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兒童合唱團初任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兒童合唱團初任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

Copied!
1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中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音樂教育組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陳曉嫻. 博士. 兒童合唱團初任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 A Study on Advanced Beginner’s Teaching Efficiency of Children’s Choir. 研究生:郭書汎. 撰. 中華民國一○○年六月.

(2) 摘. 要. 合唱對於音樂來說,不論從歷史的角度或是教育的角度,都占有重要的地 位。合唱教學中指導老師之於合唱團是一個指揮家、音樂家,也是一個教育 家。研究者大學時主修聲樂,由於對合唱有極深的興趣,研究所即研讀合唱教 育,並於一所私立小學擔任合唱預備團指導教師。由於任教時間不滿兩年,為 合唱團初任教師,對合唱教學之教學技巧尚待提升,因此希望能透過研究建立 一套教學策略,以提高教學效能。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以研究者本人為個案,透過教學錄影的方式蒐集資 料,於課後進行反省並與專家教師及專業教授對教學策略進行討論,以期增進 合唱教學效能。 本研究之結果如以下兩項: 一、初任教師增進教學效能之歷程:專家教師及合唱專業教授在教學上提供經 驗傳承。研究者本身亦閱讀許多相關書籍並進行教學策略設計,之後參考專 家教師及合唱專業教授之建議,進行策略修改與實踐。 二、初任教師改變教學策略後合唱團歌唱技巧之改變:合唱團員於教師改變教 學策略後可以保持呼吸的長度;能使用腹部的力量、且在共鳴位置尚能有穩 定的頭腔共鳴、並保持好的內口腔空間;在表情詮釋部份,懂得控制氣息來 表現力度大小。.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建議初任教師應借用專家教師的教學經驗並運用自 我學習以增加專業知識;建議合唱團指導教師在設計教學策略時應符合團員的 生理發展;發聲活動設計可活潑化,符合中年級的心理狀態;在教學技巧上,教學 節奏應該緊湊。 關鍵詞:兒童合唱團、初任教師、教學效能. i.

(3) Abstract Choral musi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usic no matter from the viewpoints of history or education. In choral instruction, the teacher is a conductor, musician, and educator. The researcher majored in vocal music in her undergraduate program and involved in choral music deeply. She studies choir education in the master program and teaches in a private school as a choral teacher. With less than two-year teaching experiences, she is still an advanced beginner and her teaching skills need to be polished. This study hopes to establish teach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The research employed case study, and the researcher was the case in the study. Through teaching video, after-class reflection, and discussion with an expert teacher and a choral professor, the researcher expected to facilitate the teaching effects. The results included: First, the teaching progress of the advanced beginner. A expert teacher and a choral professor offered and shared plenty of teaching experiences. The researcher also read a lot of related books and designed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After discussed with the expert teacher and professor, the researcher took the suggestions, fixed the strategies, and practiced. Second, the choir changed the singing skills after the advanced beginner changed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The choir members kept long breath, used belly muscle to support, had head (high) resonance and good oral space, and expressed emotional dynamics with new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is study recommended advanced beginner should learn experiences from the expert teachers and use self-learning to increas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Meanwhile, the choral teachers’ teaching strategies should fit the members’ physical development. For instance, the warm-up activities can be active and suitable for the students’ mental status. Regarding to the teaching skills, the teaching pace should be compact. Keywords: Children’s choir, advanced beginner, teaching efficiency. ii.

(4)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0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0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0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07. 第一節. 教學效能意涵之探討……………………………….. 07. 第二節. 合唱教學意涵之探討………………………………. 11. 第三節. 教學效能及合唱教學相關研究…………………….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3. 第二節. 研究個案與場域……………………………………. 35.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37. iii.

(5) 第四節. 研究步驟……………………………………………. 39. 第五節. 研究信效度…………………………………………. 41. 第六節. 研究者角色…………………………………………. 44.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45. 第一節 初任教師增進教學效能之歷程………………………. 45. 第二節 初任教師改變教學策略後合唱團之歌唱技巧………. 7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9. 第二節 建議……………………………………………………. 111. 參考文獻……………………………………………………………. 113. 附錄…………………………………………………………………. 116. 附錄一 教學日誌表……………………………………………. iv. 116.

(6) 表. 次. 表 2-2-1. 音樂術語符號……………………………………………… 17. 表 2-3-1. 教學效能相關研究及結果………………………………… 19. 表 2-3-2. 合唱教學相關研究及結果………………………………… 26. 表 3-3-1. 資料蒐集工具……………………………………………… 37. 表 3-3-2. 分類編碼表………………………………………………… 38. 表 4-1-1. 教學策略表………………………………………………… 45. 表 4-2-1. 第一階段教學策略表……………………………………… 76. 表 4-2-2. 第二階段教學策略表……………………………………… 88. 表 4-2-3. 第三階段教學策略表……………………………………… 97. v.

(7) 圖. 次. 圖 2-2-1 聲帶與肌肉群的運作關係………………………………… 12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34 圖 3-2-1 校內小禮堂………………………………………………. 36. 圖 3-4-1 研究流程圖…………………………………………………. 40. 圖 3-5-1 三角檢測法…………………………………………………. 42. 圖 4-1-1 第一次練習座位安排………………………………………. 52. 圖 4-1-2 第二次練習座位安排………………………………………. 53. 圖 4-1-3 鷹式開展吸氣動作圖 ……………………………………… 55 圖 4-1-4 鷹式開展吐氣動作圖 ……………………………………… 55. vi.

(8)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名指揮家卡拉揚曾說過:「一切音樂合唱為首,無合唱則無音樂」,合唱音 樂的盛衰,關係整個音樂水準,這是鐵般的事實(林福裕,1997)。從音樂史角 度來看,合唱音樂早在古文明中的希伯來文化、古希臘文化及古羅馬文化中開始 發展( 高子晴,2005 ;潘宇文,2004)。從我國教育史角度來看,教育部在民 國六十五年訂定之音樂課程標準中,說明合唱教學的功能在提升兒童的音樂能 力、培養與人合作的團隊精神、陶冶審美的情操。民國八十二年頒布的新課程標 準說明,合唱教學可使兒童體會與人之間互助的樂趣。現今實施的九年一貫課程 「藝術與人文」領域中,「合唱」是學生實行藝術的實踐,表達音樂藝術的方法, 學生在合唱中領會音樂藝術的美感、表達情感、發展人際關係,是「藝術生活化、 生活藝術化」理念的呈現(王麗雅,2009)。合唱的優點包括:1. 兒童可同享 共同歌唱的快樂與生命;2. 可使自己的歌聲融入和聲的美感中;3. 能培養兒童 同心協力的團隊精神(許雲卿,1993)。對於研究者來說合唱教育對於兒童來說 不僅僅是培養歌唱技巧,並且從練習中培養兒童的團隊精神及挫折忍受力,同時 也能從合唱歌曲的選擇中認識不同文化及風格的音樂。一個成功的合唱教學活動 需要學校行政單位、合唱指導老師、學生、家長與其他任課老師的互相配合,才 能順利達到教學目標,其中尤以合唱指導者對合唱教學活動的準備與實施部分最 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洪淑芬,2004)。一個合唱團的靈魂人物非合唱團指導教 師莫屬,而合唱指導者從合唱團團員的組訓、團員基本音樂能力的培養、歌曲編 選、練習到正式演出等,皆需要運用謹慎的心思去經營,可見指導者在合唱教學 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何等重要(許允麗,1992)。因此,合唱團指導教師 所擔任的角色並非只是指揮家,同時也是一個教育家。每個孩子要如何唱出健康 的歌聲,必須仰賴指導教師對於兒童聲音技巧的耕耘。. 1.

