築,2019

圖 2-6 荷花結果

圖片來源:戴素月攝於潮音小築,2019

荷花三月春雨後翻土種植,成長迅速,施肥、除草是必要工作,五月 中旬時,荷葉就開始生長。荷花適合高溫成長,夏天 6 月到 9 月盛開,花

(33)

18

期百日,花通常為粉色、粉紅色,還有少數白色,荷花出汙泥而不染,花 香清淡,有清廉、高雅、純潔的代表。觀賞荷花時要以清淨心,才能感受 到純淨的心靈與花相映。10 月秋風來時,荷花受氣候影響,花就不開了,

偶而有幾朵花開著也是少數。精華集中在地下的藕,等待再生的機會。11 月荷就枯黃了,有寒冬來臨的感覺。李商隱說:「留得殘荷聽雨聲」詩人較 多情,寄情於景。枯葉可以供給養分給蓮藕,犧牲自我,成就他人的精神。

溫度低,荷花生長就比較慢,溫度降到太低時就處在於休眠狀態,降到 5 度以下莖也會受凍。日照會影響荷花生長的快慢,日照太少,生長較緩慢,

荷花喜歡陽光不愛陰寒,具有向陽性,充滿生命力。

夏天荷花盛開,花開美麗茂盛,非常熱鬧。隨著季節變化,秋天、冬 天的來臨,花期盛開後凋謝,給人寂靜孤獨的感覺。隔年春天,從冬眠後 的地下莖又會長出新葉,花開花謝又一個新的開始。荷花的成長過程由幼 苗期、成長期、花果期、成藕期到越冬期。荷花生長是先長葉再長花,花 謝後蓮子成長,後期再長藕,重複在這塊池塘中進行生命的循環。有如人 的生、老、病、死生命的輪迴。荷花的生命循環如(圖 2-7)

(34)

19

圖 2-7 荷花的生命循環 圖片來源:戴素月繪製 2019

荷 花 又 稱 蓮 花 , 荷 是 指 花 與 葉 , 蓮 是 果 實 , 所 以 研 究 者 有 時 用 荷 , 有 時 用 蓮 稱 呼 。 荷花經濟價值高, 蓮 藕 可 生 吃 , 可 以 做 藥 , 做 成

蓮 藕 粉 營 養 價 值 高 , 蓮 藕 中 的 每 個 節 也 是 藥 ; 荷 花 可 以 泡 花 茶 , 荷 葉 可 以 做 荷 葉 飯 , 蓮 子 可 以 煮 蓮 子 湯 , 蓮 子 粥 味 道 鮮 美 。 蓮 子 含 有 豐 富 的 鈣 和 鉀 , 對 骨 骼 有 幫 助 , 還 具 有 滋 補 效 用 。 嫩 葉 子 是 藥 材 , 蓮 比 、 蓮 蓬 頭 、 蓮 心 、 蓮 子 外 面 的 膜 也 是 藥 材 , 具 有 消 熱 、 解 毒 、

止 血 的 功 用 , 可 以 說 一 株 蓮 花 全 身 是 寶14

14我愛科學編委會,《我愛科學 植物世界》,台北:幼福文化,2013,頁 91。

(35)

20

第二節 荷花與佛教的關係

佛教與荷花的關係,在《法華經》裡說「花」就是「華」,此花即華,

華即花,同音不同字,但義是相通的15

荷花在佛教是聖潔的花卉水生植物,根長在污泥裡,花開在水面上,

所以有「出汙泥而不染」之稱。中國文人稱蓮花為「花中君子」,佛教認為 最為殊勝的花,稱為「花中之王」16,比喻佛教至高無上的妙法,是美好、

清淨、善良、高雅的象徵。善於口才的人稱為舌燦蓮花,「舌相廣長極柔軟,

譬如紅蓮出水中。」眼睛明澈稱蓮眼,志同道合的同參稱為「蓮友」,極樂 淨土稱為「蓮邦」,淨土宗又稱為「蓮宗」。以蓮華來命名的,佛教經典常 見,例如佛陀的比丘尼弟子「蓮華色」、密教大師「蓮華生大士」;印度阿 姜達石窟中有菩薩手持蓮花,稱為「持蓮菩薩」。17

當我們走入佛教寺廟時,到處都可以看到荷花的各種形象。如佛祖釋 迦牟尼,莊嚴的坐在荷花寶座上,西方三聖阿彌陀佛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 薩和大勢至菩薩,也都是坐在荷花之上,其餘菩薩有的手拿荷花,有的腳 踏荷花,或作荷花手勢,或拋灑荷花(如天女散花)(如圖 2-8、2-9、2-10)。

