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目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目次"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般若心經註講 金剛神呪 卷目次

1 贊助資訊

(3)

編輯說明

本電子書以「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Version 2021.Q1」為資料來源。

漢字呈現以 Unicode 3.0 為基礎,不在此範圍的字則採用組字式表達。

梵文悉曇字及蘭札字均採用羅馬轉寫字,如無轉寫字則提供字型圖檔。

CBETA 對底本所做的修訂用字以紅色字元表示。

若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函 service@cbeta.org 回報。

版權所有,歡迎自由流通,但禁止營利使用。

(4)

No. 568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

阿難說。我教有觀自在者。變化從心達觀自得也。觀聽圓明。智慧無礙。觀有不住 有。觀空不住空。心不能動。境不能隨。動隨不亂其真。得大自在圓通也。菩薩即 菩提薩埵之省文。菩提曰覺。薩埵曰有情。謂能覺一切有情。自覺以覺眾生也。曰 菩薩。曰大士。皆尊稱佛號之名也。觀自在菩薩。即觀世音大士也。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行深者。謂清淨因地之法行已深也。功行最深。具大智慧。造到彼岸之時。多者定 也。時者時候也。菩薩妙覺圓明。超出世間。具足三昧慧定之時也。

照見五蘊皆空。

照者。本心智慧。妙覺明照也。見者。本心智慧。明圓真見也。五蘊者。色受想行 識之五陰也。空即本心性體。寔相之真空也。照見蘊空。則本心妙明。而性體洞見 也。

度一切苦厄。

謂解脫一切執著。生死煩惱之苦厄。成就一切圓通也。

舍利子。

即舍利弗母名舍利。因母立名。乃佛之弟子舍利弗。于佛弟子之中。智慧第一。而 不能如觀世音菩薩。究竟得證圓通。而成正覺者。盖因滯于智慧也。滯于智慧。有 我相我見。空相空見。佛故覺觀自在菩薩之行深般若真空無相之法。以證菩提彼 岸。得為圓明普照之標榜。呼舍利子而告之欲其不滯于我相我見。空相空見。而究 竟于人空法空空之境界。以證無上道也。

色不異空。

色乃夢幻泡影。故不異于空也。

空不異色。

空乃一真顯露。故不異于色也。

(5)

色即是空。

色有形相。凡所有相。皆是虗妄。終有壞期。故色即是空也。

空即是色。

空性虗無。無形無聲者也。道以虗無之體。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能生有色有聲之 天地萬物。故空即是色。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因色而有六根之領受。六根領受于心。而生思量擬度之想。懸相六塵。而生運用施 為之行。行動遷流。而生分辨精粗美惡之識。色受想行識五者相因也。色有壞時。

而受想行識終歸虗妄。亦復如是。色即是空也。能了悟色即是空。逢色不受。則無 受想行識諸雜念。一心清淨。空若太虗。以無相而生真空之寔相。亦復如是。空即 是色也。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

佛呼舍利子之名。進一層以告之也。意謂。不但五蘊皆空。一切修證菩提之法。莫 不皆空。

不生不滅。

真性累劫不壞。故不生不滅。

不垢不淨。

真性本來無染。故不垢不淨。

不增不減。

真性不著一物。自然恰好。不增不減也。

是故空中無色。

是故承上起下之詞。是故真空之中。本無我相。何色之有。

無受想行識。

既無我相。自無我見。一切聲色。何能入我真空妙明之心。自無受想行識矣。

無眼耳鼻舌身意。

(6)

既無我相。則六根亦非我有。無耳鼻舌身意矣。

無色聲香味觸法。

六根既無則六塵無。安頓之所。自無色聲香味觸法矣。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亦通目之所見。為眼界。心之所之。為意識界。眼為六根之先鋒。意為六識之主 帥。而六根六塵。無識不顯。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則六根六塵六識之十八界。皆 無界矣。今眼界既空。則萬緣悉泯。而意識胥忘。將見由定而靜由靜而慧。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無無者。無昏昧之慮也。

