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談台灣之「永續發展」劉廣定五年來的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談台灣之「永續發展」劉廣定五年來的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談台灣之「永續發展」

劉廣定 五年來的永續發展

  「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因察 覺工業和農藥污染造成對環境、生態、人類健康之禍害,而逐漸形成的重要思潮 和具體行動。1987 年聯合國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正式定義「永續發展」為

「能滿足當代所需,但不損及後代滿足其所需之發展」。1992 年聯合國更在里約 熱內盧提出「二十一世紀待辦事項」(Agenda 21),界定其範圍及發展原則。世 界各主要國家紛紛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積極推動有關的研究,發展和教育。

台灣也於1997 年八月組織了「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先後由政務委員及 副院長主持,負責規劃及推動相關事務。

  但是,五年來除了偶而聞見環保署和臺北市宣導、推廣「環境保護」外,恕 筆者孤陋寡聞,只知國科會等相關部會每年分配若干經費支助為數不少的「永續 發展研究計畫」,教育部曾邀請十五位專家學者編寫了一本《永續發展導論》,

工業研究院也有過一些研究活動。一般而言,並不積極,也乏具體成效。

最近重組的「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

  今年五月,行政院重組此委員會,改由院長、副院長分別擔任主任委員和副 主任委員,政務委員葉俊榮為執行長,另二位政務委員,及內政、經濟、教育三 部部長,農委會主委,衛生署和環保署署長都是委員。也請了十位教授和八位社 會團體代表共二十九人組成。下分八個工作組,包括「永續願景」、「水土資源」、

「科技及產業」「生物多樣性」「生活與生產」「國際環保」「健康風險」和「永 續教育」等。據該會的調查報告:「全球設有國家級永續推動委員會之一百三十 六個國家中,由元首或閣揆主導者為十一國,佔8.1%,目前我國之架構係屬先 進。」

  然而,由「元首或閣揆主導」與架構之「先進」或否應無關係。若以游錫堃 院 長已往曾名列「教改委員」卻極少親自出席教育改革會議討論之紀錄來看,由他 掛名能有何種實質效用,也屬可疑。委員組成方面,政府官員中不見國科會主任 委員,專家學者中也缺少能源及工業專長者,至於社會團體代表則多來自「環 保」團體而無產業界。可見政府對於「永續發展」之觀念仍停留在早期的「環境保 護」階段,欠缺研究發展,以求「發明、創新」的「先進」作為與方向。

  若從分組工作之任務來看也可見其偏差。例如:「生活與生產」組由環保署長

「綠建築」教授與佑生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負責,任務為(1)推動綠生產與消費,建 構資源循環社會。(2)融合生產、生活與生態,推動綠色營建。但是,既有「生產」,

怎能脫離科技與工業?欲「建構資源循環型社會」,欲「推動綠色營建」能不從科 技出發,能不經研究發展?可見認知上已有問題,如何能循正途推展?

再者,組織中卻另有一「科技及生產組」由經濟部長、經濟學教授和義美環 保基金會執行長負責。任務是(1)提升能源及資源效率、發展清潔能源;(2)發展綠

1

(2)

色科技及產業。姑不論如此分組是否妥當、或「綠色科技」一語是否適切(參閱

《科學月刊》2002 年一月號 82-83 頁拙文),此一追求「永續發展」的科技是當今 科技發展的重要新方向之一,和前文所謂的「綠建築」相似,皆需深入的研究、

開發。提升效率發展能源都與科技研究息息相關。國科會能只是五個協辦機關之 一嗎?

  在教育方面,「永續教育組」由教育部長、環境保護教育學者和荒野保護協 會理事長負責,任務為(1)將永續發展理念融入民眾日常生活及學校教育;(2)整 合政府、民間、企業及學校資源,推動永續發展教育;(3)進行永續發展教育相關 研究及國際合作。是八個分組中唯一標示「進行研究」和「國際合作」的。唯自其成 員來看,仍是以「環保」為主。如永續教育只談環保或以環保為主,則已落伍了。

「產官學界菁英」之認知

  政府的官僚系統不了解永續發展的真義,已是呈現未來危機的徵兆。不久前 聆聽了幾位產官學界菁英人士的座談會,對於台灣各界在認知上的偏差更為憂 心。

今年七月二日下午《遠見》雜誌和公視,工研院能資所,經濟部能源委員會 經濟日報等舉辦了一項標示「綠色能源發展新機,提升國家競爭力」為主題的座 談會。能源會執行秘書,科學園區管理局長,旺宏公司總經理,台經院副院長、

