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延伸學習活動 1 歷史包袱及中日爭端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延伸學習活動 1 歷史包袱及中日爭端"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

延伸學習活動 1

歷史包袱及中日爭端

││││││││││││││││││││││││││││││││││││││││││││││││││││││││││││││││││││││││││││││││││││││││││││││││││││││││││││││││││││││││││││││││││

歷史背景:

1960 年代及 1970 年代,部分日本人倡議日本承認戰爭時期所犯的種種罪惡,並且承擔戰爭 責任。同時,日本某些右翼國家主義分子試圖淡化歷史教科書敘述日本帝國主義在亞洲種 種行為的章節。日本文部省在1982 年及 1986 年批准修改歷史教科書,大幅扭曲日本軍國主 義給亞洲鄰國帶來的衝擊。當時至少有200 位日本歷史家提出抗議,而出版界、法律界、政 治界及教育界也紛紛展開激辯。雖然日本政府曾試圖改正歷史教科書,但幅度僅屬輕微,

引起中國政府及人民不滿。右翼份子更在2001 年、2005 年再度試圖扭曲歷史教科書所載的 日本帝國主義章節,令中日關係更見緊張。

目的:

完成此項學習活動後,學生應能:

引述近年令中日關係緊張的敏感議題,以及

指出不同國家在這些議題上的看法。

何時使用此項學習活動:

這項關於中日關係的學習活動,皆可使用於中國或日本的章節。

中國:

教授中國改革開放的現代化時期(1978-2000)之後

教授改革開放對中日關係的影響之前(作為中日關係的開頭介紹)

(3)

如何使用此項學習活動:

1. 學生分成小組,就資料 R 及 S 進行分工閱讀、解構及探索式學習。

2. 學生利用互相提出問題,從資料中擷取重點,並分析該資料的觀點。問題與答題範例如 下:

i. 中日關係怎樣轉趨惡化?

答:從日本政府核准具爭議性的歷史教科書改寫開始(資料R)/從日本政客拜訪 具爭議性的靖國神社開始(資料S)。

日本淡化二十世紀早期佔領亞洲國家的行動(資料R)/無視中國抗議,日本仍然 供奉戰犯(資料S)。

ii. 對於日本人的行動,中國人怎麼樣反應?

答:大力抨擊日本政府核准歷史教科書改寫(資料 R)。/警告日本應達成自身承諾,

而處理具爭議性的歷史議題時,需有責任感。(資料 S) iii. 中國希望日本採取甚麼行動以修復中日關係?

答:反對扭曲事實的歷史教科書(資料R)。/承認自身戰爭罪責(資料 R)。/

終止參拜靖國神社(資料S)。/在具爭議性的歷史議題上,承擔更多責任(資料 S)。

3. 之後,利用以下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體會:若想全面理解中日關係的爭議,這些資料 所能提供的幫助有限。

i. 資料R 及資料 S 有反映出日本人對歷史課本改寫的核准及參拜靖國神社的看法嗎?沒 有。

ii. 資料R 及資料 S 有反映出日本政府及政客採取這些爭議行動背後的緣由/動機嗎?

沒有。

iii. 資料 R 及資料 S 有說明日本政府如何回應新聞媒體及中國當局的批評嗎?沒有。

iv. 我們可以從甚麼地方找到日本人對自己行動緣由/動機的看法?

答:新聞、日本政府的聲明,以及中日關係專家的分析等。

4. 可請學生就上述 4 個問題作簡短研究,並在下次上課時以每題 5 分鐘的時間匯報他們所 找到的資料。

(4)

資料 R

下文摘錄自2005 年 4 月 6 日在英國發表的一則新聞。

日本政府批准採用一套具爭議性的歷史教科書,再度挑起南韓及中國媒體針對日本過 去行徑的激烈爭議……中國日報指此一行徑等同「政治挑釁」,憂慮教科書刻意淡化 日本二十世紀前半期佔領亞洲國家的行動。多家中國報章毫不留情,大加譴責這些歷 史教科書及背後審批的日本政府。

資料來源:Japan textbook angers Chinese, Korean press - BBC News website (http

: //news.bbc.co.uk/2/hi/asia-pacific/4416593.stm ) (瀏覽日期:2014 年 8 月 15 日)

資料 S

下文摘錄自2012 年 10 月 17 日在美國發表的一則新聞報導。

日本主要反對黨黨主席,也是普遍預期會當選下屆日本首相的安倍晉三,於星期三參 拜了具爭議的(靖國)神社,此舉有可能使原已緊張的中日關係更顯惡化。

過去,日本首相及其他政治領袖曾參拜供奉14 位甲級戰犯及數千名日本士兵的靖國神 社,多次在中國、南韓及北韓觸發具大爭議。

中國國營的新華通訊社新聞服務報導,對於這次拜訪靖國神社的事件,中華人民共和 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在星期三表示,日本應遵守一己承諾,以負責任的態度處理爭議 問題。

