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與研究動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第一章 緒論與研究動機 "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與研究動機

緒論

國際化或全球化不只是經濟層面,也帶來文化層面的影響。科技日新 月異,尤其是衛星科技的發展,讓遠距離的資訊傳遞既迅速且無遠弗屆。

然而,實際的地理距離雖然藉由衛星克服,語言與文化的隔閡卻沒有消 失,仍需要居中溝通的媒介協助。

全球化的溝通涵括不同語言的使用,因此,幾乎都需要某種跨語言的 轉換,在電視這個傳播領域也一樣(Mack 2002: 203)。這種跨語言的轉換,

往往是由翻譯來築起不同語言之間的橋樑,平面媒體使用筆譯,廣播或電 視等電子媒體則使用筆譯與口譯。

另一方面,一九八零年 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首創二十四小時電 視新聞資訊播送,到了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期間,對於戰況與情勢發展 進行即時、隨時的報導,也成為許多媒體的新聞來源,其中許多媒體的目 標閱聽人並不是以 CNN 使用的英語為主要語言,因此需要藉由翻譯,將 外電消息譯出之後,再予播出,而即時的新聞,就需要即時的翻譯。對於 即時性新聞、甚至是現場實況轉播新聞的要求,亦促成對於即時翻譯的需 求,因此,電視新聞同步口譯逐漸受到實務與理論研究的重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媒體口譯興起之後,逐漸受到重視。但是大部分都是對於媒體口譯現

象的觀察或報告,例如 Mizuno(1997: 192)指出媒體口譯的相關研究,包括

Daly(1985)針對一項歐洲衛星電視計畫的實驗報告;Gambier(1994)觀察到

波斯灣戰爭期間,某些歐洲國家廣泛使用同步口譯;以及 Kurz(1990)對於

(2)

歐洲媒體口譯概況的說明。

電視是媒體口譯主要的發生場所,因為電視這種媒體強調即時傳播與 口語傳達。不過,學界對於電視口譯的看法分歧。大多數研究都指出電視 口譯與會議口譯的差異。然而,也有些學者認為電視口譯只是環境較為嚴 苛的會議口譯(Pinhas 1972; Strolz 1992; Mack 2002: 204)。Mack 指出,這也 是許多專業會議口譯員從事電視口譯時所採取的立場。

對於電視口譯的看法,隨著電視口譯需求增加,而引起重視。而電視 口譯需求增加,則是來自於台灣電視台生態的改變。

新聞事件與傳播生態,改變了台灣的電視新聞。在新聞事件方面,後 冷戰時期的兩大戰爭 ─ 一九九一年的波斯灣戰爭與二零零三年的美伊 戰爭 ─ 以及跨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發生於二零零一年的九一一恐怖攻擊 事件等,震撼全球,也引發對於消息的即時需求。再者,台灣有七個中文 新聞頻道提供二十四小時全天候新聞資訊,這種傳播方式一方面滿足閱聽 人對於即時接收新訊息的需求,一方面又刺激更多即時消息的新需求。

台灣電視新聞最早使用同步口譯是在一九九一年波斯灣戰爭期間(孫 雅玲 2003)。另一波使用同步口譯的密集熱潮則是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 以及二零零三年美伊戰爭期間。

然而,從這些同步口譯的新聞片段中,可以發現台灣的電視台使用同 步口譯的雇用選擇與要求,逐漸出現差異。同樣的新聞事件,有的電視台 只雇用一人擔任口譯,有的電視台則有兩人搭檔,較類似一般會議口譯的 人力配置。有的電視台要求口譯員出現在電視螢光幕前,有的電視台則是 由記者或主播在播報時穿插口譯。在台灣,越來越多的電視台傾向由內部 人員擔任同步口譯(石辰盈 2004: 2-44),而不是以特別任務(ad hoc)方式,

外聘專業口譯員擔任。但是,電視口譯的品質並沒有公認的標準。

(3)

增加,然電視口譯是一種難度相當高的口譯形式,有必要建立更明確的品 質標準,以提供品質穩定的電視口譯服務。

從口譯品質的評量來思考,許多這方面的研究都以使用者觀點為主,

包括使用者的期望(Kurz 1995),或是能否成功達成講者與聽眾的溝通效果 (Pöchhacker 2001)。但是,也有研究認為口譯員對於口譯品質的了解,應 該是最多的,例如 Bühler(1986)針對口譯員觀點的品質標準研究。

