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因此建立學習社會是教育訓練的願景 ,也是社會發展 的理想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因此建立學習社會是教育訓練的願景 ,也是社會發展 的理想"

Copied!
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土地、資本、勞動力及管理等四大類,其中 勞動力及管理更是近代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楊松德,民 86)。奈斯比和奧伯 汀在《公元二千年的大趨勢》一書中曾經指出,在新的世界經濟體系之下 , 誰在教育訓練的投資多,誰的競爭力就強。波特(Porter)在《國家競爭優勢》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一書中也指出,國家擁有充沛的 天然資源固然是種競爭優勢,但是在國際競爭中 ,高級而專業化的人力資源 可能更為重要。亞太地區的國家,包括日本 、新加坡及我國等,都是天然資 源貧瘠的國家,卻均能在經濟發展享有高度的成 長,主要就是擁有良好的人 力資源。

近年來我國政府在推動職業訓練的過程中,為因應經濟、社會 、教育發 展的需要,曾在訓練型式及訓練方法等方面,屢次研究改進,成效亦稱良好。

但『展望先進國家如美國、澳大利亞 、加拿大等為提升技職訓練的品質,重 視學習績效與評鑑,無不重新重視能力本位教學策略與課程設計務實性的實 證性研究。』(教育部技職司,民 85) ,因此職業訓練在面對二十一世紀社會 快速變遷及時代潮流趨向的外在環境因素影響,如何滿足勞動力需求 、改善 訓練模式、提升訓練效能,則成為公共職業訓練機構(以下簡稱公訓機構)努 力的目標。

在富裕社會、資訊社會 、開放社會及開發社會來臨之後,世界上先進國 家紛紛邁向學習社會。因此建立學習社會是教育訓練的願景 ,也是社會發展 的理想。其目的在求個人自由而有尊嚴的成長,社會多元而有秩序的進步 。 而職業訓練是人力資源體系下技職教育訓練中的一環,在此一學習社會的建 構中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因此如何調整職業訓練的體質 、建構職業訓練

(2)

的願景,及終身學習的訓練體制,將是目前職業訓練亟待努力的方向 ;又由 於社會失業率的高漲、人員速食學習心態的需求 ,也促使職業訓練由以往所 注重的經濟發展功能,亦慢慢調整偏重於社會功能;因此由終身職業訓練願 景的建構及職業訓練功能的調整所造成的內在環境因素影響,亦將導致職業 訓練的體質必須隨之調整。

我國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以下簡稱職訓局)曾於民國 71 年,委 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 ,研究 『我國工業職業訓練實施能力本 位教學可行性之研究』(陳嘉彌,民 72),其結論為『 … … 。因此,理論上職 業訓練實施能力本位教學應該可行。』在職訓局林局長聰明的大力推動之下,

目前業已積極開發能力本位訓練教材 ,並進行試教推廣的工作,以期能全面 推動於各公共職業訓練機構,然在試教推廣的過程中仍存有諸多缺失 ,因此 如何在現有發展的架構之下,研擬出一套合宜的能力本位訓練實施方式,並 將其推廣於公共職業訓練機構,以期使全面推動能力本位訓練工作能順利推 動,實具有其時代意義,同時亦是課不容緩的政策規劃。

因此職業訓練在內、外在環境的影響下,提出了 「能力本位訓練」的模 式,藉以因應社會變遷 、學習社會的多元化 ,以提升訓練效能;並進而促使 人力素質的提升及國家競爭力的提高 。期能建構合宜的訓練運作流程及完善 的配套因應措施 ,戮力完成職業訓練的改革以求符合國家的需要、社會的期 待、企業的需求、與人民的期望。

(3)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 研 究 僅 就 研 究 主 題 的 重 要 性、 必 要 性、 實 用 性 及 前 瞻 性 等 四 大 方 向 來 詮 釋 本 研 究 的 價 值 性 , 其 具 體 研 究 動 機 如 后 所 述 :

