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Copied!
1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為瞭解九二一地震組合屋家庭凝聚力之情形,本研究以七個南投 縣境內擴展期組合屋家庭為研究對象,深度訪問夫妻,由他們的觀點 來探討地震前後組合屋家庭生活狀況的變化、家庭凝聚力的變化及影 響因素,並進一步與相關資料和研究對話,期望能更清楚組合屋家庭 的處境。

本章共分為兩節,第一節為研究結論,係針對研究發現做簡要說 明;第二節為建議,將針對研究結果提供意見。

第一節 研究結論

本節將以三部分簡要說明研究結果,分別為擴展期組合屋家庭在 地震前後的家庭概況、擴展期組合屋家庭在地震前後之家庭凝聚力的 變化情形、影響擴展期組合屋家庭的家庭凝聚力之因素。

一、擴展期組合屋家庭在地震前後的家庭概況

本研究之擴展期組合屋家庭的夫妻皆是三十歲以上,他們為了家 庭生活的家計而操煩,照顧與教育子女是他們不變的責任。年幼的子 女多由母親在家照顧,家中有就學子女的家庭,父母必須再為他們的 教育費用、生活花費張羅。

地震帶給他們的包括了心理的恐懼、經濟上的損失、居住地的損 壞、生活空間的改變與不足、未來居住地的不確定感。此外因為經濟 環境惡化,若是使得他們工作受到影響,則會讓他們的生活經濟呈現 不穩定的狀況甚至陷入困境,而他們的就業能力與收入穩定度與自身 的年齡、學歷高低、有無專業能力、性別有關,女性在選擇工作時,

可能會為了照顧子女而有更多的限制。經濟壓力是擴展期組合屋家庭

(2)

.

普遍的壓力來源。

二、擴展期組合屋家庭在地震前後之家庭凝聚力的變化情形

家庭凝聚力在同一個家庭,不同的研究參與者感受可能會有不同 的結果,但這些都是可以被接受的觀點,而且家庭凝聚力動態的,其 可能會隨著事件、時間等因素而改變。本研究由微觀的夫妻關係、親 子關係、子女間的關係及整體家庭來探討家庭凝聚力之變化情形。

(一)夫妻關係的「變」與「不變」

地震後組合屋的夫妻間的家庭凝聚力是呈現多元性的,可 分為「變」與「不變」兩大類,其又再細分為五種情形,分別是

「變」「變緊密」「由緊密到疏離」「由疏離到緊密」「變疏離」

和「不變」。在「變緊密」的表現上包括:相處得更為融洽、情 感依附、彼此照顧,此為家庭凝聚力增加的情形。「變疏離」是 指夫妻間有相處不睦、有吵架、離婚之意的情形,家庭凝聚力有 下降的情形。而夫妻關係「不變」是繼續維持地震前的情感與互 動情形。

至於「由緊密到疏離」及「由疏離到緊密」是指在地震後 初期至訪談(約兩年多)的凝聚力變化情形。其係因夫妻在不同 時期,由於其主觀感受與體認不同,而所產生的改變。「由緊密 到疏離」是在地震初期,對彼此能同甘共苦地生活感到滿足和喜 悅,所以有凝聚力增加的情形,而後因生活經濟、居住、工作等 現實問題出現且未獲解決,導致壓力增加及凝聚力疏離。

「由疏離到緊密」是在地震初期,夫妻對遭遇生活巨變、

居住、問題工作、經濟問題接踵而來,導致生活壓力大又無法宣

(3)

.

洩,所以夫妻關係呈現疏離的狀態,而後隨著居住地暫時安定與 對未來有所期盼,因此,夫妻關係轉而成緊密。

(二) 親子關係

當地震後,組合屋家庭的親子關係凝聚力面向是以「付出 與回饋」為親子互動的整體描述,可以分為父母對子女的行為、

子女對父母的行為兩部分,所呈現的現象為疼愛與責任、無心與 無力、沒感覺改變、瞭解與體諒、不安與企求關愛、童心未泯。

研究中,震後有些父母對子女的行為是屬於疼愛與責任增 加,包括更疼愛子女、更有責任感,其年齡較長的子女多會回以 正向的回應,包括更懂事、聽父母的話、體貼父母、主動幫忙家 裡,此有助於家庭凝聚力的增加。

