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交流天地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交流天地"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天體運行追星行:追尋哥白尼、

克卜勒與愛因斯坦

邱韻如 長庚大學通識中心 yjchiu@mail.cgu.edu.tw

前言:追星追到宇宙中心

繼先前到義大利追尋伽利略,到倫敦追 牛頓、法拉第和劍橋卡文迪西實驗室後,這 次趁著到波蘭的弗羅茨瓦夫(Wroclaw)開會 之便,順道規劃一趟哥白尼之旅,繞了波蘭 大半圈,追到哥白尼後半生待了三十多年的 弗龍堡(Frombork)以及他的故鄉托倫(Torun)。

又既然飛到華沙,當然也要順道拜訪一下波 蘭之心~蕭邦,以及波蘭的女兒居里夫人。

回程,特別路過布拉格,回訪克卜勒及第谷,

以及愛因斯坦當年在布拉格流連的地方。

去程在蘇黎世轉機,這是愛因斯坦發跡 的地方;回程從慕尼黑出發,特別停留慕尼 黑,拜訪克卜勒過世處雷根斯堡(Regensburg) 及愛因斯坦的出生地烏爾姆(Ulm),這兒對克 卜勒也是一個有重要意義的城市。

GIREP-EPEC 2015 物理教學國際 研討會

這是一個物理教學的國際研討會,在波 蘭的弗羅茨瓦夫舉行,為期五天(2015 年 7 月 6~10 日),由 GIREP (The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Group on Physics Teaching) 和 EPS PED (European Physical Society–Physics Education Division)聯合主辦。

會議的主題是:Key competencies in physics teaching and learning(物理教學的關鍵能力)。

這次大會有五個邀請大會專題演講,都是在 物理教學上極富盛名的教授,提供了許多物 理教學上的經驗及建議,讓我們收穫良多。

這次國內參加的只有筆者和中央大學朱 慶琪教授,當天一到會場,GIREP 的副主席 Peeters 教授就主動來和我們打招呼,原來他 認識是黃福坤教授,他辦會時,曾邀請黃教 授擔任大會演講,他特別請我們幫他跟黃教 授致意。午餐時間,來自布拉格查理大學的 Jana,介紹我們與 IOP(Institute of Physics) 的 Paul Nugent 教授認識,Nugent 教授展示 他所做的一個演示小器材,讓同桌的大家都 玩得很開心,更開心的是,從 Nugent 教授那 兒得到明年及後年研討會的訊息:2016 年 7 月初在波蘭的古都克拉克夫(Krakow),2017 年 7 月 3~7 日在愛爾蘭的都柏林,主辦人正 是 Nugent 教授,他熱情的邀請我們參加。

弗羅茨瓦夫獲選為 2016 歐洲文化之都,

在一戰和二戰之間,悲慘的歷史,令人不忍。

2001 年起,為紀念之前反共產的運動,有人 製作了第一個「小矮人」,截至目前為止,

有兩百多個各式各樣的「小矮人」躲在各個 角落,成了這個城市的大賣點。弗羅茨瓦夫 一直是一個以多民族、多元文化為特色的城 市,德意志、波蘭、捷克、猶太等民族均扮 演過重要角色,該市的德語名稱布雷斯勞 (Breslau)。該市的諾貝爾獎得主共有 10 位(可 在維基百科上查得,物理獎與化學獎各三位)。

物理獎三位,一位是因陰極射線而獲 1905

交流天地

(2)

年 物 理 獎 的 萊 納 德 (Philipp Lenard, 1862~

1947),另兩位都是愛因斯坦的好朋友:以 Stern-Gerlach 實驗著稱的施特恩(Otto Stern, 1888~ 1969)和詮釋波函數意義的玻恩(Max Born,1882~1970)。

