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建築物防火避難計畫解說編定-依用途別、型態別分類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建築物防火避難計畫解說編定-依用途別、型態別分類"

Copied!
19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建築物防火避難計畫解說編定 --依 用 途 別 、 型 態 別 分 類. 計畫主持人:許宗熙 共同主持人:楊逸詠. 計畫名稱:建築防火安全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五年計畫 5-2 委託單位: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計畫編號:MOIS 891004 執行期程:八十八年十月二十七日至八十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十月. 1.

(2)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建築物防火避難計畫解說編定 --依 用 途 別 、 型 態 別 分 類. 計畫主持人:許宗熙 共同主持人:楊逸詠 顧. 問:簡賢文. 研 究 人員:王榮進、劉源清、王鵬智 研 究 助理:張敏慎、雷玉秀. 計畫名稱:建築防火安全技術開發與應用研究五年計畫 5-2 委託單位: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計畫編號:MOIS 891004 執行期程:八十八年十月二十七日至八十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十月. 2.

(3) ARCHITECTURE & 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 MINISTRY OF INTERIOR.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THE EXPLAN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FIRE RESCUE PLAN FOR BUILDINGS-DISTINGUISHING BUILDING USAGE AND TYPES. BY SHEU TZOUNG SHI YANG YI YUNGO. October 26, 2000. 3.

(4) 目. 錄. 摘要.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貳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參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肆章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伍章. 計畫背景、研究課題 ............................ 1 相關研究 ...................................... 6 建築設計與防災技術之新動向 ...................... 11 建築設計之動向 ............................... 12 建築防火避難計畫技術之動向 ................... 16 日本防火避難計畫評定之動向 ................... 22 建築物用途別型態別之防火避難計畫解說 ............ 24 特殊用途別建築物之防火避難計畫 ............... 24 特殊型態別之防火避難計畫 ..................... 56 防火避難計畫新技術解說 .......................... 89 計畫之新技術 ................................. 89 設計之新技術 ................................ 125 參考案例 ....................................... 140. -1-.

(5) 圖目錄 圖 1.1-01 工作進度流程圖...................................................................4 圖 3.1-01 超高層住宅的主要平面型 ................................................25 圖 3.1-02 First Interstate 銀行大樓火災燒毀狀況 ............................33 圖 3.1-03 First Interstate 銀行大樓火災之避難狀況 ........................33 圖 3.1-04 First Interstate 銀行大樓出火樓層之配置 ........................34 圖 3.1-05 建築物的複合類型.............................................................50 圖 3.2-01(a) 僅使用底面大空間例(水平式) ..................................69 圖 3.2-01(b) 也利用牆壁部份的大空間(垂直式)..........................69 圖 3.2-02 成層化模式概念圖.............................................................70 圖 3.2-03 確認要求性能之模擬.........................................................77 圖 3.2-04(a) 在各模擬之順序 ..............................................................78 圖 3.2-04(b) 在各模擬之順序..............................................................79 圖 4.2-05(a) 開放式電梯概略圖(無迴廊、走廊時)......................86 圖 4.2-05(b) 開放式電梯概略圖(有迴廊、走廊時)......................88 圖 4.2-01 建築物空間的排煙與給氣模型(model) ......................89 圖 4.2-02 開口比與中性帶高度.........................................................90 圖 4.2-03 開口比與排煙量.................................................................91 圖 4.1-04 在成層化條件的自然排煙 ................................................91 圖 4.1-05 自然排煙的實驗與理論的比較 ........................................93 圖 4.1-06 利用機械排煙,將天井全部做成負壓的方法之模型 ....96 圖 4.1-10 遮煙條件...........................................................................105 圖 4.2-09 東京 Telecom 中心...........................................................112 圖 4.1-10 橫須賀海藻(seaweeds)計畫 .......................................114 圖 4.1-11 秦野(車)站前大樓(暫稱).......................................117 圖 4.1-12 周圍可燃物延燒...............................................................120 圖 4.1-13 放射面之最大型態係數的計算圖表 ..............................123 圖 4.1-14 燃燒火焰模型化...............................................................124 圖 4.2-01 耐火設計之基本架構.......................................................132. -2-.

(6) 圖 5.1-01 圖 5.1-02 圖 5.1-03 圖 5.1-04. 日本東京海濱大飯店.......................................................142 日本大森地區再開發計畫 A 棟......................................144 日本世紀大樓...................................................................146 日本新商大葉大樓...........................................................147. 表目錄 表 3.1-01 表 3.1-02 表 3.1-03 表 3.1-04 表 3.2-01 表 4.2-01. 資訊通信災害舉例.............................................................36 社會福利設施主要火災案例及問題點 ............................43 大規模複合設施例(含建設中的建築物) ....................50 管理及資訊集中、分散之優缺點 ....................................55 在膜構造中使用的膜材料 ................................................75 空間規模之防火安全性與內裝防火設計條件之比較 ..128. 附錄一:會議記錄 附錄二:參考書目 附錄三:參與人員. -3-.

(7) 摘 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延續上年度「建築防災計畫準則及防火避難安全 設計規範」之研究成果,探討目前建築設計及防災技術之新動向後歸 納建築物之用途別、型態別,分析其防災特性及因應對策後,解說防 火避難計畫及相關新技術之後續研究。 希望配合營建署制定之「建築防災計畫書記載事項及審查要件」 即將施行,建築師針對各案之建築設計能在本研究成果指導下方便製 作防火避難計畫書。同時搜得重點圖例輔助參考。 本研究內容包括: 第一章. 緒論:計畫背景、研究課題與範圍、相關研究. 第二章 建築設計與防災技術之新動向,含建築設計之動向、防災避 難技術之動向 第三章. 建築物用途別型態別之防火避難計畫解說 ○特殊用途別 ○特殊型態別. 第四章. i高層住宅建築. i智慧型辦公建築. i社會福利設施. i大規模複合設施. i地下空間. i大空間. i膜構造物. i開放式機道之升降設備. 防火避難計畫新技術解說: 防排煙計畫、避難計畫、延燒防止計畫、內裝防火設計、耐 火設計、防火區劃設計. 第五章. 參考圖例. 建築物的防火避難之計畫、設計必需要之技術,為對應性能式法 規之施行,除了相關本土化之基礎研究必須持續進行,實務運用之工 具資料等文獻有系統之整理成技術手冊也是必要的。本研究成果將列 為其中之一環,供實務界參考運用。. -4-.

(8) 88.10 背景研究目的、範圍. 研究開始. 未來新動向 •建築設計方面 •防火避難方面 修正. 專家學 者座談 89.03. 防災特性分析與對策解說. 修正. •用途別分類 •型態別分類. 期中簡報. 期中簡報 修正. 防火避難計畫新技術之探討. 修正. •計畫技術方面 •設計技術方面 修正. 防火避難計畫新技術解說 •計畫技術方面 •設計技術方面. 89.09. 專家學 者座談. 期末簡報. 期末簡報 89.10. 製作成果報告. 修正.

(9)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discussion is to continue the analysis of “Building hazard prevention and fire protection safety design specifications”. The main focus of the discussion 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design and prevention skills, and the corresponding distinguishing building usage, and building type. The related information can b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unique properties of various building types toward fire prevention and the responding rescue actions. This continued researches of fire prevention plan and related advanced technologies is discussed with more detail in the following paragraphs. Since the “Building Hazard Prevention Plan Recorded Items and Inspection Documents” will be brought into practice within short time duration, the architects can gain more convenience in establishing the fire prevention proposal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on-going researches for various architectural designs. Meanwhile, the key illustrations are also available for references. The content of the discussion including: First Section. Preface Design background, discussion topic and covered areas, related researches.. Second Se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fire prevention technologies, including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trend, hazard prevention skill developing direction.. Third Section. The explanation of fire rescue plan for distinguished building usage and building types. ※Unique usage. iHigh 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Intelligence office buildings iSociety beneficial facilities iMulti-purpose large-scale facilities. -5-.

(10) ※Unique type. iUnderground spacing iLarge spaces iModel structure iElevator facilities of open spaced tracking. Fourth Sectio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new technologies of fire rescue/prevention plan The smoke resistance plan, rescue plan, fire spreading prevention plan, indoor fire hazard protection equipment design, fireproofing design, fire protection area design.. Fifth Section. Reference Illustrations. The fire rescue planning and the design for the required technologies of the buildings are mainly the practice following the interactive specifications. Other than the related local fundamental researches have to progress continuously, well organized and systemized technology manual from the reference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of essentiality. This research result will contribute to be part of the analysis, and be available for the others to carry on to the daily lives accordingly.. -6-.

(11)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計畫背景、研究課題 一、 計畫背景 1、 建築型態及使用機能呈現出多樣化與複雜化。 近年來,台灣地區出現混合使用之超高層建築,強調自動 化設備之智慧化建築,超大空間之運動、展示、商場建築, 結合交通、商業設施之場站建築等,搭配異於傳統建築材 料、構造、設備等技術及因應社會需求之新型態建築物之 產生。 2、 為全面提昇並確保建築物之安全性能,普及建築防災計畫相 關技術,儘速建立提送建築防災計畫書之預審制度是必要 的。 現行建築消防相關法令所規定之防火安全對策,就某種程 度而言雖可維持一定的安全水準,但多樣化、複雜化後之 建築物,套用規格法令之結果,安全性能是否充分之安全 性問題與設計是否過剩之經濟性問題,因缺乏評估技術而 無法判斷;且僵化的規格規定帶給設計者在設計意匠上、 空間構成上自由度之限制亦常被建築師詬病,甚而帶來建 管行政之爭議。 3、 使一般建築師能就個案迅速直接在相關實務技術資料的指 導下製作符合法令規定與確保公共安全的建築物防災計畫 書。 為促進實務面操作之落實,在相關兩個研究案之基本架構 及技術資料下,進一步依用途別及型態別進行分類之建築 物防火避難計畫解說,提供建築師運用是必要的。. -1-.

