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維格點圖上定位控制集的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二維格點圖上定位控制集的研究"

Copied!
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0

二維格點圖上定位控制集的研究

蕭瑤

國立女子高級中學 指導老師:曾維義

Abstract

The locating-dominating set was introduced by P.J.Slater. Slater proved that 𝑀!!" 𝑃! = !!

! . In this paper we obtain some property of the 𝑀!!" 𝑃!×𝑃! when 𝑟 = 1;

moreover, we find one type of black dots’ permutations in P!×P! and P!×P! . And we can use this black dots’ permutation to deduce the upper bound of the 𝑀!!"(P!×𝑃!) and the 𝑀!!"(P!×𝑃!). What’s interesting ? We find that the upper bounds are also the lower bounds of the 𝑀!!"(P!×𝑃!) and the 𝑀!!"(P!×𝑃!). We will prove the facts by mathematical induction. Therefore, we have the results : 𝑀!!"(P!×𝑃!) = !"!!

! and 𝑀!!"(P!×𝑃!) = n + 1.

Also, we can apply this method of black dots’ permutation to P!×𝑃!, and obtain 𝑀!!"(P!×𝑃!) ≤ 𝟒𝟑𝒏 + 𝟐.

摘要

定位控制集( Locating Dominating Set , 𝑀!!"(𝐺) )是由 P.J Slater 所提出。Slater 證明 了一維格點圖的 𝑀!!"(𝑃!) = !!! 。本篇作品中,我們研究了二維格點圖中,當

r = 1 時,P!×P!定位控制集的一些性質,且我們更進一步找到一組P!×P!以及 P!×P!的 黑點排列方式,並藉此得到𝑀!!"(P!×𝑃!)和𝑀!!"(P!×𝑃!)的上界,有趣的是這組上界值同

時也是𝑀!!"(P!×𝑃!)和𝑀!!"(P!×𝑃!)的下界值,這個事實我們將藉由一系列的引理及數學

歸納法證明。因此我們有𝑀!!"(P!×𝑃!) = !"!!

! 以及 𝑀!!"(P!×𝑃!) = n + 1的結果。

(2)

1

我們也可將這個選黑點的方式推廣到P!×𝑃!,並得到𝑀!!"(P!×𝑃!)的一個上界值:

𝟒

𝟑𝒏 + 𝟐。

1 研究動機

在電影裡,總有許多網路伺服器被入侵或者故障的情況,而電影中的管理系統總能 靠著感應器在第一時間找出故障的伺服器,讓我們好奇這當中的原理,難道每一台伺服 器都要裝設感應器嗎?但這樣成本會很高。為了解答自己的疑惑,我們經調查得知設置 的感應器數可以不用這麼多,因為感應器不僅監控所在的伺服器,也能夠監控周圍連接 它的伺服器,這也讓我們起了第二個疑惑,感應器的設置方法會不會影響到裝設的數目?

而我們是否能用最少的感應器來監控多個伺服器所連結出的網路?

2 研究內容

2.1 名詞定義

1. 普通伺服器:未裝感應器的網路伺服器,以白點表示。

2. 高級伺服器:設有感應器的網路伺服器,以黑點表示,

所監控範圍為一單位。(圖一-1)

3. P!×P!:m 列、n 行的二維模型,簡稱為D,如圖一-2,並且點(h,k)代表第 h 列第 k 行的點,1 ≤ ℎ ≤ 𝑚

1 ≤ 𝑘 ≤ 𝑛

𝐃

𝓲𝐋

𝐃

𝓲𝐑

圖一

-3

圖一

-1

……… ………

………

………

圖一

-2

(3)

2

4. D𝒾!:表示在圖形 D 裡,第 i 行左邊以前的部分,且不包含第 i 行。(圖ㄧ-3)

5. D𝒾!:表示在圖形 D 裡,第 i 行右邊以後的部分,且不包含第 i 行。

6. D :表示 D 集合中的黑點的個數。

7. 定位控制集(Locating Dominating Set, LD 集):能夠以有限個數的黑點集合確定每一 白點都受到黑點監控,並且當白點有問題時,可以以黑