資料來源:Shrine visit could inflame tensions between Japan, China

(

http : //edition.cnn.com/2012/10/17/world/asia/japan-china-shrine-visit

) (瀏覽日期:2012 年 8 月 15 日)

(5)

││││││││││││││││││││││││││││││││││││││││││││││││││││││││││││││││││││││││││││││││││││││││││││││││││││││││││││││││││││││││││││││││││

延伸學習活動 2

中日關係互動

││││││││││││││││││││││││││││││││││││││││││││││││││││││││││││││││││││││││││││││││││││││││││││││││││││││││││││││││││││││││││││││││││

歷史背景:

中、日兩國在第二次中日戰爭(1937-45 期間)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早年(1950 年代)互 存敵意,可是自1952 年簽訂了第一份中日非官方貿易協議後,雙方一直維持著非正式的雙 邊貿易關係。期間雖然過程起伏,兩國於1962 年簽訂中日長期貿易備忘錄,使關係得以加 強和鞏固。1972 年,日本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的合法政府,中日關係終於 邁向正常化。兩國更於1978 年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自此之後,中日在外交及經濟 層面均正式聯繫起來。雙邊貿易日漸成長,大大加強了彼此間的接觸和影響,而合作與衝 突也隨之增加。

目的:

完成此項學習活動後,學生應能:

指出兩國雙邊關係的正面及負面因素,以及

評估文字資料對反映歷史事實的用處。

如何使用此項學習活動:

教授日本與亞洲鄰國的關係之後

開始探討其他主題之前

如何使用此項學習活動:

1. 學生 2 人或多人 1 組閱讀資料 T。

2. 請學生指出資料 T 裡出現影響中日關係的正面及負面因素。

正面因素 負面因素

 出口貿易上升

 科技交流

 互相進行市場投資

 中國對日本產品需求減少

 中國企業尋求日本供應商以外的替代產品

 其他國家的貿易競爭

 右翼政治勢力浮現

(6)

3. 請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i. 還有甚麼其他因素沒有在資料T 中顯示出來?

答:日本戰爭期間所犯罪行的爭議(如慰安婦)、歷史教科書的爭議、釣魚台列島 主權的爭議、日本軍事上/外交上與美國的聯繫等。

ii. 對於反映1978 年來影響中日關係的因素上,你會怎樣評價資料 T 的 用處?解釋你的想法。

□ A.就反映影響中日關係的因素而言,資料 T 大致有用兼內容全面。

□ B.就反映影響中日關係的因素而言,資料 T 大致內容不足。

資料 T

下文摘錄自2013 年 1 月 9 日的一個新聞網站

IHS 是一家專門向財經公司等不同行業提供研究及分析工作的公司,該公司駐新加坡 的執行董事托尼‧納什(Tony Nash)表示:「隨著日本愈來愈依賴中國作為出口市 場,雙方爭執的代價也不斷提高。」他接著說:「爭議所引發的民族情緒,已經導致 中國對日本產品需求下降,中國公司甚至轉向南韓供應商購買產品。」

曾經在世界銀行服務的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表示:「日本政界一意右 傾,中日之間的爭執恐怕愈來愈頻繁。」他接著說:「最終雙方都會蒙受損失。日本 會失去一個龐大市場,中國則無法借助日本的科技和投資促進貿易增長。」

資料來源: (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3-01-08/china-japan-dispute-takes-rising-toll-of-asia-s-top-economies.html) (瀏覽 日期:2014 年 8 月 15 日)

(7)

││││││││││││││││││││││││││││││││││││││││││││││││││││││││││││││││││││││││││││││││││││││││││││││││││││││││││││││││││││││││││││││││││

延伸學習活動 3

冷戰結束對東盟的影響

││││││││││││││││││││││││││││││││││││││││││││││││││││││││││││││││││││││││││││││││││││││││││││││││││││││││││││││││││││││││││││││││││

歷史背景:

1967 年東盟的成立是東南亞歷史的里程碑,此舉代表了東南亞國家認識到區域合作的重要,

願意為此作出貢獻。各國承諾以和平協商方式解決領土、政治及區域上的衝突。然而,歷 年來,若干議題先後浮現,考驗這些國家的團結程度,有時候甚至使國家之間互相猜忌,

動搖區域合作的基礎。這類議題包括越南共產主義威脅日益減退、共產主義及共產革命的 普及程度下降,以及1991 年蘇聯解體。這些發展逐漸改變東盟會員國的關注焦點,會員國 之間的關係、盟約、外交策略以至終極合作意願也相應產生變化。

