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內政部入出國 內政部入出國 內政部入出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內政部入出國 內政部入出國 內政部入出國"

Copied!
10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0 100 100

100----301140000A2013301140000A2013301140000A2013301140000A2013

「「「

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政黨認同之研究 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政黨認同之研究」 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政黨認同之研究 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政黨認同之研究 」 」 」

研究 研究研究

研究人員人員人員:人員::朱應龍:朱應龍朱應龍 朱應龍

內政部入出國 內政部入出國 內政部入出國

內政部入出國及 及 及移民署自行研究報告 及 移民署自行研究報告 移民署自行研究報告 移民署自行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一百年中華民國一百年中華民國一百年八中華民國一百年八八月八月月 月

(2)

NATIONAL IMMIGRATION AGENCY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Research about party identification of female mainland Chinese spouses in Kinmen County

by

CHU, YING-LUNG AUGUST 2011

(3)

目次目次目次 目次

表次 --- iv

圖 次 ---v

摘 要 ---vi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3

第三節 名詞定義---5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7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政治社會化涵義及理論---12

第二節 政黨認同的概念與適用性 ---22

第三節 政治社會化與政黨認同的實證研究 ---3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45

第二節 研究假設---46

第三節 研究對象---47

第四節 研究工具---4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51

第一節 研究受訪對象及變項的基本統計--- 51

第二節 政黨認同傾向調查結果分析 ---57

第三節 政黨認同傾向相關分析---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1

第一節 結論---71

第二節 建議---73

附錄一 問卷 ---75

附錄二 編碼 ---79

參考文獻---85

(4)

表表表表次次次次

表 4-1-1 基本背景資料次數統計表---53

表 4-1-2 政治意識態度資料次數統計表 ---56

表 4-2-1 政黨分類次數統計表 ---58

表 4-2-2 泛藍泛綠及獨立選民次數統計表---59

表 4-3-1 年齡與政黨認同交叉分析表---60

表 4-3-2 教育與政黨認同交叉分析表 ---61

表 4-3-3 配偶省籍與政黨認同交叉分析表 ---62

表 4-3-4 政治知識與政黨認同交叉分析表 ---63

表 4-3-5 國族認同與政黨認同交叉分析表 ---64

表 4-3-6 個體經濟展望與政黨認同交叉分析表 ---65

表 4-3-7 總體經濟展望與政黨認同交叉分析表 ---66

表 4-3-8 基本背景與政黨認同交叉分析彙整表 ---78

表 4-3-9 政治意識態度與政黨認同交叉分析彙整表 --79

(5)

圖次

1-4-1 研究流程圖 ---10

2-1-1 影響政治社會化因素的因果關係圖 ---14

3-1-1 研究架構圖 ---45

(6)

摘要 摘要摘要 摘要

關鍵詞:政治社會化、政黨認同、獨立選民 一一

一一、、、、研究緣起研究緣起研究緣起研究緣起

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2008年全台平均每100對結婚中,就有8對為兩岸聯 姻;其中,金門地區由於小三通的便捷,截至2010年3月底止在金門的大陸配偶 人數已有1640人,在單一縣市的對比比例中每100對中就有26對。由此可見,金 門地區在兩岸婚配中所面臨之挑戰及困難是具有代表性的,本研究以金門地區為 個例,探討兩岸婚姻結合中所衍生出的政治態度意識及政黨傾向,促使政府政策 能兼顧大陸籍女性配偶立場及權益,並鼓勵她們樂於參與公共事務。

二二

二二、、、、研究方法及過程研究方法及過程研究方法及過程研究方法及過程

本研究首先採文獻分析法,闡述政治社會化及政黨認同的內涵,其次採問卷 調查法,以研究者參照國內外相關的政治社會化量表、政治態度量表與政黨認同 量表加以修訂之問卷為研究工具,以金門縣新移民之女性大陸籍配偶為調查研究 對象(截至2010年3月底止1640人),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蒐集金門縣女性大陸 籍配偶政治社會化與政黨認同資料,進行資料分析,並運用統計量化評估的方 式,來進行各項相關議題研究。

三三

三三、、、、重要發現重要發現重要發現重要發現

本研究初步發現結論有:1.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在政黨認同上大部分都是 泛藍支持者或獨立選民,認同泛綠的支持者是極少數的,僅佔4.53%。2.金門縣 女性大陸籍配偶先生省籍是客家人者,較偏向支持泛藍。3.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 偶先生省籍是本省人獨立選民的比例明顯較其他省籍為高。4.金門縣女性大陸籍 配偶越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者,越偏向支持泛藍。5.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認為個 體或總體經濟展望越好者,越偏向支持泛藍;認為個體或總體經濟展望越差者,

(7)

越偏向獨立選民。

四四

四四、、、、主要建議事項主要建議事項主要建議事項主要建議事項

大陸配偶從無投票權到現今有投票權,宛如是一個新生兒出來乍到這個世界 上,對於有關政治的相關事務都要重新學習,本文雖藉由問卷量化研究探討大陸 配偶內心的政黨傾向,然就實務面而言茲提出建議事項如下:

一、請內政部、教育部、交通部、衛生署、陸委會、勞委會及退輔會等相關機關,

寬列預算,積極規劃並推動辦理大陸配偶照顧輔導措施。

二、請內政部、衛生署、陸委會及勞委會等機關收集並建立大陸配偶之相關統計 資料(如離婚率、犯罪率、家庭暴力案件、子女發展遲緩、身心障礙及未能 合法工作等相關數據),以利未來相關措施之規劃與推動。

三、請教育部會商內政部及陸委會等有關機關研議強制大陸配偶接受國民補習教 育之可行性。

(8)

ABSTRACT

KEY WORD:Independent voter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Party identification

I. Case Study

As per 2008 according to th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the statistics shows that 8 percent of nationwide marriages in Taiwan are Cross-Straits marriages. Particularly in Kimen County in which the proportion equals to 26 percent, the number of mainland Chinese spouses has reached a total of 1640 in March 2010 due to the geographic and administrative advantage of the so-called Small Three Links.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Kimen County mirrors the nations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caused by Cross-Straits marriages the most. Therefore Kimen County is chosen as example for studies about the awareness of political approach and political party tendency in matters of Cross-Straits marriages to stimulate the government regarding their policies about mainland Chinese spouses's rights, standpoint and public participance.

II. Research Methods

The study is carried out by gathering and analyzing archives from which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content are elaborated. Secondly, female mainland Chinese spouses in Kimen County are surveyed using questionnaires referring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statistics about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wareness of political approach and political party identification. (1640 people as of end of March 2010).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surveys and collection of Kimen County's female mainland Chinese spouses's documents about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and party identification the assessments of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are conducted for the study.

III. Conclusion

The preliminary study came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1. When it comes to party identification, the majority of female mainland Chinese spouses are supporters for the pan-blue party or independent voters while in contrast, only 4.53% of supporters are accounted for the pan-green party. 2. Female mainland Chinese spouses in Kinmen County related to husbands from the ethnicity group of Hakka tend to support the pan-blue party. 3. (to be reviewed) 4. Female mainland Chinese spouses in Kinmen County considering themselves to be "Chinese People" tend to support the pan-blue party.5. Female mainland Chinese spouses in Kinmen County stating the individual or overall economic outlook is improving, tend to support the

(9)

pan-blue party; stating the individual or overall economic outlook is worsening, tend to be independent voters.

IV. Recommendations

Chinese spouses which were completely missing voting rights are entering an unknown territory be receiving voting rights. They have to reconsider their awareness of political approach and update their knowledge about political related issues.

Through analysis of surveys about mainland Chinese spouses political standpoint, preliminary studies of this research came to following requests and suggestions:

1. Th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Ministry of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The Mainland Affairs Council, The Council of Labor Affairs, The Veterans Affairs Commission and concerned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shall expand monetary budget and focus on counseling and looking after mainland Chinese spouses.