(9) 研究者畢業於師範學院音樂系主修聲樂,在高中及大學都曾參與校內合唱團 活動。在大學時期由於主修聲樂,因此除了跟團員一起練唱外,也負責分部的訓 練。在這段時間,研究者對於如何訓練合唱團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開始參與合 唱指揮的課程。但從學校畢業至今實際從事合唱教學的時間僅有不到兩年的經 驗。在Duffy 和Ball(1986),他們從觀察駕駛、飛行員等人成為專家的歷程得 到啟示,進而提出專家教師發展的分為五個階段:1. 新手(novice)或稱新手教 師、2.年資較淺的初任教師(advanced beginner)、3.能勝任的教師(competent teacher)、4.幹練的教師(proficient teachers)、5.專家教師(expert teachers)。 研究者在此分類中屬於初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行為是高度理性的,嚴格地遵守 規則,而忽略情境脈絡的需求,缺乏彈性。研究者於任教學校中擔任合唱預備團 的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陷入專業知識的傳遞,無法如同專家教師可以 從學生的反應中做出立即的改善。研究者在2009柯大宜音樂教育學會所舉辦的合 唱研習中接觸到「教學效能」,並開始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思考與反省。教學效能 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的歷程,運用一連串多樣複雜邏輯的策略行動來 完成教學責任的信念。其內容包括:1. 教學計劃、2. 教學策略、3. 教學評鑑、 4. 教學氣氛。四者得分愈高表示其教學效能信念愈強,愈能掌握影響教學成效 (林海清,1994)。教學效能的研究,重點在於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 為及學生學習成就之間的關係,已做為提升教學品質的參考。因此研究者思考著 該如何讓自己增進自己的教學效能,使自己的教學更有效能並且能建立訓練兒童 合唱團發聲的教學方法。因此希望能經由個案研究,透過參與式觀察、訪談及教 師日誌,對於自己的教學策略做出省思及改進。. 2.

(10)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本研究目的旨在了解兒童合唱團初任指導教師如何增進教學效能,並觀察在 教學策略改變後合唱團團員歌唱技巧的改變。基於以上的研究目的,待答問題如 下: 一、初任教師增進教學效能之歷程為何? (一)專家教師在教學上提供協助對於初任教師增進教學效能之歷程為何? (二)合唱指揮教授之專業意見對於初任教師增進教學效能之歷程為何? (三)初任教師經由自我學習增進教學效能之歷程為何? 二、初任教師改變教學策略後合唱團之歌唱技巧有何改變? (一)合唱團員於教師改變教學策略後呼吸運用於發聲中之改變為何? (二)合唱團員於教師改變教學策略後共鳴位置運用於發聲中之改變為何? (三)合唱團員於教師改變教學策略後表情詮釋運用於發聲中之改變為何?. 3.

(11)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時間 本研究為探討初任合唱指導教師於教學策略上的運用,並從中觀察教學策 略於教學過程中的改變,研究時間為期一學期,包含觀察合唱團發聲練習活動內 容、紀錄研究者教學(共15 堂課),並於每堂授課提出教學計畫及策略且每次 教學後記錄教學日誌,每一個階段教學後,針對專家教師及合唱指揮教授進行專 業對談。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有研究者本人及合唱團團員。研究者現任台北市某私立小 學兒童合唱團初任教師,曾接受過專業的音樂課程訓練,帶領合唱團經驗不足兩 年;合唱團為一預備團,練習目的在於奠定基本發聲方法,透過簡單有趣的歌曲 學習,團員年紀以三、四年級為主。本研究旨在探討兒童合唱團初任指導教師之 教學策略運用於發聲練習過程中合唱團團員改變的情況,不宜推論到其他任教資 歷的合唱指導教師。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探討兒童合唱團初任教師之教學策略於發聲練習中之教學效 能。由於受到人力及物力的限制,本研究只針對台北地區某私立小學兒童合唱團 之合唱團初任指導教師進行研究,所探討的內容不應推及到其他縣市及其他類型 之合唱團。. 4.

(12)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兒童合唱團(Children’s Choir) 馬革順(2008)認為合唱是由群眾的歌唱逐漸發展而形成,會將相同或相似 的音量、音色和音域的人聲組合起來形成最基本的單位-聲部。而合唱即在不同 聲部的互助合作下進行合唱作品藝術的再現。依據不同的人聲,合唱可分為同聲 合唱及混聲合唱,同聲合唱中又包含童聲合唱、女聲合唱級男聲合唱。童聲合唱 所指的組織成員其音色唱出高而放鬆的聲音,但呼吸卻無法達到成人的標準(張 大勝,2002)。楊鴻年(2004)提到同聲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6-8歲為童聲前 期,可著重合唱基礎訓練、9-12歲為童聲成熟期,可承擔較複雜作品的排練和演 出、12-15歲為童聲後期,屬於兒童與青少年青春期的銜接階段,是童聲藝術的 高峰期。本研究所指的兒童合唱團,為三、四年級為主,即9-10歲兒童,未受過 合唱訓練或是僅受過合唱訓練一年的兒童合唱團。練習曲目以齊唱曲、簡單二部 輪唱為主,簡單二部合唱曲為輔,練習主要目的以培養中年級團員具備基本歌唱 技巧,如正確的歌唱姿勢、呼吸運用、發聲方法、共鳴位置、表情詮釋訓練及基 本視唱節奏練習。 二、初任教師(Advanced Beginner) 初任教師係指教學年資二至四年(含)以下之教師(吳政原,2004)。本研 究所指兒童合唱團初任教師是為具有教師資格及音樂科系畢業背景,擔任兒童合 唱團指導教師不滿三年者。 三、教學效能(Teaching Efficency) 國內目前有關教學效能的研究探討主題分為兩大類,一部分都集中於「教師 自我效能」的研究,探討內容以教師主觀地評價自己能夠影響學生學習成敗的一 種知覺、判斷或信念,來預期學生可達到一些特定教育目標或有進步表現結果; 另一部份則以「教師有效教學」的角度來進行探討,探討內容以有效教學為重心, 並指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會講求教學方法,熟悉教材,和激勵關懷學生,能夠. 5.

(13) 使學生在學習上或行為上具有優良的表現,以追求最好的教學成效,達到特定的 教育目的(陳木金,1999)。本研究依研究目的,所指教學效能為「教師有效教 學」。. 6.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合唱教學及教學效能相關文獻,全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探討 教學效能定義及內涵,第二節探討合唱教學內涵與策略,第三節探討教學效能及 合唱教學相關研究。. 第一節 教學效能意涵之探討 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的能力、專門的教學技巧和班級經營管 理的能力,從事學校教學活動,進而協助學生自我學習及達成教學目標(王中興, 2006)。有效能的教學,往往來自於教師是否具備充分的專業知識並將專業知識 轉化為能力使用於教學,但教學中若沒有專門的教學技巧和班級經營管理能力, 即使有再多的專業知識與能力,也稱不上有效能的教學。關於教學效能的研究相 當的多,本節將探討教學效能之定義及內涵,分別闡述如下: 一、教學效能之定義 教學效能是指一位有效能的優良教師應用所學所知於教學實務上,更重要的 是能夠依照自己的教學情境,調整創新,進行行動研究,考驗教學原理和於法的 有效性,使自己成為教學知識的開發者,而不單是使用者而已(黃政傑,1993)。 陳木金(1999)指出,教師應有系統地呈現教學內容,避免模糊不清;並能了解 學生學習情況,給予適當的練習與回饋,藉以提升教學品質,達成教育目標,此 即是教師教學效能的展現。 教學效能的定義,會根據研究者研究主題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國內目前有關 教學效能的研究探討主題分為兩大類,一部分集中於「教師自我效能」的研究, 探討內容以教師主觀地評價自己能夠影響學生學習成敗的一種知覺、判斷或信 念,來預期學生可達到一些特定教育目標或有進步表現結果;另一部份則以「教 師有效教學」的角度來進行探討,探討內容以有效教學為重心,並指出教師在教 學工作中,會講求教學方法,熟悉教材,和激勵關懷學生,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上 或行為上具有優良的表現,以追求最好的教學成效,達到特定的教育目的( 林 7.

(15) 進材,2004; 陳木金,1999)。本研究所指的教學效能為「教師有效教學」, 以老師如何有效教學為主,因此探討內容不包含「教師自我效能」的探究。以下 將以國內學者之研究文獻,探討不同研究者之教學效能定義。 簡玉琴(2002)指出,教學效能是指教師從事教學工作時,能夠依據教學計 畫教學,以達成教育目標,促進有效教與學。 王中興(2006)認為,教學效能是教師在教學中,充分運用自己的專業的能 力、專門的教學技巧和班級經營管理的能力,從事學校教學活動,進而協助學生 自我學習及達成教學目標。 林進材(2004)指出,教師教學效能指的是以有效教學為重心,並指出教師 在教學工作中,會講求教學方法、熟悉教材和激勵關懷學習者,能夠使學習者在 學習成就上或行為上具有優異的表現,以追求最好的教學成效,達到特定的教育 目標。 陳雪芳(2008)指出,教學效能為教師在教學歷程中,透過自身的教學技能 和專業知能,進行教學活動,本身具有影響學生正面學習及抗衡外界環境對教學 影響之專業信念,並能將其應用在教學實務上,充分做好教學準備,系統呈現教 學內容,運用多元教學策略,有效掌握教學情境,建立和諧師生關係,善用教學 評量,使學生在學習或行為上具有優良表現,以達特定教育目標。 沈欣雲(2008)指出,教學效能是教師在肯定自我的教學能力下,投過自身 的專業能力,展現教學技巧,並實施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個別差異,安排適當的 學習活動,以期對學生達成正面的學習效果。 蔡明峰(2008)指出,教師效能是教師對教學理念理解、教學目標理解、教 學原則理解的自我信念,以及在教學工作中運用良好的策略與方式,透過師生互 動的過程,使學生在學習或行為上具有優良的表現,增進教學效果,達成教學目 標。 林鳳婷(2010)指出,教師教學效能乃是對自己教學能力的肯定,並能在教 學過程中,依照學生的差異,安排適當且有效的教學活動,達成教育目標的主觀 8.

