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學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文學篇"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主題 1:月亮代表我的心(上集)

1. 夜幕低垂時,看到天上的月亮,你會想 到什麼呢?

2. 你知道月亮對於中國古代的文人來說,

可能代表了什麼樣的期望或情感嗎?

文學篇

(2)
(3)

1

圖 片 來 源 : https://sana217.pixnet.net/blog

中 秋 烤 肉 ? 賞 月 ?

講到中秋節,你第一個想到的,是烤肉、烤肉,

還是烤肉呢?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台灣人喜歡在 中秋節時大吃烤肉,一家烤肉萬家香,十家烤肉,那 香味大概會讓遠在月宮的嫦娥邊聞邊流口水。

雖然自從 1969 年阿姆斯壯登陸月球後,人們就 已經知道月亮上根本沒有嫦娥,但至少當夜幕壟罩時,

抬起頭來,我們總能看見那皎潔的月亮,在最孤獨、

最黑暗的時刻默默地陪伴著我們,也許正因為如此,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騷客便對月亮寄予了諸多的想像。

「 月 圓 人 團 圓 」 的 期 望

月亮代表我的心

團團圓圓?

叫我們嗎?

1.下 列 選 項 是 關 於 食 物 的 廣 告,其中,哪一個是本文作者 觀察 到現 在 中秋 節 時 ,台 灣 人喜歡吃的食物呢?

(A) 品味出「粽」,與眾不同。

(B) 不溶在手,只溶在口。

(C) 湯圓,人圓,事事圓;皮 薄,餡多,好美味。

(D) 美味「燒」不盡,佳肴「烤」

不完。

(4)

元 趙 孟 頫所 繪 的蘇 軾

又圓又亮的明月,最容易引起人們對人生圓滿的 渴望,希望月圓人團圓,最好永遠不要有離散的遺憾。

但是正如月亮不可能永遠都是圓的一樣,人生又怎麼 可能永遠不用面對分離?對這樣的離恨,北宋大文豪 蘇軾的〈水調歌頭〉裡就有這麼一段: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 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當年蘇軾在密州當太守,弟弟蘇轍則在齊州當官,

兄弟倆已經多年未見。在那個沒有臉書,只有可能被 寄到不見的家書;沒有視訊,只能苦等音訊的年代,

這是怎麼樣的煎熬,可想而知。在本應中秋團圓的日 子,蘇軾看著圓圓的月亮,摸著圓圓的鮪魚肚,但是 家人卻不團圓。於是他寫下這闋詞,感嘆人生在世,

悲傷和快樂、離別和團聚,都在所難免,就像天上的 月亮一樣,有時圓、有時缺,無法十全十美。

2.蘇 軾 和 弟 弟 因 為 在 不 同 地 方當官而分離多年,其實「分 離」 是每 個 人都 一 定 會經 歷 的事情,和某個人、某件事或 某個 物品 分 離, 都 可 能給 我 們帶 來深 刻 的感 受 , 請分 享 一次 令你 印 象深 刻 的 分離 經 驗,以及你的感受。

答 :

(5)

3

然而,蘇軾是一個豁達的人,他也知道人間聚散 自古就是如此,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布衣平民,都 無權倖免,所以也不需為此難過。況且只要親人都健 在,明月就能把相隔兩地的心牽繫在一起,也許我們 可以樂觀一點想:即使不能相見,只要大家都還在同 一顆地球上,同賞一輪明月,也算是一種團圓吧!

「 月 是 故 鄉 明 」 的 悲 傷

不過,雖然賞的是同一顆月亮,身處不同地方,

看起來卻可能有不一樣的感受。有一句話說「月是故 鄉明」,意思是故鄉的月亮是最明亮、最美麗的。奇怪!

怎麼會這樣呢?難道故鄉的月亮有微整形過,所以看 起來比較亮、比較美?

其實,變的並不是月亮,而是賞月人的心境。在 家鄉賞月時,家人朋友都陪伴在身邊,幸福感盈滿心 間,月亮看起來肯定又亮又美;如今人在他鄉,人生 地不熟,連空氣聞起來都特別陌生,心裡滿是不安、

孤獨、茫然,月亮看起來自然沒有家鄉的美,甚至還

3.文中提到的「月是故鄉明」

是什麼意思?

(A) 故鄉的月亮最明亮美麗。

(B) 故鄉的月亮有微整形。

(C) 故鄉的月亮比太陽還亮。

(D) 故鄉的月亮永遠是滿月。

4.「雖然賞的是同一顆月亮,

身處不同地方,看起來卻可能 有不一樣的感受。」根據本文 描述,作者認為造成賞月時不 同感受的原因是什麼?

