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身體檢查的導入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身體檢查的導入 "

Copied!
4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女性的健康身體

天高氣爽嫩涼天,校滿兒童客滿千 恐後爭先頻鬪技,精神奮發憶當年 羅應中 <運動會>,《臺灣教育》1

就前文而言,臺灣學校體操科從初始到創立,發展至 1910(明治 43)年亦有十年多的歷史,學校體操在這時期也由一開始的外部的身 體姿勢的改良、鍛鍊,漸漸轉變到內在衛生習慣的灌輸,學校體操課 內容的轉變是否帶給女學生身體不一樣的變化?而殖民政府自日本引 進身體檢查及體力檢定兩套身體監控制度以作為臺灣人體格與體能 監控的系統,這兩套身體監控制度對女學生的身體影響為何?及其對 學生身體呈現的何種及變化?身體監控制度的實施對學校體育活動有 何影響?均是我們在這一章所欲討論的。

第一節 身體檢查的導入

日本在 1895(明治 28)年接收臺灣之前,其政府已幾近完成近代 國家體制,殖民政府來臺之後除了需面對臺灣人抵抗外,另一重大難 題則是日人對臺灣風土的適應問題,日治初期的臺灣是黑死病(鼠 疫)、霍亂、瘧疾、傷寒、腳氣病、赤痢等熱帶風土病流行之地區,2各 種的傳染疾病盛行,也因此衛生條件的改善成為殖民政府在「瘴癘蠻 雨之地」所須先行克服的重大問題。殖民政府透過教育做為「同化」

臺灣的手段,學校被視為是斷絕傳染病的根基,學生身體衛生狀態的 改善成為殖民政府率先改良的第一步,伊澤修二提出「健全身體發達 以及謀國語精熟,對本島民特別必要。因此教授之際要注意學生衛生 及用語」。3要健全身體發達需從學生衛生著手,因此從學校衛生的立

1羅應中 <運動會>,《臺灣教育》。

2 吳文星,<東京帝國大學與臺灣「學術探檢」之展開>,《臺灣史研究一百年》,頁 28。

3 伊澤修二,<臺灣の公學校設置に關すル意見>,《教育公報》,明治 30 年 6-7 月,頁 195-196。

(2)

場實施兒童身體檢查,對社會衛生、民族衛生等各方面均有助益,透 過衛生的改良來進行身體的管控以進一步對臺灣人身體規訓。

一、實驗性的開端

臺灣在 1900 年代初期,少數學校即開始實驗性的檢查學生身體 健康狀態,以小、公學校同時施行的方式展開並進行兩者成績的比 較,期對衛生的改善有所助益,根據資料顯示,1901(明治 34)年北斗 公學校為學生進行身體檢查,其項目有皮膚病、齒牙疾患、脾臟肥大、

甲狀腄腺、胸扁不良、貧血、耳疾、麻剌里亞、畸形等項目;4同年舊 城公學校亦實施了身體檢查,項目則有體格、脊柱、視力、眼疾、耳 疾、齒牙、皮膚病、身長體重胸圍等項目,5這同時也是該校第一次 對女學生實行身體檢查;大嵙崁公學校亦於 1903(明治 36)年時曾為該 校學童進行體格檢查,其檢查項目為眼疾、耳疾、齲齒、脊柱彎曲、

身高、胸圍、體重等項目。6由上述各校檢查項目可發現各校檢查項 目各有不同 ,但大致上仍脫不出身高、胸圍、體重、體格等項目。

依據教員筒井茂吉調查結果,發現臺灣人學生身體體格普遍比日人學 童差,因此他反對當時認為熱帶地區的人們比較早熟的看法。7

1907(明治 40)年艋舺公學校為該校學生進行體格檢查,檢查項目 為身高、胸圍、體重、脊柱、體格、眼疾、耳疾、齲齒八項,受檢男 學生 325 人,女學生 70 人。該校教員加藤忠太郎提出女學生出席人 數少的原因在於事先得知體格檢查因此許多女學生紛紛於當日請 假。8該校將檢查成績與文部省學生生徒中等發生育及新竹廳公學校 兒童體格檢查成績做比較,9結果可發現艋舺公學校男、女學生的體 重及胸圍比日本學生劣等,但在身高上,公學校女學生比明顯比日本

4 <北斗公學校衛生觀>,《臺灣教育會雜誌》4 號,明治 35 年 3 月,頁 43-44。

5 <學校衛生>,《臺灣教育會雜誌》4 號,明治 35 年 3 月,頁 44-45。

6 <体格檢查ニ就キテ>,《臺灣教育會雜誌》16 號,明治 36 年 7 月,頁 31-32。

7 <体格檢查ニ就キテ>,《臺灣教育會雜誌》16 號,明治 36 年 7 月,頁 31-32。

8 加藤忠太郎,<艋舺公學校兒童躰格檢查成蹟>,《臺灣教育會雜誌》67 號,明治 40 年 10 月,

頁 16。

9 參與比較之新竹廳公學校包括月眉、樹杷林、九芎林、北埔四所公學校。

(3)

女學生佔高,其原因為女學生纏足在測量時無法脫鞋,因此也將鞋子 高度加入身高之中。(圖 3-1-1~3)

與新竹廳公學校比較上,艋舺公學校男、女學生僅在身高方面佔 有優勢,在胸圍、體重兩方面均劣於新竹廳公學校之男、女學生。(圖 3-1-4~6)

30 35 40 45 50 55 60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年齡

身高(尺寸) 艋舺女學生

文部省女學生 艋舺男學生 文部省男學生

圖 3-1-1 艋舺公學校男女學生與文部省學生中等發育身高概況

15 17 19 21 23 25 27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年齡

胸圍尺寸

艋舺女學生 文部省女學生 艋舺男學生 文部省男學生

(4)

圖 3-1-2 艋舺公學校男女學生與文部省學生中等發育胸圍概況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年齡

體重(公斤)

艋舺女學生 文部省女學生 艋舺男學生 文部省男學生

圖 3-1-3 艋舺公學校男女學生與文部省學生中等發育體重概況

30 35 40 45 50 55 60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年齡

身高(尺寸)

艋舺女 新竹女 艋舺男 新竹男

圖 3-1-4 艋舺公學校男女學校與新竹廳公學校男女學生身高概況

(5)

15 17 19 21 23 25 27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年齡

(尺寸)

艋舺女 新竹女 艋舺男 新竹男

圖 3-1-5 艋舺公學校男女學校與新竹廳公學校男女學生胸圍概況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年齡

體重(公斤) 艋舺女

新竹女 艋舺男 新竹男

圖 3-1-6 艋舺公學校男女學校與新竹廳公學校男女學生體重概況

(6)

表 3-1-1 艋舺公學校男女學生與文部省學生中等發育身高比較表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學 生

艋舺女

學生 37.78 39.08 40.91 42.53 44.66 46.38 47.57 - - - - - 文部省

女學生 36.96 38.28 39.6 41.58 43.56 45.87 47.19 - - - - - 艋舺男

學生 37.59 38.78 39.9 40.75 42.2 44.1 46.2 47.68 49.37 52.06 52.5 54.35 文部省

男學生 37.62 38.94 40.59 41.91 43.23 44.55 46.86 48.18 50.82 51.48 52.47 52.8

表 3-1-2 艋舺公學校男女學生與文部省學生中等發育胸圍比較表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學 生