寺廟牆壁、欄桿、桌圍、香袋、拜墊之上,也到處雕刻、繪畫或縫繡各式 各樣的荷花圖案,可見荷花與佛教的關系是非常的密切。

15何恭上主編,《張大千 十方大千》,台北:藝術圖書,2015,頁 94。

16全佛編輯部主編,《佛教的蓮花》,台北:全佛文化,2001,頁 32。

17依空法師,《一字禪》,高雄:佛光文化,2018,頁 23。

(36)

21

圖 2-8 張大千〈南無觀世音菩薩一軀〉

紙本.設色.鏡心 88.4×39.2cm 1944 圖片來源:何恭上,《張大千 十方大千》,2015

(37)

22

圖 2-9 張大千〈觀世音菩薩與善財童子〉

紙本.重彩設色.鏡片 115×64.5 cm 1944 圖片來源:何恭上,《張大千 十方大千》,2015

圖 2-10〈聖相觀音〉清代. 楊柳青版 58×35 cm 圖片來源:何恭上,《張大千 十方大千》,2015

(38)

23

在佛法中,荷花被當作是眾生本來就有的清淨心,並以荷花開合的不 同狀態有以下比喻:

(一)含苞的荷花──比喻眾生本來具有但還未表現出來的佛性。就算是無

惡不作的壞人,也有佛性只要等待啟發的因緣。

(二)半開的荷花──比喻眾生初發起的菩提心,開始要學習修持行善。

(三)已開的荷花──比喻菩提心顯現,已證悟佛果。如觀世音菩薩手執開

放的紅荷花。(圖 2-8)

佛經裡荷花瓣比喻妄想心,蓮蓬比喻法身,法身就在妄想心裡面,因 為被妄想心遮住,所以法身無法顯露出來。只能等待花瓣脫落,蓮蓬出現 了,表示妄想心沒有了,法身自然顯現出來。18

在佛教傳說故事中,佛陀降世,生下時就能走七步,而且每走一步生 出一朵荷花。佛祖釋迦牟尼的母親摩耶,也長著 如荷花般美麗清澈的一 雙眼睛,佛祖降生時天空出現瑞相,皇宮御苑水池中突然長出大如車 輪的白荷花。佛祖生下時,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且每一道金光化 作一朵白荷。每朵荷花上面坐著一位盤足交叉,足心朝上的小菩薩,

荷花與佛教的關係真是密切19

18何恭上主編,《張大千 十方大千》,台北:藝術圖書,2015,頁 99。

19何恭上主編,《張大千 十方大千》,台北:藝術圖書,2015,頁 96。

(39)

24

佛陀進一步對荷花的詮釋,將荷花的生長特性,給予更深的意義,

與佛法相應,如荷花出汙泥而不染,清淨微妙,佛經中常以此來譬喻。

如《文殊師利淨律經》〈道門品〉中說「人心本淨,縱處穢濁,則無瑕 疵,猶如日明不與冥合,亦如蓮花不為泥塵之所沾污。」《攝大乘論釋》

卷十五中,則以荷花的香、淨、柔軟、可愛四種特性,比喻法界真如 的常、樂、我、淨四德。經典以蓮為名,來比喻法門清淨、無染、莊嚴,

如《妙法蓮華經》、《悲華經》。20

荷花具有美好、聖潔,清淨、可愛等特性,受佛教弟子所敬重。

荷花的品格高尚和清廉的特性與佛教的教義理念是相合的。佛教是希望 人們能離苦得樂,就是經由學習修行得到智慧,從塵世間到淨土世界,從 惡行到善美。這和荷花出生在污泥濁水中,不為污泥所感染,最後開出鮮 美的花朵一樣。鳩摩羅什面對世人懷疑他的行為時,回答說:「但採淨 蓮,莫取臭泥。」21採清淨的荷花時,不用把汙泥一起挖取,啟示人們 要肯定別人的優點,讚揚美德和善行,而不要只看對方的缺點,以誹 謗、製造是非為快樂的事。千萬不要計較荷花是生長在汙泥的地方,

要讚嘆荷花「出塵不染」的高雅靈氣,這樣處處都是淨土。

荷花代表聖潔、高雅,具有「一花一葉」的特質。佛經裡「一花

20全佛編輯部,《佛教的蓮花》,台北:全佛文化,2001,頁 55-56。

21依空法師,《一字禪》,高雄:佛光文化,2001,頁 25。

(40)