目的:

完成此項學習活動後,學生應能:

指出並解釋影響東盟國家在國際合作上的歷史事件,及

利用時間軸及顏色方塊排列這些事件。

何時進行此項學習活動:

教授東盟1967 年的創立之後

教授影響東盟會員國之間國際合作的因素之前

如何進行此學習活動:

資料U 是學術文章,學生理解上也許有困難,建議老師按學生能力選擇以下適合的任務。

方向一:適合閱讀理解及組織能力較高的學生

1. 學生2 人或多人 1 組,自行閱讀資料 U。

2. 學生從資料U 找出答案,回答以下問題:

(8)

資料 U

下文摘錄自2004 年首度刊行一書中有關東盟的文章

然而,東盟也遭逢數個結構上及特定議題上的考驗。結構上,在國際層面而言,隨著 兩極格局消亡、蘇聯解體,原先意識形態上聯手抗共的凝聚力所主導兼達成的協同外 交及防衛政策也相應冰消瓦解。此一凝聚力的消失,其結果是各國對外在威脅的看 法、防衛策略以至武器採購等計畫也要重新排序。舉例而言,蘇聯及向被視為蘇共代 理人的越南已不再對區域安全造成威脅。同理,原先活躍於馬來西亞及泰國的共產動 亂告一段落,顯著改變了東盟國家對威脅的看法及防衛的教條。

資料來源:‘ASEAN: A Community Stalled?’ in Jim Rolfe, ed., The Asia-Pacific: A Region in Transition (Honolulu: Asia-Pacific Centre for Security Studies, 2004), pp.116-132.

i. 資料U 提到了甚麼歷史事件/發展?(此外,這些事件甚麼時候發生?)

答:越南共產主義威脅日益減退(1980 年代至 1990 年代)、共產主義及共產革命的普 及程度下降(1980 年代至 1990 年代)、蘇聯解體(1991)。

ii. 在這些歷史事件/發展發生前,東盟的政治模式是怎麼樣?

答:「原先意識形態上聯手抗共的凝聚力,主導兼達成協同外交及防衛政策」。換句話 說,因為有共同敵人,即共產主義,東盟各會員國非常團結,同仇敵愾,採取一致的外 交及軍事立場對抗共產主義。

iii. 這些歷史事件怎麼樣改變東盟的政治模式?

答:「各國對外在威脅的看法、防衛策略以至武器採購等計畫也要重新排序」 。換句話 說,東盟會員國開始有各自認知的敵人,採取不同的國防策略,增強軍備的方式有各有 不同。

(9)

1980 1990

1991 :蘇聯解體 1975 :越戰結束

3. 學生用時間線(如情況合適,也可使用方格及符號)連結上述事件、發展及變化模式,

說明東盟政治的延續與轉變。

共產主義及共產革命的普及程度下降 越南共產主義威脅日益減退

東盟各國非常團結 有各自認知的敵人

國防策略及軍備採購各有不 反共意識及立場 同

相若外交及防衛政策

(10)

方向

二: 適合 閱讀能力 稍遜 的學生

學生2 人或多人 1 組,借助視象提示及引導問題閱讀資料 U。學生在方格內回答題目。

資料 U

下文摘錄自2004 年首度刊行一書中有關東盟的文章

然 而 , 東 盟 也 遭 逢 數 個 結 構 上 及 特 定 議 題 上 的 考 驗 。 結 構 上 , 在 國 際 層 面 而 言 , 隨 著 兩 極 格 局 消 亡、蘇聯解體,原先意識形態上聯手抗共的凝聚力 所主導兼達成的協同外交及防衛政策也相應冰消瓦 解。此一凝聚力消失,其結果是各國對外在威脅的 看 法 、 防 衛 策 略 以 至 武 器 採 購 等 計 畫 也 要 重 新 排 序。舉例而言,蘇聯及向被視為代理人的越南已不 再對區域安全造成威脅。同理,原先活躍於馬來西 亞及泰國的共產動亂告一段落,顯著改變了東盟國 家對威脅的看法及防衛的教條。

資料來源:‘ASEAN: A Community Stalled?’ in Jim Rolfe, ed., The Asia-Pacific: A

Region in Transition (Honolulu: Asia-Pacific Centre for Security Studies, 2004), pp.116-

132.

東盟最初的政治模式是怎麼 樣?

 所有東盟會員國皆反共

各 國 採 取 相 若 的

外 交

防衛

政策。

資料 W 提到甚麼歷史事件/發展?

甚麼時候發生?

 馬來西亞

及泰國 的共產主義 革 命團體解散。

蘇聯解體(年份:1991 )。

這些歷史事件如何改變東盟政治 模式?

