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來水園區遊客遊憩動機、體驗效益與 滿意度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自來水園區遊客遊憩動機、體驗效益與 滿意度之研究"

Copied!
1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自來水園區遊客遊憩動機、體驗效益與 滿意度之研究

The Study of The Water Park Tourists’ Motivation, Experiential Benefits and Visitor Satisfaction

系 所 別:營 建 管 理 研 究 所 學號姓名:M09616035 劉 家 菁 指導教授: 戴 琳 儷 博 士

中華民國 九十八 年 八 月

(2)
(3)

研究所階段的這兩年時間,首先感謝指導教授戴琳儷老師,從我 一年級懵懵懂懂的接觸論文開始,老師耐心的指導研究方向,使我慢 慢進入狀況到不厭其煩得協助我完成論文,過程中難免感到挫折或瓶 頸時,謝謝老師適時的鼓勵也才有今日的著作,同時也感謝所上所有 老師們的教導予我相關之知識,使得我在此領域的能力更趨於完備。

此外感謝口試委員林詠能老師及陳沛悌老師提供專業的建議與精 闢的見解,使得本論文之架構與內容更具豐富性與完整性,當然在求 學與撰寫的過程中,不能忘的還有同學立偉、時慧、詩文、雅慧、仁 華的互相扶持,朋友黛蓉、浩然、小安、傑中、欣玫、麗芳姐、政彥 的加油打氣,才能使我堅持到最後。

最後,感謝我的爸媽在這兩年來的支持,讓我可以無憂無慮的順 利完成學業,以及最重要家人們的陪伴,尤其是哥哥、小羽、阿銘、

皮皮在這兩年對我的付出與關懷,再次謝謝你們陪伴我渡過最辛苦的 兩年!

家菁 謹誌 2009.8.10

(4)

關鍵字:自來水園區、遊憩動機、體驗效益、滿意度。

自來水園區為早期不對外開放之管制區,之後為使園區土地能有 效地被利用及提供市民多一處休憩空間,自來水事業處將歷史古蹟與 淨水廠經整體規劃後增加遊憩設施的設置,成為現今以自來水博物館 等古蹟和親水遊樂設施為中心的休閒遊憩景點。

本研究主要藉由探討自來水園區遊客的遊憩動機、體驗效益及滿 意度,進而分析遊客屬性及其遊憩動機、體驗效益與滿意度間的關聯 性。研究方法為先對園區管理人員進行深度訪談並在園區內以問卷調 查方式蒐集資料,採便利取樣法,獲得有效問卷387份。研究結果發現:

一、遊客前往園區的主要遊憩動機為:為了增加與親友相處機會、

遠離平日生活環境與欣賞自來水博物館。在體驗效益方面,以增加了 親友間相處時間之情感交流感受度最高,其次為紓解壓力效益以及體 驗到地方文化產業及歷史建築物之價值。此外,遊客對於「景觀與維 護」的滿意度為最高,對於園區參觀路線的指引標示牌清楚度、餐飲 服務及商品種類較少則是滿意度較低的部份。

二、根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前來次數與停留時 間等三變數對「活動體驗」動機有顯著差異;交通工具與園區資訊來 源兩變數對「知性交流」動機有顯著差異;交通工具變數對「情感與 放鬆」動機有顯著差異。

居住地與月所得兩變數對「心理與社交」效益有顯著差異;年齡 與教育程度兩變數對「吸取知識」效益有顯著差異;教育程度對「服 務感受」效益有顯著差異;職業、月所得、前來次數與停留時間等四

(5)

變數對「環境設施」效益有顯著差異。

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月所得、交通工具、前來次數與 停留時間等八變數對「設施規劃」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前來次數與停 留時間兩變數對「景觀與維護」滿意度有顯著差異;年齡、教育程度、

職業與停留時間等四變數對「服務提供」滿意度有顯著差異。

三、「遊憩動機對體驗效益」、「體驗效益對滿意度」及「遊憩動機 對滿意度」皆呈現顯著正相關。

自來水園區經重新規劃並開放給大眾使用,不但成為遊客親子旅 遊身心放鬆的好場所,根據本研究結果亦顯示出遊客越來越重視精神 層面的需求,如:尋求生活樂趣、紓解平日壓力以及對知性方面體驗 需求的增加。

(6)

ABSTRACT

Key word:The Water Park, tourist’s motivation, experiential benefits, visitor satisfaction

The Water Park was a restriction area in the early time, with the purpose of effective use of land and provide a leisure place, The Water Department further re-planed and rearranged historical building and purification plant area as well as construct some leisure facilities, to maintain the modern Museum of Drinking Water, Aqua-Friendly Experiencing Area and etc, made The Water Park became another leisure place.

This research, based on discusses The Water Park tourist’s motivation, experiential benefits and visitor satisfaction, intended to find out their relationships. This research gathered data through depth interview firstly, and later granted visitor questionnaires. A total of 387 vali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through convenience sampling.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Visitors’ main visiting motivation: to gain more opportunitie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 to be distant from daily life, and enjoy The Water Park.

In degree of experiential benefits, the affec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visitors and their family or friends was the highest benefit; the others include decreasing stress and experiencing the local culture or historical building.

Besides, visitors’ satisfaction in “landscape maintenance” was the highest.

However, visitors were not satisfied with route signs, food service and less variety of goods for consume.

2. According to analysis of vari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visitors’

motivat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experiencing” between

visitors’ background, like gender, visiting times, and staying period.While

(7)

visitors’ background like transport and information source gain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on “intellectual experiencing”. Visitors’ background like transport gain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on “relax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periential benefi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between visitors’ background, like place of residence and monthly income.While visitors’ background like age and education degree gain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on

“learning

knowledge”.Visitors’ background like education degree gain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on “customer service experience”.Visitors’ background like occupation, monthly income, visiting times and staying period gain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on “facil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visitors’ satisfaction,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facilities planner” between gender, age, education degree, occupation, monthly income, transport, visiting times, and staying period.While visitors’ background like visiting times and staying period gain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on

“landscape maintenance”.Visitors’

background like age, education degree, occupation and staying period gain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on “customer service provider”.

3. “Visitors’ motivation & experiential benefits”, “Experiential benefits & satisfaction”, and “Visitors’ motivation & satisfaction” has positive correlation.

According to my research, The Water Park not only became leisure

and relaxing area after re-opened, I found out they will try to find their

lovely life, relieve their pressure, even they will also focus on intellectual

experience. This concluded that tourist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spiritual needs today.

(8)

摘 要 ...I

ABSTRACT ... III

目 錄 ... V 表 目 錄... VIII 圖 目 錄... 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1.2 研究目的 ... 2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 2

1.4 研究流程 ...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4

2.1 自來水園區介紹 ... 4

2.1.1 自來水園區緣起 ... 4

2.1.2 自來水園區主題區介紹 ... 5

2.2 文化產業之相關文獻 ... 8

2.2.1 文化產業概念與範圍 ... 8

2.2.2 文化產業轉型作為休閒遊憩之用相關研究 ... 10

2.2.3 產業觀光之相關研究 ... 14

2.3 遊憩動機之相關文獻 ... 17

2.3.1 動機之定義 ... 17

2.3.2 遊憩動機定義及分類 ... 18

2.4 體驗效益相關文獻與理論 ... 23

2.4.1 遊憩體驗及效益 ... 23

(9)

2.5 滿意度 ... 29

2.5.1 滿意的意涵 ... 29

2.5.2 滿意度定義與分類 ... 29

2.6 遊憩動機、體驗效益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3.1 研究架構與假設 ... 37

3.2 研究設計 ... 38

3.2.1 問卷設計 ... 38

3.2.2 抽樣方法 ... 40

3.3 前測問卷分析 ... 41

3.4 資料處理及分析方法 ... 4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實證分析... 47

4.1 受訪遊客背景與特性資料分佈狀況 ... 47

4.2 遊客之遊憩動機、體驗效益與滿意度分析... 51

4.3 量表因素分析 ... 54

4.4 假設驗證結果 ... 60

4.4.1 遊客屬性對遊憩動機因素之差異分析 ... 60

4.4.2 遊客屬性對體驗效益因素之差異分析 ... 65

4.4.3 遊客屬性對滿意度因素之差異分析 ... 70

4.4.4 遊客遊憩動機、體驗效益與滿意度相關分析 ... 76

4.5 實證結果綜合討論 ... 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6

5.1 研究結論 ... 86

5.2 研究建議 ... 89

參考文獻... 91

(10)

