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6-02-02高一歷史題目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106-02-02高一歷史題目"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 1 頁,共 4 頁

私立精誠高中 106 學年度下學期 高一第二次段考 歷史科考題

出題老師:陸筠臻老師 審題老師:廖中庸老師 範圍:翰林一下第四章~第六章 一、 單一選擇題(每題 2 分,本大題共 60 分。) 1. 下列何者「非」董仲舒的思想對後世所產生的影響? (A)使漢朝走上無為而治,社會恢 復生機 (B)據《春秋》大一統思想,促成武帝獨尊儒術 (C)其天人感應說對統治者發揮 一定程度的約束力 (D)篡位者常以天人災異結合讖緯將其篡位合理化。 2. 歌曲〈曹操〉:「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請問造成三國鼎立的關鍵性戰役為? (A)赤壁之戰 (B)官渡之戰 (C)討伐董卓之戰 (D)樊城之戰。 3. 承上題,三國勢力與周邊外族皆有往來。關於此段歷史,何者錯誤?(A)曹操將匈奴一分 為五,並派漢人監控 (B)孫吳曾多次征伐山越,將其納入管控範圍之一 (C)諸葛亮曾多 次平定蠻夷,取得大量財富作為北伐之用 (D)漢末以來,匈奴與漢人生活有明顯的界線。 4. 花木蘭代父從軍,根據政府規定,她需要「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 買長鞭」,試問花木蘭可能是在那一種制度下從軍? (A)募兵制 (B)府兵制 (C)彍騎制 (D)保甲制。 5. 關於漢代的今古文經之爭,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古文經是由漢初學者口述,以其弟 子或官員紀錄而成 (B)東漢末,大儒鄭玄主張集今古文經大成,暫時平息了紛爭 (C)劉 歆、劉向父子於西漢末發現以隸書寫作的今文經 (D)古文經講求發揮古聖人的微言大義。 6. 中國中古時期,中原動蕩紛亂,當時中國社會上出現一種特殊的地方組織——「塢堡」, 此 可 視 為 一 種 時 代 下 的 產 物 。 試 問 , 下 列 有 關 於 塢 堡 的 敘 述 , 何 者 「 正 確 」 ? (A)安史之亂動搖長安、洛陽兩京,促成北方的世族團結起來,紛建塢堡 (B)是南遷至長 江流域的「僑姓」為區別江東地區「吳姓」所設立的組織 (C)受東晉土斷政策的影響, 塢堡隱匿的戶數大減,勢力下降,終趨瓦解 (D)是五胡亂華以來,不願南渡者依附北方 的世家大族所形成的自衛組織。 7. 華華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以下內容:「為掩蓋這種殘暴的行為,為自己的登基確立合法性, 他決定設置史官,撰修國史,於是下令創立了宰相監修國史的制度,這就使史官很難做 到秉筆直書,只能按統治者的意圖撰寫歷史。其在位期間一再違例要求親看國史和起居 注,並為自己辯白道:『今欲自看國史者,蓋有善事,固不須論,若有不善,亦欲以為鑒 誡,使得自修改耳。』」請問,華華觀看的文章內容可能是哪個標題? (A)〈楊堅──開皇盛世的展開〉 (B)〈唐玄宗與他的時代──由盛轉衰的關鍵〉 (C)〈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 (D)〈楊廣──三伐高麗的始末〉。 8. 