2. Th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The Department of Health, The Mainland Affairs Council, The Council of Labor Affairs and concerned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shall collect mainland Chinese spouses's data (marriage rate, criminal rate, domestic violence rate, children's developmental delay,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disabilities and labor legislative related data) in an uniform database for future planning and promotion.

3.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shall collaborate with the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 The Mainland Affairs Council and concerned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and determine feasibility of national compulsory tutorial for mainland Chinese spouses.

(10)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本研究以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為場域,探究其政黨傾向。本章共區分為四 節:第一節 研究背景、第二節 研究動機舆目的、第三節名詞定義、第四節研究 架構與方法,以釐清研究內容。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

臺灣社會長久以來存在著保守的父權思想,傳統的男尊女卑觀念認為女性 婚後的職責便是生兒育女、操持家務以及侍奉公婆,這樣的觀念在強調兩性平權 的現代社會,顯得不合時宜,也容易使經濟狀況獨立,追求自我實現的年輕女性 避而遠之,再加上從事初級產業的男性,給人的印象大半是工作辛勞、繁重,以 及收入不穩定等等,這樣的個人及生活條件,自然被年輕女性排除在婚姻對象的 選擇之外,也就有愈來愈多的臺灣男性面臨「娶不到老婆」的窘境。外籍配偶人 數之所以與日漸增,主要肇因於近十幾年來,臺灣經濟活動高度發展,以及教育 水準的提高,使得臺灣女性經濟能力獨立、自主意識提高,擇偶條件亦大幅提升,

同時也使居住在偏遠地區,或從事勞力密集的適婚年齡男性擇偶不易;另由於婚 姻市場中「男多女少」性別比例不均衡之事實,及女性對婚姻觀念的改變,女性 選擇不婚的比例逐年增加;使得許多社會經濟地位處於劣勢的男性,受到婚姻 排擠的影響,必需向外通婚,因此才有了外籍新娘(含大陸新娘)持續引進的社 會事實。基本上,台灣男性與外籍或大陸新娘婚姻的關係,大部分不是建立在感 情上,而是建立在金錢交易的基礎上,這往往使台灣男方及其家人,把外籍與大 陸新娘不當「人」而當做「商品」來看待。加上這些男性的教育程度較低,來自 封閉的社區,大都有「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兼又文化與語言的隔閡限 制,使得這種郵購式的異國婚姻關係,先天就註定了悲劇(郭銘森,2005:21)。

(11)

政府自民國76年開放大陸探親以來,臺灣人赴陸工作、投資、經商者眾,

兩岸交流熱絡,且海峽兩岸的氛圍日趨和緩,加速人流之移動,因之,兩岸聯婚 之人數呈直線上昇之趨勢,尤其女性婚姻移民更是後來居上,遠遠超過來自東南 亞等其他地區的外籍配偶。目前其數量已是外籍配偶數量的2倍之多。於此跨國 婚姻方興未艾之際,這群來自對岸或異國之新移民已然形成一股不容小覷之族 群。目前臺灣婚姻移民的發展趨勢,截至2010年3月底止,婚姻移民人數已突破 42萬,對我國社會而言,不啻是一股新興勢力,不管我們個人與其是否直接關聯,

整個社會對其人數之消長及動態之變化莫不關注之,更何況其與我們社會發展息 息相關,甚至將影響臺灣社會之發展與安定。此可由內政部對國人結婚之統計數 據,從2000年起至2004年止平均不到4對就有1對是跨國婚姻;而2005年起至2008 年9月底止,平均每5對就有1對是跨國婚姻,2008年8月份單月甚至高達每2.7對 就有1對之數據,足證國人與外籍或大陸人士婚配比例之高,不容忽視。1從歷年 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中發現:92年(含)以前國人結婚之外籍與大陸港澳配偶人數 占總結婚對數比例呈逐年遞增,至92年達31.86%比例最高,即平均每3對結婚就 有1對為中外聯姻,其中又以大陸配偶占五成以上居多;為遏止假結婚來臺,內 政部於92年開始施行大陸配偶面談制度,外交部亦於94年起加強外籍配偶境外訪 談,另外籍與大陸配偶來源母國經濟逐漸改善,致93年起外籍及大陸配偶所占比 重逐年降低,至97年降至14.03%,98年回升為18.71%,主要係國人間締結婚姻 關係者減少3萬7,952對,或減28.51%,而中外聯姻對數不降反升所致。

台灣新移民人數成長幅度相當迅速,也對台灣社會原本存在的「四大族群」

(原住民、台灣客家人、台灣閩南人、外省人)組合,注入了新元素(陳志柔、

于德林,2005:89)。新移民已經為「四大族群」之外的「第五大族群」,台灣 逐漸邁入多元文化的「五族共和」社會。因此,如何處理多元族群關係已成為當 前政府必須積極面對的公共課題(陳定銘,2008:1)。

1 內政部戶籍人口統計資料查詢,http://www.ris.gov. tw/docs/f4a.html,民國 99 年 5 月 11 日。

(12)

由於全球化與資訊化的趨勢使然,人們訊息的傳遞廣泛且無遠弗屆,交通 的便捷更縮短彼此的距離,政治、經濟、文化、社會之交流,逐漸打破疆界的藩 籬,地球村儼然成形。留學、通商、婚姻所形成的跨國交流愈來愈盛,雖然有其 便利與優勢,不容置疑,然亦為社會帶來諸多值得省思的問題與衝擊。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 壹

壹 壹、 、 、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在如此高比例之外籍配偶入境我國,對我國在各方面之影響將既深且遠,我 國政府如果不及早提出一適切之對應及移民政策,並以合理之管理及有效之輔導 善待此等遠渡重洋之新移民,可以預料的是日後對我國社會及政治將有不良之後 果。從歷史發展的軌跡來看,臺灣本來就是一個移民的國家(潘叔滿,2004);然 而,在過去的五十年來,無論是就政府相關的制度或措施,都很少觸及如何建立 移民國家的政策與制度等相關議題。近幾年來,因為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在亞洲 地區大量外籍勞工及外籍配偶的跨國人口流動,使得政府與民間紛紛開始關注外 勞及婚姻移民婦女相關權益,尤其是外籍配偶,其進入臺灣後原則上應會在此長 期居留,屬永久性移民,對我國的影響是長久且全方面的。台灣的婚姻市場在 1994 年至 2009 年,外交部核發國人東南亞地區各國籍配偶簽證數已有 207,681 人(外交部),這代表著短短十五年間,已有超過二十萬的外籍配偶進入台灣社 會,他們離鄉背景從熟悉的原生社會與文化環境中抽離出來,獨自進入台灣社會 家庭中,所需面對的不僅是環境與角色的轉換,更要在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等 各方面都迥然不同的社會中獨自奮鬥。

(13)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政府對外政策大幅開放,所謂「國際家庭」便順 勢而生,依照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跨國婚姻」的確難擋,而這股浪潮亦將逐 漸影響台灣的人口結構,也同時會衍生出許多關於家庭、婚姻、教育、經濟、政 治、文化等社會問題。另一方面,由於兩岸對峙趨緩、政府法規亦逐漸鬆綁,民 間交流日益頻繁,前往中國經商、探親、觀光旅遊的人數與時俱增,在同文同種、

語言相通,風俗習慣又都相同的良好條件下,大陸女子順勢成為台灣男人娶妻的 對象,因此大陸新娘即應運而生。但是大陸新娘「假結婚、真賣淫」事件層出不 窮,新聞媒體負面渲染大肆報導,因此國人對「大陸新娘」的觀感漸漸帶有價值 色彩,理所當然地將其視為一種買賣、交易的商品,認為這些遠嫁而來的大陸新 娘是來台灣享福的,嫁到台灣是來過好日子的。兩岸婚姻的穩定性攸關社會是否 安定,因兩岸通婚者分別成長在不同的社會制度與經濟體系中,故有不同的價值 觀念,倘若雙方當事人在某些個人條件上有所差距,則在相異的價值觀下,將影 響其婚姻的穩定,例如配額限制與人道原則衝突、大陸配偶等候配額期間來台探 親期限、大陸配偶來台生活適應、大陸配偶申請其直系親屬來台定居等,故大陸 配偶來台定居問題是應予重視的。