乃至無老死。

由久而固。由固而貞。無老死者。常存不壞也。

亦無老死盡。

無明至老死。乃佛所說三世十二因緣也。一曰無明。謂過去世。妄識迷性也。二曰 行。謂過去世。一切結業。隨無明妄識流轉也。三曰識。謂現在世。托胎識靈種子 也。四曰名色。謂現在世。識靈在胎。心但有名。而色身已有質也。五曰六入。謂 現在世。識靈在胎。已成六根之體。已具六入之用也。六曰觸。謂現在世。色身出 胎之後。六根但有所觸。尚未了知六塵之涉入也。七曰受。謂現在世。色身日漸長 大。已能納受六塵諸境。尚于貪淫等。心未起也。八曰愛。謂現在世。色身日益長 成。貪淫等心已開。而生種種愛欲。尚未寔愛欲之境也。九曰取。謂現在世。色身 強壯。愛欲日盛。而馳求恣取色聲香味觸等。以寔愛欲之境也。十曰有。謂現在色 身。因馳求恣取。六根積集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之因。成就欲有色有無色有三界之 業果也。十一曰生。謂因果不亡。識靈又隨業流轉。受生衰老。又壞而死也。因無 明緣行。因行緣識。因識緣名色。因名色緣六入。因六入緣觸。因觸緣受。因受緣 愛。因愛緣取。因取緣有。因有緣生。因生緣老死。十二因緣生滅無常。有起有 盡。盡而復起。起而復盡。循環三世。生滅輪轉。若觀此十二因緣。皆明無為妄識 流轉。忽然覺悟十八界皆空。則本妙明心。如如不動。無有生滅之妄識。則無無明 明矣。既無無明明。無起無盡。亦無無明盡矣。乃至者。色無行亦無行盡。無識亦 無識盡。無名色亦無名色盡。無六入亦無六入盡。無所觸亦無觸盡。無受亦無受 盡。無愛亦無愛盡。無取亦無取盡。無有亦無有盡。無生亦無生盡。無老死亦無老 死盡。

(7)

無苦集。

苦謂生死煩惱諸苦。集謂積聚。人生在世。心為形役。形為世勞。積聚五蘊中之根 塵處界。十二因緣。生死煩惱種種苦因。今既無五蘊根塵處界。十二因緣。則無苦 因之積聚也。

滅道。

滅謂集滅。道謂真常不息之道。五蘊中一切苦因。一一皆生滅無常。今生滅既滅。

寂滅現前。而當體妙明。寂靜之真性。洞徹圓通。以入真常不息之大道。

無智亦無得。

謂既無苦集滅道。則已入佛慧。明了無礙之智。已得菩提之果。然雖入佛智。乃本 心般若真空之本智。般若無智。無所不知。無漏之智。如無智也。雖得菩提之果。

亦是本心現量。即心即佛。不假外求。亦無所得也。若知有智。乃曲心推測之知 見。非真空無漏之本智也。若云有所得。即有所失。亦有漏本心。具足本智。故云 無智亦無得也。

以無所得故。

此承上起下之詞。謂一心之本智本法。本自具足。無心外之法可得。若有一法可 得。即有一分識心結習未盡。識心結習若盡。則萬法本具一心。一心本具萬法。一 心與萬法不二。萬法與本心本一。復何有所得哉。

菩提薩埵。

菩提薩埵。梵語菩提薩埵。華言菩薩。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以般若波羅蜜多。為修行之法。守其六根。絕其六塵。依因也。謂依般若之本智本 慧。自悟自修。以登彼岸之故。

心無罣礙。

罣者懸擊。礙者窒塞。依一心之本智。不依緣起之業識。不住客塵之妄法。則心是 空心。法皆空法。所謂不依一法。而心常住。已得大自在矣。復何罣礙之有乎。

無罣礙故。

故心無牽罣滯礙。

(8)

