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調查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國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調查之研究"

Copied!
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我國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調查之研究 1

摘 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成效滿意度等相關議題。本研究以 問卷調查為主,文獻回顧及專家訪談為輔進行分析。有關於師資培育機構運 作滿意度,研究結果表示受試者對於目前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整體而 言,持普通態度。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之面向共有三項,分別是「教學 輔導」、「行政目標」與「設施設備」。

本研究結果顯示受訪者同意目前國中小教師,其教學方法均能達到「

教學目標」;而師培機構也願意「配合教改」政策的執行,「圖書資料」也 能滿足師培生之需求。但受訪者亦表示師資培育「多元開放」並未達到原有 理想與功能;師培生投入教職後,在教師專業精神方面之表現也不盡理想,

且師培機構的校園文化未能激勵師培生教育熱忱。

多元開放已是當前教育趨勢,為有效控管師培品質,「師資培育機構 績效評鑑」應持續進行。而師培機構應加強師培生教育專業精神的潛在課 程,啟迪師培生敬業樂業的教學態度,以滿足用人單位及社會大眾之期待。

關鍵字:師資培育、師培生、滿意度、師培機構 蔡明㈻ Ming-Hsueh Tsai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幹事

Secretary, National Academ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Preparatory Office

A Study of the Sense of Satisfaction for the Centers for Teacher Education in Taiwan

1 本研究問卷調查資料整理於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百年師校與十年師培的未來>之研究 案。同時也感謝該案計畫主持人何主任福田,給予本文許多建議。另外也感謝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教育系周教授愚文,本處王助理研究員順平、丁偉安小姐、邱毓雯小姐,在研究期 間給予許多指教與建議,在此一併致謝。

(2)

Abstract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factors of operation performance andsatisfaction of the Centers for Teacher Education. The questions explored are as follows:

This study is based on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s, literature review, and expertise interview.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it shows that testers hold neutral attitudes towar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Centers for Teacher Education. There are thre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erformance: ‘teaching assistances’, ‘administration goals’ and ‘facilities’.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enters for Teacher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its characteristics. Teacher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professional attitude and then skills.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include: Building a system to improve present teacher education problems, continu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e Centers for Teacher education, setting up interactive mechanism or regularly holding academic seminar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enters for Teacher Education.

Keywords: teacher education, pre-service teacher, sense of satisfaction, centers for teacher education

(3)

壹、緒 論

一、研究動機

1986年Carnegie報告書認為,教育改革必先改革師資培育(Sadovnik, Cookson, & Semel, 2001),而我國於1994年在師資培育上出現重大變革。新 頒《師資培育法》,改變了我國師資培育傳統模式,確立了多元化的師資培 育制度,其制定之目的主要針對長期師範教育壟斷師資培育產生的弊端,而 提出多元開放的要求(紀金山,2002)。然多元化師資培育之目的在於透過 市場競爭機制,提升教師素質、充足教師來源及增進教師專業知能。

根據師資培育法修正案第五條規定:「師資培育,由師範校院、設有 師資培育相關學系或師資培育中心之大學為之」。有別以往,除三所師範大 學、政治大學教育系(培育中學師資)及九所師範學院(培育小學師資)

外,各大學院校亦可開設教育學程,進行中小學師資培育的工作。

隨著時代的變遷,師範院校也不斷轉型; 2000年嘉師與嘉義技術學院 合併為嘉義大學,2003年東師轉型為台東大學,2004年南師轉型為台南大 學,2005年八月一日僅餘的六所師範學院(臺北、新竹、台中、屏東、

花蓮、市北師)同時更名為教育大學,依舊持續進行師資培育的工作,但 至此已無師範學院的存在(何福田,2005a)。

師範校院不斷轉型,而師資培育機構也由以往的師範校院轉變成師培 中心。但兩者間存許多不同點,從教學資源、行政組織,到校園型塑的教育 文化,都具有一定的差異,所以師培中心其教育功能之價值是否如同以往,

或是更優?還是更劣?有待考驗。

基於提升師培機構運作之滿意度,符應教育現場要求之原則,及社會 大眾對師培機構之期許,本研究針對師培機構探討其滿意度,並提供有關單 位研擬提升師培機構運作滿意度之相關方案。

(4)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針對師資培育中心的滿意度,預期達成以下目的:

(一)了解師資培育中心運作成效的滿意度及滿意度之面向。

(二)探討不同背景之受訪者對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的認知差異。

(三)根據調查結果探討師培機構精進策略,滿足教育現場之需求。

(四)根據研究結果,研提教育主管單位與師培機構參考之建議方案。

貳、師資培育機構之現況

目前台灣一百五十餘所公私立大學校院已有一半設置教育學程,而學 程數共有96,其中中教學程55所、國小學程21所、幼教學程17所、特教學 程3所(詳見表1)。多元開放的師資培育制度至今(2005)已逾十個年頭,

目前師資培育機構每年培育候用教師超過20,000人(何福田,2005b)。根 據內政部戶政司資料顯示,我國人口出生率自1980年開始緩步下降,至民國 1998年急速下降至今,其趨勢尚無回升的跡象。但是反觀我國自從師資培育 政策改變後,師培數量卻是快速增加,截至2005年6月的統計,師資儲備量 已達到3萬1,264人,且預估近年新增取得合格教師證書的「師資儲備人員」

