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Copied!
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設計以訪談法為主,旨在以故事團體成員於平時課程中所 獲得之不同方式的學習與互動模式為出發點,進而觀察團體成員在家 庭中與家人互動關係是否有改變,是否有將溝通互動的團體經驗所學 應用在家人間。為免產生片斷空洞的缺憾,亦有感於當前故事團體的 課程設計,主要圍繞著互動性強的小團體性質,因而,本研究係以課 程成員的觀點為主體,以團體互動課程規劃推動者為輔,期能解析故 事團體成員互動真正落實推動家中的情形。

家庭互動攸關家庭生活品質的營造與社會基礎模式構成的基石,

審視當前故事團體的互動問題所實施及規劃的各項活動,應當接受成 效的檢驗及妥適性的評估,以蒐集各種相關資訊,俾利進行價值判斷 的活動。而故事團體面對團體過程所形塑的諸多問題,是否影響成員 的觀感?對家人有無影響?以憑診斷問題及供作團體互動調整依據,

皆攸關故事團體推動的成效;而欠缺周延考量的團體互動結果,非僅 可能無法解決問題,更可能製造出更多難以解決的問題。

本章研究所關注的焦點為個人的轉化學習歷程,藉由學員本身參

與課程團體互動的親自體驗為起點,並透過國內外相關文獻的探討與

檢視,形成對本研究的先前理解,繼之進行質性研究深度訪談,選取

數位學員為研究個案的對象,以蒐集受訪者實際的經驗及感受,展現

故事團體學員如何經驗與理解真實的學習與家庭生活連結經驗,並透

過訪談嚐試還原其個人轉化學習的充分原貌。所以,本研究採質性研

究取向,以回溯性研究設計,進行重點式深度訪談,以挑選過的七位

受訪者為主要分析對象。經由個別的分析,然後再進行綜合的分析與

(2)

討論。

本文的分析對象,亦即敘事者、受訪者,是修習故事訓練課程的 故事媽媽團體學員,從中遴選出長期參與課程訓練及實習的學員數 名,先徵詢其受訪意願,並從相關理論的基礎過濾出訪談問題。而此 故事媽媽故事訓練課程團體,自開設至今共三年,課程有初階至進階 的循序,修習此課程的學員,有專職母親,職業婦女等等。

Fetterman(1998)指出檢選出適合的資料來源者,需要表達能力 強、可以深入敘述故事的人,由此所獲得的資訊會是研究分析的有效 基礎,且是真正有效的資訊。而這些資訊,訪談過程當中會盡力以故 事述說的方式引導,促使被訪談者不單只是在訪談的問題範疇中提出 相應的回答,而能夠進一步地在其內容中滲透了情感表達、價值經驗 及個人生活故事的影響。在這樣的前提下,本論文所選擇的受訪對象 便有具體的痕跡可循,我們選擇七位長期參與故事訓練課程的學員,

她們擁有相當流暢的表達能力,及在故事訓練課程的階段性訓練下,

具體而生動的說故事技能。為求顧及訪談對象能對訪談問題能激有更 多元的火花,所選擇之受訪對象的身分,除卻有相同的母職經驗之 外,她們所擁有的家庭經驗與所在家庭結構的組成情形,均有相當的 不同。

不過,儘管資訊來源的有效性可以通過篩選訪談對象之際而獲得

保證,但訪談對象在故事敘述與表達能力的具備,並不意味著訪談的

展開就能天馬行空地進行。由於七位訪談對象所描述的家庭溝通情形

則有非常大的差別,本文藉由質性分析裡的主題分析方法,擷取出與

研究主題相關的材料。本文對人的活動之關注甚於理論架構的印證或

(3)

建立,這有助於我們明瞭家庭內部互動的細微細緻之處,對分析的情 節,可以有更寬讓的體會,並培養對話性,與案例訪談過程當中所顯 示之問題性的特別嗅覺(Rubin, 1995)。