無有恐怖。

恐怖如地陷風飄。火燒水溺。及殺害惡死。五蘊非有。常清常靜。不動不搖。一切 如如。復何驚恐怖畏之有乎。

遠離顛倒夢想。

顛倒謂六塵惑亂。妄想成業。生滅施復。虗妄輪轉。種種顛倒也。夢想謂惑于見思 客塵。而迷夢妄想也。若既無恐怖。則障垢已盡。本性不復更迷。虗妄不復更生。

復何三界感業。而輪轉顛倒。復何見思惑亂。而迷夢妄想乎。

究竟涅槃。

涅云不生。槃云不滅。謂本心本無罣礙。本無恐怖。顛倒夢想。一切種種。皆緣起 於無始無明。虗妄業識耳。今既依當身一心本智。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墻 壁。外不放入。內不放出。真常真樂。真我真靜。究竟直到不生不滅涅槃之大道。

至于不生不死而後已。不但菩薩為然也。

三世諸佛。

即三世諸佛。欲得無上菩提。

依般若波羅蜜多故。

亦無有不依般若波羅蜜多。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羅云無上也。三藐云正等。三菩提云正覺。絕諸對待。無有而上之者。故名 阿耨多羅無上也。本心本智。各自具足。故名三藐正等也。本心般若智慧。本不為 塵勞所蔽。故名三菩提正覺也。謂行深般若之本心本智。到波羅密之彼岸。而證菩 提之果。不但觀自在菩薩而然。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莫不依般若波羅密多 故。得無上正等正覺之大道也。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呪。

是變化不測之密語。統妙萬法。不可思議。之謂神。呪者。秘密心印也。

(9)

是大明呪。

是神光普照之密語。普照一切。而無所不遍。之謂明。

是無上呪。

是至極無加之密語。最極一切。而無上可上。之謂無上。

是無等等呪。

是獨絕無倫之密語。一切平等。無等可等。之謂等等。

能除一切苦。

謂度脫一切生死煩惱苦厄也。

真實不虗。

佛無妄語。如來所說。是真語寔語如語不誑語不異語也。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呪。

更有密呪。如其誦之。可以生智慧。可以到彼岸矣。

即說呪曰。

揭諦揭諦

揭出妙諦。以度人也。

波羅揭諦

重言之。自度度他也。

波羅僧揭諦

欲到彼岸。必須賴此妙諦也。僧眾也。薩婆訶疾速也。謂疾速成就一切眾生也。

菩提薩婆訶

大凡一切呪語。乃諸佛總之密呪。雖修行之徑路。而徑路不外于此心。人能空其五 蘊。則主翁常定。而客感自清。豈有不得無上菩提者哉。微妙秘密心印。不可以意 識思議。而妄下注解。不但不能下注解。亦不必下注解。惟當沉沉靜靜。無思無

(10)

慮。一心持念。無記無數。即呪是心。即心是呪。不復以知見立知見。如此持念一 心。至于知見無見。則群魔于此以降。真如此以住。罣礙恐怖。于此而解脫。顛倒 夢想。于此而遠離。本智本慧。于此而開發。無明煩惱。于此而盡泯。即無明是大 智。即煩惱是菩提。即菩提是五蘊。即五蘊是法身。即法身是諸法。即諸法是空 相。即空相是當身一心。即當身一心。是如來藏也。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心呪之功 德。寧可思議哉。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信奉行

南無祇園會上佛菩薩(三稱)。 金剛神呪

唵齒臨。唵部臨。諸佛現身。遮羅神。護羅神。念佛千遍。鬼離身。身離床。病離 身。一切邪魔化為塵。也有草神陀羅尼。也有鬼神陀羅尼。諸惡鬼神謗不得。奉請十 地金剛滅。南無動地金剛。南無出山走水金剛。南無天降四海金剛。南無父母金剛。