約17,000人。

參照少子化的人口結構變遷,我國師資儲備量不但充足,且亟待適量 調節(教育部中教司,2005)。在供過於求的情況下,師資供需失調,再 加上師資培育機構定位不夠明確、教育學程未能突顯各校特色、課程規劃未 能把握教師教學應具備的能力、教育實習缺乏妥善完整的規劃、師資培育政 策與機構之評鑑機制尚未健全(吳清山,2002;張鈿富,2002;吳武典a,

2004;吳武典b,2004),導致師資培育機構「退場機制」不斷加溫。根據 教育部委託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針對師資培育政策發展方向進行「中華 民國師資培育建議書」(吳武典等,2005)之研究,結論中也表示師資培育 機構需建立進退場機制,以改善現行師資培育之問題。

教育部2005年大專院校師培中心評鑑,共有四十五校的五十九個師培

(5)

中心受評,其中十七校的十九個師培中心獲評一等,也有五個師培中心獲評 三等。教育部表示,獲評三等的師培中心,將於九十五學年度起停招。

五所評鑑成績被列為三等之大專院校,下令停止招生,包括「中等學 校師資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代高雄醫學大學開設)、崑山科技大學、實 踐大學高雄校區等三校;以及「國小師資組」的南華大學與彰化師範大學兩 校。教育部依照評鑑結果將師培中心去蕪存菁,就是希望能夠提升未來師資 素質。

表1 八十四至九十三學年度大學院校教育學程開設一覽表

學校名稱

中等教育 國民小學 幼稚園 特殊教育 合計 備註 年度 班數 年度 班數 年度 班數 年度 班數 類   1 國立中央大學 84(1) 2             1 2   2 國立成功大學 84(1) 3             1 3  

3 國立中山大學 84(1) 3 89 1         2 4 中教84申設1班,

87增為3班 4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84(1) 2             1 2   5 國立中正大學 84(1) 2 87 2         2 4   6 國立清華大學 84(1) 2             1 2   7 國立中興大學 84(1) 2             1 2   8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84(1) 1 90 1         2 2   9 國立臺灣大學 84(1) 3             1 3   10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84(1) 1             1 1   11 中原大學 84(1) 1 90 1         2 2   12 逢甲大學 84(1) 2             1 2   13 靜宜大學 84(1) 2 86 3 85 1     3 6  

14 淡江大學 84(1) 3 87 3         2 6 國 小8 7 申 設 2 班,88增為3班 15 中國文化大學 84(1) 2     84(1) 1     2 3  

16 國立體育學院 84(2) 2       1 2 中 教8 4 申 設 1 班,87增為2班 17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84(2) 1     85 1     2 2  

18 國立交通大學 84(2) 2       1 2  

(6)

19 國立台北大學 84(2) 2       1 2   20 輔仁大學 84(2) 2 91 1 84(2) 1     3 4  

21 實踐大學 86 2     84(2) 1     2 3  

實踐大學高雄校區 89 1       1 1 中教95停招

22 東海大學 84(2) 3       1 3  

23 大葉大學 84(2) 1       1 1  

24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85 2 90 2         2 4 中 教8 5 申 設 1 班,88增為2班

25 東吳大學 85 3 91 1         2 4  

26 中華大學 85 2       1 2  

27 銘傳大學 85 3       1 3  

28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85 1       1 1  

29 義守大學 86 1 89 1         2 2  

30 華梵大學 86 1       1 1  

31 國立台灣體育學院 87 2       1 2  

32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87 1       1 1  

33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87 1     90 2 2 3 中 等 學 校 特 殊 教育

34 朝陽科技大學 88 2     87 1     2 3  

35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87 2 90 2         2 4 中教95停招

36 國立東華大學 87 2       1 2  

37 世新大學 88 2 87 1         2 3  

38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88 2       1 2  

39 長榮大學     88 2         1 2  

40 崑山科技大學 89 1     92 1     2 2 中教95停招

41 南台科技大學 89 1 90 1         2 2  

42 玄奘大學 89 1       1 1  

43 台南女子科技大學 89 1     90 2     2 3  

44 弘光科技大學 89 1     90 2     2 3  

45 慈濟大學 89 1       1 1  

(續表1)

(7)

46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89 1     90 1     2 2  

47 國立清華大學     89 1         1 1  

48 元智大學         89 2     1 2  

49 中山醫學大學     89 1     89 1 2 2 中 等 學 校 特 殊 教育

50 國立臺北護理學院         89 1     1 1  

51 樹德科技大學         89 1     1 1  

52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 89 2       1 2  

53 國立屏東

商業技術學院 89 1       1 1  

54 國立高雄

應用科技大學 90 2       1 2  

55 正修科技大學 90 2       1 2  

56 南華大學     90 1         1 1 國教95停招

57 文藻外語學院     90 1         1 1  

58 明新科技大學         90 2     1 2  

59 長庚大學       90 1 1 1 中 等 學 校 特 殊 教育

60 國立政治大學 90 3       1 3  

6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91 1 93 1     2 2  

62 輔英科技大學         91 1     1 1  

63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91 1         1 1 國教95停招

64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92 1       1 1  

65 國立高雄餐旅學院 92 1       1 1  

66 中華技術學院 92 1       1 1  

67 國立臺南大學 92 1       1 1  

68 國立嘉義大學 92 1       1 1  

69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93 1     1 1  

合計 55 95 21 29 17 21 3 4 96 149   資料來源:修改於教育部公佈資料(2005)。

(續表1)

