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陸生來台就讀大學院校之拉力因素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陸生來台就讀大學院校之拉力因素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6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吳政達 博士.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陸生來台就讀大學院校之拉力因素分析 Nat. io. sit. y. The Analysis of the Pull Factors of Taiwan Higher. er. n. Educational Institutes a of Students from Mainland China. iv l C n hengchi U. 研究生:陳治堯撰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一月.

(2) 謝辭 這本論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吳政達老師。您當初任用治堯當研究 助理時,實在令我受寵若驚,感謝您給我許多機會磨練與成長,使我的研究能力、 語言表達能力及膽識有所長進,讓我更能勝任研究工作;也感謝您時時刻刻的叮 嚀,使我時常反省自己,並提醒自己在未來研究之路上要更加努力認真。此外, 要感謝郭昭佑老師和閻自安老師對治堯論文的指導與建議,使論文能更加完美, 您們仔細審視研究的態度,是我未來學習的典範。 在政大的學習之路上,要感謝秦夢群老師、劉興漢老師、湯志民老師、陳木 金老師、余民寧老師、張奕華老師和 Amy 老師在課堂中的細心教導,培養我的 研究能力與對教育研究的興趣;感謝 Rey 老師、藍文君老師以及 Jesus 老師在外 語上的指導,使我在英語和西班牙語的能力增進並更具未來競爭力;此外,也要 感謝可愛的莊姐以及美麗的秀真姐無微不至的照顧和體貼的關懷,有您們的陪伴 使我在研所中倍感溫暖。.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在讀書的過程中,要特別感謝禎慧、玲慧、蘋果、倍伊、洛克、陳浩、怡文 與阿蓮,時常在我煩躁或遇到瓶頸的時候聽我訴苦,也不會忘記與玫茵、朱妤一 起組成井塘樓地下室用功團,互相鼓勵扶持的認真模樣。也要感謝教政所 97 級 的同學光偉、志強、庭暄、毅然、佩樺、昭人、侑承、莉萍和幼安,與你們一起 上課與聚會是我研所中的最美好的時光。此外,還要謝謝家偉學長和雅琪學姐對 我的照顧,跟你們一起做研究是我的榮幸;謝謝雅瑄學姐和姿嫺學姐對我的鼓勵, 跟你們聊天總是令我有新的領悟;謝謝玫樺與淑娟在研究上幫助我減輕負擔,使 我能專心於論文上。.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最後,我要謝謝我最愛的家人,要感謝爸爸、媽媽和哥哥對我的包容,每次 我拖著疲憊的身心回到家時,總是給我無限的關心與支持,使我能在挫折中再次 站起來;謝謝奶奶和姑姑對我的呵護,使我每次回中壢都有豐盛的大餐和我愛吃 的食物可以享用。 韶光荏苒,轉眼間在政大已有將近七個年頭,治堯也從當初羽毛未豐的毛頭 小子,蛻變成有抱負理想的有志青年,準備展翅高飛。在政大求學的期間受到許 多人的指導與恩惠,要說出的感謝實在太多,若有遺漏在此致上最深的謝意。 陳治堯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十二月五日  .

(3) 陸生來台就讀大學院校之拉力因素分析.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影響國際學生流動的拉力因素構面,並找出台灣大學院校對 大陸學生的主要拉力因素為何,以做為未來政策制定和大學院校招生之參考。經 過文獻探討之後發現國際學生流動的拉力因素有八個構面,分別是學校機構、留 學政策、國際競爭力、地理環境、經濟、社會文化、家庭與體制因素。研究方法. 政 治 大. 的部分,利用專家問卷進行問卷試題的適切性評估,再使用因素分析與信度分析. 立. 法,確立問卷各因素構面試題並取得良好的信度,並利用網路問卷調查法進行正. ‧ 國. 學. 式問卷施測,共計 386 位填答者,有效填答有 286 位。研究分析使用描述性統計、 獨立樣本 t 考驗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探討我國大學院校對於大陸學生的拉力. ‧. 因素排序情形與不同背景變項間的差異程度。根據分析結果,歸納出本研究之結. n. al. Ch. i Un. 二、台灣的文化與大學特色是吸引陸生的重要拉力。. engchi. er. io. 一、留學政策的制定是台灣吸引陸生的最主要拉力。. sit. y. Nat. 論如下:. v. 三、男性在留學政策因素上認同度高。. 四、商業管理的學生在留學政策因素上的認同度較農業及醫藥學的學生高。 五、有來台經驗的學生在學校機構與體制因素上的認同度較高。 六、經濟因素會因學生是本科生或研究生而有所差異。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論,對於台灣大學院校、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和未來研 究提出建議,以制定相關招生策略、政策規定或是未來研究方向。. 關鍵詞:國際學生流動、推拉力理論、留學國. i  .

(4) The Analysis of the Pull Factors of Taiwa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es of Students from Mainland Chin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dimension of the pull factors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and discover the main pull factors of Taiwa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es, in order to make proper future policies and strategies for recruiting students from mainland China.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this study finds. 治 政 that there are eight dimensions of pull factors which大 are dimension of educational 立 institutes, dimension of study-abroad policy, dimension of international ‧ 國. 學. competitiveness, dimension of environment, dimension of economics, dimension of. ‧. socio-culture, dimension of family, and dimension of national system. As for research. sit. y. Nat. methods, using expert questionnaire, factor analysis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to ensure. io. er. all questions are well-stated and get good degree of reliability, and then using. al. web-based questionnaire to do the survey. In this study, there are 386 respondents, and. n. iv n C 286 of them are valid. By meansh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t-test and engchi U one-way ANOVA, the order of the pull factor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very background variables are fou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making of study-abroad policy is the main pull factor of Taiwan for students from mainland China. 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iwanese culture and universities are important pull factors.. ii  .

(5) 3. Male shows higher degree of agreement in the dimension of study-abroad policy factors. 4. Students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show higher degree of agreement in the dimension of study-abroad policy factors than students of agriculture and medical science. 5. Students who have experiences in Taiwan show higher degree of agreement in the dimension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s and national system factors. 6.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graduate students show different degree of agreement in the dimension of economics factors.. 治 政 In the end,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some大 suggestions had been proposed 立 to Taiwan educational institute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uthority and future ‧ 國. 學. research, in order to make appropriate policies, strategies, or research direction.. ‧. y. sit. io. n. al. er.  . Nat.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bility, push-pull theory, host country. Ch. engchi. iii  . i Un. v.

(6)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7. 第三節. 重要名詞解釋............................................................................................ 8. 第四節. 研究方法.................................................................................................... 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國際學生流動與推拉力理論之相關研究.............................................. 13. 第二節. 留學國之相關拉力因素研究.................................................................. 26. 第三節. 大陸地區留學政策之發展與現況.......................................................... 37. 第四節. 台灣對開放陸生來台就讀之相關教育政策.......................................... 49. ‧ 國. 學. 第三章. 立. 政 治 大. 研究設計與實施.......................................................................................... 57. ‧. 研究架構.................................................................................................. 5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8. 第四節. 實施程序.................................................................................................. 8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82. y. sit. n. al. er. io. 第四章. Nat. 第一節. Ch. engchi. i Un. v. 研究結果與討論.......................................................................................... 85. 第一節. 台灣大學院校拉力因素重要程度分析.................................................. 85.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拉力因素項目排序差異分析...................................... 95.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對拉力因素的認知差異分析........................................ 10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結論........................................................................................................ 121. 第二節. 建議........................................................................................................ 125. 參考文獻.................................................................................................................... 129 iv  .

(7) 附件…………………………………………………………………………………13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 i Un. v.

(8) 表次 表 1-1 2000-2009 台灣學生主要留學國家簽證人數統計表 ………………………5 表 1-2 外國在華留學生人數. ………………………………………………………6. 表 2-1 國際學生流動趨勢:國際學生占國家高等教育學生數之比例……………14 表 2-2 美、澳兩國國際學生總數變化(1999 至 2007 年)……………………… 25 表 2-3 影響學生選擇留學機構的拉力因素-以澳洲為例 ………………………28 表 2-4 大陸地區高等教育機構數 …………………………………………………38 表 2-5 大陸地區高等教育機構學生數 ……………………………………………39. 政 治 大 表 2-7 教育部審核同意來台研修陸生人數 ………………………………………50 立 表 2-6 2007 年大陸地區各級各類學歷教育學生情況 ……………………………41. ‧ 國. 學. 表 3-1 預試樣本數與填答情況 ……………………………………………………61 表 3-2 正式施測樣本數及填答狀況 ………………………………………………63. ‧. 表 3-3 問卷資本資料分析 …………………………………………………………64. sit. y. Nat. 表 3-4 大陸學生分布情形一覽表 …………………………………………………65. n. al. er. io. 表 3-5 教育部承認的中國大陸大學清單 …………………………………………67. i Un. v. 表 3-6 專家問卷回收名單……………………………………………………………70. Ch. engchi. 表 3-7 專家問卷內容的結果統計與可用性評估 …………………………………71 表 3-8 台灣大學院校之拉力因素問卷調查試題 …………………………………73 表 3-9 預試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 …………………………………………………76 表 3-10 信度 Cronbach's α 係數值與試題數表…………………………………78 表 4-1 各因素得分平均數與重要程度排序表 ……………………………………86 表 4-2 大陸學生對於各因素內的試題認同程度表 ………………………………91 表 4-3 前十個拉力因素試題項目……………………………………………………94 表 4-4 性別的拉力因素項目排序 …………………………………………………95 表 4-5 就讀年級的拉力因素排序比較………………………………………………97 vi  .