(16) 知覺及評價。 綜觀以上學者之論述,研究者認為教學效能的定義為,在教學前教師能做好 充分的教學準備,提出適當的教學計畫;課程中運用良好的教學策略,安排有效 的教學活動,學生能夠有效學習,以達到教學目標。 二、教學效能之內涵 有效教學的研究,由於研究者在研究途徑與研究工具的採用不一,因此在有 效教學的內涵方面易出現不同的範疇:有的從教師整體的教學觀點歸類有效教學 的層面及向度,有的從教師有效教學的行為或條件來探討,也有從分析影響有效 教學的因素作為系統的整理(張碧娟,1999)。以下就教學整體、有效教學行為 的因素,二大方向列出相關文獻(引自林進材,2004): (一)教學整體的觀點:著重於有效教學的知識基礎、教學者本身應具備的 條件、以及有效教學應該掌握的因素。李俊湖(1992)歸納教學效能內涵包括, 1.計畫策略:(1)熟悉教材;(2)統整學科;(3)教師清楚教學目標;(4) 瞭解學生特質;(5)教學設計彈性有變化。2.教學策略:(1)增加學生學習參 與;(2)教學過程流暢有效率;(3)教學富結構及邏輯性;(4)教學內容經 適切轉化;(5)重視個別差異。3.評鑑活動:(1)即時回饋;(2)增強;(3) 評量;(4)教學反省;(5)練習、複習及提供後設認知策略。4.管理活動:(1) 教師期望;(2)學習氣氛;(3)預期問題及時處理;(4)督導學生進步;(5) 教室管理。 (二)有效教學行為的觀點:著重於有效教學應該具備的條件或特徵,教師 在教學歷程中教學行為應該符合哪些要求,或是以哪些標準作為評鑑有效教學的 依據。黃政傑(1993)認為教師有效教學應該注意下列幾項:1.關於學生組織的 問題:有效教學是教師將全班共同需要的學習透過全班教學來教導,再藉由分組 教學來研討和練習,而個別教學則在提供更直接的適性教育;2.關於時間運用方 面:有效教學應該儘量擴充學習時間,教師在教學時間的安排方面可以依據學生 學習及教學上的需要作彈性運用;3.空間運用方面:有效的教學是教師可以妥善 9.

(17) 運用教室的空間進行教學;4.教學內容的設計問題:教師在教學歷程中,可以將 學科內容知識、教學內容知識、課程知識等作結構與策略方面的結合,達到預定 的教學目標。5.影響有效教學的因素:著重於從教學整體的歷程及其影響的因 素,提出完整且系統的架構。張碧娟(1999)將有效教學行為分成:.1 教學計 畫準備:指教師依據學生差異,擬定教學計畫、精熟教材,事前做好教學準備; 2. 系統呈現教材:指教師教學時會說明單元目標,層次分明呈現教材,提供學 生練習機會,彈性調整教學;3. 多元教學策略:指教師教學時會引起動機,集 中學生的注意力,運用不同的教學媒體或方法,掌握發問技巧;4. 善用教學評 鑑:指教師會適度評鑑學生學習成效,立即回饋,給予合理期待,獎勵學習進步; 5. 良好學習氣氛:指教師會維持和諧師生關係,掌握教室管理,以積極的態度 鼓勵學生。 陳雪芳(2008)指出教學效能內涵之定義為,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能 簡短說明教學目標、教師期望,清晰地講述教材內容,考慮個別差異,激發學生 思考、回應、自動練習的機會,友善地提供回饋與校正,竭盡所能地回答學生問 題,建立良好學習氣氛、師生互動關係,經常對教學加以思考、反省,彈性地運 用教學媒體、教學策略及教學評量方式,直到學生都能獨立學習並具有信心。 綜合上述研究,研究者認為教學效能的內涵可分為三部分,1.教學前:設計 教學計畫、清楚教學目標及熟悉教材;2.教學中:依據教學目標決定多元的教學 策略,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並維持良好的師生互動關係;3.教學後:設計適當的教 學評量,以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給予回饋;教師教學反省。本研究將針對第二 部分,在合唱教學中經由多元的教學策略進行有效教學。. 10.

(18) 第二節 合唱教學意涵之探討 合唱教學與一般歌唱教學有其相似處,所不同的地方在於,合唱教學中優美 的歌聲是從團體中講求音色的齊一與聲部間彼此的和諧(蔡春惠,2007)。身為 一個合唱指導教師應當瞭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如呼吸、發聲法、咬字及和聲等 (Robinson & Winold, 1992)。合唱指導教師除了應具備基本的合唱概念,也應 依據這些概念建立有效的教學策略,以下國內文獻研究即針對合唱教學內涵及合 唱教學策略來探究: 一、合唱教學內涵 蔡春惠(2007)指出合唱教學內涵為基本練習、音感訓練、分部合唱練習、 和音樂詮釋。 徐璧君(2006)指出合唱教學內涵為(一)音樂基本能力的培養,包含1. 發聲、2.和聲音感訓練、3.視譜,(二)合唱基礎練習,包含1.齊唱、2.輪唱、3. 合唱分部練習;(三)合唱教學素材的選擇;(四)合唱教學策略與技巧 高子晴(2005)論文中提到兒童合唱教學內涵有以下六點:(一)有效的歌 唱暖身活動,需從建立良好的歌唱姿勢開始著手,再配合呼吸、共鳴、發聲、發 音等教學的運用,來訓練清晰與美好的歌聲。(二)音感教學在合唱練習中所佔 有的角色非常重要,因此,合唱指導者必須具有音感訓練的教學技巧,才能在合 唱教學過程中,培養團員對節奏、曲調及和聲的聽辨及演唱能力。(三) 視譜教 學必須在正式合唱教學之前做訓練,在視譜能力完備之後,才正式做合唱曲的練 習。(四)節奏感的訓練開始應培養團員具有聽辨音的長短與強弱的基本能力。 (五)歌唱教學的課程設計與安排,是應具整體性與綜合性的,即所實施的各項 練習活動間皆有極大的相關性。(六)合唱團就像是一個班級,由合唱指導者來 經營管理團員的一切事務。 陳雲紅(2007)於「如何快速組團與練團」研習課程中提到了相關的教學模 式:(一)暖身與發聲;(二)教學原則:整體、分析、整體;(三)要求團員. 11.

(19) 以術語記譜;(四)避免團員過度使用聲音,隨時注意團員的狀態與反應;(五) 不可輕易放過音準、音色的問題;(六)嚴格指正錯誤,困難的克服有階段性; (七)練難處要分開練,各個擊破;(八)團員改正後必鼓勵。 綜合國內學者對於合唱教學內涵之研究,歸納出合唱教學內涵包含基本能力 的培養,暖身、呼吸、發聲、共鳴、視譜能力及音感訓練;合唱基礎練習包含齊 唱、輪唱及和聲分部練習;合唱教學素材的選擇;合唱教學策略與技巧的運用。 本研究因研究目的,僅針對基本能力中發聲、呼吸、共鳴、表情詮釋訓練加 以探討其教學策略。 二、合唱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strategies of teaching) ,泛指教師運用提供教材的方法(methods) 、 程序(procedures)與技術(techniques),以達成有效的成果而言。Oliva(1989) 為了協助教師選擇有效的教學策略,提供以下的指針供參考: (一)策略須能迎合「學習者」的需要與興趣,並配合他們的學習方式。 (二)策略須能為個別「教師」採行。 (三)策略的選擇須迎合「教材」的需要,有的教材採演示或練習策略優於採講 演策略。 (四)所採策略須在「時間允許」情況下方可進行。 (五)所採策略須有「足夠資源」支持。 (六)所採策略須配合現有「設施」。 (七)所採策略須達成「教學目標」。 而藝術學科的教學策略中提到,教師教導與學生學習活動的方式或步驟,也 是進行課程設計時所必須思考者(康台生,2002)。而適合運用於藝術人文中的 教學策略如下: (一)講述或演說法:教師講解或演說是一般所常運用的方式,以講述或演說來 傳授課程的內容,此時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為聽講與記筆記的方式進行。 (二)探究法:以探究為本的教學法是要「將學生的注意集中於問題或未解答的 12.

