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年報 (100年)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年報 (100年)"

Copied!
17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3) 民 國一 ○○ 年.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發行 中華民國一○一年八月. 臺灣. 台中市. 霧峰區.

(4)

(5) 水稻新品種‘台農77號’. 水稻新品種‘台農79號’.

(6) 枇杷新品種‘台農3號’. 蓮霧新品種‘台農1號-紫晶’.

(7) 苦瓜新品種‘台農1號’. 紫花椰菜新品種‘台農1號’.

(8) 選育荔枝新品系. 文心蘭新品種‘台農4號-白雪’.

(9) I. 序 現代農業是科技密集的產業,善用科技成果將有助於我國提升農業競爭優勢與滿足 國民對精神與物質的需求。為遵循政府農業政策,配合節能減碳策略,本所以「健康、 效率、永續經營」全民農業為施政方針,發揮農業多元功能,兼顧經濟發展、人文建設 及自然保育,維護本土農業永續發展,打造一個紮根現在、關懷未來、佈局全球的現代 化農業。在經各方面不斷的研發與努力,目前已有相當成果。茲將本所 100 年重要研究 成果擇要列述如下:. 一、農藝作物: 稻作:水稻良種繁殖圃中,發現異型株係因天然雜交、品種混雜或品種內均一性不 足所致;台灣米於史瓦濟蘭已有部份人士能接受其口感;野生稻 Oryza nivara 褐飛蝨抗 性之精細定位,QTL 位置定位在第四號染色體的 1.78cM 處的 RM3317 附近,此抗性 QTL 之 LOD 為 22.2 (PVE 為 35.2);良質米品種栽培研究顯示劍葉環抽出時施用氮肥可以提 高參試品種之米粒透明度,但會提高所有參試品種的蛋白質含量,降低食味品質;因應 暖化之優質豐產與耐逆境水稻品種改良,計栽培繁殖雜交親本 180 種,完成為優質、豐 產、抗病蟲害、耐旱及分子標幟研究使用共 570 個雜交組合,栽培繁殖 F1 396 組合,雜 交後代集團 (F2 及 BC) 計 223 個,F3 系統品系數 12,841 個,參與產量評估計 370 個品 系,選取 41 個優良品系參加高級產量評估試驗。優質水稻與耐旱稻栽培技術之改進等 研究顯示因不同水分處理,不同品種米粒成分含量之變化表現互有差異;品種選育育成 台農 77 號及台農 79 號。 雜糧與特作:完 成超甜玉米,自交系培育及單交 種 組合 力檢 定 ,選出黃色超甜玉 米 13 個組合、黃白雙色超甜玉米 11 個組合及白色超甜玉米 5 個組合,並育成幾個優良 新品系,在區域試驗表現優於對照種華珍。落花生已選育幾個高產、抗莢果黑斑病、深 紫色種皮、大莢果、大籽粒及甜度高等優良新品系,區域試驗中表現優於對照種台南 14 號及台農 7 號,且均為大粒莢型。黃耆的選育及增加活性成分的栽培技術,膜莢黃耆 4 種黃耆皂苷 (astragaloside) 含量合計介於 0.737~1.077 mg/g 之間,地區中以市售品的 1.077 mg/g 總皂苷含量為最高,台中 0.948 mg/g 次之,與市售品差異不顯著,霧社 0.868 mg/g 第三,三地門 0.737 mg/g 總皂苷含量最低。 作物生理與逆境:抽穗至收穫期間氣象變因對水稻米質 (TNG 71) 之影響,顯示糙 米粗蛋白質含量與此五氣象變因皆呈顯著正相關,游離脂肪酸則與 ADMAXAT 及 ADSH 呈顯著正相關;而白米粗蛋白質含量與 ADMAT、ADMAXAT 及 ADSH 呈顯著正相關,.

(10) II. 直鏈性澱粉與 ADMINAT 則呈顯著負相關。不同農耕生態系之雜草相差異─雙期作水田 及水旱田輪作之比較,結果顯示,此 4 種農耕生態系分佈的雜草科別數及種別數,概以 一期作發生數少於二期作者,田區雜草密度一期作平均為 1.8、4.4、9.9 及 3.3 pl m-2, 二期作則為 29.1、24.6、5.9、9.8 pl m-2,而雜草生質量大致二期作多於一期作,且具 PU 農耕生態系統大於 PP 農耕生態系、CC 處理高於 LC 處理之趨勢。 生物資訊與統計:作物優質生產整合資訊系統,農業試驗所結合各區農業改良場的 作物專家,針對水稻、青蔥、番荔枝、芒果、蓮霧、毛豆、鳳梨與番石榴等八種作物, 彙整過往的試驗研究成果,用以完成作物優質生產整合資訊系統之開發。正確使用統計 圖表呈現處理間比較,以實例說明如何用適當的圖表來有效呈現出 ANOVA 及 LSD 之 分析結果,並給予精確的文字解讀,有助於農業科技研究成果發表之參考。. 二、園藝作物: 果樹:枇杷育種取得台農 2 號‘晶璽’及 3 號‘玉出露’品種權,‘晶璽’為橙皮橙肉品種, 糖酸比高、風味佳、產期長、極耐儲藏;玉出露產期早,耐儲藏。荔枝育種取得台農 6 號‘豔荔’品種權,具有最早花及最早熟特性。蓮霧育種取得台農 1 號‘紫晶’品種權,果 皮呈暗紫紅色,果腔及海綿體組織比例高,具有酸甜特殊口感及風味,裂果率低。柑類 育種取得‘台農天王柑’品種權,果形極大,兼具鮮食與觀賞發展潛力。鳳梨育種取得台 農 22 號‘蜜香’品種權,果皮薄,芽眼淺,果肉黃至金黃色,肉質緻密細嫩,纖維中等, 風味佳。印度棗育種育成果實大,肉質脆甜多汁等特性之優良品系,已提出品種權申請。 番荔枝育種提出台農 3 號‘綠冠’品種權申請,具有夏期果不易裂果特性。平地桃品種育 種育成低需冷量、大果、高糖、低酸、高品質之台農 2 號‘夏蜜’,適合在台灣中部以北 平地及淺山坡地區種植,本年進行第 2 次非專屬授權推廣。荔枝台農 3 號‘玫瑰紅’果皮 易剝開、果肉 Q 具特殊香味、豐產穩定、產期晚,以非專屬授權方式推廣。進行不同品 種柚砧對柑橘萎縮病之感病性比較,不同栽植期對鳳梨果實產量及品質影響之研究,培 育柑橘健康種原與接穗供應,整理歷年來新興果樹栽培文章,出版新興果樹栽培管理專 輯。本年度完成 27 科 159 種 1,656 份台灣園藝作物野生近緣種地理分佈資訊系統網頁建 置,可提供數位導覽與數位化學習,有助於生物遺傳資源之永續利用與保育。 蔬菜:進行葫蘆科蔬菜甜瓜、胡瓜及苦瓜育種研究,利用具抗白粉病及優良果實品 質特性之自交系育成抗病雜交新品系,於春秋兩季評估生育情形及果實園藝性狀,已選 獲 4 個具有市場潛力之抗病雜交新品系;依據苦瓜消費市場需求,育成雜交新品系 ‘BG-001’,果實大小適中、果肉細緻食味性佳、耐高溫,果實不需套袋果色白,可減少 栽培管理成本;花胡瓜為育成適合溫室栽培之品種,經由回交將單偽結果性導入優良栽 培品種,初步選獲 1 個回交族群具有強單偽結果性。進行十字花科蔬菜抗黑腐病研究,.

(11) III. 以主要生理小種 1 和 4 病原,評估甘藍、花椰菜、青花菜之抗病性篩選,其中甘藍及花 椰菜選獲具抗病性之品系,青花菜則尚未選出具抗性品種;評估青花菜之耐熱性,選出 4 個品種具有耐熱性,可作為耐熱育種之親本材料。評估芥藍耐熱性及抗黃葉病,初步 選獲部分品種可能有耐熱潛力,須再藉由穩定篩選環境,進一步確認其耐熱性;以黃葉 病混合菌土,選獲 2 個具有抗病性之芥藍種原,可提供芥藍育種之抗病基因來源。進一 步利用遠源雜交手段,同時將十字花科黑腐病生理小種 1 和 4 之抗病基因導入甘藍屬 中,配合胚拯救技術,成功獲得雜交株,其中以白菜為母本之雜交成功率較高。為生產 健康馬鈴薯種苗,開發 PCR 檢測菌植體病害之方法,可生產較高產量種薯;針對國內 加工馬鈴薯,進行抗晚疫病及耐低溫貯藏之品種改良,完成 2 個新品系之特性調查及耐 病種原收集;進行 4 個加工用商業品種之低溫貯藏試驗,8℃貯藏下,馬鈴薯品質劣化 較 15℃輕微,發芽情形也較少,但褐化情形與還原醣含量仍偏高。為了提高蔬菜育種成 果之利用,辦理蔬菜半成品研發成果觀摩會,展出蔬菜育種成品,並提供試種,以提高 種苗業之競爭力。 食用菇類:利用雜交育種選育出具耐熱性狀之香菇品系,完成栽培試驗。進行舞菇 及茶樹菇雜交菌株測試研究,獲得較親本品系優良之舞菇菌株和具高出菇產量的茶樹菇 菌株。利用化學誘變技術促進酵母態銀耳轉化為菌絲態後仍具有產生子實體之能力。研 發環控低溫處理,具有誘導及提升白靈菇出菇率的效果。研發杏鮑菇廢棄基質再利用技 術,可成功栽培鴻喜菇、白精靈及香菇;利用稻草取代部分木屑,可栽培秀珍菇,除可 降低成本並提高產能外,更減少菇類栽培木屑短缺問題。開發菇類液體菌種技術,除可 縮短香菇 2 個月的栽培時間並具提升產量的效益。 花卉及觀賞植物:在花卉品種改良,取得文心蘭 3 個品種權、火鶴花 2 個品種權, 並選拔出 37 個蝴蝶蘭品系、4 株文心蘭切花及 12 株盆花優良單株。成功地以實用性高 的乾燥法進行超低溫長期保存蝴蝶蘭、台灣白及等蘭花種子。針對台灣原生蘭葉綠體的 matK 基因及 trnH-psbA 區段來增幅其序列,已建立部分台灣原生蘭的 DNA 條碼庫。花 卉生理及栽培研究,完成 3 個蝴蝶蘭品種的種苗生理特性檢測,未來將持續開發蝴蝶蘭 生理檢測技術,建置生理檢測服務平台。關於蝴蝶蘭種苗外觀品質鑑定指標,完成大白 花品種 Phal. Sogo Yukidian ‘V3’開花品質之非破壞性指標,可預期未來花朵數有 10 朵 以上之潛力植株將有利於業者於外銷前篩選種苗。抑梗研究以白天 28℃以上、夜間 23 ℃之變溫處理,配合暗期中斷,對 2 個品種有顯著抑梗效果,對 3 個品種無抑梗效果。 以 BA 處理調節春石斛花期,可提早於聖誕節前後開花,較涼溫處理及對照組花期提早。 火鶴花栽培減少植株遮蔭程度,可縮短火鶴花營養生長期,促進葉片與花芽增生。 採後處理:鳳梨低溫貯運寒害之問題,以變溫貯藏或 1-methylcyclopropene (1-MCP)+ 變溫貯藏對果肉品質的維持效果良好,但易使冠芽萎黃。印度棗外銷低溫檢疫處理之寒.