點的集合去確認哪一個白點出現問題,則此集合為定位 控制集,簡稱 LD 集,例如圖一-4。

8. 𝑀!!"(𝑃!×𝑃!):表示在所有𝑃!×𝑃!的 LD 集中,其中使用最少黑點的個數,換句話說,

M(P!×P!) = 𝑚𝑖𝑛 𝐷 𝐷是P!×P!的LD 集 。 9. 𝒏 :上高斯符號,代表不小於 n 的最小正整數。

10. 𝐧 :下高斯符號,代表不大於 n 的最大正整數。

2.2 研究方法

1. 模型化

(1) 我們簡化我們的研究:我們設定感應器(黑點)對於所在的高級伺服器(黑點)以及 周遭普通伺服器(白點)給出不同的訊號。所以黑點不必監控黑點,我們著重於黑 點對白點的監控。在本作品中我們著重於𝑷𝒎×𝑷𝒏 𝐿𝐷集的研究。

(2) 我們如何讓𝑃!×𝑃!是定位控制集呢?

i.在𝑃!×𝑃!裡,選擇有限的點為黑點,並加以不同的命名,

如圖二-1。

ii.當第一個步驟完成時,黑點周圍的白點也同時被 命名了,如圖二-2。但此時要特別注意的是,當圖 中有同名的白點(例如圖二-2 的 a 與 c),或是有無

圖二

-1

1 2

3

a{1} 1 2

c{1} d{2,3} 3

e{2,3}

圖二

-2

圖一-4

(4)

3

……….

黑點監控到的白點(例如圖二-2 的 b),則代表第 一個步驟未達到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什麼?

我們選擇的黑點必須讓周圍的白點有不同的命名,

例如圖二-3。

iii.當這有限的黑點集合能將𝑃!×𝑃!所有剩下的白點做不同的命名,此時𝑃!×𝑃!就 完成了定位控制的程序。此時,我們稱其為𝑃!×𝑃!其中一個 LD 集。

事實上,要達到定位控制𝑃!×𝑃!的方法有很多種,也很容易。關鍵在於如何找到使 用最少黑點的定位控制集,這也是此份作品研究的重點。

2.3 研究過程

我們從文獻中,依據[1],CJ Colbourn,P. J. Slater, LK Stewart 已有𝑀!!"(𝑃!)的結果,如(圖三-1)。

定理一[1]:𝑀!!"(𝑃!) = !!

!

在本作品中,我們從𝑃!×𝑃!開始,利用上述的研究方法嘗試尋找規律。以下皆以 D 表示𝑃!×𝑃!的 LD 集,首先我們將建構一個黑點排列的圖形,並以此得到𝑀!!"(𝑃!×𝑃!)的 一個上界。

引理一:𝑴𝟏𝑳𝑫(𝑷𝟐×𝑷𝒏) ≤ 𝟑𝒏!𝟏𝟒

證明: 設𝑆 = {(1, 𝑘) ∶ 𝑘 ≡ 3,5,7(𝑚𝑜𝑑 8)} ∪ (2, 𝑘) ∶ 𝑘 ≡ 1,3,7(𝑚𝑜𝑑 8)}

並設𝐷中黑點的排列為

𝑆,

假設

𝑛 ≡ 1,3,5,7 𝑚𝑜𝑑 8 , 𝑆 ∪ {(2, 𝑛)}

,假設

𝑛 ≡ 0,2,4(𝑚𝑜𝑑 8),

𝑆 ∪ 1, 𝑛

,假設

𝑛 ≡ 6 𝑚𝑜𝑑 8

圖三

-1

圖二

-3

(5)

4

從上述 D 集的建構,我們可以將 n 分成 4k、4k+1、4k+2、以及 4k+3,如圖六-1 到圖六 -4,顯然地,我們所建構的 D 集合皆屬於 LD 集,並且更進一步去計算個別的黑點個數:

1. 4k:黑點個數= 3×(𝑘 − 1) + 4 = 3𝑘 + 1 =!×!!!!

! = !×!!!!

! = !!!!

!

2. 4k+1:黑點個數= 3𝑘 + 1 = !(!!!)!!

! =!!!!

! = !!!!

!

3. 4k+2:黑點個數= 3𝑘 + 1 + 1 = !(!!!)!!!!! =𝟑𝒏!𝟐𝟒 = 𝟑𝒏!𝟏𝟒

4. 4k+3:黑點個數= 3𝑘 + 1 + 2 = !(!!!)!!!!! =𝟑𝒏!𝟑𝟒 = 𝟑𝒏!𝟏𝟒

k +

……

……

1

k

……

……

(k-1)

圖六

-3

圖六

-2

圖六

-1

k +

……

……

……

……

k

圖六

-4

(6)

5

因為𝑀!!" 𝑃!×𝑃! 是所有𝑃!×𝑃!的 LD 集中,使用最少的黑點個數,所以由以上 1~4,

𝑀!!" 𝑃!×𝑃!!!!!