(8)

參、研究設計

本研究旨在探討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及不同背景變相受訪者對 師培機構滿意度,在認知上是否存在異性。

一、研究架構

研究架構包括:(一)不同背景變項進行探討,包含年齡、身分、學 歷、居住地區等。(二)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相關項目共十八項(詳如 圖1)。

圖1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問卷採「非常不滿意、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之四分量 表,並以「1234」分別計分。)本問卷計十八題,分別代表對師資培育機 構的辦學目標、多元開放、行政措施、配合教改、實習輔導、專業知識、教 學知能、專業態度、專門學科、通識課程、校園文化、教學方法、教學

(

��

��

��

��

)

(

)

����������

����������

����������

����������

����������

����������

����������

����������

���������

(9)

目標、科技素養、圖書資料、儀器設備、教學經費及校園空間等十八項的 運作成效調查(問卷內容詳見表2)。

本研究的內部一致性分析,以回收問卷題項進行α係數(coefficient Alpha)信度之考驗,各項目之α係數在.4870與.9779之間,整體係數為 .9083。問卷經由信效度考驗後,即編輯成正式「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 調查之問卷」。

表2 運作滿意度調查目標

項次 研究目標 題目

1 辦學目標 目前師資培育機構的辦學目標均能圓滿達成。

2 多元開放 目前不限師範校院而可由一般大學辦理的培育師資方式措施良好。

3 行政措施 目前師資培育機構的行政措施與辦學績效顯著 4 配合教改 目前師資培育機構辦學措施均配合教育改革的意旨。

5 實習輔導 目前師資培育機構的實習輔導措施完善。

6 專業知識 目前師資培育機構的師資專業知識精湛。

7 教學知能 目前師資培育機構的師資教學知能與實際教學表現甚佳 8 專業態度 目前師資培育機構能培育出教師敬業樂業的專業態度。

9 專門學科 目前師資培育機構的專門學科課程能符合中小學教學需要。

10 通識課程 目前師資培育機構的通識課程可陶冶學生的品格。

11 校園文化 目前師資培育機構的校園文化能激發學生的教育熱忱。

12 教學方法 目前師培機構教師的教學方法可作中小學教師的示範。

13 教學目標 目前中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能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14 科技素養 目前中小學教師在教學上使用科技產品的素養相當足夠。

15 圖書資料 目前師資培育機構的圖書或非書資料相當充足。

16 儀器設備 目前師資培育機構的儀器設備使用成效良好。

17 教學經費 目前師資培育機構在使用教學經費上頗有成效。

18 校園空間 目前師資培育機構的校園空間利用頗有成效。

(10)

本研究「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調查」使用統計方法如下:

(一)以次數分配、百分比、標準差、排序等描述性統計,各分析變項(包 括個人基本資料、運作成效滿意度)的分布情形。

(二)以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作為問卷中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題 項分類之依據。刪除與其他題項相關高於0.85者:由題項相關矩陣中 並沒有發現與其他題項之相關係數在0.85以上之題目。刪除與其他題 項相關低於0.30者:由題項相關矩陣中並沒有發現與其他題項之相關 係數在0.30以下,顯示所施測之題目並無不適宜投入因素分析中(王 保進,2005)。

(三)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考驗自變項,在運作滿意 度認知是否達到顯著差異。

三、敘述性統計分析

本問卷於2005年六月進行預試。完成預試修正後,正式問卷於七月施 測,共發出問卷1588份,回收920份,回收率58%,其中有效問卷841份,有 效率為53%。調查對象包括:(一)教育專業人員:包含師培機構教師、中 小學行政人員、教育行政人員、教師會成員等,以及(二)非教育專業人 員:包含中小學家長會代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立法委員、縣市議會教育小 組議員及產業公會代表。調查結果如下:

本研究共取得有效樣本841位,經由次數分配及百分比統計結果,樣本 的基本資料如表3,茲說明如下:

(一)年齡而言20-29共計99(12%),30-39共計159(19.3%),40-49共 計277(33.5%),50以上共計291(35.2%)。

(二)身分而言師培機構教師共計51(6.4%),中小學行政人員共計581(

72.5%),教育機關行政人員共計51(6.4%),教師會成員共計28(

3.5%),非教育專業人士(包含家長或社會人士、民意代表與學生)

共計90(11.2%)。

(三)學歷而言大學含以下共計439(53.1%),碩士(含四十學分班)共

(11)

