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台灣地區國文科教學環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台灣地區國文科教學環境 "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第一節探討台灣地區的國文教學環境;第二節探討中學國文科教師所需具備的 學科內容知識;第三節探討教師知識的形成方式;第四節探討資訊科技在教師專業發展 上的應用,其中針對目前國內外普遍用於教師專業成長的資訊工具做整理及介紹;第五 節則就資訊科技在國文科教師學科內容知識發展的應用方面,介紹目前網路上較具代表 性的系統之特性及其侷限。

第一節 台灣地區國文科教學環境

論及台灣地區的國文科教學環境之前,當先由我國的入學制度與教科書政策著手。

這兩部份是影響國文科教學非常重大的因素。

2.1.1 我國入學制度對中學國文科教學的影響

考試向來是我國用人取才的重要制度。大學聯招從 1954 年開始實施近半個世紀,

這項制度成為了台灣教育史上的重要特色之ㄧ,也影響了台灣的學術界、教育界及整個 社會的發展。五十年間聯招制度雖然歷經變革,如組別的變更及考試方式的調整,但這 些變動大抵屬於技術層面的改革,政策上仍舊依循「統一聯招,統一分發」的原則。

聯招制度有以下的特點(任拓書,2001):

一、 所有大學校系都用一種方法招生,校系接受分發學生,無須煩心招生事務。

二、 所有學生均需參加同一項統一的考試。

三、 以各科考試總分排序,擇優錄取,不考慮專長,志願亦屬其次。

四、 每年由一臨時組織的聯招會全權辦理考試與招生。

五、 聯招考試和分發在一定的概念上是公平的,四十幾年來累積的信譽受到肯定。

除了上述特點之外,考試制度也滿足了學校系統及社會某些需求與價值的認同,如

(鄭秋霞,2001)所指出的評估學生成就、控制課程與教學、分配就學及就業機會、激勵

(2)

教學與學習以及使知識及教育活動合法化等。

在不斷改變的環境中,考試展現了它堅韌的適應力。其能維持半世紀之久,最主要 之原因在它符合公開、公平及公正三大原則。

然而,聯考制度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如教學單一化與升學主義氾濫的困境。長 期在這種制度的箝制之下,學校教育備受其左右。楊國樞、林文瑛(1993)在「大學聯考 對大學教育的影響」研究報告及郭生玉(1993)「大學聯考對高中教育的影響」研究報告 中均指出,聯招實施過程對試題設計、評量方式、升學壓力、升學取向、教學科目、學 習方法及教育理念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為改善大學入學考試的制度與方法,使大學之選才能更適性化,我國於 1989 年成 立「中華民國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進行相關研究並提出改進建議。自教育部於 1993 年 採納該中心所提出的「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後,入學管道開始呈現多元化。現今存在的 入學方式包含了大學聯合招生、推薦甄選入學、各類保送甄試、單獨招生與申請入學等。

雖然入學管道已較以往多元化,但聯招對國內教學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難以馬上消 除。而聯招也並非完全不存在台灣社會中,以國文科來說,聯招廢止之後仍然存在的考 試中與國文科相關的主要有以下兩項(林繼生,2001):

一、 甄選入學制中「學科能力測驗」之國文考科。

二、 考試分發入學制中「指定科目考試」之國文考科。

雖然目前的多元入學方案不若往日聯考般地強調「智育至上」與「一考定終身」,

但由聯招所轉變而成的「學科能力測驗」及「指定科目考試」仍保留了昔日聯考的風味,

而這些考試的存在也不斷主導著國文科的教學。

2.1.2 入學考試命題方式對中學國文科教學的影響

不論是往日的大學聯招或今日的基本學測,國文科教學受到考試內容與命題方式影

響至深。鄭圓鈴(2001-2002)以國中學測、高中推甄、大學學測等之國文考科試題為基

礎,分析其能力類別、命題原則、命題重點與方向來提供國文教師教學上之參考。目前

的國文科測驗所要檢測者包括了閱讀鑑賞能力(單選題型及題組型)、語文應用能力及寫

(3)

作能力等類,其中又以閱讀鑑賞能力單選題型及語文應用能力兩類為國文課堂教學上之 重點。

閱讀鑑賞能力的評量指標包括了「認識語詞相關知識」、「認識句子相關知識」、

「認識段落相關知識」、「認識篇章相關知識」、「認識文化相關知識」及「認識古今 人物」。鄭圓鈴(2001-2002)將各項能力之內容及其考題範例做了以下的分析:

一、 認識語詞相關知識

這部份的評量內容首先包括了「能認識理解應用語詞涵義」,如詞義解釋、成語/

慣用語、一字多義、一詞多義、音同義異詞、形近義同詞、同義/反義詞、詞義轉用等。

其次是「能認識應用語詞修辭」,如諧音雙關、文字新解、表現手法。最後是「能認 識應用語詞文法」,如詞類、詞性、詞性轉用、詞序、成與語法結構、複詞、特殊構 詞法。典型的考題範例如下所述。

• 範例:下列「」中的字,何者意義相同?

(A) 無「的」放矢 / 一箭中「的」

(B) 千「乘」之國 / 「乘」風破浪 (C) 「輾」轉難眠 / 「輾」碎 (D) 「屏」風 / 「屏」息

• 範例:下列選項,何者全部是外來語音譯的詞?

