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哲 從星雲大師對於人間佛教的體認談人間佛教的生命教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哲 從星雲大師對於人間佛教的體認談人間佛教的生命教育"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從星雲大師對於人間佛教的體認 談人間佛教的生命教育

學博士,現任南華大學學生事務 長、曾任東海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中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南華大學哲學與 生命教育學系專任副教授兼系主任。專 長為大乘佛學、天台宗哲學、宗教比較研 究、兩性哲學、身心療癒、生命教育等。

著有《天台宗性具圓教之研究》、《天台 哲學與佛教實踐》、《大乘起信論如來藏 起思想之探討》、《從天台圓頓止觀看 病裡乾坤》等著作。

尤惠貞

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系副教授

(2)

一六.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一、星雲大師對於人間佛教的體認

為了避免﹁法久則生弊﹂,對於佛陀的本懷必須有如實與深切地了悟與體證,星雲大

師引證六祖惠能大師所開示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以及太虛大師所強調的﹁仰

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以確實引導佛弟子回歸佛陀的本

懷。藉由以下的設問,如:

信仰佛教就信仰佛教,為什麼還要信仰人間佛教呢?

信仰人間佛教,會不會給人感覺到沒有神聖性嗎?

信仰人間佛教有什麼利益嗎?

如果只須自我盲修瞎練,不重視大眾的信仰、解脫,一個宗教離開了群眾的共同

成就,這個宗教有什麼作用呢?

我們怎麼樣去找尋這許多人間佛教的內容呢?

大師試圖引領大眾深入了解何謂人間佛教?為何要信仰人間佛教?如何充分闡明信仰

人間佛教的利益?

大師首先指出一般人對人間佛教的疑議,如認為人間佛教重視世俗的活動,是庸俗

(3)

的、人乘的、無修行、無解脫道、無證悟境界,與成佛作祖無關。大師認為一般人所以對

佛教不了解,主要是佛教在許多方面,如傳統與現代、在家與出家、山林與社會、原始與

近代、修持與行事等許多問題上,沒有普遍讓大眾了解;例如:佛教退守到出世的清修,

所以失去了佛教入世的精神;佛教退守到山林遁世,失去了佛教對信眾的服務;佛教退守

到玄妙的空談,失去了對佛化事業的實踐;佛教退守到消極的講說,失去了佛教積極奮鬥

的真義。

為了還原人間佛教的原義,大師不但有系統地從佛陀的人間性格、人間佛教的根本教

義、佛教東傳中國的發展,與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等面向,詳細論述人間佛教的義涵,而

且更提綱契領地先提出對於人間佛教的二十則體認,個人將大師對於人間佛教的體認簡要

地整理如下:

1.自我肯定

,承認我是佛。

2.自他不二

,彼此不對立。

3.信仰多元

,包容與圓滿。

4.法界流轉

,了生與脫死。

5.肯定佛性

,人人可成佛。

6.信仰神聖

,堅信者得救。

7.自我提升

,超凡與入聖。

8.彼此依存

,緣生與緣滅。

9.時空無限

,自在與解脫。

10.同體平等

,自覺與覺他。

(4)

一六.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11.信仰純一

,煩惱得解脫。

12.自我證成

,無罣礙恐怖。

13.心

、佛、眾生三無差別。

14.智不住生死

,悲不住涅槃。

15.般若智照

,一切不染心。

16.自我圓融做自己的貴人

17.是佛是魔

,皆由業力感招。

18.自他尊重共修達六和敬

19.各自肯定

,各自皆偉大。

20.超越生死

,生命皆神聖。

不僅對人間佛教有如上的體認,星雲大師更明確地表示:﹁追本溯源,人間佛教就是

佛陀之教,是佛陀專為人而說法的宗教。﹂︵︽人間佛教論文集︾下︶更強調﹁﹃佛教﹄

是佛陀對﹃人間﹄的教化,佛陀所開示的一切教法,都是為了增進人間的幸福與安樂,所

以,﹃佛教﹄就是﹃人間佛教﹄。﹂︵︽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大師一再強調人間佛教並