(12) 二、 計畫課題 1、 歸納建築設計、防火避難等技術之新動向 (1) 建築設計方面包括:大規模複合化的傾向、高層化與機 能的複雜化、快適空間的追求及大空間建築型態的需求 提高。 (2) 防火避難方面包括:法規內容與防火設計、新技術的開 發適用與法規認可的標準。 2、 依用途別、型態別分類之防災特性與對策等分析 (1) 新用途別,包括:智慧型辦公大樓、社福設施、集合住 宅與超高層住宅、大規模商場、室內運動場等大空間集 會設施、大規模複合設施、地下空間(地下街)等建築 物。 (2) 新型態及材料構法別,包括:大空間、大規模、膜構造、 耐火鋼構與耐火建物等。 3、 防災計畫新技術之探討 針對無法滿足既有法令規定之性能式替代計畫設計技術之 探討並解說。 新計畫技術之解說包括:防排煙計畫、避難計畫、延燒防 止計畫。新設計技術之解說包括:內裝防火設計、耐火設 計、防火區劃設計。 4、 搜集相關參考圖例 重點圖例之搜集。. -2-.

(13) 三、 工作項目 1、 探討建築設計、防火避難之新動向 (1) 建築設計之動向。 (2) 建築防災計畫技術之動向。 (3) 防火避難設施及設備技術之動向。 2、 分析各新類別建築物之防災特性與對策 (1) 用途別防火避難特性與對策分析。 (2) 型態、材料構法別防火避難特性與對策分析。 3、 解說新防火避難計畫之新技術 (1) 計畫方面之新技術 (2) 設計方面之新技術 4、 搜集參考圖例 依各用途別、型態別建築物提供解說及參考圖例。 5、 提出後續研究課題. -3-.

(14) 四、 進行步驟. 圖 1.1-01 工作進度流程圖. -4-.

(15) 五、 預期成果 1、 歸納建築設計及防火避難等技術之新動向,積極前瞻因應建 築未來發展,作為製作建築物防災計畫書之考量前提。 2、 提出因應不同用途別、型態別之防災對策解說,作為個案探 討防災計畫架構之參考依據。 3、 提出防災計畫新技術之計畫設計項目分別解說,擴大建築防 災計畫書之適用層面,並因應性能法規之趨勢。 4、 提供重點圖例,作為輔助之參考。. -5-.

(16) 第二節 相關研究 本案延續之相關研究案有二,其內容摘要如下: 一、 關於「建築防災計畫書應記載事項及審查要件」之研究—營 建署,1999.06 1、 背景 近年來建築物高層化、地下化、複合使用化,以及伴隨交 通、經濟等重大建設,出現使用機能與構造多樣化、特殊 化,甚而因建築材料、構法之技術革新造成大跨距、大空 間化等新型態之建築案例勢必增多,相關防災對策更顯重 要。現有建築技術規則設計施工篇第三章、第四章中,為 確保建築物公共安全性能所訂之相關規定係規格化之個別 對應,將可能無法全面適用;或雖然符合規定但因最低標 準之限制,故不一定能確保安全性能。針對此類新型態之 建築物,如何能依據個別之特殊計畫條件,策定綜合性之 防災計畫,提供主管建築機關認可而得以實現;如何使建 築技術之發展、時代之需求不受阻礙且同時確保公共安全 是今後建築管理必須面對之課題。 2、 目的 該研究目的旨在掌握建築物防火避難之安全相關對策、相 互關連後,研擬建築物策定防災計畫時,必須檢討之內容 項目、評估方法、條件設定等相關技術基準。據以訂定建 築防災計畫書中應記載之事項及審議要點,作為中央主管 建築機關審核之執行依據。並提出現行法規中相關規定之 修正意見,以積極前瞻的因應建築未來趨勢。. -6-.

(17) 3、 結論 (1) 為全面提昇並確保建築物之安全性能,普及建築防災計 畫相關技術以及建立提送建築防災計畫書之建管制度 是必要的。該研究成果係參訪日本建築中心並收集相關 法令制度與技術等資料,過濾後引用於研究報告中,應 值得參考。 (2) 目前執行層面上之問題,該報告第參章防災計畫書製作 要領及第肆章防災計畫書之審查機制,均已提出明確記 載內容及可行之審查流程,委託單位應可據以執行。 (3) 對於擴大適用對象建築物之層面以及性能法規之趨 勢,報告中亦有探討。 4、 建議 經由該研究綜觀建築防災計畫書應記載事項及審查要件 後,未來在實際操作上有下列幾點建議: (1) 教育宣導 依該研究成果第參章之內容籌辦研討講習會,一面宣 導一面聽取相關意見,作為是否修正補強之依據後, 再行法制化程序。 (2) 擴大適用 將來擴大適用對象建築物可包括: *地下建築物 *高層建築物 *複合使用建築物 *新型態建築物. -7-.

(18) (3) 建築技術規則設計施工編第 194 條之「檢討逃生避難計 畫」及第 194-1 條之「應檢附防災計畫書及管理維護計 畫書」均以「防災計畫書」取代。 (4) 外審制度 專業審查單位委由建築中心等法人團體,以收費方式 進行審查。 (5) 後續研究 各類建築防災特性適用對象之條件,一般防災計畫書 追加檢討事項。無法適用現行法規部份可經由綜合設 計方法評估安全性能後得以認定。 二、 建築防災計畫準則及防火避難設計規範之研究—建築研究 所,1999.06 1、 背景 建築材料、構造、設備等範疇之技術發展及社會之需求, 帶來建築型態、使用機能呈現出多樣化與複雜化。異於傳 統之新形態、新機能建築物,經由防災計畫針對各別之特 殊條件擬定防火安全對策以確保其安全性能,係建築物成 立必要條件。 現行建築消防相關法令規定依據各類建築物之規模、形態 等規定建築物之防火、避難、消防設備等規格性之設置基 準,就某種程度而言應可維持一定的安全水準。但多樣化、 複雜化後之建築,一成不變套用規格之結果,安全性能是 否充分之安全性問題與設計是否過剩之經濟性問題,因缺 乏評估技術無法判斷;且僵化的規格規定帶給設計者在設 計意匠上、空間構成上自由度之限制亦常被建築師詬病,. -8-.

(19) 甚而帶來建管行政之爭議。 基於前述背景,該研究之目的,將先行建立建築防災計畫 中相關基本要項之計畫準則後,針對各防災對策項目內容 提出說明,於必要處提供設計規範,使建築物參考本研究 案成果進行防火安全設計時,能超越既有規格基準之框架 而以性能基準取代之,以提昇建築防火安全之水準,兼顧 設計之自由度並對應各類新型態、新機能建築物之要求。 2、 目的 該研究之目的,將先行建構建築防災計畫中相關之起火、 延燒防止、防煙排煙、避難、滅火救助、管理維護等基本 要項中各防災對策之計畫準則,並提出準則解說及相關防 火安全設計規範,使建築物能按本準則及規範進行防火安 全設計;或配合營建署即將頒訂之「防災計畫書記載事項」 擬訂防災計畫書。但基於時間、人力與物力之限制,該期 研究設計規範技術體系尚無法全面涵蓋,如何運用仍待探 討,將訂定必要之研究課題及時程以為後續計畫之依循。 經由該案之研究過程,將研究結論及研究發現整合架構技 術體系並驗證其可行性後,提出後續預測、評估、基準等 相關必要研究之課題及時程之先後關係。 3、 結論 (1) 配合營建署研擬中,針對特種建築物、地下建築物必須 提出「防災計畫書」之要求、該報告可提供製作時之指 導。 (2) 現有法規無法全面適用之高層建築物、混合用途建築 物、特殊型態建築物,設計時可提出綜合性之防火避難 安全計畫得到認定,該報告亦可提供參考。 -9-.

(20) (3) 建築的防火安全應有工學上之技術理論,該報告粗具架 構,全面性的將有關對策項目之計畫原則、設計手段均 以納入,可作為本領域相關人員之入門基礎知識。 4、 建議後續研究課題 (1) 防災計畫準則及設計規範之應用 防災計畫基本上是針對各個對象建築物之特定條件策 定最適之對策計畫。該研究所提出之全面性之對策原 則如何適用,並各別建築物可進一步依建築用途型態 別分類後,依其條件特性說明對策之選定和適用。 (2) 防火避難綜合設計方法之應用 將相關法令導向性能之規定時,可經由防災計畫書之 評估來認定,則安全性能之項目、基準之設定,以及 如何檢驗是否達成之評估方法所構成之所謂綜合設計 方法,應進一步研究,必補足該報告在設計規範之不 足。. -10-.

