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從對聯談布袋和尚與彌勒菩薩信仰(二) 【文摘】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從對聯談布袋和尚與彌勒菩薩信仰(二) 【文摘】"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文摘】

從對聯談布袋和尚與彌勒菩薩信仰(二)

邱素雲

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教師

16. 終日解其頤,笑世間紛紜,曾無了局;

經年坦乃腹,看胸懷灑落,卻是上乘。

這是佚名題浙江杭州千佛禪院彌勒殿聯。又天津盤山天成寺亦題刻此聯。

整天笑開祂的臉頰,笑世間的事情紛紛擾擾,就是沒有終了的時候;經年袒露祂的肚皮,

看祂胸懷瀟灑磊落,卻是最高妙的境界。

日本藝術家仙崖自題〈布袋和尚畫像〉詞說:「釋迦已過去,彌勒尚未來。一覺精神好,

不復夢周公。」

孔子說:「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論語‧述而第七》)

很久沒有再夢見周公,孔子因此感嘆自己衰老已極,不能再實行周公之道,但「知其不 可而為之」的孔子,樂於濟世的心志,卻不曾稍減。儒家勇於擔當的風姿,令人尊敬。

仙崖這首詩借用此典,歌頌「不復夢周公」的布袋和尚心無罣礙。畫中的布袋和尚剛睡 飽醒來,很舒服地伸展著懶腰。禪師任運隨心的自在灑脫,也令人神往。

布袋和尚曾受田家齋飯布施,田家人問:「何謂道?」

布袋和尚回答說:「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 向前。」

農夫插秧必須低頭和退步。因為低頭,便能看清楚水田中倒映的天光;因為倒退著插秧,

(2)

態,而布袋和尚以低為高,以退為進,作相對性的提醒,回到內心的修持去觀照六根清淨的 自性,才能使眼界更加開闊,果地更加圓熟,才是上乘。

布袋和尚以提問的田家人作農事的經驗來寄託禪理,以淺近的道理會通高妙的佛理,可 說是一位高明的老師。

17. 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迎相親,怎不滿腔歡喜?

世上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這是佚名題江蘇泰州光孝寺彌勒殿聯。

能就近在眼前的人都是有緣的人,彼此要互相歡迎,互相親愛,能這樣怎麼不讓人感到 滿心歡喜呢?世上多的盡是令人難以忍耐的事,一切都是因為自己自作的業力而自己受報,

怪不得別人,何妨放大肚量多加包容才好。

18. 你眉頭著什麼焦,但能安分守貧,便收得和氣一團,常向眾人開口笑;

我肚皮這般樣大,總不愁穿慮吃,只講個包羅萬象,自然百事放寬心。

這是佚名題某彌勒殿聯。

你深鎖眉頭,為著什麼而焦慮呢?只要能安分守貧,心中便收得一團和氣,常常向眾人 展開笑容吧!像我肚皮這樣大,總是不為吃穿而發愁憂慮,只是講求要包羅宇宙萬象,能這 樣,自然百事都會放寬心。

這副白話對聯,出之以寬慰的語氣,對為生計勞苦,為瑣事憂慮的人們來說,多了一些 體貼的溫暖,少了一些垂教的嚴峻。

(二)從布袋和尚的笑容與布袋發揮彌勒精神

19. 布袋全空容何物?

跏趺半坐笑何人?

(3)

這是佚名題某彌勒殿聯。

背著的布袋裡面全是空的,到底包容什麼東西?以半跏趺坐的姿態展開笑顏,到底在笑 什麼人?