(20) 疑問上,並提供兒童頓悟或發現的機會(歐用生,1996)」。以探究為本的教學 理念,就是使用問題來幫助學生學習的理念。經由問題的確定,學生依其本身的 經驗以及諮詢知識來尋求解答,和一般只是經由聽講來學習或經由老師單一講解 的方式不同,經由探究方法的學習,學生更能各自掌握觀念與想法(Erickson, 1996;陳瓊花,1998a)。 (三)討論法:學者Gall 和Gillett(1981)定義討論教學法為一群人為達成教學 目標,分派不同角色,經由說、聽和觀察的過程,彼此溝通意見。常見類型包括 辯論、個案研討、論文發表、腦力激盪、和角色扮演等(吳英長,1996)。 (四)批判思考法:批判性思考的內涵,可以概括為兩大範疇的評估與判斷:1. 事物間的關係,2.事物的價值(張玉成,1984)。批判性思考教學強調在傳統教 學過程中,靈活運用教學技巧或策略,以啟發和培養學生具備評估與判斷事物關 係及其價值的能力。 在合唱教學活動裡,教學者應該運用適合的教唱策略與安排適當的教學流 程,使教學活動能順利進行(徐璧君,2006)。經由分析國內外文獻的研究,以 下就合唱基本能力中呼吸、發聲、共鳴及表情詮釋訓練教學,加以探究其教學策 略: (一)呼吸 美聲唱法聲樂大師加西亞二世曾明確說明,一位歌者若不能學通氣息運作的 控制,那麼他永遠無法成為真正的歌唱家(康美鳳,2000)。呼吸對於每個人來 說是件理所當然的事,但歌唱的呼吸與一般說話的呼吸是不同的,一般的呼吸通 常使用胸式呼吸,是一種單靠胸廓的肋間肌活動而產生的呼吸。歌唱用的呼吸, 重點在於透過練習學會如何調節氣息,包含平順的運氣,有支持力的吐氣(高子 晴,2005)。楊鴻年(2004)指出,呼吸訓練,除藝術要求外,主要是要解決三 個問題:吸氣量、控制機能及氣與聲結合的正確比例關係。而合唱呼吸教學目標, 經由姿勢發展、呼吸律動及氣息的管理(支持與控制)所設計之練習活動,學生 將能培養發展出習慣性的腹橫肋式(腹部-橫隔膜-肋骨的)呼吸的技巧(Phillips, 13.

(21) 2009)。以下就國內外學者研究中探討運用於呼吸訓練之教學策略: 楊鴻年(2004)指出呼吸訓練要領有二:1.吸氣時切忌抬肩。此時要求孩子 雙手插腰,體會腰部的膨脹感,以及緩吐時的收腹感覺。2.緩吐時逐漸增加停頓 次數,但每次停頓不要超過六秒,否則會引起肌肉及精神的緊張。首要是讓大家 找到正確的感覺。例如,緩吸時要求他們像聞花或像用吸管吸汽水的感覺;急吸 時像受驚或吞東西的感覺。吐氣要慢而長,就像醫生推注射器一樣,腹部的感覺 也猶如拾重的東西時那樣的感覺。 康美鳳(2001)做練習時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吸氣時肩膀一定不能抬起, 送氣時胸腔保持挺拔,注意腹肌與橫隔膜之間的拮抗作用,以下為胸腹式呼吸訓 練建議:嘴巴閉上,慢慢用鼻子吸氣,吸氣過程中,在心中以慢速由一數到五; 吸滿後,稍停,再緩緩將氣由鼻子送出,過程中以慢速由一數到十;送氣時可以 用s、sh 或其他聲音以長音方式送出。 林月和(1999)歸納三種呼吸訓練的方式:1.應用體能活動與各種姿勢來體 會呼吸,如跑步、雙手上舉,如投降狀、仰臥平躺等;2.利用想像力,如聞香花、 吹氣球、吹直笛等;3.基本練習依照緩吸緩呼、緩吸急呼、急吸緩呼或急吸急呼 等方法加以練習。 呼吸訓練過程中,對兒童而言,並不需要灌輸他們呼吸的理論,而應用生動 而具體的比喻讓他們體會,並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成為良好的習慣,例如:聞花香、 吹紙片吹燭火、刷牙時的吸氣、睡覺時的呼吸等(徐璧君,2006)。 綜合以上學者觀點,呼吸訓練應注重正確的姿勢、放鬆的肌肉運用、腹肌與 橫膈膜間的拮抗作用,練習時應讓學生感受呼吸與身體的律動的關係,教師可多 使用日常生活的比喻來加強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運用想像力來學習。 (二)發聲 若將人體比喻為喇叭,而喇叭吹出來的聲音所需要的氣息則來自於胸腔、肋 骨、橫隔膜及腹肌的運作。人身喇叭的吹嘴則在我們喉頭的部分,氣息由氣管吹 上來,經過輪狀軟骨及下喉頭腔,突破聲帶後發出聲音(吳榮桂,2002)。 14.

(22) 歌唱的吐氣就是發聲,包括唱出聲音與保有支持點的運作(任蓉,1995) 。 人身樂器的發聲器官即聲帶,它位於喉部中甲杓肌的內部。從1950年代開始,至 力於聲樂教學的科學家與聲樂教師們就開始傳播「白努利效應」 (Bernoulli effect) 在歌唱時的作用。白努利效應的原則指流動較快的氣流密度比流動較慢得氣流密 度低而壓力小。可以從一個實驗中看到這個現象:手拿兩張紙,將紙垂直放在嘴 的兩旁,這時紙張由於空氣壓力下端所呈現的狀態是下垂的。在兩張信紙間吹一 口氣,因為氣流的通過使得紙張周圍的壓力變低,這時兩張紙就會向內靠攏。而 這樣的現象用於聲帶的運作,即氣流遊憩管通過較窄的聲門時,外面的壓力比聲 門間的壓力大,因此聲門在氣流通過後會靠攏;這也代表聲帶的運作可藉由氣息 的運送讓聲帶產生振動,聲帶附近的肌肉群不需要過分緊張(康美鳳,2001) 。. 圖2-2-1 聲帶與肌肉群的運作關係 15.

(23) 發聲訓練的第一步應該要求,正確而良好的起音、正確而良好的基音及正確 地擴大音量。發聲開始的一剎那叫做「起音」 ,分為硬起音及軟起音兩種。合唱 訓練應以硬起音為基礎(楊鴻年,2004) 。在起音前可讓學生練習打呵欠的動作, 讓喉頭放鬆而且動開(范儉民,2007) 。 (三)共鳴 適當的共鳴是建立美好歌聲的基礎,能使身體所吸進的氣息在各共鳴腔體擴 大調節,以發出響亮優美的聲音(黃揚婷,2004)。人類可能用到的共鳴腔體(即 共鳴管道)有七個:由下而上可分為胸腔、氣管、喉、咽腔、口腔、鼻腔及竇。 但真正影響到人聲傳送的共鳴腔體只有咽腔、口腔和鼻腔。有以咽腔和口腔為最 重要,鼻腔次之(康美鳳,2001)。人在剎那間從聲帶發出「基音」時,透過共 鳴器官必然產生泛音。基音總是很輕微的,只有當其與共鳴腔體引起共振時才得 到美化,才會得到擴大。因此要學會正確地運用共鳴器官,否則音量小、起伏不 大、表現力弱。共鳴訓練的目的就是要使三個聲區統一起來,使整體聲音達到平 衡統一,使不同的聲區有音色上的過渡,使其自然協調(楊鴻年,2004)。Phillips (2009)提到,共鳴訓練的教學目標是經由「腹部-橫隔膜-肋骨」是呼吸法及 正確聲帶發聲的應用使聲音產生共鳴,學生將逐漸發展出清晰明亮、共鳴精確的 歌唱技巧。以下就國內外學者研究中探討運用於呼吸教學之教學策略: 楊鴻年(2004)指出最好的共鳴訓練方法有二:1.弱聲唱法(mezzo voice): 此練習在於能保持聲音的集中而有「焦點」,形成高位置。孩子們能自然的調整 共鳴器官和聲帶的適度張力,使不該用力的肌肉放鬆,同時能培養孩子們先有聲 音的想像,養成準備好後再歌唱的良好習慣。2.哼嗚(hum)唱法:此時要求上、 下牙不能咬緊,雙唇鬆閉,舌根平放,唱時唇部及鼻腔有輕微的震動感,好像聲 音是從鼻上端發出似的,然後慢慢張開唇部來唱母音。 高子晴(2005)綜合學者觀點提出,共鳴教學時,可只引學生藉由意念與想 像力的協助,運用一些方法配合肢體動作,來練習尋找適當的共鳴位置,例如: 用ㄇ或ㄋ練、用九十度最敬禮的方式、用哼嗚(hum)唱法、用lu 音唱等等,但 16.