幾位同學討論某一主題時,各自發表意見如下:(甲)這位皇帝任內設置「太學」以選拔地 方青年學子;(乙)這位皇帝接受大臣的意見,目的是求國家在思想上的一統;(丙)這位皇 帝為了讓國家恢復秩序,實行黃老思想;(丁)這位皇帝任內設置「五經博士」。以上這幾 位同學中只有一位收集到錯誤的資料,這個人是:(A)(甲) (B)(乙) (C)(丙) (D)(丁)。 9. 某一朝代:「貴游子弟無不燻衣剃,傅粉施朱,駕長簷車,跟高齒屐,坐棋子方褥,憑斑 絲隱囊,列器玩於左右,從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經求第,則顧人答策。」後來發生一場 亂事,亂軍攻入京城,這些貴游子弟因「骨脆膚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堪寒暑」, 被殺或被俘者不計其數。請問,上文反應哪一場亂事? (A)八王之亂骨肉相殘 (B)南 朝降將侯景之亂 (C)南方吳姓報復僑姓 (D)隋文帝派兵攻陷陳朝。 10. 關於漢代的財經政策,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告緡」指的是對商人所課的財產稅 (B)漢武帝的重農政策是中國史上的創新,一反前朝的政策方針 (C)漢武帝對商人規定甚 多,甚至規定商人不可穿著絲綢衣服來炫耀財富 (D)漢武帝時期所鑄錢幣稱「算緡」。 11. 關於唐代的佛教與道教,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佛教為唐代的國教,地位在道教之上 (B)淨土宗與禪宗是佛教中國化的成果。 (C)玄奘曾於唐代西行求法,對於翻譯佛經有極大的貢獻 (D)唐代朝廷相當重視儒釋道三 教的調和,甚至定期舉行「三教講論」。 12. 秦始皇為了控制人民思想,在丞相李斯的建議下下令「焚書」。請問下列何者在當時是需 要焚毀的書籍類型? (A)醫藥 (B)農業 (C)卜筮 (D)《詩經》。 13. 魏晉南北朝時期,滯留在中原的世族特意在姓氏前標示地名,如太原王氏、博陵崔氏。請 問:這是所謂的哪一種世族? (A)郡姓 (B)國姓 (C)僑姓 (D)吳姓。 14. 與白居易齊名的唐代詩人元稹,經細究家世後,可知其具有胡人的血統。請就你的歷史 知識研判,元稹最可能是那一族的後代? (A)羯人後趙石氏後代 (B)匈奴人前趙劉氏 後代 (C)鮮卑人北魏拓跋氏後代 (D)突厥人沙缽略可汗後代。 15. 一位皇帝向大臣說:「在地方上,我受制於強大的諸侯;在宮裡,又受制於家奴(宦官)。 我恐怕連周赧王、漢獻帝這些亡國之君都還不如。」請問:上述這位皇帝應該是哪個朝 代? (A)東晉 (B)隋朝 (C)秦朝 (D)唐朝。 16. 張三是一位西漢中葉的人,他不可能透過以下何者成為政府的公務員? (A)因個人聲望, 被皇帝下旨徵召 (B)參加政府定期舉辦的大型選才考試 (C)接受郡守推薦,被舉為孝子 廉吏 (D)進入太學就讀,成為博士弟子員。 17. 下列有關「關隴集團」的敘述,何者正確? (A)此集團乃是北魏孝文帝漢化政策推行下 的產物 (B)此集團的形成與蘇綽建議以周文化為號召有關 (C)與九品官人法共同造就了 隋唐帝國的盛世 (D)在此統治集團中,胡人與漢人的衝突極為激烈。 18. 承上題,根據你的判斷,下列何者並非屬於「關隴集團」勢力的歷史人物? (A)李淵 (B)宇文泰 (C)武則天 (D)楊堅。 19. 這個朝代南方叛亂,先屠掠南方各地,再北陷睢陽、長安,不但破壞江南經濟,也使關 中、關東「極目千里,無復煙火」,甚至使政府瀕於瓦解。請問這個亂事是? (A)永嘉之禍 (B)安史之亂 (C)黃巢之亂 (D)侯景之亂。