「跏趺半坐」,即,是趺坐的一種。「趺」,同跗,足背。「趺坐」,是盤腿而坐,有 全跏趺坐、半跏趺坐的分別。

鄉人問布袋和尚:「為何常持布袋?」

布袋和尚回答說:「包納乾坤。」

又問:「意趣何在?」

布袋和尚答以詩偈說:「圓覺靈明超太虛,目前萬物不差殊;十方法界都包盡,惟有真 如也太迂。」

問:「和尚有法號否?」

布袋和尚答以詩偈說:「我有一布袋,虛空無罣礙,打(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

問:「有行李否?」

布袋和尚答以詩偈說:「一鉢千家飯,孤身萬里遊;睹人青眼在(青目睹人少),問路 白雲頭。」

布袋和尚為講主說道。

他說:「大道無名,大闡無聲,大悟無道,大真無外,大覺無妄,大似無我,大寂無定,

大用無為,大法無乘。座主果能了卻聖凡情,吾將布袋連底傾。」

布袋和尚的布袋妙用無方,是示法的工具。他空無一物的布袋,仍隨時背負不離自身,

引起鄉人的好奇發問,布袋和尚正好可借以說法。布袋和尚名「契此」,能契得此義,便可 悟道。

《金剛經》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人的心念能去分別、去執著,道在一心中,

道也無處不在。布袋是實有,也是無盡虛空。

(4)

當代南懷瑾在闡釋《金剛經》,曾題詠詩偈說:「鏡花水月夢中塵,無著方知塵亦珍;

畫出牡丹終是幻,若無根土復何春。」

有無皆珍,根塵即是悟入的憑藉。真幻無礙中,妝點出無盡春景,也平心坐看好花飄散。

如來有虛空法身,融通三際,包括大千,一性圓明,遠離諸染。虛無實質,空無罣礙。

布袋和尚的「布袋」是「牡丹」、是古月、是今塵、是虛空法身、是一切法。有自體任 持者,有無體而融攝一切者。

領悟「圓覺靈明超太虛」、「十方法界都包盡」的布袋和尚,今日可仍孤身遊行在白雲 深處的高高峰頂上,綻開自在而美麗的笑容?

20. 笑呵呵坐山門外,覷著去的去,來的來,皺眼愁眉,都是他自尋煩惱;

坦蕩蕩攜布袋中,休論空不空,有不有,含哺鼓腹,與斯世同慶太平。

這是清代王仙溪、齊學裘題揚州興教寺聯。

我每天笑呵呵地坐在山門外,偷偷瞧著信眾來的來,去的去,每個人臉上愁眉苦臉的,

都是他自尋煩惱之故;我胸懷坦蕩地攜著一個空布袋,不要爭論到底是空還是有,還是非空 非有的道理,每天吃飽了鼓著個大肚子,和這世上的人一同歡慶太平年。

「覷」,音ㄑㄩˋ,窺伺。

「含哺鼓腹」,原指上古人民飽食以後,毫無憂慮地遊玩。典出《莊子‧馬蹄》:「夫 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哺」,音ㄅˇㄨ,

口中咀嚼的食物。「鼓」,凸出,脹大的意思。

在天災人禍不斷的中國歷史上,一般人民能吃得三餐飽飯,無事閒遊,其實不易。撰聯 者借題發揮,有為民喉舌,殷殷期盼當道的意思。

而今日忙碌的上班族,每天準時打卡,倉倉皇皇,唯恐錯過;愛美女子,為了瘦身塑身,

不敢進食,也可見莊子所言整日不知所為所之,唯含哺鼓腹嬉遊的難能可貴。

(5)

21. 這身邊一具空囊,若包得住往古來今,何不將它打開,也好教大家看看;

那手中半根小杵,業已撐起上天下地,只合索性放到倒,莫只顧一味哈哈。

這是佚名題某布袋和尚廟聯。

身邊背著這一具空空的布袋,假使能包容得住往古來今,何不將它打開,也好讓大家看 看裡面是什麼;手中扛著那半根小木棍,如果已經撐起上天下地,只合索性放到倒如何,莫 只顧一味坐在那裡哈哈笑。

「空囊」,即空布袋。

「小杵」,即扛布袋的棍子。

布袋和尚廟不多見,此聯從反面抒發,以勇於質疑的語氣撰聯,頗見擔當、氣魄。

22. 這身邊一具空囊,若果包得住往古來今,何不將它打開,也好教大家看看;

那手中半根小杵,業已撐不起上天下地,只當索性放倒,莫只顧一味哈哈。

這是佚名題某布袋和尚廟聯。

「當」,應。

這副對聯和第21 副對聯相似,除了字詞稍異,聯旨無別的幾個地方外,最大的不同在下 聯第二句,第21 副對聯說「業已撐起上天下地」,這裡是「業已撐不起上天下地」。如果以 全聯質疑的語氣來說,「撐不起」的語氣更強烈,上下聯的聯旨也較一貫。

兩副對聯均從反面著筆,與一般廟聯詠歎佛德有別。

23. 日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腸,不知眾檀樾信心時,用何物供養?

