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創造正向的教師研習經驗/ 55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創造正向的教師研習經驗/ 55"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10),頁 55-58

自由評論 第 55 頁

創造正向的教師研習經驗

王金國 靜宜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教授

一、前言

每年暑假,我常會收到高級中等 以下學校的主任或組長來信,希望我 可以在新的學期(或學年)到他們學 校演講,讓他們學校同仁可以藉由此 研習活動而增能。 對 我 來 說 , 接 到 這 樣 的 邀 請 信 後,我常對「要不要前往?」感到為難。 接到邀請信後,我除了會考慮對方邀 約的時間與主題外,也會思考:對方 是真的對該主題有濃厚興趣,或只是 為了執行某項計畫,而不得不辦該研 習。一般來說,如果是後者,且參加 的人是被迫來的,我前往的意願就不 會太高。因為,當教師是被迫前來參 加研習時,他們展現的學習動機會較 低。對身為講師的我來說,若是學員 參與很低,反應不積極,也會是一項 不好的研習經驗。

二、品質不佳的進修活動,對聽

者與講者來說都可能是浪費

時間

(一) 品質不佳的進修活動,會讓中小 學教師覺得浪費時間 對中小學教師而言,頻繁且品質 不佳的研習活動,不只浪費了他們的 時間,更降低他們對「進修活動」的 期待。特別是當工作繁重時,他們常 會希望把時間留下來處理工作,不想 無謂地浪費時間。 (二) 不愉快的進修經驗,也會讓講師 覺得浪費時間 到大學任教後,前往中小學擔任 教師進修研習的講師應該已超過 100 場。在我擔任研習講師的經驗中,有 些是全縣、全市或跨縣市的研習,單 場次參加的人超過 200 人。但我也曾 擔任單一所(小型)學校之校內研習 講師,參加的人不到 10 人。對我來說, 參加者 人數的多寡 不 是我關 心的焦 點,我關心的是能不能達到研習預期 的目標。 在這麼多的研習中,我覺得多數 場次的研習經驗是正向的,但也有少 數幾場的經驗不大好。記得有一次我 到了一所國中,要擔任該校進修活動 的講師。我到了該學校之後,不只警 衛不知此事,他還要打電話給主任確 認後,才讓我進學校。我停好車,到 教務處後,主任就帶我到研習場合。 到了研習場合,不只會場沒半個人, 演講用 的 電腦、擴音 設備都還沒開 啟,我只好自己動手。就在我準備器 材時,學校老師陸續進入會場。從他 們坐的位置(離講台最遠的角落)及 帶來的作業,當下,我有一股「離開 該研習會場」的衝動。 有了那次經驗後,每當我收到演 講的邀約時,我都會很認真地評估要 不要前往。因為,我不希望浪費時間, 我希望把時間用在合宜的地方。

(2)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10),頁 55-58

自由評論 第 56 頁

三、現行的研習活動,常隱藏潛

在問題

教師在職進修是必要的,教育行 政單位或學校舉辦「研習活動」能提 供給教師學習的機會。不過,現行的 研習活動,卻常隱藏潛在問題。 王金國(2012)指出,部分教師 會在研習活動中埋頭改考卷或作業的 原因包括:教師不覺得「專業不足」; 對進修主題不感興趣;進修活動過於 沈悶;進修時間,教師另有要事須完 成。另外,張瀞文(2013)則指出, 當前很多研習是「由上而下」、沿用傳 統教學方式、忽略教師和教學現場需 求,同時又要檢核「達成率」,期望短 期內造成大改變的密集研習,進而讓 第一線教師聞「研習」色變。現行研 習有四項痛點,包括:必修過多,不 夠還要補;類別太多,與教學脫勾; 由上而下,忽略現場需求;急救章, 為政策趕進度。 筆者歸納前述文獻,認為造成教 師研習效果不佳的問題來源,包括: (1)講師與講授技巧的問題:進修活 動過於沉悶;(2)講授主題的問題: 不符現場所需,與現場脫勾;(3)參 與 者 方面 的問 題: 不 覺得 「專 業 不 足」、對進修主題不感興趣;(4)進修 時間方面的問題:進修時間,教師另 有要事。 表 1 中小學教師研習活動效果不佳的因素 因素 (問題來源) 說明 講師與講授技巧 的因素 講授技巧不佳, 活動過於沉悶 講授主題的因素 主題不符現場所 需,與現場脫勾 參與者(中小學教 師)方面的因素 不覺得「專業不 足」或對主題不 感興趣 進修時間的因素 進修時間與教師 工作安排有衝突

四、「強迫參加研習」與「量勝

於質」是問題根源

若針對表 1 中所列的因素進一步 深究,會發現除「講師與講授技巧的 因素」外,真正的原因是當前研習常 是「強迫進修」與「重量不重質」。 (一) 「強迫參加研習」的問題與解決 之建議 當前,很多研習主題都是法令規 定的,教師被強制要參加研習。如: 十二年國教的政策、性別平等教育、 環境教育…等等。基本上,為了讓教 師了解新的教育政策或方案,強制參 加該研習有其價值。只不過,現行仍 有很多是法令要求學校每年都必須辦 理的研習。筆者認為,如果法令或政 策沒有變革,只是為了辦理而辦理, 自然無法提起教師的動機。針對這類 (法令強制)的研習,除非法令有重 大變革,否則參加過的老師,可以在 一定期間內不用再參加。