(2)

第 2 頁,共 4 頁 20. 士人崇尚玄學清談,附庸風雅,常以任朝廷「清職」相標榜;他們也藐視武職,認為武職 有損尊嚴,「居官無官官之事, 處事無事事之心」。請問哪一類的士人最常出現這種情況? (A)北朝國姓 (B)北朝郡姓 (C)南朝寒門 (D)南朝僑姓。 21. 強強生活在唐代時期,他想報考科舉考試,投入仕進之門,下列哪一種狀況是他最可能 遇到的情況? (A)如果他生活在唐高祖時期,可以報考「武舉」 (B)由禮部官員口中得知通過進士科比 明經科容易 (C)進入吏部考試,官員注意他的身形體態、言談舉止、書法等能力 (D)晚 上考完試在晚上長安城裡閒晃、逛夜市。 22. 東晉門第享有的特權,比之渡江以前的西晉更多,他們可以自由地占山封水,不編戶籍; 不但隨附他們而來的部曲宗黨,蒙其庇護,逃避課役,甚至流民、逋逃人犯,亦多寄居大 姓為客。他們不必繳納正常之賦稅、服正常之徭役,只需隨意捐納。由於這些不編戶籍的 僑人數目龐大,自然影響到朝廷的收入。試問東晉政府解決的政策是? (A)告緡 (B)土斷 (C)占田 (D)均田。 23. 曾有學者說道:「OO也是書生式政治家。OO登位後推行之政策,大抵都是為了仿照周 朝的制度推行,如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 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這些新政都是違反了歷史規律,所以推行失敗,自 屬歷史必然。」請問:下列何者正確? (A)OO是指鄭玄 (B)「占田制」是OO所推行 的政策之一 (C)OO失敗之因,應是因其推行法家學說過於繁複所致 (D)OO假托陰陽 五行學說,以外戚身分篡漢。 24. 關於下列朝代與事件的配對,何者正確?(A)南朝宋:侯景之亂 (B)唐代:玄武門之變 (C)秦代:佛教傳入中國 (D)隋朝:安史之亂。 25. 「『這個朝代』基本上是前朝藩鎮割據的延續。前朝滅亡後,各地的將領們紛紛自立為王。 較強大的勢力會到中原爭霸,有幾個勢力先後在中原稱霸過。而較弱小的勢力則是在自 己的地盤上建立獨立王國。著名文學家「李煜」,就是其中之一個勢力的君王。」請問「這 個朝代」指的是哪段歷史? (A)南朝 (B)北朝 (C)三國時期 (D)五代十國。 26. 關於中國歷史上的「均田制」,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是東晉時因應南遷士族與當地士族紛爭的一種土地制度 (B)北魏時期,婦女可授田 (C)其中「露田」又稱「永業田」,可以世襲 (D 是唐朝首創的制度。 27. 漢帝國瓦解之後,中國歷史進入長期大分裂時期。在這段期間當中發生過許多的歷史事 件,可謂是一個紛亂的年代。下列認知何者正確?(A)「八王之亂」直接造成西晉滅亡, 進入南北朝的狀況 (B)「淝水之戰」由前秦的苻堅發動,然而兵敗於東晉的「府兵制」 (C) 「永嘉之亂」是鮮卑胡人攻入西晉首都,造成晉室南遷 (D)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政策 雖為後人津津樂道,但也間接造成「六鎮之亂」的發生。 28. 唐代對外來宗教相當包容且親切。以下關於在唐代傳進中國的宗教,何者敘述正確? (A)景教是為伊斯蘭教的分支 (B)摩尼教又稱拜火教,流行於波斯地區 (C)景教、祆教、摩尼教合稱為「三夷教」 (D)以上皆正確。 29. 關於漢代的選才制度,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察舉「孝廉」指的是由地方或皇帝徵召 孝子、廉吏入仕 (B)歲舉一年舉辦一次 (C)漢代選才制度分為察舉、徵辟 (D)察舉制 度到了漢末已經名存實亡。 30. 唐朝太子曾往見某國可汗,欲徵其兵討伐內亂,可汗卻責太子不拜舞,鞭其從臣至死。後 該國使者在長安城掠人子女,奪長安令之馬,唐竟不敢與之爭。根據上述,以下何者較合 理?(A)華夷一家的唐朝,特別優待胡人 (B)唐的國威已大打折扣 (C)「該族」指的應是突厥 (D)唐朝太子不喜胡人文化。 二、 題組題(每題 2 分,本大題共 40 分。) (題組一:請依此圖作答 31-33 題) 31. 關於上圖的三省六部制,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尚書省負責執行政策 (B)中書省負責審核政策 (C)門下省負責擬定政策 (D)以上 皆正確。 32. 關於中書省和門下省,因需避免兩方的提出與駁回過於頻繁將浪費時間,而有什麼制 度來提高效率?(A)「政事堂」等合議制度 (B)由宰相一人決定 (C)由皇帝一人決定 (D)由尚書決定。 33. 唐代租庸調制度是由六部的哪個單位來執行?(A)禮部 (B)兵部 (C)吏部 (D)戶部。 戶 部 刑 部 禮 部 工 部 吏 部 兵 部 皇帝 尚書省 中書省 門下省

(3)