25

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形容當一個人的心念清淨,像聖潔的荷花盛開,

就可以開智慧,從一朵花中, 可以看到整個世界;從一片葉子裡,看 見如來的法身。《金剛經》有說「一念淨信,能滅八萬四千無量劫重罪」,

發起一念清淨的慈悲心,則處處是淨土,所謂「心淨則國土淨」。

人在世間上,常有許多的紛紛擾擾,如為爭取土地、金錢,處理 不當,發生糾紛。在人我之間,因為意見不同,不合理的要求,產生 爭執困擾。所以我們必須 時時調整自己的思維,清淨自己的心念,存 好心,做好事。發起清淨的心,就能從一花一葉,看到如來的般若智 慧,生活在幸福的淨土世界。

(41)

26

第三節 名家荷花創作的探討

荷花自古以來都是文人墨客最愛的創作題材,一朵朵出塵不染、高雅 迷人的荷花,用各種不同形式表現紙墨上。每位畫家都有自己的畫風和詮 釋。研究者選擇與荷花創作有關的藝術家八大山人、石濤、齊白石、張大 千、吳冠中、姜一涵、林文嶽等七人,從其生平歷程、畫荷花的風格和特 色等方面進行創作探討。

一、八大山人(1626-1705)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六十歲以後,以「八大山人」為號,是明末清初 畫家,中國畫一代宗師。八大山人四字的落款,形體看起來像「哭之」或

「笑之」的字樣,藉此哭國破家亡之痛或笑世間事物之無常吧!22

八大山人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都過著貴族的生活;少年時曾考中「諸生」, 受到一些老師的讚賞。明朝滅亡時,他面對國破家亡的變動,心境極為悲 痛,他放棄了功名,也放棄了生活的型態。改朝換代和生活上的大變化,

使他心靈上蒙上陰影。他以哭、笑發洩喪國之痛的反抗情緒,消極的逃避 現實,希望與世隔離。

八大山人水墨風格放縱雄奇,與原濟、弘仁、髡殘合稱為「四大畫僧」。

他的畫,簡練、明快、清新、生動和神祕感;詩和畫露出愛國情操,正直

22何恭上主編,《張大千 vs.四僧書畫 3 看懂八大山人》,台北:藝術圖書,2017,頁 14。

(42)

27

又純潔,給人倔強、堅韌、痛快的印象,畫中呈現出堅強的生命力。他在 筆墨技巧運用,風神天成,一筆兩筆就能構成圖畫,簡單高雅,構圖設計,

或是在題款上,都能大膽創造,求新求變的做法,創造了自己的獨特畫風。

八大的〈荷花翠鳥〉(圖 2-11)用比忽起忽落,變化無窮;荷花荷葉運 用淡墨畫,濃淡乾濕,恰到好處,荷梗以長筆拖曳,更是蒼勁渾成。

圖 2-11 清.八大山人〈荷花翠鳥〉水墨淺設色 121×66 cm 圖片來源:何恭上,《張大千 vs.四僧書畫看懂八大山人》,2017

〈翠鳥荷花〉(圖 2-12)這幅畫有人稱其「筆情縱恣,不泥成法,而蒼 勁圓熟,所謂拙規矩於方圓,鄙精研於彩繪」。他對自然的一木一草,都經

(43)

28

過長期的觀察和體驗,所以可以畫出正確輪廓,且生動活潑有靈氣。23

圖 2-12 清.八大山人〈翠鳥荷花〉

圖片來源:何恭上,《張大千 vs.四僧書畫看懂八大山人》,2017

〈荷花〉(圖 2-13) 圖中葉子在墨的濃淡推移中一氣呵成,花只有輕 輕的幾筆輪廓。這種鈎勒花與沒骨葉的形式,在強調筆法誇張的特徵,風 格很獨特。對象物的量感和筆墨的效果運用得淋漓盡致。24

23何恭上主編,《張大千 vs.四僧書畫 3 看懂八大山人》,台北:藝術圖書,2017,頁

30。

24何恭上主編,《張大千 vs.四僧書畫 3 看懂八大山人》,台北:藝術圖書,2017,頁

37。

(44)

29

圖 2-13 八大山人〈荷花〉

圖片來源:何恭上,《張大千 vs.四僧書畫看懂八大山人》,2017

綜觀八大畫荷特色,他的作品以「形」為中心,但也不刻意求形相似

度。就是在現實中求變化,在單純中創造雄偉。對任何景物只在「意」上 用心,簡單的線條或圈圈就能替代,更能讓人推想尋思。他認為事物的軀 體形式不用太重視,只要精神上滿足,使神韻融入物象才可以獲得昇華。

他的作品都是神來之筆,很難模仿學習的,處處是自然的生趣,來去自如,

隨心所欲,不做作。

(45)

30

二 、石濤(1642 一 1707)