附錄一 專家訪談內容紀錄... 98 附錄二 研究問卷... 105

(11)

目 錄

表 2.1 動機定義一覽表……….17

表 2.2 Thomas 歸納之旅遊動機表……… 19

表 2.3 遊憩動機表……….20

表 2.4 體驗之定義彙整表……….23

表 3.1 遊憩動機量表之項目分析……….42

表 3.2 體驗效益量表之項目分析……….42

表 3.3 滿意度量表之項目分析……….43

表 3.4 KMO 值判斷原則………45

表 3.5 相關係數的強度大小與意義……….46

表 4.1 遊客基本資料與特性次數分配表……….50

表 4.2 遊憩動機分析表……….51

表 4.3 體驗效益分析表……….52

表 4.4 滿意度分析表……….53

表 4.5 遊憩動機之因素分析……….54

表 4.6 體驗效益之因素分析……….56

表 4.7 滿意度之因素分析……….58

表 4.8 遊客屬性與遊憩動機之 T 檢定與變異數分析……… 62

表 4.8 遊客屬性與遊憩動機之 T 檢定與變異數分析(續 1)………...63

表 4.8 遊客屬性與遊憩動機之 T 檢定與變異數分析(續 2)………...64

表 4.9 遊客屬性與體驗效益之 T 檢定與變異數分析……… 67

表 4.9 遊客屬性與體驗效益之 T 檢定與變異數分析(續 1)………...68

表 4.9 遊客屬性與體驗效益之 T 檢定與變異數分析(續 2)………...69

表 4.10 遊客屬性與滿意度之 T 檢定與變異數分析……….. 73

(12)

表 4.10 遊客屬性與滿意度之 T 檢定與變異數分析(續 1)………….74

表 4.10 遊客屬性與滿意度之 T 檢定與變異數分析(續 2)………….75

表 4.11 遊憩動機、體驗效益與滿意度量表相關表………... 76

表 4.12 遊憩動機與體驗效益構面因子相關表……….. 76

表 4.13 遊憩動機與滿意度構面因子相關表………...77

表 4.14 體驗效益與滿意度構面因子相關表………...77

(13)

目 錄

圖 2.1 自來水園區主題區介紹圖……….……...5

圖 2.2 植物園……….10

圖 2.3 尖山埤水庫壩頂……….10

圖 2.4 醉月小樓……….10

圖 2.5 游泳池……….10

圖 2.6 孔廟大成殿與石獅……….11

圖 2.7 泮宮牌坊……….11

圖 2.8 孔廟大門之全台首學匾……….11

圖 2.9 歷朝名匾……….11

圖 2.10 彩繪小火車………...12

圖 2.11 溪湖五分車站………... 12

圖 2.12 昔日糖廠招待所………...12

圖 2.13 糖廠生產之冰品………...12

圖 2.14 橋頭仔糖廠藝術村……….. 13

圖 2.15 辦公廳舍縣定古蹟……….. 13

圖 2.16 樹屋………...13

圖 2.17 紅磚水塔………...13

圖 2.18 遊憩體驗理論架構……….. 25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8

(14)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國內對於「產業觀光」之概念,早先出現在台灣地區觀光遊憩系 統之研究。該研究將遊憩資源分為四類:風景遊樂區、國家公園及同 等保護區、歷史古蹟區與產業觀光區(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83)

[1]。自來水園區原先為公館淨水場之廠區,早期為了維護公館淨水場

水質的安全性,故屬於不對外開放之管制區域,之後為使園區土地有 效利用及給予市民多一處遊憩空間,於是自來水事業處遂將歷史古蹟 與公館淨水廠融合成為一體,經整體規劃後於民國87年開放參觀至 今,成為以自來水博物館等古蹟和親水遊樂設施為中心之產業觀光景 點。

近年來,自來水園區推廣許多以『水』為主題的親子活動與遊憩 設施,亦創造出另一番不同的新風貌與新鮮感,使遊客在觀賞古蹟與 從事戶外活動的同時,可以感受另一種不一樣的遊憩體驗。根據董孟 儒(2004)[2]以服務品質觀點探討非營利組織自來水園區之滿意度研 究中,其研究建議為:持續從事顧客滿意調查;在研究工具方面,參 考不同量表,進行因素分析,求得最適合自來園區的量表,提高研究 效度。因此本研究期盼透過不同的研究工具與分析方法,更進一步瞭 解遊客是否對於自來水園區的歷史背景與園區各項設施皆予以了解其 功能與意義,進而探討遊客對於台北自來水事業處目前所推出之活 動、園區設施規劃之滿意度,期許提供一個更完善的遊憩環境。

自來水園區從封閉管制的公家資產經過重新規劃並開放給大眾使 用,其有別於傳統只著重在解說與展示的部分,並兼具與大眾親近、

體驗休閒與教育功能,當中傳達之水資源重要性與固有一級產業文化

(15)

綜合發展形成的創意文化產業價值,是值得探討與研究之案例。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台北市自來水園區為研究個案,並利用文獻回顧問卷調 查與分析,探討遊客前往自來水園區遊憩時,遊客之遊憩動機、遊憩 體驗效益及滿意度因子及其相關性研究,期望後續研究成果能作為提 供台北自來水事業處及相關管理單位參考之依據。

一、瞭解自來水園區遊客之遊憩動機。

二、瞭解自來水園區遊客之體驗效益。

三、瞭解自來水園區遊客之滿意度。

四、分析遊客屬性與其遊憩動機、體驗效益及與滿意度之間的關聯性。

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本研究取樣範圍與對象的選擇,主要考量到人力、財力與時間因 素的限制,因此本研究的取樣範圍僅限於台北自來水園區,並以 前來自來水園區從事遊憩活動之遊客為研究對象。

二、由於自來水園區四季所推出之活動各具特色與主題,因此本研究 調查結果僅以夏季遊客之想法為主,不宜推論至其他季節。

(16)

1.4 研究流程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自來水園區遊客的遊憩動機、體驗效益,

以及了解遊客之滿意度,並透過自行編製之問卷檢視研究目的,其研 究步驟請參考圖1.1所示。

圖 1.1 研究流程圖 研究課題及目的

確立

文獻回顧

實地勘查 蒐集相關文獻

相關文獻 專家訪談

問卷設計

問卷預試及修訂

問卷發放與回收

資料處理與分析

實證結果討論

結論與建議

(1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章旨首先介紹自來水園區發展歷程與概況,其次為對文化產 業、產業觀光之概念加以瞭解,最後回顧自來水園區遊客之遊憩動機、

體驗效益、遊客滿意度之間的相關理論與文獻,以建構本研究之論述 基礎與研究命題。

2.1 自來水園區介紹 2.1.1 自來水園區緣起

台灣早在清朝劉銘傳時期,即於臺北北門街(今衡陽路)、石坊 街(今博愛路)、西門街等處,開鑿深井供水,為臺北公共給水之始。

日人據臺之初,以 劉 氏 的 建 設 為 基 礎,展開自來水設施之規劃。

陸續完成取水口、唧筒室建築與設備,輸配水管、淨水場及配水池等,

1909年淨水場開始供水,出水量20,000噸,用水人口十二萬人,並命名

為臺北水源地慢濾場,從此臺北自來水開始邁入現代化之供水系統。

光復之後因應用水需求,臺北市政府數次擴建抽水、淨水設施,

持續引用新店溪的水供給台北地區的用水。直到民國六十六年,唧筒 室正式完成「抽取原水、輸送淨水」之使命,功成身退。自1908年創 建迄今己有一百年的歷史,民國八十二年六月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 蹟,同年九月二十七日第一次對外開放二週供民眾參觀。後經臺北市 政府民政局會勘,認為年久失修且多處漏水,經堪慮應予整修。因此,

民政局於八十六年度編列預算二佰萬,供作本古蹟之調查研究報告經 費,並委請中國工商專科學校完成「臺北市三級古蹟水源地唧筒室之 調查研究」報告。臺北自來水事業處依據該報告於八十七年五月斥資 捌仟餘萬元修護,恢復唧筒室之原貌,並多方蒐集有關自來水歷史的

(18)

物館[3]。

2.1.2 自來水園區主題區介紹

圖 2.1 自來水園區主題區介紹圖[3]