隨著兩岸關係的迅速變遷引起很大的漣漪。兩岸人民同文同種,因接觸頻 繁而使得兩岸聯姻不斷增加。自 1992 年開放大陸配偶來台迄今,兩岸的通婚比 例不斷上昇。大陸配偶問題在處理對策上一直在人道考量與社會資源分配間不斷 掙扎,截至 2010 年 3 月底止在台大陸配偶人數已達 27 萬多人,由此顯現兩岸婚 姻已是普遍的社會現象。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2008 年全台平均每 100 對結 婚中,就有 8 對為兩岸聯姻;其中,金門地區由於小三通的便捷,截至 2010 年 3 月底止在金門的大陸配偶人數已有 1640 人,在單一縣市的對比比例中每 100 對中就有 26 對。由此可見,金門地區在兩岸婚配中所面臨之挑戰及困難是具有 代表性的,本研究分別就動機、個人背景、政治意識與國族認同等,進行研討,

並以金門地區為個例,探討兩岸婚姻結合中所衍生出的相關問題及政治社會化的

(14)

情形,進而瞭解她們的政黨傾向。

貳 貳 貳

貳、 、 、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就兩岸婚姻的問題而言,不應只停留在社會福利層面作探討,更應回歸到權 益的保障,其中最基本的人權―投票權問題更應予以重視。因此本文擬從女性大 陸籍配偶政治社會化情形來研析,瞭解她們參與台灣政治活動之情形,促使政府 政策能兼顧大陸籍女性配偶立場及權益,並鼓勵她們樂於參與公共事務,進而珍 惜她們的參與政治權益,才能發揮影響力,以提升女性大陸籍配偶之地位。從上 述研究動機可知,不只女性大陸籍配偶生活問題需要重視,憲法所賦予每位國民 應盡的權利與義務亦不容忽視,而最容易彰顯權利義務的方式莫過參與政治相關 事宜,同時亦可使女性大陸籍配偶對我國家、社會產生認同,甚至可以針對女性 大陸配偶對其所關心議題的反應,作為政府訂定政策及施政之參考,此為本研究 之目的所在。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名詞定義 名詞定義 名詞定義 名詞定義

壹 壹

壹 壹、 、 、 、 外籍新娘 外籍新娘 外籍新娘 外籍新娘: : : :

外籍新娘即台灣民間對女性外籍配偶之稱呼,該移民族群源自1970年代未 期。外籍新娘係指跨國婚姻嫁到台灣的女性,尤其在80年代後,從東南亞地區到 台灣,包括越南、印尼、菲律賓、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籍的女子。原名 為「外籍新娘」,意涵某種程度的種族歧視與負面的刻板印象。

(15)

貳 貳

貳 貳、 、 、 、 外籍配偶 外籍配偶 外籍配偶 外籍配偶: : : :

泛指與本國籍人士締結婚姻的非本國籍人士,而此後國內婦女團體,為避免 對於跨國婚姻來台灣的女子造成歧視於是不斷發起正名運動,而內政部於92年8 月14 日以台內秘字第0920064819號函將「外籍新娘」全面修正為「外籍與大陸 籍配偶」,並發函行文通報各相關單位加強宣導。

叁 叁

叁 叁、 、 、 、政治社會化 政治社會化 政治社會化 政治社會化: : : :

政治社會化即是指人們對有關政治觀念與態度的學習,也是政府灌輸其人民 適當之政治價值與政治行為模式的過程。事實上,一個人想在社會中生存和發 展,他(她)就必須使自己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適應一定的社會規範,如此方能 與社會中其他的人共處。此外,就國家的建立而言,其主要關鍵問題之一,即為 如何透過政治社會化的過程,去改變或培養人們的政治價值觀、政治態度與政治 行為模式。此種政治社會化的現象普遍存在於古今中外的社會中(陳義彥,

1978)。就個人而論,由於政治社會化的結果,他逐漸對政治事務有所認知,了 解自己在政治社會中所處的地位與角色,培養出應付與處理政治事務與情勢的方 法,並據此形成了其政治態度與行為(呂亞力,1993)。

肆 肆

肆 肆、 、 、 、政黨認同 政黨認同 政黨認同 政黨認同: : : :

根據《美國選民》(The American Voter)一書的作者 Campbell、Converse、

Miller 與 Stokes(1960:120-122)認為,「政黨認同」是選民對一個政黨所 存在的一種歸屬感,是一種心理上的認同,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形成,並長期穩 定地存在於選民心中,成為選舉時支配選民政治判斷的主要依據。簡而言之,

政黨認同就是選民對政黨的一種心理依附感。在台灣由於歷史文化背景的差 異,政黨認同能否產生如美國所謂的長期心理認同,各方看法不一。因此,台

(16)

灣政治學界的選舉研究中,對政黨認同這個概念似乎是以一種欲迎還拒的態度 處理(陳陸輝2000a:113)。一般大多以政黨支持、政黨偏好稱之。而就實證的 資料可以發現,選民對政黨的「偏好」或是「支持」或是「認同」,與其他的政 治態度或是選民的投票行為都顯著相關。(陳陸輝 2000a:114)本文所指之政 黨認同係以目前國內五個常聽到的政黨:包括民進黨、國民黨、親民黨、台聯 及新黨,選民的心理依附或支持是偏向那一個政黨。

伍 伍

伍 伍、 、 、 、獨立選民 獨立選民 獨立選民 獨立選民: : : :

獨立選民係以選民有無政黨認同作為界定,由於政黨認同測量的看法分歧,

故 於 測 量 獨 立 選 民 時 約 可 分 為 強 調 選 民 的 行 為 面 或 態 度 面 兩 類 (Dennis,1988a:81),強調選民的行為面係指選民的投票没有固定支持的政黨,

會經常變動其投票侯選人的政黨,其投票是不穩定的;至於強調選民的態度面係 以選民的自我宣稱不屬於或不認同任何政黨作為測量依據,故獨立選民的自我認 同測量法,係附屬於政黨認同的測量之中(張世熒、朱曉玉,2005)。本文所指 之獨立選民係以強調選民的態度面:以選民的自我宣稱不屬於或不認同任何政黨 作為測量依據,因此,一個選民心理上不認同任何政黨,他就是獨立選民。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壹 壹 壹

壹、 、 、 、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本研究首先採文獻分析法,闡述政治社會化及政黨認同的內涵,其次採問卷 調查法,以研究者參照國內外相關的政治社會化量表、政治態度量表與政黨認同

(17)

量表加以修訂之問卷為研究工具,以金門縣新移民之女性大陸籍配偶為調查研究 對象(截至2010年3月底止1640人),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蒐集金門縣女性大陸 籍配偶政治社會化程度的認知與政黨認同傾向資料,進行資料分析,並運用統計 量化評估的方式,來進行各項相關議題研究。

貳 貳 貳

貳、 、 、 、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 研究步驟

一 一 一

一、 、 、 、本研究進行的步驟如下 本研究進行的步驟如下 本研究進行的步驟如下 本研究進行的步驟如下: : : :

(一) 確定研究主題後,界定問題的範圍和性質,擬定研究計畫與進度,撰寫研 究大綱。

(二) 閱讀、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確定研究架構與研究內容,作為本研究之理 論依據與調查研究工具之參考。

(三) 依據研究架構和研究理論基礎,參閱相關政治社會化量表、政治態度量表 與政黨認同量表,編修量表及調查問卷,經預試後,依鑑別度結果來修 改問卷, 編印成正式問卷,並進行實證調查。