 東盟會員國不再視蘇聯 及越南 為敵人。

 各國開始有自己認定的敵人 。

 各國開始採取不同的國防 政策。

各國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增強軍

備。

(11)

││││││││││││││││││││││││││││││││││││││││││││││││││││││││││││││││││││││││││││││││││││││││││││││││││││││││││││││││││││││││││││││││││

延伸學習活動 4

東盟是否達到其會員國的期望?

││││││││││││││││││││││││││││││││││││││││││││││││││││││││││││││││││││││││││││││││││││││││││││││││││││││││││││││││││││││││││││││││││

歷史背景:

南中國海覆蓋華南沿岸與東南國家之間的廣大海域。二戰結束後數十年,部份東南亞國家 宣布獨立,各國一直進行若干外交斡旋,試圖釐清這個領域某些島嶼、部份海域以及所蘊 含的天然資源歸屬問題。然而,由於中國及東南亞國家的工業發展迅速,加上全球對燃料 及能源需求殷切,南海的天然資源使得周邊國家互生敵意。有部分政黨要求本國政府採取 強而有力的行動宣示主權,也有其他人士倡議東盟扮演仲裁角色。

教學目的:

學習活動結束後,學生應能:

闡釋漫畫家對亞洲區域衝突的看法與態度

何時進行此項學習活動:

教授及至2000 年東盟的發展、成就與限制之後

談及其他主題之前。

如何進行此項學習活動:

1. 學生 2 人或多人 1 組

2. 學生閱讀並比較資料 V 及 W,並回答下列問題:

第一步驟 : 指出事實及 相關 資 料

i. 資料V 及資料 W 代表甚麼同類型的衝突?

答:領土衝突。

ii. 資料V 及資料 W 均代表哪些國家?

答:中國及菲律賓。

iii. 哪個組織與資料V 及資料 W 有關聯?

答:東盟。

(12)

i. 請參閱資料V。漫畫家對東盟影響力有何看法?

(提示:對於這個衝突,東盟採取甚麼解決方法?這個方法能夠遏止中國漁民的干 擾行為嗎?)

答:漫畫家認為,東盟無法單純以鼓勵會員國,根據行為規範來有效解決南海問題。

/漫畫家認為,由於衝突國家毫不理會東盟呼籲的行為規範,因此東盟未能解決南 海問題。

ii. 請參閱資料W。漫畫家對東盟在中國及菲律賓領土衝突的影響力有甚麼看法?

答:漫畫家認為,東盟外長會議的與會部長還沒聆聽菲律賓倡議解決領土爭議就已 離席,顯示東盟根本沒有扮演到解決領土爭議的角色。/漫畫家認為,某些會員還 沒聆聽菲律賓倡議指出解決領土衝突就已離席,表示東盟各國根本未能團結解決領 土衝突。

iii. 資料V 及資料 W 的漫畫家是否對東盟處理亞洲領土衝突的影響力抱有相同態度?

答:是,他們抱有相同態度。

iv. 他們對東盟的表現有甚麼相同的態度?請選取下列適當的詞彙描述他們的態度。

正面態度 負面態度

□贊成 反對

□信任 批評/存疑

□諒解 反感

□同情 不同情

(13)

資料 V

以下漫畫載於2012 年 7 月 11 日的一本亞洲雜誌。

資料來源:“2012-07-11 cartoon - Asia Observer website “

(http

: //www.asiaobserver.org/?attachment_id=8179 )(瀏覽日期:2014 年 8 月 19 日)

資料 W

以下漫畫載於2012 年 8 月 4 日的一份菲律賓報章。

行為規範

(東盟)

越南

南海 菲律賓

 

 中國

喂!那這個呢?

菲律賓-中國  領土衝突

菲律賓 東盟

外長會議 柬埔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初中科技教育學習領域課程資源 課題四 金錢的性質 策略和管理—延伸學習元素.. 單元 E4

An Analysis of the January Effect of the United State, Taiwan and South Korean Stock Market,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9,

Grant, ed., The Process of Japanese Foreign Policy (London: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97), p.119.

Southeast Asia: In Search of an ASEAN Community: Insight from the Former ASEAN Secretary-General. Singapore:

Southeast Asia: In Search of an ASEAN Community: Insight from the Former ASEAN Secretary-General. Singh, Daljit, Tin Maung Maung

無庸置疑,共產主義及蘇維埃超級大國瓦解,是促成全球巨變的首要因素。自 1945

8th UNWTO Asia/Pacific Executive Training Program on Tourism Policy and Strategy Bali (只有英文版). 參考案例 3「見補充資料 (5)

8th UNWTO Asia/Pacific Executive Training Program on Tourism Policy and Strategy Bali (只有英文版). 參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