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挫折中淬煉能力與希望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從挫折中淬煉能力與希望"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ME世代,與人相處常遭難關

當今年輕人的挫折主要源於課業、

家庭及人際關係,其中尤以人際問題最 嚴重。

人際關係指一個的人緣或與異性間 的互動情形,其所造成的挫折感持續 時間不一,如九把刀《那一年》電影中 所描寫的年少情懷成長之後可能便告消 失,若因個性造成的人際挫敗則經常影 響久遠。ME世代人自小生於講求平等 的環境,他們不懂得尊重權威,也可能 因長期處於粗暴的網路虛擬世界,因而 無法理解、適應必須講求禮貌,甚至看 人臉色的實際人生。他們習慣以自我為 中心,強烈的獨佔性格及高漲的權利 意識,使其與人交往時絕不願吃虧。

其另一特徵是只能看到別人的缺點,

喜歡嗆人,甚至對人頤指氣使,對於 旁人給予的批評容忍度極低,被罵不

得。此習性於學生時代若未能及時調 整,進入職場便會發生問題,易遭遇 人際關係上的挫折。

調查顯示當今年輕就業者離職率 偏高,平均一年換三、四個工作,離 職 原 因 往 往 非 因 能 力 不 夠 或 嫌 薪 水 低,而是與人相處有困難。有位國內 知名大學會計系的女學生,一畢業便 進入人人稱羨的頂尖會計師事務所工 作,後因工作上出了小差錯被主管數 落,便對主管心生感冒,甚至徹底否 定自己的能力,她於三個月內辭職,

至今仍然失業!

職場上屢見年輕人與主管的互動 出現問題,析其原因或與目前教育多 採讚美鼓勵方式有關連,家庭及學校 給予他們的挫折訓練不夠,在缺少抗 體的情況下,一點點考驗便會將之擊 倒。反觀舊時代的人從小被罵長大,

雖然自尊心經常受損,但對挫折卻有

從挫折中淬煉能力與希望

◎ 口述/臧聲遠

(《Career 職場情報誌》總編輯)

◎ 採訪整理/方秋停

(《明道文藝》總編輯)

7

魅力觀點

(2)

較高的忍受力。臺灣自解嚴之後,大 環境講求自由平等,1980年後出生的 人,相較於三、四年級生,心志似乎 脆弱了些。

職場講求「顧客永遠是對的」,這 態度要養成並不容易,因此企業用人時 便極重視應徵者的挫折忍受度。賣場面 試官常採用「奧客」面試法,出其不意 地故意找碴,當場羞辱,以測試應考者 面對壓力的臨場反應。

貧窮勵志,養成抗壓及成熟度

家庭經濟狀況不同,挫折忍受度往 往也不一樣,一個人對於十八歲前遭遇 的挫折不必覺得太沮喪,若到了四十八 歲後仍然不如意,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年輕人應立志暫停家族貧困,勿做貧窮 第二代。

職場觀察顯示,自小於富裕環境 下成長或一路讀名校上來的學生,日 後較易遭遇問題,而家境差的人情況 則較好些。具高難度挑戰的企業因此 偏好任用窮人子弟,因其抗壓力及性 格成熟度較高。未經艱難淬煉的人遇 到小小挫折便無法跨過,他們易將挫 折無限放大,長期困擾,甚至徹底否 定自己。目前臺灣以業務員工作佔職 場最大比例,業務工作時時必須面對 挫折,一天所遇到的挫折經常是許多

人一生的總合。一個人要在社會上求 取生存,絕對不可將失敗永久化。人 當習慣挫折,將失敗當作一次可以記 取教訓的經驗即可。越年輕遭遇挫折 所能獲得的正面能量越多,求職者於 自傳中若能敘述個人刻骨銘心的失敗 經驗並說明如何克服,將是個人能力 的絕好例證。

人之功業非一蹴可幾,不論科技 研發工程師或是創意設計,皆須符合 客戶需求,被嫌棄或退件情況經常都 會發生,具藝術家性格或名校出身者 對 此 較 難 接 受 。 同 樣 的 險 阻 有 人 習 以 為 常 , 有 些 人 則 視 作 不 可 承 受 之

「重」,成與敗往往便決定於這一關 鍵點。

人生為多回合競爭,以雜誌出版為 例,不可期望每期都暢銷,「勝不驕、

敗不餒」才能行之久遠,此精神於升學 及考場上亦然。人生有很多考驗要面 對,如電玩必須一關關地過,身上具有 抗挫折細胞才能越挫越勇。持續努力總 是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切勿將眼前挫 折看得太嚴重。

放寬眼界,人生仍可有夢

造成挫折感的另一原因是太急於看 到成功,以前的人講求「一分耕耘、一 分收穫」,當今的年輕人等待期極短,

明道文藝 427

8

(3)

努力幾個月未見成果便覺挫敗。連鎖 服務業者於儲備幹部時,往往須開出 半年內可升當店長才召得到人。事實 上人應爭千秋不應爭一時,建議將等 候達成目標的時間加長放寬,一時挫 敗不算什麼。

現今人人具有高學歷,大學畢業生 只能做以前高職生的工作,社會新鮮人 通常必須從事瑣碎事務,有人因此覺得 委曲,不能忍受大材小用,於是會有強 烈的挫折感。

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們的社會未給 年輕人良好教育,遇有事情往往相互 推卸責任,只知檢討他人,不知反省自 己。整個環境機會越來越少,表面上無 升學競爭,其實壓力比之前更大,年輕 人看不到未來希望,不敢作夢,此方為 其最沉重的挫折與憂慮。