(9) 表 4-6 不同戶籍地區的拉力因素排序比較 ………………………………………99 表 4-7 不同就讀專業的拉力因素排序比較………………………………………101 表 4-8 有無來台經驗的拉力因素排序比較. ……………………………………103. 表 4-9 教育部承認的 41 所學校以內與以外的拉力因素排序比較 ……………105 表 4-10 不同性別在各因素構面的 t 考驗分析摘要表……………………………107 表 4-11 不同就讀年級別在各因素構面的 t 考驗分析摘要表……………………109 表 4-12 不同戶籍所在地的學生在各因素構面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1 表 4-13 不同就讀專業的學生在各因素構面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14 表 4-14 是否有來台經驗的學生在各因素構面的 t 考驗分析摘要表……………117. 治 政 表 4-15 教育部承認的 41 所以內及以外的學生在各因素的 大 t 考驗分析摘要表 .....118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  . i Un. v.

(10) 圖次 圖 1-1 2001 到 2009 年出生人口與大專錄取人數比較………………………………2 圖 1-2 大陸人士來台從事文教交流統計數…………………………………………3 圖 2-1 2007 年高等教育之學生流動排序 …………………………………………16 圖 2-2 在國際高等教育環境中的學生流動 ………………………………………21 圖 2-3 2007 年國際學生分配比例(以留學國做區分)……………………………23 圖 2-4 國際高等教育市場占有率與 2000 和 2007 年之比較………………………24 圖 2-5 學術吸引力的建構與測量 …………………………………………………32. 政 治 大 圖 3-1 研究架構圖 …………………………………………………………………58 立 圖 2-6 中國大陸地區學生的理想留學地點 ………………………………………46. ‧ 國. 學. 圖 3-2 問卷發展流程圖 ……………………………………………………………69 圖 3-3 研究實施程序圖 ……………………………………………………………81. ‧. n. al. er. io. sit. y. Nat.  . Ch. engchi. viii  . i Un. v.

(1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分析陸生來台就讀大學院校的拉力因素,提供我國在未來招生大 陸學生及訂定相關留學政策之參考,本章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 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方法;第五節為研究 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政 治 大. 台灣高等教育發展已經進入普及型的高等教育,大學錄取率在近兩年來以來. 立. 皆突破 90%(楊朝祥、徐明珠,2008) ,截至九十八學年度為止台灣的大專院校. ‧ 國. 學. 數(不包含軍警校與空大),總共為 164 所(教育部,2009a),相較於八十學年 度的 123 所大專院校,在這十七年中增加了 41 所,成長之速度很快。由此可知,. ‧. 台灣的高等教育即將進入全入時代,即是所有高中畢業生皆有大專院校可以就讀,. y. Nat. sit. 在過不久就會面臨供過於求的情況。再者,根據圖 1-1 的資料可以看得出,直到. n. al. er. io. 2001 年為止,台灣每年仍有至少 25 萬的新生兒,然而,從 2002 到 2007 年一路. i Un. v. 降到只剩 20 萬的新生兒,2008 年首度跌破 20 萬人的關卡,而在去年(2009 年). Ch. engchi. 更是快要跌破十九萬人的數目,為 19,1310 人。此外,再以大專錄取人數做比較, 近年來大學錄取率已經接近一百,以近四年(2006-2009 年)出生所有新生兒未 來全數進大學也不到 80 萬人(實際數字為 798,916 人) ,與現在大學本科生百萬 人相較,將短缺超過 20 萬人。這反映出少子化的問題已逐漸要影響至高等教育 的入學人口,許多大學即將面臨招生困境,也顯示了台灣少子化的問題的嚴重 性。. 此外,在高等教育發展面臨少子化的威脅之下,台灣高等教育的生源問題要 如何解決,在近日教育部積極推動「開放大陸學歷採認」以及「開放陸生來台」 1  .

(12) 等政策,目的就是為了要吸引大陸學生來台就讀大學院校。而且近年來,根據大 陸委員會(2010)針對大陸地區來台從事文化交流統計數據(下圖 1-2)可以發 現,核准數從 2003 年開始就逐年增加,直到去年(2009 年)達到最高峰,在近 二十年來總共累積交流人數達到 313,559 人;除了大陸委員會對兩岸文教交流有 所貢獻,教育部大陸工作事務小組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擬定相關兩岸合作計 畫以及審核來台的大陸學者與學生。因此在台灣與大陸的文化教育交流日益密切 的情況下,吸引大陸學生來台就讀大學院校可以說是為台灣許多大學機構找到解 套的措施,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300000. 政 治 大. 立. 250000. ‧ 國. 學. 150000. ‧ y. Nat. 100000. 1. al. n. 年代. io. 0. sit. 50000. 2001. 出生人口. er. 人口數. 200000. v6 i n 2006 2002 C h 2003 2004 2005 engchi U 2. 3. 4. 5. 7. 8. 9. 2007. 2008. 2009. 260,354 247,530 227,070 216,419 205,854 204,459 204,414 198,733 191,310. 大專錄取人數 77,455 100,207 107,909 110,527 112,277 115,277 118,040 114,316 111,339. 圖 1-1. 2001 到 2009 年出生人口與大專錄取人數比較.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2009)。重要內政統計指標。台北:內政部。 教育部統計處(2009)。教育統計 99 年版。台北:教育部。. 2  .

(13)  . 圖 1-2. 政 治 大. 大陸人士來台從事文教交流統計數. 立. 資料來源:擷取自大陸委員會(2010)。大陸地區人士來臺從事文教交流核准數. ‧ 國. 學. 2009 年第 4 季。2010 年 04 月 02 日,取自於 http://www.mac.gov.tw/public/Data/01211803371.pdf. ‧ y. Nat. sit. 此外,國際學生流動(international student flows/mobility)在全球高等教育. n. al. er. io. 體系中為主要的教育形式之一,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i Un. v.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的各個會員國中,國際學生流動. Ch. engchi. 的重視以及國際間學生的交流早已是國家教育政策重要的一環,而近幾年受到全 球化的影響,大學院校之課程、研究、服務也因此提升其國際化的程度,其能更 符應現今國際學生之需求,且在國際學生流動的增加與全球化的影響之下,高等 教育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也因此促進了各國國內與國際間高等教育新的發展。 (OECD, 2006;van der Wende, 2001; Wagner & Schnitzer, 1991)。. 我國政府一直積極的爭取加入國際組織,以提升台灣在國際舞台上的能見度, 而我國已在 1992 年時獲准加入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 GATT),開啟我國在貿易上與世界之接軌,而在關稅暨貿易總協定與 3  .