為打造二十一世紀臺北市發展藍圖,形塑臺北為近山親水城市,

運用各式趣味水景,體驗觀水、戲水、聽水、飲水的樂趣。除既有自 來水設施外,增加水源地苗圃、生態景觀步道、管材雕塑區,與原有 自來水博物館、公館淨水場等,共同形成具有教育、休閒、親子、創 意特色的「自來水園區」,佔地面積約21.7公頃,於九十一年八月廿三 日啟用,已吸引超過十萬人次前來參觀遊憩,促進臺北地區觀光發展,

為公館商圈注入新活力,同時也是新人婚紗攝影與自來水戶外教學最 佳地點之一。在臺北市政府古蹟活化再利用規劃下,轉變為休閒教育 的自來水園區,讓民眾可以在此了解自來水處理過程,並珍惜這寶貴

(19)

的水資源。園內分為許多主題區,以下就園區內主題區作介紹:(資 料來源:自來水園區導覽解說講義、[2])

一、水源地苗圃

水源地苗圃是台北市政府公燈處培育美化於凱達格蘭大道、仁愛 路與敦化南路等重要路段之各式花草的苗圃,分為草本區、木本區和 堆肥區,佔地超過五千坪,並有人員定期更換花卉植株、庭園造景且 會裝飾周圍佈景,為靜謐幽雅之休憩談心、遊逛欣賞空間。

二、生態景觀步道

步道全長300公尺,鋪設木材為盛產於東南亞、新幾內亞、澳洲等 地,是亞洲熱帶雨林中材質較堅硬的樹種「太平洋鐵木」,沿路設有 標示牌解說各種自然植物,讓遊客瞭解觀音山的自然森林生態,步道 沿途會經過消壓塔、觀景平台、管材雕塑區、觀音山蓄水池等等,完 整步道系統提供民眾更多休閒步行區域。其中觀景平台與消壓塔位在 步道盡項,可眺望新店溪景緻;消壓塔是直潭淨水廠處理後之自來水 經由一清水幹線輸送至市區時,實施減壓程序之處。觀音山蓄水池民 國前三年完成的建物,是當時非常重要的供給民生用水之蓄水處。

三、管材雕塑區

利用水處現有管材設置遊憩設施,建構成兒童遊樂空間,本區將 常見的管件組裝起來,將原本埋設在地底下的設備展現,並放置有因 九二一大地震造成扭曲擠壓變形中部地區二千米大水管,見證大自然 可畏的力量。

四、輸配水器材

展示了大台北地區地下水館的器材,包含了管件區、閥類區、消 防栓區、直管區以及組裝展示區等等,使民眾了解生活用水要從自來 水廠到家裡的水龍頭有多麼不簡單。

(20)

五、公館淨水場

1977年(民國六十六年)臺北區第三期自來水建設完成,慢濾場

拆除改建成現代化快濾場,並易名為公館淨水場,其原水處理能力每 日520,000 噸,設計出水量為480,000噸。經過一連串完整程序處理過 之自來水,經由大型抽水機,加壓送至輸配水管網系統,以供應臺北 地區民眾日常的用水,為臺北自來水事業處第三大淨水場。

六、水鄉庭園

利用水管造型設計而成的親子戲水設施,旁邊設有座椅與噴水 池,是民眾炎炎夏日消暑體驗清涼快感的地方。

七、自來水博物館

博物館外觀仿照西洋巴洛克風格的建築設計,外型典雅復古,並 且配合抽水需求而做特別的功能設計。館內陳列著臺灣現代化自來水 開展的過程,呈現先人開發水資源的歷史演進,包括古董級的抽水設 備,各式檢修設備以及消防設備等,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見證。

八、量水室古蹟廣場

量水室原始興建年代與設計因檔案佚失無法得知,據調查量水室 建築為民國前2年(1913年)3月竣工,作為觀音山配水池出水計量之 用,於民國66年(1977年)公館淨水場完工後功成身退。

民國82年由內政部將「唧筒室」列為3級古蹟,於民國91年2月臺 北市政府再將「觀音山蓄水池」、「量水室」、「渾水抽水站」等建 築體,連同唧筒室,擴大古蹟的指定範圍,臺灣第一個現代化的自來 水設施,完成整體性的脈絡保存,並將古蹟群正名為「水道水源地」。

(21)

2.2 文化產業之相關文獻 2.2.1 文化產業概念與範圍

王永堅(2007)[4]闡述文化是一種知覺,這種知覺如何顯現在生 活各層面以形成一種主張、一種主義、一種方式。文化的解釋及包含 範圍甚廣,大致可分為(1)有形之藝術方面如書籍、繪畫、建築(2)

無形之認知如語言、信仰、習慣,以及有關生活規範之道德、宗教、

禮儀、倫理等。

「文化產業」始於Adorno and Horkheimer(1979) [5]所提出的觀 念,主要在於說明傳統之文化藝術轉為消費生產性商品的方式及至影 響空間結構的研究理論,目的是將藝術文化透過商品化的包裝與行 銷,以創造文化的經濟效益。

1998 年 聯 合 國 教 育 科 學 文 化 組 織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對於「文化產業」的定義:

「結合創造、生產與商品化的方式,具有無形資產與文化概念的特性,

基本上受到著作權的保障,而以產品的或是服務的形式呈現」[6]。行 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3)[7]定義文化產業的概念一般包括:印刷、

出版、多媒體、聽覺與視覺、攝影與電影生產、亦等同於工藝與設計,

對某些國家來說,這個概念也包括建築、視覺與表演藝術、運動、音 樂器具的製造、廣告與文化觀光。

就地方而言,其文化內涵,廣義來講,可分為實質與非實質兩部 分,實質文化資源即包括藝術品、歷史古蹟、歷史建築、雕塑、古文 物、地方特產等實質存在的有形文化資產等;非實質文化象徵包括:

傳統地方戲曲、傳統風俗習慣、常民生活、聚落意象、生活環境、工 藝技術、地方節慶活動等無形的文化資產,對當地居民形成教化、精 神文化價值等。由於地方文化之文化特殊性,故更可顯出在經濟上的

(22)

稀少性而更顯珍貴(俞智敏、陳光達、王淑燕譯,1998)[8]。

周宗德(2007)[6]指出,從廣義的文化產業來看,只要是在地歷 史文化的發揮與活化所成的產業都可以算在內,因為即便其利潤未必 回饋社區,也有波及效應的可能。但以狹義的文化產業來看,則為以 社區居民為共同承擔、開創、經營與利益回饋的主體,以社區原有的 文史、技術、自然等資源為基礎,經過資源的發現、確認、活用等方 法而發展出來的,提供社區生活、生產、生態、生命等社區文化的分 享、體驗與學習的產業。

王永堅(2007)[4]亦指出,廣義的文化產業所指涉的範圍包括:

一、古蹟聚落:文化資產、聚落古蹟的維護與保存,並且活化運用。

二、工藝品:具有在地文化特色或現有創意發展的手工藝及工藝品。

三、觀光休閒:地方文史特色、生活景觀環境經過文化及創意的包 裝進而發展休閒體驗之觀光事業。

四、音樂及表演藝術:地方音樂、傳統民俗技藝表演以及新開發的 表演藝術活動。

五、生活藝術:生活商品街的營造、傳統民俗地方祭典、與生活相 關文化產品的新開發。

六、產業文化:一級農林漁牧業與二級產業經過文化創意的包裝,或 者抽取其文化意涵加以擴展而成的產業類型。

根據上述學者之見解,得知文化產業涵蓋範圍甚廣,本研究案例 自來水園區將原有的一級產業結合具有文化特色的歷史古蹟,創造出 富含知識學習、休閒遊憩等多功能之交流園地,不僅達到古蹟活化再 利用之功用,遊客亦可由多元的展示活動中,體驗中間過程之樂趣,

獲取無形的資產乃其最終價值所在。

(23)

2.2.2 文化產業轉型作為休閒遊憩之用相關研究

一、位於柳營鄉旭山村東境的尖山埤江南渡假村,原為台糖新營廠專 用水庫,建於民國二十七年(西元 1938 年),原供應台南縣新營、

鹽水等台糖糖廠製糖用水,隨著糖廠業務轉型,水庫也改為觀光 用地。由於水庫集水區面積有 1028 公頃,周遭的山林景致酷似西 湖,原管轄單位台糖公司遂以江南西湖為出發點,投資興建以江 南為主題的休閒渡假村[9]。黃章恆(2005)[10]觀察尖山埤風景 區原本僅是「地方中心性」的風景區,因應度假的市場趨勢,近 年來亦積極擴充園區設施,除了五星級渡假旅館與商務中心外,