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請問這頭陀得意處,是甚麼來由?

這是清代王廷珍題福州湧泉寺彌勒殿聯。

(6)

天天背著一個空空的布袋,缺少米下鍋,也沒有錢買木柴燒飯,只剩下大肚量、寬肚腸,

不知道諸位施主們,信心的時候,拿什麼來供養才對?年年坐在冷清的山門,接待張三,迎 接李四,只見祂成天歡喜的樣子,試著請問這行腳僧,得意的地方,憑著是什麼原由?

「檀樾」,施主的別稱。也作檀越、檀那。

「供養」,信徒以香花、明燈、飲食等供給佛、法、僧。經云:「諸供養中,法供養第 一。」後也泛指供奉神明。

「頭陀」,行腳僧。

這副對聯以調侃的口吻,兩度設問,一問檀樾,一問頭陀,提醒在家眾及出家眾:要大 肚寬腸,擁有慈悲心及不要有差等分別,擁有歡喜心,才是禮佛信佛的真義。

全聯用語通俗卻並不辱佛,使人在諧趣中得到啟迪。

這副對聯是依據第24 副對聯明代余昂題杭州靈隱寺彌勒佛佛龕聯,更易數字而成,並非 王廷珍原創。

24. 年年扯空布袋,少米無柴,只賸得大肚寬腸。為告眾檀樾,信心時將何物施佈?

日日坐冷山門,接張待李,但見他歡天喜地。試問這頭陀,得意處著怎麼東西?

這是明代余昂題杭州靈隱寺彌勒佛佛龕聯。

年年背著一個空空的布袋,缺少米下鍋,也沒有木柴燒飯,只剩下大肚量、寬肚腸,為 的是要告訴諸位施主們,信心的時候,拿什麼來布施?日日坐在冷清的山門,接待張三,迎 接李四,只見祂成天歡喜的樣子,試著請問這行腳僧,得意的地方,憑著是什麼東西?

「施佈」,即佈(布)施,因上聯末字需仄聲收尾,所以顛倒次序。為佛教六波羅蜜之 一,包括財施以賑濟窮人、法施以度人、無畏施以救人災難三種。

近代入迂上人(一九一五-一九九九)〈題布袋和尚〉:「自在相,多愉悅,真奧妙,

不可說,深根究,有口訣,閟行藏,願守拙,諸含識,無分別,看得破,自澄澈,布袋中,

無他泄,笑口開,呵呵呵。」(《宗悰嗒草堂詩集‧九、雜詩、三言》這首詩正好回答明代 余昂的提問。

(7)

25. 日攜空布袋,少米無錢,卻剩得大肚寬腸,不知眾檀越信心時,將何物供養?

年年坐冷山門,接張待李,總見他歡天喜地,試問這頭陀得意處,是甚麼來由?

這是曲江縣馬壩東南郊曹溪之畔南華寺彌勒布袋和尚殿聯。

「將」,拿,作動詞用。

這副對聯和第23 副對聯不同的地方,只在上聯末句「將」,前聯用「用」。

南華寺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古剎,也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宏揚禪法的發源地。始建於南北 朝,梁武帝天監元年(五○二),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八十多年的歷史。初建時,梁武帝賜額

「寶林寺」,唐中宗神龍元年(七○五)賜改為「中興寺」,神龍三年又賜改為「法泉寺」。

宋太宗開寶元年(九六八)敕賜「南華禪寺」沿稱至今。

六祖惠能大師於唐高宗儀鳳二年(六七七)來寺傳授禪法三十七年,得法弟子四十三年,

傳播各地,後來形成河北臨濟、湖南溈仰、江西曹洞、廣東雲門、南京法眼等五宗,即所謂

「一花五葉」。法眼宗遠傳於泰國、韓國;曹洞、臨濟,盛行於日本;雲門及臨濟,更遠播 歐美,所以南華寺有「祖庭」之稱。

南華寺內的殿宇,除靈照塔、六祖殿外,其餘為一九三四年虛雲大師修建。

南華寺雖古老,但這副對聯應是近代修建時援用古聯題刻。

(三)專從布袋和尚的開懷笑容發揮彌勒精神

26. 笑他不干我甚,

在此等個人來。

這是佚名題某彌勒殿聯。

笑他別祈求了,甚麼事都跟我不相干:我坐在這裡,只是在等個能明心見性的人來。

這副對聯出之以極為幽默而通俗的語調,對前來禮佛參拜的信眾相應不理,來刺激他們,

與其求佛祖庇佑,不如求自己多下修持功夫。

(8)

