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偶像崇拜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價值觀與品格發展的研究 徐昇民、郎亞琴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偶像崇拜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價值觀與品格發展的研究 徐昇民、郎亞琴"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偶像崇拜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價值觀與品格發展的研究 徐昇民、郎亞琴

E-mail: 382065@mail.dyu.edu.tw

摘 要

本研究目的能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價值觀對品格行為的現況與關係,及其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情形。為了達到 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價值觀和品格行為的問卷調查」作為資料蒐集 的工具,以彰化縣與南投縣國民小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總計有效樣本共724份。根據問卷填答結果,以描述性統計、

獨立樣本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本研究的主要結論概述如下

: 一、國小高年級學生最崇拜的偶像類型以「影視明星、歌手、節目主持人或運動員」為最多,其中不同「性別、年級、

社經地位」之國小高年級學生最崇拜的偶像類型均以「影視明星、歌手、節目主持人或運動員」最多 二、國小高年級學生 崇拜偶像的原因以「有才華」最多,其次為「聰明有智慧」,再者為「長得很漂亮、很帥、身材好」與「認真負責」 三、

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之認同程度良好,其中以「認知性的認同」層面最高,而「行為性的認同」層面最低 四、國小高 年級學生價值觀之感受程度良好,其中以「生理價值觀」層面最高,而「能力價值觀」層面最低 五、國小高年級學生品格 行為之感受程度良好,其中以「個人和他人表現」層面最高,而「個人和社會表現」層面最低 六、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 拜程度愈高,其品格行為之感受程度愈高,其中以「情感性的認同」對品格行為整體預測力最高 七、國小高年級學生價值 觀程度愈高,其品格行為之感受程度愈高,其中以「人際價值觀」對品格行為整體預測力最高 最後,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 相關建議,以做為國小教師、家長及後續研究者之參考。

關鍵詞 : 偶像崇拜、價值觀、品格行為

目錄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謝辭………vi 目錄……… vii 表目錄……… x 圖目錄………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4 第三節研究問題與假設 5 第四節名詞釋義 7 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二章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價值觀之相關理論與研究 11 第二節品格教育之相關理論與研究 31 第三節偶像崇拜之相關理論 與研究 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 54 第一節研究架構 54 第二節研究對象與取樣方法 58 第三節研究工具 59 第四節資料處理與統 計方法 75 第五節實施程序 76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77 第一節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價值觀以及品格行為之現 況分 77 第二節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高年級學生在偶像崇拜與價值觀和品格行為之差異分析 96 第三節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 崇拜與品格行為和價值觀與品格行為之相關分析 111 第四節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對品格行為之預測分析 118 第五節國 小高年級學生價值觀對品格行為之預測分析 12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5 第一節主要研究發現 135 第二節結論 140 第三節建 議 144 參考文獻 149 一、中文部分 149 二、英文部分 154 附 錄 157 附錄一預試問卷 157 附錄二正式問卷 161 表目錄 表 4-1「國小高年級學生最崇拜的偶像類型」之人次分配表 78 表 4-2「不同背景變項與國小高年級學生崇拜偶像類型」之交 叉分析表 80 表 4-3「國小高年級學生最崇拜的偶像原因」之人次分配表 82 表 4-4「不同背景變項與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 拜原因」之交叉分析表 84 表 4-5「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問卷」整體及各層面分析摘要表 86 表 4-6「國小高年級學生偶 像崇拜問卷」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87 表 4-7「國小高年級學生價值觀問卷」整體及各層面分析摘要表 89 表 4-8「國 小高年級學生價值觀問卷」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90 表 4-9「國小高年級學生品格表現問卷」整體及各層面分析摘要 表 93 表 4-10「國小高年級學生品格行為問卷」各題平均數與標準差摘要表 94 表 4-11不同性別對偶像崇拜表之獨立樣本考 驗分析 97 表 4-12不同年級對偶像崇拜表之獨立樣本考驗分析 98 表 4-13不同社經地位對偶像崇拜表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分 析 99 表 4-14不同背景變項的偶像崇拜考驗分析 100 表 4-15不同性別對價值觀量表之獨立樣本分析 102 表 4-16不同年級對 價值觀量表之獨立樣本考分析 103 表 4-17不同社經地位對價值觀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分析 104 表 4-18不同背景變項的價值 觀考驗分析摘要表 105 表 4-19不同性別對品格行為之獨立樣本分析 106 表 4-20不同年級對品格行為之獨立樣本分析 107 表 4-21不同社經地位對品格行為表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09 表 4-22不同背景變項品格行為的考驗分析 110 表 4-23國小高年級 學生偶像崇拜與之品格行為相關係數摘要 111 表 4-24國小高年級學生價值觀與之品格行為相關係數摘要 115 表 4-25國小高 年級學生偶像崇拜各層面預測「個人表現」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19 表 4-26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各層面預測「個人 與他人表現」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20 表 4-27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各層面預測「個人與社會表現」之多元迴歸分析 摘要表 121 表 4-28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各層面預測「品格行為整體」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22 表 4-29逐步多元迴歸 分析綜合摘要表 123 表 4-30國小高年級學生價值觀各層面預測「個人表現」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25 表 4-31國小高年級