並結合休閒遊憩如:游泳池設施、住宿:醉月小樓與山水景觀,

以及開發其他多元的活動如畫舫游湖、水上腳踏車等。

圖2.2 植物園[9] 圖2.3 尖山埤水庫壩頂[9]

圖 2.4 醉月小樓[9] 圖 2.5 游泳池[9]

(24)

二、台南孔子廟創建於明永曆十九年(西元1665年)建築物以右側大 成殿為主體,清康熙二十二年清入台後,巡道周昌與知府蔣毓英 修繕已開始傾毀的先師聖廟,並易名為「先師廟」,次年設「台灣 府儒學」於此,得有「全台首學」美稱。孔廟三百多年來,共歷 經三十多次修建,孔廟文化園區是以孔廟為軸心,向外擴展,包 含有明清時期的寺廟、街弄與日治時期公共建築,構成了一個絕 無僅有的歷史街區[11]。蘇進長(2005)[12]指出「台南孔廟」為 首開國內以文化園區的概念來規劃孔廟之先例,亦為古蹟文化遺 產來推動公共造產之實例。內文旨在剖析遊客對孔廟文化園區之 遊憩滿意度與文化觀光認知之現況,並檢視現階段台南市文化觀 光建設之成果,結果發現,遊客對於「可促進觀光事業發展」、

「可提升國際知名度」、「具有促進經濟效益與傳承文化的意義」

之認知程度最高;在重遊意願方面調查得知,遊客對「台南孔廟 文化園區」與「台南市整體」文化觀光之重遊意願很高,也願意

「推薦親友至台南市參加文化觀光」。

圖2.6 孔廟大成殿與石獅[11] 圖2.7 泮宮牌坊[11]

圖 2.8 孔廟大門之全台首學匾[11] 圖 2.9 歷朝名匾[11]

(25)

三、溪湖糖廠創建於西元1919年,曾經是全台製糖量最高的糖廠,由 於社會型態及經濟結構改變的關係,現在溪湖糖廠轉型為教學及 休閒糖廠,民國九十一年開動觀光彩繪小火車後,帶動地方發展,

湧入更多的觀光人潮。糖廠內之五分車站興建於西元1921年,是 彰化縣內最古老的車站,現仍保持當初興建時的原貌,木構的建 築,歷經台灣兩次最大的地震,依然屹立不搖。自從糖廠轉型經 營觀光彩繪小火車後,即開放成為『糖業鐵道文物館』呈列早期 的糖業鐵道用品供民眾參觀。改造成功的溪湖糖廠冰品福利社,

己經成為週休日中部民眾的休閒要地,採用自營牧場現擠的鮮 奶,生產口味濃郁的純正冰品[13]。曾世芳(2006)[14]探討因周 休二日的政策帶動休閒風氣再加上文化資產維護、文化資產經營 觀念崛起,於是台糖公司決定轉型復駛小火車,延續歷史教育與 文化傳承的功能與特性。

圖 2.10 彩繪小火車[15] 圖 2.11 溪湖五分車站[15]

圖 2.12 昔日糖廠招待所[15] 圖 2.13 糖廠生產之冰品[16]

(26)

四、高雄糖廠舊稱「橋仔頭糖廠」,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機械式製糖 工廠,民國八十八年停止製糖業務,同時也因為糖廠裡歷史悠久 之古蹟的緣故,而慢慢走向休閒產業,糖廠創建至今已有百年歷 史,被列為縣定古蹟,製糖廠、日式木屋、紅磚水塔等昔日古物 保存完好,沿襲自日治時代的兩座事務所不但具有歷史意義,為 日本人模仿荷蘭在東南亞殖民地的建築,迴廊與連續拱門仿自歐 洲建築風格,也因為此珍貴遺產,所以開放給民眾參觀。高雄糖 廠除了相當重視糖業文史的保存外,當地縣政府並不定時在糖廠 內舉辦藝文活動,廠區內留進駐一批藝術工作者,他們留下部份 作品與糖廠景物融為一體,成為最佳的裝置藝術。糖廠亦有行駛 觀光五分仔列車,是學校戶外教學的最愛[17]。

圖2.14 橋頭仔糖廠藝術村[18] 圖2.15 辦公廳舍縣定古蹟[18]

圖 2.16 樹屋[18] 圖 2.7 紅磚水塔[18]

(27)

2.2.3 產業觀光之相關研究

觀光事業為多目標之綜合性事業,係自然資源、文化資產、交通 運輸、旅館、餐飲、購物中心、商店、休閒設施、遊樂場所、觀光宣 傳推廣及其他工商企業等之整合性事業,觀光產業已成為世界各國普 遍重視的無煙囪、不污染工業,且在創造就業機會及賺取外匯的功能 上具有明顯效益。就我國而言,發展觀光產業不但可以提升國民旅遊 品質,提供人民就業機會,更可帶來觀光外匯的實質經濟效益。近年 來,隨著國民所得提升及消費型態的改變,休憩需求的增加與產業結 構的轉變,促使「產業觀光」逐漸受到重視(張益壽,2002)[19]。

產業觀光,顧名思義就是與產業有關的觀光活動[20]。交通部觀光 局(1992)[21]委託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所研訂的「台灣地區觀光遊 憩系統開發計畫」中,對於國內的觀光遊憩資源,在衡量調查實際狀 況後,共分為五類:自然、人文、產業、遊樂和相關服務等資源。其 中關於產業資源的部分,提出產業觀光之發展策略以體驗生產過程、

解說服務、及購買活動為主,像是休閒農業、漁業養殖、休閒礦業、

地方特產或其他產業等形式皆可算是產業觀光資源。

須田寬(2001)[22]對產業觀光的定義指出,產業觀光係指利用具 有高度歷史文化價值的產業文化財(機器、器具、工廠遺址等)、生 產現場(工廠、工房等)、產業製品等作為觀光資源,以達到人與人 交流目的之活動。他同時也提及「產業文化財」的觀念,指出「產業 文化財」即為「產業遺產」,指的是過去產業所使用生產的硬體機械 設備、工廠建築結構、產業遺留下的物品及其為地區塑造之地景風貌 等,皆為頗具吸引力之觀光資源。另有學者曾宇良、曾慈慧(2005)[23]

闡述,產業觀光從字義上而言,產業包含農林漁業、工業、商業等各 項分野,產業觀光是以產業或資源作為觀光的對象,且將產業的設施、

(28)

機械及生產過程皆可作為觀光的媒介。

產業觀光從文化與公共關係的角度定義,認為可藉由發展產業觀 光,將保存下來無實質生產功能的硬體設備,搭配解說與參觀,將產 業文化視為新的觀光形式,並可吸引遊客進入地區參觀或消費,帶動 社區發展,帶來新的經濟收入與就業機會(林威逸,2005)[20]。

張璠等(2001)[24]指出,所謂產業觀光,係指依產業特性,輔導 並規劃「工業生產」配合「展示」與「教育」的體驗,結合觀光資源 之開發,除強化原產業生產機能外,亦可作為行銷推廣之用,藉由「觀 光產業」與「工業產業」的結合,一方面提升工業區形象,加速廠家 進駐;一方面經由遊憩據點之規劃開發,讓居民、相關團體除了觀光 休憩之體驗外,更能由工業所產生之生產認知,了解產業發展過程,

並達到「示範」及「寓教於樂」之成效。該定義明確指出,產業觀光 除了行銷推廣,賺取利潤之目的外,亦應具有教育及示範產業活動之 功能,將產業觀光的層次做了些許提升。

潘季珍(2008)[25]認為產業觀光係指以產業本身為主體,透過發 揮產業特性,將產業的機器設備、生產過程、產業景觀及產業文化視 為觀光資源,透過觀光遊憩的手法結合解說導覽、參訪、體驗等活動,

提供遊客兼具懷舊、教育、學習、體驗等知性功能之旅,創造遊憩新 體驗;對於企業而言,則著重於產業升級的部分,將原屬一、二級之 產業活動注入觀光的元素,連結生產製造與服務業兩大產業結構,轉 型為知識經濟產業,帶來實質經濟效益。

此外,亦有學者視產業觀光為「文化觀光」之一環(Edwards and

Liurdes,1996) [26],此種分類方式與以襲產為概念的產業觀光並不矛

盾。也就是說,產業觀光即為「襲產觀光」,從保存文化與促進文化 的活化的層面來說,產業觀光亦是「文化觀光」。

(29)