以電視口譯的品質和期望為研究主題的研究,在國外例如 Kurz &

Pöchhacker(1995) 針對電視台專業人士對於口譯期望的研究,在國內,相 關研究的例子包括探討使用者的閱聽感受(孫雅玲 2003),或新聞主管(雇 用者)及觀眾(使用者)的觀點(石辰盈 2004)。這些都以使用者或雇用者觀點 為研究方向,忽略譯者的觀點。

但是,電視口譯有許多與一般會議口譯的不同特性(Kurz 1995: 196-198;

AIIC 1990, 2004; Strolz 1997: 195-197),最了解其中差異的就是從業人員,

也就是譯者,包括從事電視國際新聞編譯的人員,以及電視新聞任務型同 步口譯的人員。因此,本研究認為有必要了解從業人員對於電視口譯的看 法。

再者,學界對於電視口譯的看法分歧,大多數研究指出電視口譯不同 於會議口譯,也有些學者認為電視口譯仍然屬於會議口譯的架構之下,只 是環境較為嚴苛(Pinhas 1972; Strolz 1992; Mack 2002: 204)。學界看法的分 歧,致使目前電視口譯未單獨形成職業領域或次領域,間接影響電視台對 於電視口譯的雇用標準,有的雇用內部人員,有的外聘專業口譯員。

因此,是否接受過口譯訓練,以及工作經驗是以新聞為主還是口譯為

主,可能影響口譯產出的品質。本研究認為有必要探討譯者背景差異與譯

者對於電視口譯品質的看法。將以前人研究為基礎,換個角度來探討譯者

觀點。

(4)

第二節 研究假設與架構

本研究所關切的問題是:電視新聞同步口譯的從業人員對於電視口譯 的品質標準及雇用專業口譯員與否,看法是否一致?本研究的假設是:

(1) 工作經驗會影響從業人員對於電視口譯品質標準的看法。

(2) 口譯訓練會影響從業人員對於電視口譯品質標準的看法。

(3) 工作經驗會影響從業人員對於電視口譯雇用選擇的看法。

(4) 口譯訓練會影響從業人員對於電視口譯雇用選擇的看法。

(參見圖 1.1)

電視新聞口譯情境

圖 1.1 研究架構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本研究期望探討的是受訪者的工作經驗與口譯訓練,是否影響其對於 電視口譯品質標準和雇用選擇的影響,並且將受訪者對於電視口譯品質與 所需訓練的意見進行整理,以供未來研究者參考。本研究先形成研究問題 並提出假設。在文獻探討之後,決定參考前人的研究,來擬定問卷,以做

人文變數

工作經驗 口譯訓練

品質標準

雇用選擇

外聘/內部人員 受過口譯訓練與否

(5)

此,將研究對象清楚界定為(1)電視台內部編譯人員 (2)曾經從事電視口譯 的專業口譯員。關於研究對象與方法,將於下一節進一步說明。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以台灣的電視口譯從業人員為對象。考慮到台灣的電視台雇用 兩種類別的人員提供同步口譯服務,因此以這兩種類別的人員為研究對 象,分別為(1)電視台內部編譯人員,(2) 曾經從事電視口譯的專業口譯員。

電視編譯人員不一定都有電視口譯的工作經驗,但是他們平時就接觸 國際新聞,對於需要用到同步口譯的國際新聞情境較為熟悉,因此本研究 亦希望了解沒有電視口譯經驗、卻有電視編譯經驗的從業人員,對於電視 口譯的看法。

專業口譯員係指在市場上以口譯為職業的口譯員,以會議口譯員 (conference interpreter)為主。目前市場上並沒有特別專職電視口譯的專業 口譯員,而多是曾經擔任電視口譯的會議口譯員,以臨時兼職或任務型的 方式,提供電視新聞同步口譯服務。

本研究採取調查法(survey)。調查法是科學研究最常使用的方法,它是 以樣本或母群體為對象的研究,根據抽樣範圍及大小,可分抽樣調查及普 查兩種,以追求一般性的事實,而非特殊個案(張紹勳 2004: 374-376)。由 於普查耗費資源大且不具有時效性,加上目前並不清楚本研究的研究對象 母體有多大,因此採取抽樣調查法,在母群體中隨機挑選少數具有代表性 的樣本來進行調查。