(2)

學生價值觀各層面預測「個人與他人表現」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27 表 4-32國小高年級學生價值觀各層面預測「個人與 社會表現」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29 表 4-33國小高年級學生價值觀各層面預測「整體」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30 表 4-34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綜合摘要表 132 圖目錄 圖2-1 個人價值觀的形成過程………23 圖3-1 研究架構 圖………..……… 5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牛格正(1992)。同儕輔導的理論基礎。輔導季刊,30,41-49。 王伸如(2009)。國小高年級學生文化之研究-以臺北縣 林口鄉公立國小為例。銘傳大學,臺北市。 朱龍祥(1996)。流行歌曲歌迷偶像崇拜的行為與心態初探。高雄醫學院,高雄市。 江承曉

(1996)。青少年的生活壓力,因應行為與其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月桂

(2008)。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金錢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吳明 清(1983)。我國青少年價值觀念及其相關因素(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明隆、涂金堂(2006)

。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四刷)。臺北市:五南書局。 吳武典(2007)。品格教育的反思。研習資訊,24(1),17-32。 吳清山、

林天祐(2005)。品格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64,149。 吳淑玲(1996)。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價值觀關係之研究。教育資料 文摘,37(4),157-175。 吳鐵雄(1996)。工作價值觀量表之編製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呂敏華(2006)。高雄市 國民小學品格教育實施現況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李佩真(1998)。偶像文本的消費意義:迷與偶像關係之 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李柏英(2002)。評價歷程的理論與測量:探討價值觀與情境關聯的新取向。應用心 理研究,14,79-116。 李盈慧(2004)。臺北地區國民中學學生知覺之學校道德氣氛及其價值觀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素貞、蔡金鈴(2004)。中小學品格教育之實施與評量。教育研究月刊,120,53-59。 林生傳(2005)。教育 社會學。臺北市:巨流。 林靜宜(1998)。專科學生工作價值觀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 林英貴(1987)。台北地區國中生電視明星認同研究。輔仁大學,臺北市。 侯成彥(2010)。品格教育輔導方案對國小兒童自我概念影 響之行動研究-以台南市大港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姜韻梅 (2003)。國小高年級學生偶樣崇拜與自我概 念之研究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師院,臺中市。 胡慕情(2006)。明辨多元價值,各界談品格教育。台灣立報。第 3 版 唐淑 珊(2008)。偶像崇拜、消費價值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青少年觀看韓劇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

,臺中市。 徐寶聲(2006)。留德、法之中國大學生人格特質、價值觀、生活型態及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 學,臺北市。 高士雄(1997)國小高級學童偶像崇拜類型之研究—以台東縣例。社會科學教育學刊,7,136-157。 康曉蓉(1997)。

台北市國中生道德價值觀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灣師大,臺北市。 張春興(1999)。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際。

台北:東華。 張酒雄、陳枝烈、簡慶哲、張淑美 (1993)。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刊,10,261-322

。 張智雅(2000)。偶像崇拜與青少年認同─以台灣流行音樂歌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醫學院,花蓮市。 教育部(2007)。

品德教育資源網。2010年10月28 日, http://ce.naer.edu.tw/subject.php 莊耀嘉(1990)。馬斯洛:人本心理學之父。臺北市:桂冠。 許芳菊

(2007)。南方朔:對偏差的事,請堅決抗拒。親子天下專刊 教出品格力,89-92。臺北:天下。 郭為藩(1981)。教育發展與精神建設

。臺北市:文景。 郭致君 (2001)。台北地區國中生偶像崇拜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弘偉(2008)。臺北市國民中小學資賦優異學生價值觀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信木、陳秉 璋(1990)。價值社會學。臺北市:桂冠。 陳啟明(2007)。行為心理學觀點的品格教育探討。教育研究月刊,75,71-82。 陳清 溪(2004)。新世紀的學生品格教育。研習資訊,21(5),39-47。 陳祥裕、許歆宜(1998)。國小高年級學童偶像崇拜情形與學業成績關係之 研究。傳習,16,29-50。 陳琴心(2008)。國小實施品格教育課程之研究—以新竹市南寮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新竹市。 粘沅如(2004)。我國國中學生價值觀之調查研究-以彰化市三所國中三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政治學大學,臺北市。 傅國樑(2003)。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高中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