! 。

接著藉由電腦程式的幫助,我們發現這上界極有可能是𝑀!!"(𝑃!×𝑃!)的下界,並且我 們觀察到以下的代數結果。

𝑛 = 𝑘 𝑛 = 𝑘 + 1 𝑛 = 𝑘 + 2 𝑛 = 𝑘 + 3 𝑛 = 𝑘 + 4 3𝑛 + 1

4 = 3𝑘 + 1

4 3𝑘 + 1 + 3

4 3𝑘 + 1 + 6

4 3𝑘 + 1 + 9

4 3𝑘 + 1 4 + 3

這代數結果表示說每增加四個行數,黑點個數會穩定增加 3 個。那在幾何上呢?若也如 此,則 !!!!

! 就有可能是下界值。因此若要證明下界,關鍵在於邊界四行的黑點行為,

因此我們在接下來的引理中對於邊界性質作了更深入的探討,最後在引理九利用數學歸 納法證明𝑀!!"(𝑃!×𝑃!)的上界 !!!!

! 的確也是下界。

引理二:若𝐃是𝐏𝐦×𝐏𝐧的𝐋𝐃集,且第 i 行沒黑點(𝒊 ≠ 𝟏 , 𝒏),則𝑫𝒊𝑳是 LD 集,且𝑫𝒊𝑹亦是 LD 集;並且 D ≥ 𝐌𝟏𝐋𝐃(𝐏𝐦×𝐏𝐢!𝟏) + 𝐌𝟏𝐋𝐃( 𝑷𝒎×𝑷𝒏!𝒊)。

證明: 因為黑點監控範圍為 1,故𝐷𝒾!的黑點無 法監控到𝐷𝒾!的白點,同理,𝐷𝒾!的黑點 也無法監控到𝐷𝒾!的白點,又因𝑃!×𝑃!已 是 LD 集,故𝐷𝒾!是 LD 集,𝐷𝒾!是 LD 集;

同時從前面的說明可以知道此𝑃!×𝑃!所用最少黑點數應大於等於左、右兩邊各 自所使用到黑點數的和,也就是

𝐃

𝓲𝐋

𝐃

𝓲𝐑

圖三-2

(7)

6

D ≥ 𝑀!!"(𝑃!×𝑃!!!) + 𝑀!!"( 𝑃!×𝑃!!!)(圖三-2)

至於當 i=1 或 n,代表第 1 或 n 行沒黑點時,且在黑點 監控範圍為一的前提下,則第 2 或 n-1 行必會全部都有 黑點(圖三-3);而對於第 i 行全部有黑點,則會屬於 接下來引理五的部分。

引理三:若𝐃是𝐏𝐦×𝐏𝐧的𝐋𝐃集,且第 i 行的都是黑點(i ≠ 𝟏, 𝒏),則𝑫𝒊!𝟏𝑳 是 LD 集,

且 𝑫𝒊!𝟏𝑹 是 LD 集。

證明: 因為黑點監控的範圍為 1,第 i 行每ㄧ點都 選,代表𝐷!!中的白點可能會由第 i 行監控到,

但不會由第 i+1 行監控到。又因𝑃!×𝑃!已是 LD 集,故𝐷!!!! 是 LD 集,同理,𝐷!!的白點 可能會由第 i 行監控到,但不會由第 i-1 行 監控到,故𝐷!!!! 是 LD 集。(如圖三-4)

至於 i=1 或 n,則 i+1 或 i-1 並不存在,意義等同整個𝑃!×𝑃!屬於 LD 集。

引理四:若 D 是𝑷𝟐×𝑷𝒏的 LD 集(𝒏 ≥ 𝟓),則不管黑點總數有多少,邊界兩行中至 少有ㄧ個黑點;且當只有ㄧ個黑點時,第三行必有兩個黑點。

證明: 假設邊界兩行沒有黑點,代表這兩行的白點由第 三行以後監控,但黑點的監控範圍僅有 1,就算第 三行有黑點,第一行仍無黑點監控(如圖三-5);故

圖三

-5

1 2 3

………

………

………

………

圖三-3

i

………

………

………

………

𝐷!!! ! 𝐷!!! !