壹、就研究主題的重要性

邁入二十一世紀的台灣 ,正經歷了數百年來最劇烈的轉型衝擊 ,不論是 企業或是政府,皆面臨了外在環境中各種的挑戰 。台灣地狹人稠,卻也造就 了資訊快速傳遞 、人們互動頻繁的特性 (詹火生,民 87) 。在這一轉型衝擊 中,科技改變了人類主要的生存活動 ,人類活動的流動性大幅度的增加,而 且工作時間也比較有彈性,更重要的是消費者可迅速獲取他所需要的工作訊 息,並且迅速達成生存活動的契約 (林子銘 ,民 87) 。因此消費者對於學習 則存在著速食的心態,期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所需的科技知能,藉以投 入工作職場,因此職業訓練身為科技知能提供者的角色之一 ,應研擬出一套 合宜的訓練方式以符合此一心態的需求,同時亦可彌補學校教育無法達成的 社會功能。所謂 「彈性就是競爭的武器」(林聰明,民 87);因此如何強化職 業訓練「彈性化」的特點,以研擬出一套合宜的訓練方式來適應快速的社會 變遷及加強結訓學員的社會競爭力。

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名經濟學者 Paul Krugman 的看法,『亞洲新興國家 的高經濟成長,主要依靠生產要素投入的大量增加,而非如歐美工業國家依 賴效率的提升,以維持長期的成長。』這些生產要素如高投資率,人力投入 的不斷增加,以及農業部門勞力大量移向工商業等均屬之。近十年來 ,台灣 科技的進步率平均每年達三•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高達四七%,扭轉過去 大量依賴人力物質資本的投入,逐漸轉為科技主導的成長型態,符合 Krugman 強調的觀念 (江丙坤,民 87) 。因此如何提升科技的升級,乃為科技主導成

(4)

長型態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而科技升級的實現 ,則有待人力素質的提升;

因此職業訓練科技升級方式的改善,將可促進科技競爭力的增加,提升競爭 效率與創造高附加價值,加強對經濟成長的貢獻。

在目前所推動的政府再造綱領中曾提到推動的策略包括有「引進企業管 理技術,建立以顧客及績效為導向之政府服務管理制度」及 「結合民間政府 資源,中央與地方共同推動,發揮協力效果。」(政府再造推動委員會,民 87)。

而全國各公訓機構是為政府基層組織的一環 ,更應做組織的變革,以強調靈 活彈性組織人力 ,增強應變的能力,強化服務品質,顯著提升民眾滿意度 。 並藉由組織的調整,建立符合目前社會需求及職業訓練的組織需求。

綜 合 上 述 , 可 知 本 研 究 主 題 的 重 要 性 乃 在 於:

一、 確認職業訓練的內涵,以求適合社會變遷與技術升級的需求,藉以達 成能力本位訓練『效率化』的特質。

二、 強化職業訓練模式的改變,以符合學員個別差異與科技的應用,以達 成能力本位訓練『彈性化』的特質。

三、 確立訓練模式的評鑑考核,以提升組織的效能與民眾的需求,以達成 能力本位訓練『社會化』的特質。

貳、就研究主題的必要性

由目前政府政策上所做的一些宣示可得知本研究的必要性,現茲將目前 政策性上具體宣示的理念列述如下:

一 、 第 三 期 加 強 推 動 職 業 訓 練 工 作 方 案

在中華民國八十年七月八日行政院台八十勞字第二二四三一號函頒行 實施的第三期加強推動職業訓練工作方案中提出相關的採行措施,其中第 一項『強化公共職業訓練功能』的第三款 『研究改進公共職業訓練機構養

(5)

(一)、研究調整養成訓練期限,試辦單元式訓練及能力本位教學方法,以 彈性因應國民對訓練之需求。

(二)、研訂單元式訓練之課程大綱及訓練教材。

二 、 跨 世 紀 國 家 建 設 計 劃

在民 86 年公佈之跨世紀國家建設計劃中的第三篇第四章文教建設中,

提到有關職業訓練未來四年的發展重點與政策配合措施項目方面,強調『全 面規劃能力本位訓練,落實人才培訓』的理念。﹝經建會,民 86a﹞

在提到有關人力培訓未來十年的發展遠景方面,強調『以最經濟有效 的方法來培訓所需人力』─全面落實能力本位單元訓練教材,促使事業單 位及職業訓練等有關單位,於辦理進修訓練、轉業訓練、第二專長訓練、