(A) 披薩、沙發、巧克力 (B) 邏輯、壽司、腳踏車 (C) 電視、冰箱、摩托車 (D) 蕃茄、麵包、冰淇淋 二、 認識句子相關知識

這部份的評量內容首先包括了「能認識理解句子」,如句子涵義、要旨、情義、

情境、時間、語氣、觀點、邏輯推理等。其次是「能認識應用句子修辭」,如擬人、

雙關、借代、對偶、層遞、譬喻、映襯、誇飾、表現手法、描寫技巧、說話技巧。最

後是「能認識應用句子文法」,如句子種類、句法結構、句法節奏、複句。典型的考

(4)

題範例如下所述。

• 範例:從句型上來說,下列何者屬於判斷句(主語 + 斷語)?

(A)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B) 他最近迷上武俠小說。

(C) 湛藍的海滴滴地呼喚著。

(D) 自信心才是成功的基石。

• 範例:下列哪ㄧ句也用了「譬喻」的修辭技巧?

(A) 看!粗大合抱的樹幹,株株頂天立地,令人油然生敬。

(B) 憂愁是ㄧ道藩籬,阻絕了人與許多美麗事物的結緣。

(C) 秋天到了,有的樹開始落葉,為將來的冬天而嘆息。

(D) 鄉村是舒適寧靜的,而都市是繁華熱鬧的。

三、 認識段落相關知識

這部份的評量內容首先包括了「能認識理解段落涵義」,如標題、要旨、內容、

觀點、思想、推論等。其次是「能認識分析段落表現手法」。典型的考題範例如下所 述。

• 範例:蘇軾<記承天寺夜遊>:「庭中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 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作者所呈現的心境 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 忙人無是非,閑人是非多。

(B)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C) 人莫樂於閑,非無所事事之謂也。

(D) 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

四、 認識篇章相關知識

這部份的評量內容首先包括了「能認識分析篇章文體特色」,其次是「能認識分 析篇章表現手法」,最後是「能認識分析篇章內容」。典型的考題範例如下所述。

• 範例:閱讀下詩並分析它為何不是「五言律詩」?

(5)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A) 句數太多。

(B) 第二聯及第三聯均無對仗。

(C) 偶數句沒有押韻

(D) 不合乎起承轉合的形式。

五、 認識文化相關知識

這部份的評量內容首先包括了「能認識應用文化知識」,如工具書、典籍、思想、

文學理論、資料檢索、文化常識、文學知識等。其次是「能認識應用應用文知識」,

如書信、題詞賀詞對聯、稱謂語等。典型的考題範例如下所述。

• 範例:「風靜了,我是默默的雪。他在敗葦間穿行,好落寞的神色,這人ㄧ 朝是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如今行船悄悄向梁山落草,山是憂戚的樣子。」

上引楊牧新詩的題材取自某部中國古典小說,這部小說應是:

(A) 《三國演義》

(B) 《儒林外史》

(C) 《紅樓夢》

(D) 《水滸傳》

• 範例:下列文風寫給雙親的信,劃線部分何者正確?

父母親大人鈞鑒:八月二十五日拜足下,中午抵達學校,隨即辦理入學手續,

並住進第一宿舍二零三室,一切均安,懇釋 慈念。敬祝 大安

文風 叩上

八月二十六日

(A) 鈞鑒

(B) 足下

(C) 大安

(D) 叩上

(6)

六、 認識古今人物

這部份的評量內容包括了「人物性格風範」及「人物文學貢獻」等。典型的考題 範例如下所述。

• 範例:公西赤認為自己在宗廟祭祀和諸侯會盟時,可以穿戴禮服,當贊禮的 小相。由此可推測公西赤具有哪一方面的專長?

(A) 教育 (B) 軍事 (C) 外交 (D) 經濟

在語文應用能力方面的評量指標包括了「應用詞語相關知識」、「 應用句子相關 知識」及「應用段落相關知識」。鄭圓鈴亦將各項能力之內容及其考題範列舉如下:

一、 應用詞語相關知識

這部份的評量內容包括了「能寫出正確字形」、「能讀出正確字音」、「能應用 恰當語詞」及「能修改語詞」等。典型的考題範例如下所述。

• 範例:下列詞語,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 並駕齊驅 (B) 因循殆惰 (C) 水乳交溶 (D) 天崩地烈

• 範例:下列各組字型相近的字,何者字音相同?

(A) 「朔」氣/「塑」膠 (B) 「延」長/「筵」席 (C) 創「造」/粗「糙」

(D) 「曾」子/「僧」侶

二、 應用句子相關知識

(7)

這部份的評量內容包括了「應用關係詞」、「能接續恰當句子」、「能應用恰當 語詞」及「能修改文句」等。典型的考題範例如下所述。

• 範例:小梅要向結婚的好友致賀,下列題辭何者恰當?

(A) 詩禮傳家 (B) 三陽開泰 (C) 鳳凰于飛 (D) 鶴遐齡

• 範例:下列「」中的文句,除前後兩句,請依序重新組合成文意通暢的短詩。

「靈感就像一隻雲雀,

甲、有些人能及時抓住 乙、突然飛落在我們的窗前 丙、有些人只有任牠飛去

丁、使別人也欣賞到牠動聽的歌聲 留給自己短暫美好的印象。 」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丁丙 (C) 丙丁甲乙 (D) 丁丙乙甲 三、 應用段落相關知識

這部份的評量內容包括了「能安排段落」、「能改寫段落」、「能應用標點符號」

及「能整理資料」等。典型的考題範例如下所述。

• 範例:八十歲的張老先生為人偏心,為把財產全部留給兒子而立下遺囑:「八 十老翁親生一子所有財產完全給予女婿外人不得爭奪」。這段文字要如何標 點,才能達到張老先生的心願?