黃光男(2002)[27]亦指出,文化觀光是「一個旅遊者希望去體驗 存在於一個地方或區域當中人事物的一種慾望」。換句話說,就是去 體驗一種生活方式,其中還包括欣賞自然和人為的景觀、觀賞表演、

美食、逛街購物以及參觀博物館等。這些都是文化觀光的基本元素,

而透過這些活動,旅遊者可以體驗到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得到文化 涵養的效果,而文化觀光的活動範圍涵蓋有:

一、建物類:歷史古蹟、美術館、重要建築、博物館、考古遺跡、聚 落以及國家公園等地方。

二、活動類:文化活動、節慶、博覽會等事件。

三、消費設施:購物中心、零售店、旅館以及餐廳等設施。

綜合各方解釋,「文化觀光」應被界定為:區域外來的觀光客被 歷史遺跡、區域、社區或團體機構提供的全部或部分的歷史的、藝術 的、美感的、知識的、科學的、情感的、心理的或生活的不同形式的 活動與經驗等這些面向的東西所感動。推動「文化觀光」的關鍵在於:

它提供給人們的經驗需是“真實真切的體驗 (authentic experience),而 這真實性又與更廣義的豐富和有意義的休閒經驗內涵有關(劉大和、

黃富娟,2003)[28]。

綜合以上學者觀點,產業觀光不單是利用具有高度歷史文化價值 之產業遺產作為觀光資源,另一種係依產業特性透過觀光遊憩的手法 結合解說導覽、觀摩生產過程,配合「展示」與「教育」的體驗,達 到「示範」及「寓教於樂」之成效。如宜蘭金車酒廠提供一系列的

KAVALAN(葛瑪蘭)WHISKY酒堡之旅活動,首先經由簡報瞭解金車

關係企業,之後隨著導覽人員詳盡的口頭講解搭配解說看板瞭解

KAVALAN WHISKY釀製程序與種類,接著介紹製酒的過程及各式釀

酒設備,最後透過品酒的樂趣留下深刻的印象,此作法不僅是傳統產

(30)

業延續其產業風貌並同時達到產業升級效果,難能可貴之處為在於兼 具文化、教育、知性功能,進而創造有價值的休閒體驗。

2.3 遊憩動機之相關文獻 2.3.1 動機之定義

動機一詞長久以來因各理論學派所持立場不同,對於其界定也難 有一致、統一的看法,有些理論從行為歷程來探討、有些則從結果來 研究,也因此動機常與「需求」、「驅力」、「誘因」等名詞串聯在 一起(陳李綢、郭妙雪,2000)[29]。在一般的心理學書籍與研究中,

常定義「動機(motivation)是指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 導使該一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在歷程」(張春興,1994)[30]。由此 定義可看出動機是在引導個體行動及其達到目標的過程中一個必要的 潛在因素。不過,到目前為止卻無法有一個被普遍接受的固定定義,

而對於動機的研究,因為研究對象、內涵也就跟著不一樣,所以研究 者所提出之動機也不相同(羅鳳恩等,2003)[31]。以下就國內外學者 針對動機之定義彙整如表2.1。

表 2.1 動機定義一覽表

學 者 年 代

Kolter [32] 2000 動機是一種被刺激的需求,它足以引發個採取行動來

滿足需求。

許樹淵[33] 2000 人的行為在正常的情況下都有他的動機,激勵他去從 事某項活動,而動機是一種意識、一種趨力。

Schiffman and Kanuk[34]

2000

強調動機是個人內在的驅使力,促使人們採取行動,

會導致此種驅動力的存在是因為需求尚未滿足所引 發的緊張狀態。

陳宗雄

沈進成[35] 2003

就遊客而言,係為遊客對於觀光旅遊之景點具有吸引 力並產生需求,進一步至旅遊地區消費來滿足生理或 心理的驅策力。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1)

有關動機的一般性理論當中,以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最為人知

[36]。Maslow(1970) [37]指出動機係因需求所引起,包括生理、安全、

愛與隸屬、尊重、認知、美的、自我實現等七個層次,當低層級的需 求達到滿足後,方尋求更高層級需求的滿足,這些需求引發動機,導 引人們進行放鬆身心、追求新知、社交等旅遊活動,期盼透過旅遊動 機引發的行為,來滿足個體的需求。

曹勝雄(2001)[38]認為每個人在任何時刻都有需要,有些需要是 生理性的,出自於生理狀態的需要,例如:口渴、飢餓。此外,另一 種需要是心理性的,發自於心理狀態的需要,例如:受肯定、價值與 歸屬感的需要,一但需要的強度提昇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轉化為一 種動機,同時促使每一個人尋找滿足需要的東西。

Engel, Blackwell, and Miniard(1995) [39]認為,動機的起始點來自

於需求的激發。當現實的狀況與期望有段差距時,就會產生需求,隨 著差距的增加,激發的力量也隨之增強,稱之為趨力,趨力越強越能 促使人們滿足需求。

綜合以上各學者之觀點,可得知動機是為了滿足人們本身的需求 而產生的趨力,也是促使人們採取實際行為的原動力。

2.3.2 遊憩動機定義及分類

遊憩(recreation)一詞源於拉丁文recreatio,是指復原或恢復,並 有再創造(re-creation)的意涵在內(王昭正,2001)[40]。賴富山(2003)

[41]指出遊憩是一種自願參加的活動或體驗,而參與的動機,在不同的

動機下將會產生不同的遊憩行為。

王偉哲(1997)[42]認為遊憩動機係指個體遊憩之需求而引發動機 之產生,動機反應了遊客本身對活動需求之表現。因此,遊客會因自 身的需求產生遊憩動機,進而選擇符合動機之遊憩活動。

(32)

周義龍(1993)[43]提出個人在自己不同的生理、心理、社會、文 化意向與社會環境的改變下,都會影響其旅遊的動機,而這個動機往 往不只是受一種動機支配,而是同時有好幾種動機交叉存在的。

呂長賜(2006)[44]指出,動機的差異可來自個體的外在因素與內 在因素。外在的因素包括個人的年齡、所得、社會地位、文化因素等。

而內在因素上最重要的當推個人在人格特性上的歧異。所以,動機是 綜合內在與外在力量的影響結果。徐國全(2008)[45]亦提出,有了動 機才會有所行動以致產生休閒旅遊的外顯行為,而在此同時,個人將 會具有多重參與遊憩活動的動機,且這些動機的組成可反應出個人特 殊的需求,也可得知此種需求的特性將依個人的社會背景,對遊憩行 為更有直接影響,亦對個人與遊憩機會情境的偏好關係產生影響。

綜上所述,可得知遊憩動機往往會隨著研究性質、個人因素或遊 憩者本身需求的特性而有所差異,關於遊憩動機的類別,多位學者也 提出不同的分類看法,如Thomas[46]於1964年首先提出驅使人們進行 旅遊的18項重要動機,並將此18項的動機分成四個類別,如表2.2。

表 2.2 Thomas 歸納之旅遊動機表

教育與文化 輕鬆和樂趣 種族/傳統 其 他 1.看看別的國家的

人民如何生活、工作 及育樂

2.看看特殊的風景名勝 3.獲得新聞界正在報導 的事件以更清楚瞭解 4.參加特別的節慶活動

5.脫離每天例行的工 作與職責

6.好好地玩一下 7.去獲得某種與異性

接觸的浪漫經驗

8.去瞻仰自己 祖先的故土 9.去訪問自己家

人或朋友曾經去 過的地方

10.氣候 11.健康 12.運動 13.經濟 14.冒險 15.勝人一籌

的本領 16.順應時尚 17.參與歷史 18.瞭解世界

的願望 資料來源:1. Thomas, J. A. (1964)What makes people travel. ASTA

Travels News.Aug:169-172.

2.謝淑芬[47],觀光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3)

Crandall(1980) [48]針對芝加哥地區2,000名居民分析其旅遊動機,

提出遊憩活動參與的理由和遊憩活動需求為遊憩動機產生之原因,其 發展出十七項遊憩動機因子,其中包有享受自然逃離社會、保持身體 健康與結交新朋友等一般性的遊憩動機,如表2.3所示。

表 2.3 遊憩動機表

1.享受自然,逃離文明 2.逃離例行性事務與責任 3.生理的運動

4.創造力 5.鬆弛 6.社會接觸 7.尋找新朋友 8.接觸異性 9.家庭的親近

10.自我肯定

11.社會力量的顯示 12.利他主義

13.尋求刺激 14.自我實現

15.成就、挑戰與競爭 16.打發時間、避免無聊 17.美感的追求

資料來源:Crandall ,R.(1980).Motivation for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2(1),45-53.