(21) 第貳章 建築設計與防災技術之新動向 隨著經濟、社會環境之變化,需求多元化、高度資訊化、相關建築 技術提昇的結果,如前述近年來,智慧化建築物、室內大挑空空間、大 空間等建築案例漸增,而這些建築物通常又俱備大規模、高層化、複合 使用之特徵,就安全的觀點而言,防火避難對策更為複雜且重要。 為維護公共安全公共衛生之建築管理相關法令,主要在要求建築物 遭逢火災或地震時能確保人命安全及減少財產損失。但類似前述大規模 高層複合使用等,災害發生時被害程度可能嚴重之建築物,除了滿足最 低標準之相關規定外,應就個別建築物策定綜合性、有機性之防災計 畫,以確保建築之防火避難安全性能,應是今後建築管理上之重點方向。 本章將先行說明最近建築設計及關連之防火避難計畫或技術之動 向,再分別於第三章歸納建築用途、型態別,分析分類別建物之防災特 性、解說因應對策。第四章突破以往規格式法令規定的防火避難計畫新 技術之各項目進行解說。. -11-.

(22) 第一節 建築設計之動向 台灣地區總體經濟仍持續在成長,這十年來不動產業雖有停滯, 但因應時代及社會需求,建築物明顯朝向下述方向發展之趨勢。 一、 辦公建築智慧化之傾向 產業提昇後,服務產業漸增,配合資訊化社會之來臨,作為 執行業務據點之辦公空間被要求高度的智慧化。 二、 集合住宅高層化之傾向 都會化的結果,人口朝都會集中,在有限土地資源條件下, 又因容積管制遲未實施,建商未掌握供需狀況,使得包括都 市及郊區之建築用地充分利用的結果,集合住宅普遍地被高 層化。 三、 空間型態多樣化之傾向 台北、台中、高雄都會區之都心土地被高度利用之結果,1980 年以來,超高層大樓不斷地出現。台北市地下捷運系統的興 建,為疏導車站瞬間大量人潮而衍生地下路網、地下街等地 下建築物。地方上工商綜合區之開發大型購物中心之賣場要 求無區劃之大空間,膜構造技術之成立,大型體育運動設施 之室內化得以實現而有無柱超大空間之出現。 四、 使用型態複合化之傾向 使用型態之複合化包括單棟建築物之複合使用,一宗基地內 建築群之複合使用。 最近國內重大交通建設 BOT 化之結果,即將興建之高速鐵 路、機場捷運線之場站結合辦公設施、商業設施之大型複合 使用型態之建築物正被規劃設計中。 預計近期內,台灣光復後興建之老舊街區將配合都市更新相 -12-.

(23) 關法令之施行,原有細分之建築基地及小規模建築將行整合 成大街廓基地而出現大規模複合使用之建築群。 前述建築發展之傾向就單一開發案而言,並非單獨的存在,而是 以相互組合的方式呈現出設計的結果。茲探討如下: 一、 大規模+用途機能之複合化 手中雖無明確的統計資料,但以 10 萬㎡(30000 坪)以上之 建築案陸續的再增加,而大規模化之結果,必然導致機能用 途之多元複合化。不論該建物之主要用途為何,因使用進出 人員數多,則相關方便生活之服務設施必然被併設。即使是 單純的超高層辦公大樓,為服務數千人使用之餐飲設施就已 類似大規模之餐飲街。近來強調一次購足之大型百貨商場亦 不僅設置販賣空間,一些公共性之服務設施,如文化、遊戲、 教養運動等設施亦被併設,用來匯集更多的人群。 最近日本的都市更新案,為防止因更新而導致原居住人口之 外移,政府部門要求更新地區再開發時,除業務設施外應附 設住宅設施,形成 24 小時使用之複合使用建築或建築群。 防火避難計畫策定時,一般針對建築用途構成擬定對策;複 合使用後,不同對策之整合以及界面之處理就必須有特殊考 量。 二、 大規模+高層超高層化 提供大規模樓地板面積的同時為維護都市景觀保留都市開 放空間,以及隨著高層超高層建築相關技術的普及。1980 年代起,台北市陸續出現超高層建築(100m 以上)。進入 1990 年代後,台中、高雄都會區,亦因未實施管制及 1986 年後房地產的景氣影響,相繼興建出棟數、高度不亞於台北. -13-.

(24) 市之超高層建築。 這些超高層建築萬一發生火災或震災時,人員的疏散、避難 之誘導、防災設備之因應以及消防救助活動等可以想象其困 難程度較一般建築更甚。 三、 超高層辦公大樓+智慧化 高層建築大多供辦公、飯店、住宅使用,其中辦公大樓為對 應高度資訊化之社會以及營運管理之效率化,而必須辦公自 動化(OA)通信資訊自動化(CA)建築物管理自動化(BA), 結合 OA、CA、BA 而形成不同程度之所謂智慧型建築。 智慧型建築特徵之一係將辦公業務電腦化,以往辦公空間主 要是人員、傢俱與文件;現則為處理資訊通信之電腦及其周 邊機器密集配置並提供必要之電源,其結果使室內發熱、人 員密度異於往常,室內熱環境控制以及防火避難上之因應同 時被要求。 四、 新空間型態 最近不論是高層辦公大樓、飯店建築、商業設施或彼此複合 使用,因容積率之實施而有室内各種大型挑空空間之出現。 用來供大廳空間或表演空間使用,各樓或以走廊環繞或直接 面向挑空空間,而塑造立體空間之穿透性與趣味性。傳統建 築物的立體層間區劃、煙之流動、幅射熱之影響等在防火防 煙區劃上必須特別考量。 更有案例在挑空空間上設置空中走廊,平時供聯絡通路或展 望空間;火災時更可作為避難路徑,作為逃至它棟建築物之 功能使用。但法令之認定、安全性能尚待檢證。 五、 大跨距空間. -14-.

(25) 以往之大跨距空間大都應用在劇場、體育館、倉庫或工廠使 用。最近將棒球場、田徑場、自行車賽車場等室內空間化, 因模構造技術之開發而得以實現。此外商品展示、航空站、 大型購物中心等也因用途需求,要求無柱、無區劃之大空 間。這類空間除了挑戰材料、結構之技術外,更有防火防煙 區劃無法適用現行法令規定之問題。 以上列舉出數項建築設計之新動向,並敘述其在建築用途型態上 之特徵,防災計畫如何因應值淂探討。而這些發展之傾向預計仍 將持續,而且因新材料、新構造、新技術之驅使亦可能產生其它 更新的建築空間型態。伴隨著新的防災計畫技術亦被要求,因 此,修正現有防火避難或消防設備之相關法令去適用,不如建立 證明安全性能之綜合設計方法來因應才是釜底抽薪之辦法。. -15-.

(26) 第二節 建築防火避難計畫技術之動向 建築材料、構法、技術之進展帶來建築設計上出現用途、空間、 型態之多樣化,既有規格式之防火避難相關法令難以全面適用。 建築行政管理上為了處理這些問題增加了許多行政作業之負 擔。目前國內大致依兩模式進行解套,一是循建築法第 98 條特 種建築物,經行政院之許可,不適用建築法令全部或一部之規 定;二是循建築技術規則總則篇第 3 條規定,引用新穎之建築技 術、工法或建築設備,適用困難時可檢具具體證明經中央主管建 築機關審核認可備案。 88 年 6 月,營建署已完成「建築防災計畫書之記載事項及審查要 件」之研究,現正進一步探討該計畫書之定位、適用對象建築物 之條件以及相關之審查機制。預計近期內可頒佈實施。 79 年迄今建築研究所亦陸續完成相關研究案,包括 *高層建築防災設計準則之研究 *地下建築物防災設計準則之研究 *挑空中庭建築物防災設計準則之研究 *醫療院所避難逃生設計之研究 *複合用途建築物避難逃生設計之研究 *百貨商場建築物避難逃生設計之研究 *防火避難安全設計規範之研究 為使國內建築防火避難之設計能進入性能法規前作相關之必要 研究,除了前述國內針對建築防火避難方面在法令上及相關研究 之動向說明外,對於防火避難設計在單項技術方面國內外有下述 項目被運用:. -16-.

(27) 一、 利用直昇機進行超高層建築消防救助活動 於屋頂上設置停機坪及緊急救助空間。 二、 設置中間緩衝層作為超高層建築之水平棟別區劃 將超高層之高層部、中層部、低層部間設置中間絕緣層(防 災上水平緩衝區 Buffer Zone),供避難之等待空間,並使因 煙囪效果造成煙之垂直流動降低效果。 三、 挑空空間熱煙之對應 這類空間防火上之問題點在於各樓層間如何區劃、挑空空間 之面積如何區劃、以及頂部架構之耐火性能。以往設計時將 挑空空間視為半室外空間,整體視為一垂直區劃空間與居住 空間之界面上仍以玻璃行防火區劃。而預測居室空間發生火 災時熱煙之移動性狀,以檢討如何避難、防止延燒、消防救 助等對策。 最近提案將挑空空間視為室內一體空間,與居室間完全開放 不必區劃。火災發生時,火災層排煙;但非火災層送風加壓 防止煙之擴散蔓延。 四、 大空間之防火區劃 大空間型態之建築最容易抵觸防火區劃面積之限制。面積區 劃最大之目的在使火災侷限在一室範圍內,並依面積範圍內 煙層下降時間來推論容許避難時間。 一般要放寬區劃面積時必須提出替代對策。體育館、大挑空 中庭、展示場或航站大廈等建築在用途上不得不取大空間之 建築物常依幾個方向之探討。空間大到某個程度以上時已接 近室外空間,提供更容易之避難設施,將可燃物之量與位置 作最大之限制,可從屋頂或天花板處釋放煙及熱使不致回. -17-.