(A) 八十老翁親生一子,所有財產完全給予女婿、外人,不得爭奪

(B) 八十老翁親生一子;所有財產完全給予女、婿,外人不得爭奪

(C) 八十老翁親生一子。所有財產,完全給予女、婿外人不得爭奪

(8)

(D) 八十老翁親生一子,所有財產完全給予。女婿、外人,不得爭奪

上述是目前台灣地區國文考科的命題方向。由於詞語、句子、段落及篇章的分析 應用以及文化與人物知識與是國文考科的命題主流內容,這些知識也成為國文科教師 的主要教學內容。

2.1.3 教科書開放政策對中學國文科教學的影響

除了聯招制度對教學所帶來的影響,教科書政策也是影響教師教學的重要因素之 ㄧ。我國早年由國立編譯館統一編訂教科書,全國採用相同的教材。在該體制下,教 師們只需精熟國立編譯館所編訂的教材內容即可。

自民國八十八年起,高中教材開放政策開始實施。教育部不再編訂統一版本的教 科書,而在使用「一綱多本」的原則下,開放各家教科書出版商進行教科書內容編輯。

此一政策使長年以單一教材為內容的束縛頓時解脫。「一綱多本」中的「一綱」指的 是教育部於民國八十四年所頒訂的「高中國文科課程標準」,內含目標、時間分配、

教材綱要及實施方法等四大項內容,詳述了國文科的教學目標、每週授課時數與各教 學領域的時間分配,及範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及課外讀物在編選上的標準與建議的 內容架構。在教材配置的比例上,它對於三個年級的文言文、語體文範文、記敘文、

論說文、抒情文範文、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課外閱讀與作文的內容均有所建議。各出 版社紛紛根據此一課程標準編製國文教科書,提供教師們多樣化的選擇,其選材不但 彈性而豐富,創新的編排方式、活潑的作業設計、精良的紙質與美觀的版面設計均令 人耳目一新(林聆慈,2000)。

教科書的開放政策固然產生了許多正面的影響,但同時也對教師帶來了很大的挑 戰(臧正一,2000、林清標,1999):

一、 各家版本選文品質不一。部分版本選文活潑但嫌簡單,部分版本選文兼具深廣 度,但內容涵括太多而無法在既定的教學時數中講授完畢。

二、 各家教材價格居高不下,與昔日國編本相較可達十倍之多。週邊輔助教材如參考

(9)

書、測驗卷等加總之費用更為驚人。

三、 各家教材競相增加內容、擴大篇幅,每冊超過兩百頁,是一種厚重的負擔。

四、 教師面臨了一個較以往不易熟悉的教材。不論各校選擇的版本內容為何,各出版 社為了彰顯自己的特色,總不免有一些別出心裁的選文,這對國文教師是個巨大 的挑戰。

五、 如果因教材選用不當而造成每學期頻頻更換教材的狀況,容易失去教學的系統性 與連貫性。

六、 現代文選在新教材中比例明顯增加,教師必須調適以往輕忽語體文的觀念。

七、 教材選取雷同者眾,但疏解賞析各不相同。此雖為學理上的正常現象,但卻為教 學者帶來困擾。

八、 考試仍然領導教學,即使未來的考試型態不同於今日,學生面對的升學壓力不太 可能完全解除,而失去了標準本的統一性與方便性之後,教師必須要重新調整自 己的教學方式以讓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成效。

以未來考試的走向以及教科書開放政策來說,大考的命題不可能再使用某一特定的 版本來測驗孩子語文能力的高低。而身在第一線的教師首當其衝地面對了這個問題。

第二節 中學國文科教師所需具備的學科內容知識

在台灣地區特殊的國文科教學環境中,由於詞語、句子、段落及篇章的分析應用 以及文化與人物知識與是國文考科的命題主流內容,因此,這些知識成為國文科教師 所必須精熟的基本知識。除此之外,一位國文科教師應具備哪些國文科的專門知識方 可豐富教學內容並提升教學效果呢?此一小節我們以此為主題,探討中學國文科教師 所需具備的學科內容知識。

王更生(1998)指出國文科教師在本科方面的知能包括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

文法學、文學史、修辭學、個體文章作法、書法、演講辯論術,以及新聞傳播學等。

文字學是研究「字」的形、音、義之學,文法學為研究文章詞句結構之學科,修辭學

(10)

是研究如何表達情意和行文優美的學科。另外,國文的內容涵蓋經史子集四部,此類 知識對國文教師而言可說是奠定基礎的學問。

根據王熙元(1983)所指出,國文教師應具有三個層面的知識,分別為語文訓練、

文學欣賞與文化陶冶。在語文訓練方面,教師須具備五方面的學養:文字學、聲韻學、

訓詁學、文法學及修辭學。文學欣賞包含解說題意、介紹作者、注釋詞語、說明分段 大意與全文要旨、章法結構分析、寫作技巧評論與主題思想闡發等。文學欣賞的部分 則涉及了修辭學、美學與文學評論等範疇。文化陶冶則是利用範文教學來啟發學生實 踐中華文化的精神。