殘障者職業訓練或海外職訓師訓練時,能依參訓對象彈性組合單元訓練課 程。﹝經建會,民 86a﹞

三 、 行 政 院 提 升 國 家 競 爭 力 工 作 計 畫

在民國 86 年 1 月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所提出的『行政院提升國家 競爭力工作計畫-人力科技組』的 8.11「技術勞工」細項指標中提出如下之 策略及辦法:(經建會,民 86b)

(一)、動用就業安定基金支援各公訓機構辦理訓練。

(二)、調整訓練職類朝向自動化、高科技之業界所需職類辦理訓練。

四 、 跨 世 紀 人 力 發 展 計 畫

由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依據「跨世紀國家建設計畫」、建設亞太營運 中心與全面提升競爭力之發展策略,並考慮當前經濟發展政策及人力發展 情勢,特提出跨世紀人力發展計畫作為預測計畫期間人力供需及就業結構 之變動情況。其中配合措施中的一項── 「職業技能之推展」中的促進公 共職業訓練之功能項中 ,將採行的主要措施之一,係為 『全面推動能力本 位單元專精訓練課程,以提升訓練成效』。(經建會,民 86c)

(6)

綜 合 上 述 , 可 知 本 研 究 主 題 的『 必 要 性 』 乃 在 於 符 合 :

一、 透過現有政策的宣示,擴充訓練的容量與訓練設施,藉以符合能力本 位訓練在『量之增加』的需求。

二、 透過現有政策的要求,全面推動職類的調整與開發,藉以符合能力本 位訓練在『求新求變』的需求。

三、 透過現有政策的執行,創新教學方式提升訓練效能,藉以符合能力本 位訓練在『質之提升』的需求。

參、就研究主題的實用性

一 、 就 業 安 全 體 系 下 的 職 業 訓 練 :

職訓局林聰明局長在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全國就業安全會議「我國就業 安全體系現況與展望」的講演報告針對公共職業訓練所採行的重要措施中,

有關公共訓練實施能力本位訓練的重要提示揭示如下:(林聰明,民 88) (一)、 推動能力本位訓練、辦理空中教學訓練,增加訓練容量。﹝目前

已完成 39 職類能力本位教材;估計 13 萬 6 千人次收視﹞

(二)、 配合勞保失業給付辦理隨到隨訓、隨進隨出之彈性施訓。

二 、 我 國 三 級 產 業 的 就 業 結 構:

在民 86 年公佈之跨世紀國家建設計劃中的第三篇第四章文教建設中,

提到有關提高人力素質未來十年的發展遠景下有關人力供需推計在就業結 構方面,提出如下所述的資訊:﹝經建會,民 86a﹞

(一)、未來農業勞動力仍將繼續外移,以供應非農業部門的人力需求。民 86 至 89 年及民 90 至 95 年間平均農業就業人數均減少 2.5%;其占總 就業人數的比率將由民 85 年 10.1%降至民 89 年的 8.5%,至民 95 年 更降為 6.7%。

(7)

(二)、工業部門由於資本及技術密集工業持續增產,產業升級轉型及自動 化程度的加深,對勞力吸收能力減弱,民 86 至 89 年及民 90 至 95 年 間,工業就業平均增加率分別為 0.6%與 0.3%;占總就業的比率將由 民 85 年的 37.5%降至民 89 年的 35.8%,至民 95 年時,再降為 33.2%。

工業部門中,仍以營造業就業人數增加最速,製造業在勞力密集產業 衰退及產業持續升級轉型下,就業人數呈減少趨勢,民 86 至 89 年及 民 90 至 95 年間,年平均分別減少 0.8%及 0.9%。