(14) 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合併後,我國也在 2002 年正式成 為 WTO 之正式會員,使得我國在服務貿易的各項協定上開放給 WTO 之會員國, 其中便包括了教育服務業,正因如此,各個國家的高等教育形成了一個市場,如 何增進在教育服務業的出口也成為近幾年來許多留學主要國家努力的方向(吳政 達,2008)。為了滿足來自世界各地留學生的需求,各國高等教育逐漸走向全球 化、國際化與自由經濟的趨勢,以吸引留學生前往的到來(Bennell & Pearce, 2003; Brennan & Teichler, 2008)。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有利於教育服務貿易相關政策, 吸引外國學生前來就讀,賺取留學生在國內之各式消費收入。例如澳洲因為該國 教育的國際化程度高,政府也制定相關高等教育市場行銷與國際化的政策,使得. 治 政 該國教育出口以成為重要的產業,在 2003 年已成為該國第三大出口產業 ,於 2004 大 立 年外國學生之學費收入佔有 15%的比例(Downer, 2005)。因此,澳洲教育的國際 ‧ 國. 學. 化為該國開創教育之國際市場,也增加其在出口貿易上的收入。因此在台灣進入. ‧. WTO 以後,對於開放我國的教育市場,政府應該何種相關留學政策,並且善用. y. sit. io. er. 二。. Nat. 我國高等教育的拉力,以提升我國在高等教育市場中的競爭力,此為研究動機之. al. n. iv n C 教育部(2009b)統計台灣學生在至國外留學的人數長期以來便超過萬人, hengchi U. 並有持續成長的趨勢。以 2009 年為例(如下表 1-1),該年度來台留學生主要留 學國家簽證人數已達 33,339 人,其中主要留學國為美國(15,594 人)、澳洲(4,176. 人)、英國(3,895 人)、日本(3,143 人)與加拿大(2,320 人)。雖然台灣留學人數在近 年來有逐年下降的趨勢,但是台灣近年來也吸引了不少外國學生前來就讀。下表 1-2 顯示了近十年來外國在華留學生人數統計,從 2000 年的 7,524 人到 2009 年 的 19,376 人,成長了近 1.6 倍的留學生(教育部,2010a) 。雖然國際學生數量有 所提升,但在出國學生數持續增加的同時,若簡單以人數為比較標準,台灣仍然 是教育服務業貿易逆差國家。由於台灣留學生主要留學國家均為經濟水平較台灣 高者,若以金錢計算將更突顯逆差的問題。反觀教育部(2010a)統計資料顯示: 4  .

(15) 按來臺學生修習科目別區分,以各校語言中心 11,612 人為最高,商業及管理領 域 2,132 人居次,工程 1,947 第三,人文領域 1,040 人第四,足見來臺學習華語 乃是教育服務貿易之大宗。全球教育市場中,台灣高等教育主要的優勢乃在於獎 學金的供給以及適合學習中文的環境,而在真正的學術競爭力方面,仍有相當努 力的空間。由此可知,了解我國高等教育的拉力因素為何有助於我國制定更良好 的留學政策,以吸引更多國際學生甚至是大陸學生前來就讀,此為本研究動機之 三。. 表 1-1. 2000-2009 台灣學生主要留學國家簽證人數統計表 2000. 2002. 立. 2,149. 2,140. 英國. 8,567. 7,583. 9,548. 6,662. 9207. 法國. 552. 562. 529. 627. 德國. 313. 345. 400. 2,104. 2,397. 496. 645. 740. 1,753. 1,696. 1,745. 3,984. 3,266. 2,320. 9,248. 9,653. 7,132. 5,885. 3,895. 580. 600. 690. 723. 983. 882. 442. 402. 475. 606. 558. 646. al. 2,823. 2,246. 2,679. 2,862 v i. 2,570. 2,370. 4,176. 538. 618. 596. 469. 2,108. 2,424. 2638. 3,143. 512. n C h571 534 U e n g c h i 498 1,337. 1,556. 1,748. 31,915 30,402 32,056 24,599 30,728 32,913 34,811 32,973 35,698 31,125. 其他國家. ─. 總計. ─. 1,760. 975. 1,719. 1,797. 1,145. 2360. 2018. 2102. 2,214. 32,162 33,031 26,318 32,525 34,058 37,171 34,991 37,800 33,339. 資料來源:整理自教育部(2009b) 。我國學生赴主要留學國家簽證人數統計表。 台北:教育部。. 5  . 2009. 1,997. er. 2,894. n. 合計. io. 日本. 2008. y. 1,813. 紐西蘭. 2007. sit. 2,433. ‧. 2,296. 學. 2,583. Nat. 加拿大. 澳大利亞. 2006. 15,547 14,878 13,767 10,324 14,054 15,525 16,451 14,916 19,402 15,594. ‧ 國. 美國. 2001. 治 政 大 2003 2004 2005.

(16) 表 1-2. 外國在華留學生人數 總計. 學. 年. 度 計. 男. 女. 八. 九. 2000-01. 7,524. 3,378. 4,146. 九. 十. 2001-02. 6,380. 3,029. 3,351. 九. 一. 2002-03. 7,331. 3,519. 3,812. 九. 二. 2003-04. 7,844. 3,814. 4,030. 九. 三. 2004-05. 9,616. 4,779. 4,837. 九. 四. 2005-06. 11,035. 九. 五. 2006-07. 九. 六. 九 九. 立. 治 5,492 政 5,543 大. 2007-08. 15,436. 7,970. 7,466. 七. 2008-09. 16,909. 8,421. 8,488. 八. 2009-10. 19,376 10,005. 9,371. ‧ 國. 6,340. Nat. sit. y. ‧. 6,730. 學. 13,070. io. al. n. 台北:教育部。. er. 資料來源:整理自教育部(2009b) 。我國學生赴主要留學國家簽證人數統計表。. Ch. engchi. 6  . i Un. v.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由上節之研究動機,本研究希望可以從國際學生流動與推拉力理論的觀點出 來,探討我國高等教育對於大陸學生的拉力因素為何,藉由文件分析其他各國之 研究與問卷調查法的方式,試圖找出我國高等教育的拉力因素,提供我國大學院 校以及國家教育政策者之參考與建議,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分述如下:. 壹、研究目的. 政 治 大. 一、探討影響國際學生流動的拉力因素構面。. 立. 二、找出台灣大學院校對大陸學生的主要拉力因素。. ‧ 國. 學. 三、了解不同背景變項之大陸學生在拉力因素項目的排序差異。 四、了解不同背景變項之大陸學生對不同拉力因素的認知差異。. ‧. 五、探討台灣開放陸生來台政策的未來發展的趨勢,並提供有台灣各大學院校、. y. Nat. n. al. er. io. 研究的參考。. sit. 教育主管機構以及有興趣的研究者,作為對於未來台灣高等教育留學政策與. 貳、研究問題. Ch. engchi. i Un. v. 繼續上節之目的,歸納出以下四點關於本研究之待答問題: 一、影響國際學生流動的拉力因素的構面為何? 二、台灣大學院校對大陸學生的主要拉力因素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在拉力因素項目排序上是否有差異? 四、不同背景變項之大陸學生對不同拉力因素的認同度是否有差異? 五、台灣開放陸生來台政策的未來發展的趨勢為何?. 7  .

(18) 第三節. 重要名詞解釋. 壹、國際學生流動(international student flows/mobility) 國際學生流動意指國際學生到非本國家之其他國家,以就讀其他國家高等教 育機構為目標的行為模式。 本研究所指的國際學生流動,係指國際學生到國外當短期交換學生、留學取 得高等教育學歷,或是為了更進階學位所產生的學生遷徙。. 政 治 大. 貳、推拉力理論(push-pull theory). 立. 推拉力理論被用來解釋國際學生流動之方向與趨勢,推力因素意指留學生本. ‧ 國. 學. 國有促使留學生至海外求學的因素,而拉力因素則是指留學國(非學生本國)有. ‧. 吸引留學生的因素。. sit. y. Nat. 本研究應用推拉力理論的拉力因素,討論推拉力理論中留學國本國有哪些吸. io. er. 引國際留學生的因素,導致學生流動的動向朝向留學國。其中拉力內涵構麵包括 有學校機構、留學政策、國際競爭力、地理環境、經濟、社會文化、家庭與體制. n. al. 因素。. Ch. engchi. i Un. v. 參、留學國(host country) 留學國意指提供教育服務給國際學生的國家,相對於讓學生流失的留學輸出 國,可以被當作是留學的輸入國家。美、英、德、法、澳為 2007 年 OECD 統計 的五個主要留學國。 本研究所探討的留學國為提供留學服務的國家,在開放陸生來台就讀大學院 校的政策下,台灣即為本研究主要討論的留學國。. 8  .

(19) 第四節. 研究方法. 壹、文件分析法. 「文件分析法」又稱為「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或「資訊分析」 (informational analysis),兼採量化與質化之技巧,將文件內容進行分類、統計 與分析,以歸納的原理,研究該文件內容之環境背景和意義的研究方法在許多領 域的研究中,經常需透過文獻獲得相關的歷史資料,藉以解釋在某特定時間某現. 政 治 大. 象的狀態,或在某段期間內,該現象的發展情形。. 立. ‧ 國. 學. 本研究主要以「文件分析法」探討「國際學生流動與推拉力理論之相關研究」 、 「留學國之相關拉力因素研究」 、 「大陸地區留學政策之發展與現況」以及「台灣. ‧. 對開放陸生來台就讀之相關教育政策」四大部分。資料之來源包括政府出版品、. y. Nat. sit. 國內外政府資料庫、各國相關政策法令、書籍、學者研究、期刊與網際網路等。. n. al. er. io. 之後統整出高等教育的六個拉力因素層面,並以此作為後續統計分析之資料。. 貳、問卷調查法. Ch. engchi. i Un. v. 問卷調查法(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是教育研究中廣泛採用的一種調 查方法,根據調查目的設計的調查問卷是問卷調查法獲取訊息的工具,其質量高 低對調查結果的真實性、適用性等具有決定性的作用。為了保證問卷具有較高的 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形成正式問卷之前,應當對問卷進行試測,並對試測結果進 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篩選問卷題項,調整問卷架構,從而提升問卷 的信度和效度。    9  .