(28) 流,使閃火點不易形成而限定火勢之擴大與蔓延,加強初期 滅火設備等方法,檢證該空間之防火性能。 五、 避難設施 設計上可能遇到避難距離超過、避難樓梯無法直通、樓梯寬 度不足等現象,通常以煙流動現狀、避難時間來檢證安全性 能。將人工地盤或大型挑空中庭視為外部避難空間之證明亦 是方法之一。例:挑空空間僅供通行使用,可燃物幾乎沒有; 則萬一火災發生時,如果該空間針對煙害能完全確保且基地 防火避難之條件具備時,則該空間可認定為具有與外部空間 同等之安全性能。 六、 防火構造(耐火設計) 建築物之鋼構耐火被覆如何減少也逐漸地被檢討。當建築物 內之可燃物量、區劃、開口等各條件確定時,火災發生時燃 燒持續時間、室內濕度上昇狀況是可預測的。由此可推算鋼 構溫度之上昇及產生之熱應力,進而確定合理耐火被覆之條 件。在日本此檢證方法已成立,而致展望塔之裸鋼骨構架被 認可。此展望塔之 1、2F 為出入口門廳,最上方 2~3 層為瞭 望室及簡單的餐飲、紀念品賣店,中間部份只有電梯機道及 樓梯,該部份之鋼構行耐火被覆意義當然不大,理論上基座 (1~2F)門廳部份如果不受火災影響,則上部鋼構即使裸露 應無虞安全。 七、 煙控 煙控系統新方法之一係將排煙系統與空調設備兼用。此方法 最大的困難在於排煙與回風量如何取得一致之送風機容量 問題,並非所有狀況均能適用,但好處是減少風管空間及維 修信賴性之提昇。. -18-.

(29) 其次是依安全區劃之層次,避難走廊或特別安全梯之排煙 室、緊急昇降機之梯廳等利用加壓原理,使煙不致流入而不 必排煙,即可將煙局限在火災空間內達成防煙之效果。此方 法在美國、加拿大、法國等針對特定空間(樓梯間、電梯間) 加壓煙控被允許;但日本仍不允許,因無法信任其可靠性, 擔心煙不來但流入空氣可能助長火勢。 至於防煙區劃之面積目前是 500 ㎡,如展示場、挑空中庭等 大空間之天花板上設置 500 ㎡之防煙垂壁並無實際之效果。 八、 消防設備 1、 火災探測設備之新技術 (1) 使用光電式分離型檢測器與監視電眼進行火災探測之 系統。 (2) 熱放射式掃瞄型火災探測器之系統。 2、 初期滅火設備之新技術 (1) 利用電眼監視裝置(ITV)起動滅火噴水槍之滅火系統。 (2) 前述熱放射式掃瞄型火災探測器起動滅火噴水槍系統。 3、 防災監控系統之新技術 (1) 防災資訊管理裝置之分散化(Local)與統合化 (Central)。 (2) 統合防災系統導入光纖電纜。 九、 新材料、新構法 1、 膜構造建築物 運用新材料、新構法等新技術,導入建築設計中,除一面 保證其安全性外,一面又能提昇建築物之品質,係性能法. -19-.

(30) 規認定上最基本之原則。 例如最近頻生之膜構造建築物。1960 年代應用在博覽會或 體育館之懸吊式膜構造,1970 年代開始的空氣膜構造,因 強度、耐久性、防火性良好之玻璃纖維布被開發應用。起 初應用在暫時性的展示場、網球場上,累積經驗後應用在 東京巨蛋及其它永久性之建築物上。 膜構造可大分為懸吊式膜構造、骨架式膜構造、空氣膜構 造三種。基本上目前臺灣地區實績案例尚少,對永久性之 建築物之屋頂而言,最重要的結構安全與防火安全。 就防火性能之觀點而言,本來以耐火(防火)構造或不燃 材料建造之屋頂被膜構造取代後,從建築物內部或外部而 來的火災將產生何種結果是檢討之重點。一般使用之膜材 料係在玻璃纖維布上塗佈氟化樹脂,相當於不燃材料之膜 材料。材料本身必須 800℃才會燒掉,但膜材間之皆合部 在 280℃時就會裂開,因此膜材之張貼方式左右其防火安 全性能。 當然膜屋頂本身之耐火性能比不上一般耐火構造之屋頂。 但評估安全性能並非僅就屋頂之耐火性能水準作比較,而 是綜合周邊及建物的其它條件後,評估其是否具同等之安 全性能。 空氣膜構造在防火避難上另外的問題是,火災發生時為使 人員迅速避難必須開放大量之避難口,致使空氣流出建築 物內壓下降,可能導致空氣膜下降或收縮。其收縮狀態因 避難口之開放狀態或當時之供給狀況而不同。如何依不同 狀況預測收縮狀態以檢討煙塵是否很快下降,避難活動是 否有礙。一般建築物通常以排煙口或排煙設備將煙排出。. -20-.

(31) 膜構造很難設置,設置不當可能更加速膜之收縮速度,必 須特別注意。 2、 透明採光罩(聚碳酸脂 Polycarbonate) 屋頂之採光罩最近使用例多。但本材料在防火上屬可燃 性,故使用條件應周詳考慮。日本建設省以製定技術基準 允許使用,但不符基準者,仍應尋新材料之認定後才可使 用。 3、 木造建築物、木質內裝 木構造建築在高度有 14m 之限制,在防火區劃上有 500 ㎡ 之限制,目前漸有要求放鬆之呼聲。大規模之木造建築物 燃燒時,有延燒鄰棟建物之危險,有建物內人員避難之危 險。其安全性能必須檢討,建物周圍之狀況收容人數,可 燃物之量所引起之火災性狀。日本對於木構造或原木之使 用逐漸修正法令限制。 對於內裝限制亦同,設計者對於木質系材料使用有其喜好 或需求。實際上內裝材料之防火性能牽涉條件甚多。木質 材料因樹種或處理方式之不同,燃燒性狀亦不同,與避難 相關之或燃燒氣體、火炎傳播、閃燃點之時間等均是評估 對象。但是除了材料外,室之形狀、規模亦是左右火災性 狀之原因。例如天花板低之房間,由天花板熱氣回流至室 內使燃燒急劇擴大;但天花板高之大空間因熱放射至大空 間較為有利,此即一般建築物特別注重天花板之不燃化。 這些狀況尚待科學性之評估,國內外相關研究活動亦甚多。. -21-.

(32) 第三節 日本防火避難計畫評定之動向 一、 大規模複合使用之建築設計必須提送防災計畫書 1972 年 5 月 10 日,日本建設省開始要求高層建築物、大規 模建築物、複合使用建築物及地下建築物申請建照執照時必 須提出防災計畫書。1981 年 7 月 30 日,再通過 31m 以上之 高層建築物複合用途建築物應製作防災計畫書送至財團法 人日本建築中心先行審查。1982 年 5 月 20 日,再令 5 樓以 上之樓地板面積超過 2000 ㎡之飯店建築設計時,亦應製作 防災計畫書。所謂防災計畫書,係將預定興建之建築物其計 畫、構造、設備之設計必須考慮平時及緊急時管理方法後作 綜合性之考量,並評估其安全性製作成說明文件,建物完工 後移交給建築物之所有者或管理者,使了解設計當初之意 圖,並作為營運時安全管理之指導原則。 二、 防災計畫目的在求法規範圍之最佳設計 目前,在日本防災計畫之評定基本上須依現行法規規定之範 圍內去檢討及訂定防災對策,不得超越或突破法令規定,因 此對設計者而言可能並不受歡迎,但官方的考量認為對設計 者及所有者而言應有二項意義。 1、 法令係最低標準之消極要求,且為一般原則性之規定,針對 個別之設計案不見得合理。而真正要得到安全之確保,個別 建物應依本身條件分別策定最佳之防火對策,尤其是最近出 現之新機能、大規模、新型態之建築物應提出法令水準以上 安全對策。 2、 法規中規定之防火對策設計時如何落實並未言及。 如避難樓梯之數量、步行距離之限定等都有賴建築設計時 配置完成,設計技術高下影響其實際效果。 -22-.

(33) 例:在醫療院所設計時,利用樓梯提供患者避難可能困難, 為了避難安全在病房棟各層必須劃分兩個以上之防火區 劃;當一方發生火災時,可在短時間內將病床迅速移動至 另一區劃之方法被使用,但法規中並無特別規定。 又例:將走廊之排煙口放置在與避難樓梯之相反方向上可 使煙不致隨人員避難方向蔓延,法令上亦無特別規定,僅 規定排煙口之距離。 又例:防火區劃面積之上限為 3000 ㎡,但某百貨公司之一 樓層面積達 15000 ㎡,則必須行 6 區劃以上之防火區劃。 對而賣場而言,平時希望維持連續之整體空間,防火區劃 均使用隱藏式之防火捲門,多片的防火捲門依煙探測器連 動下降,其信賴性令人擔心。加上賣場裡可燃物多、不特 定使用人多,自然危險程度高,但法令對於如何證明區劃 的可靠性並無特別規定。 亦即是符合法令之規定在防火避難上並不保證絕對合理或 安全之說明。. 對於追求更合理之防火避難安全之設計或評估之方法,係目 前研究的方向,規格式之法規固然可能束縛設計之彈性;但 如何在最低標準之法令要求下研擬替代方案或最佳設計之 方法而使每個建築物得到最大之安全保障是努力的方向。. -23-.