(三)、服務業仍為吸收新進人力的主要部門。民 86 至 89 年及民 90 至 95 年間,服務業就業增加率年平均分別為 3.3%及 2.8%;占總就業比率 將由民 85 年的 52.4%升至民 89 年的 55.7%,至民 95 年時,就業人數 中約有五分之三在服務業部門工作,其所占的比率達 60.1%。

由上述內容的陳述,可得知我國社會發展型態在三大產業的人力需求 方面,農業已漸趨沒落,工業則呈現出歷年遞減的現象,服務業則呈現年 年遞增的現象,甚至在民國 95 年預估的就業人數中約有五分之三在服務 業部門工作,此一社會現象值得深思。

綜合上述, 可 知 本 研 究 主 題 的 『 實 用 性 』 乃 在 於 符 合:

一、 配合業界需求,提供符合就業市場的適當人力,藉以達成能力本位訓 練『學用配合』的實用價值。

二、 整合訓練資源,辦理隨到隨訓及隨進隨出訓練,藉以達成能力本位訓 練『機動彈性』的實用運作。

三、 結合失業保險,強化就業安置體系的建全發展,藉以達成能力本位訓 練『就業安全』的實用保證。

(8)

肆、就研究主題的前瞻性

「未來人類面對的,是一個急遽變遷的社會,一個腦力密集的時代, 一 種無國界的競爭 。」(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民 85)因此世界上的先進國家自 本世紀以來,即不斷致力於教育訓練 的改革 ,冀望透過教育與訓練的改革來 提升人力素質,進而提升國家的競爭力。現茲就各先進國家的改革政策列述 如下表 1-1 所示:

表 1-1 先進國家教育訓練改革政策一覽表

國家 政策法案名稱 內涵或重要目標摘要 美國 聯 邦 教 育 部

1998~2002 年 策 略性教育計畫

1. 包含教育法令的修正與革新 ,其中「由學校 到 就 業 機 會 法 案 」 (School-to-Work Opportunity Act,1994)推動更是蔚為風潮。

2. 建立教育夥伴關係,更強調法令的彈性與鬆 綁,以建立與家庭、社區的夥伴關係。

英國 教 育 與 就 業 部 1997 年 提 出 了

「教育行動區」

的教育改革計畫

主要計畫內容包括:

1. 專家學校

2. 早期卓越教育中心 3. 高級技術教師 4. 暑期語文學校

5. 家庭語文基模的建立 6. 校外學習活動

7. 與就業有關的學習 8. 資訊和溝通科技

澳洲 1999 年 4 月 教 育、就業訓練和 青年事務部長會 議,訂定 「邁向 21 世紀學校教育 之國家目標」

1. 學校教育應協助每一位學生充分發展八項能 力。

2. 課程方面 ,學生應具備 8 項學習領域及均衡 課程內容;加強讀寫算能力及溝通能力;參 與職業學習活動及職業訓練計畫。

3. 學校教育應發揮社會正義,達成 6 項目標。

(9)

紐西蘭 1998~2001 年 教 育部策略性發展 計畫

其政策重點為:

1. 重視教育成就產出 2. 教育政策的建議和實施

3. 教育資源的分配、修正和績效 4. 加強對地方的授權

5. 建立教育部內部的事業夥伴 資料來源:整理自張明輝,(2000a); 張明輝,(2000b)

職業訓練是技職教育訓練體系下的一環,亦是政府基層組織的一環, 且 為人力資源供應面的提供者之一,在面對自由化 、國際化的競爭下,若要永 續經營,確保競爭優勢 ,則必須跟隨時代的潮流 ,以加強人力資源的積極開 發與組織有效運用是致勝的關鍵。因此,職業訓練的發展方向,應逐漸形成 完整的生涯訓練制度,並促使企業界全面參與,協力推動職業訓練,積極提 昇現有技術人力 ,充分發揮職業訓練應有的應變性、實用性、與多元性(林江 風,民 86)。