皆屬於LD集 圖三-4

(8)

7

邊界兩行至少有一黑點。

另外,當這邊界兩行只有一個黑點時,假設此點在第二行,第一行的白點會無 黑點監控,故此點必在第一行。(如圖三-6)

所以當邊界兩行只有一個黑點時,此黑點必在第一行。

從圖三-3 中, a、b 原本同名,且 c 原無黑點監控。若要 a、b 不同名且有黑點監控 d,第三行勢必要有兩黑點(2、

3)。(如圖三-7)

引理五: 若𝐃是𝑷𝟐×𝑷𝒏的𝑳𝑫集(𝒏 ≥ 𝟓),則不管黑點總數有多少,邊界三行至少有 兩個黑點;且當邊界三行只有兩個黑點時,第四行恰兩個黑點。

證明: 假設邊界三行只有一個黑點,根據引理四,此黑點必在邊界兩行,但是當邊界 兩行只有ㄧ個黑點時,第三行必有兩個黑點,此與假設矛盾,故邊界三行至少 有兩個黑點。

又當邊界三行只有兩個黑點,假設邊界兩行恰一個黑點,則根據引理四,第三 行必有兩黑點,此時邊界三行就有三個黑點,矛盾。所以此兩黑點皆在邊界兩 行。我們再加以分析,僅有以下三種情況:

1. 第三行需要靠第四行的黑點監控,因此第四 行要有兩個黑點。(如圖四-1)

2. 此兩點左右的白點同名,第三行的白點還需要

圖四

-1

圖四

-2

……..

……..

……..

……..

圖三-7

……..

……..

1 b{1,2}

a{1}

2

c{3} 3

圖三

-6

……

……

{1} 1

{1,..}

1

b{1}

a{1}

(9)

8

第四行來監控,因此同樣第四行要有兩個黑點

(如圖四-2)

3. 第二行黑點周圍兩個白點同名,故在同列的第 四行加上一黑點;且第三行的其中一白點無名,

所以第四行又得加上一黑點。(如圖四-3)

根據 1、2、3,所以當邊界三行只有兩個黑點時,第四行有兩個黑點得證。

引理六:若𝐃是𝐏𝟐×𝐏𝐧的𝐋𝐃集(𝒏 ≥ 𝟓),則不管黑點總數有多少,邊界四行至少有 三個黑點;且當邊界四行恰三個黑點時,第四行沒有黑點。

證明: 假設邊界四行只有兩個黑點,根據引理五,此兩點必在邊界三行,又當邊界三 行只有兩個黑點時,第四行有兩個黑點,這與假設矛盾;故邊界四行至少有三 點成立。

若當邊界四行恰三個黑點時,假設邊界三行只有兩個黑點,則根據引理五,第 四行必有兩黑點,這樣邊界四行就有四個黑點,與假設矛盾。因此當邊界四行 恰三個黑點時,此三個黑點必皆在邊界三行,也表示第四行無黑點。

引理七:若𝐃是𝐏𝟐×𝐏𝐧的𝐋𝐃集(𝒏 ≥ 𝟓),當邊界四行恰有四個黑點時,存在新的黑 點排列𝐃′使得(1) 𝐃′是𝐏𝟐×𝐏𝐧的𝐋𝐃集 (2) 𝐃′ ≤ 𝑫 (3)𝐃′邊界四行只 有三個黑點,且第四行沒有黑點。

證明:首先依照 D 第五行黑點數,將 D 邊界四行四個黑點重新安排在邊界五行形成D′

如圖五-1 以及圖五-2,可以確定的是 D′ ≤ D ,且D′邊界四行恰三個黑點,以及第四行 沒有黑點。

圖四

-3

……..

……..

(10)

9

為證明D′仍是 LD 集,依照 D 第五行黑點數分成三種情形:

(1)第五行無黑點(D′為圖五-1):因為D是LD集且第五行無黑點,藉由引理二,𝐷!!是LD 集。從圖五-1,已知𝐷′!!是LD集。接著為了證明D‘!!是LD集,我們以D第六行的黑點放 置情形分成:

a.第六行無黑點:因為D是LD集,又第五、六行無黑點,所以第七行必有兩個黑點,

故D′如下圖。

顯然地,D′是 LD 集。

b.第六行有黑點:如以下三圖。只要第五行的黑點放第六行的黑點旁邊,則D′必為 LD

集。

……

……

1 2 3 4 5 6 7

……

……

1 2 3 4 5 6

……

……

1 2 3 4 5 6

第六行一黑點

……

……

1 2 3 4 5 6

第六行兩黑點

……

……

……

……

圖五-1

圖五-2 1.D 第五行零黑點時,可以

將 D 的邊界四行四個黑點 重新安排成D′如圖五-1 2.D 第五行一或二黑點,

可以將D的邊界四行四 個黑點重新安排成D′如 圖五-1

(11)

10

(3) 第五行一黑點(D′為圖五-2):從圖五-2,在D′第五行多加的黑點只會影響到其左 右兩邊的點。從圖五-2 已知第五行左邊的白點皆有不同名字,又因為 D 是 LD 集,第五行新的黑點右邊的點若是白點,則此點在其名字集合中多加一新元素 並不會使其與其他白點有重名的現象。根據上述,D′為 LD 集。