(四) 回收調查資料後,予以整理登錄,再以電腦統計處理。

(五) 據資料統計結果,加以彙整和分析,並做成結論和建議,提出研究報告。

二 二 二

二、 、 、 、本文內容主要分為五部分 本文內容主要分為五部分 本文內容主要分為五部分 本文內容主要分為五部分, , ,說明如下 , 說明如下 說明如下: 說明如下 : : :

(一) 第一章 緒論:說明研究動機和目的、研究範圍和限制、名詞釋義及研究 方法與步驟。

(18)

(二) 第二章 相關文獻探討:探討有關政治社會化的涵義與理論及政黨認同的 概念與適用性,並將國內外之相關實證研究作一介紹,加以比較與參考。

(三)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先描述研究架構,提出研究假設,再研擬研究 樣本之選取,解釋研究工具之編列,並陳述研究實施程序與資料處理方式。

(四)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根據施測所得之資料,進行分析與討論。

(五)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歸納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並指明研究的 限制及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茲繪製研究流程圖如下圖 茲繪製研究流程圖如下圖 茲繪製研究流程圖如下圖

茲繪製研究流程圖如下圖 1 11 1- -- -4 44 4- -- -1 11 1。 。 。 。

圖 1-4-1:「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政黨認同」研究流程圖

研究動機 文獻探討

彙編問卷 實證研究

資料統計與分析

結果與討論

結論與建議

(19)

(20)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來自不同區域的人民移入了當地國,雖然會逐漸融入當地社會,然而,其 所帶來的文化也會對當地文化產生衝擊。而且,不同地區的移民會帶來不同的文 化、宗教及生活習俗。而相同背景的移民會自然住在一起,形成各個移民社區,

例如在美國有中國城,在我國由於有相當多的東南亞外籍配偶移入,故也有形成 外籍新娘村落聚集的現象。而這些移民融入當地社會的程度與意願也會對當地居 民造成影響,以德國為例,許多回教徒移民相當堅持其原本的風俗習慣及生活方 式,有時甚至不惜違反當地法令,比如回教女學生應否在學校戴面紗上課的問 題,就是一例 (陸慧玲,1998:14-19)。

新的移民對移入的當地國能否適應並產生認同,應是值得關注的重要議題 之一,事實上認同並非天生且一成不變的,它必須在適切的環境下發展,並且不 斷接受滋養(施正鋒,2001:76)。所以,我們可以將「認同」定義為在特定時空 下,一群人具有共同自覺,想像如何區分「我們」與「他們」的集體範疇,如民 族、省籍、氏族或階級。「外籍配偶」(含大陸配偶)現象,是核心、半邊陲與邊 陲兩地被資本主義發展排擠至邊緣地位的男女勞動者,為求延續生存而形成的結 合 (夏曉鵑 ,2000)。而諸多研究指出,大陸及外籍配偶現象除了是資本主義發 展的產物外,台灣環境較佳,可以協助解決原鄉家庭的貧困是大陸及外籍配偶願 意嫁至台灣的最主要因素。而大陸及外籍配偶是否認同台灣,將自己看成是台灣 人,實在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尤其是大陸及外籍配偶人數愈來愈多的情況 下,再加上其所生的下一代,在不久的未來,將形成一人數不小的團體,而這個 團體的凝聚力如果愈來愈強,對台灣內部的影響力將不容小觑。

(21)

蒐尋相關文獻,以大陸配偶為對象之研究,仍多以其來台後生活適應認同及 其子女課業之教育及輔導問題為主題,在政策方面則較少有研究,對於其政治社 會化或公民參政權益方面為切入點之研究則更少,本章蒐集國內外學者與政黨認 同有關之理論和研究結果加以分析、歸納與整理,以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本章 分成四節;第一節探討政治社會化涵義及理論;第二節探討政黨認同的概念與適 用性;第三節則由晚近國內外相關文獻中從事政治社會化與政黨認同的實證研究 探討。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政治社會化涵義 政治社會化涵義 政治社會化涵義及理論 政治社會化涵義 及理論 及理論 及理論

所謂的政治社會化指的是人透過經驗、學習或模仿取得對於政治事務的知 識,進而內化變成他自己本身對於社會公眾事務的判斷、價值及態度。透過這過 程使政治文化得以維持,也透過這過程使政治文化的變遷得以產生。社會化的中 介機構一般來說有:家庭、學校、同儕團體、大眾媒體等等,人們透過上述這些 機構之明示或隱示的傳遞訊息,而進行社會化的過程,這過程經常是長時間的進 行,從出生有意識開始,一直到老的時候。對於政府而言,大眾媒體及學校是他 們用來灌輸政治知識或特定意識之主要途徑,但其是否發生效用往往取決於在其 他途徑所獲得見解是否一致,例如在大眾媒體得到一個訊息,不見得馬上會對個 人產生效用,其往往透過同儕團體或與家人的討論而形成意識。

「政治態度」不是本能的傾向或先天的反應,而是經由後天政治學習所形成 的,此種政治學習的過程就是政治社會化。所謂「政治社會化」是一個人經由生 活經驗與學習,以獲取政治態度定向及行為模式的持續發展過程。一個人政治態 度與政治行為取向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長期累進的政治學習過程,並且受到了多 重因素的影響,而非決定於單一因素或單一機構。個人從兒童時期到老年晚期的

(22)

各種學習經驗及生活經驗,在在都是形成或影響一個人在政治上的行為定向及模 式的因素(蘇澄鈺,2004)。

壹 壹 壹

壹、 、 、 、政治社會化 政治社會化 政治社會化 政治社會化涵 涵 涵 涵義 義 義 義

一 一 一

一、 、 、 、定義 定義 定義 定義

Herbert. H. Hyman,他雖非政治學家,但他是第一位用「政治社會化」這 一名詞作為著作名稱的社會心理學家,他引用政治社會化的概念探討個人政治觀 念與政治行為的源起及發展,他認為一個人的政治社會化乃透過各種社會機構去 學習各種符合其社會地位之行為模式的過程(袁頌西,2004)。政治社會化即是指 人們對有關政治觀念與態度的學習,也是政府灌輸其人民適當之政治價值與政治 行為模式的過程,事實上,一個人想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他(她)就必須使自 己的價值觀與行為模式適應一定的社會規範,如此方能與社會中其他的人共處。

此外,就國家的建立而言,其主要關鍵問題之一,即為如何透過政治社會化的過 程,去改變或培養人們的政治價值觀、政治態度與政治行為模式,此種政治社會 化的現象普遍存在於古今中外的社會中(陳義彥,1978)。就個人而論,由於政治 社會化的結果,而逐漸對政治事務有所認知,了解自己在政治社會中所處的地位 與角色,培養出應付與處理政治事務與情勢的方法,並據此形成了其政治態度與 行為(呂亞力,1993)。

二 二 二

二、 、 、 、政治社會化影響因素 政治社會化影響因素 政治社會化影響因素 政治社會化影響因素

政治社會化可區分為垂直政治社會化與水平政治社會化兩種。前者是指上下 兩代之間的政治社會,亦即老一輩的人將政治文化價值傳承給年輕一代的人的過 程,此種政治社會化是屬於垂直的,一代一代的影響下來;後者則屬於同一年代

(23)

間,如兄弟姊妹、同儕朋友之間相互影響的政治社會化現象(David Easton&Jack Dennis. 1969)。

在所有有關政治社會化的研究中,以對於家庭在政治社會化歷程所擔任的角 色作的最多,而在作為社會化的正式環境(formal environment)與非正式環境

(informal environment)的學校與同儕團體對於個人政治定向形成的影響,仍 然缺乏有系統的、廣泛深入的調查。事實上,一個人態度的形成與變遷,絕非是 一個因素或一個社會化機構所決定的,而是受著多種因素所決定的。而這些因素 之間又是相互影響著的。Langton所提出的模型很有參考價值2(如圖 2-1-1 )