(34) 第參章 建築物用途別型態別之防火避難計畫解說 第一節 特殊用途別建築物之防火避難計畫 一、 高層住宅建築 1、 防災計畫上之特性 (1) 型態特性 超高層住宅的特性從型態面來看,一般呈現超高層塔 狀型態者居多。因超高層之故,消防隊在到達火源時 空間或時間上受到限制,且加上高層特有的易受強風 影響產生亂流,往樓上延燒的風險可說比低層者高。 集合住宅之特性是各住戶均以牆壁被隔間,形成孤立 性及密閉性高的構造。雖然可以藉各住戶的牆壁來防 止延燒,但因為是密閉的,所以火災的訊息難以傳遞。 再者,集合住宅在住戶的窗邊常設置陽台,此亦被指 為型態上的特徵。但根據過去的統計,超高層住宅的 80﹪都以各種形狀設置了陽台,若陽台上放了東西 時,會造成避難障礙或延燒的媒介物;但一般來說, 陽台可以達到防止延燒到樓上或確保避難路線的正面 功能。 然而,如整理超高層住宅的平面形狀,如圖 3.1-01 所 示,從結構要求或耐風壓的考慮上,中央走廊、中央 核心部或以中央挑空光庭之型式居多。然而,環繞中 央走廊及中央核心者其走廊封閉性變高,煙擴散到走 廊時會有難以被排出的問題。而環繞光庭者,在煙被 排至光庭時,亦會有容易污染周圍走廊的問題。. -24-.

(35) 連結中心型. V字型. 中心型. (相模原大廈). (天空市南砂). (公園市新川崎). 偏中心型. 中央立柱型. 開放中空型. (GH光之丘A-9). (吾妻橋一段社區). (南千住大廈G棟).

(36) 圖 3.1-01 超高層住宅的主要平面型. (2) 使用特性 從使用面來看,由於住宅是生活空間,平常使用火源, 且放置衣服與傢俱等可燃物,在受到超高層特有的強 風與亂流的影響時,會產生激烈的燃燒,而噴出的火 焰也會變大。 由於是生活的場所,日常的功能被優先重視,故易發 生常閉式的防火門被置於開放狀態,陽台被當作倉庫 等,在維持管理上易發生問題。煙在走廊擴散所帶來 之影響很大,因此住戶與共用走廊之間的防火門之功 能極大,在維持管理上無法忽視。 類似的飯店與醫院等因為同樣是宿泊型的設施,故容 易發生逃離不及的問題。最近的社區住宅中,為了保 護隱私等而追求住戶的氣密化,使走廊上的緊急廣播. -25-.

(37) 很難聽到,居住者的火災警覺變慢。 另有一個特徵是,其為高齡者及幼兒等「災害弱勢」 在那兒生活著。特別是高齡化正在成長的今天,高齡 者專用的銀髮族大廈公寓是想當然爾,其他超高層住 宅大多並未特別考慮到高齡者,對高齡者並未予以考 慮到。 愈高層化,其棟單位的戶數就愈多;一個火災發生其 所受影響的人就愈多,多數的人一起避難容易發生混 亂。 2、 防火避難對策 (1) 防火對策之課題 考量以上的特性,將超高層住宅防火對策之主要課題 整理其要點如下: a) 為迴避火災時的危險,盡可能抑制火災與爆炸的發生 可能性,或是提昇初期滅火的信賴性。 b) 排除因強風或通風效果導致從窗戶噴出之火焰而延燒 到樓上的危險性。 c) 防止中央走廊或光庭的煙擴散,與因而發生的避難障 礙與消防活動障礙。 d) 確保消防隊到高樓層滅火或是高樓層的避難及救出的 路線。 e) 避免資訊傳達錯誤而產生延遲逃離等混亂。 (2) 火災防止對策 為降低暖房熱水器及調理時使用火而產生的風險,以. -26-.

(38) 全電化方式或集中方式也是一種對策。其中全電化的 採用在防止瓦斯爆炸方面也有效。 但是,在調理功能性上,使用瓦斯的要求很高;而採 用全電化方式時,如果因為由居住者帶進來的桌上型 瓦斯調理器與移動型的石油爐時,應教育居住者以採 用全電化方式為前提,或是徹底貫徹瓦斯洩漏與瓦斯 爆炸的安全對策而採用瓦斯方式,最好是考慮居住者 的特性而以個案處理。 (3) 初期滅火性能之提昇 集合住宅中 11 樓以上者,必須設置自動灑水設備,但 以 100 ㎡以內行防火區劃則可免裝設。而超高層住宅 方面,也可因此而免裝設自動灑水設備者。 即使如此,超高層住宅因為其避難、消防活動較困難, 所以初期滅火的重要性高。因此,應充分檢討包含排 煙區劃等其他對策後決定是否裝設自動灑水設備。 現在,新的住宅用的自動灑水設備正開發中,期待其 能既便宜且簡便普及。或許無法期待其像以往產品一 般有高初期鎮壓率,但可延遲延燒效果,故推薦此簡 易型的自動灑水設備。 又集合住宅尚有屋內消防栓未被有效利用的問題。最 近被許可設置的 2 號消防栓因為操作容易且滅火迅 速,應可普及於超高層住宅等。 (4) 樓上延燒防止與陽台 超高層住宅從窗戶延燒到樓上的危險性很高。窗戶為 開放狀態,加上只以窗台下的牆(Spandrel)來阻止. -27-.

(39) 延燒是不夠的。陽台因有將火焰遠離壁面的功能,所 以對防止樓上延燒極為有效。 陽台不只有有效防止延燒的功能,也提供在避難及救 助或消防隊的進出路徑,故超高層住宅特別需要設置 陽台。 基於設計上的理由而不想設置陽台,或是即使裝設了 也只有部份是陽台等設計上的要求也有。在無法裝設 陽台時,除充分考慮樓上延燒防止對策之外,提高走 廊側的安全性,在逃離不及時也能在走廊確實避難的 構造是必要的。 (5) 光庭(挑空空間)計畫 超高層住宅的典型計畫之一,在中央部設置光庭(挑 空空間),在其周圍設置開放走廊配置各住戶者。(參 照圖 3.1-1)此計畫即使煙擴散至走廊,光庭(挑空空 間)也能發揮排煙的功能。但是,若光庭(挑空空間) 狹窄,煙散佈到光庭整體時,在樓上走廊避難即會變 的困難。還有,從下方之送風路徑未充分確保時,煙 無法向上方有效排出,而徘徊在中間樓層,同樣走廊 避難也會變困難。所以,依各個建築物的條件而確保 充分的光庭斷面以及確保充分的送風路徑是必要的。 (6) 防火門之開閉與煙控方式 煙擴散至中央走廊時,因在超高層住宅中走廊部份的 封閉性高,或是受強風影響等無法排煙的情況會發 生。此時,無論如何要使煙不至擴散至走廊,不至侵 入樓梯間等。 因此,住戶及走廊之間的防火門與特別安全樓梯排煙 -28-.

(40) 室等的防火門的關閉要確實。在住戶門窗方面,維持 管理面上徹底貫徹不使用門檔,或是用煙感知器連 動。又關於特別安全樓梯等的防火門方面,因強風及 火災室的空氣膨脹而有推開的困難性時,「防火門」 將其閉鎖機構附以插銷等耐風壓措施是有必要的。 在超高層住宅中取走廊型或中央核心型平面,走廊的 氣密性高,不能確保有效的供給空氣者多,像這種情 形,加壓防煙方式有效。 (7) 來不及避難者之對策及陽台 對於居住者來不及脫逃,是因住戶內聽不到走廊的警 急廣播聲,來不及逃出。來不及脫逃的對策,可在住 戶內設置緊急廣播擴音器,或者利用電話和家庭緊急 系統的對講裝置,提供居住者迅速且具體的避難等指 示。沒有避難上可用的陽台時,住戶內的警報系統特 別重要。 陽台是來不及脫逃或在走廊上無法避難時,最有效用 之最終避難通道。理想上陽台是繞全周一圈,並連接 避難梯。設有經由鄰戶或經由爬梯之避難通路並不理 想。經由鄰戶避難,有因上鎖阻礙避難的情形,到達 鄰戶之後,也可能無法到達樓梯的通道;經由爬梯避 難,因樓層高受到風的影響及心理壓力導致使用躊 躇,特別是在高齡者的使用上,爬梯避難不是可推薦 的方法。不得已須仰賴爬梯避難時,連接兩端的牆壁 等,一定要考慮到構造上及心理上都可以安全使用。 (8) 消防人員進出與救急救助空間 關於雲梯車無法到達,或因住戶的進入道路管制等常. -29-.

(41) 造成消防隊進入之困難。各棟及住戶各有進出通路, 使消防隊進入的可能性大為增加。 對於到各棟的進出,可考慮讓直昇機從屋頂進入,為 此在屋頂上保有直昇機緊急昇降坪以及緊急救助用空 間,進出屋頂的設計值得推薦。 對於通往住戶的通道可考慮從窗戶進入,希望可以有 效利用陽台做為進入通道。在陽台上鎖,管理上務必 要考慮緊急時可以輕易解鎖的構造等。. -30-.

(42) 二、 智慧型辦公建築 1、 防災計畫上之特性 近年來的建築物之智慧化、高機能化逐漸普及,但因與既 有建築物有許多相異點,所以對於防災安全性等是否相同 考量亦倍受關注。 對於建築物的智慧型化與防災安全綜合考慮時,可舉出下 列問題點: i)智慧型大樓是否比既有建築危險?智慧型大樓是否有所 謂的特定災害? ii)智慧型系統受災時所產生之損害為何?其解決對策為 何? iii)智慧型系統是否可活用於防災對策? 智慧型化的稱呼變成普遍是最近的事情,不僅是建築,包 括 OA 機器、電器等廣泛的技術、產業亦捲入此現象,所以 智慧型化的實際狀況與防災安全上的問題點在防災對策考 量上有複雜的一面。針對上述問題,尚未有充分的解答。 在建築方面某程度,已進行實例檢討。以火災案例及實驗 例為中心,來敘述說明防災對策方針。 (1) 智慧型建築之防災問題及對策 —OA 辦公室火災案例及其問題— 關於智慧型大樓火災,可以舉出的例證有很多,像 1988 年在洛杉磯發生的 First Interstate 銀行大樓火災。 受災大樓是當時美國西岸最高的辦公大樓(高 260m、地 上有 62 層、地下 3 層),從 12 層起火到 15 層,除核 心之外這 4 層樓幾乎全部燒燬,16、17 層及周圍的一. -31-.