王明通(1989)也指出,國文教師所需之的學識,包羅至廣,除聽、說、讀、寫與 欣賞能力等基本學養之外,聲韻學、目錄學、校勘學、學術史、文學源流、文章作法、

詩詞曲之作法、修辭學、文法、書法、演說辯論術、應用文、小說、戲劇等,均為中 學優良國文教師所宜深悉。其次,至少能讀畢經史子集詩文一種專書以上,背誦文言 文文章一百篇、新舊詩詞兩百首以上,熟悉成語典故一百則以上,歷史故事、趣事、

文學掌故、寓言凡五十則以上,讀畢古典小說五本以上、世界名著十本以上,現代我 國著名文學作品:小說、詩、散文、戲劇每種五本以上,並熟悉各種重要報章雜誌之 內容及優劣。

余學敏(2003)則指出,國文教師須具備的本科知識莫過於文字學(包含音韻、訓 詁)、文法學、文史學、修辭學、國學概論、個體文章作法、書法、演講辯論技巧,並 宜對「四書」有深入的理解。此外亦需要在韻文、散文、駢文、小說、戲曲五方面,

對其名作佳篇有深廣度的涉獵,才能應付實際教學的需要。

根據教育部所訂定之國民中學課程標準(教育部,民 83),其實施方法中載明「國 文教材,以範文為主,語文常識及課外閱讀為輔」。可見「範文教學」是中學國文教 學的核心。範文教學又分為文言文教學與語體文教學,教師必須具備足夠的知識來掌 握這兩種不同類型文章的教學。以文言文的範文教學而言,王詠(2003)針對文言文教 學的每一個教學活動提出了教師必備的知識:

一、 作者介紹

國文教師在這方面所須具備的專業知識包括作者的字、號、別號、諡號、重要行

(11)

事、師承、交遊、時代背景、地位、風格、思想及個性等。

二、 題解說明

題解專業知識包括對題目、體裁、出處、課文大要、寫作背景與寫作特質的解釋。

三、 字詞教學

針對生難字詞的教學而言,文字的形、音、義、古今字、錯別字、通假字及複詞 等都是教師必須了解的。

四、 深究鑑賞

對範文的深究包括了對於篇章的結構、字句鍛鍊及聯絡照應的探討與聲調音節的 分析。

而在語體文教學上,呂武志(1987)指出,語體文與文言文相較,詞句組織貼近現 代生活,沒有時代隔閡,顯然較易理解。但就範文教材而言,其思想之宏富精賅,經 營法度之匠心藝術,遣詞造句之洗鍊高妙等,都需要細細揣摩。余學敏(2003)綜合各 家對於語體文教學的看法後指出:語體文教學應涵蓋一般範文實際活動,包括字詞教 學、句子剖析、義旨深究、做法審辨、作者介紹等項目,而教師需具有對語體文教學 的正向概念,將白話文藝術精妙之處啟迪學生,使學生能流暢地使用白話文,並且培 養良好的溝通、表達、閱讀與自學能力。

綜言之,在以範文教學為核心的國文教學中,教師所須具備的學科能力非常廣泛。

無論何種文體,教師均須具備對各範文之作者、題解、字、詞、句、意旨、做法、結 構等知識。

如此宏大的學科知識領域,教師們如何培養並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以下章節將

進一步探討教師知識的形成,其後並討論科技與網路的興起對於教師知識的培養所造

成的影響。

(12)

第三節 教師知識的形成

2.3.1 傳統教師進修方式

Grossman & Richert (1988) 訪談了六位新手教師以了解其教學知識來源,其研究 結果顯示教師的知識來源包括過去的求學經驗、師範教育課程、教育實習經驗、教材及 同儕互動。McDiarmid, Ball & Anderson (1989) 指出教師知識之來源分為外來與自發 兩種。外來性來源包含課程教材(包括教科書、教師手冊、教具、電腦軟體、幻燈片與 錄影帶)、師範教育課程、學術性研究、同事與情境;自發性來源則包含教師自己的理 解、知識、經驗與想像。

國內學者也有針對教師知識來源進行調查歸納者。林曉雯(1994)以生物科專家教師 為例,提出教師知識來源有個人求學經驗、課程教材與教學經驗三者。張惠昭(1996)以 一位英文科教師為例,歸納出教師知識來源包括個人學習經驗、實際的生活閱歷、高中 母校教師的教學經驗、書刊與報紙的內容、和學生家長的聯繫、學生的言談與學習情形、

學校同事的教學經驗與知識、校外研習的心得、實際教學經驗、大學老師的建議與大學 聯招的試題等。張雁婷(1997)則以台灣本島地區公立學校英語科教師為對象,透過問卷 調查的方式了解教師的知識來源。結果顯示教師的知識主要來自本身累積的教學經驗、

同事間的經驗分享、教師研習進修活動及教師手冊或學習指引。

綜觀以上針對教師知識來源所做的研究,職前訓練階段主要提供了個人求學經驗和 師範教育課程;在職之後則以教學與生活經驗、課程教材、研習活動與同儕討論為主要 知識來源。