圖 2-14 石濤〈自寫種松圖小照〉(局部)1674 圖片來源: 何恭上,《張大千 vs 石濤書畫》2016

石濤本名朱若極(圖 2-14),字石濤,又號苦瓜和尚、大滌子、清湘遺人 等,清代畫家。他的山水畫上最愛署上「清湘遺人」或「清湘陳人」25,陳 人是老人的意思,「清湘陳人」意味著無比淒涼的名號。石濤 11 歲時,常 和師兄遊走江西、廬山、江蘇等地,對山水自然風景的深刻體驗,對日後 藝術生命有良好基礎。

石濤找出自然與人,古人與今人之間,貫通契合的相通處。他的前半 生幾乎生活在山林裡,與自然共處,與自然共生。1668 年(26 歲)遊黃山,

一路雲海、松林、岩壁等,隨處都是美,啟發靈感,後對山峰的大自然變 化景象,有深刻體悟領會。遊黃山、畫黃山,畫風受黃山影響很大。黃山 素有「無山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無奇不有」之稱26

25何恭上主編,《張大千 vs 石濤書畫》,台北:藝術圖書,2016,頁 9。

26何恭上主編,《張大千 vs.四僧書畫 4 看懂石濤 道濟》,台北:藝術圖書,2017,頁 24。

(46)

31

石濤水墨畫喜愛用「點」、「線」,表現技巧特色;有時不加點,用 細草分清山石的脈絡,有時整幅畫是「點」,「乾」、「濕」、「濃」、

「淡」並用,密無空隙。他的畫跋曾說:「古人寫樹葉苔色,有淡墨濃墨,

成分字、千字、介字、品字,以至攢三聚五桐葉、細葉、柏葉、柳葉等,

以形容樹木山色的風神態度。吾則不然,有反正陰陽點點,有夾水夾墨一 氣混雜點,有含苞藻絲、纓絡點,有墨無墨飛白如煙點,有焦墨似漆邋遢 透明點,有沒天沒地當頭劈面點,有千岩萬壑明凈無一點。法無氣相,氣 概成章矣!」27。石濤對「點」很有研究,且技法高超,除用墨點外還加上 花青點、赭色點,別創一格。

石濤贊成學畫入門時需要臨摹師古手段,但不能守成,要求新求變,

所謂「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物」28,要有自己的主觀思想,創造屬於自己的 藝術天地。石濤說:「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古之鬚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

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腸 ……天然授之也,我於古何師而不化之有。」

29所謂「我」就是我的意思,我的個性,我的情感,就是:「我自有我在,

以己之意,訴諸於筆墨、線條、墨色、輕重……,盡情發揮,自由意志主 宰自我世界。」30要肯定自己,畫的好與壞都是自己的畫作。

27何恭上主編,《張大千 vs 石濤書畫》,台北:藝術圖書,2016,頁 36。

28姜一涵,《石濤畫語錄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1982,頁 71。

29何恭上主編,《張大千 vs 石濤書畫》,台北:藝術圖書,2016,頁 20。

30何恭上主編,《張大千 vs 石濤書畫》,台北:藝術圖書,2016,頁 29。

(47)

32

石濤遺留作品題材多樣,繪畫範圍廣,擅於詩文,每畫必題詩。花卉、

山水、無一不畫。其繪畫風格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早期:石濤喜歡雲遊四海,為其藝術生命奠定基礎時期。反映了他的為人 性格和在藝術師承創作上,堅持自我表現的個性。

中年:創作大量作品,建立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石濤的繪畫已經不再成為 對世俗的抗爭。

晚年:石濤晚年在揚州賣畫,這一時期,是他繪畫創作的高峰期,風貌多 變化。所畫山水,筆法恣縱,淋漓痛快。

圖 2-15 石濤〈荷塘蓮蓮〉紙本 水墨 立軸 圖片來源:何恭上,《張大千 vs 石濤書畫》,2016

(48)

33

「韓園雖好梵宫荒,歌妓游婦恨杳茫。堤外蓮花千萬朵,不知誰是舊 人香。」31石濤這幅〈荷塘蓮蓮〉(圖 2-15)只用墨色畫作,水墨萬種情,

色彩多變化且豐富,葉子有正、有反、有側面,有律動的感覺。一片荷葉 就有濃淡層次的區別,葉脈的鈎法,非常自然灑脫,葉背的畫法,除了淡 墨外,部分留白再鈎脈,也很有特色。荷葉之間交錯疊叉,很多粗、細、

濃、淡的線條;背景部分用大小不一、濃淡層次不同的點點染出,畫面感 覺水氣很重,這荷塘景色真是「墨色淋漓。」還有〈瓶荷〉(圖 2-16)〈墨 荷〉(圖 2-17)等荷花圖的作品,也是很有特色的畫法。