綜 合 上 述 , 可 知 本 研 究 主 題 的『 前 瞻 性 』 乃 在 於 符 合 :

一、 建立連貫與銜接的生涯訓練制度,加強學習理念的灌輸,藉以達成能 力本位訓練『終身學習』的生涯規劃。

二、 加強科技資訊與訓練資源的統整,運用組織管理的理念,藉以達成能 力本位訓練『科技管理』的潮流趨勢。

三、 加強組織改革與管理方式的創新,突破傳統訓練的缺憾,藉以達成能 力本位訓練『創新適性』的組織再造。

伍、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緣起的陳述,及研究主題的重要性、必要性、實用性及前

(10)

瞻性所衍生的研究動機 ,探索我國公共職業訓練機構實施能力本位訓練的因 應措施,因此,本 研究目的乃在於:

一、 探 討 影 響 我 國 公 共 職 業 訓 練 機 構 實 施 能 力 本 位 訓 練 的 環 境 因 素。

二、 探 討 我 國 公 共 職 業 訓 練 機 構 實 施 能 力 本 位 訓 練 計 畫 的 研 提 與 法 制 化 。 三、 評 估 我 國 公 共 職 業 訓 練 機 構 實 施 能 力 本 位 訓 練 在 設 計 計 畫 階 段、 訓 練

執 行 階 段 、 成 效 考 核 階 段 的 執 行 成 果。

四、 研 議 我 國 公 共 職 業 訓 練 機 構 實 施 能 力 本 位 訓 練 因 應 措 施 的 檢 討 與 建 議 , 以 提 供 職 業 訓 練 主 管 機 關、 公 共 職 業 訓 練 機 構 等 單 位 作 為 推 動 能 力 本 位 訓 練 的 參 考 。

(11)

第三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訂定,主要是參考伊斯頓(David Easton)所提之系統 決策模型,係提供研究者思維,擬定研究架構一種可行的方向、途徑、策略;

並以我國行政學者林水波與張世賢(民 80)所提之公共政策理論的分析架構作 為本研究的主體架構;其間並以評鑑理論 CIPP 模式作為研究評估的骨架。

根據 Easton, D.的看法,輸入項包括需求與支持(demand and support) 諸變項。輸出項對環境的影響,也送回來成為輸入項 ,此回輸的過程 ,稱為 回饋(feedback),如圖 1-1 所示。

為能周全考量本研究所牽涉到的政策面、法規面、執行面、考核及流程,

並使其所涵蓋的內容有系統的呈現,茲以研究架構圖將本研究的整體內容作 概要的說明,如圖 1-2 所示。本研究之研究概念架構圖,係依據研究目的發 展而成,主要包括輸入項:理論基礎(實施能力本位訓練的環境因素);過程 研究:問題探討(實施能力本位訓練之主體、實施能力本位訓練的運作);輸 出項:結論建議(達成能力本位訓練目的之結論建議)及回饋等四個部份。

政 治 系 統

需求

支持

決策

行動

環境 環境

環境 環境

圖 1-1 伊斯頓(Easton, D.)系統理論圖 資料來源:Easton,D. (1968)

(12)

實施能力本位訓練的環境因素

1. 能力本位訓練 理論

2. 職業訓練理論 3. 學習型組織理

4. 系統理論 5. 公共政策理論 6.