顯而易見的,師資培育機構所提供的系統化訓練課程是形成教師知識體系的主要途

徑。但無論是職前課程或是在職研習,這些進修活動普遍強調的是專家知識的傳遞

(Barab,2001)。重點在於將專家知識分門別類整理之後,有系統地灌輸給教師,使教師

們都能具備專家知識以應付教學上的需求。這類模式旨在將專家腦中的知識透過課程傳

遞到其他教師的腦中,猶如將某個容器中的內容透過導管輸送到另一個容器中,因此此

類進修模式又被稱為 conduit-container model(Lakoff & Johnson, 1980)。這樣的師

(13)

資培育模式雖能在授課上達到迅速、一致的效果,但因為教師們未能在訓練過程中將所 接收的知識與真實的課堂情境結合,使得教師往往很難將所學的知識順暢地轉移到教學 上,教師們因此很難感受進修課程的實用性。其次,這種一體適用的課程通常無法滿足 教師們的個別需求(Knight,2002)。由於教師的素質、需求、時空背景都有所差異,因 此對教師而言,這樣的課程安排太拘泥於形式而未符合需要(陳香吟,2003)。另外,每 個學校單位與政府相關機構都各自發展自己的進修課程教材及在職訓練模式,使老師們 無形中浪費了許多時間於重複的訓練 (張基成,1998)。

除了教育訓練課程之外,書本、報紙、課程教材與聯招考題也是教師增加個人學科 內容知識的主要來源之一。由於職場上的進修機會不如職前教育階段,因此,如何利用 這些知識來源來擴長教師個人專業知能更顯重要。此方面之進修與教師個人的意願及環 境息息相關,若無實質誘因與方便的環境,教師往往不易持續進修以精進個人的專業知 識。

2.3.2 教師進修方式的改變

在傳統教師進修模式所呈現的種種障礙之下,許多專家學者嘗試提出不同的方案以 解決問題。尤其隨著網路與科技日新月異,過去的僵化進修模式漸漸獲得改善。新的作 法提供教師們更彈性、更長程的進修管道,並著重於彰顯「教師知識」的特性。其所強 調的教學理論以情境認知理論與建構理論為主。

情境學習理論認為知識存在於我們所生存的環境及我們所從事的活動中,並且認為 學習者若欲學得知識,應進入情境的脈絡中。「情境性」是教師知識的重要特性之一,

也是傳統進修模式最無法關照之處,而在網路科技進步的現今,正可針對這方面將以改 進。許多研究亦以此為研究重點,例如 CaPPs (Marx, 1998)利用多媒體科技,採用教學 影片實錄來彌補傳統模式中教師的進修與真實情境脫離的缺點。其後的 ILF 網站 (Sasha, 2001) 更將這樣的技術由單機的應用推廣至網路,使得教師能透過網際網路觀看教學實 錄,並且針對這些影片進行線上討論。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並非獨立存在的個體,強調知識是在個人認知過程中主動形成的

(14)

(Appleton,1993)。由於每位教師的教學經驗、認知及需求不同,多數學者主張教師進 修模式必須容許教師們彈性地建構自己的專業知識。

除了上述教學理論的演進促使人們重新檢視傳統的教師進修模式的適切性之外,電 腦網路的普及亦帶動了終身學習理念。學者所提出的創新性教師進修理念中,Renyi (1996)針對教師專業發展提出了「螺旋」(spiral)模式。他認為教師所必須學習的領域 無窮,而每個領域可被視為螺旋圈的一環。只要有適當的機會和鼓勵,教師即可從毫無 經驗的「生手」成長到能夠輔助他人學習的「教師」(tutor)。教師們也能在精熟某一 領域之後,跨越到另一領域,重新再由新手開始學習。這樣的學習呈現螺旋形的結構,

充分表現出終身學習的概念。King(2002)則從成人學習的角度來詮釋教師專業發展,認 為專業發展能夠促進「轉化學習」(transformative learning);也就是說,從學習過 程中所獲得的知識幫助工作者對目前的工作進行反思,從而轉化自己的工作方式或態 度;而一旦工作方式或態度改變了,又能激發進一步的學習。這樣不斷的學習與轉化自 可促成專業上的精進。「轉化學習」有賴學習者以批判性的反思來檢視自己的信念、價 值及假設,進而達到現狀的改變。因此,「反思」可說是刺激進步的原動力。

網路的普及也促成了近幾年「教師社群」的出現。社群的觀念充分表現出「合作學 習」的特色。「合作學習」強調知識的形成是透過社群成員貢獻不同的能力,互相切磋、

討論、辯論、妥協,最後獲得一致的共識。因此,教師們可透過個人與群體之間的交流 進行知識的交換,同時也透過「反思」將知識不斷做內隱及外化的轉換(Knight,2002)。

「教師社群」的存在使教師從以往單打獨鬥的學習狀態,提升為利用群體智慧以增進個 人 的 成 長 。 Hargreaves(1992) 也 提 到 教 師 發 展 為 自 我 了 解 的 過 程 (Self-understanding) 。 他 指 出 : 教 師 發 展 須 為 一 種 生 態 上 的 改 變 (ecological change),而互助的學校文化(collaborative school culture) 往往能帶來較好的進修 效果。因此,進修活動的設計者應以整個大環境(學校)而非「個人」為設計重點,學 校方面也應鼓勵全體老師參與進修,整個學校一起進行教學方式上的革新。

其實過去並非沒有「教師社群」的存在,但過去的社群主要是實體社群,亦即教師

們親身參與的群體活動;但在網路普及的今日,網路虛擬社群的可行性愈來愈高。電腦

可將知識加以記錄、儲存,並透過網路加以傳輸、分享,不僅能促進教師之間的知識交

(15)