(3)第五行兩黑點(D′為圖五-2):依據引理三,D!!為 LD 集,也就等同D’!!為 LD 集,又 從圖五-2,D!!的白點皆不同名,故D′為 LD 集。

引理八:若𝐃是𝐏𝟐×𝐏𝐧的𝐋𝐃集(𝒏 ≥ 𝟓),皆存在黑點排列𝐃′,

使得(1) 𝐃′是𝐏𝟐×𝐏𝐧的𝐋𝐃集

……

……

原本的 D:

新的D′:

……

……

……

……

原本的 D:

新的D′:

……

……

(12)

11

1 {1}

(2) 𝐃′ ≤ 𝐃

(3)𝐃′邊界四行只有三個黑點,且第四行沒有黑點。

證明:以 D 邊界四行黑點數分為三種情形:

1. 邊界四行恰三個黑點:根據引理六,此時令D′ = D。

2. 邊界四行恰四個黑點:根據引理七,此時存在D′,使得(1)、(2)、(3)成立。

3. 邊界四行至少五個黑點:此時可以利用引理七重新安排黑點排列的方法,可 找到D′,使得(1)、(2)、(3)成立。

根據上述三點,引理八成立。

引理九:𝑴𝟏𝑳𝑫 𝑷𝟐×𝑷𝒏𝟑𝒏!𝟏

𝟒

證明:若𝐷是𝑃!×𝑃!的 LD 集,則根據引理八,對於任何 D 皆存在新的 LD 集𝐷! ,使得 D′ ≤ D

又因為𝑀!!" 𝑃!×𝑃! = 𝑚𝑖𝑛 𝐷 𝐷是P!×P!的 LD 集 ,所以𝑀!!" 𝑃!×𝑃! = 𝑚𝑖𝑛 𝐷 𝐷是P!×P!的LD 集 = 𝑚𝑖𝑛 𝐷′ 𝐷‘是P!×P!的 LD 集 。

接著我們以數學歸納法證明 𝐷′ ≥ 𝟑𝒏!𝟏

𝟒 :

1. 當 n=1 時,𝑀!!" 𝑃!×𝑃!!×!!!! = 1成立:如圖七-1。

2. 當 n=2 時,𝑀!!" 𝑃!×𝑃!!×!!!

! = 2成立:若只用一個黑點,會 有兩白點同名且一點無名字,故必須使用兩黑點,如圖七-2。

3. 當 n=3 時,𝑀!!" 𝑃!×𝑃!!×!!!

! = 3成立:

利用窮舉法以及邏輯推論,𝑀!!" 𝑃!×𝑃! ≥ 3,

如圖七-3。

圖七-1

1

{1} {2}

2

圖七-2

1

{1} {2}

2 {3}

3 1

{1,2}

{1,2,3}

2 {2,3}

3 OR

圖七-3

(13)

12

1 {1,2}

{1,2,3}

2 {2,3,4}

3 {3,4}

4

4. 當 n=4 時,𝑀!!" 𝑃!×𝑃!!×!!!

! = 4成立:同樣利用窮舉法以及邏輯推理,

可以得到 𝑀!!" 𝑃!×𝑃! 至少為四,例如圖七-6 為其中一種排法。

6. 假設 𝐷′ ≥ !!!!! 的結果在𝑛 ≤ 𝑘成立,則當 n =k+1 時:

根據引理八,D′邊界四行只有三個黑點,且第四行沒有黑點,因此利用引理二 以及數學歸納法,

𝐷′ ≥ M!!"(P!×P!) + M!!"( 𝑃!×𝑃!!!) = 3 + !(!!!)!!

! = !(!!!)!!!!"

! =

!(!!!)!!

! = !!!!

! 。 𝐷′ ≥ !!!!

! 的結果在𝑛 = 𝑘 + 1時亦成立。

故根據數學歸納法, 𝐷!!!!!

! 對所有 n ∈ N 皆成立,

所以 𝑀!!" 𝑃!×𝑃! = 𝑚𝑖𝑛 𝐷 𝐷是P!×P!的 LD 集

= 𝑚𝑖𝑛 𝐷′ 𝐷‘是P!×P!的LD 集 ≥ !!!!

! 。

同名

圖七-4

無名

圖七-5

圖七-6

(14)

13

定理二:𝑴𝟏𝑳𝑫 𝑷𝟐×𝑷𝒏 = 𝟑𝒏!𝟏

𝟒

證明:將引理一𝑀!!" 𝑃!×𝑃!!!!!