(24) 是無論用何種方式,都不宜大聲,以免損傷聲帶。 (四)表情詮釋 Phillips(2009)指出,優美的歌聲不能只具有充分的氣息支持及圓潤的共鳴 聲響,它應該是富有感情的,也是能傳達歌詞的涵意及生命力的。歌唱時學生必 須學習各種表達情感的要素,有意識的善加運用這些要素,以達成歌唱藝術整體 之技巧與思維。並將表情詮釋分為三個主要部分:樂句語法之表達、力度和速度 之變化及聲音之彈性與音域之擴展。本研究將針對力度和速度之變化中,力度變 化加以探討其教學策略。力度與速度之變化教學目標為,經由相關於聲音強弱及 速度快慢的練習,學生將能培養並掌握力度及速度變化的技巧。力度及速度的變 化是歌唱表情詮釋中很重要的一環。忽視精確的力度及速度變化,表演必定無聊 沒趣。其對於力度變化之教學策略如下: 1.學生學習義大利文表示之音量力度術語及符號,並能從弱至強的層次依 順序列出,如表2-2-1。 表2-2-1 音樂術語符號 音量層級與級數 音量層級與級數 級數. 符號. 義大利文. 英文意思. 中文意思. 6. ff. Fortissimo. very loud. 非常強. 5. f. Forte. loud. 強. 4. mf. Mezzo forte. Moderately loud. 中強. 3. mp. Moderately soft. 中弱. Mezzo piano 2. p. Piano. soft. 弱. 1. pp. Pianissimo. very soft. 非常弱. 資料來源:Phillips(2004). 17.

(25) 指導學生以不同音量層次唸「1 和2 和3 和4 和……」,以確保學生瞭解其 意義。教師依順序或跳著地,指向音量級數表上的各種級數,反覆地要求學生練 習。 2.漸強與漸弱的訓練:指導學生以漸強的方式數唸「1 及2 及3 及4 及……」 (1an’ 2an’ 3an’ 4an’ …) ,接著以漸弱的方式反向地數唸「4 及3 及2 及1及……」 (4an’ 3an’ 2an’ 1an’ …),以確定學生瞭解何謂漸強漸弱。吳榮桂(2002)指出音量強 弱的練習,仍然是要以輕鬆的腹部肌群來運作,這是發聲法的不變法則。其目的 是要訓練腹部推移,及聲音收放的掌控能力;可用單音、亦可用雙音或和音的長 音練習、或圓滑音練習。 以上學者將力度變化的練習擺在發聲練習中,從發聲練習裡去習慣並感受不 同力度大小的變化;其他學者則在歌曲中訓練力度變化,陳康(2003)提到,團 員唱誦一首樂曲時,指揮會大聲宣布一個音量的要求,團員便照著指揮所宣布的 音量要求繼續唱下去,直至指揮再宣布新的音量要求,團員才再轉換新的音量。. 18.

(26) 第三節 教學效能及合唱教學相關研究 教學活動是一種「教」與「學」雙向回饋的歷程,其所涉及的因素相當繁複, 預期教學順利進行,展現有效的教學,必須掌握與教學有關的各種因素,強化各 種有利教學的因素,降低其它不利於教學的因素,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林進材, 1998)。以下表格為國內學者針對教學效能之研究結果: 表2-3-1 教學效能相關研究及結果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 (年代) 年代) 教師教學效能指標包含教學能力及經營 能力兩大領域;教學能力領域包含教學準 備、教學技術、教材呈現、溝通技巧及教 學評量五大層面;經營能力領域包含班級 經營、時間管理及師生關係三大層面;八 大層面中各包含六項行為指標,共計四十 八項行為指標。良好「師生關係」的營造 為評定教師教學效能之首要層面,亦為家 王淑怡 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指標之建構. 長及學校教育人員關注的焦點。「充分的. (2002) 讚美與鼓勵」為教師教學效能四十八項行 為指標之首。教師教學效能指標八大層面 中各屬行為指標的重要性不盡相同,但皆 為教師教學效能指標體系中不可或缺的 一環。家長及學校教育人員對教師教學效 能指標中的「教學準備」、「教學技術」 及「師生關係」三大層面,及二十項行為 指標,有不同程度的重要性判斷。學校教 19.

(27) 育人員在「教學準備」及「班級經營」兩 大層面及九項行為指標上的表現,會因擔 任職務之不同而有差異。 國中英語教師專業成長現況及教學效能 現況具有中上程度的水準。不同背景變項 張銘峰. 國中英語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 國中英語教師在專業成長整體與各層面. (2005) 關係之研究. 並無差異。受學校地區影響而有所差異。 國中英語教師專業成長程度越高,其教師 教學效能情形越佳。 研究發現概念構圖的助益如下:一、幫助 音樂實習老師提升合唱教學效能,亦可作 為教學效能之評量工具。使其教學準備方 向有所依循。與教學設計相配合,可協助 音樂實習教師兼顧建置教學架構與考量 教學細節、檢視教學內容的適切性。幫助 音樂實習教師之教學省思方向有所依. 張瓊月. 運用概念構圖影響實習教師教學效 循,並可依其進行教學計畫調整及促進音. (2006) 能之個案研究—以合唱教學為例. 樂實習教師新舊知識之融合與比較,並瞭 解其教學脈絡及思考發展情形。促進音樂 實習教師不斷思考、發展概念、並使合唱 課程設計組織化。協助音樂實習教師進行 教學評估(Assessment)、教學概念整合 (Integration) 、以及教學省思(Reflection) (「AIR」理論的形成),並進而提升教 學效能。. 20.

(28) 個案教師在教學規劃方面,教學前能瞭解 學生起點行為、做好教學計畫、精熟教材 內容、蒐集並充實教材內容,但不善於課 程結構發展與教材教法之研究。在教學策 略與技巧方面,能以學生切身問題來引發 學生學習動機,並運用發問、講述、精熟 及合作學習等方法進行教學,但使用的教 學媒體不包括電腦網路多媒體等資訊科 阮怡菁. 非音樂科系畢業國小音樂教師教學 技,亦不熟悉音樂教學法。在教室經營與. (2006) 效能之個案研究 管理方面,能建立與維持常規、使用獎賞 增強等方法來營造良好師生關係,但未依 教學活動變換情境佈置。在教學評量方 面,能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予以不同期望 與調整評量方式,但評量方式不多元,亦 不善於分析並解釋評量結果。在專業成長 方面,以自我進修及同儕合作方式之進修 為主,但很少從事教學研究。 臺北市國民小學閩南語教師教學效能良 好,尤其在「活潑多樣」方面表現最佳, 而在「班級經營」方面得分最低。整體教 徐麗慧. 臺北市國民小學閩南語教師教學效 學效能及教師教學效能受背景變項:「教. (2007) 能之研究. 學年資」、「閩南語教學年資」、「專業 背景」、「個人使用母語」影響有顯著差 異。部分教師背景變項對臺北市國民小學 閩南語教師整體教學效能和教學 效能各. 21.

(29) 向度具有預測力。 個案學校導入教學視導制度,採由上而下 方式,使得教學視導能夠順利推行。兩位 教學教師於接受教學視導後,自我覺察教 學效能皆有成長。不同視導教師教室觀察 個案教師教學效能變動趨勢大致相同,然 而視導教師觀察認定教師達成視導規準 的主觀標準並不相同。透過學生學習回饋 訊息,能促進教師反思自我教學行為的改 蔡明峰. 教學視導對私立高中教師教學效能 進策略。個案學校推動教學視導宜根據教. (2008) 影響之個案研究 師個人專業發展階段賦予不同的視導方 式。個案學校宜依據學科領域特性訂定學 校本位各學科教學視導規準評量表,並遴 選教學經驗豐富,有意願參與教學視導的 教師優先辦理培訓以擔任各學科視導教 師。視導人員與教學教師溝通方式宜以尊 重、傾聽、討論、分享心得、提供成長意 見。 透過同儕教學視導歷程,教學者與同儕教 師相互討論研究與教學上的問題進行專 業對話,有助於教師之專業成長,更進一 沈欣雲. 透過同儕教學視導促進國小教師教 步改變教師之態度;同時透過同儕教師之. (2008) 學效能之行動研究 教室觀察與建議與學生上課內容之回 饋,輔助教師深入探究教學問題,進而提 升學生學習興趣;並且藉由問卷及訪談,. 22.