Beard and Ragheb(1983)[49]的研究中針對一般遊客進行旅遊動機

之調查,將遊客的旅遊動機以因素分析之主成份分析法歸納成以下四 個構面[20]:

一、知性動機:在休閒活動中包含多少程度的心智活動,像是含有學 習、冒險、發現、思考、想像等成份的活動。

二、社會動機:因友情及人際關係的需要而去休閒,而後者為了取得 他人的尊敬或注意。

三、能力勝任動機:人們因想達成、主宰、挑戰、完成一些事而進行 休閒。

四、逃避動機:想逃避過於剌激的生活,想逃離人群的糾紛,尋求 自由獨立的感受,去放鬆自己。

(34)

McIntosh et al.(1990)[50]試圖依馬斯洛所提出的需求層級理論將基

本的旅遊動機分為四種類型,俾利瞭解驅使人民從事旅遊活動的內在 動力。該四種類型如下:

一、生理動機:包括生理的休息、野餐休憩、登山健行、以及和個人 身體健康直接相關等動機,其特點是以身體的活動來消除緊張和 不安。

二、文化動機:獲得有關音樂、藝術、民俗、舞蹈、繪畫及宗教等文 化活動。

三、人際動機:包括結識各種新朋友、走訪親友、避開日常的例行公 事或建立新友誼等。

四、地位與聲望動機:主要在滿足被人尊重以及從事個人有興趣的研 究。Maintosh 也強調說,我們很難指望旅遊行為只涉及單純的一 種動機。旅遊是一種複雜的象徵性行為形式,旅遊者通常透過這一種 形式來滿足多重的需求。

林博智(2005)[51]在遊客對歷史建築的遊憩動機與滿意度-以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為例中,將遊憩動機分為:

一、生理動機:包含慕名而來,滿足好奇心、透過歷史建築尋找心靈 上的寧靜、經由體驗歷史建築的相關活動調劑身心、追求快樂愉 悅、增加生活樂趣、脫離日常生活的壓力。

二、文化動機:從高雄史博館的展覽介紹中瞭解高雄市的發展歷史、

為了從先人的文物中了解傳統文化、透過歷史建築介紹了解高雄 史博館的歷史沿革、從展覽活動中獲得新知識、透過舉辦的講座 獲得新知識。

三、人際動機:利用休閒時間與親友共處、連絡親友之間的情感、家 人及朋友的邀約。

(35)

戴仲良(2008)[52]在研究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之遊客參觀博物館 之動機研究中,將十八題博物館休閒動機項目中歸納出四個因素構 面,分別是:

一、增進知識:學習到新事物及觀念、擴展我的知識領域、增加我的 學習與成長、獲得新的啟發。

二、博物館吸引力:科博館的內部陳設、科博館的知名度、科博館的 環境、科博館的展示內容。

三、放鬆壓力:紓解生活上的壓力、暫時避開忙碌的生活、調記自己 的身心、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質。

四、尋求人際關係:與他人互動、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提升與他人 的話題性、認識新朋友、增進與朋友互親人的情誼。

此外,也有學者將動機分為推力動機與拉力動機。吳忠宏等(2007)

[53]亦提及 Yoon and Uysal (2005)[54]進一步針對地中海北賽普勒斯著

名飯店之遊客進行問卷調查,研究中將動機分為推拉動機,推力動機 與內部動機有關,包含:令人激動、知識/教育、放鬆、成就、家庭聚 會、逃離、安全/有趣、離開家等面向;拉力動機與外部動機有關,包 含:現代氣氛和活動、寬敞的空間、可靠的天氣、自然風景、不同文 化、乾淨、購物、夜生活、有趣的鎮或村莊、水上活動。推動機可能 被視為逃離、休息和放鬆、聲望、健康、冒險、社會互動、家庭聚會 和興奮的慾望,拉動機則是因為目的地的吸引力而得到從事旅遊的靈 感,例如海灘、娛樂設備、文化、自然景觀、購物商圈和公園。

關羽彤(2005)[55]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滿意度研究中,將推力 動機分類為放鬆與逃離、社交與夢想、家庭與學習、冒險與友誼;將 拉力動機分為自然與生態、設施與文化、交通便利性、價格與資訊四 類。

(36)

陳璐芳等(2007)[56]針對溫泉會館顧客消費動機之研究中,透過 探索性因素分析歸納出影響顧客消費行為的推力動機為惠顧因子、社 交期望、生活調劑三因子;拉力動機因子為景觀交通、餐飲管理、裝 潢設備。由以上文獻得知,遊憩動機分類眾多,本研究在遊憩動機的 衡量上,首先參酌國、內外相關文獻從中選取出適當之遊憩動機變項,

同時考量到自來水園區之特色並經過適度修改,因此歸納出知性、人 際、休息與娛樂動機作為衡量遊客遊憩動機之研究變項。

2.4 體驗效益相關文獻與理論 2.4.1 遊憩體驗及效益

體驗(Experience)一詞源於拉丁文「Experiential」,意指探查、試 驗。Pine and Gilmore (1999) [57]提到,體驗事實上是當一個人達到情 緒、體力、智力甚至精神的某一水平時,意識中所產生的美好感覺,

兩個人不可能得到完全相同的體驗,因為任何一種體驗,都是某個人 本身心智狀態與那些事件之間互動的結果。以下就國內、外學者針對 體驗之定義彙整如表2.4。

表 2.4 體驗之定義彙整表

學 者 年代 體 驗 之 定 義

陳水源[58] 1988

解釋遊憩體驗乃是遊客在從事遊憩活動時,從環境中 獲得之訊息,對個別事項或者是整體環境之判斷所呈 現之生理和心理狀態而言。

林淑晴[59] 1988

遊憩體驗是由於個人生理、心理需求,與經驗的記憶 累積而形成的動機及期望,然而這些「動機與期望」

與所獲得的「遊憩體驗」二者間的差距即是遊憩的滿 意程度,其最終目的就是要達到最大之滿意程度。

Joy & Sherry

[60] 2003 認為體驗係為對某標的物的領悟、及感官或心理所產 生的情緒來自於個人親身參與與經歷。

鍾振華[61] 2003

體驗是個體對某些刺激回應的個別事件,體驗包括整 體的生活本質,通常是由事件的直接觀察或是直接參 與所造成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7)

Driver and Tocher(1970)[62]依遊憩行為方法對遊憩體驗加以闡釋

為:「遊憩者經由參與過程的潛在需求及實質獲得某種特有的獎勵,

亦指個人由過去的經驗與當時的環境影響產生的遊憩需要,形成動機 後而產生期望,進而發生遊憩行為,透過各種遊憩機會,再由遊憩者 對過去經驗的聯想,而產生心理及生理的感受」。同時,他們亦指出 遊憩是一種心理與生理的體驗,而遊憩體驗乃為遊憩者在無義務時間 內,親身參與遊憩活動時的心理狀態與自我報償,提出遊憩體驗條件 包括:

一、遊憩係由遊憩者參與所產生。

二、遊憩的體驗來自於遊憩者親身從事活動。

三、遊憩活動為一種自我報償,遊憩者可由活動參與而獲得喜悅感受。

四、遊憩參與係遊憩者在個人自由選擇下所從事之活動。

五、遊憩參與係發生於休閒時間內所從事的活動。

Driver and Brown(1975) [63]提出六項遊憩體驗理論包括:

一、遊客從事遊憩活動是種「目標指向」,遊憩活動只是手段,主要 目的是為了獲得滿意的遊憩體驗,遊客在從事遊憩前具有明確的 目標和動機,促使其選擇遊憩環境和活動,得以獲得滿意的體驗。

二、遊憩的本質和工作並無太大差異,工作動機理論亦可用於解釋遊 憩動機。

三、遊客從事遊憩活動的決策過程是理性且自覺的,遊客評估過各種 動機被滿足的可能性,進而產生遊憩決策。

四、遊客能明確意識出真正的遊憩動機,因此可從問卷中獲得,進而 加以歸納與分析。

五、經由遊憩動機和體驗做深入的實證研究後,將動機、環境和活動 做為遊憩體驗之環境管理,將有助於遊憩區之規劃和經營管理。

(38)

六、遊憩經營管理目標是使遊客獲得滿意之遊憩體驗。

遊客 遊憩環境 遊憩體驗

遊憩動機 從事遊憩活動

滿意度依其遊 憩動機滿足程

度而定

對社會產 生效益

圖 2.18 遊憩體驗理論架構

資料來源:Driver, B.L. and Brown, P.J. (1975)

Clawson and Knetsch(1969)[64] 依據時間序列提出遊憩歷程理

論,同時將它分成五個階段,說明如下:

一、預前處理階段(anticipate phase):是指遊客在離開家從事活動這 段期間,此階段遊客必須做下各種決策,因此遊客的需求品質有:

過去的經驗、完備的資訊及社會的價值觀。

二、去程(travel to sit):本階段是由家中前往遊憩區的過程,遊客必 須付出相當的費用與時間,透過交通工具完成此一旅程,因此遊 客的需求品質有:交通距離、交通時間、遊伴性質及沿途風景。

三、現場活動(the one-site activity):指到遊憩區開始一直到離開遊憩 區為止,這段時間從事的遊憩活動,也是整個戶外遊憩經驗發生 的原因。因此遊客的需求品質有:1.活動機會、2.自然環境特質:

空氣、湖泊和動植物、3.社會環境特質:交誼機會、學習功能、4.