依照獲得資料的途徑來分類,調查法可分為郵寄調查、電話訪談、親

自訪談、小組作答等(Fowler, Jr. 1993: 83)。本研究採用郵寄調查。這種方

法是由研究者將所要研究的事項,製作成問卷,寄給受訪者填答。

(6)

為了驗證本研究的假設,也就是電視口譯從業人員的工作經驗與口譯 訓練,會影響其對於電視口譯品質標準和雇用選擇的看法,因此在品質標 準的部分,採用態度量表中的李克量表(Likert scale);在雇用選擇的部分,

則使用封閉式問題。

問卷的題目設計以前人研究為基礎。以電視口譯的品質和期望為研究 主題的研究,在國外例如 Kurz&Pöchhacker(1995)針對電視台專業人士對於 口譯期望的研究,在國內,相關研究的例子包括探討使用者的閱聽感受(孫 雅玲 2003),或新聞主管(雇用者)及觀眾(使用者)的觀點(石辰盈 2004)。這 些都以使用者或雇用者觀點為研究方向,忽略譯者的觀點。本研究將參考 上述研究,以及其他媒體口譯相關文獻中指出的電視口譯特性與挑戰(Kurz 1995;AIIC 1990, 2004; Strolz 1997: 195-197),列出品質評量的項目,並且換 個角度,以電視口譯從業人員為研究對象,探討譯者觀點。

本研究問卷的問題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為電視口譯員的角色定位,

第二部分為電視口譯的品質評量標準,第三部分為口譯訓練與雇用,第四 部分為個人資料。

第四節 論文架構

本研究針對觀察到的現象,形成問題後提出假設。進行文獻探討之後,

決定參考前人的研究,來擬定問卷,以做為資料蒐集的工具。本研究的論 文架構為:

第一章:緒論與研究動機。說明本研究的背景與研究動機,包括電視

口譯的興起與台灣電視口譯的現象。提出研究假設以及研究架構,也就是

工作經驗與口譯訓練會否影響電視新聞同步口譯從業人員,對於電視口譯

品質標準及雇用選擇的看法。本章亦說明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以及論文

架構。

(7)

通模式。第二節探討會議口譯與電視新聞同步口譯的特性,著重在比較兩 者有何相似與差異之處。第三節進一步探討電視新聞口譯及其情境,以求 了解這種新興的口譯職類特性,以及電視新聞口譯常見的情境劃分。第四 節探討電視新聞口譯品質評量,了解過去研究對於電視新聞口譯品質評量 的切入角度與研究發現。

第三章:研究方法。本章第一節說明研究問題與假設,第二節界定研 究對象的範圍,第三節說明研究方法為郵寄調查法,第四節說明問卷設 計,並且給予操作型定義,將研究的情境、電視口譯的語言方向與方式、

研究對象的範圍等,加以清楚界定。第五節說明問卷調查的實施方式與實 施情形。第六節說明分析所蒐集資料的方法。

第四章:研究結果與分析。本章分析問卷調查研究所得到的資料,呈 現資料內容,並依照問卷架構,分成三部分探討,包括品質標準、雇用選 擇,並且交叉比對受訪者工作經驗與口譯訓練對於品質標準與雇用選擇的 答題結果。

第五章:討論與建議。本章根據研究結果作出結論。並且指出本研究

的研究限制,提出一些研究方向的建議,以供未來研究者參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料表 專家社群 或研究對 象訪談表 研究問題

(1)針對具有中子研究專長者,具備下列要件之 一:①物理、化學、核工系所博士畢業,具 二年以上中子研究經驗;執行中子散射、繞

本專題研究目的旨在活用 kinect 捕捉人體動作,並設法順暢與 設備連動的方法;同時對 HTML5(少許)與 javascript 進行研究,設

本專題研究目的旨在活用 kinect 捕捉人體動作,並設法順暢與 設備連動的方法;同時對 HTML5(少許)與 javascript 進行研究,設

 具有計畫主持人資格,且於國內外擔任教學、研究職務在

形成 形成 形成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事前事後比較((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後測 前測 前測 前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EE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GIPO)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GICE)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GIEE)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CS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