(20) 本研究依照文獻分析的結果編制「台灣大學院校拉力因素問卷」,按照問卷 編制的流程確立信、效度後,始進行發放調查從問卷中探討出大陸學生對於台灣 高等教育的想法與吸引之處。. 參、網路問卷調查法. 網路問卷(web-based questionnaire)為利用網路調查的方式進行問卷施測。 在現代社會網路發展迅速且普及率高,網路已成為重要的資訊與溝通媒介的情況. 政 治 大 料變得更有可能(Birnbaum, 2004)。游森期和余民寧(2006)指出因教育研究多 立. 下,也因此使得研究資料蒐集的方法產生影響,使得蒐集大樣本或特殊樣本的資. ‧ 國. 學. 半為調查研究,因此常使用問卷來來取得研究資料,至於網路問卷的優點為具有 大樣本的可接近性,使得問卷的具有外在效度,也具有隱私保密性,以及時間和. ‧. 金錢上的經濟性。李仁豪、余民寧(2010)的研究中發現大部分的研究在控制背. sit. y. Nat. 景變項以後,紙本與網路問卷所得到的作答結果無實質上的差異,一旦控制可能. n. al. er. io. 影響的變項,皆可以獲得相似的結論。. Ch. engchi. i Un. v. 本研究利用國立政治大學電子計算機中心所研發的問卷系統做為問卷設計 的工具,編製「台灣大學院校拉力因素問卷」之網路版本,發放給七所預試學校 以及正式施測的二十二所學校。. 10  .

(2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內容 本研究以文獻分析後所建構出高等教育拉力因素的八個構面,探討台灣大學 院校對於大陸學生的主要拉力因素,比較其認知差異並獲得相關權重值。. 二、研究對象.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預試的研究對象以台灣北部地區的大學 98 學年度下學期來台灣的大陸交換 學生為主,找出願意讓該校學生進行網路問卷調查的學校,發放預試問卷。. ‧. 正式施測根據台灣北部、中部、南部及東部的大學院校中,99 學年度上學. sit. y. Nat. 期有大陸交換學生並且同意接受本次調查的學校大陸交換生為正式施測對象,共. n. al. er. io. 計有二十二間學校。. 貳、研究限制. Ch. engchi. i Un. v. 一、研究範圍之限制 本研究的文獻分析主要是以各個主要留學國家學生流動與拉力因素為主,為 探討推力因素,且台灣目前仍不是主要留學國家,因此研究範圍應該擴及到其他 與台灣類似的國家其研究國際學生流動與推拉力因素的相關文獻。. 二、研究對象之限制 11  .

(22) 由於目前開放大陸學生來台的政策仍然在推動與立法中,而且經過電訪各校 國際或大陸事務相關職責單位後,發現並非每一所學校都願意讓該校的大陸交換 生進行本次問卷調查,因此研究對象的數量與選擇便受到限制。  .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2  . i Un. v.

(2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針對與論文相關文獻之整理,分為四節:第一節探討國際學生流動與推 拉力理論之相關研究;第二節探討留學國之相關拉力因素研究;第三節探討大陸 地區留學政策之發展與現況;第四節則是探討台灣對開放陸生來台就讀之相關教 育政策。. 第一節. 國際學生流動與推拉力理論之相關研究. 立. 政 治 大. 壹、國際學生流動之概況. ‧ 國. 學 ‧. 國際學生流動(student mobility)意指國際學生(international student)到非. y. Nat. 本國家之其他國家,以就讀其他國家高等教育機構為目標的行為模式(OECD,. er. io. sit. 2006)。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各個會員國中,國際學生的註冊與交換 早已是國家教育政策重要的一環,而近幾年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大學院校之課程、. al. n. iv n C 研究、服務也因此提升其國際化的程度,其能更符應現今國際學生之需求,且在 hengchi U 國際學生流動的增加與全球化的影響之下,高等教育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國家. 與國家間的競爭,亦是各國大學之間的較量,也因此促進了各國國內與國際間高 等教育新的發展。(OECD, 2006; Wagner & Schnitzer, 1991)。OECD(2009a)統計 2007 年其會員國的學生流動情況,如表 2-1。從表 2-1 中舉例說明,澳洲的國際 學生在澳洲高等教育總學生數裡面占有 19.5%,而加拿大的國際學生在總數的 7.7%。表中大學教育型態 A (Tertiary-type A programmes)是指傳統類型的大 學的學位,使學生具備更高階的研究能力;大學教育教育型態 B(Tertiary-type B programmes)是指提供較短期且通常為職業導向課程的高等教育類型;而進階研 究學位(Advanced research programmes)則是指從事大學教育以上的教育模式 13  .

(24) (OECD, 2009b)。此外,OECD(2009a)根據表 2-1 的調查結果,將國際學生流動的 總數,按照比例的高低繪製出圖 2-1,由圖 2-1 可以看出 2007 年國際學生占該國 內大學生總人數的比例前五名的 OECD 會員國為澳洲、英國、瑞士、紐西蘭以 及奧地利。. 表 2-1. 國際學生流動趨勢:國際學生占國家高等教育學生數之比例 整體高等教育 大學教育教育 大學教育教育 型態 B. 機構. 型態 A. 進階研究學位. OECD 國家 19.5. 奧地利. 12.4. 比利時. 7.5. 5.3. 8.6. 20.5. 7.7. -. 7.1. 21.2. 5.6. 0.7. 5.9. 7.2. 5.5. 4.1. 5.6. ‧. 4.1. -. 3.8. y. - . - . er. 政 15.5治 大 20.2 1.9 13.3. 澳洲. - . - . v 10.6 ni. -. - . - . io. 法國. Nat. 芬蘭. 7.8. 德國 希臘. - . 匈牙利. 3.0. 0.4. 3.1. 6.7. 冰島. 5.2. 1.7. 5.2. 11.9. 愛爾蘭. 8.8. - . - . - . 義大利. -. - . - . - . 日本. 2.9. 2.7. 2.6. 16.1. 韓國. - . - . - . - . 盧森堡. - . - . - . - . 墨西哥. - . - . - . - . - . Ch. - . U eng - c h i. 14  . 6.6. n. al. sit. 丹麥. ‧ 國. 捷克. 15.1. 學. 加拿大. 立. 20.8.

(25) 表 2-1. 國際學生流動趨勢:國際學生占國家高等教育學生數之比例(續) 荷蘭. 4.7. -. 4.7. -. 紐西蘭. 13.6. 12.8. 13.5. 26.6. 挪威. 2.2. 0.7. 2.2. 4.8. 波蘭. - . - . - . - . 葡萄牙. - . - . - . - . 斯洛伐克. 0.9. 0.4. 0.9. 0.8. 西班牙. 1.8. 4.6. 1.0. 9.9. 瑞典. 5.4. 0.6. 5.6. 5.9. 瑞士. 14.0. 土耳其. - . - . - . - . 英國. 14.9. 6.2. 15.9. 42.1. 3.4. 2.0. 3.1. 23.7. OECD 平均值. 7.1. 3.5. 7.3. 歐盟 19 國平均. 6.2. 2.2. 6.6. sit. Nat. y. ‧. ‧ 國. 45.0. 學. 美國. 立. 政 -治 大 13.9. io. al. n. 註:-表示資料遺失或沒有該國數據。. Ch. engchi. 15  . er. 資料來源:Education at a glance (p.307), by OECD, 2009, Paris: OECD.. i Un. v. 16.3 12.3.