(12) IV. 害問題,以 PE 袋配合不織布袋包裝改善效果最佳,果腐率空運遠低於海運,建議以空 運出口。蝴蝶蘭帶梗苗海運有發生啞梗問題,以高光度 LED 在貯運期間光照,效果仍 不理想,縮短 LED 光照時間,啞梗率略微提升。品種差異性很大,貯後栽培於較低溫 啞梗率會降低,但 V3 品種則反而較高。海運損耗預估測試出口 14 個品項,結果和模 擬海運者只有 1 項不同,預估吻合度為 92.9%。春石斛模擬海運結果以 10-12℃貯運葉 片存在率較佳。貯運濕度以 85%RH 為宜。‘Lucky girl’春石斛以 12℃貯運後開花最早, 而未貯運者開花最慢。‘紅獅’孤挺花開花球分早、中、晚三個時期採收,經貯藏、催花 處理後,開花品質皆極良好。而中期採收者能於舊曆年節準時開花,有效的調節產期。. 三、生物技術: 組織培養:丹參毛狀根採用二階段培養方式,於生長後期再添加硫酸銨,可確保毛 狀根生長並增加丹參酮的累積。藉由朵麗蘭、朵麗蝶蘭及蝴蝶蘭進行屬間雜交,並以組 培胚拯救技術可獲得夏季開花之藍紫色蝴蝶蘭後代,不同花色之花瓣組織酸鹼值不同, 以藍紫色花 pH 值較高。符合外銷需求小花蕙蘭組培苗繁殖需定期更新根莖,使芽體先 正常成長,而後使小芽長成小苗以進行發根處理。 分子遺傳:已完成 2 個可融合螢光基因表現系統 (AcGFP 及 ZsGFP) 的建構,可在 水稻 TNG67 轉殖系中表現綠螢光蛋白質。另已完成大豆異黃酮生合成相關基因 CHI、 IFS、IFS:CHI 的表現構築,並轉殖至水稻 TNG67,目標基因已確認轉入。利用轉錄體 學研究,在水稻台農 67 號突變株初步找到一些抗白葉枯病菌的可能基因。另為釐清水 稻對白葉枯病菌的抗性機制,利用 pH 4-7 的蛋白質二維電泳分析,探討 IR24 與 IRBB66 抗感病品系間之差異表現蛋白質,發現 5 個差異表現之蛋白質點。 作物機能:從水稻品種 IR64 及 TNG67 的疊氮化鈉誘變庫篩選獲得數個脆桿突變品 系,特性表現分佈於桿、稻殼、米粒等組織,近表皮的部位有較多之孔洞現象,米質也 有所變化。另水稻品種 IR64 及台農 71 號的疊氮化鈉誘變庫各篩選獲得大胚突變品系 IR64-GE 及 TNG71-GE,突變品系糙米之總酚含量比誘變親高,TNG71-GE 糙米之米糠 醇含量顯著比 TNG71 高,且在胚、糠層及胚乳的脂質含量均比 TNG71 高。桔梗成分分 析以桔梗皂苷 D 及菊糖為指標,不同根部位皆以鬚根之皂苷 D 含量較高,但不同部位 菊糖分析無明顯趨勢。地黃實生苗品系根之梓醇含量約 13~55 mg/g dw,皆高於市售生 地黃及熟地黃藥材。山芙蓉配方具有促進小鼠傷口癒合能力,莖葉萃取物並具有血糖調 節及毒殺 A 型流感病毒潛力。台灣白及具有高含量的多醣體,不同蒐集品系之指標成分 militarin 含量有些微差異,傷口癒合能力也隨品系而有差異。香料植物三奈及紅花百里 香的甲醇、乙醇抽出物對神澤葉蟎幾乎無致死率,但有高的防除率,表示具有驅除效果。.

(13) V. 分子檢測:已建立甜瓜 CMV、ZYMV 及 CGMMV 引起之病毒病等 3 種種傳病害快 速檢測技術,使用的技術包括反轉錄核酸聚合酵素連鎖反應及定溫核酸檢測法,分別有 專一性核酸產物可作鑑別,靈敏度可達 0.1~0.5 pg。20 個核心 SSR 分子標誌可作為西 瓜品種純度之鑑定,並發展種子微量 DNA 萃取與快速 PCR 技術。另已開發 3 個關鍵性 CAPS 標誌,可應用於 12 個花椰菜雜交種子純度檢測,並縮短檢測時間。篩選出 17 個 ISSR 多型性引子可對 23 個火鶴花品種系產生 82 個標誌,可作為品種鑑定依據。已建 立基因轉殖馬鈴薯標準樣品及標準化檢測技術,並完成轉殖植酸酵素馬鈴薯定性及定量 檢測,將用於監測栽培區是否受基因轉殖作物污染。 基因轉殖作物安全性評估:於隔離網室內釋放蜜蜂,會使基因轉殖水稻基因流佈頻 率增加 0.13%。已建立青花菜、蝴蝶蘭、菊花、鳳梨及香蕉基改作物繁殖與保存體制並 執行基改作物標的性狀調查,其中基改香蕉以組織培養放大樣本數量並進行保存,而後 進行抗黃葉病性狀調查。. 四、作物種原: 本年度執行作物種原蒐集及保育之計畫目標為:1.進行作物種原庫遺傳資源及無性 繁殖作物種原之保存;2.建立藥用保健植物及天然除蟲殺菌植物種原圃;3.進行種子庫 暨種原資訊系統管理和探討甘藷超低溫保存與種子活力檢測;4.進行熱帶及亞熱帶作物 種原之蒐集、引進和利用;及 5.執行國際作物種原材料交換及保存。本年度除派員分赴 馬來西亞及泰國進行農業技術合作與種原交流外,作物種原組在望鄉高海拔保存園已蒐 集保存蘋果、櫻桃、李、桃等 25 品種、中海拔保存園則保存桃、柿、蘋果、李、梅、 栗子、枇杷和梨等種原 418 品種,另完成羅娜保存園遷移及東光新園工程招標。國家作 物種原中心持續保存 77,607 品種 (系) 作物遺傳資源,其中種子庫有 72,183 品種 (系)、 無性繁殖作物田間保存 4,899 品種 (系) 及組織培養保存 525 品種 (系);國家作物種原 資訊系統建置 75,314 筆種原基本資料,27,782 筆種原特性資料及 8,517 筆影像資料。累 計備份種原到挪威世界種子庫 (SGSV) 達 15 類作物 12,639 品種 (系);鳳山分所蒐集引 進銀杏、楊梅、蘋果、咖啡、刺番荔枝、黑柿、無花果、鳳梨、番荔枝、山竹、木瓜、 榴槤和紅毛丹。關西工作站則建立柑橘品種展示園並在寶山農場開闢柑橘保存園。嘉義 分所及作物種原組則進行甘藷種原超低溫保存技術之探討。. 五、農業化學: 運用航空照片資料進行地文分析,配合土壤性質分析以及現地調查資料,建置農地覆 蓋圖層資料,應用於判釋耕種作物資訊。因應氣候變遷,引進溫室氣體分析儀,建立農田 溫室氣體通量與施氮技術之關係,估算我國農業部門溫室氣體之排放量。利用土壤改良與.

(14) VI. 農藝方法降低鎘潛在風險土壤改良作業程序。並以台灣土壤陳列館作為土壤教育場所,提 供網路瀏覽與下載。 利用土壤養分供應平衡管理與作物營養診斷技術,建立合理化施肥示範農場,提升稻 米品質與產量,協助農民辦理作物需肥診斷服務,並進行控釋型肥料研究,提高肥料的經 濟效益。調查農業區地下水無機態氮分佈,了解國內農業地區地下水水質受長期施肥之影 響程度,及其與土壤剖面特性之關係,同時進行國產蔬菜硝酸鹽含量調查,作為生產安全 蔬菜之依據,並開發設施養液栽培技術,解決土耕栽培易發生之土壤病害及土壤鹽積障礙 等問題。 採取土壤樣本,分離純化可培養之土壤微生物,逐步建立台灣地區土壤微生物之地理 分佈資訊系統,並開發富含短桿固氮菌之育苗介質;探討配方有機液肥對甜瓜與蕃茄產量 和品質之影響,建立自動灌溉槽式離地有機栽培之技術;檢測市售堆肥中之病原菌含量與 寄生蟲卵,以了解堆肥中病原菌含量之分佈情形,檢討國內擬訂標準之必要性。 應用多醣於花椰菜脫水乾燥技術和菇類多醣於澱粉產品保水能力,及利用 UV 照射處 理提升菇類機能成分含量等研究,進行食品加工技術改良與農園產品機能成分研發。. 六、植物病理: 病毒病害:本年度國內新發生的病毒經鑑定有番椒微斑駁病毒 (Pepper mild mottle virus, PMMoV) 感染甜椒、車前草嵌紋病毒 (Plantago asiatica mosaic virus, PlAMV) 感 染百合及甘藷病毒 G (Sweet potato virus G,SPVG) 感染甘藷等。先前發生的瓜類退綠 黃化病毒 (CCYV) 經核酸解序,設計專一性引子對應用於 CCYV 的檢測,結果與 ELISA 及 CCYV HSP70h 進行檢測的結果相符。比較台灣 CCYV 之 RNA2 核苷酸序列與日本、 中國及蘇丹之 CCYV 相關核苷酸序列相同度達 99%-100%,親緣關係非常近,推論這些 病毒都是同一來源。調查番茄斑萎病毒 (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 在夏季甜椒 作物發生情形,僅有零星發生。定期檢測南部地區 (高雄、屏東) 甜椒病毒病害發生種 類,以番椒葉脈斑駁病毒 (PVMV)、辣椒葉脈斑駁病毒 (ChiVMV)、馬鈴薯 Y 病毒 (PVY) 及甜椒微斑病毒 (PMMoV) 四種病毒感染為主。 真菌病害:本年度於台灣不同地區分離之稻熱病菌菌株,測試於不同培養基之產孢 效果,結果以 10%V-8 培養基對菌株之產孢效果為最佳,其次為 PDA 培養基。測試稻 熱病菌生理小種,結果顯示可歸入原有分類的六個群中。莧菜疫病自 2007 年起在台灣 出現,該病害由一新疫病菌 Phytophthora amaranthi 引起,目前該病害僅危害莧菜,病 菌具寄主專一性;發病地區亦僅侷限於雲林西螺地區。菌株均對滅達樂 (metalaxyl) 有 輕微的抗藥性。另外篩選出可防治此病害之藥劑及評估土壤蒸汽滅菌方法可顯著抑制疫 病菌引起之基腐病。近年來 (2000-2011 年) 調查台灣瓜類疫病之發生情形,將分離得.