本文試圖就篩選對象與限定主題之過濾的方式,將焦點集中,藉 由敘事者在受訪過程中所提供的生動故事形象,對當中可能顯示的深 層意義加以闡明之。另外,進行訪談時,由於本論文的主題牽涉到諸 多家庭私領域的範圍,而訪談內容又會直接與描述、說明、判斷及方 向統整密切相關,關於涉及私領域的考量,就高淑清所示,是「進入 研究場所階段,要取得正式的同意以進行正式研究為主要任務,在資 料蒐集階段,要與參與研究者建立誠信互惠的關係,在資料分析和詮 釋階段,特別留意真實地反應不同的觀點和意見,最後在研究報告撰 寫 時 , 則 要 公 開 及 公 正 的 呈 現 利 益 衝 突 的 議 題 , 並 保 護 個 人 的 隱 私。」(高淑清,2004:41)亦由此處,本論文所進行的訪談均遵守一定 的訪談規則:在訪談開始前向受訪者解釋訪談進行之方向,訪談時取 得對方之同意方始錄音,每位受訪者分別接受兩次訪談,內容繕打為 逐字稿後交由受訪者確認以提升研究之信效度,並同意對方刪去認為 不宜公開的部分。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場域

一、取樣時間的考量

本研究於構思架構階段,由四年前早期短暫 3 小時單元式的培

訓,延伸到一天 6 小時的培訓、兩天 12 小時研習式的集訓,或 6 次 12

小時的培訓,歷經四年來的資料訊息在推動校園、社區、機構故事團

體發展與互動已累積一些具體的工作成果,然而,此次本研究對象之

(4)

取樣範圍乃界定在 92 年至 94 年間,曾參與長達一學期至少 8 次 24 小 時或 12 次 36 小時學期式的較長期培訓的學員為訪談對象,以進行研 究。

二、研究對象的選定

研究對象選取為新竹市科學城社區大學校園暨社區故事媽媽培訓 班級的成員。選取之考量因素包含以下幾點:

(一)長期培訓具互動性轉變

短期幾小時的培訓如同蜻蜓點水,成員間無法具有較大的影響 力,藉由社大正常學期制的 8-12 次課程的一學期的長期相處下,成員 在言語溝通、行為互動上比較能相互形成影響力。所以,在新竹市 內,事先觀察各單位的故事媽媽志工學習及互動模式,最後選取以科 學城社區大學的故事媽媽志工培訓課的第四至六季成員為對象。

(二)長期培訓內容具多元性

長期課程可以呈現基礎的多面性內容,多元性單元涵蓋解構分類 音域戲劇創作小書等,上課型態可由兩人小組形成小團體,藉由與大 團體的互動交替,能讓成員彼此瞭解,更在不同面向下,讓彼此間所 展現的面貌與才能有所促發,也藉由彼此的小組討論與合作更形成相 互影響力。課程講義與進行流程內容如附件一。

(三)選樣原則與程序步驟

質性研究主要針對少量樣本做深入的分析與探討,其選樣方法傾 向於立意抽樣法,其邏輯和效力,在於選擇資訊豐富之個案

(information-rich cases)做深度的研究因為這些個案含有大量與研究目

的相關的重要訊息和內容(簡春安、鄒平儀,1998)基於此,本研究選

(5)

取研究對象,選擇在個人特質方面:選取在課堂上出席率高、作業繳 交正常、並積極參予課堂討論、願意與成員互動者,涵蓋成員性質為 單親、已婚育子、三代同堂、已在校園說故事、自己已有工作室之成 員,俾能兼納各方見解,據以綜合論析。

針對故事團體學員取樣的七位成員,每個皆是由新竹市科學城社 大學暨社區故事媽媽課程成員當中挑選出主要訪談對象。學歷上有高 中、大專、大學與碩士等,學習上她們均經歷了兩個學習或以上的故 事媽媽訓練課程的洗禮,從初階訓練到進階的故事媽研習中,均是認 真熱心參與的成員。年齡大多集中於 30-40 之間,性別均為女性,教 育程度以大專居多,皆已婚 5 年以上,育有一子或二子,多數喜愛閱 讀與旅遊,婚姻狀態是小家庭或三代同堂。

徵詢過其受訪意願,並取得訪談過程錄音的同意後,每人進行兩 次訪談,每次歷時四十分鐘至一小時,此為本論文研究資料的基礎來 源。將基本研究訪談對象之基本資料整理成表,並簡介說明如下:

表 3-1 質性訪談對象編號與個人背景對照表 編號 年

子女數年齡 興趣專長 教育程度 婚姻狀態

故事媽媽課程受訓時間

A 39 育有 1 女,七歲 旅行英日

專科 核心家庭 夫妻 9 年

初階課程(93 年 3 月- 6 月)

B 32 育有二女,6 歲與足 7 歲

隨興、執 行事項

專科 核心家庭 夫妻 9 年

初階課程(93 年 3 月- 6 月)

C 36 育有一男 6 足歲 旅行閱讀 音樂

大學 核心家庭 夫妻 7 年

初階課程(93 年 3 月- 6 月)

D 33 育有二女一男,分別 為女 11 歲,男 10 歲與 女 7 歲

說故事 高商 三代同堂 家庭結婚 12 年

初階到進階課程(94 年 9 月-95 年 1 月) E 40 育有一兒一女,女兒

九歲,兒子五歲

看繪本、

電影、旅 遊、散步

碩士 核心家庭 夫妻 11 年

初階到進階課程(94

年 9 月-95 年 1 月)

F 39 育有一女,十一歲 學習各種 高中 核心家庭 初階到進階課程(94

(6)

事務、吸 取他人優 點

年 9 月-95 年 1 月)

G 38 育有一兒十歲,一女 五歲

戲劇、電 腦

專科 核心家庭 初階到進階課程(94 年 9 月-95 年 1 月) 資料來源:研究者依研究設計自製

三、研究場域的介紹

研究場域設於科學城社區大學校此季的校外場地,華婉兒童圖書 館,因為此項培訓是華婉兒童圖書館主辦由科學城社區大學承辦。華 婉兒童圖書館全館建築樓高四層,是目前新竹市唯一一所私人興建的 兒童圖書館,有兒童的各類中外書籍,書籍適用年齡從幼稚園到國小 不等,設備有視聽室、圓桌會議室、閱讀室等,場地合適中小團體研 習。

第二節 研究者的角色與倫理

在研究現場,研究者的角色是老師,也是一位帶領者,做引導與 穿針引線者。在這樣的過程中我有個兢兢業業的心情,在原始的課程 架構下,需要覺察每堂課成員的互動與對語言的解讀的正確性,小心 避免過度引導與過度涉入,盡量讓成員表達想法與開放小組討論的契 機,盡量保持客觀性不讓對個人性情的喜好而影響對成員的關心與協 助,並在課後調整下一次的課程內容與加入需要的議題與訓練。

一、研究中倫理道德之基本規範

在研究的各個過程中,有關倫理道德的問題都一直存在,這是一

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倫理道德之基本規範主要包括自願原則、保密原

則、公正合理原則、公平回報原則等。在質性研究設計中,研究者必

(7)

須充分考慮到自己的研究,在這些原則方面可能會犯那些錯誤或可能 會遇到那些困境,同時設想自己可以通過什麼途徑和方式處理或解決 這些問題。比如,我們應該明確說明,自己是否會向研究對象承諾對 他們的身分嚴格保密,是否打算與研究對象分享研究結果,計畫如何 回報研究對象的幫助與支持等。

倫理問題從研究者開始,也結束於研究者。研究者個人的道德信 念是防止非倫理行為的最佳防衛,亦即研究是否合乎倫理取決於研究 者個人的誠信和價值觀。本研究裡研究者本身從事教育工作,嚴謹地 從事研究工作研究者相信,好的倫理與好的研究方法是同時並進、相 輔相成的,以提高研究本身的質量。

二、研究者個人因素對研究的影響

對研究者的個人因素進行探討在質性研究中非常重要,這是因為 在質的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即是「研究工具」,而「研究工具」的覺察 度、嚴謹度和經驗對研究的結果相當重要。因此,在從事研究時,我 們必須對自己的個人因素及研究對象之間的互動進行反省和審視,也 唯有如此,我們才有可能比較客觀地看待自己的主觀意向,使自己的 主觀性獲得一種比較客觀、嚴謹、自律的品質。

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不僅對研究有自己的動機和目的,對研究

現象有自己的看法和假設,而且在自己的生活經歷中,通常也可以找

到從事該研究的理由。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到研究各個方面的實施。綜

上所述,本研究裡研究者的個人身分包括研究者本人與研究現象有關

的個人特徵,如性別、年齡、社會地位、教育程度、性格特點以及個

人工作經歷等,均可能會對研究產生一定的影響,而且可以為研究者

(8)