經營措施特質:維護管理、庭園佈置;5.餐飲價格、服務、設備與 衛生口味等。

四、回程(return travel):由遊憩區返回家中的這段過程,遊客在此 階段所需求之品質與去程相似。

五、回憶階段(recollection phase):此階段的體驗發生在遊憩者於遊 憩結束後,個人回憶及整個體驗的一部分或多方面的回憶,會產 生與實際體驗不同的感受,與整個體驗互相影響,成為特殊固定

(39)

的感受。當中包括了過程中所有內在與外在的反應,在此五個遊 憩體驗階段中以現埸體驗最重要。

Driver (1997) [65]強調效益為對人或實質環境中,需求獲得正向

的改變,包含人際關係、體適能、預防社會問題、或穩定社群等;在 個人方面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心理滿足經驗,如活動結束後感覺良 好、與朋友在一起感覺到像與家人在一起一樣親密和覺得精神充沛 等。而「效益」被定義為達成目標的觀點,因此評估休閒效益最重要 的是去評估休閒活動是否能夠幫助它們達成目標,而非以一種客觀的 態度去評估達成目標的過程。許多休閒遊憩活動的效益是不能直接被 觀察到的,如從事運動可以產生個人愉悅感與成長,減少壓力與焦 慮,減緩抑鬱的程度[66]。

綜合以上學者觀點,人們因為本身過去的經驗與當時的環境形成 遊憩需求,進而產生明確的遊憩動機,在無義務時間從事自由選擇的 遊憩活動,就是為了獲得滿意之體驗,因此評估遊客是否能在體驗園 區遊憩活動與各項服務後達成他們的目標(體驗效益)更顯得分外重 要,而 Clawson and Knetsch(1969)[64]提及現埸體驗為最重要的階段,

因此本研究主要是想瞭解遊客在參與現場活動及服務後,所產生的即 時感受與效益程度為何。

2.4.2 遊憩體驗效益項目分類

陳水源(1988)[53]依據社會及心理環境對遊客的影響,提出其影 響所產生之主要體驗項目有:與大自然接觸、逃避實質壓力、適宜健 身運動、一般性研習、逃避個人與社會壓力、學習自立、學習與他人 相處、自我成就之實現、家庭團聚、安全感、冒險犯難、磨練領導能 力及結交新朋友。

(40)

陳凱俐(1998)[67]指出遊憩體驗的類別包括生理上的體驗、安全 上的體驗、社會上的體驗、知識上的體驗及自我滿足的體驗,其內容 如下:

一、生理上的體驗:如促進身體健康、恢復體力、使身體放鬆、保持 健 康的身體等。

二、安全上的體驗:如排除壓迫感、解除現實生活壓力、使心神安寧、

穩定情緒等。

三、社會上的體驗:如與朋友相聚、談心、幫助別人、與家人歡聚、

結交新友、學習與人相處與交往等。

四、知識上的體驗:如滿足求知慾、研究學習某種事物、增加學習的 新機會等。

五、自我滿足的體驗:如肯定自我、成就感、享受美感等。

Verduin & McEwen(1984) [68]提出休閒活動參與者可以透過休閒

參與的經驗中,獲得不同的體驗效益,分別為:

一、社交效益:當人們參與休閒的時候,能結交相同嗜好的朋友或與 同伴、家人團聚,分享經驗、彼此交流,或者與體貼的人相處,

並藉此達到社交效益。

二、放鬆效益:根據醫學研究,約有50%~80%之各類疾病皆導因於心 理壓力太大,參與休閒活動可以適度減輕生活壓力、消除疲勞、

調適心情以保持身心方面的最佳狀態。

三、教育效益:休閒活動提供自然生態,地方人文等多方面不同導覽 的體驗,可從中學習到新的事物,使人習得新知識,充實生活,

提高個人生活的技能。

四、心理效益:每個人都有希望被尊重,被認同的慾望,休閒活動提 供機會讓每個參與者均能從中獲得滿足感、成就感及安全感;有

(41)

形或無形的被肯定或肯定自我的機會。

五、美學效益:欣賞美的事物亦是休閒活動中的一種,因此在遊程中 任何的審美意識與美學價值即成為休閒體驗效益所在,包含了產 品包裝、服務人員舉止衣著、環境景觀空間等。

六、生理效益:從事休閒活動能夠強健體魄、加強體能,避免因缺乏 運動而發胖或罹患與心臟血管有關的疾病,定期的肢體動作活動 能確保身體的健康。

郭敬中(2006)[69]於南投縣休閒農業區遊客體驗因素之分析中,

以社交、紓壓、教育、心理與美學作為評估指標,將遊客對於休閒農 業區體驗效益分類與內容為:

一、活動與產品部份:包括結交到新朋友與同好、達到消除疲勞與減 輕病痛效益、具有他處沒有的特殊體驗活動,並增長知識、遊程 產品符合期望與偏好、對於提供之遊程與產品感到品質精緻及物 超所值。

二、環境部份:包括提供意見交流空間,促進與同伴間的情感交流、

環境氛圍能達到放鬆心情及遠離日常壓力效益、產業與文化之導 覽設備與解說牌具有教育效益、環境設施安全,有賓至如歸的感 受、人文特色豐富和景觀規劃優美具有獨特風格。

三、媒體與行銷部份:包括樂意和他人分享愉快經驗、透過媒體報導,

加深休閒舒適之印象、會藉由媒體獲取旅遊資訊、媒體之報導與 實際狀況符合,具有說服力、媒體報導已將此處塑造成景觀優美 且具特色的休閒度假地。

四、服務部份:包括感受到服務人員的親和力、服務人員態度能使我 心情愉悅、服務人員的導覽專業與耐心解說,有獲取新知效益、

服務人員應對態度使得感覺受到尊重、服務人員的舉止與衣著能

(42)

感受到專業與美感。

五、總體評價部份:包括活動與產品相當具有市場競爭力、對於整體 環境與景觀設計感到完善、媒體行銷已成功塑造知名度、滿意本 農業區的服務品質、如果有機會,會向朋友推薦並重遊此處。

蕭惠勻(2008)[70]遊客對休閒農場功能認知與體驗效益之關係之 研究中,將體驗效益分類為生理效益、教育效益和社交效益三項構面,

依此來探討遊客在實際體驗後得到的心理感受。

綜合上述,遊憩體驗效益涵蓋範圍甚廣,而本研究範圍自來水園 區是以知性教育、環境設施與休閒遊憩為主,因此調查面向會著重於 遊客心理、社交、人員服務及環境設施效益為主。

2.5 滿意度

2.5.1 滿意的意涵

滿意指的是關係的雙方對於對方角色的預期與實際的相符程度。

Kotler(1988)[71]指出,顧客滿意度為企業獲利的最佳指標。Fornell(1992) [72]則認為滿意的顧客是公司的資產,因為滿意的顧客帶來重複的購

買,顧客滿意為經濟福利的指標。因此,如何有效且正確的衡量顧客 滿意十分的重要,其結果對於組織決策有重大的影響。在旅遊體驗相 關的學術研究中,眾多學者也多以滿意度概念來測量遊客遊憩體驗之 滿意程度(陳墀吉,2004)[73]。

2.5.2 滿意度定義與分類

Fornell(1992) [72]指出顧客滿意度是指顧客在購買產品或使用服

務後的整體衡量經由經驗而產生的一種態度。以消費者心理學而言,

顧客對於商品屬性或特徵的看法,就是滿意度形成的基礎。換言之,

顧客歸納商品屬性的過程所反映出來之具體結果,就是商品或服務的

(43)