(30) 針對教師教學效能之要項進行聚焦討 論;再者,透過同儕教學視導之歷程,教 師更能於教學效能上之「教學計畫的安 排」、「學習氣氛的營造」、「多元評量 的運用」得到改進與提升;但針對教學效 能上「班級經營的規劃」之提升情形不顯 著。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知識管理的知覺 情形較高,知識管理各層面中以知識應用 最高,知識創新為最低。教師兼主任及女 性教師在整體知識管理的知覺情形較 高。在教學效能的知覺情形較高,教學效 鐘鎮郎.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 能各層面中以教材呈現層面最高,教學計. (2009) 學效能之研究 畫層面為最低。教師兼主任、年龄較大及 服務年資較長的教師,在整體教學效能的 知覺情形較高。在知覺知識應用與知識創 新層面,正向顯著影響教師教學效能,知 識儲存、取得與分享則否。 城郊地區國小教師均對教學效能有正面 看法。教師教學效能在「教學策略」與「教 學研究」面向,男性認同優於女性,年資 陳靜婷. 屏東縣城郊地區國小教師教學效能 深者表現優於年資淺者。在「教學策略」. (2009) 之比較研究 與「教學評鑑」面向,班級人數少者表現 高於人數多者。教師教學困擾在「教學經 營」與「班級經營 」面向,年資深者困. 23.

(31) 擾高於年資淺者。教師教學困擾在「學校 行政支援」與「人際關係建立」面向,學 校規模小者困擾高於學校規模大者、班級 人數少者高於人數多者。教師教學困擾在 「學校行政支援」面向,「偏遠地區」高 於「鄉鎮地區」及「縣轄市」。教學效能 與教學困擾呈現正相關。 臺北市國小教師行動研究的知能現況及 教學效能的現況,屬於優良程度。參與現 況,屬於普通程度。不同學歷、不同性別、 學歷、職務的教師在整體行動研究參與 曾彩環. 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行動研究知能、 上,有顯著差異。不同服務年資的教師在. (2009) 參與及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整體教學效能上,有顯著差異。行動研究 知能、參與各項目及教學效能各項目有顯 著正相關。研究中「實作參與」項目對教 師教學效能最具預測力。 運用同儕教學輔導在國小之實施歷程 為:發現需求→自我檢核找出教學問題→ 規劃同儕教學輔導小組之實施內涵→召 國民小學教師運用同儕教學輔導提 開研商會議→進行教室觀察→召開成長 吳詩芸 昇教學效能之行動研究. 會議→教學省思與修正,同儕教學輔導歷. (2009) 程之再循環→整理研究實施成果。其內涵 為:研究者與同儕教師具互信之態度,本 行動研究需要有結構的準備與同儕教師 時間之配合。其困境為:技術面,需利用. 24.

(32) 時間進行討論,以達成共識;教學面,同 儕教師本身對於有效教學行為內涵有深 刻之體認及教學經驗。可運用的策略為: 同儕教師經驗分享策略、學生學習成效問 卷策略與研究者教學省思策略。在國小實 施之因素為:教學者之意願、同儕教師之 投入、行政人員之協助與研究工具之選 擇。研究者從研究中瞭解同儕教學輔導之 實施過程、體認有效教學之內涵,以及有 效改進自己之教學技巧。被研究者的收穫 為,不論教學資歷的深淺,獲益良多;教 學是件良心工程,需盡心盡力;教學技術 日益更新,需隨時精進。學生回饋方面, 學習達到課程教學目標、學習方式多元化 與教學技巧適宜。 目前國民中學教師在親師溝通原因、管道 及困境之現況親師溝通的因應之道,主要 林鳳婷 親師溝通對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 是親師溝通的策略及原則方面有助於教. (2010) 學效能的提昇。親師溝通對教學效能的研 究過程帶給研究者省思與成長。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國內教學效能的研究,研究主題而言分為兩大類,一為探討教師自我效能, 內容以教師主觀地評價自己能夠影響學生學習成敗的一種知覺、判斷或信念,來 預期學生可達到一些特定教育目標或有進步表現結果;一為探討教師教學效能, 內容以有效教學為重心,並指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會講求教學方法,熟悉教材,. 25.

(33) 和激勵關懷學生,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上或行為上具有優良的表現,以追求最好的 教學成效,達到特定的教育目的。本研究因研究目的為教師教學效能中教學策 略,因此表中所列文獻不包含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從表中可看出研究主題包涵 親師溝通、教學視導、教師專業成長、知識管理等研究;就研究科目而言,其中 僅兩篇研究科目以音樂教師為研究對象,而合唱教學中僅一篇與教學效能相關, 其研究策略以概念構圖來架構實習教師之合唱教學效能。 國內與合唱教學相關的研究較多著重於「兒童合唱團組訓」及「合唱指導教 師專業知能」研究,但較少著重於合唱教學之研究,以下研究文獻為合唱教學之 研究與期研究發現: 表2-3-2 合唱教學相關研究及結果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結果. (年代) 一、兒童合唱團的組織兒童合唱團的指導 老師是擔任指揮與伴奏的任務,但對於兒 童合唱團之管理、訓練、演唱、輔導等事 宜也必須兼顧。兒童合唱團的甄選工作, 包括甄選的條件、甄選的項目、甄選的時 機與次數,都攸關國小兒童合唱團是否能 蕭弘宇. 國小兒童合唱團教學之研究----以基 選拔到優質的合唱團員。二、兒童合唱團. (2002) 隆市仁愛國小詹老師為例 的教學內容實施兒童合唱團教學的第一 個重點工作,是做好教學前的暖身活動。 其目的是要使團員在正式上課前,透過各 種練習達到身心的充分放鬆。國小合唱教 學中所強調的音樂基本能力是指音感、音 準、節奏、視譜、和聲等能力。合唱基礎. 26.

(34) 能力指的是兒童齊唱、輪唱及分部合唱的 能力。合唱整體表現包括兩個面向:合唱 曲的編選與合唱曲的詮釋。三、兒童合唱 團的輔導方式國小兒童合唱團首重團體 紀律其次才是品質,團員們的行為表現對 兒童合唱團整體發展的影響甚鉅。每位團 員在進入合唱團後,會因個人的資質、努 力不同而有所差異,指導者應利用課後時 間,對程度落後或適應不良之團員進行個 別輔導。為考量團員的興趣及耐力,指導 者可變化課程的內容,如帶動音樂性的遊 戲、說說音樂家的故事、觀賞錄影帶等, 使學生暫時擺脫枯燥的課程,而能放鬆心 情並調整最佳的學習狀況。四、兒童合唱 團的經營方式一個訓練有素的合唱團應 有一定的規範,制定團規有其必要性。指 導者除了對團員應深具愛心與耐心之 外,在指導的過程中,特別應注意自己的 情緒。合唱團的練習時間要分配得宜,合 唱練習應以「時間短,次數多」為原則。 整體而言,兒童合唱團工作的順利推展, 端賴學校行政與各班級任等相關同仁的 的支持。親、師、生三者的良性互動更有 助於兒童合唱團的永續發展。 洪淑芬. 高高屏地區國民小學合唱指導者教. 27. 一、在教學專業素養方面,高高屏地區國.