撰聯者一反慈心為願的彌勒胸懷,以不合常情的手法,另闢蹊徑,創造新穎奇突、無理 而妙、別開生面的文學之美。

27. 人世大難開口笑,

肚皮終不合時宜。

這是清代陳寶琛題山西大同華嚴寺彌勒殿聯。

人世多煩憂,大大地難以開口就笑出來;肚皮所裝的,無非是一些不合時宜的東西。

下聯典出蘇軾和朝雲的故事。

蘇軾也有一個大肚子。

他有天打趣地問家中婢女們說:「我這個大肚子裡裝著的是什麼東西?」

有人恭維他說是學問,有人恭維他說是才氣,只有侍妾朝雲了解地說:「大學士,你是 一肚子不合時宜!」

這副彌勒佛聯寫出的是普遍書生的心情。可見從前不管是窮苦的農民,或者是積極求仕 進而受困挫的書生,都在彌勒的笑容和慈懷中,找到各自的安慰。

28. 我笑有因真可笑,

你忙無甚為誰忙。

這是佚名題某彌勒殿聯。

我笑是有原因的,笑這些可笑的人真可笑;你忙不為甚麼,也不知道為了誰這樣忙碌。

這副對聯在提醒信眾及早了悟,做當做的事。

29. 笑到幾時方合口?

坐來無日不開懷。

(9)

這是佚名題山東濟南千佛山彌勒殿聯。

總是開懷大笑,到底要笑到什麼時候才合上嘴巴呢?看祂坐著,沒有一天不是很開懷的 樣子!

以上二十九副對聯,都從布袋和尚的身相來發揮彌勒精神。因為對聯只有上下兩聯,所 以頂多詠頌二種特徵,而共通處,都從笑容描寫發揮,可見笑容的感染力。

有人說:「微笑是世界共通的語言。」「微笑的價值是無窮的。微笑有三多:健康多、

長壽多、快樂多。」確實不錯。走入彌勒佛的殿堂,祂開懷的笑容便散發出快樂的因子,不 僅共通世界,也貫穿古今,使人奮發興起。

二、從佛教經典所述彌勒的願行著筆

30. 大歡喜地,

小竺迦天。

這是德覺上人題廣東廣州白雲山彌勒寺聯。

修持成初地菩薩,登歡喜地,生大歡喜;發願修持彌勒法門,往生小竺迦天。

大乘菩薩修學成佛有十個位階,名「十地」。初地即是「歡喜地」。菩薩破見惑、證二 空理,生大歡喜,成就檀波羅蜜。二到十地為「二、離垢地。三、發光地。四、焰慧地。五、

極難勝地。六、現前地。七、遠行地。八、不動地。九、善慧地。十、法雲地。」

從初地至七地的菩薩,必須堅持精進的功夫,才能在定中行菩薩道,而不失定意。但到 了第八地,就能任運自在了。

31. 兜率一笑,如懸萬千慧目,照遍中天,微妙法門滿荒島;

龍華三會,度盡億萬蒼生,超出苦海,冤親平等賴慈航。

這是佚名題台灣台南開元寺彌勒殿聯。

(10)

彌勒菩薩在兜率天一笑,就有如張懸萬千慧目,照遍中天,祂微妙的法門遍滿當初蠻荒 的寶島;經過龍華三會,三轉法輪,度盡億萬的蒼生,超出苦海,不管冤親,都平等仰賴祂 的慈航。

民間相傳彌勒在本宗,稱彌勒佛,為中尊;左為法花林菩薩,右為大妙相菩薩,合稱彌 勒三尊。在兜率天宮,以彌勒為天主;在當來下生,以彌勒為教主。

有關彌勒信仰中,期待「龍華三會」的信仰,參見第15.副對聯說明。

彌勒信仰雖然可以分為上生兜率、下生成佛兩種,但實際上不須作此區別。因為凡是參 與彌勒菩薩法會的人,祂都會度盡他們,解脫苦海。

32. 大慈悲能布福田,曰雨而雨,曰暘而暘,祝率土豐穰,長使群生蒙樂利;

