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章 緒論"

Copied!
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壹、社區大學的發展與理念

從 1998 年九月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創立以來,以民間自主力量為主 的社區大學運動,四年內在台灣形成了一股風潮。至 2002 年 9 月為止,

全台灣的社區大學(包括以公民大學、部落大學為名者)已在各縣市設立 了共 47 所,粗估在社區大學註冊的學員數已超過五萬人(來自社區大學 全國促進會網站),可說是近年來發展最快速的教育機構。設立社區大學 的構想,源自於 1994 年台灣大學數學系黃武雄教授的倡議,黃武雄根源 於對台灣社會的長期觀察,以及參考他國平民高等教育的規劃制度,提 出社區大學的構想(陳瓊如:2000),他在其「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 畫通案中」,提出社區大學的設置,應包含以下五個主要的理念(黃武 雄:1998):(1)開展公領域,發展民脈;(2)重塑生活型態,引領社會價 值;(3)進行社會內在反省,培養批判思考能力;(4)解放知識,重構經驗 知識;(5)結合教育改革與社會改革提昇台灣整體文化。

黃武雄進一步與大學的通識教育加以對照,來突顯社區大學的意義 及特性。社區大學和大學通識教育,最重要的相同點,是要培養獨立思 考的習慣與能力,從個人的獨立思考去建立自己的世界觀。但是相較於 大學的通識教育,社區大學有仍幾個不同的特點(黃武雄: 2002,38):

(1)(充實學員)長年單調的生活:一般說來,維生變成學員生命中的絕 對目標,他們單調的生活內容亟待充實,使其變得生動而豐富;(2)新文 化的功能:社區大學在現階段負有社會改革及發展新文化的任務; (3)抽 象能力:社區大學為數不少的學員,未接受較完整的現代教育,雖具多 年「社會經驗」,但在抽象能力的訓練方面,確有不足。

(2)

根據黃武雄的看法,社區大學不是一般由知識份子在教育民眾的成 人學校,而是知識份子與一般人民相互啟蒙,雙向交流經驗的場所(黃武 雄,2000:10)。因此,社區大學也特別重視「經驗知識」的價值,在社 區大學,不同經驗背景和思惟方式的人,透過共讀-思辨-討論-實踐 的密集互動,彼此激盪出新的經驗和體會,藉由建立這樣一種良好互動 的場域,讓人重新認識自己與世界,建立屬於自己的世界觀,進而形成 社會內在反省,為公民社會鋪路。

而社區大學顧名思義,是由「社區」與「大學」兩個概念組合而成,

社區大學立足在「社區」的基礎上,並嘗試與社區做實質互動,這也是社 區大學的最大特色之一。社區大學對於「社區」營造的想像,就是試圖建 立台灣長久以來所缺乏的公共領域,讓集體意識以及討論有形成的可 能,它試圖要解決的,其實是在資本主義下地方感的淡化(阮小芳:

2000,127)。社區大學以更有系統的方式,大範圍地向各個社區議題展 開,探尋社區自主發展的意義與作法。基於這樣的立足點,社區大學欲 透過教育性的方式,以社區為實踐場域,達成開展公共領域及落實公民 參與的目標,不單單只是一個提供終身教育資源的成人教育機構。因 此,除了「大學」概念下的知識整合、知識解放、知識與生活結合之外,

如何發展出能凸顯「社區」意涵的課程或活動,一直是社區大學多方嘗試 的目標(孫春在,2001)。

從上述的理念來看,對個人而言,社區大學的核心課題在發展個人 的獨立思考,並重構屬於自己的世界觀,進而充實自己的生命經驗,使 其變得更豐富。但是在另一方面,可以看到社區大學在本質上是帶有公 共性格的,不只是純為社區居民個人需求而存在的學習機構,而是將個 人的學習成長與對社會整體發展的關注連結,因此除了透過經驗知識的 教學,相互教育、相互啟蒙,進一步引導民眾參與公共事務,建構公領 域的價值觀,並促成社會改革及新文化的發展。由於這樣的特性,社區 大學做為一個成人學習的場域,是具有更高的期待的,在扭轉現代化社 會中個人功利導向的價值觀方面,有其彌足珍貴的意義與價值。

然而,在社區大學在量上面的快速擴充,在達到「普及」目標的同 時,如何顧及「深化」則成了當前最重要的課題。目前社區大學發展深化

(3)

的具體問題有兩方面(沈宗瑞,2001:4):(1)定位未明及經費不足之下,

部分社區大學發展逐漸產生異質化(如補習班化等),辦學目標隨著辦學 者理念不同而有所差異,各縣市政府(包括議會)對社區大學的認知及支 持情況並不相同,政治與商業的傾向漸漸損害社區大學理想的堅持。 (2) 經費與師資來源困難也持續造成課程開設與配置在理想與現實中搖擺,