艋舺女學

17.4 17.55 17.76 18.02 11.97 18.56 18.37 - - - - - 文部省女

學生 17.82 18.51 19.14 19.87 20.63 21.45 22.34 - - - - - 艋舺男學

17.8 18.3 18.87 18.98 19.5 19.92 21.23 21.16 22.03 23.59 24.1 24.1 文部省男

學生 18.36 18.88 19.57 20.26 20.82 21.42 22.08 22.8 24.95 25.58 25.94 26.14

表 3-1-3 艋舺公學校男女學生與文部省學生中等發育體重比較表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學 生

艋舺女學

26.5 31.1 33.4 36.4 40.5 47.7 47 - - - - - 文部省女

學生 31.7 34.1 37.2 45.7 46.3 52.3 60.8 - - - - - 艋舺男學

30.8 32.8 35.3 37.4 40.2 44.2 51.5 54.8 60.3 68.2 72.6 79.5 文部省男

學生 30.2 35 38.4 41.7 44.1 49.7 56 64.5 72.8 79.3 84.7 86.7

(7)

表 3-1-4 艋舺公學校男女學校與新竹廳公學校男女學生身高比較表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艋舺女 37.78 39.08 40.91 42.53 44.66 46.38 47.57 - - - - - 新竹女 35.9 37 38.8 38.5 43.2 39.8 - - - - - - 艋舺男 37.59 38.78 39.9 40.75 42.2 44.1 46.2 47.68 49.37 52.06 52.5 54.35 新竹男 36.2 37.7 38.8 40.1 42.2 42.7 44.5 46.2 48.6 50.5 51.3 52.4

表 3-1-5 艋舺公學校男女學校與新竹廳公學校男女學生胸圍比較表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艋舺女 17.4 17.55 17.76 18.02 11.97 18.56 18.37 - - - - - 新竹女 18 18.4 17.8 18.3 19.5 19.4 - - - - - - 艋舺男 17.8 18.3 18.87 18.98 19.5 19.92 21.23 21.16 22.03 23.59 24.1 24.1 新竹男 17.9 18.2 18.8 19.4 19.8 20.2 21 21.3 22.9 24.3 24.1 25

表 3-1-6 艋舺公學校男女學校與新竹廳公學校男女學生體重比較表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艋舺女 26.5 31.1 33.4 36.4 40.5 47.7 47 - - - - - 新竹女 35.9 37 38.8 38.5 43.2 39.8 - - - - - - 艋舺男 30.8 32.8 35.3 37.4 40.2 44.2 51.5 54.8 60.3 68.2 72.6 79.5 新竹男 30.9 32.9 35.3 37.4 40.2 44 51.5 54.8 60.3 68.2 72.6 79.5 資料來源:加藤忠太郎,<艋舺公學校兒童躰格檢查成蹟>,《臺灣教育會雜誌》

第 67 號,頁 16-17。

綜合上述,教員加藤忠太郎比對臺灣及日本學生體格成績後,提 出臺灣學生體格差的原因在於:1、氣候;2、食衣住的品質不佳;3、父 母吸食鴉片、抽煙;4、哺乳期營養攝取狀況不良;5、小時候營養不 良;6、幼兒時期疾病治療效果不佳;7、不注意居家生活環境衛生。10

10 加藤忠太郎,<艋舺公學校兒童體格檢查成蹟>,《臺灣教育會雜誌》67 號,明治 40 年 10 月,

頁 17;丸山芳登,<臺灣た於はる學校體育の沿革概要>,《臺灣學校衛生》7 號,昭和 15 年 3

(8)

認為造成學生身體低劣的主因在於土地空氣不潔、運動不足、睡眠時 間不定、精神過勞及母親纏足等因素,學生在先天體質不良的情況 下,則需從後天衛生保健事宜著手改善。

因此兒童衛生觀念的建立成了兒童健康身體向前邁進的要素,而 其注意事項如下:1、注意牙齒清潔,每月一次的儀容檢查需特別檢 閱;2、定時清理耳朵污垢;3、通知父兄治療兒童的疾病;4、獎勵一般 運動,特別是戶外運動;5、告知家長使兒童遵守睡眠的規律;6、注意 授課時間:視天氣的情況判定合適之運動,勿讓學生過於疲累;7、獎 勵高年級生改良不良之食、衣、住等部分;為高年級女學生講述育兒 知識;8、獎勵洗澡。11

總的來說,1900 年初期學校對學生體格進行檢查,對從未接觸 過檢查的臺灣學生而言是空前的大事,北斗公學校校醫指出,學生因 沒有測量過胸圍、身高…等方面的經驗,檢查時個個驚恐害怕,導致 在測量時頗為困難。12而更有女學生因事先得知身體檢測時間,而在 選擇在當日缺席。這些實驗性的身體檢查是殖民政府對臺灣學生身體 的初步監測,其希望從這些檢查中尋找一絲端睨,以作為改善兒童衛 生及體格的依據。

二、身體檢查制度的確立

人之精神,根於身體,身體不健康則精神不靈活,

故欲期智德之完全,宜留意於身體之發育。13

1910 (明治 43)年臺灣總督府令第二九號頒布臺灣小學校兒童身 體檢查規程,依據第二條規定身體檢查須就身長、體重、胸圍、脊柱、

月,頁 62-64。

11加藤忠太郎,<艋舺公學校兒童體格檢查成蹟>,《臺灣教育會雜誌》67 號,明治 40 年 10 月,

頁 17。丸山芳登,<臺灣た於はる學校體育の沿革概要>,《臺灣學校衛生》7 號,昭和 15 年 3 月,頁 62-64。

12 <學校衛生>,《臺灣教育會雜誌》4 號,明治 35 年 3 月,頁 45。

13 三屋恕,<學校管理法>,《臺灣教育會雜誌》63 號,明治 40 年 6 月,頁 7。

(9)

體格、眼疾、耳疾、齒牙、疾病(針對身體外表的檢查)來施行。14同 一天以府令第三○號頒發臺灣公學校兒童身體檢查規程,檢查項目依 據小學校兒童身體檢查規程之項目,唯女學生方面有二點不同於日本 女學生:(一)第二條身體檢查事項另加「完全天足與纏足之別」:蓋 因殖民政府考察臺灣舊慣,因此於身體檢查票及身體檢查表疾病一項 設「纏足」、「解纏足」各欄。15殖民政府在身體檢查票上設「纏足與 解纏」之意,可視為其將「纏足」為一種疾病而非文化上的表徵,因 此纏足是可透過一些方法來改善治療。(二)規程後加註「女兒可全不 施行身體檢查,又得於檢查事項省略一部分。」16:探討其原因可能 是殖民政府考慮公學校女學生存有「舊慣」,17「舊慣」是指舊有之風 俗習慣,可推測當時檢查人員大多為男性,臺灣社會中普遍存有「男 女授授不親」、「男女七歲不同席」之舊有觀念,因此檢查人員亦不強 求女學生進行身體檢查。

圖 3-1-7 學生身體檢查票

14 <教育行政篇>,《臺灣省通誌稿》卷五,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頁 309。

15 <教育行政篇>,《臺灣省通誌稿》卷五,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頁 310。

16 <教育行政篇>,《臺灣省通志稿》卷五,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頁 310。

17丸山芳登,<臺灣に於ける學校體育の沿革概要>,《臺灣學校衛生》7 號,昭和 15 年 3 月,頁 64。

(10)