臺灣二十~二十四歲大學生的失 業率為12~13%,相對於西班牙的48%

及希臘的38%,臺灣已算中上,因此 若真有天分還是可以追求夢想,假如 個人天分有限,可能須得適度妥協,

遷就於大環境的情況。過去五年級生 可以高唱「我的未來不是夢」,當今 世代所面對的整體環境與出路較為艱 難,或許正因如此,時下流行「超級 偶像」、「超級星光大道」等節目,

反映年輕人對於戲劇化翻身的渴望,

而九把刀的《那些年》及魏德聖《海

角 七 號 》 等 電 影 亦 投 射 出 人 們 對 於

「夢想」的嚮往。

正向思考,確定自我的價值

儘管屬於時代性的集體挫敗不容易 改變,個人仍須尋找方式面對挫折。

「成功學」於國外早已行之有年,從基 督教所講的信、望、愛,發展出如何懷 抱希望、進而散發正向能量的方法。美 國知名成功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以輔 導奧運金牌選手走出挫敗著稱,他指出 成功與失敗的關鍵不是能力而在心境。

每個人皆可決定自己腦海中的畫面,有 些人習慣映現失敗、窘迫、受人嘲笑的 景象,經常沉溺於挫敗情緒中,心志自 然容易沮喪;若能將心境調轉至正面積 極的狀態,就有機會釋放出無限潛能。

他於1984年便幫助奧運游泳選手歐布 萊恩透過勝利場面的回想,克服心理 障礙,擊敗對手狄卡洛。他說:「如 果你曾成功過,只要運用當時相同的 心境,就可再獲成功。你永遠有選擇 記憶的權利」。

神經語言學家研究發現,經常使用 什麼字眼,就會有那樣的人生。培養正 向心境除「問對問題」,亦須「用對字 彙」,學著去除會挑起負面情緒的字眼

(如沮喪、倒楣、生氣等),將思想、

行為轉往正向,挫折感自然會減少。

9

魅力觀點

(4)

類似方法經常運用於潛 能開發或直銷業者身上,思 考方式可以訓練,坊間有許 多書籍教人如何對抗挫折,

不妨試著自我改造看看。而 挫折有時是因目標過大不易 實現,若將一個大目標切割 成多個小目標,有計畫地逐 步實現,亦可減少壓力,累 積信心。

總言而之,人當找著自 己的價值,內心篤定,自然 不會因一時毀譽感覺挫折,

眼界放寬放遠,看清前路,

即便跌倒了,還是可以再站 起來,繼續往前。

臧聲遠 簡介

  1966年生,台大經濟系、社會所畢,曾任《遠見》雜誌 主編,期間數度獲得「兩岸新聞暨大陸報導獎」雜誌類首獎。

2001年起擔任《Career》雜誌總編輯至今,主要專長為就業趨 勢分析與生涯輔導教育,多年來深度參與青輔會之大專生就業 力教育、經濟部之前瞻產業人才培育、以及教育部之各級學校 生涯輔導工作,並擔任多所大學的課程規劃諮詢委員與業師,

目前每年公開演講超過一百五十場。

書 名:美力芬蘭:從教育建立美感大國 作 者:陳之華

出版社:天下文化出版社

旅居芬蘭六年的陳之華,透過親身的體驗,分享芬蘭如 何從教育中培養孩子對藝術、音樂與建築的欣賞能力;以及如 何讓美力在日常生活中綻放,讓環境及城市未來更加美好。

美力的基礎,來自於美感的養成,而這一切,都緣自於 幼年即開始的教育。

明道文藝 427

10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社團提供我們一個體驗失敗和嘗試錯誤的可 能。「No Pain, No Gain.」沒有這些挫折,我們

104 課不好跟不上。不可以讓學生因為考試受到挫 折。不可以讓要升學的學生受到挫折。不可以讓 學生受到大挫折。不可以讓學生受到小挫折。這

不會創造新題 目, 也該有辦法用現有的題目更改數據。 早期大專聯考有人去抄襲日本的試題, 連數據也一成不 變, 這當然不能再發生, 但像這樣連高中老師都解不出的題目, 最好留著自己先研究研究, 待自

• 事先畫設計稿的方式明顯減少了孩子們對於 未知的恐慌,不過卻發現大多數人的成品都

Geman 教授從小愛動手, 對事物充滿好奇, 成長中一路探索與志趣相合的目 標, 循著一條看似與眾不同, 實則自然的路, 進入數學的領域; 大學念物理, 畢業後

而主因實乃余之心理壓力過大, 睡眠不良, 造 成 嚴重殺傷力, (考試時間長達 4.5 小時), 以 致思維無法充分發揮所致。 重之以絕難之幾 何不等式一題, 與之纏鬥多時未果,

不為它的發展揖能,趙一撥新生而 的里起了。因此,函對黑暗,何 熟,破殼時出,便是人生另一新 挫折與挑戰的能力。一旦時機成 潛能,它幫助我們經蟬未來因眩 7 埋成看生命的

”如果我們將 此道題目運用在上述的新聞事件中, 假設這座山的平面圖是正方形的, 其中一個標記即代 表一個人力, 為了不造成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