1. 先進國 家實施 經驗 2. 我國職

業教育 實施經

1. 第 三 期 加 強 推 動 職 業 訓練工作方案

2. 跨世紀國家建設計畫 3. 行 政 院 提 升 國 家 競 爭

力工作計畫

4. 跨世紀人力發展計畫

本研究結論與建議

1. 影響公共職業訓練機構實施能力本位訓 練環境因素的結論

2. 公共職業訓練機構實施能力本位訓練計 畫的研提與法制化的結論

3. 評估公共職業訓練機構實施能力本位訓 練執行成果的結論

4. 公共職業訓練機構實施能力本位訓練在 因應措施方面的結論

1. 對主管機 關的建議 2. 對職訓中 心的建議 3. 對企業界

的建議 4. 對學術界

的建議

實施能力本位訓練的評估

1. 職類調整開發 2. 課程教材編撰 3. 規劃環境佈置 4. 考量教師負荷 5. 健全人員心態 6. 建構行政配套

1. 規劃訓練流程 2. 落實教學訓練 3. 班級經營

管理

1. 改善學員評量 2. 評鑑成效考核

輸出 輸入

回饋回饋

公訓機構實施能力本位訓練計畫的研提與法制化 計畫的形成 計畫的規劃 計畫的核定

能力本位訓練的執行

主 體 行政

人員

訓練

受訓 學員

執行步驟 設計

計畫 階段

訓練 執行 階段

成效 考核 階段

(1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為求研究的周密性,在研究期間將各種研究方法交互運用,藉以求本研究 的周延;因此研究方法的正確選用與否,將關係到整個研究的成敗。至於研 究步驟,則可透露出研究的程序性,對於整個研究的流程與進度的控制,具 有決定性的關係。現茲就本研究所運用到的研究方法與進行的步驟說明如后。

壹、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公共職業訓練機構實施能力本位訓練的因應措施,研究 方法以問卷調查法為主,藉以探討本研究中『量的資料』;而以文獻分析法、

訪問調查法為輔等方式進行『質的資料』的探討 ,在蒐集到『量的資料』及

『質的資料』後,即針對資料作分析處理。

在『量的資料』蒐集方面,擬採問卷調查方法,在回收問卷後,將以訓 練師、行政人員、受訓學員為主,分別探討能力本位訓練實施後的相關問題,

並確實了解各公訓機構實施能力本位訓練的因應措施,以求進一步提出建議。

在『質的資料』蒐集方面,擬採文獻分析、專家訪談與實地訪談等方法,藉 以彌補在量的資料蒐集方面的不足。

綜上所言,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採量化與質化的研究 ,因此研究方法 擬採文獻分析、問卷調查、訪問調查等研究方法進行研究。現茲就各種研究 方法敘述如后。

一、 文 獻 分 析 :

文獻分析(documents analysis),係自圖書館、政府機關、私人機構 等蒐集真實的文件或物件,加以分析 、歸納、研究的方法。本研究將採用 此一方法廣泛參閱下列各類文獻:1.專書、著作;2.相關的法令、規章;3.

政府出版品;4.政府文書或會議記錄 。5.非政府機關團體文書;6.報章雜

(14)

誌及學術期刊;7.研究論文。

本研究文獻之分析,乃是藉由下述內容的國內外有關文獻進行探究及 進行整理與歸納分析;用以建立本研究的理論基礎,來探討公訓機構實施 能力本位訓練的相關問題及因應措施與建立本研究之架構。

(一)、相關理論:

包括「能力本位訓練理論」及「職業訓練理論」、「學習型組織理論」、

「系統理論」「公共政策理論」「CIPP 評鑑理論」 (二)、實施經驗:

包括「先進國家相關實施經驗」、「我國職業教育實施經驗」 (三)、政策措施:

包括「第三期加強推動職業訓練工作方案」、「跨世紀國家建設計畫」、

「行政院提升國家競爭力計畫」「跨世紀人力發展計畫」等。

二、 問 卷 調 查 :

本研究為達成研究目的,採用自編之 「我國公共職業訓練機構實施能 力本位訓練因應措施之研究調查問卷」,藉以發掘因應措施的共同看法, 期 間並配合訪問調查法作專家諮詢的工作,以彌補文獻分析欠缺不足之處,

同時發展成研究工具後經專家審查後再進行郵寄或親自送達各受試單位,

並委請各單位進行問卷調查的施測工作,藉此以了解公訓機構實施能力本 位訓練的現況及相關問題、因應措施。

三、 訪 問 調 查 :