資料來源:<學校生徒身體檢查報告ノ改善>,《臺灣統計協會雜誌》,頁 57。

依規程於 1910 年 4 月臺灣各級學校包括小學校、公學校、國語 學校(附屬校共)、中學校、女學校等舉行第一回調查,其受檢學生仍 是以小、公學校學生為主(如表 3-1-1),小學生學生人數 6191 人(男生 3336;女生 2855)、公學校學生人數 17217 人(男生:16227,女生 990)。

殖民政府藉由日、臺學生發育的比較進行身體的監控,依據(圖 3-1-8~10 )可發現小、公學校男、女學生發育,就身高方面,臺灣男、

女學生身高高於日本學生;就胸圍方面,9 歲以上之日本男、女學生胸 圍發育漸優於臺灣男、女學生,至 15、16 歲時日本女學生胸圍優於 男學生,然而臺灣女學生胸圍發育上不僅比日本女學生差、也比臺灣 男學生差。就體重方面,臺灣男、女學生均明顯比日本學生輕。在體 格方面(如圖 3-1-5 )臺灣男、女學生體格以中等體格為最多、強健體 格次之、薄弱體格最少而日本男、女學生方面體格大多強健、中等體 格僅佔 35%的人數,薄弱體格人數最少,整體而言,臺灣人體格發 育上比日本學生低劣,其中包括了胸圍、體重及體格等方面均比日本 較差。

由統計人數表上顯示臺灣女學生人數偏低,16 歲以上女學生人 數亦偏少,總的來說,受檢女學生人數少與當時女學生就學人數少有 直接相關,女學生統計數據不能推論至臺灣 6 至 24 歲女學生身上只 能供作部分的參考。

表 3-1-7 1910 年臺灣小、公學校學生身體檢查人數統計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8 <學校生徒身體檢查報告ノ改善>,《臺灣統計協會雜誌》,頁 57。

(11)

- 454 520 471 406 298 292 264 207 141 99 71 41 20 22 17 5 5 3333

- 411 436 449 337 337 274 215 187 77 70 39 15 8 - - - - 2855

10 317 1606 2132 2319 2214 2129 1717 1253 864 600 415 322 174 79 39 21 10 16221

1 35 171 186 165 124 115 60 41 24 30 19 7 7 1 3 - - 989

註:另有 24 歲:日男學生 2 人、臺灣男學生 5 人、臺灣女學生 1 人;25 歲:日男 學生 1 人、臺灣男學生 1 人。資料來源:水科七三郎,<臺灣ニ於ケル兒童ノ發 育>,《臺灣統計協會雜誌》90 號,頁 14-16。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年齡

身高

日本男 臺灣男 日本女 臺灣女

圖 3-1-8 1910 年臺灣小、公學校學生身體檢查身高概況

(12)

15 18 21 24 27 30 33 36 39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年齡

體重

日本男 臺灣男 日本女 臺灣女

圖 3-1-9 1910 年臺灣小、公學校學生身體檢查體重概況

50 53 56 59 62 65 68 71 74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年齡

胸圍

日本男 臺灣男 日本女 臺灣女

圖 3-1-10 1910 年臺灣小、公學校學生身體檢查胸圍概況

表 3-1-8 1910 年臺灣小、公學校學生身體檢查身高(公分)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日本男 107.7 112.7 116.3 121.3 125.5 129.2 132.7 137.2 141.1 139.9 臺灣男 109.4 112.8 117 121.6 125.7 129 133.2 138 142.8 149.3 日本女 106.5 111.2 115.3 120.2 124.4 129.4 133.8 138.9 142.5 142.1 臺灣女 108.4 112.8 116.3 123.2 126.7 130 136.7 138.4 146 148.1

(13)

表 3-1-9 1910 年臺灣小、公學校學生身體檢查體重(公斤)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日本男 17.5 19.2 20.6 22.6 24.6 26.9 29.1 32.3 34.8 36.9 臺灣男 17.8 19 20.5 22.1 23.7 25.4 27.5 30.5 32.9 37.3 日本女 18.1 18.3 19.8 21.9 24.1 26.8 29.2 34.2 36.8 37.1 臺灣女 16.9 17.6 19.1 21.2 22.6 23.7 27.7 27.9 33.1 36.2

表 3-1-10 1910 年臺灣小、公學校學生身體檢查 胸圍(公分)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日本男 53.2 55.2 56.8 58.7 60.4 62.9 63.9 66.5 67.5 68.5 臺灣男 54.2 55.3 56.6 57.9 59.3 60.6 62.1 65.1 66.1 69.4 日本女 51.8 53.1 54.3 56.4 58.4 60.7 62.2 66.5 69.1 70.8 臺灣女 51.9 53.1 54.1 55.2 56.9 57.5 60.4 61.7 65.5 64.6

0 10 20 30 40 50 60 70

強健 中等 薄弱

體格情形

百分

日本男 臺灣男 日本女 臺灣女

圖 3-1-11 1910 年臺灣小、公學校學生身體檢查體格概況

政府提出許多身體檢查成績的利用方式以改善學生體格:(一)針 對學生個人方面:1、將身體檢查成績告知聯絡家中長輩,並商請長 輩共同對學生日常生活習慣進行監控;2、身體薄弱者或有缺陷之學生 需與校醫配合進行治療、矯正及養護的工作;(二)在團體方面:1、檢 查成績與學生家庭職業別、貧富別、學業成績優劣及運動競賽的優劣 進行考察比較;2、統計兒童疾病、身體缺陷並觀察是否與地方病或其 共通性的缺陷有關連;3、將同一年齡的外國人及日本全國的平均數值 與府縣郡市町村及同一學年的成績進行比較考察;4、統計表單上的數 字以圖表及色別的方式呈現出使之一目瞭然;5、將各種統計表張貼於

(14)

學校教室內及室內操場等易見的場所以吸引長輩的注意;6、比較其他 學校的種種設備、桌椅的製作、座位的編排方式並與其身體檢查成績 做參考;7、將數年前各種統計表之成績進行比較。19

由以上觀之,在個人方面除了靠運動等身體活動的提昇外,亦透 過校醫、家中長輩對學生的身體進行 24 小時的監控,以期對學生身 體進行有效率的改善、提昇;在團體成績利用上而言,則將學生身體 檢查成績以精密的方式進行不同年度、不同人種的比較,期望能找出 缺失,進行人種上的改良。

為了使學生能自發性的改善體格狀態,殖民政府提出相關對策以 期能改善學生身體狀況,雖是以消極限制性的手法進行,但仍可見政 府的用心:20(一)在各中等學校方面學生入學若有下列疾病者則學校 可以拒絕學生入學:1、傳染性的結核疾病、砂眼及癲病等學生;2、

體質虛弱患有慢性疾病,會妨礙學習者;3、學生身體缺陷對其在學校 學習產生困難者;(二)在男女師範學校及教員養成學校,欲入學就讀者 除身體檢查的項目需合格外,若有下列情形者學校可拒絕其入學就 讀:1、依 1900(明治 33)年文部省令第四號學生生徒身體檢查規程第 五條第一項第七號屬於體格薄弱者;2、精神機能障礙者;3、患有不易 治好的砂眼者;4、雙眼矯正視力低於○.五者;5、聽力及言語有障礙 者;6、高度色盲者;7、脊椎高度側彎、畸形者;8、患有肺結核及其他 結核性疾病者;9、患有心臟瓣膜病患者,但若屬輕度則不在此限 內;10、惡性腫瘍、腎臟炎、糖尿病、重症貧血患者;11、花柳病、及 嚴重疝氣者;12、其他妨礙學習的疾病與不能治癒或具有傳染性疾病 者。21