(35) (2004) 學專業素養與教學需求之調查研究. 民小學合唱指導者對音樂基本知識教學 的技巧,與在職進修的意願感到最滿意, 對多元教學評量能力的滿意度較低,而對 合唱曲編寫的能力普遍不滿意。二、在合 唱選曲考量方面,該些指導者最常考量到 曲調的可唱度,而較少考量到與相關課程 教學內容的配合及歌曲的調性與調式。 三、該些指導者的合唱教學專業素養與合 唱修業背景之間達到顯著的正相關,而參 與校際合唱比賽選曲考量與合唱指導經 歷之間部分達到顯著負相關。四、該些指 導者對合唱曲譜中所提供的教學相關資 訊需求性最高的前三項為音樂結構的分 析、歌曲創作的動機及教學活動的建議。 五、該些指導者認為合唱歌曲分級資料庫 中最方便搜尋的前三項為聲部編制、難易 度的等級與聲部種類。 研究發現概念構圖的助益如下:一、幫助 音樂實習老師提升合唱教學效能,亦可作 為教學效能之評量工具。使其教學準備方. 張瓊月. 運用概念構圖影響實習教師教學效 向有所依循。與教學設計相配合,可協助. (2006) 能之個案研究—以合唱教學為例. 音樂實習教師兼顧建置教學架構與考量 教學細節、檢視教學內容的適切性。幫助 音樂實習教師之教學省思方向有所依 循,並可依其進行教學計畫調整及促進音. 28.

(36) 樂實習教師新舊知識之融合與比較,並瞭 解其教學脈絡及思考發展情形。促進音樂 實習教師不斷思考、發展概念、並使合唱 課程設計組織化。協助音樂實習教師進行 教學評估(Assessment)、教學概念整合 (Integration) 、以及教學省思(Reflection) (「AIR」理論的形成),並進而提升教 學效能。 亞歷山大技巧與合唱教學訓練結合,使學 生能自主性的改善演唱姿勢。透過亞歷山 大技巧教學實施合唱教學,引導學生在演 唱時,能建立良好的呼吸運用及較佳音樂 吳慧儀. 亞歷山大技巧運用於國小兒童合唱 技巧。透過亞歷山大技巧教學實施合唱教. (2006) 教學 學時,學生大多有愉快的情緒及積極的學 習態度。四、將亞歷山大技巧訓練運用於 國小學童,在合唱相關的成果表現,多方 獲得正面及肯定的評價。 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教學者對現行教科 書中之合唱教材普遍感到滿意,但音樂專 長師資匱乏、音樂教學時數不足、缺乏合 徐璧君. 唱教學相關研習及進修管道,不利合唱教 苗栗縣國小合唱教學現況調查研究. (2006). 學。不同規模學校,藝術與人文領域音樂 專長師資分配情形、合唱教學實施頻率、 音樂教學者參加合唱教學相關研習之比 例與意願,呈現顯著差異。不同背景之國. 29.

(37) 小音樂教學者,在是否勝任合唱教學、參 加合唱教學相關研習之比率、參加意願等 方面,呈現顯著差異。苗栗縣中小型學校 佔多數,缺乏合唱專業師資、小型學校學 生人數不足等主要因素造成國小合唱團 組成率偏低。苗栗縣國小合唱團組訓與藝 術與人文領域合唱教學實施現況之間,無 顯著關聯。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音樂教 學時數縮減、學生音樂能力低落,增加合 唱指導困難度。各校為發展學校特色與課 程統整,常舉行教學成果展示或比賽,學 生活動太多練唱無法專心,導致合唱團組 訓困難。 在合唱教學的歷程中,加入亞歷山大技巧 的概念,了解到此技巧對歌唱的幫助,同 時藉由亞歷山大技巧改進不良的歌唱習 慣及方法,減少因為過度使用聲帶或錯誤. 申秀琴 亞歷山大技巧在合唱教學上的應用 (2006). 的方法及觀念所帶來的藝術傷害,使歌者 享受歌唱時的內在成就感,進一步將亞歷 山大技巧融入日常生活中,達到身心發展 的平衡及藝術與生活融合之理念。 個案教師所進行的合唱教學內容包括呼. 蔡春惠. 一位運用柯大宜教學法於國小合唱. (2007) 教學教師之個案研究. 吸訓練、共鳴練習、發聲練習與歌曲教唱 四部份。運用柯大宜教學法理念於合唱教 學之音感訓練、內在聽力與分部能力訓練. 30.

(38) 三部份,並結合首調唱名法、手號等教學 工具進行合唱教學。個案教師具有多種個 性特質、專業的教學技能與團隊經營能 力,建議合唱指導老師要具備範唱、教唱 技巧,並積極從事專業進修。 台北縣國民小學兒童合唱團在合唱教學 過程,暖身運動、發聲、呼吸及共鳴等練 習時,融入肢體動作的之比例相當高。在 施麗雪. 肢體動作運用於國民小學合唱團歌. (2007) 唱教學之研究. 合唱練習時運用肢體動作對合唱團團員 之音樂能力有所助益。透過肢體動作練習 合唱有助於合唱團團員的參與感及興趣。 多數合唱指導者認為時間和空間不足是 實施肢體動作於合唱教學的最大困難。.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國內對於合唱教學之研究文獻共有八篇,其中兩篇以合唱團教學現況為研究 主題;兩篇研究主題以亞歷山大技巧運用為研究主題;一篇以教師專業成長為研 究主題;一篇以概念構圖為研究主題;一篇以柯大宜教學法運用為研究主題;一 篇以肢體動做運用為研究主題。綜合以上研究發現,在合唱教學中所涵蓋的層面 包含暖身活動、發聲訓練、歌曲教學三大部分,而國內研究中較少以發聲訓練為 主,因此本研究將以兒童合唱團發聲訓練為探討內容。 綜合國內教學效能及合唱教學的研究探究中可看出,國內以合唱教學效能為 研究主軸的論文僅張瓊月(2006)運用概念構圖影響實習教師教學效能之個案研 究—以合唱教學為例一篇。. 31.

(39) 32.

(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探討兒童合唱團初任指導教師於合唱教學中發聲技巧中呼吸、 共鳴及表情詮釋之教學效能。本章依研究設計、研究對象與場域、資料蒐集與分 析、研究步驟、研究信度與效度、研究者角色、研究倫理共七節加以說明. 第一節 研究設計 質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採用多種資料蒐 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透過與研 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陳向明,2004)。 其特徵為不離實境、自然探討;不現定假設、歸納分析;不抽離分析、整體通觀; 不加量化、直接利用質性資料;直接接觸、親身領會;動態系統、持續觀察注意; 獨特存在、個案了解;嵌入網絡、不易複製;態度中性、藉同理心理解;保持彈 性、隨時調整、設計周延(林生傳,2006)。即在自然的情境下蒐集資料已對研 究對象或議題做深入的探討。也就是研究者為了深入瞭解探究某個問題,在自然 環境裡,經過長期觀察、深入訪談或分析文件資料,以期廣泛蒐集受試者的各種 資料,經過整理、歸納、分析後,以文字描寫受試者的內心世界、價值觀、行為 舉止(周新富,2007)。 個案研究在於探討一個個案在特定情境脈絡下的活動性質,希望去瞭解其中 的獨特性與複雜性。研究者的興趣通常在於瞭解過程而非結果,因而研究者會著 重整體觀點,瞭解現象或事件的情境脈絡而不只是特殊的變項(林佩璇,2000)。 個案研究就是一種研究策略,選擇單一個案,採用各種方法如觀察、訪談、調查、 實驗等,以此蒐集完整的資料,掌握整體的情境脈略與意義、深入分析真相、解 釋導因、解決或改善其中的方法(邱憶惠,1999),亦即個案研究能夠幫助研究 者釐清特定的真實情境脈絡,達成整體而通盤的瞭解。個案研究有四個特徵:1. 注重個體的研究;2.以多元方法蒐集個案資料;3.對個案進行深入分析研究;4. 研究問題不只限於異常行為(葉重新,2001)。研究者採用個案研究的理由通常 33.

(41) 有以下四點(Merriam,1988;邱憶惠,1999;江淑美、吳伊勻、翁士勛、劉育 雯2000): (一)研究者不控制整個事件的發生。 (二)欲深入瞭解關於發生事件當時的過程(how)與原因(why)。 (三)所研究具有啟示性(revelatory),希望研究結果提供整體性、深刻描述與 即時現象的詮釋。 (四) 重視生活情境中,現象發生的意義。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討個案合唱初任教師於合唱團發聲練習中,如何透過合唱 教學資料蒐集設計教學計畫,擬定教學策略並運用於呼吸、發聲、共鳴訓練及表 情詮釋中之教學效能。研究者融入情境中透過攝影的方式觀察教學情形並於教學 後撰寫教學札記進行教學省思,透過專業對談對,請專家教師及專業教授給與教 學策略的建議並加以改變,將改變後的策略運用於下一次的教學中。記錄整個教 學過程的歷程,以做為研究者合唱教學效能的運用。故本研究所採用之研究設計 為個案研究。因此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圖如下:. 影. 專家教師回饋. 教. 教學設計. 專業教授回饋. 學. 教學方法. 文獻資料蒐集. 效. 師生互動. 初任教師自省. 能. 學生學習情形. 響 教 學 策 略 因 素. 圖3-1-1 研究架構圖. 34.