滿意度[74]。

Giese and Cote(2000) [75]綜合了30年來20個在顧客滿意度研究中

所用的定義,並參酌個人訪談與焦點群體訪談的資料後,將顧客滿意 度定義為:顧客在某一個時間點或期間,對於產品取得與消費經驗等 層面,所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彙總性情感反應。

Kotler(1994)[76]指出消費者滿意來自消費者對產品購買前的預期

與期望,購買後實際認知到產品功能特性或服務的績效表現,二者比 較後形成愉悅或失望的程度。二者間若存有差距,則發生滿意或不滿 意的感覺。

鄒文昇(2005)[77]亦指出滿意度為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或接受服務 前的期望,與實際使用產品或接受服務後的過程之結果,經主觀認定 評估所產生正面或負面的反應。

Fornell(1992)[72]指出,顧客滿意度是一個複雜的構念,本質呈多

元化之現象,故衡量方式各有不同,一般衡量方式大致分「整體滿意 度」及「分項滿意度」二種。「整體滿意度」是一種整體的反應,代 表不同屬性評量的總和,也就是衡量消費者對產品的整體使用結果,

為一個整體性的評估;而「分項滿意度」則是指產品各屬性的滿意度。

侯錦雄(1990)[78]於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知關係之研究中,

認為滿意度係受個人特徵與差異、遊憩動機(需求)、遊憩場所(機會) 等因素影響。在滿意度的測量上,將滿意度分成兩類,分別為總滿意 度和分項滿意度,分項滿意度包括有環境滿意、活動滿意及管理滿意 等三個概念。

李文貴(2007)[79]則將滿意度分成旅遊消費:包含(門票、餐飲、

紀念品)價格、服務設施:包含(各項解說、提供的展示、各項遊憩 設施、洗手間的清潔舒適、整體環境的清潔舒適、餐飲品質、服務人

(44)

員)與交通品質:包含(停車場規劃及停車便利性、路標指示、交通 路線安全性與舒適度)等三方面探討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之遊客 滿意程度。

林博智(2006)[51]於研究高雄歷史博物館遊客滿意度中,以分項 滿意度作為測量遊客滿意程度變項。其中各變項類別包括:

一、遊憩環境:交通的便利性、歷史建築的保存與維護、館內及週遭 環境的清潔衛生、歷史建築的整體環境景觀、歷史建築的建築藝 術。

二、遊憩服務設施:停車的便利性、展示設施的豐富性、傳統文化活 動體驗、安全防護設施、無障礙設施(步道、電梯、扶手等)、

參觀的動線指示系統完善。

三、解說服務:歷史建築解說導覽活動、解說牌內容標示清楚、服務 人員和善的態度、解說內容符合我能瞭解的程度、解說服務人員 對展品的概念都很清楚。

四、心理體驗:經由體驗歷史建築的相關活動調劑身心、慕名而來,

滿足好奇心、為了追求快樂愉悅、增加生活樂趣、脫離日常生活 壓力、透過歷史建築尋找心靈上的寧靜。

陳永裕(2007)[80]認為其研究之滿意度著重整體性、概括性的瞭 解,故不分構面,並設計公共設施及展場動線、靜態及動態解說、人 員服務、參觀後的認知及重遊意願等問項作為衡量遊客對於台灣文獻 館之整體滿意度。

蘇進長(2005)[12]對於台南孔廟文化園區也是以整體滿意度概念 衡量遊客對於園區設施與服務品質部份:包含古蹟建築保存維修成 果、景觀綠化植栽成果、動線指標設計成果、紀念品包含售價、品質 與服務態度、員工服務品質、導覽摺頁內容品質、解說牌解說效果等

(45)

十四個問項。另一項則是對台南市整體文化觀光旅遊環境:整體的文 化觀光旅遊活動相關設施、整體的市容、整體的古蹟文化觀光資源豐 富性、人文節慶活動與各項觀光旅遊服務資訊系統品質等十個問項加 以測量。

洪瑞英(2004)[81]指出滿意度為測量人們對產品、工作、生活品 質、服務品質或戶外遊憩品質等看法的工具,是一項非常有用的測量 行為指標。測量滿意度時,因不同時空背景下提出不同看法,有些學 者認為滿意度是一整體性、概括性的構念,就以整體滿意程度(overall

satisfacation)來測量。也有認為滿意度應是一多重項目的測量,即先

測量產品各屬性的滿意程度,再加總求得整體的滿意度。本研究擬以 分項滿意度的概念,來測量自來水園區遊客對於園區硬體設施、景觀 環境與服務管理之各項滿意程度。

2.5.3 顧客滿意度之衡量尺度

顧客滿意度之衡量對於服務大眾的行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 該企業的整體滿意度會影響顧客的再次消費行為,藉由正確的解釋顧 客對於業者的滿意程度有助於改善企業本身的劣勢,並維持優勢以增 加績效。Day and Ralph (1977) [82]提出藉由衡量單一整體產品滿意程 度,可以了解顧客在不同領域上對產品的使用結果,因此許多不同的 衡量尺度也被學者提出來評量消費者的滿意程度,大致分類為下列五 類:

一、簡單滿意尺度(Simple Satisfaction Scale)

從「完全滿意」、「非常滿意」到「很少滿意」、「不滿意」等 分為三至七個尺度不等。此一尺度隱含了一個假設:很少滿意發生或 沒有滿意發生,即代表了不滿意。

二、混合尺度(Mixed Scale)

(46)

從「非常滿意」、「滿意」、到「不滿意」、「非常不滿意」等 分為三至七個尺度不等。此一尺度隱含的觀念是:滿意和不滿意是一 個不連續帶上的兩端。

三、期望尺度(Expectational scale)

衡量產品的績效是比較消費者的預期好或壞,此種衡量尺度隱含 的觀念是:若產品的績效比消費者的預期要好,則消費者會感到滿意;

反之若產品的績效比消費者預期的要差,則消費者感到不滿意。

四、態度尺度(Attitude scale)

衡量消費者對於產品的態度、信仰。例如從「非常喜歡」、「喜 歡」、到「不喜歡」、「非常不喜歡」等分為三至七個尺度。消費者 愈喜歡某一產品,則代表對此產品的滿意程度越高。

五、情感尺度(Affect scale)

衡量消費者對於產品的情感面反應,正面的情感反應象徵消費者 對產品的滿意,負面的情感反應象徵消費者對產品的不滿意。

消費者藉由這些方法來衡量此產品或服務在其心中的價值或滿意 程度,縱然這些尺度種類是相對且不同的,但是不論以期望、態度、

或是情感尺度來分,其實都是以消費者的角度來表達屬於消費者本身 的觀感。林鴻偉(2003)[83]提及Aiello,Czepiel & Rosenberg[78]於1976 年研究結果發現以混合尺度衡量得到的平均滿意程度為最高,且衡量 消費者對產品各屬性也可以表達較多的資訊,因此本研究設計問卷 時,將以混合尺度觀點出發來設計滿意度問卷。

2.6 遊憩動機、體驗效益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張佩娟(2003)[84]於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 雲林醫院員工為例之研究中,主旨為瞭解醫院員工休閒運動狀況及參 與休閒運動之動機與滿意度因素。調查期間共計發出500份問卷,回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able 12 : Sampling errors of per-capita shopping spending of interviewed visitors, by place of residence and type of expense. Table 13 : Interviewed visitors’ comments on

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viewed visitors, by place of residence Table 2: Average length of stay of interviewed visitors, by place of residence Table 3: Per-capita spending

Table 12 : Sampling errors of per-capita shopping spending of interviewed visitors, by place of residence and type of expense. Table 13 : Interviewed visitors’ comments on

Table 1: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viewed visitors, by place of residence Table 2: Average length of stay of interviewed visitors, by place of residence Table 3: Per-capita spending

Teachers may encourage students to approach the poem as an unseen text to practise the steps of analysis and annotation, instead of relying on secondary

In this talk, we introduce a general iterative scheme for finding a common element of the set of solutions of variational inequality problem for an inverse-strongly monotone mapping

From these results, we study fixed point problems for nonlinear mappings, contractive type mappings, Caritsti type mappings, graph contractive type mappings with the Bregman distance

From the existence theorems of solution for variational relation prob- lems, we study equivalent forms of generalized Fan-Browder fixed point theorem, exis- tence theorems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