(43) 部份也遭火燒破壞(圖 3.1-02、3.1-03)。燒燬之外, 在起火層以上的全部樓層幾乎都遭受火災濃煙波及, 在起火層所屬之設備分區包含 22 樓以下的部份,因經 由回風管擴大火災濃煙之流動,其受害程度尤其嚴重。 First Interstate 銀行大樓是在 1973 年竣工完成的大 樓。所以,在計畫當時並不稱為智慧型大樓,但因為 受到承租的金融事務所高度機能化影響,才進行智慧 型修改,起火層等在火災當時,都設計了簡易的高架 地板(Free Access Floor)等,增進了高度資訊化。 在此次火災中,防災上引起注意的有以下問題: a) 發現火災通報太遲。 b) 判定起火的時刻(10:10 左右)到通知消防署需花費約 27 分鐘的程度。 c) 無法防止起火樓層擴大延燒,且短時間內延燒。 d) 上層陸續延燒起來。 起火後約 3 小時時間,4 層樓全部起火燃燒。 e) 需要直昇機發現、確認、救助求救者。 有 8 個人從屋頂上被直昇機救出。 f). 即使於火災 8 個月後,對電腦設備仍有「火災後遺 症」。 由於電腦故障,電子付款停止,來往銀行借出連銀資 金增多而使連銀貸出利息上升。判斷是火災時,濃煙 中的腐蝕成分附著、侵蝕電腦主機板所致。 像這樣的損壞狀況,在智慧型建築物上可將一般所關 心的防災弱點充分表現出來。 -32-.

(44) 到屋頂避難以直昇機 救出8個人. EV. EV. EV EV. 16層 EV. 上鎖. EV. 15層 14層 13層. 保全人員 42F救助 12層 ※避難者從45F到31F找尋家人. 上鎖.

(45) 圖 3.1-02. 圖 3.1-03. 圖 3.1-02 First Interstate 銀行大樓火災燒毀狀況 圖 3.1-03 First Interstate 銀行大樓火災之避難狀況. -33-.

(46)

(47) 例如,起火樓層火勢陸續擴大,這一層樓因大半是作 為單一的大空間使用,大空間化係大規模 OA 辦公室個 共通傾向。一個工作者的使用面積為前後 5 平方公尺, 人口密度高(圖 3.1-04),OA 機器、OA 傢俱等易燃性 的儲藏可燃物多,是促使初期燃燒擴大的原因。原來 認為 OA 化提昇,將使辦公室的人口密度、紙類等可燃 物降低,但在現狀人口密度和從前沒有什麼改變,還 增加儲藏可燃物。. 圖 3.1-04 First Interstate 銀行大樓出火樓層之配置. 此次火災,雖然發生在夜間,但建築物內求救者仍分 散各處,辦公室使用到深夜的情形變成實際狀況。原 來認為建築物 24 小時使用,隨時都有人,即使發生火 災也可以馬上被發現問題就小,但此次的火災顯示, 在深夜裡,使用的樓層、房間及無人空間兩者混在一 起的狀況,在無人空間裡起火而未被發覺下火勢擴大 起來,可能演變成延燒及有人的地方的最惡狀況。 電腦的「火災後遺症」,即稍微被煙侵入的電腦即使. -34-.

(48) 受災之後功能正常,但一陣子之後便產生故障,在國 際上稱為 smoke corrosion,有相當多的報告說明。這 些顯著的例子說明火災對於智慧型系統本身的影響, 新種類的火災損害已引起人們的重視。此次火災有力 的起火原因,可舉出 OA 辦公室的電氣配線使用不適當 的零件等情形,這也是由於智慧型大樓施工錯誤及修 改智慧型機能增加電氣容量的狀況而引發這樣的問 題。資訊周邊機器引起火災的案例大半是因電氣配線 漏電起火。 像此次火災造成這樣大規模損害之背景是,本棟大樓 未設置自動灑水設備(火災時正在施工中),僅管火災 感應器機能正常,但建物管理者卻誤認為非火災警 報,不理會感應器動作。在台灣,11 層樓以上的建築 物因設有自動灑水器設備,可能較少發生大災害,但 留意自動火災通報設備以及實施適切的防火管理是很 重要的。 在火災案例說明上,經常只提到問題點,在此次火災 中,被認定為有效之防災對策機能仍應說明。首先, 由於結構體之耐火被覆施工優良,所以結構體本身可 不受火災影響。這點不僅是建築物可以再利用,並且 可保護電力、通信等管線管道間,使嚴重受到火災、 濃煙影響以外的樓層,在火災之後可以恢復機能,使 間接損害的發生減到最小限度,而被肯定。 還有,受災大樓在火災發生的前一年,針對避免火災 發生時銀行業務長時間中斷,在緊急時由其他建築物 另設電腦設備導入替換系統,此有效機能也是受矚目 的。因此系統運作,銀行的資訊處理機能可以在火災 -35-.

(49) 後 1 小時以內復原。 還有,災害對於資訊機能及智慧型系統影響的情形, 依災害種類而異,從過去災害的案例來看,像地震、 系統錯誤等,在構成系統中樞的硬體上殘留局部範圍 損害的情形,運轉停止連續時間短(一般頂多數小時左 右),像火災、浸水等,在中樞部位的硬體上受到全面 損害的情形,有運轉停止變長(至少數日)的傾向(表 3.1-01)。特別是火災的情形,與地震、浸水等廣域災 害不同,影響僅集中受災大樓,長期的活動機能喪失 等易連帶發生巨大的間接損害與信用降低。資訊處 理、通信機能及智慧型系統相關之安全性,與人命之 安全不同,因為有些領域難以成為建築基準法等規範 的對象,期望施工者和設計者能積極對應。 表 3.1-01 資訊通信災害舉例 資訊通信災害的案例 (自然災害) 發生日期 43•5 46•2 47•7 53•1 53•6. 57•7 59•1. 通信不通 原因•對策•等 時 間 十勝沖地震 北海道及其通信停止 2 小時 更正耐震對策的契機(交換機分散•多 路化) 洛杉磯地震 局內設備倒塌損壞•活用災害應用機 1 日 典型都市型災害(隧道網建設,移動電 器 話局) 47•7 豪雨 中國地方 110 多所電話局孤立, 3日 (電話局房舍之防水對策) 112,000 回線不通 伊豆大島近海 電話局房舍等設備損壞少但一部份 12 小時 再強化耐震對策(確保通訊對策,災害 地震 的電纜斷裂 應用機器設備) 宮城沖地震 電線桿,同軸電纜等損壞,24,000 回 7 小時 將壅塞對策問題化(傳送網路多路 線,4 萬用戶使用不通☆慰問電報 6 化,配備應急纜線) 萬通(平日 40 倍) 長崎豪雨 纜線損壞,電線桿流失•折損,終端 8 日 (長時間停電對策,電話局房舍防水對 機浸水,12,000 使用不通 策) 島根豪雨 濱田益田地區中心纜線斷裂,電線桿 -災害時利用衛星通信(移動式數位交 傾倒損壞,2 個交換局被水淹沒 12,000 換裝置等) 用戶使用不通 災害名簿. 受災狀況. -36-.

(50) 資訊通信災害的案例 (系統災害) 通信不通 時 間 55•10 神戶元町局電 D10 型交換機當機約 2 萬用戶使用, 8 小時 子交換機當機 數據專用回線 110 號 119 號不通 59•1 名古屋電信設 使用 DDX 網(數位交換網)之汽車登 6 小時 施所 DDX 網 錄系統,AMAX 系統等終端機無法使 當機 用 63•4 郵預系統壅塞 郵局的 CD 機延遲,陷入不能處理狀 -態。5 月 20 日再度陷入慌亂狀態。 63•5 東証系統減速 在東証的股票買賣系統,集中特定股 交易致使約定處理延遲。 63•11 First National 因電腦錯誤停止電子付款。因此往來 銀行的系統當 銀行(約 300 家)未避免不能自行付 機 款,增加連銀資金借出。 1•5 越谷分行 D70 型交換機當機 3 小時 交換機當機 3 萬 2 千用戶使用不通 1•7 玉川營業所 3 萬 9 千用戶使用不通 3 小時 交換機當機. 發生日期. 災害名簿. 受災狀況. 原因•對策•等 以紙標籤將錯誤孔做記號切換不讓 程式動作 DDX 用的集線多重化裝置系統當機. 東京市中心及鄉鎮中心間的交通壅 塞超出設計所引起 (評估買賣集中時的處理能力,集中時 之輸入規定,異常時的處理) 一時間貸出連銀準備金,利息緊急上 升 30%。☆系統風險舉例 電腦動作異常 中央控制裝置及記憶裝置故障. 資訊通信災害的案例 (人為災害) 通信不通 時 間 55•2 紐約大道電話 交換機,纜線等燒毀,10 萬 4 千用戶 23 日 局火災 使用不通 50•4 旭川東光局火 4 條纜線,交換機,MDF 完全燒燬, 14 日 災 1 萬 9 千用戶使用不通 59•1 越谷市內 下水道施工,挖土機將電話纜線切 15 小時 纜線破損事故 斷,5,000 用戶使用不通 59•11 世田谷隧道 工 程 用 手 電 筒 將 纜 線 的 覆 蓋 燒 起 9 日 來,毀損 104 條纜線,8 萬 9 千用戶 使用不通 63•9 PC-VAN 電腦 盜取電腦通信之認証密碼,將其顯示 -受病毒入侵 於電子告示板。. 發生日期. 災害名簿. 受災狀況. 原因•對策•等 電信局火災典型案例 (導入滅火劑(HALON)消防設備) (移動式電話局設備) 用戶電路回線纜線浸水 (防止起火•防止延燒對策) 開始對使用者提供其他路徑服務 (重要的程式,資料隔離保管) (開發疫苗程式等). (2) OA 辦公室之火災擴大防止 如上伴隨智慧型化,防災安全上的種種問題已明朗 化。但是其中仍有一些問題尚未明確,從最基本問題 的防止延燒擴大的觀點,整理出幾個問題。 因建築物的智慧型化,出現了儲藏可燃物的代表物, 即隔板(Low Partition)。隔板是為了隔音使用的,因 -37-.