第 3 頁,共 4 頁 (題組二:請依此作答 34-36 題) 資料一:史載南朝蕭梁時,北朝大將侯景來降,武帝亟力籠絡,但侯景欲請婚於王、謝 時,武帝卻說:「王、謝高門非偶,可於朱、陸以下訪之。」可見當時相當重視門閥之間 的高下。 資料二:南朝宋孝武帝時,太后的親戚路瓊之與士族王僧達是鄰居。某天路瓊之去拜訪 王僧達,王僧達正要出門,看到路瓊之輕蔑地問道:「我家以前有個馬夫叫路慶之,是你 什麼親戚?」還叫僕人把路瓊之做過的椅子燒了。太后知道之後大為光火,哭著向孝武 帝告狀。孝武帝說:「路瓊之沒事跑去王家做甚麼?這是他自取其辱。王僧達是世家大族, 不可能因為這樣就加罪於他呀!」 34. 關於資料一當中,侯景向武帝請婚被拒的這段記載,以下何者為真? (A)侯景請婚不成,主要是儒家夷夏之防的心態作祟 (B)武帝認為以王、謝地位不高, 無法達到籠絡的目的 (C)可見士族都有濃厚的國家觀念 (D)即使以皇帝之尊,也無法 改變社會現狀。 35. 下列何者最適合描述資料二的歷史情境? (A)士庶天隔 (B)胡漢融合 (C)累世公卿 (D)天人感應。 36. 關於士族勢力的消長,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九品官人法削弱了士族勢力的成長 (B)貢舉制度削弱了士族勢力的增長 (C)南朝 因皇帝多出身寒門,因此需要與士族合作,並讓士族多擔任位高權重的「清官」(D)唐 太宗編纂的〈氏族志〉是對於世家大族勢力的尊崇。 (題組三:請依此作答 37-39 題) 國學大師錢穆在批評某項制度時說到:「計資定品,惟以居位為貴。據上品者,非公侯之 子孫,即當途之昆弟。高門華閥, 有世及之榮;庶姓寒人,無寸進之路。故家大族,雖 無世襲之名,而有世襲之實。」 37. 請問錢穆提到的制度為何? (A)封建制度 (B)徵辟察舉制 (C)九品官人法 (D)科舉制度。 38. 這個制度在哪一位皇帝的任內建立?(A)漢武帝 (B)隋文帝 (C)魏文帝 (D)梁武帝。 39. 這個制度在哪一位皇帝的任內被廢除?(A)隋煬帝 (B) 武則天 (C)唐太宗 (D)隋文帝。 (題組四:請依此作答 40-41 題) 唐代政治家陸贄曾批評某項新制度:「本來朝廷因為稅賦繁重,所以推行新法,但是新法 的稅額卻比舊法還要重。軍隊遷移時,又允許再視情況多徵收稅金,皇上說這是為了權 宜之計,一旦戰事停止,就不再加徵。但是現在戰爭已經結束很久,仍然加稅如初。以 前納絹一匹,可以折抵稅金三千二、三百文,現在納絹一匹,只能折抵一千五、六百文, 雖然名義上沒有增賦,但實際上繳納的錢卻是以往的兩倍。」 40. 陸贄所批評的應該是在哪個皇帝任內實行的「兩稅法」? (A)唐德宗 (B)唐玄宗 (C)唐高祖 (D)唐太宗。 41. 關於兩稅法的描述,下列敘述何者錯誤?(A)兩稅法是由宰相楊炎提出 (B)兩稅法分 夏、秋兩季徵收 (C)兩稅法實行相當成功,解決了安史之亂後稅制混亂的情況 (D)兩 稅法推行的原因是因為安史之亂後均田制以及租庸調法的崩壞。 (題組五:請依此作答 42-43 題) 圓圓打開了姐姐的歷史課本,發現課本上有一頁寫著以下的文字,覺得很有趣。  拓拔(皇族)→元  獨孤→劉  丘穆稜→穆  步六孤→陸  賀賴→賀  賀樓→樓 42. 除了改姓氏之外,下列哪些也是北魏孝文帝所推行的漢化改革? 甲:禁歸葬 乙:官制漢化 丙:土斷制度 丁:禁胡服與胡語 戊:遷都洛陽 己:關隴集團 庚:遷都平城 辛:羈縻政策 (A)甲乙丁戊 (B)甲乙丁庚 (C)甲丁辛 (D)甲乙丁戊己。 43. 關於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政策,下列認知何者正確? (A)後來西魏權臣宇文泰,鑒於前車之鑑而實行胡漢隔離 (B)六鎮之亂是對漢化政策 的反撲 (C)北魏拓跋氏作為匈奴人,極力想要融入漢人社會而推行漢化政策 (D)改姓 氏後的群體被稱為「郡姓」。 (題組六:請依此作答 44-45 題) 道教,是由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與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 陽」和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朝時融合老子的學說形成黃老道,後逐漸演變成 現在的道教。 其為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 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 44. 關於道教的發展,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漢末的張陵發起的黃巾之亂即以太平道起事 (B)太平道由漢末的張魯所創,又稱五斗米道 (C)晉朝的葛洪強調煉丹可以成仙,並著有 《抱朴子》等書 (D)以上皆正確。 45. 關於南北朝的道教發展,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北方整頓道教的是陸修靜;南方為 寇謙之 (B)陶弘景經過一番整頓整理出神仙譜系 (C)北魏孝文帝將道教提升為國教 (D)以上皆正確。