(15) VII. 到的疫病菌經形態特性鑑定與核醣體內轉錄區間 (ITS) DNA 基因序列比對,危害我國 的瓜類疫病菌主要有兩種,包括 Phytophthora capsici (番椒疫病菌) 與 P. melonis (香瓜 疫病菌)。研發胡瓜露菌病之病原繁殖及接種方法。調查台灣仙履蘭 Fusarium oxysporum 病害的發生及完成防治藥劑篩選。探討台灣蝴蝶蘭黃葉病之病因及危害之病原菌。完成 褐根病之防治藥劑篩選。建立木瓜、檬果及番石榴病害整合性管理模式。初步完成紅龍 果果實真菌性病害及 Botryosphaeria 屬病原引起台灣主要果樹採後病害之調查與研究初 報。研究十字花科蔬菜黃葉病抗病品種篩選與非農藥防治。 細菌病害:調查水稻細菌性條斑病之發生、抗病篩選及研發防治技術,進行茄科作 物 3 種細菌性病害鑑定,包括甜椒細菌性莖腐病、Pseudomonas cichorii 造成番茄之葉斑 及馬鈴薯瘡痂病。鑑定確認由 Ralstonia solanacearum race 1 biovar 3 (茄科菌系) 引起馬 鈴薯青枯病。研究柑橘黃龍病之發生生態及防治技術,開發蝴蝶蘭細菌性褐斑病菌之專 一性引子對。 線蟲病害:2007 年 10 月起至 2011 年 3 月止,從台灣地區的甜橙、桶柑、文旦、檸 檬、酪梨、葡萄的根部及山藥塊莖上,以改良式柏門氏漏斗分離法共計分離到 8 個根腐 線蟲 (Pratylenchus spp) 種群。該 8 個根腐線蟲種群皆鑑定為 P. coffeae。. 七、應用動物: 確認台灣三種菜葉蚤 (金花蟲科) 的診斷特徵及其危害寄主範圍;依葉蟬的地理分 布、寄主植物、生態習性及經濟重要性,彙整台灣產大葉蟬亞科名錄;建立設施洋桔梗 蟲害調查監測技術,俾利適時防治以降低出口之檢疫風險;執行重要果實蠅及夜蛾類害 蟲之全國性密度監測,供防檢疫作業之參考依據;偵察外銷蘭園檢疫害蟲,以確保我國 非疫地位。 持續參與玉米抗蟲品種 (系) 篩檢;探討不同品種稻穀及玉米對其主要害蟲之抗性 機制;研發草蛉及食蚜虻等捕食性天敵昆蟲的量產與應用技術,及於甜椒、草莓與木瓜 害蟲綜合防治體系之應用。 針對化學藥劑難以防治的小型害蟲、蟎或病原真菌,研發生物源與植物源防治資 材;對於刺吸式口器害蟲,研發可阻隔取食的礦物源植保資材;針對果、瓜實蠅,研發 可緩效釋出誘引劑與抵抗極端氣候的誘殺餌劑;評估瓜果實蠅餌劑在苦瓜及葡萄柚園之 誘殺效果。 進行東方果實蠅族群介量、小黃薊馬發育臨界溫度及水稻飛蝨類發生生態基礎研 究,據以研擬適用防治策略;調查植物菌植體 Stolbur phytoplasma 引起之病害及其媒介 昆蟲發生概況;調查水稻、甜椒、鳳梨、柑橘、蓮霧、木瓜及草莓等作物主要害蟲之危 害與生態,釐清關鍵害蟲種類,並進行農藥與非農藥資材之防治效果評估,建構安全生.

(16) VIII. 產體系;監測蔬菜小菜蛾及檬果小黃薊馬對藥劑之感受性,篩選具防治潛力之藥劑,供 研擬合理用藥策略參考;分析檬果小黃薊馬綜合管理體系之防治成效與經濟效益。 督導生化檢驗站落實把關篩檢,年檢驗農產品逾 64 萬件;協辦生化檢驗國際訓練, 並支援亞太及中美洲地區國家建構農藥殘毒品管安檢體系。. 八、農業工程: 農業機械:本年度完成 2 件新型農機性能測定案件及報告出版;完成果菜類栽培介 質回收處理再利用技術之研究、高效率能源雙向利用系統應用於農產品精緻化調製之研 究、滾筒式穀物乾燥集塵機之研發;完成馬鈴薯一貫化採收機、單泡式茶葉自動真空包 裝機等 2 項產學合作計畫。其他持續進行之計畫包括:可濾除近紅外光 (NIR) 之溫室 披覆或塗佈材料應用於設施之測試評估;自走式採茶機之研發;設施內資材搬運與管理 作業無人化多功能電動載具及導引技術研發;香菇微波冷凝乾燥機之研製;台灣外銷水 果 (鳳梨與蓮霧) 運輸儲運環境對品質之影響等。另參與國際合作計畫,進行節能精密 溫室技術之導入與應用,以提升精準控制技術。 農業氣象:完成建構「農業氣象諮詢系統」,提供農業氣象資訊服務,包括即時氣 象資料、歷年氣候統計及災害發生機率,以提供研究人員及農民使用,並建立氣象及作 物生育資料庫,作為評估台灣農作物生產潛力,及因應未來氣候變遷調適規劃之用;完 成本所及二分所氣象站觀測系統更新計畫,持續農業氣象觀測以提供研究人員及農民使 用,並建立氣象及水稻生育資料庫;分析溫室設施流場系統之氣象因子分布,以進行節 能設計及最佳化生育環境之規劃;設施型植物工廠強調能源有效利用的設計。 農業數位化:進行蔬果設施生產環境數位化監控系統計畫,建置一套設施生產環境 無線感測器網路系統,控制農作物生長環境,以生產高品質蔬果,達到品質精確細緻之 目標;進行高效能植物工廠立體栽培資通化體系之研究與建立;建立玉荷包荔枝及蓮霧 栽培之專家即時指導格網監控系統;進行應用資通技術建構東方果實蠅自動化區域監測 網之先導研究,本年度持續針對監測系統的各項軟硬體設施進行系統耐候性、訊號辨 別、資料分析與查詢功能改良,以供研究人員就東方果實蠅族群之空間分布、生態行為 或時間之依變關係等進行探討。. 九、農業經濟: 進行農糧產品創新栽培模式之經濟效益分析,包括萵苣與茭白筍,分析其慣型農法 與導入新栽培模式之比較,作為未來推廣之參考,在萵苣方面進行導入植物工廠相關技 術意願之調查,茭白筍方面則對採行光照產期調節技術進行成本收益比較研究。此外進 行台灣蝴蝶蘭消費行為之研究,蒐集台北、台中、高雄等地區消費者之蝴蝶蘭消費行為 資料,以瞭解蝴蝶蘭內需市場面的偏好與特性,作為產業規劃與行銷策略之參考;並進.

(17) IX. 行水稻有機栽培模式經濟效益分析,蒐集 108 戶有機水稻生產者之產銷資料進行分析, 以協助有機水稻產業之發展。另持續建置國際花卉產業資訊平台,整合既有資料系統及 系統性蒐集建置較為缺乏的資訊,以達成提供花卉產業各界相關產銷資訊之目標。研發 台灣農作經營決策支援系統,藉由系統化作業模式,提供合理的農業經營效益評估,此 研發已陸續建置稻米、龍眼及番石榴等模式。. 十、農業技術服務: 外賓蒞所參訪計 50 件,舉辦所內學術專題演講共 118 場,召開國內外研討會計 23 場。為推廣本所研發品種與技術,辦理 92 場農業技術講習及示範觀摩會。為提升農民 技術,辦理永續農業經營管理-土壤環境、農業入門-園藝、農業入門-農藝、木瓜、荔枝、 永續農業經營管理-進階、環控菇類栽培、蔬菜育種、鳳梨栽培、優質水稻健康管理、 蝴蝶蘭栽培、花卉栽培初階等共計 12 班次,計有 311 人次完成訓練。為充實研究人員 專業知識,蒐藏世界各國農業研究書刊,總計現有館藏圖書 37,093 冊,期刊 915 種,購 置 SDOS/SDOL、Springer Link、Agricola、CAB Abstracts 電子期刊全文與索引摘要資料 庫,館際合作計所內對外單位申請 127 篇,外單位對本所申請 161 篇,出版暨發行台灣 農業研究第 60 卷、技術服務季刊第 22 卷 (85-88 期)、特刊 9 本。本所免費提供作物栽 培管理與施肥技術及病蟲害診斷鑑定與防治對策服務,計受理土壤樣本 6,646 件、葉片 營養診斷樣本 4,280 件、有機質肥料樣本 119 件,灌溉水體 336 件,共計 11,381 件樣本。 病害樣本診斷共 791 件,蟲害樣本診斷共 1,586 件。提供農業資訊服務,建置農業試驗 所網站、各類農作物資料庫與農業技術光碟、農業技術視訊諮詢服務系統等,提供農民 最即時、方便之諮詢服務。此外辦理 2 件農業研究成果取得專利,42 件農業技術移轉, 及取得 3 件 NCBI 基因註冊。 上述各項試驗研究成果,為全體研究同仁盡心盡力發揮專業所長與行政同仁鼎力協 助配合之結果,謹對全所同仁一年來之辛勞努力表示謝忱,並希望繼續打拼以創造更輝 煌之成就。. 所長. 陳. 駿. 季. 謹識. 一○一年八月.