圖2-1-1:影響政治社會化因素的因果關係

直接因果關係

間接因果關係

圖2-1-1:影響政治社會化因素的因果關係

2 2004

(24)

貳 貳 貳

貳、 、 、 、政治社會化理論 政治社會化理論 政治社會化理論 政治社會化理論

有關個人政治社會化形成的理論,學者的見解也如同其對政治社會化的涵義 般分歧不一,各有其分類,例如:Easton 與 Dennis(1969)將之歸納為分配理論、

系統維持理論以及系統持續理論三類。而Jaros則根據政治社會化個體與整體層 面的兩種定義,將政治社會化的理論分成微觀層次理論(micro-level theory) 與鉅觀層次理論(macro-level theory)兩類 (Jaros, 1973:139-140)。我國學 者馬起華將其分為學習理論、態度理論以及政治系統理論(馬起華,1981:

246-254)。易君博則分成行為論、功能論以及系統論(易君博,1984:126-132)。

大致而言,行為論、學習理論、態度理論屬於微觀層次理論,強調個人政治態度 與政治行為模式的形成與發展;至於功能論、系統論、系統維持理論及系統持續 理論則屬於鉅觀層次理論,重視政治文化的傳遞及其與政治系統的穩定與變遷的 關係。本文主要探討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個人背景及社會化機制對其政黨認同 的影響,因此僅就微觀層次理論探討之。

微觀層次理論是從心理學的領域發展出來的,其主要目的在探討個人政治態 度與行為的形成原因與過程。一般以 Hess 與 Torney 以及 Dawson 與 Prewitt 為代表(蔡璧煌,1994:25)。Hess 與 Torney (1967)以四種政治學習模式說明 政治態度的如何獲得、變遷與努力。而 Dawson 與 Prewitt (1969)則將政治社 會化主體的政治學習型態區分為直接與間接的政治社會化兩大型態。茲分述如 下:

(25)

一 一 一

一、 、 、 、Hess & Torney Hess & Torney Hess & Torney Hess & Torney 的四種政治學習模型 的四種政治學習模型 的四種政治學習模型 的四種政治學習模型

Hess 與 Torney 認為個人可經由「累積」、「人際關係轉移」、「認同」以及

「認知發展」等四種模式來獲得政治態度(李文政,1999b;蔡璧煌,1994;Hess

& Torney, 1967:22-26)。

(((

(一一一一))))累積模式累積模式累積模式累積模式((((The Accumulation ModelThe Accumulation ModelThe Accumulation ModelThe Accumulation Model))) )

此種模式假定:個人「政治角色期望」(political role expectations ) 的形成是由於片斷知識、資訊、態度與活動之累積而得,這類社會化的基本 性質是強調成人直接教導。在這模式中,認為兒童的態度及行為是由直接的 學習累積而成,較不考慮兒童本身的個別差異與教材的性質,強調兒童的政 治態度、參與及行為亦是直接學習累積而成的。

( ((

(二二二二))))人際關係轉移模式人際關係轉移模式人際關係轉移模式人際關係轉移模式((((The Interpersonal Transfer ModelThe Interpersonal Transfer ModelThe Interpersonal Transfer ModelThe Interpersonal Transfer Model))))

此種模式假定:兒童在接觸明顯的政治社會化之前,已有許多人際關係 的滿足或不滿足的經驗,由於在家庭與學校中的生活經驗,使其對於權威人 物發展了多面的關係 (multifaceted relationship)。這使得兒童在日後與 權威人物的關係中,其採取的應對方式,往往與他童年時代與人接觸時所採 取的方式頗多相似。此種政治社會化強調的是一種人際關係的轉移,如對父 母、師長的關係,在日後可以反映其對政治權威人物的應對關係。兒童在家 庭與父母親或在學校與師長的相處生活經驗,會影響到日後面對權威人物時 可能會有的應對模式反應,此一模式說明了個人對父母、師長的敬愛是會投 射到對政治領袖人物的崇敬上,它強調政治學習是一種人際關係的轉移。

(26)

(((

(三三三三))))認同模式認同模式認同模式認同模式((((The Identification ModelThe Identification ModelThe Identification ModelThe Identification Model))) )

本模式強調:兒童的政治認知、情感與行為的產生,通常源自於在生活 經驗中對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的模仿與認同。當成人還不曾設法 誘導兒童接受其觀點時,兒童便模仿一個在他心目中重要人物往往是父母或 師長的行為與態度。亦即兒童的政治態度與行為的形成,係來自對生活中重 要他人(通常是父母或師長)的模仿與認同。此種模式最常用來說明兒童對 政黨的認同何以受到父母對政黨偏好的影響,也就是說,兒童對特定對象的 態度是直接模仿自他人。

( ((

(四四四四))))認知發展模式認知發展模式認知發展模式認知發展模式((((CognitiveCognitiveCognitiveCognitive----development Modeldevelopment Modeldevelopment Model)development Model)))

此一模式假設: 認為兒童對於某種概念與知識的領悟能力,往往限制了 其對政治現象的瞭解。兒童對於政治世界之認識,是隨其認知結構而改變 的;因此,當兒童的認知發展尚未達到某種概念的階段時,我們是無法教會 他這種概念的。換句話說,一個人對政治事務與現象的理解,是與其認知發 展階段相關的,也因此經常受限於個人之認知發展階段。也就是說,政治社 會化是與其認知發展階段息息相關的。(李文政,1999b:131)

Hess & Torney 指出這四種模式的應用,需依不同類別的學習內容或情境而 定。譬如說,「累積模式」可適用於解釋隨著年齡增加而對政治制度的各種認知 與態度的日益精進;「人際關係轉移模式」則用來說明兒童對父母、師長等的好 惡情感,會類化成日後對權威人物如總統等的積極性或消極性情感;「認同模式」

最適合用來解釋兒童政黨認同形成的學習;而「認知發展模式」則用來說明個人 對政府組織及政治運作等方面的知識成長最為貼切。這種結論符合前文所提,強 調以「過程」為重心之研究。不過 Hess & Torney 的論說,僅是推想而已,並 無實證研究來支持(引自呂亞力,1993:37)。

(27)

二 二

二 二、 、 、 、Dawson & Prewitt Dawson & Prewitt Dawson & Prewitt Dawson & Prewitt 間接與直接的政治社會化 間接與直接的政治社會化 間接與直接的政治社會化 間接與直接的政治社會化

Dawson & Prewitt 將政治社會化的學習區分為間接型與直接型兩類,以間 接與直接政治社會化,來說明政治學習的基本過程(引自林水波1973b:56-64)。

所謂間接的政治社會化,主要在說明個人的非政治性向會影響政治自我的發展。

通常分為兩個階段:個人先獲得一般的性向,然後轉化到特定的政治對象,而形 成政治取向;例如:兒童與父母、師長相處後,從這些相處經驗中發展出某種期 望,然後轉化到特定的政治對象(例如總統、政黨),而形成一種政治定向,這 類型之社會化個體政治自我的發展,強調個體政治社會化的過程中,是一種間接 傳遞的學習過程;而所謂直接型態的政治社會化則是指對被社會化主體的傳遞之 內容是以直接的方式為學習過程,比如學校老師可以直接將愛國精神教導學生如 何成為一個好公民,使學生可以直接的學習到政治社會化的傳遞。(葉佳文,

2001:30-32)茲分別說明如下:

(((

(一一一一))))間接的政治社會化的三種形式間接的政治社會化的三種形式間接的政治社會化的三種形式間接的政治社會化的三種形式

1、人際關係的轉移(Interpersonal Transference):此種類型的政治學習 與 Hess & Torney 所提的「人際關係轉移模式」類似。這種學習模式假 定兒童在接近明示的政治社會化時,已擁有豐富的人際關係和滿足感之經 驗。由於兒童時期在家庭和在學校有了這種經驗,他乃發展出與權威人物 的多方面關係(引自林水波,1973b:58)。因此,兒童早期與父母師長的 互動經驗會轉移成日後對權威人物的應對態度。

