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本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結果摘要如下:

一、

聾父母聽嬰兒在溝通功能上會以各種形式表達,如哭喊、動作、手口語 詞彙等方式,但仍有階段性發展,以「要求功能」為例,聽嬰兒約在 19、

20 個月大時出現口語詞彙結合,而在 20 個月大開始使用手語詞彙等;觀察 期間發現聽嬰兒會採用自己最熟練的表達方式—口語,但亦會依據父母的回 應來進行修正,改變表達形式,聾父母聽嬰兒因為特殊語言環境,早在 19 個月大就觀察到在某些情境下,認知能力已經理解轉換語言形式可以達到更 有效的溝通功能。

二、

聾父母聽嬰兒的口語發展和一般聽嬰兒無異,如詞彙、語法發展等,雖 有暫時性的構音問題及兒語現象,但是其實這樣的現象在一般嬰幼兒身上也 是光查得到的,而只要有足夠的口語環境,便可以提供機會修正發音。手語 發展各階段約晚口語 1 至 2 個月,發展速度較國外研究結果慢,可推論個案 受到家庭環境經驗的影響及手、口語接觸時間比重的差異而導致;但手語發 展經歷和口語發展相似階段及現象,如兒語期、過渡延伸現象、假失現象等;

不過,兩種語言並不是互相依存,還是有平行發展的時候,例如手語詞彙「玩

(手)

」和口語詞彙「玩

(口)

」,本研究個案對兩者的語意解釋是不同的。

手語和口語各有其特點與限制,在口語中較難發音的單字,聽嬰兒會在

手語中顯現,如「腳踏車」,但當聽嬰兒欲即時作表達,還是會選擇較熟練

的口語呈現,顯示聽嬰兒在兩種語言輸入環境下,彈性運用語言形式的能力。

(2)

104

三、

本研究個案的手語環境並不順暢,總體而言,學習口語的機會比起手語 來得多,因此聽嬰兒會習慣性採用自己最熟練的表達方式—口語。

另外,聾父母聽嬰兒在語言習得上,其溝通功能有時和成人的解讀相 異,有轉換上的不同,因而影響其對詞彙意義的解讀;如本研究中個案對「謝 謝」詞彙的過渡延伸。成人使用「謝謝」一詞在「禮貌性的互動」溝通功能,

目的是要表達感謝之意,但是聽嬰兒無法順利轉換,而將之使用在「告知」

溝通功能,表示「給予」的動作。

第二節 研究限制

一、 研究者能力及時間的限制:

在國外相關研究中,經常把雙語(手語/口語)聽嬰兒的語言發展,和 單一語言輸入的聽嬰兒做比較,然而本研究因研究者能力的限制,以及缺少 國內一般聽嬰兒的手語發展資料,且並無相關研究可參照,因此乃只採個案 語言發展研究,做較多描述性的個案資料,在推論上有其限制;尤其因為碩 士論文的時間考量下,無法以更長期的縱貫式研究進行,僅能呈現聽嬰兒七 個月的發展狀況,無法繼續追溯語言發展,實屬可惜。

二、 拍攝情境的限制:

本研究的拍攝情境在於聾父母和聽嬰兒自然情境的互動上,然而限制在

某情境中有可能會低估孩子的語言產出,例如以親子共讀一本故事書,可能

會使語言表達增加(Meier & Willerman, 1995) ,因此自由活動也許在某些程

度上,會讓聽嬰兒的語言產出較少。

(3)

105

三、 個別差異的限制:

不論研究樣本大小皆不能忽視聽嬰兒個別差異的情況,尤其本研究僅採 取個案進行觀察及資料呈現,並不適宜將其發展狀況推論到國內所有聾父母 聽嬰兒的族群中。

四、 研究者的干擾:

研究者是以一個外來者進入聾父母聽嬰兒的家中進行觀察,並跟隨一位 研究助理,家中人數少(約三至四人) ,研究者的出現可能會改變他們原有 的行為,因而影響到後續發展,整體關係有所不同(黃光雄主譯,2002),

例如:聾父母因瞭解本研究目的,而刻意引導聽嬰兒的語言表達;或者研究 者的出現亦有可能聽嬰兒產生對陌生人的好奇心或害怕,導致非日常生活的 自然表現。

第三節 建議

一、 家庭教育方面

目前主要研究在於聾父母聽小孩親子間的關係及心理衛生(邢敏華、顧 玉山,2002),較少顧及到隔代教養方面,本研究中奶奶對手語學習的態度 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未來家庭教育應著重特殊家庭的語言教育需求,

相關協助機構也應提供資訊或網站等,讓聾父母在教養聽嬰兒上得到應有的 建議。

二、 未來研究方面 1. 研究時間加長:

若進行縱貫研究,需再加長觀察時間,以本研究為例,到了後期,也就

是小偉滿 24 個月,其語言(包含手口語)正在蓬勃發展,卻礙於碩士論文

(4)

106

時間的限制,必須暫緩觀察及拍攝,無法繼續追蹤後續語言發展,實屬可惜,

建議未來研究進行一年以上的觀察。

2.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溝通功能」作為主要研究架構,在聽嬰兒的語意上可做初步 的分類,並以此分類來探討聽嬰兒的語言形式發展;建議未來相關聾父母聽 嬰兒的語言形式發展研究可延續此方法,並待國內建立成人手語規則後,便 可作嬰幼兒手語發展深入分析,如語法、語意等。

3.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聾父母聽嬰兒,日後研究對象可嘗試尋找聾父母聾嬰兒、

聽父母聾嬰兒等,並將其語言背景作詳細說明,便可將不同研究對象的語言 發展作相關比較及分析。

4. 聾父母聽嬰兒家庭語言環境的探討:

本個案顯示手語輸入環境並不順暢,大部分時間待在托育機構,且聾父 母的自然手語教育,受到奶奶的阻止;因此未來研究可針對國內聾父母聽嬰 兒家庭語言環境作相關探討,如隔代教養或托育機構對聽嬰幼兒語言習得的 影響。

三、 手語轉譯系統的建立:

本研究在轉譯上遇到許多難以處理的資料,如眼神、表情等視覺資料在

轉譯上的困難,未來可朝此方面作進一步轉譯規則的確認,以及相關研究工

具的研發。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兒童的支援 兒童發展 範疇範疇 範圍範圍..

擁有很強的內在動機 (探索自己和世界) 擁有內在和外在的動機,並能自我調控(提升能力、升 職準備). 喜歡與生活連繫

語文素養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基本內涵 和要素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讀寫 聽說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以

發展階段 嬰幼兒期 童年期 青春期 成年期 老年期 生理成長.. 智力發展

側重培養學 生綜合運用 讀寫聽說能 力及發展多 元化語文能

 TPR教學法是一種利用肢體動作和聲音 連結的直覺教學法,研究發現TPR教學

•三個月大的嬰兒在聆聽母語時,大腦激發 的區域和成人聆聽語言時被激發的區域一

• 在五歲前,是兒童發展學習能力和建立知識的關鍵時期 (CDC at Harvard University, 2007; Ministerial Council for Education,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d You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