提供豐富的資訊以及檢驗結果的依據。所以,研究者不僅應該對自己 的個人特徵和思維傾向保持足夠的警惕,而且也可以在研究過程中善 加利用它們為自己的研究貢獻服務。

三、研究者與被訪者關係對研究的影響

研究者在從事一項研究的時候,必然與研究對象之間存在著一定 的關係,比如群體隸屬關係、親疏關係、局內人與局外人關係等,而 這些關係可以從很多不同層面來進行探討,對研究的進程和結果也都 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質的研究中,研究問題和方法都是在研究者 與被研究者的關係中協商和演化出來的,對研究結果的判斷也依賴於 雙方互動的方式。研究關係的定位和變化,不僅決定了雙方如何看待 對方,而且還影響到雙方如何看待自己及如何看待研究本身。

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與被研究者雙方可能同時或在不同的時 刻擁有不同的角色或多重角色,這些角色的內容也可能因情境的變化 而有所變化。不同的角色可能導致雙方不同的互動方式,多重角色也 可能使雙方互動的方式變得更加複雜。此外,研究者不論與研究對象 是認識的或陌生的,這種角色定位都會對研究的實施和結果產生正負 兩方面的影響。這些影響不可能事先通過某種計算方式而加以排除,

也沒有統一的、適用於所有研究現象和研究情境的規律可循。

總而言之,質性研究是一種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互為主體的研究,

研究者的角色是多元的,而研究的成果需要研究者與被研究者的共同

努力和創造。本研究裡,不論研究者與被研究者之間的關係如何?是

熟識的或是陌生的?是有群體隸屬關係或是完全沒有交集的?最重要

的是研究者本身對自己角色扮演的態度,我努力地去除自己的「主觀

(9)

性」而將主觀轉成理性客觀,表現出「完全關注」的能力,希望如此 客觀分析能對整體研究有實質的助益。

第三節 研究資料蒐集與實施步驟

質性研究是透過自然研究做真實世界的觀察:經由歸納分析脈絡 情境的敏覺性與完形的觀察,來保持事務的開放性(簡春安、鄒平 儀,1997),以探究人們的生活、故事、行為、組織功能、社會運動或 互動的關係,意圖對特殊的社會情境、事件、角色、團體或互動有所 瞭解(Strauss & Corbin,1990;姚美華,1995;曾竹寧,2000),讓研 究者仔細並有深度的研究所選擇的研究主題。質性研究有數種不同的 類型和資料蒐集技術,從事質性研究在選取研究對象資料蒐集整理與 分析方面不會有特定的程序與規則,端視研究主題與情境而做創意性 之設計。對於整個研究設計與過程中的環環相扣的網絡、提供足夠的 情節脈絡與細節,使讀者亦有身歷其境之感(朱柔若,2000:616),

因此筆者乃於本章節中針對研究設計包含研究資料蒐集(資料的蒐集 方式、資料整理及分析歸納之步驟)與實施步驟等逐序加以簡介說 明。

一、研究資料蒐集

(一)資料蒐集方式

本研究併採質的研究方法及深度訪談法,從團體互動角度,依家

庭互動預期目標為主軸,發掘家庭互動之實況及重要問題,透過故事

團體成員的理念與認知,探析其對家庭互動狀況與改變,進而檢證故

事團體因課程培訓而進行的團體互動之實施情形,據以提出結論與建

議。有關資料收集的方法:

(10)

1、深度訪談法:

訪談也是一種互動的過程,主要在於了解研究對象內在世界的觀 點與感受也是不斷在互動過程中創造新的意義,因此,研究者將訪談 主題與內容事先以綱要的方式預備妥當編寫訪談大綱,在實際訪談時 依當時的互動情境決定問題的先後次序及口語字句。為獲取廣泛意 見,中間透過開放式的問題詢問受訪者(研究對象)的意見,傾聽並 記錄它們的回答,以探索受訪者對推動「故事團體」課程之互動方式 與轉化的影響,以期了解故事團體成員藉由課程設計達成互動機制建 構之基礎。