(A) 因為在不同的地方,會看 到不同角度的月亮。

(B) 因 為 在 家 鄉 和 異 鄉 看 月 亮的心情、處境都不同。

(C) 因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所以看起來比較美。

(D) 因 為 不 同 地 區 的 光 害 程 度不一樣,所以看到的月 亮也會不同。

(6)

會讓遊子們想起過往的種種,思鄉之情氾濫成災。因 此,許多文人也會用月亮來象徵思鄉的情緒,清朝孫 洙所編的《唐詩三百首》中就收錄了詩仙李白的〈靜 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萬物皆靜的夜晚,只有思念最喧囂,灑落下來的 銀白月光彷彿是秋天的霜雪,遠在天邊的明月,此刻 抬頭就能望見,相比之下,連看都看不見的故鄉,竟 變得比明月還要遙遠了。想見到故鄉的模樣,連張照 片都沒有,只能在回憶的盒子裡,或虛幻的夢中才能 見到,豈不想念?

李白用這樣簡簡單單的一首詩,就充分展現了思 鄉的愁苦,其才華之橫溢,怪不得賀知章讚他為「天 上謫仙人」,杜甫也曾誇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 神」,意思是李白的作品,風雨看到都會為之驚嘆,

鬼神讀完都會感動哭泣,對於這樣偉大詩人的名作,

大概也只有天真的孩子們敢偷改了,於是這首詩有了 另一個同樣流傳甚廣的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吃便當。

5.下 列 哪 一 個 人 的 心 情 和 李 白的〈靜夜思〉所傳達的情感 相去最遠?

(A) 去 日 本 打 工 度 假 快 一 年 的小劉。

(B) 因 為 分 手 打 擊 過 大 而 去 澎湖散心的小林。

(C) 從 雲 林 北 漂 到 台 北 工 作 的小明。

(D) 剛 從 越 南 遠 嫁 來 台 灣 的 小美。

(7)

5

圖 片 來 源 :

https://www.friendo.com.tw/Missio n/1268

https://www.rakuten.com.tw/shop/miludesign/product/MGL-0083-10/

圖 片 來 源 : Facebook「美術 B 段班」

這樣的改編,自然是出於玩笑,但在某種程度上,

倒也算合乎李白的原意。味道總是很能勾起人們的回 憶和情感,所以許多剛從國外回台的人,都會迫不及 待想大吃滷肉飯、喝珍珠奶茶。這詩這麼一改,我們 便可以想像出一個身在異鄉的遊子,看著眼前的明月,

吃著外面買來的便當,心裡想著的卻是家鄉的風土,

念著的是從小吃到大的味道,那可能是一道炒青菜,

也可能只是淋在白飯上的滷肉汁,但都是家的味道。

儘管不是所有人都有李白的才氣,可以藉月亮抒 發思鄉的愁緒,但現代人也有現代人吃便當的鄉愁,

尤其地球村的時代裡,離鄉背井去外地讀書或工作,

甚至移民國外都已不再稀奇,雖然通訊科技發達,但 家人彼此隔著一片螢幕的團圓,畢竟不夠圓滿,所以 中秋節時,無論是要遵循傳統賞月,或是埋頭大吃烤 肉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要好好發揮佳節的意義,那就 是放下忙碌、課業、工作,不再千里共嬋娟,而是真 正地和家人朋友好好相聚,月圓人團圓──當然,身材 可別跟著圓喔!

6.對於〈靜夜思〉最後一句被 改編成「低頭吃便當」,本文 作者的看法是?

(A) 不贊同,作者認為人們不 該亂改偉大詩人的作品。

(B) 不贊同,作者認為改編後 無法傳達出此詩的原意。

(C) 贊同,作者認為改編後的 詩句也能傳達思鄉之意。

(D) 贊同,作者認為創作要勇 敢打破古典作品的限制,

寫出創意。

7.本 文 中 提 到 有 哪 些 物 品 會 讓人想起家鄉?(複選題) (A) 月亮。

(B) 手機。

(C) 食物。

(D) 霜雪。

8.承上題,想一想,什麼「物 品」最能夠讓你想起「家」或

「家鄉」?為什麼?

答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中國語文課程為各學習階 段提供「建議篇章」, 推薦 適合學生程度的文言經典作 品。. 教師可按學校情況,靈 活地把「建議篇章」融入課

約千年的時間 二十世紀初及以後 約百多年的時間 中國古代史 中國近世史 中國近現代史. 政治史 文化史

 學校在安排學生參加交流 活動時,參觀古代中國建 築遺存,瞭解建築中展現 的各種特色,認識背後的

不作空泛議論,邏輯嚴謹,說服力強。此文寫於諸葛亮北伐中原之際,全文以規

童話 寓言 故事 童謠 童詩 詩歌 散文 戲劇 小說 古詩文 古詩文 古詩文 古詩文 傳記文學

使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優 點,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 尊崇,及培養學生對其他民 族、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及 生活方式,採取一個積極的

為麥樹堅散文集《對話無多》作序的葉輝指出,收錄 於集中的另一篇作品《家訪》,曾獲 2002 年中文文學

十二月 聖誕老人來了 聖經科、視藝科 一月 中國書法家 中文科、常識科 二月 網上自學好介紹 資訊科技科 三月 認識兒童文學家 中文科、英文科 四月 4.23世界閱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