計320(38.7%),博士班以上共計67(8.2%)。

(四)居住地區而言北區(北、基、竹市,北、桃、竹縣)共計310(

3 6 . 9 % ) , 中 區 ( 中 市 , 苗 、 中 、 投 、 彰 、 雲 縣 ) 共 計 2 0 3 ( 24.1%),南區(嘉、南、高市,嘉、南、高、屏、澎縣)共計269

(32%),東區(宜、花、東縣)加金馬地區共計59(7%)。

表3 基本資料分析摘要表

統計量

基本資料 次數 百分比

年齡

20-29 30-39 40-49 50以上

99 159 277 291

12.0 19.3 33.5 35.2

身分

師培機構教師 中小學行政人員 教育機關行政人員 教師會成員 非教育專業人士

51 581 51 28 90

6.4 72.5

6.4 3.5 11.2

最高學歷

大學含以下

碩士(含四十學分班)

博士班以上

439 320 67

53.1 38.7 8.2

居住地區

北區 中區 南區

東區+金馬地區

310 203 269 59

36.9 24.1 32.0 7.0

肆、研究分析

一、師資培育中心運作滿意度之分析

有關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總平均約為2.50;調查項目中滿意度最 高為「教學目標」(M=2.67),其次為「配合教改」(M=2.62),接著為

(12)

「圖書資料」(M=2.61),滿意度最低為「多元開放」(M=2.14),其次 是「專業態度」(M=2.30),接著為「校園文化」(M=2.37)。

若以標準差分析全體受試者對師培機構運作滿意度的一致性,對於「

教學目標」法較為一致,「校園文化」看法最不一致。

總而言之,運作成效滿意度項目中以「教學目標」同意程度最高,看 法也最為一致,「多元開放」同意程度最低,而「校園文化」意見最分歧(

詳見表4)。

表4 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成效滿意度之分析

項目內容 \ 同意程度 非常

同意 同意 不同意 非常

不同意

平均 數

標準 差

平均 數 排序

1 辦學目標 39

(4.7)

426

(51.0)

346

(41.4)

24

(2.9) 2.57 0.64 8

2 多元開放 51

(6.1)

195

(23.2)

418

(49.8)

171

(20.9) 2.14 0.82 18

3 行政措施 27

(3.2)

380

(45.6)

390

(46.8)

34

(4.4) 2.48 0.64 13

4 配合教改 42

(5.0)

467

(56.0)

296

(35.5)

27

(3.5) 2.62 0.73 2

5 實習輔導 37

(4.4)

452

(53.9)

319

(38.0)

28

(3.7) 2.59 0.65 4

6 專業知識 51

(6.1)

424

(50.5)

325

(38.7)

37

(4.8) 2.58 0.69 7

7 教學知能 45

(5.4)

411

(49.0)

349

(41.6)

32

(4.0) 2.55 0.67 11

8 專業態度 39

(4.8)

281

(33.6)

407

(48.6)

109

(13.0) 2.30 0.75 17

9 專門學科 35

(4.2)

448

(53.5)

323

(38.5)

32

(3.8) 2.58 0.64 6

10 通識課程 34

(4.1)

401

(47.8)

353

(42.1)

49

(5.8) 2.50 0.68 12

(13)

11 校園文化 34

(4.2)

304

(36.2)

421

(50.1)

80

(9.5) 2.37 0.98 16

12 教學方法 35

(4.3)

369

(44.6)

371

(44.4)

56

(6.7) 2.45 0.71 14

13 教學目標 31

(3.8)

528

(62.9)

257

(30.6)

22

(2.6) 2.67 0.59 1

14 科技素養 39

(4.7)

424

(50.6)

346

(41.2)

28

(3.4) 2.55 0.66 10

15 圖書資料 44

(5.5)

466

(56.1)

286

(34.4)

32

(4.0) 2.61 0.69 3

16 儀器設備 33

(4.3)

467

(57.0)

286

(34.8)

31

(3.9) 2.58 0.69 5

17 教學經費 24

(3.1)

340

(41.6)

422

(51.4)

31

(3.1) 2.40 0.67 15

18 校園空間 33

(4.2)

442

(53.5)

321

(38.9)

27

(3.5) 2.56 0.66 9

總平均 2.50

二、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面向分析

滿意度面向以因素分析進行,其結果:KMO(Kaiser-Meyer-Olkin)

取樣適切性檢定值(.929),依據Kaiser(1974)的看法為「有價值的」(

meritorious)因素分析適當性,表示變項間淨相關係數低,進行因素分析抽 取共同因素的效果頗佳(引自王保進,2005)。而Bartlett球面性考驗之結果 檢定值為1704.185,顯著水準極低(P<.000),顯示本資料相當適合進行因 素分析。

因素分析結果取得三個面向,三個面向解釋總變異量68.276%,面向一 佔總變異量39.662%,包含題目5、6、7、8、9、10、11、12、13,從這些 題目的特徵而言,可以「教學輔導」歸類。面向二佔總變異量20.379%,包 含題目1、2、3、4,從這些題目的特徵而言,可以「行政目標」歸類。面向

(14)