2、見習(Apprenticeship):個人在特定的政治情境中所使用的各種技巧和 表現的價值,常來自於非政治情境中的行為和經驗。「見習」在社會化過 程中是指個體從各種不同的非政治活動中,獲得適用於政治世界的各種技 能與價值。此非政治的活動被視為是政治活動的練習或見習。例如,在學

(28)

校中的班會或社團活動,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到以投票的方式來選舉出該團 體的領導人,並且可以針對該團體的缺失來進行討論。此種參與團體決策 的模式,有助於應用在將來的政治情境中。

3、類化(Generalization):政治態度的發展,是由於社會價值擴展至特殊 政治對象所致。 Verba 指出:「一種文化的基本信仰和價值模式,雖與特 殊的政治對象無所關聯,但在政治文化的結構上卻常扮演主要的角色。這 種基本的信仰面向,如人類與自然關係的觀點、時間觀點、人性觀點和對 待同胞的觀點,以及行動定向和一般的活動信條等,顯然與特殊政治態度 相互依存。」(引自林水波,1973b:60)。因此,類化的政治學習3,乃關 係著一個人的政治效能感,同時也影響著政治社會化的成效。一個人的政 治自我,常是植基於該文化的信仰體系中,而個人生活在該種文化時,此 信仰體系則對於個人的政治成熟具有潛在的影響。例如,一個對自我價值 評價比較低的人,可能會類化成對政治功效意識也會比較低。

( ((

(二二二二))))直接的政治社會化的四種形式直接的政治社會化的四種形式直接的政治社會化的四種形式直接的政治社會化的四種形式 1、模仿(Imitation)

「模仿」是眾所皆知的學習模式,任何人都可藉由模仿而達到學習的 目標。此種學習是最廣泛和持久的社會學習模式,可適用於一整套的政治 價值、行為、技能期望和態度的獲得。這種學習可以是有意識的、刻意的 努力,也可能是下意識地仿效他人的價值觀念或行為模式。根據 Easton、

Greenstein 與 Hess 的研究,美國兒童約在七至八歲間就已經形成對政

3

stimulus

generalization generalization ,1985:130

(29)

黨某種形式的認同,其原因可能模仿父母的政黨偏好所致(引自葉佳文,

2001:31)。

社會模仿是社會化及態度獲得理論的核心,青少年模仿同儕的行為,

是因為他們希望被團體所接受,而子女模仿父母,是因為父母是他們的重 要他人。此外,模仿也可能有反面的情形產生,有時青少年對父母的反面 模仿,是意圖塑造一種有別於其父母或其他權威人物的認同。

2、預期的政治社會化(Anticipatory Socialzation)

這種學習模式類似模仿,是指當個人渴望未來從事某種職業或想取得 某種社會地位時,經常在他們尚未取得該項職業或尚未居於該地位之前,

就開始預期的接受並適應於這些角色的價值與行為。例如:一心夢想成為 教師的學生,其言行舉止或思考模式即可能有如一位老師,符合社會上對 教師的角色期望。

3、政治教育(Political Education)

政治系統透過各項政治社會化媒介(如:學校、政府機構等),將政 治知識、信仰、價值和行為,有計畫地傳遞給個人。與「模仿」和「預期 社會化」不同的是,此種「政治教育」的主動權操之於政治社會化媒介,

而非被社會化的個人。國家經常利用政治教育以激發愛國心、對本國之忠 誠以及對政府的支持。例如政府有計畫地運用學校公民教學課程或學校的 儀式活動,諸如升降旗、唱國歌、演講等,大多是用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 操和對政治制度的認同。

4、政治經驗(Political Experience)

個人有關政治的信念與認識,常是透過觀察和體驗而來的,此種與政 治人物、政府機關或某些事件的互動經驗,將會影響一個人的政治社會化

(30)

成效。不容否認,個人對政治的認知,有的是經由個人在政治過程中與政 治人物互動或在政治事件中的親身體驗與觀察而來(蔡璧煌,1994:32)。

這些經驗會影響他日後參與政治活動的態度與取向。當個人認為他可以參 與、評斷和決定社會與政治系統的未來時,其對政治的態度便會採取較為 積極、務實的方式。因此,被社會化者基於對政治態度的積極,他會與各 種有關的政治學習產生密切關聯的互動,而從互動中獲得政治經驗,以強 化自己的政治功效4

綜合上述,微觀層次的政治社會化理論,有關 Hess & Torney 所提的四種 政治學習模式,及 Dawson & Prewitt 主張的間接型與直接型的政治社會化,對 研究大陸配偶政治社會化工作者而言,所提供本研究之啟示如下:

一、個人政治態度的形成受到個人與其周遭所接觸之人物彼此互動關係影響深 遠。其先生、公婆、親友及政府相關人員是大陸配偶在台政治社會化過程中 最重要的傳遞者,他們在大陸配偶政治社會化過程中不僅扮演重要的角色,

同時也可能是人際關係轉移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二、大陸配偶政治態度的發展,除直接、間接可由正式或非正式的活動中學習累 積而得外,研究者認為,政府可善用獎勵制度,重視社會價值的擴展及特殊 政治對象,使大陸配偶的政治學習亦可藉由類化而獲得,以提升大陸配偶政 治社會化的成效。

三、家庭、社區、同儕團體與大眾傳播媒體是個人最常接觸的政治社會化環境,

本研究擬以微觀的角度來探討金門縣女性大陸配偶政治社會化對政黨認同 態度形成的影響。

4

,1989:188

(31)

第 第 第

第二 二 二 二節 節 節 節 政黨認同的概念與適用性 政黨認同的概念與適用性 政黨認同的概念與適用性 政黨認同的概念與適用性

壹 壹

壹 壹、 、 、 、政黨認同的概念 政黨認同的概念 政黨認同的概念 政黨認同的概念

「政黨認同」(party identification)是一項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 個人整體的價值觀念與信仰系統中關鍵的一環,具有長期穩定的性質;就整 體效應而言,政黨認同對於政黨體系的穩定與否影響甚鉅。這種對於特定政 黨的歸屬感或者忠誠感,被視為是政治行為者其自我認同在政治世界的一種 延展與擴張;在產生團體認同的心理過程中,個人會形成一種我群意識,該 意識係以選民「自我歸類」(self-classification)、「自我認同」(self- identity),或者「自我概念」(self-conception)的方式表達。必須強調 的是,這種團體歸屬感並不僅存在於正式黨員,也不必然持續地反應在投票行 為(Abramson, 1979;Campbell et al., 1960:121-123;Campbell, Gurin, and Miller, 1954:88-89;Converse and Pierce, 1985:144;Gerber and Green, 1998:794-795;Miller, 1976:21-22;Sears and Valentino, 1997:

45-46);一般說來,透過「政治社會化」(political socialization)的學 習歷程,個人從家庭、學校、職場、同儕團體,以及傳播媒體,獲得對於政 黨偏好與認同的訊息,逐漸形成政黨認同,並隨著成長過程與歷次傾向投票 給同一政黨的政治經驗,增強這種政黨的心理認同 (引自吳重禮、許文賓,

2003:102)。

政黨認同得以成為選民投票行為的核心概念,密西根學派的理論建構功 不可沒(莊天憐,2000:5-6)。政黨認同概念在1954年由《選民抉擇》(The Voter Decides)一書作者們(Campbell, Gruin and Miller)進行理論性的 探討。之後《美國選民》(The American Voter)一書將這個概念加以完整發 展(引自李育任,2006:4-5)。此後政黨認同的概念一直支配美國政治學界

(32)