圖 2-16 石濤〈瓶荷〉紙本 水墨 立軸 圖片來源:何恭上,《張大千 vs 石濤書畫》,2016

31何恭上主編,《張大千 vs 石濤書畫》,台北:藝術圖書,2016,頁 54。

(49)

34

圖 2-17 石濤〈墨荷〉(局部)191.5×49cm 圖片來源:何恭上,《張大千 vs 石濤書畫》2016

綜觀石濤的水墨荷塘畫風,墨色淋漓萬種情。色彩上的運用變化快且 豐富,荷葉的造形有正面、有反面、側面,還可清晰看出葉脈的生長方向,

動感十足。荷梗直而墨淡,背景大小不一、濃淡層次分明的點子,讓畫面 增添水氣,有流動感,真是藝術史上一顆明珠。

(50)

35

三、 齊白石(1864-1957)

圖 2-18 齊白石照片

圖片來源: 徐改,《中國名畫家全集 齊白石》,2001

齊白石原名齊純芝,號「白石」,另有別號齊大、寄萍老人、三百石印 富翁等,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府湘潭縣,家族務農。小時候課餘時間最大的 興趣就是畫畫,他的第一張畫是臨摹民間年畫雷公像。他覺得雷公像怪模 怪樣,很有趣。畫了半天,總覺得不像,後來用臨摹畫法,畫好後覺得竟 和原畫一樣,從此對畫產生了興趣。後來看到的事物都想畫,尤其是牛、

羊、馬、蜻蜓、蝦等,越畫越起勁,同學們都來求畫。因為家境貧困,紙 張取得不容易,所以他的畫紙不受限,如用過的舊帳本翻面用,包過東西 的舊紙張,展平整理,就可以畫畫。直到齊白石成名為大畫家,還是保留 珍惜舊包裝紙的習慣。後來成為中國知名國畫畫家和張大千並稱「南張北 齊」。

(51)

36

齊白石在外遠遊雖然開闊了胸懷和眼界,但思念故鄉和親人。1909 年 回鄉為自己營造一個幽靜的生活環境,專心讀書作畫,刻印、寫字。在這 幽居期間以畫花鳥最多,取法明清以來富於個性和創造性的文人畫家之作,

(如金農、石濤、八大山人等)32,追求形式變化和筆墨運用情趣,多畫減筆 寫意,畫風疏朗冷逸者。1921 年(57 歲)後在北京定居,得到陳師曾、徐悲 鴻的幫助,提升名氣。晚年當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團委員,中國 美術家協會主席。齊白石是近代影響最大的畫家。33

從 1946 年到 1948 年,齊白石畫畫興趣最蓬勃時期,以純熟老練的筆 法創作了許多精美作品。如〈豐年〉、〈墨蝦〉、〈荷花鴛鴦〉、〈紅荷〉(圖 2-19)

34。生機盎然,最具有藝術魅力。總之,這一期的作品,新題材和樣式已 經不多,但是筆墨、構圖、色彩、格調上都有新的變化和昇華,越簡潔、

純真、自如,爐火純青。

齊白石的名言是:「作畫妙在似與不似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

35齊白石所說的「似」是說與物象完全一樣,就如同照相,缺少藝術因素與 個人的情緒。他說的「不似為欺世」,完全不似,隨意畫牛做馬,就是在欺 騙世人。「妙在似與不似間」,是指畫物象但不為物象所役,要放入個人的

32 徐改,《中國名畫家全集 齊白石》,台北;藝術家,2001,頁 51。

33陳傳席,《中國繪畫理論史》(第 3 版),台北:三民,2018,頁 338。

34徐改,《中國名畫家全集 齊白石》,台北;藝術家,2001,頁 147。

35高玉珍主編,《齊白石畫集》,台北:史博館,1996,頁 10。

(52)

37

情思,把藝術家的思想、意識、修養寫出來,能看見畫家自己。不僅寫意 畫這樣,工筆畫也是這樣。「似」是物,「不似」是人的情思與修養,就是 大自然和人合一,既不欺世,也不媚俗,這就是妙的地方。

圖 2-19 齊白石〈紅荷〉

圖片來源:何恭上,《荷之藝》,2001

齊白石所畫的大寫意荷花有獨特的風格,由於早年學習雕花木工基礎,

後接受文人畫的影響,所以筆墨能表現出雕刻功夫的厚重、結實、很有飽 和感。色彩方面也有新的改變、創造「紅花墨葉」的畫法,用紅色與黑色 強烈對比,配合筆墨氣味,用紅色潑寫荷花,以濃墨繪畫荷葉用焦墨表現 荷梗,在紅與黑、濃淡之間,產生強烈對比和奔放自如的視覺效果。如〈鴛

(53)