參加物理教學的研討會,和這麼多關心 與從事物理教學的同好共聚一堂,互相交流,

讓我有如魚得水之樂。與會學者對教學的重 視及不斷的投入發展,給予長期投注物理教 學的我們很大的鼓舞與支持。

追尋哥白尼

哥白尼臨終前發表的《天體運行論》對 伽利略和克卜勒有許多啟發。在華沙,我們 先到科學院前的哥白尼雕像(圖 1 左上)向他 致意,穿過華沙大學走到哥白尼科學中心。

哥白尼科學中心類似舊金山探索館,以 各式各樣互動式的科學展示為主,精彩萬千。

一進去就有一個很大很美的佛科擺,讓大家

「看到」地球的確在轉動。

離開華沙後,我們長途驅車到波蘭的最 北邊,波羅的海旁的弗龍堡(Frombork),這 是哥白尼後半生居住的地方,他白天是教區 的教士,晚上則觀星寫書,他在此超過三十 年,最後也安息於此。

弗龍堡大教堂前的哥白尼雕像(圖 2 右 下),是我在 2008 年就看到相關圖片,沒想 到這次竟然能親自走訪,真是興奮莫名。一 直以來,當地人及歷史學家都認為哥白尼的 遺骨應該在弗龍堡,但其埋葬之地一直是個 謎。2005 年一批波蘭考古學家在弗龍堡大教 堂的地下挖到一個大坑,裡面有十幾具屍骨,

但並未找到和哥白尼年紀相仿的,就在快要 放棄之際,意外尋獲找到一個約 70 歲的頭骨,

經過各種文獻推斷、科技及 DNA 鑑定後確 認是哥白尼本尊。 2010 年 5 月 22 日,弗龍 堡大教堂舉行隆重儀式,將哥白尼重新安葬,

教堂裡黑色花崗岩紀念碑上刻有太陽系的圖 像以紀念哥白尼(圖 2 左)。

大教堂旁的哥白尼博物館和哥白尼塔,

有許多和哥白尼有關的展示。尤其從塔頂高 懸下來長達 28 公尺,擺錘 46.5kg 的佛科擺 (圖 3),是我至今看過最長的一座。

位於波蘭中部的托倫(Torun)是哥白尼 出生的城市,並以薑餅聞名,鋼琴詩人蕭邦 也難忘這兒薑餅的美味。我們先在托倫市政 廳前哥白尼雕像致意,接著走訪哥白尼之家,

也就是哥白尼的故居,這裡有收藏了許多哥 白尼的文物。

因為交通與時間的考量,這趟行程略過 波蘭的古都克拉克夫(Krakow),這是哥白尼 讀大學的地方。在我得知下一年的會議將在 克拉克夫舉行,感到無比興奮。

圖 1:哥白尼雕像(華沙和托倫)

圖 2:弗龍堡大教堂

(3)

圖 3:弗龍堡哥白尼塔的佛科擺

追尋克卜勒

兩年前從布拉格回來後,才知道 2009 年天文年時,在布拉格克卜勒的故居成立了 克卜勒博物館。今年初,終於知道第谷和克 卜勒師徒倆人的雕像就在克卜勒文理學校旁,

搭 22 路公車,一下車就看到(圖 4 左)。

布拉格博物館位於查理大橋橋頭不遠處,

人來人往卻少有人注意門上方大師的銅雕。

從大門旁小巷彎進去,裡面卻異常的寧靜。

顧館的阿姨看到我們,立刻跟我們說,這個 館很小喔,就你們看的這樣。除了我們之外,

後來探頭進來的遊客都因此放棄。

這個館雖然很小,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克卜勒的研究是多方面的,這裡的每一張海 報都滿載著克卜勒的心血結晶。在我們付入 場費後好一陣子,顧館的阿姨才把門票給我 們。回家一看才發現門票後面印著天文鐘,

上面的時間正是我們入館的時間以及當天的 日出日落時刻,太有巧思了(圖 5)。

離慕尼黑東北方 1.5 小時車程的雷根斯 堡是克卜勒過世的地方。他當時住的房子也 成立克卜勒博物館,不巧的是,只有週六週 日才開放。我們原先想說在門口拍個到此一 遊照,沒想到到大門是開著的,小小的中庭 有克卜勒的雕像、他的書籍還有幾張海報,