(18) X.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一○○年年報. 目. 次. 農藝作物 .................................................... 1. 農產加工 ............................................. 68. 稻作 ...................................................... 1. 有機農業與土壤微生物 ..................... 71. 雜糧 ...................................................... 6. 化學分析與資訊服務 ......................... 72. 特作 ...................................................... 7. 原住民農業研究 ................................. 73. 作物生理與逆境................................... 8. 植物病理 ............................................... 74. 生物資訊與統計................................... 9. 病毒病害 ............................................. 74. 園藝作物 ................................................ 11. 真菌病害 ............................................. 76. 果樹 ...................................................... 11. 細菌病害 ............................................. 81. 蔬菜 ...................................................... 19. 線蟲病害 ............................................. 82. 食用菇類 .............................................. 25. 應用動物 ............................................... 84. 花卉及觀賞植物................................... 26. 昆蟲分類鑑定與監測 ......................... 84. 採後處理 .............................................. 33. 生物防治 ............................................. 85. 生物技術 ................................................ 36. 資材開發 ............................................. 86. 組織培養 .............................................. 36. 昆蟲生態與防治 ................................. 90. 分子遺傳 .............................................. 41. 農藥研究 ............................................. 93. 作物機能 .............................................. 45. 農業工程 ............................................... 95. 分子檢測 .............................................. 49. 農業機械 ............................................. 95. 基因轉殖作物安全性評估................... 50. 農業氣象 ............................................. 97. 作物種原 ................................................ 53. 農業數位化 ......................................... 98. 種原蒐集及保育................................... 53. 農業經濟 ............................................... 100. 種苗繁殖 .............................................. 57. 農業技術服務 ....................................... 103. 農業化學 ................................................ 58. 農業推廣與公關 ................................. 103. 土壤資源調查及環境監測................... 58. 科技管理資訊服務 ............................. 140. 土壤管理與作物營養肥培................... 62. 農場經營與管理 ................................... 143. 農業環境保護 ...................................... 67. 行政部門 ............................................... 145.

(19) XI.

(20) 1. 農藝作物 稻作 良質水稻育種 針對水稻優質、耐(抗)病蟲 等逆境之種原材料進行蒐集及評估,並建立雜交組 合、培育選拔優良固定品系及設置檢定圃進行稻熱 病及稻飛蝨抵 抗性檢定,希 望藉此選育優 質、耐 (抗)主要病蟲害等耐逆境之水稻新品種。結果已 完成台農 84 號優質品種之命名及推廣,且通過水 稻巨胚品種台農 80 號對照品種之審查,完成黑糯 品種台農秈糯 24 號、紅糯品種台農秈糯 26 號之植 物性狀調查及品種權申請。而進行中之雜交育種試 驗目前則已選育出嘉農育 971070 號、981027 號及 嘉農秈育 961001 號等 3 個品系參加區域試驗,在 100 年兩期作另完成雜交 F1 世代 271 組合、F2 世代 126 組合、F3 世代 97 組合,F4 世代 59 組合,F4 至 F5 世代 904 系統,種植初、中、高級試驗品系各 359、 173 及 19 個,將擇優選出 1 品系參加 101 年組稉稻 區域試驗。至於稻熱病圃檢定發現有 57 個品種呈 現抗病性,而 183 個高級試驗以上品種(系)在水 田式病圃檢定中,對葉及穗稻熱病均表現抗性者有 96 個(52.5%)。旱田式病圃檢定抗葉稻熱病者有 106 個(57.9%),至於各場所新育成品系 1,234 個 中,呈現抗病者有 802 個(65.0%);而在稻飛蝨 檢定圃篩則檢出抗褐飛蝨品種有 33 個,抗白背飛 蝨者、抗斑飛蝨者有 31 個。100 年檢定高級試驗以 上品種(系)183 個,抗褐飛蝨者有 56 個(30.6%)。 優質水稻新品種台農 77 號之育成 “好吃”與 “好看”一直是國內消費者的需求。越光米的品質與 食味深受國內及日本消費者的青睞與肯定,但越光 在台灣的栽培環境下,卻有極早熟、容易倒伏及產 量低等重大缺點。為獲得可以媲美日本越光之稻米 品質,並具有豐產、耐倒伏又適合於台灣環境栽培 之品種,於民國 86 年第二期作利用越光的原有親 本農林 22 號為母本,農林 1 號父本進行雜交。F2 -F4 以改良式混合法進行選拔,民國 89 年第一期 作進行系統選拔與固定,於第二期作開始進入各級 產量比較試驗選出台農育 914079 號。民國 93-94 年參加早熟組 稉稻區域試驗 及統一病圃之 各項特 性檢定,民國 95-99 年於進行大面積試種及米飯物 理特性評估。綜合各級試驗結果,台農育 914079 號具有中早熟、豐產、米粒外觀、米飯食味、香味. 俱佳等優良特性。民國 100 年 5 月經研發成果管理 委員會同意,正式命名為台農 77 號,於 6 月 15 日 公開發表並無償提供農民試種。本年第二期作計有 16 個鄉鎮區 22 農戶試種,除略具休眠性,2 位農 戶稻種發芽略差外,其餘特性表現均受到農民肯 定 , 坪 割 產 量 介 於 6,000-8,500kg/ha, 顯 示 台 農 77 號為產量與品質兼具之新品種,值得進一步推 廣。 優質水稻新品種台農 79 號之育成 品質與產 量兼具又耐病 蟲害等逆境之 水稻新品種乃 育種之 主要目標;於民國 88 年以平地良質米品種台農 71 號(益全香米)為母本,南投縣仁愛鄉的山地地方 品種 Ya A Bi 為父本進行雜交選育,以改善水稻栽 培種之遺傳基因日趨狹隘,擴大栽培種之遺傳歧異 度,對抗氣候變遷造成的環境效應;除可導入山地 品種優良基因外,藉由親緣較遠品種進行雜交亦可 創造新的基因組合變異,提高產量潛力及避免生物 性(如耐病蟲性)、非生物性逆境(如耐寒性、穗 上發芽性等)問題。歷經 12 年試驗與檢定育成新 品系,100 年 11 月 3 日經審查通過命名為水稻台農 79 號,並於 100 年 12 月 9 日提出品種權申請。綜 合各級試驗及特性檢定結果,台農 79 號為中晚熟 稉稻品種,除具有理想株型及高產潛能外,並維持 優良的米質,且穗上發芽率低、稻熱病耐性佳、秧 苗與抽穗期耐寒性佳,因此在第一期作面對連續梅 雨、低溫衝擊 及稻熱病危害 上具有較低的 栽培風 險;惟本品種對於紋枯病、白葉枯病、褐飛蝨、白 背飛蝨、斑飛蝨之抵抗性稍弱,栽培時應注意適時 防治。目前已進行小面積試作,以評估各地適應情 形,未來希望能在中北部成熟期較易遭遇梅雨損害 地區或中南部 靠近山區易受 稻熱病危害地 方進行 推廣栽培。 優質水稻與耐 旱稻栽培技術 之改進 為及早 因應氣候暖化造成未來水資源缺乏的危機,減少因 限水對台灣地區稻作產業之衝擊,建立高效率之改 良節水耐旱栽培技術模式,以維持限水地區良田之 稻作生產力。本年度採用水稻台農 67 號、台農 71 號及台中秈 10 號與陸稻台農選 1 號、南陸 1 號為 材料,水分供給控制為主要處理因子,田間栽植期 施以通氣栽培,並以傳統湛水及看天降水為對照, 供水由 2 月插秧後開始至 6 月底結束,通氣栽培灌 溉量平均為 1,020.5 公釐,看天栽培為 570.2 公釐,.

(21) 2. 湛水栽培則為 1,145.3 公釐,前兩者分別為最後者 之 89.1%及 49.8%。 試驗結果就各品種抽穗日數表現比較,依通 氣、看天與慣行之次序:台農選 1 號為 78、78.3 及 78 天,南陸 1 號為 78.7、78.3 及 79.7 天,台農 67 號 87.0、90.7 及 87.3 天,台農 71 號為 83.0、83.0 及 84.7 天,台中秈 10 號則是 96.0、97 及 93.7 天, 通氣處理與慣行湛水處理相近,而看天栽培所需抽 穗日數較多,顯示供水不足造成稻株延遲抽穗。比 較通氣栽培與慣行湛水對照處理株高表現,各品種 稻株的株高,兩者相近者為台農選 1 號 96 與 96.3 公分,台農 67 號 97.9 與 98.2 公分,台中秈 10 號 99.3 與 100.4 公分而南陸 1 號 102.4 與 111.9 公分 及台農 71 號 93.8 與 100.2 公分則是較對照組為矮。 水分處理可能影響米質之表現,各處理品種米粒之 成分含量,糙米蛋白質含量在 6.9 至 8.4%間,依照 通氣栽培、看天及傳統湛水栽培之前後順序:台農 選 1 號 8.2、8.2 與 7.8%、南陸 1 號 8.1、8.4 及 7.8 %、台農 67 號 7.0、7.8 及 7.1%、台農 71 號 7.1、 7.8 及 7.1%,與台中秈 10 號 6.9、7.9 及 7.0%。而 比較糙米脂肪酸含量,各品種在 15.3 至 17.6mg 之 間,台農選 1 號 16.4、17.6 及 16.2mg、南陸 1 號 15.5、16.1 及 15.5mg、台農 67 號 15.8、16.0 及 16.6mg、台農 71 號 16.9、17.1 及 17.0mg,與台中 秈 10 號 17.3、17.5 及 17.6mg,顯示因不同水分處 理,不同品種米粒成分含量之變化表現互有差異。 因應暖化之優質豐產與耐逆境水稻品種改良 稻米是國人主食,為因應全球暖化環境變遷,並考 量台灣地區糧食安全、水源及生態維護等,持續提 供符合國際米質要求之高產優質、適應台灣生產環 境的品種,穩定國產稻米的質與量;因此,針對暖 化之逆境環境下,水稻抗(耐)性品種及環境評估 技術之研究與開發至為重要。經由抗(耐)性種原 收集評估、常 用雜交親本功 能性基因分子 標誌註 記、具抗(耐)逆境特性親本雜交或回交育種、各 項抗耐逆境特性檢定與雜交後裔分離選拔、各級產 量及品質比較試驗、優良品系之性狀調查等方法進 行,100 年度計栽培繁殖雜交親本 180 種,完成為 優質、豐產、抗病蟲害、耐旱及分子標幟研究使用 共 570 個雜交組合,栽培繁殖 F1 396 組合,雜交後 代集團(F2 及 BC)計 223 個,F3 系統品系數 12,841 個,參與產量評估計 370 個品系,選取 41 個優良 品系參加高級產量評估試驗。綜合考量參試品系在 田 間 兩 年 四 期 作 的 表 現 , 選 取 台 農 育 991011 、 991030、942001 號等 3 個新品系參加 101 年稉稻早. 熟組全國區域試驗;另選取台農育 991019 號參加 101 年稉稻中晚熟組全國區域試驗;100 年度並完 成豐產、米質優良之水稻新品種台農 77、79 號命 名,將進一步進行試種及推廣。 良質米研究團隊─良質米品種栽培之生理指標 應用研究 以台農 71 號、台農 75 號、台南 11 號 及台中秈 10 號為試驗材料,以品種的生育積溫作 為栽培管理的基礎,並在全幼穗分化時期施用一或 二次的穗肥,同時利用葉綠素測定儀(SPAD-502 (Konica Minolta))追蹤其葉綠素的變化,並調查 參試品種之稻穀產量及米質之反應。結果顯示在台 中縣霧峰地區,台農 71 號第一期作的幼穗分化生 育積溫變化較大,都較「作物優質整合資訊系統」 以生育積溫作為參考值減少 2-10 天;第二期作則與 「作物優質整合資訊系統」中的預測相符;中晚熟 品種台南 11 號及台農 75 號的調查趨勢亦有相同, 推測與第一期作生育前期的低溫影響生育有關。第 一期作幼穗分化長度 0.2 公分的時間台農 71 號在為 插秧後 57 天,第二期作 37 天,台農 75 號及台南 11 號在插秧後 61 天,第二期作 40 天。劍葉環抽出 天數,台農 71 號第一期距幼穗分化長度 0.2 公分 13 天,第二期作 10 天,台農 75 號及台南 11 號則 為 19 天及 14 天。調查在劍葉環抽出時施用氮肥, 參試品種葉綠素含量增加的變化,以台農 75 號及 台南 11 號皆有明顯的提高,台農 71 號的變化最 小;顯示劍葉環抽出時施用氮肥,可以延緩參試品 種中之台農 75 號及台南 11 號的老化,但對於台農 71 號的效果不顯著。在劍葉環抽出時施用氮肥對參 試的稉型稻沒有效果,但對所有參試品種的穀粒容 重卻有正面的幫助;除台農 71 號外,劍葉環抽出 時施用氮肥可以提高參試品種之米粒透明度,但會 提高所有參試品種的蛋白質含量,降低食味品質。 水稻耐熱性品 種選育之研究 主要探討 台 灣 目前水稻主要 推廣品種在高 溫環境下對於 稔實率 及稻米品質的影響,以做為未來抗(耐)高溫育種 的材料。選取台稉 2 號等 20 個水稻栽培品種,其 中稉稻有 15 種,秈稻有 5 種,稉型與秈型稻中各 含有糯稻 1 種。試驗結果顯示,100 年第一期作抽 穗期在高溫環境下(36℃)其稔實率最高為 91.76 %,最低為 70.62%,平均為 85.12%。若抽穗期至 成熟期均在高溫環境下(36℃),其稔實率最高為 89.54%,最低為 6 4.2 5%,平均為 81.0 8%。對照 組(即不施以高溫處理) 之稔實率最高為 96.54%, 最低為 83.49%,平均為 91.19%。由此顯示水稻抽 穗期在高溫環境下將造成稔實率的下降,並且不同.