為了更有系統的蒐集到研究所需資料研究者可依詢研究目的事先 設計一份訪談大綱,以利訪談過程增加資料有效性與正確性,Patton

(1995)還建議一個良好的訪談大綱內容應包括,詢問受訪者的經驗與 行為、意見與價值、感受性的資料、知識性的資料、感官問題、及其 他含受訪者個人基本資料等六種問題向度為「經」,每種問題以過 去、現在、未來為「緯」(簡春安、鄒平儀,1998)。故依據研究目的 及文獻探討後擬定訪談大綱,主要訪談的面向與主述問題如下:

一、關於家庭成員互動行為面的改變

(1) 過去與家人互動的經驗?

(7)在參加課程之前,會經常講故事給家中的小朋友聽嗎? (如果有,

請直接進入第四題,如果沒有,請進入第五題)

(8)都說些什麼樣的故事呢?

(9)參加故事課程之前,平常與家中小朋友的話題是什麼呢?

(11)

(14)最近一次跟家中小朋友說故事的情形,可以描述一下嗎?比如 說,小朋友會主動要求你說故事給她/他聽嗎?她/他會跟你討論故 事內容嗎? 她/他會主動編故事或說故事給你聽嗎?

(16)夫家長輩(如公公婆婆)或先生知道你參與故事課程嗎?是在什麼 樣的情形下知道的?可以描述一下嗎(如果不知道,請直接進入 第三題)

二、家庭成員互動觀點的轉化的改變

(2) 這些經驗和感受對你的家庭互動溝通方式的內涵有否產生甚麼意 義?尤其對家人互動方式上有否改變?

(10)參加故事課程之後,你跟家中小朋友的話題有改變嗎? 如果有改 變,可以說明一下你們的相處情形嗎?

(11)參加故事課程,跟小朋友的相處情況變得如何? 她/他經常主動 跟你說每天發生的事情嗎? 你覺得聽小朋友說話的你的態度是否有 改變呢?為什麼?

(15)你覺得故事課程的參與經驗,可以凝聚親子間的情感嗎?為什 麼?

(17)你曾經主動跟他們談起參與故事課程的內容嗎?主要是跟他們談 了些什麼?可以描述一下嗎?

(18)你認為他們喜歡或不喜歡你參加這個課程?為什麼?

(19)你覺得參加這個課程有幫助你跟他們之間產生更好的溝通嗎?為 什麼?

(20)他們曾經主動加入你跟孩子間的說故事時間嗎?如果有,可以描 述一下加入與互動的情形嗎?

三、影響故事團體成員轉化學習的因素

(2)來到故事團體後,與同儕互動或對話過程印象深刻有幾次?這件

(12)

事對你的影響是?對你的意義是?回溯哪一次事件經驗或團體互 動方式,讓你印象深刻,或讓你回去後好好做一些運用與反思?

當時是誰發言?說了甚麼?當時這個人的回答是甚麼樣的模式?

對你的意義是?妳經驗到?

(4)下一次回到團體時你有怎樣的心情與怎樣的方式與同儕互動?

(5)社大開了許多課程,當初為什麼會想加入故事媽媽課程呢?

(6)可以說說看上課至今(上過哪些課)的主要印象嗎?

(12)參加故事課程對你的主要影響是什麼? (不必只限於親子互動上) 為什麼?

(13)參加故事課程的經驗裡,最讓你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什麼? 為什 麼?

(21)你覺得參加故事課程,對你增加與夫家家人的互動有幫助嗎?為 什麼?

由於故事團體已成為政府和學校推廣閱讀運動的既定的重點項 目,新竹市政府均會定期舉辦各式各樣的「研習」或推廣活動,研究 者長期推廣故事團體培訓,皆可藉由團體或機構舉辦各項故事活動研 習時,自然且直接進入活動現場作觀察,並進行全程錄音記錄整體活 動實施之過程,以作為事後紀錄之依據包含課堂中所發生的任何事 件,將使研究結果更具有信度與效度。觀察向度涵蓋,語言、態度、

行為、觀念意涵、經驗分享、對待他人的方式等。

另外,問題的重心也會集中在課程學習對學員家庭互動的影響: 於 方式、內涵、溝通形式上所產生的意義是甚麼?有何回饋經驗感受?