訪問(interview)是收集資料的一種重要方法。依照訪問的性質,主要 分為兩種:一是結構性訪問(structured interview),另一是無結構性訪 問(unstructured interview) 。(郭生玉,民 70)本研究經由文獻分析建立 環境因素之後,以此環境因素為架構 ,整理歸納分析的資料為內涵,同時

(15)

構性的訪問針對公訓機構實施能力本位訓練的問卷、相關問題及因應措施 提出修正之意見。

同時挑選曾參與能力本位訓練試教活動且具『不同背景』的公訓機構,

進行結構式的實地訪談 ,藉以蒐集探討各相關單位及人員對於公訓機構實 施能力本位訓練的現況及相關問題與因應措施之意見。

貳、 研究步驟

一、 訂定研究主題與目的 二、 撰擬研究計劃

三、 文獻蒐集、歸納與分析 四、 擬定研究架構

五、 編製研究工具─初步編定研究問卷及訪談大綱 六、 撰寫研究計畫

七、 舉行論文研究計畫口試

八、 修正研究計畫,正式編定研究問卷及訪談大綱 九、 專家訪談─進行問卷審查與預試

十、 修訂問卷及進行問卷的信度與效度分析 十一、 進行抽樣,選取研究樣本

十二、 進行問卷調查與實地訪談 十三、 回收問卷與資料處理 十四、 進行資料分析與討論 十五、 撰寫研究結論與建議 十六、 召開論文初稿口試審查

十七、 修正研究報告並提出碩士論文

(16)

參、 研究流程

為使研究流程更加完整與圓滿,現擬繪出本研究之研究步驟流程圖,

如下圖 1-3 所示:

圖 1-3 我國公共職業訓練機構實施能力本位訓練因應措施之 訂定研究主題與目的

撰擬研究計劃 文獻蒐集、歸納與分析

編製研究工具 1. 設計問卷及訪談大綱 2. 預試修正問卷內容

專家訪談

調

量的資料分析 質的資料分析

歸納結論與建議 撰寫研究報告

專家訪談

(1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 『 公 共 職 業 訓 練 機 構 』 之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一. 研究範圍

本研究所提之公共職業訓練機構係指由政府或財團法人機構設立或其業 務由職業訓練局所轄之公共職業訓練場所 ,目前國內計有十三所,其關係 圖如圖 1-4 所示。其中隸屬於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之遠洋漁業開發中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職業訓練局

泰山職業訓練中心 北區職業訓練中心 中區職業訓練中心 南區職業訓練中心 桃園職業訓練中心 台南職業訓練中心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

輔導委員會 訓練中心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青年職業訓練中心 台北市政府勞工局 職業訓練中心 高雄市政府勞工局 訓練就業中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漁業署 遠洋漁業開發中心

財團法人

中華文化社會福利事業基金 會附設職業訓練中心

東區職業訓練中心

圖 1-4 我國公共職業訓練機構關係圖

(18)

不列在本研究範圍之內,其餘十二所公訓機構則為本研究之範圍。

二、研究限制

由於公訓機構其訓練類型的分類,係依訓練性質分類,可分為養成訓練、

進修訓練 、轉業訓練、補充訓練等四大類(陳聰勝,民 86)。本研究所探討 公訓機構實施能力本位訓練的類型以『養成訓練』為主要範圍。

由於民國 88 年實施精省政策,因此原隸屬於台灣省政府的的省南區職 業訓練中心、省北區職業訓練中心改隸屬於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轄下,因此本研究以民國八十八年七月以後的公訓機構作為本研究範圍。

貳、 公 共 職 業 訓 練 機 構 『 行 政 人 員 』 之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所提之公訓機構行政人員的範圍,係指涵蓋於公共職業訓練機構 研究範圍內之十二所公訓機構行政人員為主。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公訓機構行政人員係以科員層級為範圍,一般技工、工友及約 聘雇人員則未納入本研究範圍。

參、 公 共 職 業 訓 練 機 構 『 訓 練 師 』 之 研 究 範 圍 與 限 制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公訓機構訓練師的範圍,係指涵蓋於公共職業訓練機構研究範 圍內之十二所公訓機構所屬之訓練師為主。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公訓機構訓練師,係以領有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頒發 之職業訓練師證書之助理訓練師、副訓練師、及正訓練師等三級訓練師。

