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作者簡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作者簡介 "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古 文 精 讀 舉 隅

作者簡介

吳小如,生於 1922 年,本名吳同寶,原籍安徽涇縣茂林。

1949 年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任職中學教師。1952 年在北 大中文系任講師。1982 年晉升為教授。1991 年退休。1992 年,

獲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他喜歡用古人讀書札記的方式寫 文章,所以他的作品用札記為名的很多,像《〈詩三百篇〉臆札》、

《〈左傳〉叢札》和《關于王昭君故事的札記》等。吳氏的專書,

計有《古典小說漫稿》、《古典詩文述略》、《讀書古典詩歌習作 與欣賞》、《吳小如戲曲文錄》等。

本書特色

根據吳氏在本書的《後記》所說,這是他從 1959 至 1964 年在北京大學講授古代散文選的作品分析結集,另加 1983 年為 北大歷史系寫的講稿,共四十二篇。計有《左傳》四篇、《國語》

一篇、《論語》一篇、《孟子》兩篇、《莊子》兩篇、《戰國策》

三篇、賈誼一篇、《史記》兩篇、《新序》一篇、李固文一篇、

孔融文一篇、諸葛亮文一篇、韓愈文四篇、柳宗元文三篇、范 仲淹文一篇、歐陽修文四篇、曾鞏文一篇、王安石文兩篇、蘇 軾文三篇、歸有光文一篇、張岱文一篇、《聊齋誌異》一篇和《儒 林外史》一篇。從時間跨度說,是自先秦至清代;從作品類型 看,則包括經、史、子、集、小說。

本書名為《精讀舉隅》,吳氏的確能讓讀者明白如何精細閱 讀古人作品。通觀全書,他分析作品,有以下七種方法:

1. 把作品分開若干段,然後作分析。所分析的四十二篇作品,

幾乎恪守這種方法,讓讀者有路可循,有法可依,養成一 種閱讀習慣和分析方法。有時因為作品的性質相近,還作 了比較,像《讀蘇軾〈前赤壁賦〉》、《讀蘇軾〈後赤壁賦〉》 兩篇便是,讀者可以因此而擴大閱讀範圍,不會局限於一 篇作品。分段目的在於使文章層次井然,以便掌握文章的

(2)

結構,此外,吳氏也沒有忽略作者的遣詞用字技巧和作品 的內容思想。弄清楚文章結構,閱讀時可以知道文章的脈 絡,作者的處理手法,同時又可作為寫作參考。了解遣詞 用字的技巧,然後知作者的靈心慧思。至於作品的內容思 想,常常是讀者最關心的部分,吳氏不是把它獨立起來,

而是把它和文章結構合在一起分析。這樣處理,讀者便可 以依著文章的發展來了解作者的思想。事實上,作者運筆 操觚之際,思想與文章的結構、遣詞用字是緊相結合的。

把內容思想部分獨立處理,當然可以清楚地知道作品的精 神所在,但吳氏這樣處理,讓讀者直接進入作者的思維世 界,閱讀時有一氣呵成的感覺。

2. 介紹文體或作品性質。像《讀〈左傳•齊楚盟召陵〉》、《讀

〈國語•召公諫弭謗〉》、《 讀〈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三篇,吳氏介紹《左傳》、《國語》、《戰國策》三書的性質。

《讀李固〈遺黃瓊書〉》介紹書信體裁,《讀諸葛亮〈與群 下教〉》介紹「教」這特殊文體。在《讀韓愈〈送李愿歸盤 谷序〉》一篇,介紹「文」與「筆」的分別。《讀柳宗元〈三 戒〉》一文,尤其扼要而仔細地介紹柳宗元的文學特色,寓 言的發展概略,《讀柳宗元〈捕蛇者說〉》則為「說」這種 文體作了扼要的說明。

3. 說明作品背景。像《讀〈左傳•齊楚盟召陵〉》、《讀〈左傳•

殽之戰〉》、《讀〈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及《讀韓愈〈師 說〉》說明各篇的寫作背景。《范仲淹〈岳陽樓記〉考析》、

《我對〈醉翁亭記〉的幾點看法》、《讀歐陽修〈五代史•

伶官傳序〉》及《讀蘇軾〈赤壁賦〉》四篇所作的背景分析 尤其詳細,令讀者對北宋慶曆變法有簡明的了解。

4. 簡介作者的散文特色。像《讀王安石〈游褒禪山記〉》,介 紹王安石的行誼和散文特色;《讀蘇軾〈日喻〉》,介紹蘇軾 的散文特殊風格;《讀張岱〈湖心亭看雪〉》,介紹張岱的生 平,並說明晚明小品文的發展和特色。又因「霧淞沆碭」

而說到以鍾惺、譚元春為主的竟陵派主張,讓讀者較全面 認識晚明小品的特色。

5. 簡述作家作品的文學成就。像《讀韓愈〈送李愿歸盤谷 序〉》,介紹韓愈的文學地位;而《讀〈史記•魏公子列傳〉》

(3)

一篇,則介紹《史記》在文學方面的三個成就。

6. 說明版本。像《讀〈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讀〈新序•

商君論〉》兩篇便是。

7. 注釋文章。在四十二篇作品中,只有《〈孟子•舜發于畎畝 之中章〉箋析》一篇如此。

本書最初由山西教育出版社於 1987 年出版,到 2002 年,

天津古籍出版社排印本書,加了一篇《古典散文發展述略》,吳 氏稱為《代序》。從《代序》的《附記》中,知道這是他一篇舊 作,全文分為九個部分,簡述自商至清末民初的散文發展情形。

本書評說

閱讀作品,有不同的方法,孟子提出「知人論世」法,廣 為文評家應用。在閱讀作品時,要對作者的生平、作品的時代 背景有認識,才可以較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數十年來,