(51) 大量使用硬質纖維板及膠合板紙芯等可燃材料,造成 火災荷重增大的原因,因可燃物構成垂直面可能致使 著火激烈燃燒擴大的疑慮。在上述 First Interstate 銀行火災,隔板等的燃燒出熱旺盛,被認為是初期火 災擴大急速的原因之一。 在使用隔板、桌子及 OA 機器構成所謂的工作站(Work Station)的燃燒實驗中,若使工作站起火,尖峰時 300kW 的出熱速度可以持續 7 分鐘的程度,工作站大體 上全部燃燒。如果有天花板的話,火焰出熱程度可高 達天花板,所以初期若滅火失敗,其他工作站陸續起 火燃燒的可能性很大。經實驗工作站激烈燃燒,但如 果將工作站的桌子下方加上不燃覆蓋便可抑制燃燒出 熱,向周圍延燒的危險明顯變小。在台灣,通常使用 的隔板是以鋼製框架組合紙纖維等面材而成的,但在 美國等地,多使用強化塑膠,因此在美國的工作站的 燃燒實驗報告,尖峰時的燃燒出熱可達 1500kW 程度, 明顯高出許多。 OA 化空間起火時,如果有產生火焰,從火焰放射的熱 能等將周圍的可燃物加熱,便有延燒的可能。因隔板 構成大的露出垂直面之故,易受前述這種加熱的影 響。以 5kW/m2 程度的微弱加熱,一個隔板可產生 300~400kW 程度的出熱,所以在使用很多隔板的空間 裡,一但起火,在初期若無法滅火,陸續延燒的可能 性變大為增加。若將隔板表面施予防炎加工,可延遲 5 分鐘左右。如果能將各個 OA 機器和 OA 家具相繼燃燒 的時間是相當快速的情形考慮進去的話,在避難安全 上及延燒的延遲上才可以有實質的效果。. -38-.

(52) 2、 智慧型建築之防火避難對策 日本超高層建築物防災問題討論委員會 OA 辦公室分科會 的報告書中認定的防災對策方針如下所示。從資訊處理機 能保護等立場來看,或仍不完全;但從人身安全、防止延 燒的觀點來看,對策的基本考量大致都已慮及。 (1) OA 傢俱 a) 在隔板的表面材施以防焰加工的話,可以明顯延遲著 火、燃燒的時間,故在起火室避難等火災初期的防範 上,希望可進行這樣的加工。 b) 對於因隔板燃燒後延燒擴大防止上,將表面材與芯材 間用不燃性材料隔離等防火處理有效。將與桌子組合 構成工作站用的隔板,桌子下方的部份之表面不燃化 處理等可補強防火性,有效防止延燒擴大。不僅是隔 板,將收藏大量紙類的櫃子等 OA 家具做到不燃化。 c) 隔板、OA 傢俱在高度與配置上,應能確保適當的避 難動線,且不要造成消防活動的妨礙。為確保穿透性, 必要的位置上所設置的隔板高度應採用 1.4m 以下。 (2) 電氣配線 a) 有關電氣配線,為避免產生容量不適當的狀況,務必 事先多預留充分的電氣容量。 b) OA 系統的生命週期短,因更新而來的配線工程很多, 容易在區劃上產生防火上的缺失。為消除這樣的缺 點,必須彈性的應對 OA 系統變更及隔間變更,在配 線時須預先保留擴充空間,使配線系統有充分之使用 彈性。. -39-.

(53) c) 在 EPS 等裡面,電氣、通信體系之幹線,特別是光纖 電纜等一旦受到火熱影響,即使在火災後經過很長時 間建築物整體機能受到損害的危險很大。為防止這樣 的災害,須將纜線等不燃化以及區劃保全對策。 d) EPS 的豎坑區劃,不設在地板上,而設在牆壁上,在 火災發生時可以跟火災室隔離開來。還有檢查口等區 劃弱點部位要設置在走廊等少受火熱影響的部位。 (3) 貫穿部位處理 在區劃貫通部位及高架地板(Free Access Floor)上, 火災時貫通部位形成延燒路徑,為避免成為火災濃 煙、有毒氣體等之傳播路徑,耐熱封條等必須妥善處 理。 (4) 防災設備 a) OA 辦公室起火,因燃燒規模擴大到某種程度(1 台電 腦起火燃燒之程度)以上時,燃燒擴大有急劇加速的可 能,希望裝備自動灑水設備等初期自動滅火系統。 b) 夜間等無人辦公室起火時,可能在早期火災未發覺下 擴大到一定的規模,濃煙大量且快速地進入其他有人 的辦公室。為防範這種情形,需要設置防災中心及裝 設探測、警報、控制系統,即使建物內人員沒有發現, 也可以在早期發覺起火,並適當處理。 c) 有使用電腦及高度通信機器等防災系統時,收藏這些 易受腐蝕性氣體影響的機器用的空間,須具有防止氣 體侵入之構造並裝設防煙設備。 d) 為限制人員行動而裝置防盜鎖系統等之設備時,不可. -40-.

(54) 造成消防隊進入的障礙,進行配置設計時,務必確定 緊急時可確實可以開鎖。 (5) 總結 留意以上諸點,從綜合的觀點尋求合理的防災對策。. -41-.

(55) 三、 社會福利設施 1、 防災計畫上之特性 (1) 設施類型 社會福利設施有老人福利設施、兒童福利設施、殘障 者福利設施等多樣設施,大致上可定義為「行動能力 或判斷能力有障礙等之人的住院的設施」。 此社會福利設施,通常依使用者的屬性分為老人設 施、兒童設施、精神病院設施等。在掌握防災需求之 外,首先依使用型態的不同,大致須分為「居住設施 型」以及「短時設施型」。居住設施型,是長時間居 住和日常生活在一起的設施,短時設施型為因時制宜 的設施。老人院及精神病院為居住設施型,看護中心 (The Care Center)及保育所則包含在短時設施型。所 以,從火災的危險性來看,前者的居住型設施比後者 之短時設施型要須多加上就寢設施的危險。 (2) 社會福利設施的火災案例整理 日本調查過去主要社會福利設施火災案例整理表 3.1-02。 有多位死者的火災大多在夜間發生。在夜間,有發現 不及的傾向,另,疏導及看護人手不足也是主要原因。 其它共通問題有因自行避難困難以致來不及脫逃因上 鎖或樓梯等阻礙避難,區劃等構造上的缺陷經常助長 延燒擴大。 (3) 社會福利設施之形態特徵 從形態面來看社會福利設施的特性時,避難困難者使. -42-.

(56) 用的設施一般是低樓層建築。但是,從近年的趨勢看, 因用地困難等,在都會中心選定地區的,有高層化的 傾向。最近之案例有 10 層樓以上的老人院(包括特別 養護老人福利設施)。對於身體殘障者,因垂直避難 特別困難,高層化不只增加避難的困難性,緊急時消 防隊滅火及救助活動也比低層建築要緩慢許多。 以平面形狀來看,和集合住宅一樣,有各個房間以牆 壁隔間,用走廊相互連接的特徵,如果確實以牆壁隔 間,便可以有效防止延燒。但在社會福利設施的情形, 因監視及看護的必要性,走廊及各個房間之間的隔間 經常採開放式,無法有效防止延燒。 表 3.1-02 社會福利設施主要火災案例及問題點 設施名稱 學園(大分縣) 精 神 病 院 更生. 起火日期發生時間 死者傷者 概要 6 昭和 43 年 1 月 木造平房建築一棟 255 ㎡,忘記關掉熨斗,起火房屋內兒 1 0 時 30 分 童 26 人只有褓母 1 人。 5 桐友學園(千葉 昭和 46 年 2 月 木造平房建築一棟 884 ㎡,因玩火起火,救出職員 6 人, 0 縣) 19 時 30 分 5 人死亡。 1 RC2 層建築物從 1 樓起火燒毀 13 ㎡,放火,因隔壁為耐 博愛學園(芡城 昭和 50 年 8 月 2 火建造免於延燒。 縣) 4 時 30 分 2 RC 平房建築 1 棟 145 ㎡部份火燒,原因為煙草,住院者 草雉園(弘前市)昭和 61 年 2 月 6 50 人,由 4 名職員疏導,人手不足。 22 時 30 分 8 陽氣寮(神戶市)昭和 61 年 7 月 防火建造房屋,從 2 樓起火,3 棟 1413 ㎡全半燒毀,老朽 0 23 時 40 分 房屋,通報過遲,無法脫逃出來的兒童很多。 3 佛祥庵(富士市)昭和 62 年 2 月 簡單耐用 3 層樓建築,由 1 樓起火,上鎖的反省室 3 人死 1 5 時 26 分 亡,沒有裝設火災自動警報。. 老 人 設 施. 聖母園(橫濱市)昭和 30 年 2 月 9 時 35 分 泉老人院(山梨 昭和 45 年 3 月 縣) 9 時 35 分 東村山養育院(東 昭和 48 年 3 月 村山市) 2 時 00 分 松壽園老人院 昭和 62 年 6 月 23 時 23 分. 98 6 4 1 2 0 17 25. -43-. 木造 2 層樓建築 1 樓起火,4 棟 3037 ㎡全部燒毀,老朽房 屋急速擴大,2 名褓母對住院者 143 人。 木造 2 層樓建築 1 樓起火,2 棟 418 ㎡全部燒毀,值班不 在,一度避難成功的四個人又回到房屋內死亡。 耐火 2 層樓建築 1 樓起火,1 棟 10 ㎡部份火燒,起火源夫 妻死亡,緊急鈴停止,耐火壁防止延燒。 耐火 2 層樓建築 2 樓起火,1 棟 450 ㎡燒掉,褓母 2 人通 報,疏導過遲,樓梯妨害避難。.