台電副總經理和正隆公司總經理六位「產官學界菁英人士」(主持人高希均先生 的介紹詞)為與談貴賓,以約兩小時的時間討論能源問題。主辦者認為由於數十 年或一兩百年後全球能源將消耗殆盡,未來台灣產業發展將因能源匱乏而遭受 衝擊,故應積極尋找「綠色代替性能源」。動機甚佳。

  但「綠色能源」一詞頗有語病,也會造成一般人的誤解,以為只是「再生能 源」和「新能源」。其實,能有效利用現有的能源更為重要,而開發、善用各種能 源,追求永續發展才是正確的目標。

  幾位菁英人士談到「節源」「有效利用」「提高效率」「引進技術」等皆有道 理,但已是老生常談,無何新義。有人提到「風力」「小水力」,恐只能應付局部 地區之民用而與「產業」,關係不大。又有人提到的「地熱」、「太陽能」,對台灣 來說並不切實際。至於還有人說的「海洋能」,恐怕更屬遐想。反而對於如何善用

「核能」隻字不提,難道是響應執政黨反核嗎?而座談會最後卻用了不少時間討 論「汽電共生」政府收購價格等,則已入旁支末流,看不到什麼「遠見」了。

國際及大陸現況

據筆者的了解,當前國際對「永續發展」之認識是:除加強認識自然、保護環 境外,並應採積極的態度以創新之發明與設計來營建更美好、更進步的世界。使 環境、經濟和人類社會得以同時永續發展。1992 年以來,不少國家、國際性組織 與學會紛紛規劃與推動相關事宜。例如國際純粹及應用化學會(IUPAC)與國際 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1999 年六月在巴黎的聯合會議決定「永續化學計

2

(3)

畫」(Sustainable Chemistry Project)優先推展之五個項目為:研究與發展,獎 勵與表彰,資訊交流,引導與支持相關活動,化學教育。去年六月在美國科羅拉 多州博爾德(Boulder)所舉行 IUPAC 的 14 屆「適合全球需要之化學研究

(Chemistry Research Applied to World Needs,簡稱 CHEMRAWN)」大會即以

「對環境友善的製程與產品」為主題,包括環境問題、教育、工業製程及科學進展 各方面,而非局限於「環保」範圍之內。

實際上,先進國家早在研究與發展上有許多具體成果,且已付諸生產和利 用。在化學教育方面,也已有許多國家積極投入,例如去年九月曾在義大利威尼 斯舉辦國際研習會,加強交流與宣導。除研究所與大學程度之課程設計,澳洲、

德國、西班牙、英國和美國甚至已規劃在高中講授永續化學觀念。

至於中國大陸,近年來也對「可持續發展」(即「永續發展」之大陸譯法)相 當重視。1994 年五月高等科學技術中心和科學院主辦「21 世紀中國環境與發展研 討會」,1997 年出版論文集《綠色戰略(Green Strategy)》。1999 年起由「中國科 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祖」逐年發表《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已發表之主題分 為:「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設計」(1999),「中國可持續能力的資產負債分析」

(2000),「中國現代化研究報告」(2001)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中國 10 年」(2002)。另約自 1999 年起許多大學(如浙大、同濟、清華、北大等)都開了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或類似的必修和選修課。

結語

顯然,臺灣無論「官僚體系」或「社會菁英」對於「永續發展」之認知了解皆有偏 差,即使在「環保」和「能源」的範圍內,進展亦頗落後。拙見以為「永續發展」實 係本世紀全球發展之首要鵠的。是故希望臺灣各界盡快發奮改進,追上時代。

(刊於《科技報導》247 期,91 年七月)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面臨歐盟日益嚴苛的排放標準與汽車產業如電動車等突破性 科技的發展,為延續該國在汽車產業上的地位,土耳其也開 始布局電動車,於 2018 年由 Anadolu Group、 BMC、 Kök Group、 Turkcell

主任、教師、熱心家長組成能源教育推動小組,研訂各項能源教育活

為建立永續經營理念,宜以兼具三生一體之共識與做法,確實依據休閒農場

聯合國於 6 月 4 日公布「永續發展目標性別指數報告」,顯示目前並沒有國家

Source: The House News. Source:

校園環境品質除是永續校園 重要的指標之一,其優劣與否更 是攸關教職員生的身體安全與健

近年來學校都積極發展 STEAM 教育,然而發展基

城市面貌 社交生活 創科發展 交通運輸 鄉鎮發展 飲食文化 文物保護 環保建設 區域發展 消費模式 教育發展 國際事務 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