(26) Slovenia1. Estonia1. Spain1. Norway1. Japan1. Hungary1. Slovak Republic1. 政 治 大. United States1. Finland2. Netherlands. Iceland2. Sweden1. Denmark1. Czech Republic1. Belgium1. Canada1,3. Ireland2. Austria1. New Zealand1. Switzerland2. United Kingdom1. Australia1. 斯洛伐克 斯洛維尼亞 愛沙尼亞 西班牙 挪威 日本 匈牙利 美國 芬蘭 荷蘭 冰島 瑞士 丹麥 捷克 比利時 加拿大 愛爾蘭 奧地利 紐西蘭 瑞士 英國 澳洲. 22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 立2007 年高等教育之學生流動排序. 圖 2-1. ‧ 國. 學. 資料來源:Education at a glance (p.307), by OECD, 2009, Paris: OECD.. ‧. n. al. y. er. io. sit. Nat. 貳、以推拉力理論來分析國際學生流動之研究. i Un. v. 國際學生的流動一直是許多國家重視的議題,該領域的研究多是借用移民或. Ch. engchi. 是人口遷徙相關理論對留學生之決策與行為進行分析,其中又以推拉力理論 (push-pull theory)最被廣泛引用。在國際學生流動的研究上,許多學者將推拉 力理論的概念用來分析國際學生選擇留學國家的原因(Altbach, 1991; Li & Bray,2007; Mazzarol & Soutar, 1999; Naidoo,2007; Srikatanyoo & Gnoth, 2002; Yang,2007),並將影響因素分為拉力因素(留學國有哪些因素吸引留學生),以 及推力因素(留學生母國有哪些因素促使留學生留學海外)。. Altabach(1991)應用推拉力理論來研究國際學生流動,發現國際學生流動是 多面向的,其影響的層面不僅是留學國與輸出國的學術機構,各個國家的經濟與 16  .

(27) 留學生本身也是受到影響的。國際學生的流動大多是工業化國家間的交流,但另 一條重要的動向則是來自發展中國家(或稱第三世界國家)到工業化國家留學的 學生,例如菲律賓、印度、埃及與黎巴嫩等,而且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學生來說, 有許多因素促使學生往海外留學。Altbach 指出影響因素有許多不同的層面,國 家教育政策的制定、政府與教育機構的補助固然是影響學生流動的重要變項,然 而政策受惠與接受補助的留學生並不占主體,大多數的學生仍是花費自我資助的, 因此家庭與個人因素已是重要的一環。初期的研究多半是探討留學生從發展中國 家(或稱第三世界國家)流動到西方工業化國家的相關影響層面,包括個人變項、 留學輸出國(sending country)變項以及留學國(host country)變項影響,甚至. 治 政 各國的政策也會考量到學生的流動(Altbach, Kelly & 大Lulat, 1985; Altbach & Wang, 立 1989),因此,這突顯了國際學生流動的問題是多面向的。影響學生流動之重要 ‧ 國. 學. 性與方向的變項,從留學國、輸出國甚至是留學生本身皆會因為國家政策、經濟、. ‧. 社會的改變,導致影響留學生的意願。以下分別說明 Altbach(1991, 2004)研究留. sit er. io. 一、留學國的變項. y. Nat. 學國、留學輸出國與個人之變項:. al. n. iv n C (一)高學費政策:因經濟困境而透過高學費來限制國際學生,如英國和澳洲。 hengchi U (二)留學政策的改變:為增加國際影響力導致雙聯學位的建立。. (三)人口結構的改變:因人口減少導致學生需求量增加,如美國部分州別。 (四)教育政策的鼓勵:教育政策著重在國際區域與語言研究,而增加鼓勵留學 的方案,如美國。 (五)政治承諾的重視:對於特定政治情況不穩的國家,增加國際學生入學的數 量以求該國學生之安全,如阿富汗。. 二、留學輸出國的變項 (一)教育經費減少:經濟問題導致國家教育經費補助縮減,降低出國留學意願, 17  .

(28) 如奈及利亞、委內瑞拉。 (二)教育改革的完成:國內完成適當的教育設施而減少學生留學之意願,如印 度。 (三)經濟快速成長:經濟繁榮導致專業人才的需求增加,進而促進海外留學, 如石油輸出國。 (四)國家政策改變:國家經濟政策改變導致專業人才與訓練設備不足,使得有 學生留學的必要,如中國。 (五)政治變革:國家政體的改變導致留學政策改變流動方向,如尼加拉瓜。. 三、個人變項. 政 治 大. 立. 除了留學國與輸出國的因素之外,個人因素也是影響學生流動的重要一環。. ‧ 國. 學. 國外學歷的價值,海外留學機會的增加,留學之花費,以及移民的可能性都是影. ‧. 響學生流動的個人層面因素。. y. Nat. er. io. sit. Altbach(2004)以及 Mazzarol 和 Soutar(2002)的研究中指出留學生自己的國家 因與東道國有許多推力與拉力導致前往海外留學的意願,如以下所示:. n. al. Ch. 一、推力因素. engchi. i Un. v. (一)本國大學高度競爭 留學輸出國國內的學生因為大學學生需求量不足以及入學機會高度競爭的 緣故,導致「僧多粥少」的情況,而無法進入本國大學的窄門就讀。許多學生便 發現到國外求學比在國內容易,導致學生出國留學意願增加,甚至在許多發展中 國家的菁英學生更以國際間一流大學為目標。. (二)本國高等教育水平不足 國內在某些高科技及特殊技能的學科上之學術水準有限,無法提供大學以上 18  .

(29) 之學位給本國學生進修,許多發展中國家都面臨到這個問題。. (三)社會與政治的影響力 國家社會或政治上的影響力也常是將學生「推」向國外的因素。例如在馬來 西亞,種族差別待遇的政策下,使得具有馬來人背景的學生有利於取得大學入學 資格,而具有華人背景的馬來人在取得大學入學資格上處於劣勢,促使華人學生 之流動到海外,以避免政治上的迫害以及獲得學術自由。. 二、拉力因素 (一)高等教育機構的聲望. 立. 政 治 大. 歐美許多國家的高等教育已發展數百年之久,早已在國際間有一定的聲望存. ‧ 國. 學. 在,例如美國以其高等教育聞名世界,坐擁高水準的高等教育系統,因此有些學. ‧. 生認為取得一張國外學歷,會比國內任何一所大學學歷的附加價值高。. sit. y. Nat. io. er. (二)較容易的入學機會. 許多國家大學入學機會不足,導致學生傾向到國外取得高等教育學位。例如. al. n. iv n C 美國大學院校數量多,申請進入美國聲望較低的四年制學院會比本國的大學來的 hengchi U 容易。. (三)社會文化的吸引 歐美等西方文化在現今社會大眾傳播媒體的協助下散布全球,其社會與文化 的吸引力促進了學生嚮往到國外求學與生活,因此對於留學生產生了極大的拉 力。. (四)未來工作與移民的考量 有大部分的國際學生到海外留學的目的是為了留在當地求職,例如美國是一 19  .

(30) 個龐大且多元的經濟體,其雇用優秀的外國人才與優渥的薪資是吸引留學生的重 要因素,且有部分學生也以未來能移民至此為打算,使得留學生不回國的比率提 升。. 由上述可知,國際學生流動與留學國和輸出國之間,依照推拉力理論的觀點, 留學國與輸出國必然同時存在拉力因素(留學國有哪些因素吸引留學生)以及推 力因素(留學生母國有哪些因素促使留學生留學海外) ,而影響國際學生的選擇。 此外,國際學生流動與留學生選擇留學國的因素的推力和拉力息息相關,以推拉 力理論的觀點來分析學生流動之趨勢與動向可以更加全面性的了解各國高等教 育之吸引力。.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參、國際學生流動與高等教育市場化與國際化之研究. ‧ sit. y. Nat. Marginson(2004, 2006)認為在全球高等教育競爭下,高等教育的市場成為一. n. al. er. io. 個以進出口「地位商品(或稱位置財)(positional goods) 」為主的市場,是一個. v. 單向且非對稱的文化轉型(cultural transformation) ,因此在國際高等教育市場中. Ch. engchi. i Un. 學生流動的動向是不均衡與不對稱的,如圖 2-2 所示,有些國家是主要的出口者, 而有些國家是主要的進口者,其中有第三群國家為代表是雙向均衡交流的國家。 箭頭的大小代表學生的流動量,而箭頭的方向則是學校的流動方向。從圖中可以 發現,美國高等教育的吸引力很大,且佔據重要的位置;英國、澳洲、加拿大與 紐西蘭的位置處在美國的流動動向之中,扮演著一個中間者的角色,是較英語非 官方語言的國家有更大吸引力的教育提供者與移民地,甚至是到美國中間的過渡 階段;亞太地區、非洲以及拉丁美洲等的國家對於國外教育的需求量大,儘管美 國與歐洲國家的互動頻繁,亞洲國家仍是美國教育進口國的主要對象,包括中國 大陸、印度、韓國、台灣、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與印尼等國;在非商業的本 20  .