(22) 3. 品種間高溫對稔實率的影響程度亦有不同。至於高 溫對於米質的影響,抽穗期高溫處理下稻米白堊質 所佔比例,最高為 91.00%,最低為 7.10%,中位 數為 13.93%。而抽穗期至成熟期均在高溫環境下, 稻米白堊質所佔比例,最高為 100.0%,最低為 6.35 %,中位數為 12.60%。對照組之白堊質比例最高 為 99.00%,最低為 5.00%,中位數為 11.68%,顯 示高溫環境對於稻米品質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水稻耐旱篩選試驗田區建立與分析之研究 本計畫針對水稻耐旱逆境田區之篩選方法及評 估,藉此選育優質、耐(抗)逆境之水稻新品種。 本試驗利用台稉 9 號、台中秈 10 號、旱育 3 號及 旱育 15 號為試驗材料,在田間缺水時觀察各項農 藝性狀、滲透調節物質以及產量與構成要素,並於 最高分蘗期起至穀粒充實期止斷水處理,經滲透調 節物質含量及葉片總可溶性糖之分析結果,發現缺 水處理下可溶性糖含量、澱粉明顯增加,在斷水處 理期間脯胺酸含量呈現不規則情形。缺水後葉片捲 曲表現,以旱育 15 號及旱育 3 號在較低土壤水分 張力條件下能維持較低的葉片捲曲程度,而復水後 葉片捲曲程度在各品種間無明顯差異,葉片死亡情 形則無法改善。斷水處理會造成株高矮化,但對有 效分蘗數無明顯影響,缺水逆境對於旱育 15 號之 產量影響最低,且與對照組無明顯的影響;而旱育 3 號次之,較台稉 9 號之降幅達-27.4%,對缺水最 為敏感。旱育 3 號及旱育 15 號在缺水逆境下之穗 重減少約-3.78%及-0.15%,影響較不明顯:而台中 秈 10 號及台稉 9 號減少約-16.76%及-11.24%。缺 水造成稔實率降低,而以台稉 9 號之稔實率最低, 約為 71~72%,而以旱育 15 號最佳,約為 80~95 %。旱育 3 號產量低可能是由於分蘗數較少而使產 量明顯較低,而旱育 15 號在缺水逆境下其產量與 對照組無明顯差異存在。 半糯品種的選 育及其遺傳行 為探討 稻 米 品 質的因子相當多,低直鏈澱粉含量品種之米飯較軟 黏,適口性較佳,因此利用 48 個台農 67 號、台稉 8 號背景的外觀不透明突變品系為材料,透過雜交 之遺傳等位性測試,並以定位選策略選殖水稻新的 半糯性基因 Dull。而在利用胚乳外觀突變品系與台 中秈 17 號、IR64 與台農 78 號栽培種雜交組合的分 析中,以 7 個 F2 組合進行突變基因之遺傳分析,結 果由其 F2 子代族群米粒胚乳外觀透明與不透明突 變型的數量來看,有 4 個雜交組合分離比符合 3:1 單一隱性基因遺傳,其中 CNY921403 外觀不透明 之基因命名為 FLOURY ENDOSPERM6(FLO6),. 為單一隱性對偶基。而 TCS17/CNY921403 組合以 88 個 SSR 標幟進行 45 個半糯性 F2 之初定位,結果 發現 RM3288、RM470、STS332、CH0454、CH0455 等 5 個 SSR 標幟具有關連性分離現象,再擴大 F2 後代族群至 233 個,且於基因存在的可能染色體區 間設計 11 個 SSR 標幟,諸如 RI04009、RI04016、 RI04018、RI04019、RI04020、RI04021、RI04022、 RI04011、RI04012、RI04013、RI04014,結果發現 FLO6 基因確實存在於本區域,區間大小約 5 個 cM 與 du8 同 屬 於 第 4 染 色 體 ( 圖 1 ) 。 而 又 在 CNY921301/ TCS17 則使用 46 個半糯性 F2 進行粗 定位,結果發現 RM222、CH1005、RM1375 等三個 SSR 標幟與半糯性具有共同分離的現象,目前正逐 步進行細定位工作。 耐 鹽水稻 之遺傳 與選育 鹽化土壤是限制 水 稻在此環境生長和產量的重要逆境,然傳統的地方 性秈稻品種雖較具耐鹽性,但常擁有不好的農藝特 性,因此利用台農 67 號背景的 SM61 等 EMS 耐鹽 突變品系為材料,探討耐鹽品系之遺傳控制機制, 並進行耐鹽基因之圖譜定位選殖,試驗過程中利用 SM61、SM143 與 TK9、TCS17、IR64 等不同 F2 雜 交組合,利用 200mM 水耕液鹽分逆境,處理 5-6 葉齡水稻幼苗,經五天處理後,結果發現由 SM305、SM75 之耐鹽特性可能為單一隱性基因遺 傳,而 SM61 的耐鹽特性則為單一顯性遺傳;又以 SM61 與 TCS17 雜交 F2 族群進一步進行耐鹽 ST1 基因之圖譜定位,結果發現 ST1 基因與 RM302、 RM7180(染色體 1)、RM223(染色體 8)及 RM19 (染色體 12)等四個分子標幟與耐鹽特性似有連鎖 關係,進一步進行 ST1 基因細定位,結果發現第八 條 染 色 體 之 60.1 ~ 86.7cM 區 域 中 , 分 子 標 誌 CH0868 及 RM556 與 ST1 均出現關連性分離現象, 於 RM223 上游設計 RI08028、RI08030、RI08024 與 RI08001;下游設計 RI08002、RI08018、RI08019、 RI08020 與 RI08032 等 9 個 SSR 標幟,經過 9 個分 子標幟在目標區域之遺傳重組發生情形,推測耐鹽 基因可能坐落於約 445kb 長度的區域之間,該區域 預計約有 56 個候選基因(圖 2),未來可能須再擴 大分析 F2 族群數量,進一步縮小耐鹽基因之目標區 域範圍,並於候選基因降低至 15-20 個時,再藉由 候選基因之定序來確認目標耐鹽基因。 利用分子標誌輔助選拔水稻無白堊質品種 本研究利用分 子標誌輔助選 拔無或低白堊 質米粒 之 優 良 品 系 由 860 個 F 2 : 3 品 系 中 , 利 用 MAS (RM1248 Chr5、CH0701 Chr7、RM6306 Chr12 及.

(23) 4. 圖1. FLO6 初定位之連鎖圖譜與物理圖譜,a 表示重組體數目,b 物理圖譜位置依據 RGAP 網站 6.1 版。. 圖2. 水稻 SM61 耐鹽基因 ST1 之圖譜定位結果。.