流,更可讓教師們隨時隨地取用大家所共同耕耘的知識園地裡之果實。

第四節 資訊科技在教師專業發展上的應用

誠如上述,網路科技的進步使情境、建構、合作、反思與終身學習的觀念得以落實 在教師進修活動中。以下茲就常見的網路工具中,對於教學資料收集有所助益者略做說 明。

一、 搜尋引擎

對於大量且複雜的資訊而言,搜尋引擎是最被普遍使用的工具。全球最大的搜尋引 擎 Google(http://www.google.com/)便曾創下單日造訪者逾千萬人的紀錄。其龐大的資 料庫內容與簡易的使用者介面讓使用者能透過這個系統查詢所需的資訊。類似 Google 的搜尋引擎已成為現代人非常重要的生活工具之一。

搜尋引擎的概念廣泛被應用至各領域,包括了各類資源分享網站與教師專業發展網 站 。 以 印 第 安 那 大 學 所 建 立 的 Inquiry Learning Forum 網 站 (http://ilf.crlt.indiana.edu/main/)而言,其資料以學科及年級做分類,並發展了 關鍵字檢索與進階檢索等搜尋方式,以便利教師找到該網站上的相關資料。另外一個例 子是美國加州的教師專業發展網站 Teachers.Net (http://teachers.net/)。這個網站 提供了比前述 Inquiry Learning Forum 更精細的資料分類與超連結。同樣的,它也具 有搜尋功能。

結合資料庫與搜尋功能的搜尋引擎解決了往日學科內容資料尋找不易的困難,對於 教師之日常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二、 電子書

傳統書籍印在紙張上通常是厚厚的一本書,相對的,電子書大多是以網頁格式寫

成,數百頁的內容只儲存於一電子檔案中,不僅便於收藏或分享,亦具有便於搜尋特定

內容的優點;此外,超連結的特色使電子書的閱讀更自由、有彈性,而且項目與項目之

(16)

間的連結更提供了讀者在內容互相參照的方便性。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書籍以電子書的 形式出版,將來於教科書市場也許亦將佔一席之地。

三、 線上字典

字典是教師必備的教學工具之ㄧ。網路的普及促成了許多出版商將字典電子化,希 望提供使用者更便利的查詢。目前較為人知的線上字典例如 American English Dictionary

(gopher://gopher.uoregon.edu/77/Reference/.index/enquire.english)、化學類專 有 名 詞 字 典 Beilstein Chemical Dictionary (http://www-sul.stanford.edu/depts/swain/beilstein/bedict1.html) 與國內教育 部所規劃的國語辭典線上版(http://140.111.1.22/clc/dict/)等。

四、 線上百科全書

百科全書是教師經常需要翻閱的工具書。但由於百科全書通常厚重且價格昂貴,不 是每一位教師都能夠擁有。雖然圖書館中多藏有各類百科全書,畢竟並非隨時可以翻 閱。隨著網路的普及,國外許多百科全書也推出了線上版本,如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http://www.eb.com/), Chemistry Encyclopedia (http://www.scimedia.com/chem-ed/scidex.htm) 和 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 (http://www.newadvent.org/cathen/)等等。這些工具書的線上版就如同上述的字典一 般,克服了教師往日資料蒐集上的障礙而提供了一個便捷的進修方式。

五、 多媒體

傳統的教學訓練課程中多會搭配出版商或是師資培育機構所製作的影片與錄音帶

等資料,以使學習者對真實的教學情境有更深刻的體悟。隨著多媒體製作軟體、數位攝

影機及數位相機的普及,多媒體教材的製作已不復成為困擾。這些工具能迅速地捕捉各

個教師的真實教學狀況。以印第安那大學為教師專業發展所建立的 Inquiry Learning

Forum 網站(http://ilf.crlt.indiana.edu/main/)來說,它鼓勵教師們分享個人教學的

經驗,利用數位攝影機將自己的教學過程錄影下來傳至網站中,而來自全國各地的網站

(17)

參訪者都能透過網路的瀏覽給予教師們教學上的建議與回饋。這些影音資料不但能用來 當作學科教學知識上的教材,也能做為個人反思上的工具。

六、 線上論壇 (Online Forum)

線上論壇是教師專業發展網站中普遍具備的功能,提供教師做意見的交流與想法上 的溝通。例如加州大學所建置的 Teachers.Net(http://teachers.net/)、香港大學所建 置 的 TeleNex (http://www.telenex.hku.hk/) 及 中 國 大 陸 的 K12 教 師 頻 道 網 站 (http://www.k12.com.cn./teacher/)。其最大的好處在於不受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只 要連上網路就能分享或徵詢其他人的意見。

雖然線上論壇提供了比傳統論壇更豐富且方便的討論模式,但多數線上論壇流於意 見交流,所能提供的知識及分享功能也顯得浮面。

七、 線上歷程檔案夾 (E-portfolio)

Shulman(1992)定義教學檔案夾為「一種涵蓋教師教學成就、學生學習例證以及透 過反思、深思熟慮及討論後所產生之結構性具體化的歷史文件」。Zubizarreta(1994) 指出教學檔案夾包含了個人想法、教學任務、教學策略、教案、作業、講義、評量工具、