據此,可發現日本殖民政府無不透過各種手段以達成臺灣人身體

19 《學校衛生資料》,大正 13 年,頁 171-172。

20 訪談林彩芹老師。我們那時身體體格是影響讀中學時最重要的一個關鍵,少一隻手指、腳就 沒有學校可讀。且就算身體健康,體育成績也要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行,我印象中如果不會單槓的 一些基礎動作,如前回環、後回環等動作是沒有學校可讀的。

21 <文部省學校衛生主事會議に於けろ重要諮問事項に對すろ答申要領 >,《學校衛生資料》,頁 172-174

(15)

改良的目的,以提昇臺灣人身體健康,依據訪談所得的情形為,在日 治時期好的體格是影響升學狀況的最重要因素,沒好的體格,無論學 校成績多麼優良亦無學校可就讀。

三、身體檢查的意義

1910 年臺灣小、公學校兒童身體檢查規程的頒布正式確立了學校 身體檢查的地位,而其更大的意義在於:

1、度量衡的標準化:根據小學校兒童身體檢查規程第四條第一項,

身長及胸圍改「公尺」、體重改為「公斤」採四捨五入法測量至小 數第二位,22統一了各校長久以來對學生身體檢查度量衡不一之狀 態,方便學校、殖民政府進行學生身體體格的統計及比較。

2、臺灣人身體檢查制度的確立:從對學生身體等級的劃分可看出日 本政府對學生身體健康的監測及對臺灣學生進行身體的改造,根據 身體檢查規程第四條規定,施行身體檢查後,學校長須照別記第二 號樣式製成統計表,於翌月內報告廳長,廳長收到前項報告後須彙 集之,即時報告臺灣總督,23政府官員積極的施行這項調查,並對 於檢查成績進行各種分析,精緻的身體檢查模式,將殖民時期的臺 灣人身體徹底的解構分析,也可以說日治時期臺灣人的體質、健 康、體力等完完全全的被殖民政府用放大鏡觀察並與日本人體格相 比較。

3、女性健康身體的開端:對女性而言身體檢查顯示出近代身體的規 範已不再像從前是以「環肥燕瘦」文字作為身體形態的標準,而是 以一連串的數字符號來代表著身體的發育及健康良否,再以圖表、

數字等科學化方式具體呈現。我們可視為身體檢查是衛生實施的基 礎,殖民政府試圖借由身體檢查分析的結果分類、評價日、臺人間

22丸山芳登,<臺灣に於ける學校體育の沿革概要>,《臺灣學校衛生》7 號,昭和 15 年 3 月,頁 63。

23 <學校學生行政>,《臺灣省通誌稿》,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頁 309。

(16)

的身體發育,並做為改善臺灣人體質的依據。

總的來說,為了克服臺灣的瘴癘蠻雨及風土疾病,日本政府由下 而上藉由學校衛生政策的推行來改善臺灣的衛生習慣,學校衛生的目 的是在保護及提昇學生及教職員工的身體健康,更進一步的是希望增 強體力。國民體力的優劣與國力的強弱有直接的關係,在昇平之時國 民體力表現於經濟的好壞上,而戰爭時期則顯示於國家國防的強大。

也因此個人身體健康被與整個國家的政治甚連結合起來。臺灣小、公 學校兒童身體檢查規程的制定正式確立了學校身體檢查的地位,

(17)

第二節 女子體操專門教材的出現

飛燕身輕未足誇,清歌妙舞大方家 而今男女平權日,體育須知壯國家 施炳烜 <觀女生跳舞>,《臺灣教育》24

1922 (大正 11)年臺灣公立學校規則公布,將體操、教練、遊戲及 競技作為主要的授課內容,25在此時體操科的教學已呈一致的狀態,

但基於男女生長發育上的不同,新竹女子公學校教員林朝娥對當時公 學校的女子體育有諸多不同的看法,她認為學校體操科指導細目大都 以男學生為本位所設計,設計的內容上忽略女學生的身心特質,26因 此林朝娥針對女學生的身心特質來編纂女子體操指導細目。女子體操 科指導細目出現所具的意義不僅是女子體育從過往的娛樂性質轉向 身體操練,是女子體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一、女子體操指導細目的分析:以「衛生保健」為中心

林氏將教材內容分成體操、教練、遊戲及競技、舞蹈等四部分。

教學時段上分「始的運動」、「中的運動」及「終的運動」三段教學法 為主,「始的運動」可視為現今熱身的開端,她以集合、整頓、教練 做為管理學生秩序的開端,利用上下肢運動當成是一課程中的熱身運 動,以做為學生在上課之初達到上課所需秩序及身體規律的方法;「中 的運動」可視為是課程中的主體,強調體側運動、腹部及背部運動、

跳躍運動、行進等方面,林氏認為透過上肢運動、下肢運動連結頭部 及軀幹的動作,使身體能協同,且全身運動對身體而言是最好的;跳 躍運動的施行具有發達筋肉、調節體力及培養快活的生氣的功用,不 過林氏也提出如果跳躍運動的運動量過大,則應予以刪除;「終的運 動」方面,林氏以呼吸配合手、腳緩慢的動作的引導使呼吸逐漸放緩,

24 施炳烜,《臺灣教育》378 號,昭和 9 年 1 月,頁 173。

25 蔡禎雄,《日據時代臺灣初等學校體育發展史》,師大書苑,頁 93。

26體操科指導細目是為現今的體育教材。林朝娥,<女子體操科指導細目>,《第一教育》13 卷 8 號,昭和 9 年,頁 40。

(18)

27另外她主張懸垂運動及跳躍運動雖對生理上的養成有一定的成效,

但其運動量對女學生而言過大,因此困難度較高的部分應給予刪除

28。綜觀林氏的體育教材三段式設計已有現今體育教學設計的概念,

其從一開始的集合整隊、熱身運動

在遊戲課程的編排上,針對競技遊戲的種類繁多,教員應選擇適 合學生的種類,並儘量多放入教材中,以增加學習的興趣。29除了一 般的身體活動課程外,為提昇體操教學的成效,林氏另安排「講話」

課程於雨天時進行,內容舉要如(表 3-2-1)所示。「講話」是自第三學 年加入體操課中,其以日常化、生活化的方式介紹運動生理、簡單包 紮、女性生、心理方面知識,30大多是跟健康、家庭衛生有關,也有 部分的內容是為結婚生子等相關知識做準備,另有部分是體育相關的 基礎知識,整體而言體操科「講話」的內容是針對女學生心理特質之 活動教材為主,以循序漸近的方式進行教導,幼時教以日常生活衛生 注意事項,以培養良好之個人身體衛生習慣,至年紀漸大時加入健康 及體育運動的基礎觀念,以建立對運動正確的認識,怠至高年級時則 針對世界上著名的運動加以介紹,求女學生能有更開闊的眼界面對運 動的世界。