三佔總變異量8.235%,包含題目14、15、16、17、18,從這些題目的特徵 而言,可以「設施設備」歸類,三個面向的平均數排序為「設施設備」(

2.54)、「教學輔導」(2.51)、「行政目標」(2.45)(詳見表5)。

表5 運作滿意度面向因素分析摘要表

因素 題

號 題項內容 因素

負荷量 共同

平均 數 排序

解 釋 變 異量(%)

教學輔導

5 師培機構實習輔導措施完善 .568 .434

2

(2.51) 39.662

6 師培機構師資專業精湛 .502 .538

7 師培機構師資教學知能表現甚佳 .583 .604 8 師培機構能培育敬業樂群的專業態度 .664 .587 9 師培機構專業課程能符合教學要求 .634 .462 10 師培機構通識課程可陶冶學生品格 .637 .468 11 師培機構教育文化能激發學生教育熱忱 .592 .393 12 師培機構教師教學方法可作為教師示範 .670 .544 13 教師教學方法均能達成教學目標 .574 .557

行政目標

1 師培機構辦學目標均可圓滿達成 .654 .592 3

(2.45) 20.379 2 一般大學辦理師資培育措施良好 .789 .636

3 師培機構行政措施與辦學績效顯 .593 .603 4 師培機構辦學均配合教育改革的旨意 .472 .437

設施設備

14 教師在教學上使用科技產品素養足夠 .844 .747

1

(2.54) 8.235 15 師培機構書籍資料相當充足 .842 .802

16 師培機構儀器設備使用狀況良好 .848 .805 17 師培機構使用教學經費頗具成效 .530 .664 18 師培機構校園空間利用頗具成效 .527 .617

累積總變異量% 68.276

(15)

三、不同背景受訪者對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認知差異之分析

以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對 師 資 培 育 機 構 運 作 滿 意 度 面 向 進 行 單 因 子 變 異 數分析(ANOVA),分析結果發現,不同年齡層對於「教學輔導」(

P=.003<.01),不同身分對「教學輔導」(P=.000<.001)、「行政目標」

(P=.000<.001)、「設施設備」(P=.000<.001),不同學歷對「教學輔 導」(P=.000<.001)、「行政目標」(P=.000<.001)、「設施設備」(

P=.004<.01)等面向在認知上呈顯著差異(詳見表7)。

表7 運作滿意度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因素 教學輔導 行政目標 設施設備

背景變數 F檢定 顯著性 F檢定 顯著性 F檢定 顯著性

年齡 4.696 .003* 1.337 .261 1.988 .114 身分 7.937 .000* 6.221 .000* 5.217 .000*

學歷 13.417 .000* 10.989 .000* 5.528 .004*

居住地 1.127 .337 1.462 .224 .953 .415

以不同年齡層對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面向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ANOVA),分析結果發現,不同年齡層對於「教學輔導」(P<.01)在認 知上具有差異性。

教學輔導面向中又以教學知能(P<.05)、專業態度(P<.01)、專門學 科(P<.05)、教學方法(P<.001)等會因年齡不同使認知差異達顯著性;

再經由Scheffe檢定發現20-29(M=2.66)與50以上(M=2.44)雙方對於教學 輔導因素在認知上具有差異性(詳見表8)。

(16)

表8 年齡變項對運作成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因素選項

統計量數

個人變項

平均數

變異數分析

差異比較

F檢定 顯著性

教學輔導

(1)20-29 2.66

4.696 .003* 1>4

(2)30-39 2.50 (3)40-49 2.51

(4)50以上 2.44

行政目標

(1)20-29 2.43

1.337 .261 (2)30-39 2.48

(3)40-49 2.48

(4)50以上 2.41

設施設備

(1)20-29 2.42

1.988 .114 (2)30-39 2.56

(3)40-49 2.57

(4)50以上 2.53

*顯著水準P值<.05

以 不 同 身 份 背 景 對 師 資 培 育 機 構 運 作 滿 意 度 面 向 進 行 單 因 子 變 異 數分析(ANOVA),分析結果發現,不同背景變項對於「教學輔導」

(P=.000<.001)、「行政目標」(P=.000<.001)及「設施設備」(

P=.000<.001)等在認知上具有差異性。

教學輔導面向中又以專業知識(P<.001)、教學知能(P<.001)、專 業態度(P<.001)、教學方法(P<.001)等會因不同背景變項使認知差異 達顯著性。行政目標面向中又以多元開放(P<.001)、行政措施(P<.01)

等會因背景變項不同使認知差異達顯著性。設施設備面向中又以科技素養

(P<.001)、教學經費(P<.001)等會因背景變項不同使認知差異達顯著性;

(17)