未遠離佛陀的本懷而另創新說;因此,他所弘傳的﹁人間佛教﹂,指的是﹁佛說的、人要

的、淨化的、善美的﹂。

二、生命教育在台灣

一九七九年澳洲牧師Ted Noffs 成立世界上第一所﹁生命教育中心﹂︵Life Education

(5)

Center, LEC ︶,其宗旨為防治﹁藥物濫用、暴力與愛滋病﹂︵吳庶深、曾煥棠,二○○二;孫效智,二○○○ ;黃雅文、姜逸群,二○○ 五︶,由之開啟了社會開始重視﹁生命 教育﹂︵life education ︶,其後紐西蘭、英國、美國都相繼成立推動生命教育的組織。因

應台灣社會所面臨的諸多關乎生命各面向的問題,教育部自一九九七年底開始推動生命教

育,主要是以人的﹁生命﹂為核心,探討生命的本質、意義與終極關懷,同時亦秉信﹁教

育﹂是﹁向上向善﹂的積極動力與可能途徑。二○○○ 年教育部正式宣布設立﹁生命教育

委員會﹂;推行迄今,生命教育由台灣中等學校的一項專案計畫,逐步發展成為全國各級

學校教學系統的一部分,並逐漸成為社會教育所重視的一環。

二○ 一四年底,教育部更正式於嘉義南華大學成立﹁教育部生命教育中心﹂,並於二

○ 一五年三月二十三日隆重舉行揭牌儀式,希望以大學為生命教育發展金字塔的塔尖,不

但橫向地整合大專校院生命教育資源,同時也能縱向地將資源推廣至台灣北、中、南各區

的高中職生命學科中心、各縣市政府單位、生命教育特色校園文化實施計畫學校等機構,

更進而推擴至社區及民間團體等,積極落實資源統整、向下扎根、政策延續以及全面推動

的目標。

(6)

一六.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三、人間佛教的生命教育

不論是釋迦牟尼佛之自覺證悟,乃至教化其他弟子與一切眾生,皆顯現如實觀照為

解除煩惱、脫離苦海之必要性條件,由之亦可視為含具自我覺照修證之生命教育義涵。發

源自印度的佛教乃至目前所推行的人間佛教,既對於現實生命有其具體的觀解,且其終極

關懷聚焦於如何令具體生命之身心無有煩惱、超越生死,強調所有眾生都具有藉由實際修

證,必能如佛般成就正等正覺的可能性,並達至真正的自在解脫,如此的教理與修證實蘊

涵了生命教育所關懷的特質,同時也具備了生命教育所欲解決問題的依據與方法。

正因為這種核心價值的肯定,佛教乃是對應現實社會諸多問題的解決良方,對真實世

界提出正確的觀解態度。而且,佛法的核心價值不會隨時代變遷而改變,因為佛法具有永

續效益的價值,佛教不論是作為一種宗教信仰,抑或是作為一般人安身立命之所依,其教

義皆須面對不同時空中的人們所處的現實社會,以及可能存在的種種問題與挑戰;因此,

佛教即與現實世間產生了種種的互動關係與因應調適。依目前對於人間佛教之研究而觀,

皆強調人間佛教具有人間性、生活性、利他性、喜樂性、時代性與普濟性等特質,而這些

佛教特質,具體地提供人間佛教肯定一切眾生皆具與佛無二無別,能究竟離苦得樂、身心

自在解脫之可能性的依據,亦即具足了強調一切眾生皆得成就正等正覺為終極依歸之大乘

(7)

佛教的弘法利生特質。

﹁人間佛教﹂乃是佛陀教化的本懷,因為人間佛教是藉著參與社會、關懷社會、改善

生活、解決人心困惑、實踐佛陀教化精神的具體修行法門,對於身處多元而快速變化的社

會中的人們,不但形成一套教化生命的義理參考,同時亦是調適身心靈可以依循的法門。

如此的佛教解行參照,實亦形構了一套人間佛教的生命教育體系與引導功能。星雲大師更

於︽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中強調:﹁基本上宗教的發展要迎合人心所需,只有強調

出世、解脫的教義,必定曲高和寡,難以度眾;能夠迎合人心的佛教,才是人間需要的佛

教。﹂

面對因為現今社會經濟不穩定、高失業率、為了快速成就隨之而產生的身心壓力與情

緒障礙等種種問題的各類眾生,佛教應以何種方式弘法與利生,方能真正證成佛教之所以

成其為度化世間之﹁人間佛教﹂,同時又能充分顯現其能教化一切眾生之生命教育特質?