(42) 第二節 研究個案與場域 一、研究個案 質的研究,通常採用立意取樣,主要考慮在選取什麼的樣本才能為特定的主 題提供豐富的、切題的資訊(林生傳,2006)。即選擇樣本的時候,我們需要根 據研究的問題和目的決定抽樣的標準(陳向明,2004)。立意抽樣,研究者依對 群體的了解、研究目的,與主觀的判斷,認為不按隨機取樣方式,而改循刻意的 抽樣方式,更能便捷地取得有用的資料,回答待答問題,達到研究的目的(林生 傳,2006)。依本研究之研究問題,為得到對研究問題更深入的了解,故採取立 意取樣。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師範院校音樂教育學系畢業,主修聲樂。於大學期間參 與過校內音樂系合唱團及學生合唱團演出,在參與學生合唱團練習活動時,因為 主修聲樂的關係而有機會帶領團員練唱,而在練唱過程中對於合唱訓練產生了興 趣,於是在大學期間開始參加合唱指揮的課程。畢業後在實習的學校有機會擔任 實習學校兒童合唱團的助理教師,負責協助發聲練習。在這段時間,發現兒童的 發聲訓練比起以往大學生的發聲訓練有很大的不同,並且在教學上也需要技巧才 能讓兒童的聲音達到健康又自然的聲音。目前任教於台北市某私立實驗高級中學 附設小學音樂教師,擔任合唱預備團指導教師,實際合唱教學時間不滿兩年,屬 於初任教師。 二、研究場域 校內合唱團以國小五、六年級為主的比賽團外,另設以國小三、四年級為主 的預備團,研究者即於預備團擔任指導教師。本校的學生雖然課業繁忙,但約有 百分之八十的學生課後都會學習音樂才藝,因此對於音樂基礎能力與一般公立學 校比較下會比較熟悉。再加上每週一堂音樂課及兩堂樂器分組課程,研究者在合 唱預備團的教學中不太需要花大量時間在視譜及節奏教學上。 研究者任教學校位於台北市市區某私立實驗高級中學附設小學,校長對於推. 35.

(43) 廣藝術教育不遺餘力,大力提倡一人一樂器活動。因此小學課程中除了一般音樂 課程外也設立了樂器分組課程,即每個學生每週有兩堂課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樂 器學習,分別有合唱、直笛、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豎笛、長笛、小號及打 擊樂等九種組別供學生選擇,並且在校內舉辦定期的樂器檢定供學生檢核學習成 果。同時學校大力支持音樂性社團的成立,校內音樂性社團有合唱團、弦樂團、 鼓號樂隊、管樂團、豎笛團等提供學生發揮音樂才能,也定期於每學期舉辦音樂 會讓學生有表演的機會。在五個音樂性團隊中,合唱團的歷史悠久,小學合唱團 成立時間於民國七十三年至今全盛時期團員多達百人,每次參與台北市合唱比賽 都有很好的成績。校長對於合唱教育也十分熱衷,每年定期舉辦六、七、八年級 班際合唱比賽,同時鼓勵本校中學合唱團走向國際。 本研究之研究場域於校內小禮堂,是一個有足夠活動空間之場地。每週有一 至兩次練習,每次練習時間為兩個小時。以下為研究場域位置圖:. 團. 員 團. 電 子 琴. 研 究 者. 員 團. 圖 3-2-1 校內小禮堂. 36. 員.

(44)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一、資料蒐集 (一)資料蒐集方法:質性資料用來蒐集資料的典型方法有四種,分別為:(1) 參與;(2)直接觀察;(3)深度訪談;(4)檔案與物質文化的分析(Marshall & Rossman, 2007)。本研究之資料蒐集方法為參與觀察、深度訪談及檔案與物 質文化的分析。參與觀察為使用DV 錄影機於研究者合唱教學過程中進行錄影; 教學後研究者撰寫教學日誌以進行教學省思;每個月一次與合唱指揮教授及專家 教師針對教學策略對於歌唱技巧的改變進行專家對談。 (二)資料蒐集工具:專家教師及專業教授之主要工作為觀看研究者教學錄影, 並提供專業意見。專家教師為小學教師,擔任小學合唱團指導教師已有十年以上 的經驗;專業教授為合唱指揮博士,除了合唱指揮教學外,也擔任許多混聲合唱 團及兒童合唱團指揮。以下圖表為研究者所使用之資料蒐集工具: 表3-3-1 資料蒐集工具 研究問題. 蒐集方式. 蒐集工具. 1.初任教師增進教學效能的歷. 觀察初任教師上課情形. 錄影機. 程為何?. 記錄初任教師課後省思. 教學札記. 訪談專家及教授建議. 訪談表及錄音筆. 2.初任教師改變教學策略後,. 初任教師課後省思. 教學札記. 合唱團員的歌唱技巧有何改. 訪談專家及教授意見. 訪談表及錄音筆. 變?. 評量表. (三)評量方式:由研究者根據文獻設計評量表供專家教師及專業教授填寫,以 了解研究者所設計之教學策略對合唱團團員之效能。. 37.

(45) 二、資料分析 研究者將訪談內容及教學觀察轉化為文字稿,包含現場的所有狀況都會照實 描述。使用NVIVO 軟體將逐字稿加以分類,採用開放編碼,藉由仔細檢驗而為 現象取名字或加以分類,再將這些細項的分析歸類形成軸編碼,最後再根據開放 編碼及軸編碼選項來回答研究問題。 表3-3-2 分類編碼表 資料來源及代號 編碼方式. 代表意義. 專家教師 T1. 專家教師訪談年月日,如T11000301. T1 年月日. 即專家教師於民國100年3 月1 日接 受訪談。 專業教授 T2. T2 年月日. 專業教授訪談年月日,如T21000301 即專業教授於民國100年3 月1 日接 受訪談。. 研究者札記. 札 札年月日. 教學札記年月日,如札1000301 即記 錄民國100 年3 月1 日教學省思。. 教學錄影觀察. 觀 觀年月日. 觀察教學年月日,如觀1000301 即觀 察民國100 年3 月1 日教學情形。. 38.

(46) 第四節 研究步驟 一、觀察:觀察內容以新手合唱指導教師在合唱團教學活動中運用教學策略 進行教學活動對於合唱團團員歌唱技巧的改變。觀察地點為合唱團練唱之書法教 室及美術教室,使用DV 錄影機及研究者筆記為觀察工具,於每週合唱團團練時 間做詳細紀錄。一學期預計共有十五堂社團活動時間,每堂課共100 分鐘。 二、訪談:依據研究目的先設計出訪談大綱及訪談題目。提供DV 給予訪談 對像觀察教學過程,訪談對象分為合唱指揮教授及校內專家教師。於每個月合唱 團練習後,邀請合唱指揮教授及校內專家教師進行訪談,訪談內容則針對新手合 唱指導教師之教學策略對於歌唱技巧之改變提供建議。初任教師則針對訪談對象 給予的意見提出問題。 三、檔案與物質文化的分析:蒐集合唱教學中對於呼吸及共鳴技巧增進之有 效方法之文獻進行分析並運用;新手合唱指導教師對於教學後教學日記中記錄教 學策略的省思。. 39.

(47) 現象之觀察與思考. 相關研究探討. 擬定研究方向. 進入場域進行研究. 教學現況觀察. 研究者教學札記. 專業對談. 相關資料分析. 提出結論. 圖3-4-1 研究流程圖. 40. 資料蒐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8 Teachers should take every opportunity to attend seminars and training courses on special education to get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ents’ special needs and

• to develop a culture of learning to learn through self-evaluation and self-improvement, and to develop a research cultur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 Teaching grammar through texts enables students to see how the choice of language items is?. affected by the context and how it shapes the tone, style and register of

After teaching the use and importance of rhyme and rhythm in chants, an English teacher designs a choice board for students to create a new verse about transport based on the chant

This essay wish to design an outline for the course "Taiwan and the Maritime Silkroad" through three planes of discussion: (1) The Amalgamation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DVDs, Podcasts, language teaching software, video games, and even foreign- language music and music videos can provide positive and fun associations with the language for

• 2) Enhanc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fiction and non-fiction through the use of Supported Reading as a teaching strategy and e-Learning resources.. • 3) Exploring

assessment items targeting the following reading foci: specific information, inferencing, main ideas. What syntactic and/or semantic clues would you identify in the text to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