再經由Scheffe檢定發現教學輔導面向中,師培機構教師(M=2.81)、非教 育專業人員(M=2.62)與中小學行政人員(M=2.45)、教育行政人員(

M=2.47)在認知上存在差異。師培機構教師(M=2.79)與中小學行政人員

(M=2.43)、教育行政人員(M=2.43)、非教育專業人員(M=2.39)對於 行政目標面向認知上存在差異。設施設備面向上,師培機構教師(M=2.74)、

中小學行政人員(M=2.54)與非教育專業人員(M=2.35)的認知也具差異。(

詳見表9)。

表9 身分變項對運作滿意度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因素選項

統計量數

個人變項

平均數

變異數分析

差 異 比 F檢定 顯著性 較

教學輔導

(1)師培機構教師 2.81

7.937 .000* 1>2 1>3 5>2 (2)中小學行政人員 2.45

(3)教育行政人員 2.47 (4)教師會成員 2.59 (5)非教育專業人士 2.62

行政目標

(1)師培機構教師 2.76

6.221 .000* 1>2 1>3 1>5 (2)中小學行政人員 2.43

(3)教育行政人員 2.46 (4)教師會成員 2.45 (5)非教育專業人士 2.39

設施設備

(1)師培機構教師 2.74

5.217 .000* 1>5 2>5 (2)中小學行政人員 2.54

(3)教育行政人員 2.60 (4)教師會成員 2.57 (5)非教育專業人士 2.35

*顯著水準P值<.05

(18)

以不同學歷背景對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因素進行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ANOVA),分析結果發現,不同學歷背景對於「教學輔導」(

P=.000<.001)、「行政目標」(P=.000<.001)及「設施設備」(P=.004<.01)

等因素認知上具有差異性。

教學輔導面向中又以實習輔導(P<.01)、專業知識(P<.001)、教學 知能(P<.001)、專業態度(P<.001)、專門學科(P<.01)、通識課程(

P<.01)、校園文化(P<.05)、教學方法(P<.001)等因學歷背景不同使 認知差異達顯著性。行政目標面向中又以多元開放(P<.001)、行政措施

(P<.05)、教育改革(P<.05)等會因學歷不同使認知差異達顯著性。設 施設備面向中又以儀器設備(P<.01)、教學經費(P<.001)等因子會因學 歷不同使認知差異達顯著性;再經由Scheffe檢定發現教學輔導因素中,大 學含以下(M=2.52)、碩士(M=2.42)與博士班以上(M=2.75)彼此在認 知上存在差異。博士班以上(M=2.72)與大學含以下(M=2.44)、碩士(

M=2.40)對於行政目標因素認知存在差異。設施設備因素上,大學含以下

(M=2.54)、碩士(M=2.49)與博士班以上(M=2.72)認知上也具差異性

(詳見表10)。

表10 學歷變項運作成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因素選項

統計量數

個人變項

平均數

變異數分析

差異比較

F檢定 顯著性

教學輔導

(1)大學(含以下) 2.52

13.417 .000* 3>1 3>2 2>1

(2)碩士 2.42

(3)博士班以上 2.75

行政目標

(1)大學(含以下) 2.44

10.989 .000* 3>1 3>2

(2)碩士 2.40

(3)博士班以上 2.72

設施設備

(1)大學(含以下) 2.54

5.528 .004* 3>1 3>2

(2)碩士 2.49

(3)博士班以上 2.72

*顯著水準P值<.05

(19)

以不同居住地點對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因素進行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ANOVA),分析結果發現,不同居住地點對於「教學輔導」(

P>.05)、「行政目標」(P>.05)及「設施設備」(P>.05)等因素認知差 異不顯著(詳見表11)。

表11 居住地變項對運作成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因素選項

統計量數

個人變項

平均數

變異數分析

差 異 比 較

F檢定 顯著性

教學輔導

(1)北區 2.53

1.462 .224

(2)中區 2.50

(3)南區 2.48

(4)東區+金馬地區 2.41

行政目標

(1)北區 2.49

1.127 .337

(2)中區 2.46

(3)南區 2.41

(4)東區+金馬地區 2.38

設施設備

(1)北區 2.50

.953 .415

(2)中區 2.56

(3)南區 2.54

(4)東區+金馬地區 2.60

*顯著水準P值<.05

四、小結

本研究調查結果發現,受訪者對師培機構運作滿意度持普通態度,但 其中對「教師教學方向皆能符合教學目標」(教育目標)滿意度最高,而「

一般大學辦理師資培育措施良好」(多元開放)滿意度最低。師資培育機構

(20)

運作滿意度共有三個面向,分別是「教學輔導」、「行政目標」與「設施設 備」。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後發現,不同年齡、身份、教育程度之受訪者 對師培機構滿意度的認知具有顯著差異。

師資培育機構的功能,應以培育了解教育職場及具備專業能力與素養 之教師,但師資培育多元化政策實施後,對於以前師範教育體系所培育的師 資評價似乎某些方面又高於目前培育的師資(林明地,2005),不禁令人懷 疑師資培育多元開放後之成效。不論如何,分析結果顯示師資培育機構尚有 許多值得努力的空間,所以本文於下一段「結論與建議」中將提出師資培育 機構需努力的目標。

伍、結論與建議

告別了「師範教育」,建立了「師資培育」,這十年來師資培育機構 運作滿意度如何?本研究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受試者對於師資培育機構運作 滿意度選項填答情形,結果得到以下結論:

一、結論

(一)受訪者對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持普通態度

本研究的第一個目的為「了解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成效的滿意度」,研 究結果顯示,施測總平均數為2.50,表示受試者對於目前師資培育機構運作 滿意度整體而言,持普通、中間的態度。