當學員回到故事團體是否會帶給學員與原先不同的方式。訪談過程

中,學員所回答的話語,會讓研究者也回想到平常在課堂上與學員的

(13)

互動:我會常問成員妳回家後有沒有說故事給小孩老公聽?和分享上 課所學的?妳在學校有沒有在孩子的班上對小朋友說故事?小朋友反 應如何?快樂嗎?

二、實施步驟

研究者從民國九十二年九月起構思與瞭解故事團體成員大概狀 況,研究時間從民國九十二年二月十九日起至九十五年二月十六日 止,研究流程如表 3-2:

表 3-2:研究期程

時間 焦點

92.9-93.3 相關理論與概念、閱讀、統整 93.2 月-93.5 月 課堂觀察、人際互動、每堂回饋

93.5.1-20 個別訪談 半結構式訪談 初步確定研究焦點

93.5.22-28 個別訪談 以結構式訪談為主非結構式為輔 第二次訪 談

93.6 月-93 年 9 月

統整資料與進行訪談內容之分析,及反省研究進程與 修改方向

93.9 月-94.6 月 從初階課程到進階課程: 課堂觀察、人際互動、每堂 回饋

95.2.10-11 針對完成進階訓練學員進行個別訪談、半結構式訪 談,第一次訪談

95.2.16 承上,第二次訪談

95.2.20- 總結資料與訪談內容,再次進行統整與分析 資料來源:研究者依研究設計自製

研究資料蒐集方面,則為深入瞭解本研究之相關理論與概念,除

廣泛蒐集、閱讀、統整全國故事團體與地方團體發展之文獻資料,如

文建會出版有關之故事叢書,包括專書、研究報告、論文、宣導手冊

等,並藉由圖書館蒐集相關書籍、期刊、論文及各類統計資料,另亦

由網路下載各式之研究資料等,進行實際探究與分析,藉以了解故事

團體發展脈絡與文化資源,建構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及作為探討分析之

(14)

依據。

質性訪談的部分主要採半結構式訪談,先設計問題為進行的主要 結構,但訪談過程中則會依循訪談情境而有所調整。訪談大綱是研究 者依循研究目的事先設計的,以利訪談過程中隨時掌握訪談的情境與 主題,增加資料之有效性與正確性。可分為下列三個步驟:

(一)以電話約定訪談時間(每人進行兩次訪談,每次歷時四十分鐘 至一小時),並告知訪談主要目的及相關訪談內容概要。

(二)徵求受訪者同意於訪談中錄音,以期方便研究整理,並增進本 研究之效度。

(三)由訪談者覓妥適當地點,以期訪談不受干擾,並於訪談時摘要 紀錄及進行錄音,以供日後整理訪談內容時之參考。

三、資料整理與分析

研究資料蒐集經由參與觀察、深度訪談為主,就所蒐集該校學生 的現況資料進行分析,據以作現象的描述與意義的理解,根據質性法 訪談之歷程來寫。文本資料建立整理與分析訪談過程如下:

(一)謄寫逐字稿:依據個案訪談時所錄製的錄音帶,以忠於受訪者 的口語逐字謄寫成文字稿。在研究者的研究道德之前提下,為尊重受 訪者的個人隱私,訪談錄音帶謄寫為逐字稿後,會讓受訪者過目,給 予受訪者可刪節事涉敏感之內容的權利,但逐字稿只能刪減,不能修 改或增加。

(二)依研究目的確認與分析重點:即仔細閱讀逐字稿,在依研究目

的在具有相關意義字句之下畫線,表示此為應特別加以詮釋之重要詞

句,根據字句意義逐句給予概念編碼、評註會圈出與主題相關之關鍵

(15)

字等,這種站在受訪者觀點藉由賦予資料意義、翻譯或使它變得更精 簡、明確、且易讀的詮釋資料手法,稱之為第一次元詮釋,是研究者 透過對受訪者語言或行為內容的同理解釋,將受訪者的談話所呈現的 主題與意義加以概念化,反覆檢閱後,將多種類似的主題歸納成為同 一個類別,便於找出類別間的關聯性。將適當的類別與主題置入,以 文字敘述串聯,穿插訪談和課堂對話為敘述及解釋的引證,構成撰寫 論文的基礎。