透過關閉的玻璃門還可以一窺內部的擺設

(圖 6)。

克卜勒的晚年顛沛流離,他費時二十幾 年,終於完成《魯道夫星表》,這是他對第 谷及皇帝魯道夫二世的承諾。但因三十年戰 爭及宗教紛爭讓克卜勒及家人陷入險境,他 的藏書幾乎都被查封。1627 年克卜勒搬到烏 爾姆,自費印刷這本星表。圖四右側是魯道 夫星表卷首的插畫,圖上有多位知名的天文 學家,包括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左下角 方形圖框裡在燭光中傷腦筋的據說就是克卜 勒本人,右下角圖框裡畫的是當時印刷的情 景。

圖 4:克卜勒與第谷

圖 5:位於布拉格的克卜勒博物館

(4)

圖 6:位於雷根斯堡的克卜勒博物館

追尋愛因斯坦

今年剛好是廣義相對論一百年。愛因斯 坦在 1911 年初~1912 年 7 月住在布拉格一年 半,在布拉格德國大學(The Prague German University)任教。這段布拉格期間,愛因斯 坦思考出「等效原理」與「彎曲空間」,1911 年的 6 月,他提交了一篇論文《重力對光傳 播的影響》給物理學年鑑,預測當光穿越太 陽時,會發生 0.83 弧秒的偏折。這一篇論文 是他的廣義相對論的開場。

愛因斯坦、卡夫卡、恰佩克、布萊德等,

不僅是是同一時代的文人,他們還都是羅浮 咖啡廳(Cafe Louvre)的常客。

恰佩克( Karel Capek)是捷克著名作家,

1921 年,他出版了《羅素姆的萬能機器人》

(Rossum's Universal Robots),書中首次使 用了機器人的英文「Robot」這個詞。《卡夫 卡傳》的作者布萊德(Max Brod),寫了一本 小說《第谷的救贖》(The Redemption of Tycho Brahe),就是以愛因斯坦作為書中克卜勒這 個角色的原型。小說問世後,好友能斯特 (Nernst)對著愛因斯坦說,你就是克卜勒!

我們在布拉格廣場旁找到愛因斯坦當年 常混的沙龍,也在莫爾道河左岸找到他當年 住過的樓房。

烏爾姆給我的印象,是一個很有造型設 計感的城市,從各種與愛因斯坦有關的藝術 品就可看出。從烏爾姆車站穿過地下道到老 城,立刻看到 1982 年獻給愛因斯坦的紀念碑,

由各 12 根豎立及橫放的方柱組成。他出生的 房 子 已 經 拆 除 , 現 在 稱 為 愛 因 斯 坦 大 樓 (Einstein-Haus)是烏爾姆成人教育中心。愛因 斯坦噴泉(Einstein Brunnen)位於老城區邊緣,

造型是蝸牛、火箭和伸舌頭愛因斯坦的奇妙 組合。

圖 7:愛因斯坦的故鄉烏爾姆

馬德堡半球實驗

馬德堡市市長格里克(Otto von Guericke, 1602-1686),首次表演馬德堡半球實驗的地 點不是「馬德堡」,而是「雷根斯堡」。1654 年 5 月 8 日,他安排了兩隊各 15 匹馬,演示 給當時的神聖羅馬皇帝斐迪南三世。他當時 所使用的兩個銅製半球(直徑約 50cm)和抽 真空的幫浦,就收藏在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 館裡(圖 8 右)。這項實驗中使用的真空幫浦,

是格里克受托里切利製造的人工真空啟發而 設計的,是世界上第一個真空幫浦,比虎克 幫波以耳製作的真空幫浦還要早呢!

格里克之後多次在各地重現此實驗以饗 廣大好奇的觀眾。1656 年,他在他任職的馬 德堡市用兩隊各 8 匹馬重複了這一實驗,得 到了相同的結果。

(5)

科學名人堂、名人火車與機場

在雷根斯堡西方十公里左右的一個小山 丘上,有一座仿希臘帕德嫩神廟等比例建築 的 Walhalla 神殿。裡頭擺滿了各個德國有名 的英雄與文人,在這兒可以找到哥白尼、克 卜勒、愛因斯坦、高斯等等科學家,也有貝 多芬、巴哈等音樂家(圖 8 左)。

慕 尼 黑 的 德 意 志 博 物 館 (Deutsches Museum)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博物館,裡面 也有一間名人廳,哥白尼、克卜勒、愛因斯 坦、格里克等也都在裡面。博物館的高塔裡 有長達 60m 的佛科擺,可惜我們事先不知情 而沒有走到那兒,真是扼腕哪!