這些值得深思與探究的議題,或可從佛教經典所教化的義理得到啟示。

︽妙法蓮華經︾宣說佛陀教化眾生之本懷與慈悲:佛所以出現世間,乃基於一大事因

緣,即為了開佛知見、示佛知見,以令一切眾生皆能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法華經義之主

旨在於彰顯慈悲覺了之佛,以種種言說、譬喻與善巧方便隨緣度化眾生,佛之本懷在於開

(8)

一六.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示一切眾生﹁佛之知見﹂,令一切眾生得以悟入﹁佛之知見﹂而證悟﹁諸法實相﹂,皆能

與佛同登法界、共證正等正覺。︽維摩詰經︾中提到許多有關去除煩惱執著與修行悟道的

法門,而重要的是,維摩詰居士最終極的目的是希冀一切眾生皆能開示悟入諸佛知見,即

於現實世間共證佛果。

如︽維摩詰經.方便品︾中對於維摩詰居士之描繪,非常詳實地彰顯維摩詰居士所含

具之大乘菩薩的智慧功德,從維摩詰居士自身所成就之菩薩功德智慧,以及於現世度化種

種眾生之善巧方便,亦有助於吾人具體理解大乘菩薩在現實世間,如何弘傳佛教正法與度

化利益一切眾生。易言之,人間佛教著力於如何透過更善巧方便的法門,亦即更多元的管

道,更生活化的方式,乃至從佛教經典所蘊含的生命教育義涵,將傳統佛教經典的義理與

智慧進行現代詮釋,具體整合佛法與身心靈健康,確實令社會大眾在生活中實踐並有所受

用,進而達到佛教人間化的終極目標。

︽六祖壇經︾中記載神秀與惠能二位禪師對於證道之不同體悟,其中神秀偈為:﹁身

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而惠能偈則為:﹁菩提本無樹,明

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依︽六祖壇經︾所示,惠能認為神秀實未見道。

又,當六祖惠能對常誦︽法華經︾之法達談論經義與證悟時,曾說:﹁心迷法華轉,心悟

(9)

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讎家。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

車。﹂︵︽六祖壇經︾機緣品第七︶此不但明白顯示禪宗祖師對於佛教義理之如實體悟與

經教之客觀理解,同時亦指出經義與觀證相輔相成之關聯。

六祖惠能大師強調﹁本來無一物﹂的人生智慧,乃至超脫煩惱與菩提之二元對立,對

於二十一世紀的現今社會,或可發揮生命關懷與人文療癒的效能。又,宋朝無門慧開禪師

亦曾有一詩偈,將佛教在現世的生命體證詮釋得非常人間化、生活化,其詩云:﹁春有百

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除了從佛教經典得到理證外,現實生命所遭遇的種種困限與問題,亦不難從上述星雲

大師對於人間佛教的體認中,尋繹出相應的思想特質與具體引導之道,如藉由信仰佛教義

理,不斷自我提升,自然能超凡與入聖;又,人間佛教不但強調般若智照,一切不染心,

亦重視自我證成,身心自然無罣礙亦無有恐怖。凡此皆展現人間佛教的特質,更彰顯其關

懷生命的生命教育精神。若能通透人間佛教的教義,每一個體生命皆能自我肯認﹁我是

佛﹂,而直下承擔如來家業,自我圓融做自己的貴人;更進而肯定佛性本具,人人皆可成

佛,乃至超越生死,一切生命皆神聖。

快速進步的社會無可避免地存在諸多割裂的心靈、空虛的生活,以及痛苦的生命,汲

(10)

一六.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汲需要生命的關懷與療癒之方;強調慈悲度化一切眾生的大乘佛教,可令病苦的生命得到