38

鴦荷花〉36(圖 2-20)中的鴛鴦,以簡潔的造型及黃、青、橙、黑的顏色,

使鴛鴦充滿生命力。除了構圖繁而又氣勢的荷花外,也有耐人尋味的小品,

如〈荷花影〉37(圖 2-21)微波的水面上,是一支朱荷,畫面下半部是朱荷 的倒影,荷影之旁,一群天真活潑的蝌蚪紛紛游来游去,以假當真,追逐 着可望而不可及的荷影。

圖 2-20 齊白石〈鴛鴦荷花〉 96×50.5 cm 1948 圖片來源:俆改,《中國名畫家全集 齊白石》,2001

36何恭上主編,《荷之藝》,台北:藝術圖書,2001,頁 60-61。

37何恭上主編,《荷之藝》,台北:藝術圖書,2001,頁 62。

(54)

39

圖 2-21 齊白石 〈荷花影〉

圖片來源:何恭上,《荷之藝》,2001

綜觀齊白石畫荷之藝術風格特色:筆墨的運用很結實、厚重、有飽和 感。色彩方面也有新的改變、創造「紅花墨葉」的畫法,用紅色與黑色強 烈對比,配合筆墨氣味,用紅色潑寫荷花,以墨色畫荷葉用焦墨表現荷梗,

在紅與黑、濃淡之間,產生強烈對比和奔放自如的視覺效果。構圖上的表 現多變,有實繁盛有實簡單,雖然繁但很有氣勢,雖然簡潔但有力又逗趣,

耐人尋味。

(55)

40

四、張大千(1899-1983)

圖 2-22 張大千照片

圖片來源: 巴東,《台灣近現代水墨畫大系 張大千》,2004

張大千生於四川省內江縣,法號大千,齋名大風堂。張大千在家排行 第八,從小隨母親學畫,二哥名澤,別號虎癡,是畫虎專家。與其二兄張 澤居於上海法租界時,兩人以「大風堂」為畫室之名,收了許多弟子。這 些弟子,後來被稱為「大風堂畫派」。

張大千是一位繪畫全才。精通山水、人物、花鳥。張大千繪畫的花卉 種類很多,荷花、秋海棠、牡丹、蘭花、水仙、梅花等。而他平時畫得最 多的還是荷花。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張大千喜愛荷花,應與他的個性有關係。荷花被視為高潔人格 的象徵物,並由此引伸出清雅不俗,溫馨芬郁,隱逸絕塵等多層道德含意

(56)

41

和審美觀。這與張大千歷經多亂的世局,而不向世俗低頭的倔強個性相吻 合。

其次,張大千喜愛荷花,與其早年出家及後期隱居的經歷有關。荷花 的形象,在佛教裡荷花象徵著極樂凈土和「再生」的生命意義。荷花的形 象被廣泛的運用於凈土環境、佛座等方面。荷花往往成為超脫、寂靜等觀 念的寄託物。

晚年時期的張大千,所作山水花卉潑寫兼施。細部意寫繁密精到,顯 現雄偉的創作張力,更將傳統中國繪畫的意境,與晚年開創的潑墨潑彩畫 風,徹底融會貫通而揮毫無礙,使「大千荷」在中國美術史上有著特殊的 地位。

張大千畫荷之藝術風格特色,歸納下列幾點:

(一)金碧風格

大千年輕時到日本學習染織工藝,用光琳派的金碧裝飾性畫風,又到 敦煌臨摹敦煌壁畫38,領悟了丹青彩繪的精神,在金箋紙上先用墨線勾勒後,

再染石綠、石青、硃砂等礦物質顏料。〈朱荷通景屏〉(圖 2-23)為此畫法 代表,苗寫繁茂的朱荷,荷葉的穿插,富有動感,疏密有變化,再配上鮮 豔的荷花,色彩的調和。

38巴東,《潑彩敦煌─張大千的藝術與生活》,台北,典藏藝術,2005,頁 20。

(57)

42

圖 2-23 張大千〈朱荷通景屏〉

圖片來源:何恭上,《畫荷花》,2018 (二)寫意風格

張大千的寫意荷花,完全運用誇大、變形的形式來表現荷花的精神內 涵,已擺脫了「自然再現」的羈束,是一種自我主觀精神的表現。(圖 2-24)

圖 2-24 張大千〈荷塘清趣〉水墨設色紙本 102×385 cm 圖片來源:巴東,《潑彩敦煌──張大千的藝術與生活》, 2005

(58)

43

(三)鉤勒填彩法

畫出這朵半開粉紅色荷花,花瓣外的線條有勁優美。葉子用沒股法畫 成,葉脈水線非常細緻,畫風簡潔,工整嚴謹,非常優雅。這幅「蓮」作 品,成現「出汙泥而不染」的韻味。(圖 2-25)