往來慕尼黑與布拉格的火車有四班,分 別以分別命名為 Jan Hus、Albert Einstein、

Karel Capek、Franz Kafka,第一位是捷克的 民族英雄胡斯,其餘三位剛好都是前述羅浮 咖啡廳的常客。我們從慕尼黑前往雷根斯堡 時,陰錯陽差沒搭到愛因斯坦列車,還一直 感到遺憾呢。

沒想到回國之後,從臉書得知一位朋友 搭火車從德勒斯登前往布拉格,他說他們搭 的正是哥白尼列車。經過網路百般搜尋,查 得 這列 車是 從 Oberhausen Hbf 發車 ,經 Bielefeld→Berlin→Dresden→Praha。是歐鐵 一系列城市夜車(CNL,City Night Line)的其 中一列。命名為 Kopernikus 列車的車次是 IC 60457 和 CNL457。

2005 年 12 月 6 日,弗羅茨瓦夫附近的 國際機場,被以哥白尼來命名。截至目前,

我還沒查到哥白尼曾待過這次會議城市弗羅 茨瓦夫的資料。1503 年 3 月,30 歲的哥白尼 剛獲得義大利費拉拉大學的教規法學博士學 位,或許是因為這個學位,1503~1538 年期 間哥白尼受邀擔任聖十字學院教堂(Wrocław Collegiate Church of the Holy Cross and St.

Bartholomew)的法規學者,這段期間(35 年) 哥白尼都待在波蘭北部的 Varmia 教區服務。

推測這個職位可能是榮譽職,但此不解之緣

讓哥白尼名留弗羅茨瓦夫機場(圖 9)。

以科學家命名的機場,我所知也去過的 還有比薩的伽利略機場、羅馬的李奧納多機 場等等。這次抵達的華沙機場則是以蕭邦命 名。

圖 8:雷根斯堡近郊的 Walhalla 神殿(左)和德意志博物 館裡的馬德堡半球(右)

圖 9:哥白尼與弗羅茨瓦夫的關係

結語

行萬里路與讀萬卷書是相互呼應的,

我在 2005 年就看到與哥白尼遺骨 DNA 鑑定 有關的新聞,萬萬沒想到真的能親自來到弗 龍堡大教堂,並和金格瑞契《追蹤哥白尼》

一樣追著哥白尼走訪各地。

謹以野人獻曝的心情分享這趟極富意義 的哥白尼之旅,希望這些經驗能幫助讀者增 加旅行與讀書的樂趣。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070712 教專研習筆記 陳佳萍. 今天和雪華(還有長穎主任)一起到高雄參加教專輔導夥伴回流研習

Caffarelli教授是本期 「有朋自遠方來」 訪談的人物, 他在阿根廷受教育, 在美 國發展, 任教多所著名的大學和研究機構, 和許多人合作過, 是頂尖的學者。 這樣

本期另 一主題介詔 Peter Lax 教授 – 他在台訪問時的講演、 本刊 「有朋自 遠方來」 的專訪及陳宜良教授的 「Peter Lax 小傳」。 Peter Lax 教授是紐約大學 (NYU) Courant Institute

1070713 教專研習筆記 陳佳萍 第二天參加教專夥伴回流研習 今天主題是教專政策以及檔案評量. 上午場張教授的資料整理與歸納方式十分有特色 最特別的是比較呂捷與陳子琁兩位補教名師的教學

三、開設課程:聘請國內知名教育領域之專家學者-王如哲教授、林明地 教授、張鈿富教授、張慶勳教授、湯堯教授、黃宗顯教授、楊振昇教

這幾天我們在教師營學習,看到各個場次的講師,都以非常具體、實際的

這一個主題邀請的都是國際知名的大教授,資深的教授們都有非常豐富的臨床治

自然科學組 王進發副教授 (國立宜蘭大學) 官大偉副教授 (國立政治大學) 日宏煜副教授 (國立東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