表 3-2-1 新竹女子公學校體操課「講話」教材

學年 月份 講話

一月 淋雨

三月

四月 砂眼

五月 牛痘

六、七月 寢冷 耳朵的衛生

27林朝娥,<女子體操科指導細目(二)>,《第一教育》14 卷 1 號,昭和 10 年,頁 37-39。

28 林朝娥,<女子體操科指導細目>,《第一教育》13 卷 8 號,昭和 9 年。

29林朝娥,<女子體操科指導細目(二)>,《第一教育》14 卷 1 號,昭和 10 年,頁 41。

30講話的內容依學生的學年別而有所不同。林朝娥,<女子體操科指導細目(二)>,《第一教育》14 卷 1 號,昭和 10 年。

(19)

九月 壞習慣 十月

十一月 近視

十二月 履物

一月 牙齒衛生

二月 冬天的衛生

三月 女子成長期

四月 不良姿勢

五月 蛔蟲

六、七月 夏天的衛生

九月

十月 日光

十一月 秋天的衛生

十二月 頭髮衛生

一月 過度運動的傷害

二月 努責作用

三月 步行

四月 體操

五月 水泳

六、七月 三大本能

九月 體育界的明星

十月 最近的我與水泳界

十一月 睡眠

十二月 運動的一般效果

一月 廣急手當(二)

二月 體育的特徵及對女性身心的影響

三月 適合各個年齡層女性的體育活動

四月 奧林匹克運動會

五月 明治宮競技會

六、七月 臺維斯杯網球賽

九月 運動對身體各部位的影響

十月 活動與疲勞(一)

十一月 活動與疲勞(二)

十二月

資料來源:<女子體操科指導細目(二)、(三)>,《第一教育》。頁 37-66。31

31 林朝娥,<女子體操科指導細目>,《第一教育》14 卷 1 號,昭和 10 年,頁 37-66。

(20)

課外體育方面,林氏認為若只依靠每週二個小時的體操課來維 持學生心身發達,是不能達到滿意的效果,她主張每天花一定的時間 從事運動是必要的32,因此提出課間運動的觀念,利用第二節及第三 節下課時間(十點○五分到十點十五分)作為課間運動,她認為課外運 動的實施可以讓女學生快活、明朗、行動優雅,師生間關係更和諧等 十個優點33,而彰化女子公學校教員平井直重亦是贊同課外體育的實 施,他以為課外體育的目的如下:1、彌補運動的不足,2、繼續的練 習及要運動的練習,3、級技指導練習,4、體育愛好、自律的體育生 活態度的養成,5、身體異常兒童的矯正運動。34平井直重舉出該校課 外體育指導的實際方式,除了星期三是全校體育日,星期六是中午下 課後就放學了,其餘四天學校均有體育活動的安排;星期一是體操遊 戲日,從體操、唱歌、舞蹈的方面來進行;星期二是班別指導日,一 班分成四組,分別進行投球、低鐵棒、溜滑梯及捉鬼遊戲,以笛聲做 為組和組之間的交換;星期四是自由運動日;星期五是學級接力賽。35

圖 3-2-1 課外活動

資料來源:<<私の學級た於ける---課外體育の實際に就て>,《臺中州教育》7 卷

32 林朝娥,<本校の運動時間特設にっぃて>,《第一教育》12 卷 3 號,昭和 8 年,頁 50。

33林氏所提出的課間運動的十個優點為 1、提升兒童的精神及身體的活力;2、體操課及遊戲的溫 習時間 3、增加教師及學生間的熟稔;4、複習上課所學的動作;5、精神的轉換;6、團體的行動及 養成機敏動作 7、運動場是訓練的實習場所、兒童遊樂的生活場所,可當成教化兒童的第二個家 庭所在;8、養成對運動的樂趣;9、增進職員的健康;10、遊戲的創作。林朝娥,<本校の運動時間 特設にっぃて>,《第一教育》12 卷 3 號,昭和 8 年,頁 51-52。

34 平井直重,<私の學級た於ける---課外體育の實際に就て>,《臺中州教育》7 卷 6 號,昭和 14 年,頁 28。

35平井直重,<私の學級た於ける---課外體育の實際に就て>,《臺中州教育》7 卷 6 號,昭和 14,

頁 30-31。

(21)

6 號,頁 31。

女子體操科的課程,除了讓女性身體活動的展現外,也是觀念的 培養,林氏認為女子體育的重要性,在於女學生對體育的正確態度可 以影響許多層面,擁有正確體育態度會為了健康、良好的體態而運 動,且女學生有一天也將會為人妻、為人母,母親對體操的觀念會影 響下一代,而小孩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國家的根本,因此女學生在學 校時期建立良好的體育觀對於國家未來體育的推展有大益處。36也因 此從講話的內容中可發現其是以衛生的教授及保健知識的灌輸為主 軸來教授女學生的知識。

整體而言,女子體操的內容幾乎只能透過林氏所撰寫之《女子體 操科指導細目》得知,然而體操科的實施會因各地風俗民情不同而有 所差異,但女性資料向來是邊緣資料,保存不易,因此我們可以從這 得到一個大概的印象。

二、新體操要目的出現

1936 (昭和 11)年日本殖民政府再度修改「學校體操教授要目」,

其最大的不同之處是將女子體育與男子體育加以區別,並制定新的女 子體操要目,37如果說教員林朝娥所撰之《女子體操科指導細目》是 女子體育發展的轉折點,這回殖民政府所修改的<學校體操教授要目>

在法理上的意義就是確立女子體育的一個新里程碑,該要目確立了女 子體育的重要地位。

有論者認為新舊體操要目內容相比較,可發現新教目中女子體育 的特點為:38

36林朝娥,<本校の運動時間特設にっぃて>,《第一教育》12 卷 3 號,昭和 8 年,頁 50。

37根岸千里,<新體操要目 女子體育>,《臺灣教育》411 號,昭和 11 年 10 月,頁 13。

38根岸千里,<新體操要目 女子體育>,《臺灣教育》411 號,昭和 11 年 10 月,頁 14-15。

(22)

1、舊要目對於器械運動的使用及男女肢體發育構造的特 性上並沒有多加注意;在徒手體操方面,只考慮其外在 因素。新要目則強調徒手體操的特性。

2、針對女學生的特性另加入腰部、下肢的標準教材,將 適性體育予以實際化。

3、新要目將一般性的靜態體操與活動的體育目標編制出 來,女學生可針對適當的靜態教材加入趣味,適性體育 的影子馬上就顯現出來。

4、對於女學生的儀容並無特別留意,因小學校並未針對 男女的特色加以劃分。

5、新的女子體育教材比舊體育要目著重於唱歌遊戲、行進遊戲 等方面,女子體育著重於曲線化、韻律化。

另有論者中村延夫提出新要目的特徵為:39 1、學校的種類與教材的特異化。

2、教材的增加與配當的平等化。

3、唱歌遊戲及行進遊戲合為一項目。

4、活動全身的運動教材的增加。

事實上,新女子體育教材加入了音律教材(即音樂及律動),對於具 有陶冶兒童情操的功能。其和學校舞蹈的區別在於體操音律化是利用 音律結合身心運動,以體育舞蹈的形式呈現,體操音律化對女子體育 影響的極至化展現是戰爭時期學校將日本精神、戰爭、音樂、舞蹈融 合成體操舞蹈實施於學校中,如有名的軍艦行進曲。

針對體操的音律化,筆者亦訪談當時接受教育者的看法:

上課的時候有時是邊唱歌邊跳舞,我覺得那時很快樂,

不要很呆板的一直做體操,有時體操,有時跳舞唱歌,

39中村延夫,<唱歌遊戲及行進遊戲と改正の新要目>,《臺中州教育》5 卷 6 號,昭和 12 年 7 月,

頁 31-33。

(23)