所謂「無心與無力」的現象是有些父母因為煩惱於工作和 生活,忽略經營子女關係而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離。研究中有些子 女因震後恐懼有脾氣不好等行為,他們表現出「不安與企求關 愛」,造成父母困擾,此皆屬於負向的表現,會使家庭凝聚力下 降。

當父母對待子女並無特別的改變,則其對子女的相對感受 也多是與地震前相同。當子女年紀過小,而對父母的行為表現無 特別改變,是謂「童心未泯」。

(三) 子女間的關係

本研究是採父母的觀點,發現地震後子女手足關係多數沒 有感覺改變,而改變的只有因子女人數多,組合屋活動空間不 足,造成子女手足衝突增加,使家庭凝聚力下降的情形。

(4)

.

(四) 整體家庭凝聚力

地震後,組合屋整體家庭的凝聚力有些變得更為緊密,有 些由緊密到疏離、有些由疏離到緊密,有些變得疏離、有些則 維持不變,這是動態的現象。家庭成員會因個人在某種家人關 係的強烈感受而對自己的家庭凝聚力有自己的詮釋和經驗。由 研究發現,夫妻對整體家庭凝聚力的詮釋是以夫妻關係為主要 的參考值,並且若主觀認為家庭生活改變的程度越少,則家庭 凝聚力越傾向不變。

三、影響擴展期組合屋家庭的家庭凝聚力之因素

有關擴展期組合屋家庭的家庭凝聚力的影響因素包括經濟壓 力、主動運用資源的能力、對地震事件認知、溝通與分享四種。

來自於經濟的壓力會對擴展期組合屋家庭的家庭凝聚力有負向 的影響,特別是在夫妻關係方面。而年長的子女較會因為父母的辛 苦,表現出對父母與家庭的向心,增加家庭的凝聚力。但是親子關係 亦有可能因為父母受到壓力的困擾而疏離了與子女的互動。而經濟壓 力主要是因為就業問題,而由於經濟環境惡化、工作不穩定、高齡、

低教育程度、無第二專長、職業訓練成本高意願低、照顧子女責任等 這些因素都致使震後家庭經濟惡化。

主動運用資源可以協助抒解經濟壓力,進而增進家庭凝聚力的產 生,但如果在運用資源時,因個人價值觀有所拒絕或負面的評價、或 是在取得資源時遭到人際上的衝突,則會帶來個人或家庭另一種壓 力,進而使家庭凝聚力下降。

一般擴展期組合屋家庭因為不具社福協助的身份,所以在取得正

(5)

.

式社會支持的協助的情形是十分有限。此外,學校是組合屋家庭取得 資源的另一項管道,當子女獲得學雜費的協助時,可以稍微減輕其經 濟壓力,但此資源的運用情形並不普遍。

對地震事件認知越有積極的認知,如:認知與家人相處的機會是 難得的,則越能使家庭成員產生家庭凝聚力。目前本研究仍發現組合 屋家庭中有些成人和兒童對於地震存有恐懼的心理並且表現在生活 行為上。

組合屋家庭夫妻的溝通分享情形越多,則較能維持夫妻的情感穩 定,減少因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對家庭凝聚力有正向的效果。

第二節 建議

(6)

.

本節將綜合結論,針對組合屋家庭、學校、震災重建單位與未來 研究提供建議。

一、積極解決組合屋經濟壓力問題

(一)組合屋家庭的積極與主動

根據本研究發現,經濟壓力會造成組合屋家庭凝聚力的負 面影響,使得夫妻的關係疏離,而解決經濟壓力,最首要的工作 就是具備就業的競爭力,由於研究參與者的學歷低、年齡多數超 過三十五歲、不具有第二專長,所以在謀職上十分困難。因此,

建議組合屋家庭以更多元的方法取得職業訊息,例如充分利用就 業服務單位、職業訓練單位,以增加工作的機會和能力;夫妻配 合工作時間,彈性照顧子女,讓妻子更有就業的機會;增加自身 的能力,包括第二專長、專業能力與使用交通工具的能力,以使 就業能力增加。