諸善信願登覺岸,說法非法,說相非相,學普門功德,祇憑片念起修行。

這是佚名題某彌勒殿聯。

大慈大悲能廣佈福田,求雨就有甘霖,要天晴就日出,祈禱所有的土地都能豐收,讓大 家蒙受庇佑,過著安和樂利的生活;諸位善男信女祈願登上覺悟的彼岸,了悟到佛所說的法 其實非法,用的名相其實非相,學習普門的功德,只憑著片斷善念,就引起修持的大行。

「暘」,音一ㄤˊ,指日出或天晴。

本聯從歌頌佛心佛行著筆,有別於一般詠彌勒從布袋和尚身相發揮。一般常見的詠頌彌 勒佛聯,用語淺近,聯旨幽默,本聯的遣詞較文雅。

三、從其他角度寫佛理發揮彌勒精神

33. 大彌勒拈花微笑,

須菩提於意云何?

這是佚名題峨嵋山華嚴頂彌勒殿聯。

(11)

如果彌勒一旦繼承了釋迦牟尼的佛位,在講經的時候,也像釋迦當年拈花微笑示法;這 位「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在你的心意裡,以為怎樣呢?

下聯集自《金剛經》。

「須菩提」,是梵文音譯,意譯有三種意思:一叫空生,二是善吉,三是善現。須菩提 本來是學聲聞小乘的,但是他回小向大,在般若法會上,他是解悟空理第一的尊者。若論他 的本位是青龍陀如來,「大權示現果後行因」來輔佐釋迦牟尼佛行教化的。

這副對聯別出心裁,援引前例,假設一個有趣的問題。或許能契入,才不會為理所障,

為事所礙。

34. 莫怪和尚們這般大樣,

請看護法者豈是小人?

這是清代石萍題廣州市海珠寺彌勒座聯。一說為宋代黃蛻題杭州某寺山門聯。

不要感到怪異,為什麼和尚們都這般大模樣;請您看看諸位護法者,難道是小個兒嗎?

這副對聯從體型的大小著筆,也引申到道行的高低,來暗喻護法者同修行者一樣,都是 具足佛性,只要努力修持,都有「這般大樣」的可能。禮敬僧尼是恭敬僧尼的德學,而不是 當神道來盲目崇拜。

35. 青山之高,綠水之長,豈必佛方開口笑?

徐行不困,穩地不跌,無妨人自縱心游。

這是佚名題大陸華亭寺天王寶殿彌勒佛佛龕聯。

看到高大的青山,流長的綠水,自然心生歡喜,難道必定要修練成佛,才能開口常笑嗎?

慢慢走,就不會困挫,站穩在地上,就不會跌倒,人們無妨在這裡自在地任情遊玩。

有別於從正面歌詠「容」與「笑」的詠彌勒佛聯,這副對聯白描寺前山青水綠令人賞心 悅目的自然美景,只要放下塵念,就可洗心革面,笑顏逐開。山路攀爬不易,就好像世路崎 嶇不平,容易困頓跌倒,只要看腳下,一步一步平平穩穩,就能任運自在。

(12)