第四節 研究信效度

信度是指一個指標的可信賴與一致性的程度,意即每次測量相同 的事物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所謂效度是指一個指標實際掌握到與研 究主題相吻合的程度,意即是否測到該測的或問到該問的吻合程度,

雖在質性研究中較少被嚴格要求,但仍是一個追求高度研究責信的研 究者所應努力的方向與理想。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之立意取樣法,選擇少數資訊豐富的個案,運 用深度訪談的方式來進行研究資料之蒐集,本著價值中立、理性客 觀、誠實負責與真誠同理之基本態度來探討受訪者行為背後的動機、

經驗故事或自我主觀價值等內在意識和想法,雖僅針對少數個案做深

入訪談及觀察研究以獲取豐富資料,但為儘可能減低質性研究本質上

難以避免之限制,進而提昇質性研究之有效性與可信度度,再進行研

究資料所育探討問題及相關文獻探討內容,預先設計一份訪談大綱初

步完成後請指導教授及相關審查教授共同檢視,先請一二位受訪者是

訪後再度修正原訪談大綱而正式完成,具以進行正式訪談應較能蒐集

(16)

到符合本研究目的之有效且可信之資料。

質性研究蒐集過程易受個人特質、主觀價值與人際互動風格所影 響。為確保研究資料品質一致性,所以筆者應用六年的諮商輔導訪談 技巧,用心營造一個充滿親切與輕鬆開放性之訪談氣氛,減低受訪對 象因緊張或自我防衛心理機轉所造成的缺漏、隱瞞或誇大,增加資料 之豐富性及可信度。並運用澄清反覆驗證技巧,針對相同問題在不同 談話時段或不同話題中有意識的將某些較關鍵性或較具敏感性字句再 重複出現,讓受訪者就此問題再做陳述以前後驗證澄清陳述內容前後 之一致性。

訪談內容一開始,以誠懇、尊重與深切地感謝表達她對家庭的付 出及願意學習的心、願意抽空接受訪談。並在訪談過程中以高度的興 趣給予注意增強或贊同,但不隨意打斷,以減低受訪者緊張、焦慮,

增強其談話興趣,漸漸引導針對本研究主題發出真情的表白,從而提 昇資料的真實性、可信度及豐富性。並運用反覆澄清技巧在訪談過程 中有意識的將某些較關鍵性或較具敏感性字句或問題,在不同時斷重 複出現或在其他相關話題中插入以便讓受訪者就此問題再做陳述,以 前後驗證澄清受訪者陳述資料之一致性,類似於量化研究中之再測信 度。

第五節 研究的實務限制

由於本研究鎖定在長期至少有參與一學期的課程的團體,即便筆

者個人隨時不忘提醒自己保持客觀理性中立,與積極鼓勵接納之態

(17)

度,但研究過程中總免不了會受個人主觀意識、價值判斷、興趣偏 好、選擇性注意與解讀能力等方面限制與影響;再者,本研究進行正 式面對面訪談時間每人進行兩次訪談,每次歷時四十分鐘至一小時,

雖隨後進行整理分析,亦二次使用電話或再次訪談針對模糊或矛盾之

處進行再溝通與再澄清,但短暫的接觸與互動,仍會對訪談的豐富及

廣度有所限制。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第五節 電影院簡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電影片映演業 第二節 服務品質 第三節 服務行銷組合 第四節 顧客滿意度 第五節 顧客忠誠度

〉﹒吋己的血們的著作們。這莒言之 EHVEH~ 己的是 SEh 叫時穹 HMEgoysG\ 早閃閃叫們穹言這 E 有

(2) 「唯以分別安立」 ,表示對對象觀察透過分別心找出「性質」 「定

當 面 取 證、追蹤觀察、寫出報 導。 9 透過嚴謹的研究方法與步 驟,他在 1966 年出版了 Twenty Cases Suggestive of

形成 形成 形成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關於宋代寺院的合法性,日本的高雄義堅先生《宋代教史の研究》第三章的第一節、竺

  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 此已下是第四觀察門。此門中分為二別。一者觀察器世

本研究以大甲鎮瀾宮和三清總道院為對象,採用參與觀察法、歷史文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