(4)

第 4 頁,共 4 頁 (題組七:請依此作答 46-48 題) 46. 關於上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甲曾協助唐帝國平定黃巢之亂 (B)文成公主曾經和親至乙地嫁給棄宗弄贊 (C)丙地處邊陲,勢力小,未曾對唐朝造成危害 (D)乙曾於怛羅斯之役敗給唐帝國。 47. 關於唐帝國與外族的關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綢、瓷器等物品經由海上絲路傳進唐帝國 (B) 羈縻:是唐代對於境內與周邊異民 族的統治制度,採用高壓態度控制外族,多派唐朝廷的官員作為其首長,以利監視 (C)天可汗體系:指的是唐太宗時期維持國際秩序的一套體系,可以天可汗的身分統帥 西北民族 (D)鑒於北朝的胡漢問題,唐帝國開國之初與外族的關係極為緊張。 48. 阿壯看到課本上的地圖,日本「平安京」規劃與唐代的長安城極為相似。看日本古裝 劇〈聖德太子〉又發現裡面人物穿的官服和唐代的官服極為相似。請問關於這種情 況,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除了服裝之外,同時代還有佛教、律令、漢字等物直接或間接的由唐朝傳進日本 (B)原因是因當時日本積極引進唐朝文化,甚至派遣唐使至日本學習 (C)日本學習唐朝 文化,造成唐風盛行,被稱為「君子國」 (D)東亞文化圈的傳播甚廣,甚至影響到了 今越南等地。 (題組八:請依此作答 49-50 題) 小咪與達達被指定要完成歷史作業,而他們預計要報告的題目是魏晉到隋唐的佛教 發展。但是在合作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問題,請你幫忙他們完成報告: 佛教起源於西元前 6 世紀的遠古印度,並且於西漢末時期傳入中國,並在東漢建立 第一座寺院 (甲) 。一開始流行於胡人之間,但在戰亂時期,因其提供人們精神的 慰藉而引起世人的興趣。甚至南朝的 (乙) 就也曾經醉心於佛教,剃度出家被稱為 「菩薩皇帝」。 魏晉南北朝時期,有多位高僧在中國弘揚佛法,如慧遠、法顯、鳩摩羅什等,以及 訂下僧尼以「釋」為姓的 (丙) 。然而,佛教畢竟並非中國本土的宗教,也因此在 適應上面也遇到了許多問題。例如因為解釋佛教概念困難,因此常借用道家等學說來闡 揚佛教的義理,稱為 (丁) 。又或者是因為與儒家等傳統觀念相牴觸,被指責剃度 是「牴觸孝道」的行為、「沙門不敬王者論」是危害國家統治的舉動。也因此,唐代的百 丈懷海和尚,就制定了 (戊) ,要求「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來適應中國文化。 到了唐代,許多宗派的成立,即是所謂佛教中國化的具體成果。例如 (己) 主 張誦念「阿彌陀佛」即可往極樂世界,而 (庚) 則強調明心見性,人人皆有「佛性」, 皆可頓悟成佛。另外還有天臺宗、華嚴宗,都是在此過程當中產生的宗派。 綜合以上來看,佛教在中國的課題是如何與儒家等傳統觀念來互相調適、融合。 49. 下列填空何者正確?(A)甲:金閣寺 (B)乙:宋武帝 (C)丙:玄奘 (D)丁:格義。 50. 下列填空何者正確?(A)戊:叢林清規(B)己:禪宗 (C)庚:淨土宗 (D)以上皆是。 ─試題結束─ 甲 乙 丙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多元智能課 肢體覺動、空間、音樂等小組 P.1-P.6 活動組 校隊及學會 各類體藝校隊及學會(拔尖小組) 體藝尖子 活動組 科主任

Chapter 7 Amazing Nature -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protecting the

直線方程式從 11 年級挪到了 10 年級,看似恢復了 95 暫綱的安排,但是本條目的設計 內涵還是比較接近

……新羅使節到唐長安 89 次,阿拉伯大食使節進入長安 41 次,林邑 24 次,日本 遣 唐使 14 次,真臘(音:立)11 次,師子國

日本絕大部分的城市都擁有完善的鐵路系統。在 1957 年 11 月 15

關於宋代寺院的合法性,日本的高雄義堅先生《宋代教史の研究》第三章的第一節、竺

余生平多病。晚年以日本奏請。赴召京師。私謂縱使不往日本。又豈能生還乎。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