! 與引理九𝑀!!" 𝑃!×𝑃!!!!!

! 合併,可以得到 𝑀!!" 𝑃!×𝑃! = !!!!! 成立。

現在我們想要把結果推廣到𝑃!×𝑃!,此時我們把𝑃!×𝑃!當作 D。首先我們一樣先在 𝑃!×𝑃!上建構一個 LD 集,自然而然地得到一個𝑀!!" 𝑃!×𝑃! 的上界,並且我們利用數學 歸納法證明這個上界值同時也是𝑀!!" 𝑃!×𝑃! 的下界。

引理十:𝑴𝟏𝑳𝑫 𝑷𝟑×𝑷𝒏 ≤ 𝒏 + 𝟏

證明:令𝑆! = {(ℎ, 𝑘): ℎ = 1,3 且𝑘 ≡ 1(𝑚𝑜𝑑 3)} ∪ {(1, 𝑘): 𝑘 ≡ 2(𝑚𝑜𝑑 3)}

,𝑆! = {(ℎ, 𝑘): ℎ = 1,3 且𝑘 ≡ 2(𝑚𝑜𝑑 3)} ∪ {(1, 𝑘): 𝑘 ≡ 0(𝑚𝑜𝑑 3)}。

並設 D 中黑點的排列為 𝑆!,

假設

𝑛 ≡ 1,2 𝑚𝑜𝑑 3 , 𝑆!∪ {(2,1)},

假設

𝑛 ≡ 0(𝑚𝑜𝑑 3)

將 n 分為 3k、3k+1、3k+2,如圖八-1 到 3,顯然地,我們所建構的集合 D 為 LD 集,並且更進一步去計算個別的黑點個數:

1. 3k:如圖九-1,我們可以算出𝑀!!" 𝑃!×𝑃! 對於 n=3k 時的上限:

黑點個數 = !"! ×3 + 1(第一行中間黑點) = 3k + 1 = n + 1。

2. 3k+1:如圖九-2,n=3k+1:

黑點個數 =!"

! ×3 + 2 = 3k + 2 = (3k + 1) + 1 = n + 1。

………

………

………

圖八

-1

(15)

14

3. 3k+2:如圖九-3,n=3k+2:

黑點個數 = 3k

3 ×3 + 3 = 3k + 3 = (3k + 2) + 1 = n + 1

根據前述 1~3,𝑀!!"(P!×P!) ≤ n + 1成立。

事實上,我們也可以用研究𝑃!×𝑃!邊界性質的方法來證明定理三。但我們發現𝑃!×𝑃! 的上界值 n+1 只與行數 n 只差 1,這個結果很特殊。所以我們用另一個更簡潔有力的證 明方式證明定理三。

引理十一:𝑴𝟏𝑳𝑫(𝑷𝟑×𝑷𝒏) ≥ 𝒏 + 𝟏 證明:利用數學歸納法證明:

1. 當 n=1 時,若只用一黑點,則不管放哪,皆無法形成 LD 集(如圖九-1)。故 必須要兩個黑點(如圖九-2),所以𝑀!!" 𝑃!×𝑃! ≥ 2。

圖八

-3

圖八

-2

………

………

………

………

………

………

(16)

15

2. 當 n=2 時, 𝑀!!"(𝑃!×𝑃!)= 𝑀!!"(𝑃!×𝑃!),且依照定理二,𝑀!!" 𝑃!×𝑃! =

!×!!!

! = !"

! = 3。

3. 當 n=3 時,若只用到三個黑點,則:

(1)有一行 3 個黑點:如圖九-3,無法達到定位控制。

(2)有一行 2 個黑點:如圖九-4,第三個點不管放哪,都無法達到定位控制。

(2)每一行 1 個黑點:如圖九-5,無法達到 LD 集。

綜合(1)、(2)及(3),所以黑點個數至少要 3 個,故 𝑀!!"(𝑃!×𝑃!) ≥ 4。

4. 假設在𝑛 ≤ 𝑘時𝑀!!"(𝑃!×𝑃!) ≥ 𝑛 + 1皆成立,而當 n=k+1 時,D 是𝑃!×𝑃!的 LD 集:

(1)假設 D 的第 i 行(𝑖 ≠ 1, 𝑛)沒黑點,則根據數學歸納法的前提,

𝐷!! ≥ (𝑖 − 1) + 1, 𝐷!! ≥ (𝑛 − 𝑖) + 1,利用引理二,

𝐷 ≥ 𝐷!! + 𝐷!! ≥ (𝑖 − 1) + 1 + (𝑛 − 𝑖) + 1 ≥ 𝑛 + 1。 (如圖九-6)