學生作品以及與教學相關的其他資訊。教學檔案夾廣為國內的實習教師所採用,這不僅 記錄了個人的專業成長歷程,也是教師甄試時的重要參考資料之一。傳統的教學檔案夾 以紙本為主,缺點在於難以整合、保存、分享與再利用。以電子檔案的格式所儲存的個 人資料克服了上述的許多問題。許多教師不僅製作個人網站來分享自己的教學歷程檔 案,也有相關的網站提供平台讓教師們做此類學科教學知識的資源分享。以哈佛大學所 建置的 ENT (http://learnweb.harvard.edu/ent/)網站為例,它提供了教師編輯、設計 與儲存教案的工具。由於教師所製作的教學檔案均被完整地保存,教師可從中追蹤自己 的成長歷程並以之進行反思。

八、 線上展示廳 (Gallery)

線上展示廳可說是線上歷程檔案的延伸。有些教師會在網站上公開自己的個人檔案

夾以展示一些理想的教學資料。大體而言,這類的展示資料多屬於資深優良教師的作

(18)

品,旨在提供給實習教師或職前教師進行線上教學觀摩。線上展示的資料與個人資料夾 的項目類似,包含了教學大綱、教案、照片、講義、自我反思及其他教學相關資料。哈 佛大學所建置的 ENT (http://learnweb.harvard.edu/ent/)網站即提供了線上展示廳 給資深教師以展示個人作品。

第五節 資訊科技在國文科教師學科內容知識發展上的應用與 議題

目前國內著名的教師專業社群網站,如中央大學所建置的亞卓市夫子學院 (http://teacher.educities.edu.tw/index/) 、 中 山 大 學 所 建 置 的 思 摩 特 網 站 (http://sctnet.edu.tw/)、教育部所規劃的學習加油站(http://content1.edu.tw/)以 及中國大陸的 K12 教師頻道(http://www.k12.com.cn/teacher/)等,雖然都提供了「國 文科」或「語文領域」的教學資源,但其多為教案或教學素材的分享。至於國學知識則 多半分散在官方或坊間各單位所建置的網站上。以下略舉其中較具特色者簡介之。

一、 線上字典

國內對於線上字、辭典的發展成果頗豐,表 2.1 列出了常見的幾種線上字典及簡要 的評介。

表 2.1 國文科線上字典 線上國語辭典

本辭典由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所編錄,本辭典另有光碟版。內容包含了文字、圖片 與聲音。聲音僅提供全部字頭音及部分內容。聲音檔下載較為費時。

參考網址:

http://www.edu.tw/mandr/clc/dict/

線上國語小辭典

可以使用「部首索引」、「全文檢索」及「圖片檢索」等三種方式檢索。

參考網址:

http://www.edu.tw:81/clc/jdict/main/cover/9001.html

異體字字典

(19)

本字典以正字為編輯綱領,逐字附上形音義及所屬的異體字。

參考網址:

http://140.111.1.43/

成語辭典

本網站將國中範圍的成語分門別類,利用資料庫及查詢功能提供成語的注釋、相關成 語、成語故事。參考網址:

http://content.edu.tw/junior/chinese/hl_gf/word/word0.htm

二、 電子書

「網路展書讀-中國文學網路系統」(http://cls.admin.yzu.edu.tw/)是目前國內 中國文學數位典籍藏量豐富的網站,其中收藏了紅樓夢、三國演義、金瓶梅、水滸傳等 著名經典書籍,均以電子版本的方式呈現。除此之外,其亦製作了詩經、唐詩與宋詞等 的簡易檢索系統,並有木雕與漢墨文物的圖片典藏,是個數位內容含量非常豐富的網站。

三、 線上博物館

線上博物館以提供文物影像與相關介紹為主,表 2.2 中,我們以線上博物館故宮、

台灣老照片數位博物館、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為例略做簡介。

表 2.2 線上博物館 故宮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之豐富與珍貴中外皆知,為使藝術、文化與科技結合,而特別 製作主題式的數位博物館,讓民眾能夠透過網際網路完整又親切地欣賞難得的珍 藏。故宮之線上博物館提供了典藏品檢索、出版品檢索及全文檢索等功能方便民眾 進行查詢。參考網址:

http://www.npm.gov.tw/dm/dm.htm

台灣老照片數位博物館

在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中心、科技藝術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的通力合作下,

「老照片數位博物館」致力於台灣鄉土古蹟、文物、文獻等文化資產的保存,成為 台灣本土史跡教材來源是其重要目標之一。

參考網址:

http://www.sinica.edu.tw/photo/index.html

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20)

由台大哲學系、台大資工系及中華佛學研究所所發起的「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

成立迄今已將近八年。其廣泛收集國內外佛學文獻資料,建立系統化之佛學文獻資 料庫,透過電腦建檔,提供相關人員做佛學資料的蒐集。「圖書館」部份已收錄線 上書目十萬餘筆,中英文全文兩千六百餘篇,另「博物館」部分也加入許多佛學的 資源。參考網址:

http://ccbs.ntu.edu.tw/DBLM/cindex.htm

四、 檢索系統

檢索系統結合了資料庫及搜尋功能,提供使用者便捷的查詢方式。表 2.3 中,我們 以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以及國科會所製作的檢索系統為例略做 說明。

表 2.3 國文科檢索系統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資料庫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致力於文史典籍數位化的工作已有多時,以「影像檢索資料 庫」、「全文檢索資料庫」及「書目檔案檢索資料庫」三種型態的資料庫為發展 重點。