此外解決經濟壓力並非夫妻家中兩個人的事,研究發現,

如果讓所有的家庭成員參與解決壓力的事務,讓子女共同瞭解問 題、彼此協調,將能使家庭凝聚力增加,進而使家庭內部產生自 身的力量面對經濟壓力。

本研究也發現,在解決經濟壓力時,組合屋家庭若能主動 尋求社會資源則亦是可行的方法,此能減少經濟壓力對家庭凝聚 力的衝擊,因此組合屋家庭需針對家庭壓力源,收集相關的社會 支持的訊息,並主動、持續反應需求意見於相關單位,以使成為 雙向的訊息互動,讓社會資源能被更有效的規劃與運用。例如:

持續向鄉鎮市公所的社福單位反應、或向子女的學校的導師、輔 導室等溝通,以取得必要的協助,或是接受政府職訓單位的職業

(7)

.

訓練、職業介紹,使工作獲得保障。

(二)學校主動關心學生家庭生活

學校是組合屋家庭獲得社會資源的一個重要管道,當學生 家庭獲得必要的社會支持如:學雜費、午餐費、助學金的協助,

家庭經濟壓力是可以獲得部分的解決,這對家庭凝聚力是有助益 的。因此學校的導師、教師、輔導室應主動關心學生的家庭生活,

並給與適切的協助和輔導,如學生的家庭經濟困難,應尋求資源 幫助。此外,也應有效宣導相關的獎助學金訊息、急難救助訊息 讓學生及學生家長瞭解。

因為有些組合屋家庭經濟的不足與父母教育能力的欠 缺,使得學生在學業上因為家庭的弱勢無法獲得足夠的學習機會 和引導,如:父母無法協助監督家庭作業,此時,學校、老師則 需考慮加強學生在學業上的輔導,以減輕父母的壓力。

(三)震災重建單位的介入 1.主動協助與介入

針對組合屋家庭的經濟問題應採主動介入的方式,研究發 現,雖然目前有許多輔導就業的方案,但對於組合屋中許多真 正需要的家庭仍是不足,或是在取得協助時仍有存在的困難需 要排除,如婦女接受職訓或就業時的托育問題;個人基本職訓 能力的不足,如:教育程度過低或無相關職業能力等,這些都 牽絆著他們資源利用的情形。研究者建議,應按個案的實際就 業能力開辦課程,或協助尋找工作機會,以「個案家庭」為單 位,徹底解決問題為導向。雖然就短期而言,社會人力成本會

(8)

.

較高,但對這些組合屋家庭會有長期的效益。

2.提高職業訓練補助

本研究發現,組合屋家庭因為經濟困頓,有些人因此無 法支付職業訓練學費,或是為了家計,而不能全心參加職業訓 練,所以政府應該以更彈性的方式來認定訓練補助資格,以給 予組合屋居民更多職業訓練的機會和實質的意義。

3.政策法令人性化

震災相關單位不論在政策的擬定、頒佈、宣導、實行等,

均應考慮對象的需求、能力和限制,否則會落於紙上談兵,使 得實際效用低;本研究顯示,因震災訊息傳遞管道有限,民眾 不易取得;或是訊息內容不夠淺顯易懂,增加民眾的困惑;搬 遷法令公告的期限過短,讓民眾無足夠的時間準備和反應等,

這種情形讓經濟困頓的組合屋家庭,更是無所適從,並且徒增 民眾困擾,無益於壓力的減輕與資源的運用,建議可設立專線 服務電話,或是以簡單易瞭解的電視廣告、廣播、報紙新聞、

報紙廣告、宣傳單等方式宣導,達到公告周知的效果。

二、增進組合屋家庭抗壓與調適能力 (一)組合屋家庭

1.正向思考

本研究發現當組合屋家庭在面對生活壓力、處理問題時,

以正向的方式思考、評價,會有助於個人和家庭減少壓力源所產 生的負面影響,並進而轉化成對「逆境」的反抗動力,故可以藉 由與他人討論分享、閱讀勵志的相關書籍、聽演講、信仰宗教等 獲得個人信念的轉變。體認與珍惜得來不易的家人相處機會、並

(9)

.