1

2

3

{1,2}

{1} {3}

{1,2}

{3}

{2}

1

{1} OR

1

{1,2}

1

2

圖九

-1

圖九

-2

圖九

-3

圖九

-4

圖九

-5

(17)

16

所以𝑀!!" 𝑃!×𝑃! = 𝑚𝑖𝑛 𝐷 𝐷是P!×P!的LD 集 ≥ 𝑛 + 1。

(2)若第一行無黑點,代表第二行全都有黑點,所以可以利用引理三,𝐷!!是 LD 集,又根據數學歸納法的假設,我們可以有𝑀!!"(𝑃!×𝑃!!!) ≥ 𝑛。事實上,

結合引理十,我們可以有𝑀!!"(𝑃!×𝑃!!!)=n。再扣掉第二行的 3 個黑點,𝐷!!有 n-3 個黑點監控,也就是前 n-2 行只用到 n-3 個黑點,如圖九-7,再依據鴿籠 原理,後 n-2 行必有一行無黑點,此時我們可以利用上述 1 的結果,得到 𝑀!!"(𝑃!×𝑃!) ≥ 𝑛 + 1。

(3)假設每一行都只有一黑點,則無法達成 LD 集,也就是說 𝐷 ≠ 𝑛 ⟹ 𝐷 ≥ 𝑛 + 1,所以𝑀!!"(𝑃!×𝑃!) ≥ 𝑛 + 1:

i.假設第一行的黑點在中間列(如圖九-8),因為 a 與 b 同名,故第二行的 黑點需要放在上或下列(如圖九-9),a 與 c 同名,d 沒有名字,所以第三行

圖九

-6

圖九-7

………

………

………

-

+ -

n n-1 n-2

………

………

………

………

………

………

i

i-1 n-i

LD

(18)

17

1 1

c{2}

2

b{1}

a{2}

b{1}

d{1}

b{1}

d{1}

3 1

2

c{2,3}

a{2}

1

2

d{1,3}

a{2}

b{1} c{2}

3

不管放哪裡是無法達成前兩個需求的(如圖九-10),故無法達成定位控制。

ii.假設第一行的黑點在上或下列(如圖九-11),因為 a 無名,第二排的黑點 須加在 b 或 a 的隔壁(如圖九-12),又 a、c 同名,b、d 同名,故第三行的 黑點放哪一列都是無法達到定位控制的(如圖九-13)。

1 c{1,2}

a{1,2} 2

b{1}

1

b{1}

a{1}

c{1,2}

1

2

d{3}

a{1,2}

b{1}

1 c{1,2,3}

a{1,2} 2

b{1}

3

圖九

-8

圖九

-9

圖九

-10

圖九

-11

圖九

-12

圖九-13

(19)

18

總結 i.與 ii.,每一行都只有一黑點是不可能形成 LD 集。

由(1),(2),(3),𝑀!!"(𝑃!×𝑃!) ≥ 𝑛 + 1在 n=k+1 亦成立。

依據前述的 1~4 以及數學歸納法,𝑀!!"(𝑃!×𝑃!) ≥ 𝑛 + 1成立。

定理三:𝑀!!"(𝑃!×𝑃!) = 𝑛 + 1

證明:將引理十𝑀!!"(𝑃!×𝑃!) ≤ 𝑛 + 1與引理十一

𝑀!!"(𝑃!×𝑃!) ≥ 𝑛 + 1合併,可以得到 𝑀!!"(𝑃!×𝑃!) = 𝑛 + 1成立。

對於𝑃!×𝑃!

我們也建構出一個具有週期性的黑點排列並找到一個上界,然而對於 下界還在努力中。

定理四:𝑴𝟏𝑳𝑫 𝑷𝟒×𝑷𝒏𝟒𝒏

𝟑 + 𝟐

證明:設𝑆 = {(ℎ, 𝑘): ℎ = 1,3 且𝑘 ≡ 1(𝑚𝑜𝑑 3)} ∪ {(ℎ, 𝑘): ℎ = 2,4且𝑘 ≡ 2(𝑚𝑜𝑑 3)}

並令𝐷中黑點排列為

𝑆 ∪ {(1, 𝑛), (3, 𝑛)},

假設

𝑛 ≡ 0(𝑚𝑜𝑑 3), 𝑆 ∪ 4, 𝑛 ,

假設

𝑛 ≡ 1 𝑚𝑜𝑑 3 ,

𝑆,

假設

𝑛 ≡ 2(𝑚𝑜𝑑 3),

接著將D繪製成圖形如圖十-1到圖十-3;顯然地,我們所建構的集合D為LD集,由n 分為3k、3k+1、3k+2,並且更進一步去計算個別的黑點個數:

1. 3k:黑點個數=4𝑘 + 2 = !(!!)!!