小朋友就是喜歡唱唱跳跳的。40

體育課老師的對女生的要求比較沒那麼嚴格,但還是要 上體育課,不能像現在那樣躲在樹下不上,他們的項目 有音律、比較屬於女性的活動。41

新體操要目規則中針對「體操的音律化」對教師提出注意要項:

「唱歌遊戲及行進遊戲容易停留於唱歌和遊戲中,使學生忘了身體上 的修鍊。」42,因此有論者特別針對這一點提出他的看法,他以為唱 歌遊戲及行進遊戲是為調和學生身心發表之用,但若以不純熟的技術 教導學生,則運動的效果有限,因此他提出應從基本練習、基本步法、

基本(應用)態勢身體柔軟的運動並行。43

女子體操是殖民教育的一環,具有教化殖民地國民身心健康的重 要意義,伴隨日本殖民政府的統治移植到臺灣,其實施內容隨著殖民 地政策的改變而有所變動。

三、 女性自覺與女子體育

女子體育長時間推展下來,對女性身體所引起的變化在 1920 年 中期開始引起廣泛的討論,事實上,隨著學校衛生設施的改善及體育 正課與課間活動等的實踐,臺灣女學生的健康狀況提昇且體型相較於 從前有明顯的改變,女學生無論是在身高、體重、胸圍或是體格等各 方面,均有明顯的成長。根據資料顯示,臺中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配 合體育課的實施針對 1933(昭和 8)年到 1937(昭和 12)年女學生進行身 高、體重、胸圍等方面進行身體檢查進行比較,該校教員認為女學生

40 訪談,林彩芹老師。

41 訪談資料,魏林宗校長。

42根岸千里,<新體操要目 女子體育>,《臺灣教育》411 號,昭和 11 年 10 月,頁 14-15。

43中村延夫,<唱歌遊戲及行進遊戲と改正の新要目>,《臺中州教育》5 卷 6 號,昭和 12 年 7 月,

頁 29-31。

(24)

無論在身高、體重均有所增長,唯胸圍的部分 7 至 10 歲的女學生增 加情形並未多,其中原因值得特別注意。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7歲 9歲 11歲 13歲 15歲 17歲

年齡

身高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圖 3-2-2 1933-1937 年臺中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女學生身高發育概況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7歲 9歲 11歲 13歲 15歲 17歲

年齡

體重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圖 3-2-3 1933-1937 臺中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女學生體重發育概況

(2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7歲 8歲 9歲 10歲 11歲 12歲 13歲 14歲 15歲 16歲 17歲

年齡

胸圍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圖 3-2-4 1933-1937 臺中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女學生胸圍發育概況

表 3-2-2 1933-1937 臺中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女學生身高發育表

7 歲 8 歲 9 歲 10 歲 11 歲 12 歲 13 歲 14 歲 15 歲 16 歲 17 歲 1933 年

(昭和 8)

108.4 113.4 118.4 124.2 128.1 136.5 136.0 145.9 - 150.0 - 1934 年

(昭和 9)

109.6 112.4 115.0 112.4 129.1 132.4 139.6 124.1 148.7 - 148.0 19359 年

(昭和 10)

110.7 112.9 117.6 122.6 126.7 134.4 139.0 143.7 141.9 147.9 - 1936 年

(昭和 11)

111.3 114.5 119.1 120.8 126.3 130.2 139.4 144.2 143.0 147.7 - 1937 年

(昭和 12)

110.4 116.6 121.4 125.0 129.3 134.3 139.6 149.1 149.2 - - 1938 年

(昭和 13)

110.1 114.1 121.8 125.5 129.9 134.9 139.6 141.7 153.2 148.8 155.0

(26)

表 3-2-3 1933-1937 臺中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女學生體重發育表

7 歲 8 歲 9 歲 10 歲 11 歲 12 歲 13 歲 14 歲 15 歲 16 歲 17 歲 1933 年

(昭和 8)

17.4 18.9 21.1 21.6 25.1 29.0 29.0 37.3 - 37.5 - 1934 年

(昭和 9)

17.4 16.8 19.4 21.5 25.3 27.4 30.5 26.9 38.6 - 40.0 1935 年

(昭和 10)

16.7 18.5 19.7 22.2 24.3 29.9 33.2 33.3 31.4 39.3 - 1936 年

(昭和 11)

17.2 18.7 20.3 22.2 24.5 25.3 31.2 34.3 35.2 37.1 - 1937 年

(昭和 12)

17.7 18.9 21.7 23.0 24.2 27.2 32.3 35.8 35.5 - 45.5 1938 年

(昭和 13)

17.2 19.0 21.7 23.0 25.1 26.4 30.5 34.8 37.7 44.0 -

表 3-2-4 1933-1937 臺中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女學生胸圍發育表

7 歲 8 歲 9 歲 10 歲 11 歲 12 歲 13 歲 14 歲 15 歲 16 歲 17 歲 1933 年

(昭和 8)

53.0 54.4 56.0 56.9 57.1 61.0 61.2 67.4 - 65.5 - 1934 年

(昭和 9)

53.1 52.9 54.9 56.7 62.2 61.0 63.9 60.6 68.4 - 72.0 1935 年

(昭和 10)

52.3 55.1 52.5 54.0 57.8 61.8 64.1 66.3 67.6 71.3 - 1936 年

(昭和 11)

53.3 53.2 56.0 57.5 59.1 58.7 62.6 66.0 66.9 69.3 - 1937 年

(昭和 12)

53.4 54.6 57.8 57.0 58.1 61.7 66.8 58.0 66.9 - 73.5 1938 年

(昭和 13)

52.1 53.9 55.4 56.6 58.8 60.9 63.6 67.8 66.2 75.0 -

上述三表均屬同一資料來源:《健康教育の實踐》,頁 31-33。44

44 《健康教育の實踐》昭和 13 年,臺中師範學校附屬公學校,高須印刷所,頁 31-33。

(27)

女學生胸圍發育的緩慢的情形引起教員左藤友久的興趣,他對學 校三年級學生進行一項低鐵棒(單槓)運動對胸圍影響之實驗研究,將 學生依性別及受試情況分成男子 A、B 組與女子 A、B 組,A 組學生 實施為期一年的低鐵棒運動,B 組學生則進行一般性運動,其實驗結 果如附表顯示。

在男學生部分,身高方面 A 組學生一年下來長高 0.061 公尺,B 組學生長高 0.044 公尺,相差 0.015 公尺;體重方面,A 組男生增加了 2.404 公斤,B 組男生則增加 1.691 公斤,相差 0.713 公斤;胸圍上,A 組男生增加 3.1 公分,B 組男生則為 0.5 公分,相差 2.6 公分,約有 6 倍的差距。

在女生部分,身高方面,A 組女生增高了 0.074 公尺, B 組女生增 高 0.013 公尺,相差 0.061 公尺,約 5.6 倍;體重發育上 A 組女生增加 1.321 公斤,B 組女生增加 1.55 公斤;胸圍方面,A 組女生增加 5.2 公 分,B 組女生增加 2.8 公分,相差約 2 倍。

表 3-2-5 低鐵棒(單槓)運動身長、體重、胸圍表(男性)