(24) 5. RM4108 Chr3)篩選出 50-60 個 F2:3 低白堊質優良 品系。其中 RM1248 主控白堊質比例,CH0701 與 RM6306 主控白堊質面積,RM4108 主控食味品質。 並由 50-60 個 F2:3 低白堊質優良品系中,利用 MAS (RM4108 Chr3、RM4332 Chr6 及 RM6704 Chr10) 篩選出 30-40 個 F2:3 品系,同基因結合型優先選拔。 其中 RM4108 及 RM4332 主控食味品質,RM6704 主控抽穗期及株高。自選獲優良品系進行白堊質及 其他農藝性狀評估,RCBD 設計,兩重複,每一品 系種植 3 行。 繁殖基因定位族群,以建立重組自交系族群, 種植 150 個 F2:4 及 F2:5 品系,每品系種植 3 行,每 行內各株取 1 穗混合種子。並完成 F2:4 及 F2:5 品系 之抽穗期、株高、穗數、白堊質及稻熱病抗性等農 藝性狀調查。F2:4 品系之白堊質率最小為 3.5%,最 大為 31.6%,平均為 9.1%。兩親本越光 7.7%,台 農 67 號 10.8%。旱田式稻熱病圃檢定,感病級數 由 9 級(極感)至 5 級(中抗),中位數為 8 級。 旱田式稻熱病圃檢定,感病級數由 9 級(極感)至 5 級(中抗),中位數為 7 級。兩親本越光 9 級, 台農 67 號 7 級。 野生稻 O. nivara 褐飛蝨抗性之精細定位 野 生稻帶有多樣 化的抗性基因 是改良栽培稻 對各種 生物逆境最佳的抗性來源,褐飛蝨為水稻的重要害 蟲之一,由一年生野生稻 O. nivara(IRGC Acc No. 102165)與稉稻品種台農 67 號(TNG67)育成的 導入系統 852T034(TNG67*2/IRGC 102165)具有 穩定褐飛蝨抗性表現;以該系統為母本與良質米品 種台農 71 號(TNG71)雜交,建立 199 個重組合 自交系(RILs),經 QTL 分析,位於第 4 對染色體 上的 RM16655、RM3317 對褐飛蝨抗性可解釋的變 異量最高。進一步增加分子標誌的密度,共獲得 8 個多型性 SSR,且於 RM16563( 9.539Mb)與 RM3317 (13.79Mb)之間設計 30 個 Indel 標誌,獲得 5 個 多型性 Indel。分析親本之結果,852T034 的第 4 對 染色體由短臂至長臂的 RM7181(15.387Mb)為野 生稻片斷。從 RILs 中選出 RM3317 及 RM16655 為 異質體的系統 RI157、RI172,繁殖 600 株後裔,以 具多型性的 13 個標誌進行篩選,剔除資料異常的 植株及偏離嚴重的標誌,共獲得 592 株之 4 個 Indel 標誌及 9 個 SSR 標誌之基因型資料,結果成功獲得 Indel 標誌與 RM3317 及 RM16655 之間的重組體, 且將抗褐飛蝨之 QTL 位置定位在第 4 號染色體的 1.78cM 處的 RM3317 附近,此抗性 QTL 之 LOD 為 22.2(PVE 為 35.2),而抗性 QTL 每導入 1 個野生. 稻之基因型累加性效應可降低 1.0 抗性等級(抗性 等級越低抗性越強),顯性效應則降低 0.3,顯示 所獲得之 QTL 確有增加抗蟲性之作用,足以做為褐 飛蝨抗性分子標誌輔助育種之利用。 水稻良種繁殖 圃中異型株之 遺傳分析 水稻 為我國最大宗糧食作物,其優良品種之純度與種苗 品質控管流程格外重要,若純度低落將導致產生品 種混雜及退化等現象,造成植株高矮不均及成熟期 不一致,嚴重時導致米質變差和稻米規格不符的情 形,進而影響民間糧商收購意願及價格與政府收購 之公糧品質,對於農民及政府造成極大的損失。本 研究的目的為 探討水稻良種 繁殖異型株之 可能形 成因子。以對於民國 95 及 96 年台灣地區良質米水 稻品種具有完全鑑別力之 23 個 SSR 標誌為分析工 具,而各品種遺傳組成之標準資料,係以民國 95 年第 2 期作良種繁殖更新計畫中所生產之原原種種 子為基礎。本試驗從 29 處繁殖圃共取得 40 件田間 異型株,其結果顯示共有 8 件與對照樣品相同基因 型、8 件品種內分離基因型、6 件品種混雜、13 件 天然雜交後裔與 5 件未知品種。顯見大部分田間異 型株主要係因天然雜交、品種混雜或品種內均一性 不足所致;為了提高良種繁殖制度之效益,建議各 級繁殖圃應加 強執行設置保 護行避免外來 花粉汙 染,並進行單株選拔提高品種均一性,收穫前確實 田間去偽去雜清除異品種混雜等作業。 台灣米於史瓦 濟蘭之食味品 質分析 台灣良 質米品種台中秈 10 號(Taichung Sen 10)未在史瓦 濟蘭王國市場上大量流通前,原本偏好乾、鬆口感 的史國人民是否能接受具黏、軟特質之台灣米,其 市場接受度將嚴重影響價格、包裝等行銷策略。對 此有其必要進行米飯官能品評,以定位史國米飯食 味趨勢,故本次品評邀請 13 位史瓦濟蘭世界展望 會農業推廣人員,品評員來源分布涵蓋史國四省且 皆具有購買能 力。並依據農 委會稻米食味 評鑑方 法,以當地主要食用米預煮米(parboiled rice)為 對照組,分別就外觀、香味、口感、黏性、硬度與 總評等項目,評估南非白米(次要食用米)、印度 米、泰國米與台灣米(台中秈 10 號),各與預煮 米的喜好比較。結果顯示史國人民對台灣米與預煮 米、南非白米等,於各品評項目上均未達顯著差異 水準,顯示彼此間之整體接受程度相近;並由喜好 程度分布得知,喜好台灣米與不喜好者約各半,顯 示台灣米在史國未大量流通前,已有部份人士能接 受其口感,因此商售初期將以 2kg 小包裝且零售價 15 史幣,累積品牌能見度。.

(25) 6. 雜糧 食用玉米品種 改良 超甜 玉 米:自交系培 育 100 年秋 作 完 成 超 甜 玉 米 種 源 10 個 新 引 入 品 種 S 2 世 代 之 自 交 授 粉 。單 交 種 種 子 生 產 :完成 60 個雜交組合種子之生產及大量生產 10 個單交種種 子作為產量及品質評比用。單 交 種 組 合 力 檢 定 : 黃色超甜玉米產量組合力評估試驗,50 個組合根據 鮮果穗產量、外表性狀、種皮厚度及甜度等綜合考 量後,選留 13 個組合表現較佳者。黃白雙色超甜 玉米產量組合力評估試驗,50 個組合根據鮮果穗產 量、外表性狀、種皮厚度及甜度等綜合考量後,選 留 11 個組合表現較佳者。白色超甜玉米產量組合 力評估試驗,40 個組合根據鮮果穗產量、外表性 狀、種皮厚度及甜度等綜合考量後,選留 14 個組 合表現較佳者。新品系產量比較試驗:白色超甜玉 米新品系產量比較試驗,14 個組合根據鮮果穗產 量、外表性狀、種皮厚度及甜度等綜合考量後,選 留 5 個組合表現較佳者。新品系區域試驗:春作通 霄試區:參試 新品系含苞葉 果穗鮮重之表 現介於 11,966 ~ 13,383Kg/ha , 而 對 照 種 華 珍 為 11,820Kg/ha,新品系以 SH100-03 表現較對照種華 珍高產。春作崙背試區:參試新品系含苞葉果穗鮮 重之表現,新品系 SH100-01、SH100-02、SH100-03 均與對照種華珍無明顯差異:但去苞葉果穗鮮重以 SH100-03 表現較對照種華珍高產。秋作崙背試區新 品系含苞葉果 穗鮮重表現與 對照種華珍無 明顯差 異。秋作通霄試區:參試新品系含苞葉果穗鮮重之 表現以 SH100-01 表現最高產。糯質玉米:白糯組 合力檢定試驗,63 個組合根據植株、果穗外觀、產 量及品評後選留 18 組合。新品系比較試驗:黑白 雙色糯玉米新品系比較試驗,16 個組合根據植株、 果穗外觀、產量及品評後選留 6 新組合。新品系區 域試驗:春作通霄試區:WX99-W5 與 WX99-W6 之含苞葉果穗鮮重分別為 14,059 與 15,101kg/ha, 表現較對照種玉美珍高產。WX99-W6 之去苞葉果 穗鮮重為 10,930kg/ha,表現較對照種玉美珍高產; 而 WX99-W5 與 WX99-W6 表現與對照種玉美珍無 明顯差異。春作崙背試區:參試新品系 WX99-W4 與 WX99-W6 之含苞葉果穗鮮重分別為 15,235 及 15,052kg/ha,而其去苞葉果穗鮮重分別為 11,350 及 11,120kg/ha,表現較對照種玉美珍高產。秋作含苞 葉果穗鮮重與去苞葉果穗鮮重,在通霄與崙背試區 均以 WX99-W6 表現最佳。完成 400 個玉米自交系 之更新繁殖,種子移交國家種源中心保存。. 甘藷品種改良 利用多向 雜 交及人工雜交 方 法,獲得大量雜交種子,培育大量實生苗,以選育 高收量、質優、抗病、抗蟲、對環境穩定性強及適 合機械作業栽培等特性之食用或食品加工用,增加 甘藷單位面積質與量的生產,並提高產品之利用價 值。雜交育種及實生系選拔:100 年度多向雜交種 子共採收種子約 20 萬粒,人工雜交計有台農 66 號 ×台農 69 號等 4 組合,採收種子 5,051 粒。實生系 選拔 195 株秋裡作甘藷品系,30 株春夏作甘藷品 系。所有選拔甘藷品系其單株塊根鮮重在 0.50~ 2.90 公斤之間,且乾物率達 25%以上,其中乾物率 35%以上共有 36 品系,其餘品系乾物率均在 25-35 %之間,皆符合食用甘藷品系選拔標準,且選出品 系其塊根產量等一般性狀均較對照種為佳。春夏作 品系產量比較試驗:第一年組參試 110 個品系中, 以 CYY99-S01 及 CYY99-S59 較佳,其塊根產量分 別較對照種台農 66 號增產 19.8%、5.8%;第二年 參試 6 品系中,以 CYY98-S17 及 CYY96-S19 較佳, 其塊根產量分別較對照種台農 66 增產 52.9%及 41.2%。秋作品系產量比較試驗:第一年組參試 90 品 系 中 塊 根 產 量 試 驗 結 果 , 以 CYY99-68 、 CYY99-74、CYY99-75 及 CYY99-80 表現最佳,其 塊根產量較對照種增產 108.7%、178.3%、117.4% 及 157.4%;第二年組參試 13 品系中,以 CYY98-04、 CYY98-08、 CYY98-32 及 CYY98-60 塊根產量最 高,較對照種台農 57 號增產 101.5%、96.7%、34.8 %、51.1%(表 1-1)。 優質落花生品種選育 以雜交育種方法,選育 抗莢果黑斑病、深紫色種皮、大莢果、大籽粒及甜 度高之質優落花生新品種,以滿足農民、消費者及 加工業者之需求。採用混合法進行培育歷年雜交所 得後裔,於 F5 世代進行選拔具有優良農藝特性之 單株,春作選獲 250 個優良單株,秋作選獲 270 個 優良單株。第二年品系產量比較試驗中,公頃莢果 產量計有 2002F-RE-06 等 6 個品系較對照種台南 14 號(3,786kg/ha)增產,且均為大粒莢型;品系公 頃籽粒產量,計有 2003F-BB-01 等 5 個品系較對照 種台南 14 號(2,692kg/ha)顯著增產。第三年品系 公頃莢果產量,計有 2001F-BF-12 等 11 個品系較對 照種台南 14 號(1,797kg/ha)顯著增產,籽粒產量 計有 2001F-BF-12 等 10 個品系較對照種台南 14 號 (1,187kg/ha)顯著增產。新品系區域試驗:雲林 崙背試區莢果產量,計有 NUNG-YU 66 等 3 個品系 較對照種台南 14 號(4,740kg/ha)增產且均為大粒 莢型,但不顯著;品系籽粒產量,計有 NUNG-YU 67.