對投票行為的研究。何謂認同?何謂政黨認同?其概念如何?在《選民抉擇》

一書中所謂的認同,是指個人附屬(attachment)於他們所選擇的團體。如 果此團體是政黨,則可稱之為政黨認同(Campbell et al., 1954:88-89)。 這種依附是指一種心理感覺上的聯結,並不要求其他任何形式的條件,因 此,政黨認同不需要成為正式黨員、也不用參加黨舉辦的會議或者繳交黨費 ( Campbell et al.,1954:88-90 )。簡言之,政黨認同是指選民對政黨的 一種心理附屬感。

《美國選民》(The American Voter)一書提出,以「漏斗狀因果模型」

(funnel of causality)的概念,來探討選民投票行為的分析架構,該書 作者們並提出密西根研究中測量政黨認同的方式5 。此外,他捫更指出影響 選民投票行為的三個主要因素,包括候選人因素、議題因素以及政黨認同因 素,其中,政黨認同因素被認為是一種較為「長期穩定」的概念,認為政黨 認同是選民對政黨所存在的一種歸屬感,是一種心理上的認同,在社會化的 過程中形成,長期穩定地存在於選民心中,會影響人們的態度、行為定向與 政治認知,並在選舉時成為支配選民政治判斷的主要依據(Campbell et al.,1960:121)。同時,這些作者們亦運用了社會心理學的理論來建構政黨 認同的概念,即人們在其所處環境中會受到團體(政黨)的吸引或排斥,而使 個人對政黨也發展出類似的正面認同或負面的排斥情感。換句話說,政黨認 同是選民對政黨的心理認同與情感附屬,選民將自我的概念延伸到群體,在 政黨認同的過程當中找尋自己的定位(Campbell et al.,1960:120-122)。 綜而言之,政黨認同的概念有二個主要的特點,分述如下:

5 (Republican)

、民 (Democrat) (Independent),

(strong)

(weak)民

Campbell et al.,1960:122

(33)

一 一 一

一、 、 、 、自我歸類 自我歸類 自我歸類 自我歸類( ( (self classification ( self classification self classification) self classification ) ) )是政黨認同的中心概念 是政黨認同的中心概念 是政黨認同的中心概念 是政黨認同的中心概念

政黨認同的本質不只是「心理」的,同時它還包含「群體」的概念,是 一項「自我的延伸,將自我視為一個群體的一部份」(Miller & Shanks , 1996:120)。該書原作者之一Warren E.Miller 在很多地方都用宗教認同來 比喻政黨認同的概念。當一個人說自己是 Democrat 或 Republican 的時 候 , 就 像 是 在 說 他 是 一 個 天 主 教 徒 或 猶 太 人 ; 他 屬 於 天 主 教 徒 ( 或 Democrats)這個群體的一份子。教會(或政黨機器)只是詮釋教義(或宣 示政策立場)的組織。他可能贊同也可能不贊同代表這個群體的組織(教會 或政黨)的立場。但即使選民的政見立場和他所認同的政黨的政策主張有所 歧異時,選民並不一定會改變他原先的政黨認同,當他投票的時候,仍然有 很高的機率投給他所認同的政黨(Miller,1991:748)(引自梁淑女,2009:

24-25)。

二 二 二

二、 、 、 、政黨認同有很高的穩定性 政黨認同有很高的穩定性 政黨認同有很高的穩定性 政黨認同有很高的穩定性

在甚多的研究中發現,政黨認同的政治社會化機構,在早期是以家庭為 中心(Campbell et al.,1960:126-127)。兒童藉由家庭政治社會化機構,

學習模仿其父母的政黨認同,及其成長後並且穩定地傳遞給下一代。基本上 人們的政黨認同是伴隨著長期而且強烈的情感而來的,選民一旦形成政黨認 同,便會隨生命週期而增加其強度(Campbell et al.,1960:161-165)。

Campbell等人將政黨認同視為是一種持續性的決定(standing decision), 甚少受候選人和政治議題的變換而改變,所以政黨認同一旦形成後它是穩定的

(Campbell et al.,1960:120-121)。經由上述討論我們發現,密西根學者 主要認為政黨認同是一種情感上的自我歸屬,並具有穩定的特質,而這種長

(34)

期的政黨忠誠,個人發展得相當早。政黨認同的這種持續而穩定的特色,對 選民而言,即表示一種長期的政黨忠誠(引自莊天憐,2000:6)。因此,政 黨認同這種穩定的特質,提供了本研究理論的基礎。

貳 貳 貳

貳、 、 、 、政黨認同概念的挑戰與修正 政黨認同概念的挑戰與修正 政黨認同概念的挑戰與修正 政黨認同概念的挑戰與修正

密西根學派認為個人對政黨認同的持續性依附情感,經由成長期的政治 社會化型塑後,是不會隨時間而改變的,而這種政黨認同的穩定性論點到 1970年代至1980年代卻面臨挑戰。因有部分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現與此相反的 見解,認為政黨認同是會隨時間而變動的,政黨認同不再被視為一長期穩定 的態度,而是會受到短期政治或經濟因素改變,如政策立場、候選人評價、

先前的投票經驗、對在位者的評價及對未來經濟評估的影響而產生變動的

(藍清彰,1996:15)。茲舉幾個修正論點說明如下:

一 一 一

一、 、 、 、選民的政黨認同會受到回溯性評價的影響 選民的政黨認同會受到回溯性評價的影響 選民的政黨認同會受到回溯性評價的影響 選民的政黨認同會受到回溯性評價的影響

Morris P. Fiorina 研究發現,政黨認同會反映選民主觀衡量執政黨 自上次選舉到本次選舉期間表現的回溯性評價。在選舉過程中,選民不僅 會比較並評估候選人或者政黨對於未來政策的規劃與承諾,同時,選民也 會評估過去候選人或者政黨的政策表現,選民會據此施予獎勵或者懲罰,

並進而影響下次的投票抉擇。Fiorina分析1956、1958、1960 年以及1972、

1974、1976年的兩次全國性選舉調查資料發現,選民對於總統的施政評價 程度,不僅對於總統具有強烈的影響,同時也會左右國會議員選舉的結果。

據此,Fiorina 認為,選民對於總統的施政評價會表現在投票抉擇上,而 且反映在總統與國會議員選舉方面。所以他認為選民的政黨認同所表達出

(35)

來的並不像密西根學派(Michigan school)所謂的對政黨是長期穩定的心 理依附感。

二 二 二

二、 、 、 、政黨認同必須重視短期因素的影響 政黨認同必須重視短期因素的影響 政黨認同必須重視短期因素的影響 政黨認同必須重視短期因素的影響

(一) 藍清彰(1996)以政大選研中心從民國75年到85年,所進行五次的連續訪 問研究方法所收集到的調查資料,研究台灣民眾個體層面此十年間的政黨 認同變動情形。研究發現台灣民眾的政黨認同呈現不穩定的狀態,依其資 料分析,選民在選前選後短短幾個月之間,出現約30.0﹪程度的政黨認同 變動比例。而若是將連續訪問時間拉長到三年的時間,則可以發現,50.0

﹪左右的台灣民眾政黨認同會出現變動。而且這種政黨認同的變動是有意 義的,它是會受到短期因素的影響。藍清彰的研究發現,政黨認同會受短 期因素的影響而變動,而其中影響政黨認同的變動以「候選人評價」及「施 政滿意度」為主要因素(藍清彰,1996:123-125)。

(二) Mackuan. Michael B. 等人(1989)運用時間序列的研究方式,他們借用經 濟學的總體概念,將(macropartisanship)定義為「總體政黨認同」。他們 認為,在《美國選民》一書中的研究是以二年或四年為間隔,時間間隔太 長無法捕捉到立即的政黨認同變動。因此,政黨認同應該被視為是經由長 時間測量得到的一種連續性的總體現象,所以Mackuan等人的研究分析是以 1945-1987年蓋洛普(Gallup)的民意調查資料,觀察在這一段很長的時間 內,政黨認同的變動情形。他們的研究發現:總體政黨認同的變動是有一 定規則可循的,而非是隨機出現的(引自藍清彰,1996:14)。總體黨派勢 力同時被短期選舉結果、經濟評價與總統滿意度都有所影響,因此他們認 為短期因素的影響是研究政黨認同者所必須重視的。