這副對聯充滿強烈的人文精神,靠著人的努力尋找人間淨土。

四、結論

近代入迂上人〈彌勒尊者〉:「當來下生,無量萬億,牟尼一珠,光攝大地。五代梁朝,

已先行跡,布袋杖荷,見物則乞。袋無盡藏,河嶽可積,萬象包羅,難測神秘。岳林遷化,

臨去說偈,時時示人,人自不識。熾火瀰天,劫到末季,佛告阿難,慎勿忘失。龍華會中,

楞嚴三昧,十萬菩薩,垂跡示瑞。八部龍天,願隨下集,佛法無邊,狂瀾可濈。號阿逸多,

慈悲其義,哀哀眾生,渴跂利濟。」(《宗悰嗒草堂詩集‧九、雜詩》)在這首四言詩中,

賅盡了布袋和尚的傳說與彌勒信仰的關係,可以與本文從對聯闡述互相照應。

布袋和尚的傳說,促使彌勒信仰更加深入民間;布袋和尚的慈慧圓明,是彌勒精神的典 型代表。目前坊間彌勒塑像仍以布袋和尚的身相為本,有的多一些布袋和尚的隨意、天真,

有的多一些彌勒佛的慈和、莊嚴。

彌勒手中所持的東西,傳統本來只強化布袋的造型,滿足民眾求福、求祿、求壽的心理,

只取象徵意義,並沒有直接圖塑。但今天坊間所見,舉凡世俗價值所期求的東西,無不拜託 袒胸鼓肚、歡喜開心的彌勒佛幫忙,只見祂手持、肩扛,有求必應,十分有趣。

在人聲鼎沸、駢肩雜遝的菜市場中,有一個攤位上,擺放著各種造型的布袋和尚。布袋 和尚肩上掮著布袋的一根小小木棍上,可放上一大串和身相相同比例的銅錢,另一隻手上,

有的拿壽桃、有的拿如意、有的拿元寶。其中最現代的造型是因應考生需要,雙手高舉著兩 方寫著必勝的方木板,好像在賣力地為考生加油。借著布袋和尚的身相,彌勒佛成為民眾最 親近的朋友。

也曾看到某商店掛著一幀由保險公司製贈的月曆,彩色圖像的彌勒佛,神采奕奕開心地 坐著,身邊花團錦簇的擺著大大的如意、旺旺的鳳梨、數不清的大小金元寶、散置一地的古 代銅錢,仔細一瞧,在左膝旁竟然擱著一大疊一大疊的新台幣。右上角題詩說:「肚大能容 天下事,財源廣進永不止;笑口常開好運來,鴻圖大展通四海。」

其實求財、求福、求生意興隆的現代人,如果試著契入布袋和尚的禪心與悟境,所行與 彌勒佛慈心三昧相應,了悟法界現前性空如幻,讓身心恒常安住於兜率世界中,以彌勒菩薩 的心念善觀一切,是心是佛,是心即佛,便能與彌勒菩薩一如,種下淨土因緣。

彌勒菩薩的人間佛教,自古即與人們最親近。彌勒法門的當來人間淨土,也最能與時代 精神相應。

(13)

近代太虛大師(一八八九-一九四七)對此提倡最力。他說:「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 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他認為如果我們今天能夠普勸眾生,發菩提心,早修彌勒 觀行,或不待彌勒出世,人間淨土即可早日實現於今日世界。

星雲大師所開創的佛光山提倡的「佛光學」,也是「人間佛教」思想的具體體現。

彌勒精神將繼續被更多人實踐,被傳揚到更多的地方。

【參考書目】

1. 《佛光大藏經‧禪藏‧史傳部‧布袋和尚傳‧外三部》,元末明初曇噩禪師(一二八五一三七三),〈明 州定應大師布袋和尚傳〉,清代沙門廣如〈布袋和尚後序〉。

2. 入迂上人,《宗悰嗒草堂詩集》(台北市:中美文化出版社,一九七六年一月)。

3. 巨贊,《靈隱小誌》(大陸:北京中國佛教協會,一九八○年九月)。

4. 李淼,《中國禪宗大全》(大陸:長春出版社,一九九一年三月第一版,一九九五年一月第二次印刷)。

5. 惟因法師,《南華小誌》(台北市:崇善基金會,一九九二年仲秋)。

6. 洪緣音,《如何修持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台北市:全佛文化出版社,一九九五年九月)。

7. 洪啟嵩,《彌勒淨土》(台北市:全佛文化出版社,一九九六年十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10.11.09 第 3106 次行政會議通過 110.12.14 系所務聯合會議通過 110.12.23 院務會議通過 111.02.15 第 3113 次行政會議通過 110.03.03 發布修正第一、四、五點

[r]

如果原數的個位數字是 x,十位數字是 y,那麼請依題意列出 x、y

[r]

[r]

[r]

他進入蘇黎士的聯邦工科大學,常常被某些問題深深的吸引,而投入全部的興趣 和時間,對於不感興趣的必修科目,一點也不想費心思,1900

(A)受器 感覺神經元 聯絡神經元 運動神經元 動器 (B)動器 運動神經元 聯絡神經元 感覺神經元 受器 (C)動器 感覺神經元 聯絡神經元 運動神經元 受器 (D)受器 運動神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