(57) (4) 社會福利設施之使用特性 社會福利設施的問題在於使用上的特性。 首先不得不指出的問題點是居住者多數是自行避難困 難的人。例如,在特別養護老人院,住院者的平均年 齡幾乎是 70 歲以上,植物人等自行避難困難的人超過 50﹪。所以,前示案例松壽園火災中室內死亡的 12 人 全是植物人的老人,陽氣寮火災死亡的 8 人全是重度 殘障者。由此顯示,自行避難困難者在火災時死亡機 率確實非常高,在防災計畫上要特別考慮。 又視覺及聽覺上有障礙,或欠缺判斷力,經常行動異 常的人住院時,使用一般的資訊傳達或避難疏導方法 無法奏效之問題,及日常上鎖等管理方式造成避難時 的障礙之問題相連。要避免火災發生時無法逃出,還 有也必須留意有少數人再跑回房子裡。 相對需看護者為多數,而應擔任看護的職員為極少 數。1 個職員要對數十個需看護者之情形並不罕見。在 松壽園火災中,對 74 個在園內居住者,夜間只有兩名 職員。對少數職員而言,避難疏導不用說,對消防單 位的通報、初期滅火等必要的應對行動無法處理的很 多,因此,就以向消防署取得通報來看,在聖母園火 災從起火到通報的時間為 14 分鐘,博愛學園為 13 分 鐘,陽氣寮需要 23 分鐘長的時間。 在居住設施型,因有就寢的設施,加上身心的障礙, 有因熟睡而來不及脫逃的危險性;還有在老人院等, 也有多數老人攜帶生活起居上必要的隨身器具的問 題,甚至有攜帶一套家財道具的人,像這樣的隨身器. -44-.

(58) 具及家財道具會加強火勢或引起避難障礙,需要注意。 2、 防火避難對策 (1) 對策要點 社會福利設施防火對策上的要點: i)因人手少等初期應付能力的不足,以充實的防災設 備彌補,尋求滅火及通報的自動化。 ii) 建立針對知覺能力、判斷能力、行動能力等有障礙 者之弱者防護防災系統,尤其是建造極簡單的避難疏 導系統。 iii)從建築物的內裝及構造面尋求減低起火及延燒的 危險性,以免除對住院者及看護者造成過大的負擔。 (2) 起火防止對策 在社會福利設施中,由於欠缺發生火災時之應付能 力,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尋求如何防止火災發生。因此 須禁止使用容易引起起火的暖房器具,在建築上建議 採用不使用裸火的暖房及調理系統。抽煙的場所的限 定也是必要的。 尋求排除著火因素也很重要,期望達到內裝的不可燃 化及寢具等不易燃化、防火化,隨身器具等不要放在 床的周圍,須有收藏空間。 又在社會福利設施玩火或惡作劇引起的火災不少。因 此,構成沒有死角的空間防止惡作劇,還有徹底管理 床單室的上鎖問題避免遭到放火的考慮也是必要的。 (3) 初期滅火自動化. -45-.

(59) 人手不足初期無法滅火,向消防署通報緩慢的實例很 多,所以,這樣的初期應對儘可能自動化,提高其確 實性及迅速性是有必要的。具體的是尋求自動灑水器 的設置、119 通報裝置的改善、及職員等自動呼叫裝置 的裝配等。 其中自動灑水器的裝置,奏效率接近 100﹪,可望確實 滅火,對火災擴大狀況問題對多數的社會福利設施而 言,可說是不可或缺的裝置。所以不論設施規模的大 小,希望都要設置自動灑水器。 還有關於向消防機關的通報,推薦緊急按鈕通報系 統,以及自動火災警報信號連帶通報消防機關的系統 等。 其它對高齡者開放窗戶有些不妥,還有,許多上鎖的 門限定只有少數職員可以打開的。依情況有必要可以 從防災中心和事務室等遠距離控制自然排煙口等的開 放,及居住窗戶及門的開鎖等。 (4) 資訊傳達設備之改善 在社會福利設施中,有聽障者及視障者住院的很多, 應尋求開發及設置給這些聽、視障者專用的警報裝置 及疏導裝置以通知火災發生和避難方向。希望可以依 照設施的實際狀況設置閃光型的警報裝置、閃爍型疏 導裝置或附誘導燈之疏導音裝置等。 (5) 避難補助器具之裝設 因自行避難困難者很多,必須幫助他們避難,或預備 設置搬運器具。但是,輔助器具及搬運器具如步行器、 輪椅、擔架、滑梯等,需要人手且搬移花費時間、又 -46-.

(60) 無法垂直移動及安全性問題等不少缺點,須根據施設 的實際情況選擇最適當的器具。 使用這些器具時,要確定是否有樓梯的障礙?是否有 預留搬運器具放置的空間?避難通道的寬度是否可以 讓器具順暢通行等?須事先討論,尋求必要對策。 (6) 水平避難方式之採用 使用階梯的避難,由住院者的行動能力及看護者的搬 運能力來看極為困難。在此推薦在同一樓層平面裡確 保相對安全區劃,先在此安全區劃避難,再視之後狀 況慢慢移動到地面上之避難方式。此方式具體的方法 是確保陽台等對外氣開放的避難空間,確保樓梯室前 有十分寬闊的排煙室,依各樓層設置信賴性高的防火 區劃,確保鄰接區劃安全逃入系統。 最後的方式為水平避難方式,也是醫院廣泛運用的方 式。使用此水平避難方式時,在分割的防火區劃裡不 得管線等貫通部位,要整合上下樓層區劃的位置,務 必盡量將區劃相互延燒的可能性減少。還有,對於水 平避難的區劃,在走廊等有防煙,也有良好的不燃區 劃的性能。以水平避難方式的例子而言,可以使用二 重區劃化的走廊連接二棟房子,作為棟與棟間相互避 難的方法。 (7) 來不及逃離對策 面對外氣的陽台可以做為來不及逃走者有效的一時避 難場所,還可做為消防隊滅火及救助的場所,如松壽 園火災所救出的 62 人中有 58 人就是從陽台救出的。 由此經驗,在設計 2 層樓以上的部份之房間時,希望. -47-.

數據

圖 3.1-05    建築物的複合類型  以用途複合的觀點看時,可分住宅及商業設施的辦公 室複合的「用途混合型」,商業及文化設施多樣集積 的「相乘效果型」,鐵路(含車站)及道路等都市設 施複合的「都市設施型」等。  還有,表 3.1-03 中為代表性的大規模複合設施的例子。  表 3.1-03    大規模複合設施例(含建設中的建築物)  面積(千㎡)  設施名稱  敷地 面積  延伸 面積  棟 數  主要用途(面積)  主要複合媒體  複合類型  某博覽會場  174 131 3  展示場,活動廳,會
表 3.1-04    管理及資訊集中、分散之優缺點  優點○    缺點✕  集中  ○一元化的管理不容易有死角  ○避免資訊傳達的壅塞及混亂  ✕領域廣超過管理能力  ✕到達現場等初期因應費時  ✕沒有備分則系統當機的影響大  分散  ○可以有效率處理資訊  ○可依地區實際狀況仔細管理  ✕會產生管理區分不清楚的部份及防災上空白的部份  ✕資訊交換及相互連帶行動可能不良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developing coherent short-term and long-term school development plan that aligns the school aims, the needs, interests and abilities of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thods include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ste management plan, reducing the generation at source, charging on disposal of construction waste, recycling of inert hard

Therefore, this study is focusing on designing the bicycle traffic safety Lesson Plan to enhance the bicycle riding safety of students.. Through the pre-teaching tes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safety for the buildings under comprehensive reviews on fire prevention and evacuation and compares with related literature to establish the check items

Genitalia of most insects highly modified from basic plan.. Generalized

在專案規劃階段,專案團隊就必須做出決定,同 時紀錄於專案成本管理計畫書 (project cost manage ment plan) 與專案時程管理計畫書 (project schedul e management

This research of the nested logit model establishes the household by the sampling theory to move with the housing adjustment choice model; In the plan choice aspect, divi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