(26) 7. 表 1-1 100 年秋作甘藷第二年組試驗塊根產量性狀比較 Shoot yield Lines. Storage root yield. Tastez. Storage y. Dry matter Soluble sugar. Starch. percentage. Content. content. root. (%). (%). (%). shape. Kg/ha. %. Kg/ha. %. 14166. 113.3. 32708. 170.6. 28.67. 21.30. 60.40. 0. S. CYY98-04. 9916. 79.3. 38625. 201.5. 29.53. 20.15. 59.31. +1. S. CYY98-08. 11250. 90.0. 37709. 196.7. 36.75. 25.12. 59.8. +1. S. CYY98-10. 16667. 133.3. 29042. 151.5. 29.79. 16.57. 61.77. 0. S. CYY98-28. 23333. 186.7. 22708. 118.5. 36.69. 17.25. 62.58. 0. LS. CYY98-32. 5416. 43.3. 25833. 134.8. 28.65. 22.83. 59.53. 0. S. CYY98-03. CYY98-35. 11250. 90.0. 40334. 210.4. 25.62. 24.10. 63.97. 0. S. CYY98-39. 15166. 121.3. 11541. 60.3. 28.30. 22.29. 61.32. +1. S. CYY98-53. 13750. 110.0. 31667. 165.2. 32.28. 25.17. 52.30. 0. S. CYY98-59. 18333. 146.7. 36459. 190.2. 28.75. 26.24. 57.45. 0. LS. 8750. 70.0. 28958. 151.1. 31.89. 24.37. 60.10. 0. S. 12500. 100.0. 19167. 100.0. 35.01. 28.27. 59.12. 0. S. CYY98-60 TNG57(CK) LSD(5%) z. Taste: excellent (+2), good (+1), same as check (0), poor (-1), very poor (-2).. y. Storage root shape: Mass (M), Irregular (I), Spindle (S), Long spindle (LS), Short spindle (SL), Globe (G).. 等 3 個品系較對照種台南 14 號(3,240kg/ha)增產, 但不顯著;北港試區莢果產量,品系籽粒產量,計 有 NUNG-YU 69 等 5 個品系較對照種台南 14 號 (2,174kg/ha)顯著增產。 非糧食作物在 生物能源的研 究 芒草是 原 生 於亞洲的多年生 C4 植物,由於其優良的特性被視 為極具發展潛力的能源作物。為了解台灣原生芒草 的產量,以台灣原生五節芒做為材料,進行不同海 拔五節芒品系 第二年的收穫 次數與肥料施 用產量 試驗,結果收穫次數處理間產量差異不顯著,雖然 平均乾物產量以海拔 260 公尺收穫兩次的每公頃乾 物重 52.9 公噸最高,但收穫兩次費工而產量也沒有 顯著增加,因此芒草栽培以收穫一次為佳,年度間 產量達顯著差異,第二年平均產量 45.8 公噸遠高於 第一年平均 22.9 公噸,顯示五節芒栽培在第二年的 生質量,有非常顯著的增加。不同肥料試驗,在兩 個不同海拔五節芒品系的產量表現也未達顯著,顯 示施用少量的肥料影響最後的乾物產量有限。而在 開花稔實調查試驗,低海拔 260 公尺之品系開花數 顯著較多,最多平均可達每株 17 個花穗,而稔實 率也顯著較高,達 5.2%。 作物貯運及加 工特性之研究 甘藷是台 灣 具 有特色的雜糧作物,其不耐貯藏是產業需解決的問 題,如何延長甘藷貯藏時間及維持塊根品質是本研 究的重要目的。本試驗以台農 57 號、66 號、73 號. 為材料,貯藏溫度處理為 10℃、15℃、20℃,相對 濕度 80~85%RH。鮮藷貯藏試驗每週調查失重率 及外觀變化,並於貯藏後 2 週、4 週、6 週及 8 週 取樣分析化學成分含量與塊根發芽情形,五重複。 經過貯藏之鮮藷於貯藏後 2 週、4 週、6 週及 8 週 取樣進行烘烤,分析烤藷之品質變化及質地檢測, 三重複。另以購自嘉南三個產區之台農 57 號為材 料,採後處理為清水沖洗與不沖洗,貯藏處理溫度 15℃,相對濕度 90~95%RH,每週逢機取樣數十 個,調查外觀及塊根病徵,貯藏期 3 個月。試驗結 果顯示鮮藷貯藏期間失重率遞增,可溶性糖及粗脂 肪含量於貯藏 2 週後明顯增加,澱粉含量變化台農 57 號貯藏至第 8 週下降而 66 號、73 號變化不顯著; 灰分及蛋白質含量無顯著變化。鮮藷貯藏後可提高 烤藷之可溶性糖含量,但烤藷質地變化三個品種於 貯藏後下壓力均降低。鮮藷貯藏處理溫度以 15℃較 佳,可延緩發芽且不會發生寒害。貯藏期間鮮藷之耗 損主要是失重及病害,不同產地來源耗損程度不同; 沖洗處理可降低耗損,主要是病害發生率明顯降低。. 特作 黃耆增加活性 成分的栽培技 術 黃耆藥材是 豆科植物膜莢黃耆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與蒙古 黃耆 A. membranaceus var. mongholicus 的根,是台.

(27) 8. 灣重要的中藥藥材之一,每年進口量很大,2011 年 1 至 7 月止共計進口 127 萬公斤(1270,189kg), 2010 年全年,共計進口 243 萬公斤(2431,678kg), 台灣用黃耆來做為秋冬季補氣的重要藥材,藥材是 銷售到中醫藥醫院、診所等醫事單位、生技公司, 及中藥製劑公司。 台灣種植中草藥栽培的關鍵點是在:一、使植 物能適應高溫多雨的海島型濕潤氣候,二、克服越 夏的問題,三、克服採種問題,四、能育成整齊的 健康種苗,五、降低生產成本,六、以長遠眼光進 行經營。以長遠眼光進行經營係指基於永續利用這 項植物為目標,1.妥善規劃種植目的、2.種植規模 與計畫、3.契作或自行生產方式的擬定、4.事先找 尋好行銷通路。 膜莢黃耆 4 種黃耆皂甙(astragalosides)含量 合計介於 0.737~1.077mg/g 之間,地區中以市售品 的 1.077mg/g 總皂苷含量為最高。圖 3 是霧社地區 栽培之膜莢黃耆 3 種黃酮的含量季節變化,二甲氧 基紫檀烷的含量,於 11 月達到最高,12 月次之,1 ~2 月其次,6~8 月含量最低,含量自 0.05mg/g 至 0.12mg/g。二甲氧基異黃烷於 12 月的含量達最高,. 圖3. 9 ~ 12 月 含 量 尚 高 , 7 ~ 8 月 最 低 , 含 量 介 於 0.043mg/g 與 0.184mg/g。毛蕊異黃酮於 12 月達最 高,10~12 月含量亦高,4~8 月變低,於 0.073mg/g 至 0.247mg/g。台灣栽培黃耆最適收穫期為 11~12 月,其次為 1~2 月間。. 作物生理與逆境 抽穗至收 穫期 間氣象變 因對 水稻米質 (TNG 71)之影響 以廣泛栽培之良質稻種台農 71 號為 試料,自 2006 年 12 月起至 2009 年 8 月止總計 41 個栽植期,累加各栽植期自抽穗至收穫所量測日均 溫(ADMAT)、日最高溫(ADMAXAT)、日最 低溫(ADMINAT)、日照時數(ADSH)與日射量 (ADIR)等測值,分析此五氣象變因對米質影響。 在米粒化學組成上,其與五氣象變因之相關性分析 顯示,糙米粗蛋白質含量與此五氣象變因皆呈顯著 正相關,游離脂肪酸則與 ADMAXAT 及 ADSH 呈 顯著正相關;而白米粗蛋白質含量與 ADMAT、 ADMAXAT 及 ADSH 呈顯著正相關,直鏈性澱粉 與 ADMINAT 則呈顯著負相關。在米粒外觀物理特. 栽培之黃耆 3 種異黃酮含量之季節變化。.