組別 人數 1934 年 1935 年 發育差異 標準

A 組男 119 1.144m 1.205m 0.061m 1.190m 身高 B 組男 75 1.154m 1.198m 0.044m 1.190m A 組男 119 19.796kg 22.100kg 2.404kg 21.300kg 體重 B 組男 75 19.869kg 21.560kg 1.691kg 21.300kg A 組男 119 55.7cm 58.8cm 3.1cm 57.9cm 胸圍 B 組男 75 55.9cm 56.4cm 0.5cm 57.9cm

表 3-2-6 低鐵棒(單槓)運動身長、體重、胸圍表(女性)

組別 人數 1934 年 1935 年 發育差異 標準

A 組女 88 1.141m 1.225m 0.074m 1.172m 身高 B 組女 82 1.156m 1.169m 0.013m 1.172m A 組女 88 19.579kg 21.900kg 1.321kg 20.15kg 體重 B 組女 82 19.429kg 20.979kg 1.550kg 20.15kg

(28)

A 組女 88 54.9cm 60.1cm 5.2cm 55.8cm 胸圍 B 組女 82 54.5cm 57.3cm 2.8cm 55.8cm 資料來源:佐藤友久,<低鐵棒運動を獎む>,《臺灣教育》,頁 41-42。45

大體而言,男學生只要透過適度的運動,身高、體重發育面均能 達到全國男學生的標準值之上,然而女學生則否,未經特定訓練(低 鐵棒)之女學生身高方面明顯比全國標準值低,身高發育情形是 A 組 女生的五分之ㄧ;體重方面則又雖兩組女學生均高於全國標準值,然 而比較兩組體重發育差異可發現 B 組女學生體重上升速度比 A 組女 生多 0.229 公斤,我們可推測應是有計劃及目標的運動對於女生體重 的控制有良好的效果。胸圍方面,未經低鐵棒指導的男女學生,其胸 圍發育情形均低於全國標準值,且和實施低鐵棒訓練的學生相比胸圍 差距甚大,因此我們可以說低鐵棒運動對學生胸圍發育上有顯著的影 響,而亦可推論至不同運動項目的施行對學生身體發育會有不同的影 響,有計畫的運動參與對身體發育之效果比無計畫的運動來的大。

總的來說,藉由學生身體發育的調查可知,運動參與對於女學生 身體的發育有顯著的影響,且參與特定訓練的女學生身體的改變情形 比一般女學生更大。適度的身體活動讓女學生的體型有大的轉變,規 律運動使女學生身體線條更加明顯、體型更加健碩體能也相對的提升 許多,然而對於女性身體因運動所產生的體格改變,引起社會上一陣 討論的風波。關於女性體格變化的文章較早的一篇是在 1928(昭和 3) 年間被提出的:46

近代婦女之容貌,比起若干年確帶有一種強勁的表 情,而一般婦人運動家,容貌姿勢,過於帶男性的,所 謂曲線美暨嬌媚之女性美漸次喪失,真可悲現象。

45佐藤友久<低鐵棒運動を獎む>《臺灣教育》407 號,昭和 11 年 6 月,頁 41-42。

46 <近代女性體格變化>《臺灣日日新報》10281 號 (1928 年 12 月 3 日),第四版。

(29)

該論者認為所謂的女性應具有「溫柔和順之表情、削肩、大臀」

之母性型女性,而女性運動員原有之女性特質因運動的關係使得體格 已轉變成「帶有男性之特有表情、顏面亦加長或成扁形;且肩闊、臀 小、橫行、闊步」,他以此為基礎提出若婦人繼續如此,日後將有「腳 長、肩廣、臂大、足大之運動家型」的男女混合型的人種出現47

事實上,關關女子體育影響女性體格的論述,在報上引起廣泛的 回應。學者宮村堅彌對這些言論提出他的批判收錄於<女子體育私見>

中,文中的觀點如下:在題為<反對女學生的體操>的婦女評論論述 中,室伏高信首先指出:48

「女性的發展應是以增添女性身體線條為主,而非朝體 格男性化的方向來發展,我的立場是反對現行學校體操 制度繼續施行下去,以免下幾代之後的女性,呈現男性 般的體格。…是對女性身體的一種破壞。」

室伏氏對女學生體操觀感的論述隔天馬上引起另一論者田島準 子以<讓女學生做體操>為題,提出不同看法,田島氏從生理學的角度 出發進行闡述:49

「我們是以身體的生殖器官來區分男和女,外部的刺激 無法使人於短暫的時間內轉變成男性化或女性化,這是 無法違反的自然法則。女性無法摘除卵巢下,女人永遠 都是女人。女學生所參與溫和體操,不會使她們產生男 性化的思想。我的母親、祖母、及追溯至遠古之女性祖 先,她們長期從事和男性一樣吃重的筋骨勞動工作,女

47 <近代女性體格變化>,《臺灣日日新報》,10281 號 (1928 年 12 月 3 日),第四版。

48 宮村堅彌,<女子體育私見>,《臺中州教育》2 卷 3 號,昭和 9 年 4 月,頁 16-17。

49宮村堅彌,<女子體育私見>,《臺中州教育》2 卷 3 號,昭和 9 年 4 月,頁 17。

(30)

性們另有家務、生產、育兒、煮飯等家事需做,勞動量 比男性還多。依從前女性的勞動量來衡量現今女學生所 從事的體操活動,體操活動對從前的女性而言就像是玩

「辦家家酒」一樣的輕鬆簡單,因此如果按照室伏先生 的說法,女性在很久之前即會變成男性,因此我認為他 的擔心是多餘的。」

事實上,關於女子體操的爭論在當時的社會上引起男女無差別 平等論及男女優論二派的爭論:

男女無差別平等論論者認為:「男性和女性同是人類,女性某些 動作可藉由身體的鍛鍊達到等同於男性的程度,過去不讓女性參與運 動的觀念,是造成女性許多動作做不出來的原因。」50因此男女無差 別平等論者認為女性只要透過適當的身體訓練,其所顯現出來的效果 並不一定比男性差。

然而與男女無差別論論點持相反意見的男女優劣論的論者田崎 博士提出:「女性比男性嬌小且柔弱,頭腦比男性差,歷史上重大事 蹟大多是男性所為,藝術家、學者以男性居多。女性單純只是人類種 族保存的手段而已。」51該論者是以男性為主的立場出發,認為歷史 上所有的功勞均是男性所創立,女性充其量也只不過是傳宗接待的角 色,女性的地位被徹底的物化。

民間對於贊成及反對的聲浪引起體育相關學者的興趣,對於女性 參與運動的看法,體育權威小笠原道生博士認為:52

運動並不是男性的獨占品,女性亦可以像男性一樣享受 運動的樂趣,但男女運動的形式應有所差別。就運動的

50宮村堅彌,<女子體育私見>,《臺中州教育》2 卷 3 號,昭和 9 年 4 月,頁 20。

51宮村堅彌,<女子體育私見>,《臺中州教育》2 卷 3 號,昭和 9 年 4 月,頁 20-21。

52小笠原道生認為女性參與男性運動所造成的不平等結果應是女性體形的變化。宮村堅彌,<女 子體育私見>,《臺中州教育》2 卷 3 號,昭和 9 年 4 月,頁 19-20。

(31)

內容來說,女性從事運動所獲得的利益及愉悅感和男性 相比是等量。女性運動的目的是教育、磨練…讓女性精 神及肉體上獲得適度的尊重。男性運動和女性運動根本 精神相同,但實際施行的方法應有差異,男性選擇適合 男性的運動,女性從事合於女性的運動,兩者所享受的 幸福感是平等的,若女性學習男性參與他們的運動,其 所造成的結果是不平等的。