社區大學究竟應以滿足民眾現實需求或以符合社區大學理念作為規劃原 則?如全以實用性課程為主,勢將使其性質與一般學苑甚至補習班無所 區別,其存在價值必遭質疑。由於社區大學對於學術、社團及生活藝能 三大領域課程的比重無法維持,使社區大學原本的特殊性及公共性格相 對地傾斜、稀薄、褪色、異質(黃煌雄,2002:28)。其實「異質化」的 情形未必完全會造成負面的效應,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定位的不明確使 得社區大學的發展容易受到各方力量的影響和牽制,經費與師資來源困 難也使得辦學的品質也不易控制。雖然社區大學面臨了上述的問題,然 而無論從終身學習、教育改革、社區發展,或是社會運動的角度來看,

對於終身學習的實踐、公民素質的培養與社會價值的重建都有其影響 力,這也是社區大學存在的最重要的價值,因此在堅守其無可取代的地 位的同時,在實踐策略上需發展出更細緻的設計與規劃。

社區大學在理念上的實踐主要展現在課程上,依據黃武雄對社區大 學課程的定位,是以「培育現代公民」為目標,他將社區大學的課程大致 分為三大類課程:學術課程、生活藝能課程以及社團活動課程,其課程 目標分別為:以社團活動課程發展公共領域,建立公民社會;以學術課 程提昇批判思考能力,進行社會內在反省;以及以生活藝能課程充實生 活內容,重塑私領域價值觀(黃武雄,1998)。不過,由於各社區大學之 承辦規劃者經營理念不同的情況下,使得各社區大學在實際運作上呈現 些許的差異,這種情形也反映在課程規畫上,目前各社區大學的課程未 必完全遵循此一標準分類,但大致上差異並不大。除了三大類課程之 外,也有社區大學以學程的方式將課程重新組合,使學員在選修課程 時,可以有較統整的學習領域,如心理與教育學程、社區成長學程等。

目前在三大類課程中,以生活藝能課程選修者為多,其次則是社團活動 課程,再其次為學術課程,可看出一般民眾仍以實用性課程為主要考量

(沈宗瑞,2001:15)。因此社區大學經營者在此種現實條件下,亦如果

(4)

民眾的這種選課取向短期內是難以撼動的,要使社區大學的發展不至於 與理想漸行漸遠,課程與教學是一個在策略調整上值得思考的向度。

貳、課程教學作為社區大學的實踐策略

從課程決定的層次來看,課程計畫的決定會受到許多團體、人物與 機構的影響,然而教師卻往往是扮演課程計畫的最後決定者(黃政傑,

1999:96),雖然教師可能仍會受到教育情境或是結構的牽制而顯得處處 受限,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在教材與教學活動的安排上,教師還是擁 有某種程度的權力,在課程的詮釋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由於社區 大學並非正規的學校體制,目前無聘請專任師資的設計,皆為兼任性 質,故師資的來源也十分多元,依課程的需要,社團活動課程師資來自 民間社團專業人士,具有實務社團經驗者;生活藝能課程則以具該科專 門技能的專業人士為主,而學術課程除了來自大專院校講師級上的教師 外,研究生、民間學者、特殊領域的研究者也都在各社區大學延聘的考 量之內(陳瓊如,2000:77)。至於延聘的方式,各校的制度與程序不 一,而一般的做法是,為了吸收具有各種專長的教師,社區大學通常會 擴大延攬人才,並提供社區大學教師職前的說明會、課 程或是教學方法 討論會等,進行有關教學經驗的交流和探討(張德永,2001:12),延攬 的方式或由有意願者自我推薦或是經由他人推薦,或依社區大學實際需 要主動求才,再由社區大學內部師資遴選及課程規畫的組織或設置(如教 學研究會、師資聘任委員會等),透過一定的程序,予以核定並聘任之。

吳仁鴻(2001)提出一種「實作」的學習觀點,他指出,固有「慣習」

的生成是一個動態的、調整的、可逆的過程。因此社區大學所欲改變之常 民的知識學習模式以及社會行動模式,可以藉由恰當的講師以及恰當的課 程設計作為媒介,引領學員在「實作」中發生改變。從這樣的觀點來看,

社區大學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就不僅只是傳遞專業學科知識的「教學者」而 已,其教學目標除了要落在個人的專業學科領域之外,更大的挑戰是如 何融入在社區大學創設的理念與精神之中,並創造一種師生之間的「共同

(5)