(31) 質下,歐洲也扮演著教育許多開發中國家學生的角色,因此這條學生流動之動向 亦不可忽略;而日本的學生流動在圖中可以發現,輸出的學生數被輸入的學生數 所平衡,而入的留學生大部分來自中國與韓國。. 歐洲 非洲、拉丁美洲、 亞太地區(中國、 印度、韓國、台灣、 香港、新加坡及印 尼等). 美國. 立. 政 治 大. 英國、加拿大. 日本. ‧ 國. 學 ‧. 澳洲 紐西蘭. y. Nat. er. io. sit. 圖 2-2 在國際高等教育環境中的學生流動. 資料來源:翻譯自“Dynamics of national and global competi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n. al. i Ch by S. Marginson, 2006, Higher Education, 52, p.19. U n engchi. v. 近年來在全球化、國際化的浪潮下,世界各國除了在金融貿易上積極提升國 際化的程度,許多國家之高等教育也在提升國際化的情形下,高等教育市場佔整 體國際貿易市場中的比例有越來越高的趨勢。指出在全球化與國際化的影響下促 進了學生流動,使得更多學生到海外求學,留學生的人數也因此隨之增加(Larsen, Martin & Morris, 2002; Van Damme, 2001)。從高等教育國際化之趨勢中可以發現, 許多國家在制訂國際化政策時,著重於教育出口方面,以利在高等教育市場中取 得良好的競爭優勢(蕭霖、馮丰儀,2006)。教育出口視外國學生之收入是為重 要的服務出口項目,就國際學生流動而言,其中以澳洲之教育出口成長最大,已 21  .

(32) 經躍居該國服務出口之第三位,前兩名則分別為美國及英國(吳政達,2008;戴 曉霞,2006),而美國是主要的教育輸出國,其2000年高等教育服務業貿易總額 達七兆美元,佔其總輸出品的第五位(Sauve,2002)。在全球高等教育的系統中, 國際學生流動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特色,而許多國際學生的流動都是被各種不同的 留學計畫所刺激與支持,例如歐洲的伊拉斯莫斯-蘇格拉底計畫(Erasmus Socrates Programs)與聯合學習計畫(Joint Study Programmes) 、德國的德國學術 交流服務(German Academic Exchange Service)以及瑞典的高等教育國際化計畫 (The Swedish internationalis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me),吸引了不少有 外國學生也因此增加了留學至歐洲的學生流動人數,也開啟歐洲高等教育發展的. 治 政 新層面(Teichler &Steube, 1991;吳政達、湯家偉,2009) 大 。 立 ‧ 國. 學. 圖2-3顯示了2007年OECD統計全球留學生人數在各個留學國的分配。. ‧. OECD(2009a)表示十個學生中就有五位學生的留學國集中在美國、英國、德國與. sit. y. Nat. 法國這四個主要留學國。美國大約有20%來自世界各地的外國學生,接下來英國. io. er. 則有12%,德國占有9%,法國則是8%,四個國家總合大約占有全體留學生的48 %。除了這四個主要留學國之外,澳洲(7%) 、加拿大(4%) 、日本(4%) 、紐. al. n. iv n C 西蘭(2%)以及俄羅斯(2%)都占有不少國際學生的比例。 hengchi U. 22  .

(33) 其他OECD國家 7% 瑞 比利 荷蘭 時 士 1% 1% 1%. 美國 20%. 其他合作國家 11%. 瑞 中國 典 1% 1% 英國 12%. 德國 政 治 大 9% 法國. 立. ‧ 國. 澳洲 7%. 8%. 學. 奧地利 1% 南非 2% 義大利 2% 西班牙 2% 俄羅斯聯邦 2% 紐西蘭 2%. 日本 加拿大 4% 4%. ‧. 圖 2-3. 2007 年國際學生分配比例(以留學國做區分). y. Nat. n. al. er. io. sit. 資料來源:擷取自 Education at a glance (p.314), by OECD, 2009, Paris: OECD.. Ch. i Un. v. 從圖2-4可以看出在高等教育市場中OECD會員國與其他合作夥伴國家(如俄. engchi. 羅斯、南非、中國等)在高等教育市場中的占有率以及2000年與2007年的變化。 OECD(2009a)表示美國仍然是高等教育市場中的最大宗,但是卻從2000年的25% 下降到大約20%;德國則是下降了大約1個百分點,而比利時、加拿大與中國大 約下降了0.5個百分點。然而,法國、南韓與南非在高等教育市場的展有率則上 升了1個百分點;但是上升幅度最高的為澳洲(1.4%)以及紐西蘭(1.7%),使 這兩國在國際高等教育市場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從亞太地區較為積極主動的市場 政策(澳洲與紐西蘭),到傳統留學大宗國美國較為被動的措施,都反應了各個 國家對於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的重視程度,而造成國際學生流動之增減。. 23  .

(34) 市場占有率 (%). 2007 2000.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 ‧ 國. 學. y. Nat. io. sit. 國際高等教育市場占有率與 2000 和 2007 年之比較. er. 圖 2-4. 其他合作國家 其他 OECD 國家 韓國 荷蘭 瑞士 比利時. 立. 中國 瑞典 奧地利 南非 義大利 西班牙 俄羅斯聯邦 紐西蘭 日本 加拿大 澳洲 法國 德國 英國 美國. 0.00. 政 治 大. 資料來源:擷取自 Education at a glance (p.315), by OECD, 2009, Paris: OECD.。. n. al. Ch. engchi. i Un. v. 綜上所述,在高等教育市場中,美國雖然一直都是占據高等教育市場的龍頭, 但是在全球化、國際化與市場化的影響之下,因為對這方面的重視程度不足,雖 然留學生人數持續成長(如表 2-2) ,但是根據圖 4 便可知道美國的市場佔有率萎 縮了 5%,總人數的成長也只有大約三成;相反地,澳洲因為對於高等教育招生 態度積極,雖然市場佔有率井上升了 1.4%,但從表 2-2 中可以發現 1999 年到 2007 年的國際流動學生人數成長了大約八成,可見澳洲對於高等教育市場行銷與教育 出口等相關政策規劃之執行與重視達到理想的效果。由此可知,找到留學國之拉 力因素,對於國家的留學政策之制定與對留學生人數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 24  .  .

(35) 表 2-2 美、澳兩國國際學生總數變化(1999 至 2007 年) 美國. 澳洲. 1999. 451,935. 117,485. 2000. 475,169. 105,764. 2001. 475,168. 120,987. 2002. 582,996. 179,619. 2003. 586,316. 188,160. 2004. 572,509. 166,954. 2005. 590,158. 177,034. 2006. 584,719. 2007. 595,874. 立. 政 治 大 184,710. ‧ 國. 學. 211,526. 資料來源:整理自 UNESCO 統計中心網站. ‧. http://stats.uis.unesco.org/unesco/TableViewer/document.aspx?ReportId=143&IF_La. n. al. er. io. sit. y. Nat. nguage=eng。. Ch. engchi. 25  . i Un. v.

(36) 第二節. 留學國之相關拉力因素研究. 壹、留學國之拉力因素研究. Mazzarol 和 Soutar(2002)提到高等教育機構的不足一直是亞洲與非洲許多國 家的問題之一,也因此使得其國內許多學生前往海外求學取得大學以上的學歷。 因此在其研究中提到國際學生在決定留學國家的決策過程中,通常包括至少三個 階段。第一階段,學生的升學意願以往國外學校為主而非本國學校,而導致學生. 政 治 大. 有這樣決定可能導因於自己國家的一些「推力因素」,一旦留學的意願決定後,. 立. 接下來就是要選擇一個留學國。第二階段,學生在選擇留學國時會考量許多各個. ‧ 國. 學. 國家不同的吸引力,因此留學國之「拉力因素」要如何優於其他國家在此階段就 顯得較為重要。第三階段,在選擇國家以後,接下來就是選擇學校,而學校之間. ‧. 的競爭也許每所學校的「拉力因素」有關,拉力越強者就越有可能擊敗對手。. sit. y. Nat. n. al. er. io. Mazzarol(1998)針對各國高等教育機構本身,發現有十一個因素會影響大學. Ch. 院校本身的拉力,如以下所示:. engchi. i Un. v. 一、教育機構品質的聲望(institution's reputation for quality) 。 二、教育市場概況(market profile)。 三、提供課程的種類(range of courses)。 四、結盟或聯盟(alliances or coalitions)。 五、設立於海外之學位學程(offshore teaching programs)。 六、教師的專業(staff expertise)。 七、創新的程度(degree of innovation) 。 八、資訊科技的使用情況(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九、學校的資源(resourses)。 26  .