有人念得金剛呪。免了身邊災。天光地光。晝夜神光。神佛自至。邪魔消亡。若有善 男子善女人。每日靜心念一卷。如轉金剛經三十萬卷。又得神明加護。眾神提携。智 慧知天地。若有人書寫一本。與人流傳。功德高如須彌山。深如大海。無量功德。永 世不踏地獄門。處處難聽達摩耶。娑婆訶

(11)

CBETA 贊助資訊 (http://www.cbeta.org/donation/index.php)

自 2001 年 2 月 1 日起,CBETA 帳務由「財團法人西蓮教育基金會」承辦,並成立

「財團法人西蓮教育基金會」- CBETA 專戶,所有捐款至 CBETA 專戶皆為專款專 用,歡迎各界捐款贊助。

您的捐款本協會皆會開立收據,此收據可在年度中申報個人或企業的綜合所得稅減 免。感恩諸位大德的善心善行,以及您為佛典電子化所做的一切貢獻。

信用卡線上捐款

本線上捐款與聯合信用卡中心合作,資料傳送採用 SSL (Secure Socket Layer) 傳輸 加密,讓您能夠安全安心地進行線上捐款動作。

前往捐款

信用卡 (單次 / 定期定額) 捐款

本授權書可提供單次捐款或定期定額捐款之用途。

請於下載並填妥捐款授權書後,請傳真至 02-2383-0649 ,並請來電 02-2383-2182 確認。

或掛號寄至 10044 台灣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 77 號 8 樓 R812 財團法人西蓮教育 基金會收。

請在此下載 授權書 (MS Word 格式)

劃撥捐款

郵政劃撥帳號:19538811 戶名:財團法人西蓮教育基金會

欲指定特殊用途者,請特別註明,我們會專款專用。

線上信用卡 / PayPal 捐款

PayPal 是一個跨國線上付款機制的公司,CBETA 引用其服務,提供網友能在線上使用 信用卡或 PayPal 帳戶贊助 CBETA 。

(12)

PayPal is an online system of a global payment solution. CBETA uses its service to provide the uses to donate by using the credit cards or PayPal account to support the CBETA project.

相關收據開立事宜,由於付款幣別為美元,我們除了會依您所贊助之美元金額開立收 據外,另我們會依捐款當日公告匯率開立台幣收據,此收據為國內正式合法報稅憑 證。

Since the donation made is in US currency, hence all the receipts will be issued in the US dollars consequently. However for the domestic donators, a Chinese official receipt will also be made according to the foreign

exchange rate for the purpose of tax deduction.

線上信用卡 / PayPal 贊助

支票捐款

支票抬頭請填寫「財團法人西蓮教育基金會」。

CBETA is part of Seeland Educational projects, any donation (ex- cheques, remittance, etc.,) please entitle to "The Seeland Education Foundation".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謂一切時無我實性無改轉故說無變異。當知此則是無我性。離二我故。何故復說此

。名曰世間。正覺正知名世間解。又彼世間所有二足四足多足無足。欲色諸天。有想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

。福謂相因福義多途難可定判。於南洲男身佛出世時。緣佛身相故得種也。一云。輪

  論曰。勝善根力至無上菩提   述曰。第二菩提即安住也   論曰。為令善根至大菩提心

。名者初知法故。是名法智。在六地依欲界十六行境界四諦四念處智即智相三根三三 昧相應 (三根者喜樂捨也三三昧謂有覺有觀無覺有觀無覺無觀)

從無地吐法出身寂寥無常平等。平等不二故言甚深。妙者要要妙之法。佛所說也) 令諸眾生識煩惱 性空無所有 (眾生迷故為有煩惱。覺已知無故言空無所有) 令投陀一心法苦樂一相

  案靈裕法師寺誥。凡有十名寺。一曰寺 (義準釋名) 。二曰淨住 (穢濁不可同居) 。三曰 法同舍 (法食二同界也) 。四曰出世舍 (修出離世俗之所也) 。五曰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