這種方法在我國的讀文教學中佔很重要的地位,後因西方文學 評論的出現而受質疑,認為這樣閱讀,會令作品失去了獨立的 生命,桎梏讀者在閱讀時的詮釋能力,於是有人提倡抽離作者 和時代背景兩項,直接閱讀作品,從作品的語言來處理其中透 露的信息。這方法當然也有道理,而且出現不錯的效果。不過,

從以上內容的簡介,可見本書在分析文章時,仍然用「知人論 世」法。

此外,吳氏有時還會說出個人體會,引發讀者從另一角度 思考。本書所選的,都是著名作品,從古到今,容或有不同的 閱讀心得,特別在現代,社會形態與學術發展有別於古代,自 然出現新的觀點,有時甚至因而出現爭論。吳氏在分析某些篇 章時,說出個人體會,像《我對〈醉翁亭記〉的幾點看法》一 篇,吳氏認為自 1949 年開始,國內學者對這篇文章有不同的意 見,而都未能得文章的意趣。吳氏為此作了分析和釐清,認為

《醉翁亭記》不是單純的山水遊記,文章思想並不消極。他嘗 試從歐陽修所處的時代和心境來處理,意見很有說服力。清朝 章學誠在《文史通義•文德》說:「凡為古文辭者,必敬必恕,

臨文必敬,非修德之謂也。論古必恕,非寬容之謂也。敬非修 德之謂者,氣攝而不縱,縱必不能中節也。」臨文必敬,論古

(4)

必恕,這兩種態度是可貴的,吳氏的個人體會,跟章學誠的意 見很相近。

這本書由多篇不同時期的文章組成,文章跨度有二十四 年,故吳氏分析文章的觀點和角度,前後容或不一致,某些分 析更採用馬克思思想,像分析《左傳•晉靈公不君》一文,認 為孔子所持的是封建主思想而不是奴隸主思想;對於《莊子•

養生主》一文,介紹唯物和唯心兩種論說。如果讀者對馬克思 思想不甚明瞭,閱讀會有困難,以至於不能了解吳氏的意見。

不過,閱讀本來就不應該自設邊際,愈能開放閱讀領域,所知 所得,必然更多。然則不妨嘗試了解這數十年來不同的文藝評 論方式,因吳氏的知人論世閱讀方式,進而去知和論吳氏其人 其世。

教學建議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此書,可以有不同的處理方式,以下略 舉兩種研讀方法:

1. 配合課程指定作品《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章》和《莊子•

逍遙遊》兩篇,指導學生通過吳氏的分析,掌握《孟子》

和《莊子》善用譬喻的手法。吳氏用心分析《莊子》把比 喻和論證結合的情形,是有得之言,從而明白用藝術手法 處理哲理文章,效果較直接說理更佳。此外,書中《孟子•

齊人有一妻一妾章》、《孟子•舜發于畎畝之中章》、《莊子•

馬蹄》、韓愈《雜說四•說馬》、柳宗元的《三戒》、《捕蛇 者說》、《種樹郭櫜駝傳》等,都可以拿來研究。

2. 吳氏分析蘇軾的《前赤壁賦》,按段敘說,了然清晰。可取 吳氏分析《後赤壁賦》一篇,與《前赤壁賦》作比較,除 了可讓學生明白蘇軾在三個月後重遊赤壁的心情,還可藉 此研究描寫同一空間的不同方法。順著這方法,可以把本 書中遊記類的文章放在一起研讀,像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和《豐樂亭記》兩篇,進一步研究處理遊記散文的竅妙。

前、後《赤壁賦》是蘇軾前後三個月同一地方的遊記,是 他貶官黃州後,因赤壁這歷史遺跡而引發出來的情思。作 品中寄寓許多人生的哲理,他的心情,寫來曠達,其實深

(5)

鬱沈著。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和《豐樂亭記》,吳氏說是 姊妹作,是歐陽修貶官至滁州後的作品,寫來卻紆徐不迫,

從容自在,表面上都沒有流露貶謫的不歡心態,然而這是 否歐陽修由衷的心聲,還是他善於斂藏感情的方法,教師 在指導學生閱讀時,不妨讓他們思考。至於王安石的《游 褒禪山記》,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兩篇,處理方面也可稍 作變化。《游褒禪山記》是議論與遊記合一的作品,跟歐、

蘇的處理有可比較的地方。至於《湖心亭看雪》則是名士 生活趣味之作,具有一種特別的藝術觸覺,可以拿來跟課 程指定作品姚鼐《登泰山記》作比較,看兩人如何寫遊趣,

藉此開闊寫作的題材、處理的技巧,以及別闢蹊徑的方法。

(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第一本書是剛才提到的 1990 年的名著。 之後的四本都是最近十年出現的著作。 前三本的書名 中都有 Hardy 不等式或是 Hardy-type 不等式。 第四本書名中沒有提到 Hardy 不等式,

此時我們可以發現,球體是對 x 軸對稱 (繞著 x 軸旋轉任意 角度形狀不變) ,也因此每一個逼近的柱體都是高度極短的

因此,受可視為是身與心之間的媒介,可藉由受而從身影響到心 或從心影響到身。這媒介角色的某一面是,不論身體發生什麼事,透

中學中國文學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必修部分的學習材料

 從不同角度賞析作品的人物形象,除注意 描寫人物外貌的段落外,還須聯繫作品中 特定的環 境,以及 作 品所呈現 的時代特

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參觀一些古蹟,如文 武廟、錦田吉慶圍、九龍寨城公園,或其他在節目中沒

第四句「罵你個俏冤家」,作者換了角度,從女主人公的角度描寫幽會情

另外,我們講漢語的人,無論講甚麼漢語方言,都使用共同的文字符 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