(37) 十、畢業校友基礎的大小(size of the alumni base) 。 十一、. 推廣與行銷的工作(promotion and marketing efforts)。. Mazzarol 和 Soutar(2002)以在澳洲的留學生為樣本,研究影響留學地點的因 素,利用區別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發現有六項區別函數達到顯著水準(如 表 2-3) ,意味著如果高等教育機構具有以下六項因素,則表示較有可能吸引到學 生前來就讀,分別為學校教育品質具有聲望,學校願意承認我之前的學歷資格, 學校教職員的品質與專業具有聲望,學校與我認識的他校有學術交流,學校國際 學生比例高,學校有我知道的著名畢業校友。.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7  . i Un. v.

(38) 表 2-3. 影響學生選擇留學機構的拉力因素-以澳洲為例 平均數. 區別函數(discriminant. (mean). rating function). 學校教育品質具有聲望. 5.66. 正相關. 學校願意承認我之前的學歷資格. 5.65. 正相關 . 學校教職員的品質與專業具有聲望. 5.48. 正相關 . 學校與我認識的他校有學術交流. 4.42. 正相關 . 學校國際學生比例高. 4.45. 正相關 . 因素. 4.03 治 政 學校提供的學歷會被未來職場顧主認識 6.10 大 立 學校有我知道的著名畢業校友. 不顯著. 5.45. 學校有回應學生需求的信譽. 5.33. 學校以教學和研究創新聞名. 5.19. 學校有寬廣的校園與良好的設施. 5.10. 不顯著  不顯著  不顯著 . n. 4.96. 學校全年的入學時間具有彈性. Ch. i U e n g c h4.94. er. io. al. sit. y. ‧. 5.40. Nat. 學校使用最新的資訊科技設備. 不顯著 . 學. ‧ 國. 學校提供廣泛的課程與計畫. 學校的財務狀況穩定. 正相關 . n. iv. 不顯著  不顯著  不顯著 . 學校以優先使用科技著名. 5.10. 負相關. 學校對我而言是很著名的. 4.96. 負相關 . 學校著重於廣告與行銷自己. 4.68. 負相關 . 資料來源:整理自“Push-pull factors influenc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 destination choice,” by T. Mazzarol, and G. N. Soutar, 2002,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16(2), p.88.. 28  .

(39) Mazzarol、Kemp 和 Savery(1997)的研究中發現影響學生選擇留學國家的拉 力因素有六大層面,提供了一個重要且完整的架構來了解影響留學生選擇留學國 的影響因素,而這些因素除了呼應留學生本國之「推力」,也與留學國及留學機 構的「拉力」息息相關,分別如下所示:. 一、對留學國的認識(knowledge and awareness) 這個層面係指留學生在本國對於留學國的認識與了解,包括留學生對於留學 國之資訊的整體可得性與容易性,此外,留學國學校教育之品質與對留學生在自 己國家取得學歷之認證,也包含在此層面中。. 立. 政 治 大. 二、親友的推薦(personal recommendation). ‧ 國. 學. 這個層面係指留學生在決定留學國家以前,受到父母、親戚、朋友或是留學. ‧. 顧問公司對於留學國的推薦與建議,而影響留學生最終之決定。. y. Nat. er. io. sit. 三、花費問題(cost issues). 這個層面包括留學所需的各項花費,例如學費、生活費、旅運費,甚至是社. al. n. iv n C 會成本,如犯罪、人身安全與種族歧視。此外,學生在留學國與本國之間的往返 hengchi U 費用,以及留學國打工機會的可得性也被包含在這個層面中。. 四、環境(environment) 在環境層面中,包含在留學國中天氣與氣候和生活型態,也包括在當地的讀 書氛圍。. 五、地理位置(geographic proximity) 留學生自己的國家與目標留學國的地理環境位置,包括實際距離、地緣關係, 或是時區等考量。 29  .

(40) 六、社會連結(social links) 這個層面包括留學生是否有親友住在目標留學國中,或是過去是否有家庭成 員或是朋友曾經在該國有過留學經驗等。. Mazzarol 和 Soutar(2002)整合在 1996 年到 2000 年替澳洲國際教育處 (Australia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AEI)與澳洲聯邦教育、訓練和青年事務部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 DETYA)的研究,將前述的 六大拉力因素層面的地理位置與社會連結融合成同一層面,提出五大層面的影響 因素,針對台灣、印度、中國與印尼的留學生,檢驗留學生選擇留學目標地的因. 治 政 素,根據過去研究統整出五大影響構面的各個子因素,對來自這四個地方的學生 大 立 進行研究,其子因素分別如下所示: ‧ 國. 學 ‧. 一、對留學國的認識. sit. y. Nat. (一)東道國家資訊取得的難易度。. io. er. (二)東道國的知識。. (三)東道國的教育品質。. n. al. (四)留學機構的認同感。 二、親友的推薦. Ch. engchi. (一)雙親或親戚的推薦。 (二)招生代理人的推薦。 (三)教育機構的聲望。 三、花費問題 (一)留學費用較低。 (二)旅運費用較低。 (三)生活費用較低。 (四)有工作機會。 30  . i Un. v.

(41) (五)安全(犯罪率低)的環境。 (六)無種族歧視的情況。 (七)已有建立海外留學人口群。 (八)入學資格的接受性。 (九)政府機構的運行。 四、環境 (一)舒適的氣候。 (二)領人興奮的留學地點。 (三)安靜且用功的讀書環境。 五、地理位置與社會連結. 立. 政 治 大. (一)有朋友或親屬在留學國就學。. ‧ 國. 學. (二)有朋友或親屬在留學國定居。. ‧. (三)地理位置的鄰近性。. y. Nat. er. io. sit. Naidoo(2007)針對英國的國際學生到英國留學的拉力因素,分析結果後發現 有以下三大類型的因素,分別為:. al. n. iv n C 一、社會文化因素:地理位置、語言文化、社會網絡、治安等。 hengchi U 二、經濟因素:學費與生活開支、工作機會等。 三、政治因素:留學生政策、移民政策等。. Zhao 和 Wildemeersch(2008)以跨國及跨文化的角度,分析高等教育如何在文 化層面上更具有吸引力。第一,由於考量到國際學生的身分與條件,可以提供國 際學生必要的生活資訊與持續的協助和支持;第二,促進並發展國際學生與本國 學生的互動,同時協助不同國籍的國際學生之間的交流;第三,協助建立國際學 生與當地社區成員建立良好之關係;最後,鼓勵國際學生勇於發聲,表達自己的 訴求以及組織工作團隊,與校園內的教職員生產生良好之互動。 31  .

(42) Cremonini 和 Antonowicz(2009)綜觀高等教育在全球化與國際化之下,要在 競爭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場中占據優勢,高等教育機構的學術能力可以說是必備的 條件。因此,兩人針對高等教育機構的學術功能,提出「學術吸引力(academic attraction) 」的概念,係指學校如何透過自身的學術產出與能見度,成為有力的 拉力因素。學術吸引力這個抽象的概念是由學術人口數(academic popularity)、 學術旅遊(academic tourism)以及學術價值(academic value)所構成,由圖 2-5 可知短期進修學分的流動(credit mobility)為「學術旅遊」 ,而中、長期的學位 流動(degree mobility)與職涯流動(career mobility)則組成了「學術價值」 ,透 過拉力因素學術旅遊與學術價值,促進學術人口數的成長與輸出。. 政 治 大. 學. 輸 出 量. 測 量. ‧. ‧ 國. 立. n. 學術吸引力. Ch. 學術 旅遊. engchi. er. io. sit. y. Nat. al. i Un. 學術 價值. 拉力因素. 學分 流動. v. 學位 流動 圖 2-5. 職涯 流動. 學術吸引力的建構與測量. 資料來源:翻譯自“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 Conceptualizing academic attraction in the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market,” L. Cremonini, and D. Antonowicz, 2009, European Education, 41(2), p.63. 32  .