小笠原道生對女子體育的言論普遍受到認同,岩田正道博士進一 步提出相關的論點以支持小笠原道生的說法:53

運動是一件好事情,不過運動對於男女有其差異存在,

今日若將男性運動題材做為女性運動用,容易喪失女性 原有的特性,…,女子的體質上,跳躍運動最容易引起 傷害。

學者宮村堅彌更進一步發展小笠原道生博士的論述,強調體育的 地位是毋須再討論的,更是與性別沒太大的關連,他以為在當時是女 性解放、發展的時代,男性、女性應都有享有運動的樂趣及健康的義 務,健康並不只是為男性專有,因此女性體育比男性體育還更須被研 究。

我們從岩田正道、及小笠原道生及宮村堅彌的論點中可發現,

1920 年中期以後社會上對於女子體育的論點已不再如從前一樣受排 斥,大抵而言大眾都同意女性亦可享受運動的權益,唯當時一般人仍 認為運動項目應存在著男女兩性的差別,女性不被贊同從事男性化的 運動,諸如跳躍運動、投擲運動、八百公尺競走、短距離競走…等運

53當時認為跳躍運動可能對女性的子宮產生嚴重的病變,應此認為女性不應從事該項運動。宮村 堅彌,<女子體育私見(承前)>,《臺中州教育》2 卷 5 號,昭和 9 年 6 月,頁 32。

(32)

動,而被鼓勵參與可展現女性美的運動項目,

1930 年間對女子體育產生的爭論,早在 1923(大正 12)年間視學官 會議時即被提出討論,會議中提出適合於女子運動的項目大多偏向舞 蹈、體操、表情律動遊戲、游泳等能展現女性優雅體態的運動,而如 巾飛(跳躍)、相撲、棒球、足球、跨欄、中長距離競走等項目因運動 量過大,不適合女性參與。54此外因臺灣屬於熱帶的地區,學校體育 課除了游泳、山野跋涉、散步、登山外,亦可舉行律動體操、球技、

行進遊戲等內容做為女子體育的教材。55

總的來說,當時代女子體育言論可發現,贊成女子體育言論多於 反對的論述,社會風氣的開放對女子體育的推展有極大的助益。然而 女子體育能引起這麼大的爭論其原因在於,體育活動改造了女性的體 型,使之合乎現代的標準,唯根深柢固的傳統男性思惟模式仍持有著 舊女性「身體柔弱、性情溫順」的想法,因此當女性昂首闊步將新的 身體使用方式展現於眾人眼前時,傳統人士所受到的驚嚇是可想而知 的。

事實上,體操活動的推展提供女學生身體活動的機會,也增強她 們的體力,也使得他們的身體較一般人更為健康有活力。體操活動不 僅改變臺灣女學生長久以來瘦弱的體型使之更為健康,並建立了身體 活動的觀念,將身體活動列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及下一代教育 的基礎。根據筆者訪談耆老參與身體活動對其自身的影響及看法:56

大家都問我為什麼到現在動作還能那麼的快,我覺得這 全是小時體能訓練的影響。到現在我每天一大早一定要 去運動,所以我的動作和同年紀的人相比仍然很快,因 此我也鼓勵我的小孩及孫子多運動。

54《學校衛生資料》大正 13 年,頁 188-189。

55宮村堅彌,<女子體育私見(承前)>,《臺中州教育》2 卷 5 號,昭和 9 年 6 月,頁 33。

56 訪談資料,林彩芹老師。

(33)

從上述的訪談內容中可知受訪者小時候所參與的身體活動,奠定 其日後參與休閒運動的基礎,且幼時時所培養下來的體能帶給她老年 生活時很大的便利,活動比同年紀的人快且對自身的身體更有自信,

另也帶動整個家庭的運動風氣。

女子參與體育活動使得女性自信心提高、體格改變,從「形而下」

的觀點來看女子健康的情形普遍改善且擁有較自信的體態,這都是與 他們參與身體活動有直接的關係。

數據

圖 3-1-2    艋舺公學校男女學生與文部省學生中等發育胸圍概況  0 102030405060708090100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年齡體重(公斤) 艋舺女學生 文部省女學生艋舺男學生文部省男學生 圖 3-1-3    艋舺公學校男女學生與文部省學生中等發育體重概況  30354045505560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年齡身高(尺寸) 艋舺女新竹女艋舺男新竹男 圖 3-1-4  艋舺公學校男女學校與新竹廳公學校男
表 3-1-1   艋舺公學校男女學生與文部省學生中等發育身高比較表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學 生  年  齡  艋舺女  學生  37.78  39.08  40.91  42.53 44.66 46.38 47.57 -  -  -  -  -  文部省  女學生  36.96  38.28  39.6  41.58 43.56 45.87 47.19 -  -  -  -  -  艋舺男  學生  37.59  38.78  39.9  40.7
表 3-1-4  艋舺公學校男女學校與新竹廳公學校男女學生身高比較表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艋舺女 37.78  39.08  40.91  42.53 44.66 46.38 47.57 -  -  -  -  -  新竹女 35.9  37  38.8  38.5  43.2  39.8  -  -  -  -  -  -  艋舺男 37.59  38.78  39.9  40.75 42.2  44.1  46.2  47.68 49.37 52
表 3-1-9  1910 年臺灣小、公學校學生身體檢查體重(公斤)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日本男  17.5  19.2  20.6  22.6  24.6  26.9  29.1  32.3  34.8  36.9  臺灣男  17.8  19  20.5  22.1  23.7  25.4  27.5  30.5  32.9  37.3  日本女  18.1  18.3  19.8  21.9  24.1  26.8  29.2  34.2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大きく違う点は、従来の BASIC ではプログラムの実行順序はプログラム作成時に予め決 めたとおりに実行する定義型であるの対し、Visual

34 西餐烹飪 第五名 郭傑瑞 臺中市私立明道高級中學 34 西餐烹飪 佳作 李政恩 臺北市私立開平餐飲職業學校 35 餐飲服務 金牌 劉珊瑜 明德學校財團法人臺中市明德高級中學 35

第 36 號(1959 年),頁 53-56;高崎直道, 〈如來藏思想の歷史と文獻〉 ,收入平川彰等編, 《講 座大乘佛教 6:如來藏思想》(東京:春秋社,1982 年),頁

Schopen 著,平岡聰譯<《大般涅 槃經》における比丘と遺骨に関する儀礼>;(4) 此 Schopen 之意見,美國學者 Silk Jonathan 及日本學者下田正弘均表同意。Silk, Jonathan, The

術科測試編號最小(假設為第 1 號)之應檢人抽中崗位號碼 6,則第 1 號應檢人入 座崗位號碼為 6,第 2 號應檢人入座崗位號碼為 7,第

教育部國教署 2022 年補助全臺 86 所高級中等學校辦理戶外教學,鼓勵學校推 動戶外教育,提供真實情境的體驗,奠定素養導向的教學本質。國教署於

教育局網頁 www.edb.gov.hk &gt; 課程發展 &gt; 課程範疇 &gt; 全方位學習. 與津貼有關的重要資訊 會通過聯遞系統 Communication and Delivery

(網站主頁 &gt; 課程發展 &gt; 學習領域 &gt; 藝術教育 &gt; 教學資源 &gt;視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