,臺中市。 黃德祥、洪福源(2003)。美國品格教育的內涵與實施。臺灣教育,625,15-29。 楊國樞(1994)。中國人的價值觀─社 會科學的觀點。臺北市,桂冠。 楊靜芬(2005)。國小高年級學生價值觀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楊靜芬(2005)。國小高年級學生價值觀調查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賈馥茗(1975)。個人 價值觀念的發展與形成。載於方炳林、賈馥茗主編,教育論叢,頁 21-36。臺北市。 蔡州宙(1999)。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漫畫人物認 同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蔡岱容(2006)。健身俱樂部會員價值觀、生活型態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蔡彰盛(2008)。警統計:詐騙案暑假多於學期間。自由時報。檢索日期:2008.06.12。World Wide Web: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ul/2/today-north18-2.htm 鄭慶宗(1989)。青春偶像青少年次文化,教與愛,26,7-8頁。 蕭淑 穗(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控制信念、自我概念、偶像崇拜行為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臺南市

。 戴麗美(2005)。數位媒體與國小學童價值觀之相關性研究-以大臺北地區國小三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 大學,臺北市。 簡茂發、何榮桂、張景媛(1998)。國中學生價值觀量表編製報告。教育心理學報,30(2), 17-32。 魏鈺珊(2005)。

論青少年價值觀與品格教育。南縣國教, 18, 44-45。 羅惠如(2010)。高雄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生命價值觀與挫折容忍力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關尚仁(2004)。電視媒體對於社會價值觀的衝擊與影響。文教基金會會訊,75

,27-31。 蘇芸慧 (2004)。國小教師品格教育課程實施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 二、英文部分 Adler, F. (1956).The value concept in sociology.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2, 272-279. Berkowitz, M. W. (1998). Obstacles to teacher training in character education.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20, 1-10. Bronfenbrenner,U. (1960). Freudian theories of identification and their

(3)

derivatives. Child Development, 31,15-40. Coles, R. (1997). The moral intelligence of children. New York, NY: Simon & Schuster. Erikson, E.H.(1968). Youth and Crisses .New York: Norton. Freud,S.(1935). A GreneralIntroducation to Paychoanalysis.JoanRiviere(trana

),N.Y.Liveright. Frith, S. (1996).Music and identity. In S. Hall& P. du Gay (Eds.), Questions of cultural identity,108-127.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Hart, A. W.(1994).Creating teacher leadership role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30,472-497. Jones, E. N., Ryan, K.,

&Bohlin, K. (1998).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teachereducation: How are prospective teachers being prepared to foster good character of student discipline situation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Chicago, IL. Kagan,J.(1958).The Concept of identific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65(5),296-305 Lickona, T. (2003). The center of our character: Ten essential virtues. The Fourth and Fifth Rs-Respect and Responsibility, 10(1), 1-3. Maslow, A. H. (1987).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3rd ed.).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Mckinney, J. P. (1980). The development of values: A perceptual interpret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1(5), 801-807.

Milson, A. J., &Mehlig, L. M. (2002).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for character educ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6(1), 47-53. Piaget, J. (1971). The theory of stages in cognitive develop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Raviv,A.,Bar-Tal,D., Raviv, A. &

Ben-Horin, A.(1996), Adolesencent idolization of pop singers: “cause, expressions, and relianc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encent, 35(5), 631-350. Rokeach, M. (1973).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 New York, NY: Free Press. Rose, C. M., & Sharon, W. W.(2001).Classroom idea-sparkers. Childhood Education, 77, 222-227. Ryan, K. &Bohlin, (1999).Building character in schools : Practical ways to bring moral instruction to life.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in students? 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20(4), 11-28. Simon,H.A. (1957), Administration Behavior: A Study of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2nd ed.),N.Y.:The Free Press. Vessels, G. G., & Boyd, S. M.

(1996).Public and constitutional support for character education.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80(579), 55. Woodward, K.

(Ed.) (1997), Identify and difference,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從小到大都在台中唸書,大學就讀 ○○ 大學國貿系,學習國際貿易方面的專業知識。後

分類法,以此分類法評價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探討其所展現的 SOTO 認知層次及其 發展的主要特徵。本研究採用質為主、量為輔的個案研究法,並參照自 Learning

自 111 學年度開始,「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數學考科」將依據 108 學年度 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

 「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培養學生的國民

 課程發展議會於 2002 年提出將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 同,以及承擔精神,作為促進學生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的首要培育的正 面價值觀和態度;並因應社會發展和學生需要,於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年級 教學重點 學科活動 價值觀及態度 三年級 主題:粵劇 中文科:認識粵劇的背景

使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優 點,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 尊崇,及培養學生對其他民 族、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及 生活方式,採取一個積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