! = !!

! + 2。

2. 3k+1:

………

黑點個

………

………

………

圖十-1

(20)

19

數=4𝑘 + 3 = !(!!!!)

! + 2 = !!

! + 2。

3. 3k+2:黑點個數=4𝑘 + 4 = !(!!!!)

! + 2 = !!

! + 2

2.4 未來展望

對於更大範圍的𝑀!!"(𝑃!×𝑃!)我們仍在研究中,然而尚未有明確的結果出來,但我們 可以利用多個片段初步地判斷𝑀!!"(𝑃!×𝑃!)的上限,例如𝑀!!"(𝑃!×𝑃!):我們在定理四計 算𝑀!!"(𝑃!×𝑃!)的一個上限: !

!𝑛 + 2,如圖十一-1,而針對困難的下限將是未來研究的 首要重點。

………

………

………

………

………

………

………

………

圖十一

-1

………

………

………

………

圖十

-2

圖十

-3

………

………

………

………

(21)

20

並且我們利用黑點與圖的比例粗略地先行找出大範圍的𝑀!!"(𝑃!×𝑃!)有可能的上限:

我們利用圖十一-2 的片段延伸,以黑點的比例計算:黑點所占的比例:!

!"。

除此之外,我們也嘗試使用立體圖形去觀察 𝐌𝟏𝐋𝐃(𝑷𝒙×𝑷𝒚×𝑷𝒛) 的 規 則 , 在 此 列 出 一 個 𝑴𝟏𝑳𝑫(𝑷𝟐×𝑷𝟐×𝑷𝒏)的例子(如圖十一-3),這將會 當作未來發展的其中一個重點。

2.5 研究結果與結論

經過討論與分析,我們得到並驗證:

1. 𝑴𝟏𝑳𝑫 𝑷𝟐×𝑷𝒏 = 𝟑𝒏+𝟏

𝟒

2. 𝑴𝟏𝑳𝑫(𝑷𝟑×𝑷𝒏) = 𝒏 + 𝟏 3. 𝑴𝟏𝑳𝑫(𝑷𝟒×𝑷𝒏) ≤ 𝟒𝟑𝒏 + 𝟐

{2}

1 2

3 4

{2,4,6}

{1}

{1,2,3,4}

{1,2} {1,4}

{4}

{3,4}

{3} 圖十一

-2

圖十一

-3

1 {1}

2

3 4 5

6

{1,5} {5}

{6}

{2,4,6}

{2}

{1,3}

{2,4}

{4,6}

{3,5}

(22)

21

2.6 參考資料及其他

1. P. J. Slater, (1988).Dominating and reference sets in a graph, J. Math. Phys. Sci., 22, 445–

455.

2. I. Honkala, T. Laihonen,(2006). On locating-dominating sets in infinite grids, European J.

Combin., 27 (2), 218-227.

3. G. Exoo, V. Junnila, T. Laihonen, (2011).Locating-dominating codes in cycles, Australas. J.

Combin.,49 , 177–194.

4.林筱芸(2014)。路徑 r-局部控制碼之研究。中山大學應用數學所 碩士論文。

5.林亮妤,陳柳君(2014)。無「鎖」不在—最少監視點。第 54 屆全國中小學科展。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可程式控制器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簡稱 PLC,是一種具有微處理機功能的數位電子 設備

數位計算機可用作回授控制系統中的補償器或控制

董事長未依規定召 集,經現任董事三分之 一以上以書面提出會議 目的及召集理由請求召 集董事會議時,董事長 應自受請求之日起十日

經藏結集,依此顯出第三結集的經藏相同於第二結集,是集出《長阿 含》 、 《中阿含》 、 《雜阿含》 、 《增一阿含》

黑木耳 (Auricularia polytricha) 是台灣普遍的食用 菌之一,為一種低熱量的食品,亦是一種富含食用纖維及

每一位孩子必須接受 定期的英、數檢測,以 檢視每一位孩子面臨 的學習困難點。轉換教 學方式,找到真正適合

指導教授:江茂綸 老師

z按下確定即可產生 DataSet (資料集),再 利用 DataAdapter 中 Fill 方法即可將所設 定的查詢內容填入 DataSet 當中.. DataGr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