圖 2-25 張大千〈蓮〉

圖片來源: 何恭上,《畫荷花》,2018 (四)沒骨風格

沒骨法就是不用墨筆鉤勒,只用顏色來畫。荷花的造型清雅優美,葉 大梗長,亭亭凈植,用沒骨畫法來描寫荷花的性格,發揮其瀟洒脫俗的韻 味。(圖 2-26)

(59)

44

圖 2-26 張大千〈藕荷〉

圖片來源: 何恭上,《畫荷花》,2018 (五)潑墨風格

張大千用大量墨汁傾瀉在紙上,潑墨之前先打濕畫面,讓墨中有水,

水墨交融,潑墨干後,再用傳統筆法鉤寫花瓣、花梗或雜草,墨中有筆,

進行水墨漬染、積染、潑染,使畫面有變化和層次感。擴張了水墨表現的 領域,在形式和意境表現上都有獨特創新的成就。(圖 2-27)荷花用潑墨法 大片的渲染,局部用青綠潑彩,幾乎看不見物象,只要墨筆輕輕點出花瓣 水草,就顯現出流動感,畫面在半抽象的「似與不似間」看起來朦朧中內 容豐富 ,水墨的運用技巧非常熟練又浪漫,有生氣蓬勃的效果。

(60)

45

圖 2-27 張大千〈潑墨彩荷花〉水墨本 46×60 cm 1965 圖片來源:巴東,《台灣近代水墨畫大系張大千》,2004

綜觀張大千的荷花,早年多水墨寫意。中年受敦煌壁畫之影響,重彩 荷花,作巨幅的墨荷和用沒骨法畫荷。到了晚年將潑墨技法運用到畫荷上,

開創出獨特風格。

張大千在一生中所畫的荷花作品無數,除了在繪畫風格反面存在規律 外,就是在題字、用印方面也有規律。在他筆下荷花都是落落大方,雅俗 共賞,嬌艷美麗而不俗氣,生動活潑。

(61)

46

五、 吳冠中(1919-2010)

圖 2-28 吳冠中寫生的情景

圖片來源: 王偉,《中國當代美術家 吳冠中》1989

吳冠中出生於江蘇省宜興縣,小時候家境清苦,16 歲時接處到杭州藝 專,非常熱愛美術,1942 年畢業於杭州藝術專科學校。1946 年考取全國選 試繪畫第一名,公費赴法國留學,次年去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校深造。留 法三年,在巴黎學習油畫,早期是研究梵谷、畢卡索… … 等名家,晚期 學習傑克梅第、亨利等雕塑家,對油畫的根基很深厚。

1953 年任教清華大學當副教授時,開始到各地寫生,尋找繪畫創作靈 感。「搜盡奇峰打草稿」39的速寫藝術生涯,走過山村、田野、奇峰各個角 落。從東海之角到西藏的邊界,從高昌古城到海鷗之島。寫生過程雖然辛 苦但大自然界的生命力,千變萬化的景色和神奇,讓他著迷並熱愛而產生 強烈創作激情。

39王偉,《中國當代美術家 吳冠中》,中國:四川美術出版,1989,頁 3。

(62)

47

1980 年(61 歲)時任中國美術協會常務理事,開始與外界有接觸,他 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吳冠中新作展」,繪畫受到肯定和重視。在香港藝 術中心舉辦「吳冠中回顧展」,陸續在新加坡國家博物院舉辦「吳冠中個展」、 大英博物館舉辦回顧展,奠定了他在當代中國與世界藝術界的崇高地位。

吳冠中是 20 世紀中國現代美術教育家,也是現代中國繪畫的畫家,終 生實踐著「西方油畫民族化」和「中國水墨現代化」的創作理念。國畫與 油畫並重,在於具象、抽象之間遊走,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繪畫大師。他 的水墨畫有油彩式的新穎與隨興,油畫中有水墨的透明和鮮麗、靈巧。二 者相同點是運筆迅速,單一層次,善於用點、線、面的交織而顯現出輕盈、

透亮、浮動等效果,充滿了律動性。有東方傳統的意境,又具有時代特徵,

讓觀賞者耳目一新。

吳冠中繪畫的構圖特色,就是要「變」;有從圖案設計中變化出來的,

講求繁簡強烈對比,聚散分明。有從寫生稿中變化出來,寫生可以得到地 方山川的真理,也可以營造出獨特繪畫的造型。畫家要像是一個喜歡玩的 調皮頑童,要不斷的變、不停的動,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奇蹟藝術作品。他 在作畫時往往先有形式,再考慮意境。寫生時觀察園林裡的窗花樣式有幾 百種,直線、曲線、折線等等的組合,變化莫測,屬於抽象美。在技巧上,