1. 影像檢索資料庫:含傅斯年圖書館珍藏圖籍全文影像資料庫、番社采風圖、文 物圖像研究室資料庫檢索系統等。

2. 全文檢索資料庫:含漢籍全文電子資料庫、漢籍電子文獻初校稿建檔資料庫、

文物圖像研究室資料庫檢索系統、內閣大庫檔案疾病醫療相關資料庫、內閣大 庫檔案、漢珍中文資料庫等。

3. 書目及檔案檢索資料庫:含傅斯年圖書館珍藏圖籍書目資料庫、傅斯年圖書館 整編史語所檔案目錄、簡帛金石資料庫-書目、漢畫論文目錄檢索系統、善本醫 籍書目、研究室藏書書目、東洋學文獻類目、日文東洋學文獻類目、研究室藏 期刊論文資料、《黃帝內經》檢索資料庫、中國考古學(書目檢索)資料庫、

史語所同仁著作目錄、同人輯唐宋明清史書目、傅斯年圖書館善本書目全文資 料庫、中央研究院圖書館館藏目錄等。

以上共有二十六個資料庫系統,其除了對維護古籍有所貢獻,對於教學與研究資

訊提供也有極大的助益。參考網站:

http://www.ihp.sinica.edu.tw/link_page/link01.htm

(21)

國家圖書館漢學研究中心資料庫

提供明人文集、兩漢諸子、經學、敦煌學與國際漢學等研究之資料庫。參考網站:

http://ccs.ncl.edu.tw/chinese.html

國家圖書館古籍文獻資訊網

提供古籍影像檢索系統、明人文集、古籍全文檢索、中文古籍聯合目錄、台灣地區 家譜聯合目錄等資料庫。參考網站:

http://rarebook.ncl.edu.tw/rbook.cgi/

故宮博物院的【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

建有十三經、先秦諸子、全唐詩、宋元學案、明儒學案、四庫總目、朱子語錄、紅 樓夢、白沙全集、資治通鑑、續通鑑等典籍之資料庫。

參考網址:

http://210.69.170.100/s25/index.htm

國科會數位博物館搜文解字系統

以字、詞、文來做查詢,其查詢結果不但涵蓋一般傳統辭典所能提供者,尚有典籍 原文出處的同步一貫查詢。

參考網址:

http://cls.admin.yzu.edu.tw/swjz/openwin2.html

隨著網路的普及,將資源數位化是必然的趨勢,因此中央研究院、故宮博物院、國 家圖書館及國科會亦致力於其中,而典籍數位化的確對學習者帶來便利。

本文上節所列出之各項工具,雖然均屬獲取學科知識之利器,然而,對於中學國文 教師而言,這些資源卻有著以下缺點存在:

一、 資料分類粗略

就國文內容數位化而言,吳道祥(1997)指出了兩個瓶頸,一為資料的輸入,二為資 料的分析整理;前者可藉人力鍵入或掃描器功能的增強,較容易獲得解決;然而資料的 分析整理卻需專家學者投入大量時間、人力。此外,資料分析難免見仁見智,無法完全 符合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此外,以國學資料庫系統而言,多以「全文檢索」為主要技術。全文檢索以文字比 對的方式搜尋資料,在語文領域並不完全通用。舉例而言,一位教師若欲查詢所有使用

「頂真修辭法」的文句或描寫「秋天」的詩文,此類查詢即非全文檢索所能應付。雖有

某些資料庫檢索系統提供使用者進階的查詢項目,如以「網路展書讀」網站中「唐詩宋

(22)

詞資料庫」而言,雖可針對詩題、詩句、詩序來進行進階查詢,但依然不夠細膩,其在 資料分類上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二、 國學資料分布零散

網路上的國學數位化資料雖已越來越豐富,但它們分散在各個獨立的系統中。國文 教師們常需要於茫茫字海中費力地尋找與教學直接相關之資料,其使用意願自然難以提 升。

因此,本研究以國文科教師為主要對象,試圖摒除傳統上「全文檢索」的查詢方式,

以細膩的資料庫設計來改良目前國文知識檢索系統,並提供整合性的教學資料,以更確

切地提供教師所需之學科內容知識,助其省卻不必要的資料過濾時間。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面對國文這個科目,需破除以往熟讀 課本 ,就能考好的觀念。國文模擬考大部分的 考題都是 閱讀題 ,注重閱讀能力及理解而非國學常識 ( 佔極少數 )

29 太虛: 〈議印度之佛教〉 (民國 31 年 10 月) , 《太虛大師全書》 ,第 25 冊,雜藏,書評,一 六,頁 48-49。.. 30

由於教科書必須考量市場接受度,前述各地區教科書中對於數學文化元素不同的詮釋方式

小明的體重為 35 公斤,小明的右手提了 2 公斤的手提袋,左手抱著一本 5000 公克的 百科全書,身上背著一個 2 公斤 500

林銘波編著 --- 全華科技圖書公司.

中學中國語文科 小學中國語文科 中學英國語文科 小學英國語文科 中學數學科 小學數學科.

• 中文科、常識科及圖書科協 作,以「活在資訊中」為主 題,進行本科、跨學科讀書 會,增加閱讀量,培養閱讀 興趣..

新加坡於 2001 年頒布新綱要,數學教材從統一版本開放至六種版本,本研究據 以考察的國小數學教科書是 2003 年 Times Media 出版國小一至五年級 My Pals are here!Mat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