(28) 9. 性上,由相關性分析的結果,白米白度與 ADMAT、 ADMAXAT、ADSH 及 ADIR 等具有顯著負相關, 透明度則與此五氣象變因均呈極顯著負相關。白米 完整粒比例與 ADMAT、ADMAXAT、ADMINAT 及 ADSH 等 為 顯 著 負 相 關 , 非 完 整 粒 比 例 則 與 ADMAT 及 ADMINAT 為顯著正相關。穀粒粒長與 ADIR 呈顯著負相關,粒厚則與 ADIR 呈顯著正相 關。繼由多元線性迴歸分析建立的三元線性迴歸方 程式,概以 ADMINAT、ADSH 及 ADIR 為影響本 試區米粒化學組成及物理特性之 3 最主要氣象變 因。綜合試驗結果,顯見台農 71 號於抽穗至收穫 期間氣象變化將影響米粒化學組成及物理特性,各 米質性狀各有其不同主要影響氣象變因與權重。為 穩定稻米品質勢必篩檢合適栽植地區或栽植期,由 穩定的栽植期 氣象環境來減 緩氣象變因的 負作用 或調適氣候變遷的負面影響。 不同農耕生態系之雜草相差異─雙期作水田及 水旱田輪作之比較 為瞭解雙期作水田農耕生態 系(PP)及一期作水稻、二期作落花生水旱輪作農 耕生態系(PU)的雜草相變化及其差異,乃於本所 長期農業生態 系研究試驗場 址溪口農場進 行雜草 調查與取樣,各生態系又分為慣行農耕(CC)及低 投施農耕(LC)兩種處理,合計 4 種農耕生態系(即 PP-CC、PP-LC、PU-CC 及 PU-LC)。結果顯示, 此 4 種農耕生態系分佈的雜草科別數及種別數,概 以一期作發生數少於二期作者,田區雜草密度一期 作平均為 1.8、4.4、9.9 及 3.3pl m-2,二期作則為 29.1、24.6、5.9、9.8pl m-2,而雜草生質量大致二期 作多於一期作,且具 PU 農耕生態系統大於 PP 農耕 生態系、CC 處理高於 LC 處理之趨勢。PP 在一期 作以千屈菜科雜草密度最高(最多 85%),二期作 則以玄參科雜草發生頻率最高,PP-CC 及 PP-LC 分 別 為 47% 及 39% 。 PU 在 一 期 作 水 田 環 境 下 的 PU-CC,以菊科雜草最多(35%),在二期作旱作 (落花生)環境下,無論 PU-CC 或 PU-LC 皆以菊 科雜草最多,分別為 73%及 53%。以個別雜草物 種而言,PP-CC 及 PP-LC 在一期作皆以水莧菜密度 最高,其次為芒稷、母草、多花水莧、滿天星及其 。PU-CC 他種類,二期作則以母草最多(125.6 pl m-2) 及 PU-LC 在一期作以霍香薊及香附子發生較多,二 期作主要為旱生型雜草,尤以霍香薊(34.9pl m-2) 及鱧腸(36.4pl m-2)為優勢雜草。另水莧菜、母草、 霍香薊、鱧腸、香附子、泥花草等雜草在試區全年 可見,僅香附子為多年生雜草,其餘為一年生闊葉 類雜草。. 生物統計與生物資訊 作物改良統計 方法之研究與 諮詢服務 試驗 設計與資料分析為現代農業研究之必要工具;為提 昇國內農業試驗之效率、準確度與品質,本研究針 對作物改良研 究,研擬最適 合及高效率的 統計方 法,提供相關研究人員參考利用,並提供國內農業 研究人員之統計諮詢服務。100 年期間共發表 1 篇 報告;提供試驗設計及統計分析諮詢服務計 64 件; 並為有利於推廣輔導,辦理統計課程講習共 1 場; 同時利用網際網路,建立、維護及管理諮詢服務專 區,以提供各界快速即時的線上諮詢管道。 作物優質生產 整合資訊系統 成果介紹 農業 試驗所已建立台灣稻作資訊系統、農業氣象諮詢及 預警系統、土壤資訊查詢系統、稻作病蟲害資訊系 統、作物品種管理資訊系統及肥料資訊系統,農委 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的重要疫病蟲害通報、農委會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的植物保護手冊等。農業試驗 所結合各區農業改良場的作物專家,針對水稻、青 蔥、番荔枝、芒果、蓮霧、毛豆、鳳梨與番石榴等 八種作物,彙整過往的試驗研究成果,用以完成作 物優質生產整合資訊系統之開發。本系統成功整合 作物品種的選擇、氣象資料匯入、肥料資訊、病蟲 害疫情通報與防治方法、生產履歷等功能內容,同 時提供生育與收穫時期預估、肥料施用量分配、計 算與成本統計、病蟲害防治與成本統計、各種田間 作業紀錄與成本統計等報表,讓栽培者可以隨時掌 握各農地的投入成本及田間工作分配。再則,透過 農委會田邊好 幫手的手機簡 訊系統與電子 郵件發 送功能,通報 使用者注意病 蟲害之發生與 防治方 法、提醒田間作業內容與時間,讓田間工作安排與 人力調度可以順暢進行。農戶申請本系統帳號並完 成資料設定後,即可透過網際網路連線直接使用本 系統,不需安裝任何軟體,因此未來系統有任何功 能擴充時亦無更新之問題,在任何可以連上網路的 地點皆可使用本系統所有功能。 正確使用統計圖表呈現處理間比較 精確表達 資訊是統計圖表製作的首要原則。農業試驗研究最 常見的資料分析,為利用變方分析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 及 多 重 比 較 ( multiple comparisons)來探討多組處理間的差異性。多重比較包 含很多種方法,其中 Fisher 的最小顯著差異性測驗 (Fisher’s protected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est, LSD test)是農業學術期刊中最普遍接受的多重比 較方法,主要用來進行所有處理平均值間的兩兩比.

(29) 10. 較是否存有差異。這些統計分析的結果,若沒有在 圖或表中予以適當呈現,會令人不易閱讀甚至產生 誤解,進而影響研究報告發表的品質。因此,以實. 例說明如何用適當的圖表來有效呈現出 ANOVA 及 LSD 之分析結果,並給予精確的文字解讀,期能有 助於農業科技研究成果發表之參考。.

(30) 11. 園藝作物 果樹 低需冷量桃品 種改良 台 灣 平地桃品種改 良 育種目標為育成低需冷量、大果、高糖、低酸、高 品質、不同成熟期的毛桃、油桃及蟠桃等新品種, 增加平地桃品種多樣化。90 年育成平地水蜜桃品種 台農 1 號(春蜜)的需冷量評估為 180CU(chill unit, 低溫單位),94 年命名之桃新品種台農 2 號(夏蜜) 之需冷量初步評估約為 125CU,極適合在台灣中部 以北平地及淺山坡地區種植,100 年起進行第 2 次 為期 5 年品種非專屬授權推廣。98 年 10 月,命名 台農 3 號(春豐),該新品種需冷量評估為 150CU, 較目前主要品種台農甜蜜早 10 天,果實也較重, 果實圓,豐產,適合中部平地及淺山坡地區種植, 極具發展潛力,已完成授權推廣。自 85 年至 100 年共人工雜交授粉 190,347 朵花,實生苗至 100 年 計有 19,263 株,定植 99 年桃雜交實生苗 436 株於 選拔園,目前計有約 5 千株實生後代在選拔園管. 理。100 年田間計選拔數個不同果形優質品系,特 性詳表 2-1,將進一步增殖、評估複選,其中一黃 肉優選品系正蒐集資料準備命名。 鮮食葡萄品種改良與早產栽培技術開發 台灣 鮮食葡萄品種改良目標在於育出大果、不易脫落、高 品質、不同風味、不同產期、耐貯藏的新品種,以改 良現有鮮食品種單一,產期集中的缺點。100 年葡萄 品種改良進行 2 個雜交組合,共計授粉 47 個花穗, 採收 22 個果穗,得到 929 個種子正濕冷層積中。 早生葡萄品種‘春峰’於 99 年 12 月 10 日、12 月 30 日及 100 年 1 月 13 日修剪,果實分別於 100 年 5 月 19 日、6 月 9 日、6 月 9 日採收。受冬季氣 溫較低影響,催芽至採收天數較 99 年同期增加 13 天(1/13 修剪)至 27 天(12/30 修剪),且有開花 期花穗數量減少(0.24-0.75 穗/結果枝),枝條生長 速率變慢的情形產生。春峰果實品質分析平均果重 7.3g ( 1/13 修 剪 ) -8.1g ( 12/10 修 剪 ) , 糖 度 17.1-18.8°Brix,酸度 0.66-0.92%,與 99 年度比較 有果重降低之情形發生(表 2-2)。. 表 2-1 100 年農試所桃優選品系果實性狀調查. 86-1-1-5. 5/4-5/23. 果實 類型 毛桃. 圓形. 果肉 顏色 黃肉. 94-353-95. 4/26-6/8. 毛桃. 圓形. 黃肉. 離核. 162.1. 267.8. 11.5. 0.41. 94-353-142. 5/3-5/23. 毛桃. 圓形. 黃肉. 離核. 117.4. 202.9. 11.5. 0.36. 93-414-4. 5/31. 毛蟠桃. 扁形. 白肉. 離核. 87.3. 117.2. 13.3. 0.43. 95-425-2. 5/3-5/9. 毛蟠桃. 扁形. 白肉. 離核. 98.6. 121.5. 12.8. 0.44. 94-353-135. 5/9. 油桃. 圓形. 白肉. 離核. 129.6. 184.8. 15.1. 0.38. 94-353-141. 4/21-5/9. 油桃. 圓形. 白肉. 離核. 139.1. 207.7. 11.7. 0.44. 94-353-146. 4/21-6/8. 毛桃. 圓形. 白肉. 離核. 178.6. 295.0. 12.1. 0.37. 95-439-89. 5/23-6/8. 毛桃. 圓形. 白肉. 離核. 182.0. 296.0. 12.4. 0.34. 品系. 採收期. 果形. 核 黏離 離核. 平均果重 (g) 139.4. 最大果重 (g) 204.6. 平均糖度 (°Brix) 11.4. 平均酸度 (%) 0.38. 表 2-2 不同修剪時期之‘春峰’葡萄果實品質調查 修剪日期. 採收日期. 果穗重(g). 果粒重(g). 糖度(°Brix). 酸度(%). 99. 12/16. 5/6. 307.0. 8.3. 18.4. 0.79. 10.5. 100. 12/10. 5/19. 393.4. 8.1. 17.1. 0.92. 10.3. 99. 12/30. 5/13. 316.0. 8.0. 18.3. 0.79. 11.0. 100. 12/30. 6/9. 376.5. 7.2. 18.8. 0.68. 10.9. 99. 1/13. 5/27. 359.9. 8.5. 17.1. 0.67. 10.3. 100. 1/13. 6/9. 345.1. 7.3. 18.7. 0.66. 10.8. 年度. 色卡 (1-1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 order to assess and appreciate the results of all these studies, and to promote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Suan Shu Shu, 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was held on August 23-25

Joint “ “AMiBA AMiBA + Subaru + Subaru ” ” data, probing the gas/DM distribution data, probing the gas/DM distribution out to ~80% of the cluster. out to ~80% of the cluster

Department of Physics and Institute of nanoscience, NCHU, Taiwan School of Physics and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 International Laboratory for Quantum

Shih, “On Demand QoS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 for Mobile Ad Hoc Networks”, Special Session on Graph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cience

Senate Judiciary Committee Speech ‧ before the Tenth Annual International Law and Religion Symposium.. [註 42]

Lu, Linear-time compression of bounded-genus graphs into information-theoretically optimal number of bits, in Proceedings of the Thirteenth Annual ACM-SIAM Symposium on

and Liu, S.J., “Quantifying Benefit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 A Case Study of an Engineering Consulting Firm,”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utomation and

Huan Liu and Dan Orban, “Cloud MapReduce: a MapReduce Implementation on top of a Cloud Operating System,” IEEE/AC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luster, Cloud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