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可分為三個面向:「教學輔導」、「行政目 標」與「設施設備」。以滿意度進行排序,第一為「設施設備」,「教學輔 導」次之,最後則是「行政目標」。此結果顯示師培機構的圖書資料,儀器 設備,教學經費與校園空間之運用上,滿意度獲得較高之評價。「教學輔 導」部分為評價次之,最後談及「行政目標」,其滿意度低於其他兩項。主 要原因可能是受訪者對於多元開放後的師培機構,不論是行政措施或是辦學 績效較不滿意,雖均能配合政府在教育改革上的努力,但整體而言,滿意度 較為偏低。

(21)

運作成效滿意度因子以「教學目標」,「配合教改」及「圖書資料」

之滿意程度較高。即表示受試者對於師培機構培育之現職中小學教師的教學 表現表示認同,其教學內容能達到教學目標。對於師培機構配合教育改革政 策,受試者也持正面的態度,同時師資培育機構圖書資料的充足度受試者也 表示滿意。

運作成效滿意度以「多元開放最低;即表示受試者對於師資培育多元 開放持負面的態度,對於一般大學辦理培育師資之表現產生不信任感,有些 受訪者甚至表示希望回復過去「一元培育」的政策。滿意度次低為「專業態 度」;即表示受訪者對師資培育機構教師專業態度的養成不甚滿意。多元開 放後,師資培育著重培育教育專業;教師教學專業提升了,那教學精神呢?

教師是「志業」不是職業,所以師資培育應著重教育專業精神與敬業樂業態 度養成為主,教育知識與教學技能為輔(周愚文,2005),以符應教育現場 之需要。「校園文化」為滿意度第三低之因子;受訪者未能認同師資培育機 構能激發學生教育熱誠,誠如前所說,部分學生把教師當成是職業不是「志 業」,自然是沒有的教育熱誠。

對於師培機構所營造「校園文化」(S=0.98)能增加學生的教育熱誠,

該議題受訪者認知較為分歧。亦有可能是因為背景變項不同而產生差異,該 議題於下一段再做更進一步之討論。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吾人推論師培機構的校園文化,在激發學生教育 熱忱上略為不足,以致於師培生投入教職之後,對教育工作敬業樂業的態度 低落,進而產生師資培育多元開放後,師培生的教育專業態度未符合社會大 眾及用人單位之期待。

(二)不同背景之受訪者對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意度認知上具有差異性 年齡以20-29(M=2.66)與50以上(M=2.44)雙方對於教學輔導因素有 不同的認知。受限於時代背景不同,早年師資培育為一元化政策,1994年《

師資培育法》頒布,使師資培育政策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保守走向開放。

在新政策之下,師資培育課程內容上也不盡相同,尤其在「教育專業課程」

與「教育專門課程」上因教育環境與學校發展特色背景不一,使師資培育課

(22)

程有些許差異,導致不同年齡對於「教學輔導」因素認知上產生差異。

學歷為博士班以上之受訪者與師培機構教師多為共同族群,該族群之 受訪者對於問卷的填答不免有球員兼裁判之嫌,導致對於師資培育中心運作 滿意度高於其他背景變項之人士。而非教育專業人士多為教育改革者、社會 運動人士與學生,不免對當前教育政策懷憂,所以對於師資培育機構運作滿 意度偏低。

(三)師資培育機構應重視潛在課程的影響

宏觀規劃能夠創造優質教學,追求專業成長,實踐專業知能,表現專 業精神與優質卓越的師資培育(高強華,2005),是師培機構所努力之目 標。除此之外,教學情境上,如何使準教師依據情境加強教學,這也是師資 培育機構在課程設計上重要目標之一(Elliott, 1993)。師培生投入實際的教 學環境必定面臨許多困擾跟阻礙,能夠堅定教學意念與教學作為有賴於師培 機構規劃設計無形的潛在課程(廖居治,2005)。

本研究所呈現的結果,受試者對師資培育機構運作雖不滿意,但還可 以接受,若從相關文獻的探討中亦有相同甚至較差(張鈿富,2002;吳 清山,2002;吳武典a,2004;吳武典b,2004)。調查結果也顯示,目前 師培機構的滿意度還有許多向上提升的空間,值得一一改進。

二、建議

本研究與諸多研究結果相同,關於探討師資培育由一般大學辦理之表 現,結論多以:『未能達到「多元開放」之美意與理想,甚至與過去的「一 元培育」相比,似乎尚有許多進步的空間』為總結。不論如何,教師培育應 訂定標準,確保教師素質(Cimburek,2005)。師資開放,多元培育既是教 育走向,也是既定政策,如今只能藉由持續推動「師資培育機構績效評鑑」

制度來為「多元開放」來把關。

多元開放主要用意是透過市場競爭機制,提昇教師專業素質,而調查 中也顯示教師的教學方法多能達到教學目標,不過教師的專業精神與敬業樂 業的態度已漸漸淡化,這可能跟師培機構的校園文化未能激發學生的教育熱

(23)