(36)

三 三 三

三、 、 、 、議題立場對政黨認同更具有影響力 議題立場對政黨認同更具有影響力 議題立場對政黨認同更具有影響力 議題立場對政黨認同更具有影響力

M. Kent Jennings 及 Gregory B. Markus 研究發現,議題立場對政 黨認同是更具有影響力的。Niemi.

Richard G.(1973)及 Markus(1979)分 析高中學生及其父母的固定樣本連續訪談資料,發現高中生對政黨的認同 強度,不及其父母親,而且經過了將近二十年,這種情況仍然持續著。另 外 Niemi 及 Jennings(1991)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在受訪者於高中階段 時,父母雙親的政黨認同對他們有重要的影響。但是這群高中生到了二十 多歲後,其父母政黨認同對其影響力,會隨受訪者年齡的增長而遞減,而 受訪者對議題的偏好,比對他們父母的政黨認同更具影響力。可見,政黨 認同的形成不只受父母政黨傾向的影響,在成長過程中更可能受到其他因 素的影響(引自陳陸輝,2000b:2-3)。

綜合以上,政黨認同的修正論者認為,政黨認同並非是高度穩定的,選民會 因短期政治、經濟因素或議題立場而改變其原有的政黨認同。然而一般來說,政 黨認同是否受短期因素的影響?至今學者們仍有爭議。不過持中立態度的學者們 認為,就算政黨認同如修正論者所言,是較少穩定的,但相較於其他政治態度來 說,政黨認同仍是相對穩定與持久的(引自莊天憐,2000:6-7)。

參 參 參

參、 、 、 、政黨認同概念在台灣的適用性 政黨認同概念在台灣的適用性 政黨認同概念在台灣的適用性 政黨認同概念在台灣的適用性

政黨認同在選民行為研究上具有重要的解釋力,它是從美國投票行為研 究發展出來的,它也被研究其他國家投票行為的學者所採用與複製。然而因 為國情不同,因此其適用性值得我們特別留意 。

(37)

Jacques Thomassen (1976) 探討政黨認同在荷蘭的真正意義,於分析 三波固定樣本連續訪談的調查資料中,發現在荷蘭選民的政黨認同竟不如投 票選舉來得穩定。政黨認同對於投票行為並沒有主導的影響力,充其量只不 過是選民投票習慣的反射罷了(引自林瓊珠,1998:6)。至於政黨認同概念 在台灣的適用性,也曾產生一些爭議,如前所述這個概念是從美國發展出來 的,然而美國的政黨體系與政治環境等因素與其他國家不盡相同,所以當這 個概念適用到其他國家的時候,無可避免的一定會發生適用上的問題。在 1980-1990 年代台灣在運用「政黨認同」概念時所產生的問題,依藍清彰所 歸納有三個問題(藍清彰,1996:41),分述如下:

一 一 一

一、 、 、 、政黨體系的問題 政黨體系的問題 政黨體系的問題 政黨體系的問題

台灣的政黨發展,早期基本上是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政黨體系,因此在政 黨認同的測量上並没有可以比較的對象團體,直到1986年民進黨成立,1993 年新黨成立,2000年親民黨成立,以及之後的台灣團結聯盟相繼成立,這個 情況才獲得改善,但當時因這些新興的政黨成立時間尚短,要建立足夠的資 料來研究政黨認同的穩定度,其信度與效度都會發生問題。

二 二 二

二、 、 、 、選舉制度的問題 選舉制度的問題 選舉制度的問題 選舉制度的問題

台灣早期選舉均未達中央首長的選舉層次,選舉制度的選區規劃安排 上,均採用大選區制度6。在這種選舉制度下,每個政黨都會推出許多候選 人參選,所以選民面對的是:同一政黨有許多的候選人的情況,因此,選民

6

(38)

很自然的會將焦點放在候選人個人身上而非政黨身上。如此情形下,政黨認 同概念的運用是會產生問題的,因為很難分辨選民的政黨認同,究竟是透過 候選人,還是真正認同政黨本身。

三 三 三

三、 、 、 、測量語意的問題 測量語意的問題 測量語意的問題 測量語意的問題

使用美國所發展出來的政黨認同概念測量工具時,語意文字的差異是不 可以忽視的,因為測量語意的問題涉及到文化背景的差異,而美國與台灣在 文化背景上是有很大差異的,不是直接翻譯過來就可以解決的,不同的語意 文字對受訪者而言代表不同的刺激,所以所得到的反應就會產生差異。

小結小結 小結小結::::

台灣政治學界對於採用政黨認同這個概念,一直是一種欲迎還拒的態度。知 道它是個可用的變項,但還不敢就此使用「政黨認同」。而暫時使用「政黨偏好」、

「政黨支持」為替代。然而,從政大選舉研究中心的測量結果證實,「政黨偏好」

這個心理認同變項與台灣選民的投票方向等政治行為是有顯著關聯性的。因此,

「政黨認同」概念在台灣是有其辨別能力與理論價值的(林瓊珠,1998:6)。雖 然台灣政治學界以其他命名如「政黨偏好」、「政黨支持」來測量,但卻都得到大 致相近的分佈,這表示台灣群眾對政黨的態度確實有相當固定的分佈,因而利用 政黨認同的概念來探討台灣群眾的政黨態度與行為是可行的(劉義周,1995:3)。

綜合上述,當前台灣政治環境時空轉換,總統直接的民選,政黨二次的輪替,

政黨政治競爭體系的確立,台灣不僅出現了明確的對象團體(民進黨、國民黨、

親民黨、台聯、新黨)可以成為民眾比較或認同的目標,而且這些政黨成立的時 間足以讓民眾產生情感的依附,因此,台灣在政黨認同的測量上將趨於完整,進 而使政黨認同概念在台灣更有適用的空間。

數據

表 表表 表 444 4--- -111 1--- -222 2:: :政治意識態度:政治意識態度 政治意識態度資料次數統計表政治意識態度資料次數統計表 資料次數統計表 資料次數統計表   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 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政治意識態度政治意識態度政治意識態度 政治意識態度資料次數統計表資料次數統計表 資料次數統計表    資料次數統計表 變項變項變項
表 表表 表 444 4--- -333 3--- -888 8                   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 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基本背景與政黨認同交叉分析彙整表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基本背景與政黨認同交叉分析彙整表基本背景與政黨認同交叉分析彙整表 基本背景與政黨認同交叉分析彙整表     變項變項變項
表 表表 表 444 4--- -333 3--- -999 9    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政治意識態度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政治意識態度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政治意識態度 金門縣女性大陸籍配偶政治意識態度與政黨認同交叉分析彙整表與政黨認同交叉分析彙整表 與政黨認同交叉分析彙整表    與政黨認同交叉分析彙整表 變項 變項變項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園區內廠商 科技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 加工出口區內廠商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 課稅區所有出口人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張意欣 女 財政部 國庫署副組長 輔仁大學統計學系

間中途解約提前出國者,於預定出國日前四個月內,以切結

政府支出-政府收入= 預算赤字= 公債融通+貨幣融通 政府支出= 政府收入+公債融通+貨幣融通.. 17.2

政府支出-政府收入= 預算赤字= 公債融通+貨幣融通 政府支出= 政府收入+公債融通+貨幣融通...

答:自 109 年 3 月 17 日起,向本部提出申請或已向本部送件但尚未

地方政府訪查人員應填寫外籍勞工業務訪查表;經入出國管

一、鑑於 73.12.22 台內勞字第 267360 號內政部公布施行之「光學元件研磨技術士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