因為不受中國傳統書法點、線的約束。可以畫出洋溢清新的感覺,再配合 突出的造形和強眼的構圖,讓畫面充滿甜美的特質,深深吸引觀看者的眼

(63)

48

光。

吳冠中被批為「形式主義者」,但他認為形式美是繪畫唯一安身立命的 基地,是通過了意境美的橋樑,並在形式美中發現了意境美的心臟。人同 此心,心同此理,人與人容易產生共鳴,他感覺到風箏不能斷線,這線就 是作品與人民感情間千里姻緣一線牽的線40

吳冠中畫荷之藝術風格特色:

(一)構圖簡單

吳冠中喜歡畫荷花,但數量不多。構圖簡單,技巧純熟的創作出清新、

明亮、美麗,多變化的彩墨新境界。如〈紅蜻蜓〉 (圖 2-29)是吳冠中回 憶起 1967 年的冬天在北海散步,殘荷及蓮蓬都凍死在冰層裡,白雪和凌亂 枯死的殘荷,葉子都掉落,而幹莖都還矗立著,特別烏黑顯眼。如一群站 立著的殭屍,強烈引起創作的慾望。幻想有一隻紅蜻蜓飛來停在枝幹的頂 端,作為唯一的憑弔者。冬天見不到蜻蜓,但卻被游心於藝的人追逐,放 在腦海裡。41

40吳冠中,《吳冠中畫中心情》,台北:未來書城,2002,頁 3。

41吳冠中,《吳冠中畫中心情》,台北:未來書城,2002,頁 52-53。

(64)

49

圖 2-29 吳冠中〈紅蜻蜓〉油彩 46×46 cm 圖片來源:吳冠中,《吳冠中畫中心情》,1996 (二)先有形再求變

〈荷塘〉(圖 2-30)吳冠中用更抽象的方式表達。他說:「中國傳統繪 畫中的荷花捲軸汗牛充棟,但那些程式化了的荷圖並不令我激動。而荷塘 中大塊小塊葉片之交錯,曲線直線穿插之繁雜,連倒影也已被包圍進葉叢 中,難分水上水下,似乎我只是葉底的昆蟲,迷途於花葉的迷宮。我作過 不少殘荷,著眼於線之曲折,倒影的蕩漾,垂蓮的點綴,這回彩繪濃妝,

似乎想飽餐濃葉重彩的盛宴,願讀者有同樣的好胃口。」42

42吳冠中,《吳冠中畫中心情》,台北:未來書城,2002,頁 88。

(65)

50

圖 2-30 吳冠中〈荷塘〉墨彩 140×180 cm 圖片來源:吳冠中,《吳冠中畫中心情》,2002

(三)善用線條

〈荷〉(圖 2-31)這幅畫表現盛夏荷塘一片興旺的景象,充滿著生命力。

歷代畫家喜歡用水墨畫荷花,而吳冠中以流暢的線條來呈現,他既不著墨 也不填色彩,曲與直的結構上表達荷塘朝氣的意境 。

吳冠中認為:「每個人有每個人用筆的方法,不同的線條具有不同的效 果,各種用筆或線條要有好的構圖才能變成好的畫。如范寬的用筆好,不 能用到八大山人的畫中;石濤用的筆好,也不能用在齊白石的畫裡。用筆 與線條本身並無好壞,要看他結構形式的好壞而決定。」43線條是他繪畫裡 生命力的呈現,有節奏、韻律、連繫、變幻還有春蠶吐絲的生命訊息 。

43國立歷史博物館研究組編輯,《吳冠中畫展圖錄》,台北:史博館,1997,頁 46。

數據

表 1 藝術家荷花畫風特色彙總表 .................................. 60  表 2 彩墨繪畫作品列表 ........................................
圖 2-8 張大千〈南無觀世音菩薩一軀〉
圖 2-37 荷畫花瓶
圖 3-5〈荷塘〉戴素月攝於台糖  圖 3-6〈荷塘〉戴素月寫生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立旗美高級中學、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國立臺東女子高

及清華大學電機系/光電所 博士/碩士班助教群 蔡瑋哲,蘇士祺,劉子齊,林彥州 碩士班. 張宸寧,葉明學,王思婷,廖泓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設有文教法律碩士班及原住民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Basing on the observation and assessment results, this study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effects and problems of learning the polynomial derivatives on different level students

The researcher of this study maintained th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emphasized too much on plane geometry and should incorporate existing high school curriculum

Second, we replicate the AN+MM and use European options sampling at exercise as control variates (CV-at-exercise). Last, we also replicate the AN+MM and use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