(19)

肆、 公 共 職 業 訓 練 機 構 『 受 訓 學 員 』 之 研 究 範 圍

本研究之公訓機構受訓學員,係以民國八十九年四月份仍在各公共職 業訓練機構受訓的學員為主。

第六節 名詞詮釋

壹、 職 業 訓 練( vocational training)

職業訓練係指為準備就業的準勞工或已經就業的新進員工與在職員 工,為傳授其就業所需的職業技能或提升其工作上所需的工作技能與相關 知識所實施的各種訓練。

貳、 公 共 職 業 訓 練 機 構( public vocational training institution) 本研究所指公共職業訓練機構係指具下列五個特點的訓練單位。

一. 對外公開招收不特定來源之國民為受訓對象。

二. 係政府設立或營運經費由政府預算支助者。

三. 須輔導結訓學員就業。

四. 訓練費用主要由政府負擔。

五. 辦理專案技能檢定。

參、 職 業 訓 練 主 管 機 關

一、中央主管機關──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法仍定為內政部)

依職業訓練法第二條規定,職業訓練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該法 雖尚未修正,但內政部組織法與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組織條例同時於民國 76 年 7 月 13 日分別修正與制定公布施行後,內政部原掌理全國職業訓練事務 移撥由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接管,而於該會組織條例第七條規定:「行政院勞

(20)

工委員會設職業訓練局,掌理全國職業訓練、技能檢定及就業輔導等事務,

其組織以法律定之。」

二、省(市)主管機關──省(市)政府

職業訓練法第二條規定,職業訓練主管機關在省(市)為省(市)政府。 由 於在民國 88 年 7 月 1 日起台灣省政府精簡組織,致使目前職業訓練主管機 關在省(市)部份僅院轄市下設勞工局,掌理職業訓練 、技能檢定及就業輔 導等事務,其下並分設職業訓練機構,執行職業訓練工作。

參、 任 務( task)

係指個人從事職業活動中的最小單元 ,任務包括有固定的目的及若干 必需的、邏輯的步驟(steps)。

肆、 能 力( competency)

係指認知(cognitive)、技能(skill) 、態度(attitude) 或判斷力之行 為特質,這些特質顯示個人成功履行任務(tasks)到達某一特定的精通水 準。

伍、 能 力 本 位( competency-based)

是一種教育訓練方法名稱,它是一種目標導向、品質管制、又能兼顧 學習者個別差異的個別化教學系統。

陸、 能 力 本 位 訓 練(Competency-Based Training ,CBT)

能力本位訓練係培養學員達到預定能力的一種訓練系統,在此系統中 , 學員所必備的能力被預先建立,再經由完備的基礎建設規劃及配套措施,

(21)

以達成具體、明確、可量度的預定能力考核目標。

柒、 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

是 Developing A Curriculum 的縮寫,是一種職業分析的方法 ,其方 法是邀集一些職業技工和專家開會,分析發展出職業工作技能項目。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全球競合力:參與國際生態學校認證的 過程中,體認國際間競爭與合作的實際 運作情形。.

數學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科技發展是臺灣保持國際競爭力的命脈。因此 當今年 2 月,教育部公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商業競爭力:2020 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世界競 爭力排名(World Competitiveness ranking)將比利時列為 63 個受評比經濟體中之第

「世俗化」( secularization)一詞是當下宗教社會學研究中使用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教育局的課程文件《為智障學生而設的中國 語文建議學習重點(小一至中三)》 (香 港課程發展議會,

高雄市長韓國瑜在去年九合一選舉的政治獻金高達 1 億 2914 萬元,而當時的高雄市長 競爭對手,也就是現任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則是收入

其次,將服裝可視為一種「符號」,在當代已是不爭的事 實。美國服裝社會心理學家 Susan Kaiser 在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lothing 中,進一步提出一「關於服裝符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