學習意識」,以及促成學員學習動力再提昇(李重志,2000:124-125)。

不過在實務的實踐上,似乎面臨著考驗,社區大學的教師大多數為兼 職,以任課的鐘點費計酬,他們利用晚上或是休假時間到社區大學上課,

他們大多認同社區大學的理念,然而在將社區大學的理念和課程目標的 結合上,他們所能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在新教材與教法的開發上似 乎也顯得不易進行,還有努力的空間。此外,社區大學的課程規劃由於 缺乏系統的導引,在不要求嚴密性的情況下,落實在教學實務上,教師 一不小心可能帶來的不是學員興趣盎然,更可能是使整體課程水準下降

(李重志,2000:128;張德永,2001:169)。固然教師可能成為課程實 踐上的一大變數,然而從正面積極的角度來看,隨著社區大學的快速成 長及經營型態的多元化,社區大學的定位開始受到質疑之際,社區大學 的教師在實踐創設時的原始精神及教學品質的把關上也扮演了關鍵性的 角色,教師本身的教學專業素養和教學的呈現,亦即社區大學的教師「如 何教」,對於社區大學經營者在了解課程執行的實際情形有相當程度的幫 助,亦有值得進一步加以探討之處。

參、社區大學的相關研究成果

回顧近年來有關於社區大學的實證研究,截至 2002 年 11 月為止,根 據檢索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檢索系統」的結果,以「社區大 學」為題的學位論文,在碩士論文部份已有 19 篇,而博士論文部份則有 5 篇,至於國科會研究成果則有 3 篇,進行中的有 3 篇(詳見附錄一)。

陳瓊如(2000)的研究是第一篇針對社區大學進行全面性的探討,此後的研 究則都是鎖定在特定的主題上。在研究主題及成果方面,可大致歸納為社 區大學之發展過程(社區大學成立經過、定位、理念實踐等)、制度現況

(組織運作、課程、需求評估等)及人員(學員、方案規畫人員)等三部 份。在研究對象方面,以所有社區大學為對象進行全面性研究的約有 4 篇,而其餘均以某所社區大學,或某區域(如台北市、台北縣、台南市 等)為單位,或是比較性的個案研究。大體而言,是以個案性的研究居

(6)

多。本研究所關切的教師與課程教學部份,可在以課程為主要探究議題 的研究中見到,而其中由楊幸真(2002)進行中之「性別教育與公民意識:

探究多元議題融入社區大學英語課程設計與教學之行動研究」,與教學有 直接的關係。

社區大學在國內尚屬新興的教育機構,卻已漸漸地累積出不少以此為 題的研究成果,顯示其在學術領域中也開始獲得相當程度的注目,無論是 以社區大學的發展過程、制度現況或是人員為研究的主題,都突顯出社區 大學已開始被視為一獨特、完整的、帶有理想色彩的教育事業,並且具有 潛在的影響力,值得成為進一步探究的研究主題。從這些研究來看,都相 當程度地肯定了社區大學創設宗旨的價值,且多半以這樣的脈絡為基礎去 論述相關的研究主題,在這樣的研究背景下,本研究延續這樣的脈絡,以 做為鋪陳研究情境的基礎。

(7)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社區大學是新的教學情境

社區大學的推動者揭示其結合教育改革與社會改革以提昇台灣整體 文化的意圖,使得社區大學的存在是建立在重建台灣社會的理想上,而 且企圖將個人的成長和社會整體的發展加以連結,帶有非私利性的公共 性格。而其極低的入學門檻(十八歲以上即可入學),提供豐富而多樣性 的課程供學生自由選擇,以及課程中強調以個人獨特經驗為中心之「經驗 知識」的價值,從以上種種社區大學的特色來看,再加上目前仍處於新生 的階段,無疑的是一種新的教學情境,這對於成人教育的教學方法或內 容而言,帶來了一番新的視野。社區大學要摒棄傳統大學僵化的「套裝知 識」,強調將學科知識與生活經驗結合,並同時激發成人學習者繼續學習 的興趣與動力,落實在教學的實踐上,雖然並無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方 法與標準,但是實際上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其中可能會發生的困境或問 題為何?等等具體的實踐過程須透過有系統的方法去加以探究,發掘出 適用於這個教育情境中的實踐知識與策略是如何被創新。

除了經營理念的獨特之處,社區大學將「社區」與「大學」兩個概念 結合,雖名為「大學」卻與真正的大學在運作上和型態上有天壤之別,包 括極低的入學門檻、無修業年限、無嚴謹的專業分科、課程發展彈性等 等,最明顯的差別則是規模的不同,社區大學運用既有的資源與環境(利 用社區中的學校閒置空間或是其他場地),在極有限的條件下運作,卻懷 抱著重建社會這種難度極高的教育理想,在目前的台灣社會中也形成一 種逆勢操作的教育場域。從社區大學在各地風起雲湧之勢,除了顯示各 地民眾對於終身學習之需求與渴望,雖然異質化的經營方式對社區大學 日後的發展仍是未知之數,但是也可以看出社區大學在支援終身學習上 將發揮日益重要的影響力。