滋潤。要度眾生需用眾生法,透過參與現實生活脈動,吸引眾生由其習慣的模式、偏好的

價值,逐漸向佛法精神轉移,進而親近佛法,此正是人間佛教淨化人心、度化眾生、轉化

社會所推行之生命教育。

至於人間佛教如何具體而微,且善巧方便地推動有益於現實社會的生命教育呢?試

以星雲大師大力宣導﹁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之三好運動,鼓勵台灣大專校院、高中

職乃至國中、小各級學校所推行之三好友善校園實踐為例,其目的在於藉由日常生活中的

﹁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以落實教化人心、人間行善,具體證成人間佛教推行生命

教育的慈悲行願。又,作為佛光山寺所創辦的系統大學之一的南華大學,連續三年皆入選

為三好友善校園的實踐學校,不但獲評選為﹁整體績優獎﹂、﹁推廣優質獎﹂與成果分享

典範學校,而且積極發揮大手牽小手的橫向整合力量,與福樂國小、育人國小、僑平國

小、秀林小學、林森國小、龍港國小、貴林國小、志航國小、民和國小、隙頂國小、來吉

國小、山美國小、新港國中、六嘉國中等多所學校,建立﹁嘉言義行心校園﹂,將﹁做好

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精神具體落實與推廣。三好友善運動必須從每一實存個體之

身行、口說與存心,乃至發願進行如實的觀照與實踐,此即充分地顯現三好友善運動與身

(11)

心靈整體存在息息相關,蘊含了人間佛教對於具體存在之生命關懷,同時亦提供了真實生

命品德涵養的教育方法與實踐之道。

星雲大師在︿修行的真義﹀中,亦明白開示佛教於世間的人間性:﹁不須離世求道,

在世俗人間,講經弘法是修行,服務大眾是修行,福國利民是修行,五戒十善是修行,正

見正信是修行,結緣布施是修行,慈悲喜捨是修行,四弘誓願是修行。人間的佛陀,不捨

棄一個眾生;人間的佛教,不捨棄一點世法。我們認為:乃至行住坐臥,揚眉瞬目、舉心

動念、示教利喜……哪一樣不是修行?﹂︵︽往事百語︾第六冊︶正因為行住坐臥皆可顯

現人間佛教的生命體證,此中的修行實踐歷程即蘊含了無限的生命教育義涵。

綜攝而言,星雲大師認為,人間佛教是要用佛法來淨化我們的思想,用正道來規畫我

們的生活。人間佛教就是要吾人重視生活的樂趣、擁有淨化的財富、享受正當的娛樂、胸

懷慈悲的處事,也就是要把佛法落實在人間;凡是有助於生活美滿、家庭幸福的,都是人

間佛教。︵︽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因此不難看出,星雲大師對於人間佛教的體認,具

體而微地含具了人間佛教的生命教育。

(12)

人間佛教語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 國文學博士,現任南華大學宗 教學所副教授兼所長,曾任法 鼓山講師、圓光佛研所教師、福嚴佛

哲 學博士,現任南華大學學生事 務長、曾任東海大學哲學系副 教授、中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南華

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曾 任教育部主任祕書、國家教育研 究院籌備處主任、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 究所教授兼所長及博士生導師、南華大

哲 學博士,現任佛光大學佛教學 系副教授兼系主任、佛教研究 中心副主任,曾任教於玄奘大學宗教 學系,並曾任中華民國現代佛教學會 第七屆理事長、「佛教文化與當代世

博士生導師、杭州佛學院佛教研究所常務 副所長,兼任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哲 學史學會理事、中國社科院佛學研究中心 特邀研究員、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學術委

史學碩士學位,現任江南大學宗教 社會學研究所教授,兼任四川大學 宗教學專業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為兩岸

宗 教哲學系博士,現任佛光大學 宗教學所專任教師,曾任佛光 山禪學堂副堂主、佛光山北美巡迴弘 講師、美國西來大學行政主任兼宗教

曾任中華佛光青年總團執行長、佛光山叢 林學院院長,致力於僧伽教育以培養佛教 人才,授課領域有天台宗思想、大乘佛教 思想、人間佛教等。與人間佛教研究院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