(3)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10),頁 55-58

自由評論 第 57 頁 (二) 「量勝於質」的問題與解決之建 議 教 育 行 政 單 位 在 評 估 推 行 成 果 時,常會關注參加人數或參與比例。 在這樣的思惟下,許多縣市在辦理研 習時,常會要求各校派員參加。若是 各校自辦,主任或組長也常會希望在 校的老師儘量多參加。 研習的人數多,固然可以有機會 發揮研習的效益。不過,如果一味地 重視參加人數,忽略研習或參與的品 質,就容易出現台上的人講的口沬橫 飛,台下的人低頭滑手機或改作業的 情形。 有一次,我到某縣市擔任該縣全 縣研習之講師。研習前,我有詢問主 辦的學校:參加者是什麼背景,又為 什麼要來參加研習。主辦的學校跟我 講,這個活動是教育局交辦的,公文 上有要求各校至少派一名教師(或主 任)參加。 當天的研習,除了要簽到外,也 必須在活動結束時簽退。那是一天 6 小時的研習,上、下午各有 3 小時。 下午中場休息時,主辦單位就告訴老 師可以開始利用休息時間「簽退」。簽 退 後 ,我 發現 研習 會 場已 少了 一 些 人 。 或許 是我 講授 的 內容 或技 巧 不 好,但另一個原因是因為來研習的人 是被迫來的,既然完成了簽退,當然 就離開了。 又有一次,我到一所小學擔任講 師。那個時段是三年級沒課的時間, 所以,主任就請所有的三年級老師前 來參加。那所學校所有三年級共有 8 班(為避免突顯學校名字,8 班是我修 改過的數字),其中,有 7 位老師在研 習活動中,參與非常積極,有 1 位則 帶著作業簿來改,參與並不踴躍。事 後,我在想:站在團體動力學的角度 來看,教師社群活動會有凝聚力、氛 圍等問題,如果加入這第 8 位會降低 團體氛圍,是不是一定要全部的人都 來參加? 為了解決前述問題,筆者建議宜 改變思惟:在辦理研習活動的時候, 把研習的品質排在參加的人數之前。 在實務上,或許辦理單位會耽心 一旦不強迫,會不會沒有人來參加。 筆者認為只要研習的品質夠好,也許 參加人數不如以往,但一定會有老師 參加的。若耽心沒人參加,主辦單位 可以採取事先調查或報名的方式,活 動前就可以掌握參加人數。 另外,教育行政單位也可以仿照 許多研究所為研究生設計的「學習護 照」,規劃好一年內要參加多少時數或 哪些主題的研習,至於教師要參加哪 一個時段或哪個主題,就由他自己選 擇。這樣規劃縱然無法完全解決進修 的問題,但應該可以改善許多無效的 研習。

五、結語:追求正向的教師研習

經驗

暑假快結束時(2015 年 8 月),又 有一所學校的教學組長來信邀請我前

(4)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10),頁 55-58

自由評論 第 58 頁 往該校擔任研習活動的講師。因為我 和那位教學組長很熟,所以,我直接 告訴她:既然要辦研習,我們就努力 讓參與的教師獲得正向的經驗,甚至 會期待下一次的研習。她非常認同我 的想法,希望透過正向的研習經驗, 慢慢地改變教師對研習活動的看法與 評價。 在國內翻轉教育受重視之際,期 待藉由本文「翻」一下中小學教師進 修的制度或活動,同時,期待有更多 人共同思考,一起創造正向的教師研 習經驗。 參考文獻  王金國(2012)。國小「週三進修」 的問題與改善。  張瀞文(2013)。無效研習,如何 促進有效教學。親子天下,52。取自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5 4264-無效研習,如何促進有效教學?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請持續配合本部 政策推動藝術教 育、師資供需評 估、辦理教育實習 及 教 師 進 修 工 作,建議針對提升 國民中學專長授 課比率教師進修 第二專長學分班 辦理部分,可後續 追蹤。.

在學校行之有年的培育實習教師優良傳統風氣之下,我以擔任教育實 習輔導教師為榮,透過 開放自己的教室 (擔任校內輔導教師、集中實習輔導教 師) 、

配合教育革新趨勢 發揮教育統整功能 因應開放教育理念 促進教學效能提升 符應教育學習理論

學校是推動工藝體驗教育最重要的平台,在 12 年國教的學習階 段,校園是工藝 Maker 孵育的最佳場域,學校教師則扮演著工藝

29 太虛: 〈議印度之佛教〉 (民國 31 年 10 月) , 《太虛大師全書》 ,第 25 冊,雜藏,書評,一 六,頁 48-49。.. 30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給予幼稚園彈性,讓其聘請有經驗的在職合格幼稚園教師、持有非幼兒教育學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