(8)

貳、社區大學教師經驗的重要性

社區大學的課程種類多樣,來自各地的專業人才自然成為師資的來 源,他們具有不同的專業背景、生活經驗以及人格特質,因此在課程的 實踐上自然也形成相當大的差異性,這對社區大學來說,無疑是資產亦 是挑戰。多元化的課程與師資可以提供社區大學的學員們在知識上各種 不同的觀點與詮釋,和他們的生命經驗產生互動與交融並產生出新的世 界觀;另一方面,面對這一群「另類」的教師,在顧及差異性之餘,如何 去協助他們致力於教學品質的提昇,以及有效地達成理想目標,對於社 區大學的經營者而言,在形成一種經營教師群的機制上,使其充分發揮 其專業能力,亦面臨極大的挑戰。

社區大學的教師們站在教學的第一線,雖然未必受到充分的教學專 業訓練,卻是實實在在的成人教育工作者,他們運用既有的知識和資 源,面對差異性頗高的成人學生,在教學的場域中和學生進行教學互 動。他們多半任職於各種機構,從其本身的專長領域跨入教學工作,對 這些教師們而言,教學的歷程亦是一種學習與探索的過程,這種從行動 的過程中所形成的知識以及經驗,不論是對於本土的成人教育教學的理 論建構,或是實務上對於成人教育工作者專業認同的形塑,具有值得探 究的價值。有助於獲知教師創發知識的內容和過程,提供成人教育工作 者積極有益的參考經驗,做為改善具體措施的輔助。

除了上述特質,這些教師身為社區大學的「工作者」,如何去看待社 區大學的情境(包括這裡的學生)、看待其中的「工作」,其個人的教育 理念和社區大學辦學理想的關係為何、又如何在這樣的情境中展現自己 的理想性與實踐主體性,都是屬於社區大學教師獨特經驗的部份,藉由 研究的進行以發掘出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可能面臨到的問題,做為社區大 學在課程規畫或是協助教師成長,或是教師自我反思與調適的參考依 據。

回顧國內近年來關於成人教育教師的相關研究,在研究對象方面主 要包括補校、社教機構(社教館、縣市文化中心研習班等)、成人基本教

(9)

育班、大學、大專院校推廣教育等成人教育機構之教師,研究主題及成 果方面則大致可歸納為教師之教學信念、教師專業知能、教學型態、教 學行為及教室師生互動等主題,研究方法則多採取量化研究的取向,至 於教師教學實踐,或者較細微層面的個人知識形成及學習成長過程之探 討較少見。其中,鄭潓汶(2001)之「女性教學者女性意識轉化及其教學實 踐之研究」是以成人教育女性教師為研究對象,著重於探討女性教師自身 女性意識轉化之歷程,以及展現在教學實踐中的表現,採取質化的研究 取向。由此觀之,社區大學教師個人思惟,及其教學歷程反思是值得開 拓的新領域。

基於上述動機,本研究擬以社區大學教師為研究之對象,主要希望 藉由探討社區大學教師的教學實踐歷程及工作經驗,並進一步為一般社 區大學教師提供啟發與靈感,以及社區大學教師經營之參考。具體之研 究目的如下:

一、探究社區大學教師的教育認知情形。

1.社區大學教師對社區大學、教師角色、學科領域及在學生的 認知等。

2.社區大學教師的教育實踐目標及理念。

二、探究社區大學教師如何在教學歷程中實踐其教育理念。

1.社區大學教師之課程內容與社會文化、學生經驗之關係。

2.探討社區大學教師如何營造師生互動的情境。

三、論述社區大學教師教學內涵及風格,為一般社大教師提供調整 教學的啟發和靈感,以及社區大學教師經營之參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教師可讓學生在閱 讀本文前,先試著 回答教材封面上的 提問,再請學生閱

學校管理層有責任了解和監察 教師選取或編訂 的 教材的內容和質素 ,並要考慮到教材是否切

 假如學校有特殊的校本需要,校董會/法團校董 會可考慮聘用現職或中斷服務不超逾一年 (過剩教 師不受此限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名教師完成教育局認可的基礎課程。若受訓教 師已離職,或幼稚園首次獲批 支援非華語學童 的資助,請有關的學校安排教師接受相關的培

給予幼稚園彈性,讓其聘請有經驗的在職合格幼稚園教師、持有非幼兒教育學位的

制定校本的「就學政策」 ,以便教職員能按程序及早協助經常遲到/缺課 的學生。(詳情可參閱教育局通告第 1/2009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製作了一系列網上教學資源供教師參考,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