(43) 曹筱靜、果蕾與王靜(2010)針對北京六所高校,包括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及北京城市學院,進行「內地生赴 台就讀意願調查」,獲得 539 份有效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意願赴台念書的大陸 學生超過三成,表示每十位大陸學生就有三位想來台灣就學。其中,該研究提到 對於大陸學生來說,台灣大學院校的主要吸引力在於三個部分。第一,台灣特有 的語言與文化優勢,使得陸生在台求學不需要考量到外語能力,因此陸生認為來 台就讀為一個很好的選擇;第二,來台留學價格較低,就讀一年的學費大約十萬. 治 政 台幣,遠低於歐美等傳統留學大國的高額費用,而受訪的學生中也有超過六成的 大 立 學生可以接受這樣的收費標準;最後,台灣的教育品質優良,且許多科系發展成 ‧ 國. 學. 熟,如土木工程、科技類學科等,專業化程度高過大陸學校,多數受訪學生也認. ‧. 為台灣課程與師資堅強,因而想來台就讀。調查中也顯示中國大陸頂尖的學校,. sit. y. Nat. 如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在此次受訪的學生中,皆有超過兩成的學生表示願意來. io. n. al. er. 台留學,顯示台灣大學是有潛力吸引中國大陸優秀的學生。. C 貳、留學國之拉力因素組成h. engchi. i Un. v. 根據有關留學國拉力的因素的想關研究中可以發現,留學國的拉力因素大致 上可以整理成以下學校機構因素、留學政策因素、國際競爭力因素、地理環境因 素、經濟因素、社會文化因素以及家庭因素以及體制因素,以下分別敘述各個因 素構面的內涵:. 一、學校機構因素 學校機構的學術地位與資源,本身就會對於國際學生產生拉力。根據文獻分 33  .

(44) 析的結果大致上包含對於留學機構的認同感,教育機構的品質,學校的聲望,學 校在教育市場的概況,國際化與行銷,提供課程的種類,學校設立學術聯盟或海 外分校,教師的專業,學校創新的程度,資訊科技的使用情況,學校的資源多寡, 畢業校友基礎的大小,推廣與行銷的工作,以及學術吸引力。. 二、留學政策因素 國家政策的制定與方向會影響國際學生前來的欲望,前述部分的學者的研究 都指出學留政策的制定,例如學歷之採認、校外打工的機會、國家獎學金之提供. 政 治 大 國際學生,會增進流學生前來的欲望而成為有力的拉力因素。其內容官方所制定 立 等,會影響國際學生前往該國留學的意願,由此可知,例如國家留學政策有利於. ‧ 國. 學. 的各項留學政策之制訂方向,留國家是否准許留學生打工或是畢業後求職,以及 留學國是否允許考取該國專業證照等。. ‧. Nat. sit. y. 三、國際競爭力因素. n. al. er. io. 大多數的學生前往國外留學的目的,便是認同該國大學之學歷有助於在職場. Ch. i Un. v. 上找工作能更具競爭力,一個國家的學校如何在全球高等教育市場中找到吸引國. engchi. 際學生的地方,為這個向度的主要因素來源。其內涵包括各個大學院校在市場行 銷上的推廣、大學國際化的程度、該校學歷在國際上的認同程度,以及是否會因 該學歷獲得更好的工作競爭力。. 四、地理環境因素 留學生考量地理環境的因素,無非是想要在異國環境中順利且安全的學習, 因此常是留學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包括舒適的氣候,地理位置的鄰近性及與 附近國家交流的便利性,該國已有海外留學人口群,移民的考量,或是生活環境 中所與用的語言等,都是在這個向度中重要的影響因素。 34  .

(45) 五、經濟因素 留學所需要的費用常是留學國推拉國際學生的因素之一,留學國在消費上的 開支較低該國留學費用較低,旅運費用較低,以及生活費用較低等,會增加留學 生的留學欲望,減少經濟的負擔。台灣相較於歐美、紐澳、香港及日韓等國的留 學費用低,對於大陸學生來說留學負擔會減輕許多。從而前述文獻中可發現在留 有關花費上的因素常被留學生所考量,也因此在選擇留學國上會有所差異。而之 前的文獻中有提到台灣的留學費用較歐美等地區低,是否會較吸引陸生前來就讀, 值得探討。.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六、社會文化因素. 一個國家的社會與文化對於留學生的留學國家選擇有重要的影響力。先前文. ‧. 獻有提到許多學生前往美國留學的原因是因為其對美國文化的嚮往及喜好,而台. y. Nat. sit. 灣社會文化與中國大陸有所不同,因此這個因素是值得探討的地方。其內容有包. n. al. er. io. 含對其他國家的學生的接受度,社會文化的吸引力,以及社會治安的優劣,皆是 在這個向度的影響因素。. Ch. engchi. i Un. v. 七、家庭因素 家庭的支持會影響留學生個人的意願,如果留學國給留學歸國生或在地生帶 來良好的印象,都有助於該國留學生人數之增加,成為拉力因素。其中內容包括 有朋友或親屬在留學國就學或定居,親友的推薦等。. 八、體制因素 體制因素表示一個國家的教育與政治體制與相關資訊,前述研究可以發現各 35  .

(46) 留學國之所以吸引學生,有部分原因即是該國的教育體制吸引留學生前往就讀, 而留學國的政治氛圍,是民主自由還是封閉保守,同樣也是會影響留學生前往就 讀的原因。.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6  . i Un. v.

(47) 第三節. 大陸地區留學政策之發展與現況. 壹、大陸地區高等教育之現況. 根據中國教育年鑑(2008)記載,中國大陸地區高等教育已邁入穩步發展的 階段。根據表 2-4 在 2007 年,大陸地區總共有 2321 所普通高等學校和成人高等 學校。中國大陸共有培養研究生單位 795 個,其中高等學校 479 個,科研機構 316 個。高等教育招生數和在校生規模持續增加。. 立. 政 治 大. 表 2-5 則為大陸地區 2007 年高等教育機構的學生數,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 ‧ 國. 學. 超過 2700 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 23%,共招收研究生 41.86 萬人,比上 年增加 2.07 萬人,增長 5.20%;其中博士生 5.80 萬人,碩士生 36.06 萬人;普通. ‧. 高等教育本專科共招生 565.92 萬人,比上年增加 19.87 萬人;成人高等教育本專. y. Nat. sit. 科共招生 191.11 萬人,在校生 524.16 萬人,畢業生 176.44 萬。大陸地區高等教. n. al. er. io. 育自學考試報考 956.27 萬人次,取得畢業證書 54.23 萬人。普通高等學校(不含. i Un. v. 獨立學院和分校點)本科、高職(專科)全日制在校生平均規模由上年的 8,148. Ch. engchi. 人提高到 8,571 人。普通高等學校教職工 197.45 萬人,比 2006 年增加 10.19 萬 人;其中專任教師 116.83 萬人,比 2006 年增加 9.23 萬人。生師比為 17.28:1。 成人高等學校教職工 13.63 萬人,比 2006 年減少 0.37 萬人;其中專任教師 8.02 萬人,比前一年減少 0.12 萬人。. 37  .

(48) 表 2-4. 大陸地區高等教育機構數 單位∶所 中央部委. 地方部門. 計. 民 計. 教育部 其他部. 計. 辦. 教育部 其他部. 1.研究生培養機構. 795. 371. 73. 298. 424. 358. 66. 普通高校. 479. 98. 73. 25. 381. 357. 24. 科研機構. 316. 273. 273. 43. 1. 42. 1,908. 111. 38. 1502. 852. 650. 295. 604. 532. 72. 30. 898. 320. 578. 265. 2. 754. 251. 503. 259. 13. 學. 161. 236. 2. 2.普通高校 本科院校. 740. 專科院校. 1,168. 其中:高等職業學校. 1,015. 2. 413. 14. ‧ 國. 3.成人高等學校. 立. 4.民辦的其他高等教育機構. 73. 106 73 33 政5 治 大 5. 1. ‧. 906. 397. 906. y. sit. io. er. 育。. Nat. 資料來源:取自中國教育年鑑編輯部編(2008)。中國教育年鑑。北京:人民教. al. n. iv n C Marginson(2006)表示在亞太地區中,未來高等教育的需求量有持續增加潛力, hengchi U 且亞太地區占有接近一半的世界人口數,且有超過十個以上的城市人數超過一千 萬,這代表了現在與未來大量的教育需求。Marginson 認為中國已經歷過二十年 的高度經濟成長,且預計在 2050 年將會生產出全球總 GDP 的五分之一,這樣高 度的發展下中國大陸學生在高等教育上的花費卻偏低,在 2000 年時,僅有 8% 的學生在中國大陸境內就讀大專院校。由此可知,未來大陸地區高等教育市場需 求量將會大增,不僅是其國內的高等教育機構將招收到更多學生,留學生人數也 會成長。從表 2-6 可以發現在 2007 年的統計中,大陸地區中等教育畢業學生數 約為 1,336 萬人,但是高等教育(普通本專科、成人本專科和網路本專科)的招. 38  .

數據

圖 2-1  2007 年高等教育之學生流動排序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 ™ When ready to eat a bite of your bread, place the spoon on the When ready to eat a bite of your bread, place the spoon on the under plate, then use the same hand to take the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o find the factors of raising pets and to study whether the gender, age, identity, marital status, children status,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article is to investigate market concentration ratio and performance influencing factors analysis of Taiw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hotel industry.. We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