且將之化為實際的行動,將能有效地增加家庭凝聚力。

2.增進家人溝通

組合屋家庭家人彼此的分享、支持是可以加強彼此面對壓 力情境的力量,因此建立開放的溝通互動情境,讓家人間相互瞭 解心聲、分憂解勞是很重要的,也可以增加家庭凝聚力,所以研 究者建議,不論夫妻、親子都應該儘量將心中的感受、想法儘量 與家人溝通,如此可以獲得精神上的支持、也可以避免誤會、隔 閡、與冷漠。

(二)學校

本研究發現如果子女能夠體悟到父母的辛苦,則其行為會 有助於增加親子關係的親密與家庭凝聚力,故學校應該在課程中 加強有關家庭的課程,讓災區學生能夠瞭解家庭中父母的辛苦與 家庭所遭遇到的困難,並思考自己在家裡應該扮演的角色與責 任,進而化為實際的行動回饋家庭,此將有助於組合屋家庭面對 經濟壓力。

Boyle 及 Harrison (1999)研究為期十二週問題孩童的家 庭介入課程,發現家庭凝聚力、家庭衝突、家庭共處時間、家長 的心理健康、教養方式、小孩的問題行為改善都有顯著進步。所 以,學校或家庭教育單位透過家庭教育課程來關心學生家庭,增 加家庭凝聚力是可行的方式。

三、未來研究建議

本研究因受研究者之現實狀況、時間、人力、經費的影響,造成

(10)

.

研究上的限制,茲就研究限制與研究過程所得提供未來研究建議。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只針對南投縣境內的組合屋為樣本來源,並採立意 取樣,故推論無法擴及適用於其他縣市與鄉鎮。所以未來的相關 研究可以針對不同地區、宗教信仰、種族、家庭類型、經濟條件 進一步做研究對象的選擇,以瞭解不同的居住區域、家庭文化、

價值觀、經濟狀況、家庭型態對家庭凝聚力的影響。

另外,在取得男性研究參與者同意時,因研究者本身為女 性,故較為不易,建議可以尋求合作的研究方式,請男性的研究 者進入現場收集資料,以使資料更為豐富。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採訪談的方式,訪問家庭中的夫妻。未來可以再 多加入子女的觀點,以增加內容的豐富性。此外如果能夠再以收 集文件的方式,如日記、照片,則可以豐富訪談的內容,增加效 度。

本研究對象所慣用的語言為台語,因此在訪談時,常需以台 語對話,限於研究者的台語能力,在對談時,會針對不甚瞭解的 詞句,請參與者再解釋,以釐清意義,減少推論。此外。在謄寫 逐字稿時,儘量貼近原意,並請教其他人意見,以斟酌出其意涵。

最後,讓參與者詳閱逐字稿內容,給與意見,減少誤差。建議未 來在進行相關研究時,需加強研究者的台語能力。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在探討影響家庭凝聚力的因素時,發現夫妻溝通與

(11)

.

家人溝通的模式是多元與複雜的,本研究只有初探其與家人溝通 的習慣,如:會不會與家人分享心事等現象。因此未來的研究可 以在此部分深入探討其溝通模式、頻率等以更加釐清家庭溝通互 動與家庭凝聚力的關係。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這個國家 與我國有

一般而言,物質的黏度與流體間的凝聚 力和分子間的動量轉移率有關。液體分子與

一般而言,物質的黏度與流體間的凝聚 力和分子間的動量轉移率有關。液體分子與

了解電腦網路的原理,學習使用 個人網誌及簡易的網頁設計,具 備電子商務的觀念、網路安全以 及網路犯罪與相關法規.

因電導值與溶液中的離子濃度有關,滴定過程中溶液內的離子濃

名稱 黃金葛 有毒部位 汁液有毒. 症狀 誤食會造成嘴唇紅腫、腹

反之, 有了 parametric equation, 我們可利用這些在 R n 的 direction vectors, 利 用解聯立方程組的方法求出和這些 direction vectors 垂直的 normal vectors,

在成年期,大多數人都想尋求穩定和 滿足的關係。為了得到愛、安全感和 一個伴侶,有些人會選擇結婚。生兒 育女令 一 些人更 懂 得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