忱有關。由於「專業態度」與「校園文化」的滿意度偏低,所以兩者之間有 著相互連結之關係。未來師培機構應加強潛在課程的設計,可以藉著舉辦各 項有意義的活動、表演、演講以增強潛在課程的影響力。例如:師培機構可 安排「社會服務」;人師重於經師,師資培育除學識外,最重要乃品格、道 德之培養。透過「社會服務」定期參訪孤兒院、安養院或青少年輔導中 心,除了增強社區關係外,更可以讓學生加強人際關係、愛心耐心、寬容 合群等。

三、結語

教師應重專業精神,社會雖然多元化,但如何培育下一代國民?將來 成為什麼樣的國民?怎樣的國家?教育影響深遠。教師培育開放後,普遍認 為多元化年輕教師缺乏團隊服務的精神,其專業能力皆以應付教學,獨教學 熱忱不足;教師教學熱忱不足,對於學生學習成效提升有限,同時也辜負多 元師資培育之美意。

教師對於學生的學習應深具愛心與耐心,視教育為志業,一心要把學 生教好的不信春風喚不回的決心,與鍥而不捨的專業精神而言。這是以教學 的情意為主的問題,不是充任教師的最基本要求,卻是教學成敗的最重要關 鍵(何福田,2005b)。師資培育是國家重大的教育工程,師資培育機構是 此教育工程之主要基地。教育乃百年大計,政策規劃、完備法制與良好施政 皆為師資培育所不能匱乏的。正所謂良師興國,師資不但需要專業,更需要 敬業,唯有要求師資培育機構精進,才能提升國民教師素質,提升國家整體 競爭力。

參考文獻

何福田(2005a)。教育學程訪評去來(一):教育學程的堀起。國立教育研究院 籌備處簡訊第三十一期。

何福田(2005b)。論我國師資教育走向。研習資訊,22 : 6,1-7。

(24)

吳武典(2004a)。台灣師資培育的新貌。文教新潮,9 : 2,1-10。

吳武典(2004b)。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的挑戰。中國教育學會、中華民國師範教 育學會(合編),教師專業成長問題研究:理念、問題與革新,4-24。台北:

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吳武典、周愚文、楊思偉、方永泉、吳清山、高熏芳、符碧真、陳木金、陳盛賢(

2005)。中華民國師資培育建議書。台北: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未出 版)

吳清山(2002)。教育改革的迷思與省思。學校行政,17,2-9。

吳清山(2005)。師資培育發展的困境與突破。研習資訊,22 : 6,23-29。

周愚文(2005)。結論與建議。載於何福田主持百年師校與十年師培的未來。

台北: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未出版)

林明地(2005)。培育優秀的國小老師:國小校長的看法。研習資訊,22 : 6,

14-22。

林清江(1996)。教育理念與教育發展。台北:五南。

紀金山(2002)。師資培育制度變革的社會學分析:朝向組織統理的制度轉型。高 雄:復文。

張鈿富(2002)。2001台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論壇,5:1,

1-20。

張德銳(2005)。師資培育與教育革新研究(三版)。台北:五南。

高強華(2004)。當前師資培育的問題與改進。教育資料與研究,第五十八期。

教育部(2005)。八十四學年度第一學期至九十三學年度大學校院教育學程核准彙 整表。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中教司(2005)。從單一到多元培育--師培制度的改變。教育部電子報2005 年第117期。http://epaper.edu.tw/177/mainstory.html 。

廖居治(2005)。從教師教學信念談師資培育機構應有的作為。研習資訊,22:3,

89-94。

Bridges, D. (1993). School-based teacher education. In:Bridges, D., and Kerry, T. (eds.), Developing teachers professionally: Reflections for initial and in-service trainers (pp.51-66).London: Routledge.

Cimburek, S. (Ed.), (2005).Leading a profession: Defining moments in the AACTE agenda 1980-2005. Washington, DC: AACTE Publications.

Elliott, J. (1993). Three perspectives on coherence and continuity in teacher education. In: Elliott,

(25)

J. (ed.), Reconstructing teacher education: Teacher development (pp.15-19).London: The Falmer Press.

Sadovnik, A. R., Cookson, P.W.Jr., & Semel, S.F. (2001).Exploring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 MA: Allyn & Bacon.

(26)

數據

表 8 年齡變項對運作成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因素選項      統計量數 個人變項 平均數 變異數分析 差異比較F檢定顯著性 教學輔導 (1)20-29 2.66 4.696 .003* 1&gt;4(2)30-392.50 (3)40-49 2.51 (4)50以上 2.44 行政目標 (1)20-29 2.43 1.337 .261(2)30-392.48 (3)40-49 2.48 (4)50以上 2.41 設施設備 (1)20-29 2.42 1.988 .114(2)30-392.56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applying TRIZ theory to construct the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GSCM)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national tourist hotel1. Based on the

The main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stimulus factors of work pressure (i.e., work stressors) are the administrative work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cross-strait visitor’s tourist experience.With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otives stated as above, the objectives of this research

Therefore, how to enhance the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have become a main subject of mobile network operator.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correlations of factors

This study intends to use the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d gap analysis (IPGA) to analyze the factors key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ervice quality provided by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