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推動現況及團體效能影響因素之探討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推動現況及團體效能影響因素之探討"

Copied!
2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健康促進與衛兵j:. 教育學報

第 31 期,第 101-138 頁,民關 98 年 6 月

Journa1 01' Hea1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Contents No.31. pp.\0\-138. Juen 2009

國氏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推動現況及

團體效能影響因素之探討

真:西文*寶~~絮,也抖牛玉珍叫丘F 詩揚…

摘要

目標: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對團體效能影響之因 素。方法:採橫斷性調查,以 96 年度參與健康促進學校之 518 所國民小學的健康促進 學校推動團隊為母群體,依據區域與班級數大小進行分層隨機抽樣,共計發出 26所, 497份問卷,共回收468份有效問卷進行分析,有效回收率達 86.32% 0 結果:經ANOVA 分析結果顯示, r94或 95 年度核定為健康促進學校」、「成員參與程度高」與「各校 推動成員數在 21-30人」之研究對象,其在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互動過程 及團體技能上均有較高的平均值且達顯著差異 (p < .00

1)

0 輸入因素(個人因素、組 織因素、資源因素)對於依變項團體技能產生直接的影響,解釋力為 52.8% '加入過 程因素(團體互動過程)其對於依變項的解釋力增加至 67.3%

(F=179

.3

18

,

p=

.000) , 均達顯著水準 O 結論: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的組織因素及資源因素透過團體互動過 同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兵1: 教育學系教授 抖 岡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教授 叫國立星星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乍教育學系博L:班研究生固立交通大學衛 11:.保健組講師 材料[,,~ι立蘭大學食品科學系副教投 通訊作青:牛 h 珍地址:新竹 nî 大,F}~~各 \001 號電話:的 -573\8\9 傳真: 03-572753\ E-mail:hea1th@mail.nctu.edu.tw 101 一

(2)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1 期﹒民國 98 年 6 月 程對團體效能產生顯著的影響。未來在推動健康促進學校團體效能的成效輔導或介入 上,應以團體互動過程為主軸,並加入組織因素及資源、因素之內容,以達健康促進學 校團隊之整體效能。 關鍵字:健康促進學校、團隊、團體效能、階層迴歸分析 102 一

(3)

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推動現況及團體技能影響因素之探討

~ ~ ~

笠:、月 Ut主

從握太華憲章(Ottawa Charter) 提出健康促進 (HeaIth Promotion) 以來,世界衛 生存且織 (WorldHeaIth Organization ' WHO) 就在各個領域推動健康促進之概念及行動 方案 o 1992年起,世界衛生最且織認為學校是型塑學生健康行為的環境,也應將健康促 進的觀念帶入校園,於是世界各國大力推動健康促進學校 (HeaIth-promoting school)的 概念。健康促進學校最大的宗旨是希望學校以全面及全校性的政策連結個人、家庭及 社區,共同促進學生之健康(李紹鴻、李大拔, 2002) 。世界衛生組織在雅加達的健 康促進宣言中也指出建立合作關係、增強能力 (capacity) 與穩固組織基礎的重要性。 澳洲推動經驗中也指出:1.推動健康促進學校最重要的關鍵點是學校組織的能力,包 括結構、組織與資源問題等; 2. 不論在執行或內容上,成功的因素在於『整合性』

(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1996) 。只有在組織能力足夠之下,及確 保學校整體環境的支持,才能使師生員工有能力去執行高品質的健康促進 (Hoyle, Tena, Beverly, Valois, Robert, 2008) 0 台灣於2002年由行政院衛生署與教育部共同簽署合 約,宣誓跨部會共同推動台灣健康促進學校計畫,並於2004年啟動為期三年的中程計 畫,在2008年持續成立健康促進學校推動中心,期使全國健康促進學校之效能達整體 性的提升(劉潔心, 2008) 。實施至今在各校團隊運作及校長的帶領下屋生了一定的 成效,但各校在縱向及橫向組織連結的運作上仍顯不足,支持健康行為的相關政策亦 須加強,這些項目將影響未來健康促進學校推展的永續性 O 為達到健康促進學校最終 目標,加強學校政策組織運作功能與能力,是刻不容緩且勢在必行的策略。 在健康促進學校的推動上,推動團隊是在健康促進學校政策組織運作上主要的 核心成員,其需要透過群體動力 (group dynamic)來完成整合性的健康促進之推展, 群體動力運作的模式大致可區分為三大部分,輸入( Input)、過程 (Process) 與輸出 (Ou中ut)。輸入包括個人及環境方面的因素,過程包括過程中實際的活動,輸出指的

是團體運作的產物和達到的成果(楊極東, 1992 ; Ellis

&

Fisher, 1994 ;李郁文, 2∞1),

它提供了一個模式以瞭解團體層級的過程,包括團體的發展、生產力及個人間的衝 突 (McCl帥, 1998 ; Tub恤, 2∞ 1 ; Forsy血, 2∞6) 0 多項實證性研究均以此IPO模式作為 團體效能的預測模式(黃敏萍、鄭伯塘、王建忠心∞3 ; Gladstein, 1984 ; Gist, Locke, Taylor, 1987) 。在IPO的內涵中,多項研究及團隊發展模式 (Hackma, 1983 ; G ladstein, 1984 ; Gist, Locke, Taylor, 1987 ; Salas et al, 1992 ; Schwar

z,

1994 ;李弘暉, 1996 ;黃敏

(4)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1 期﹒氏囡"年 6 月 萍, 2000) 均顯示團隊特質、團隊結構、可利用資源與團隊互動過程會影響團隊效 能,其中Gladstein (1984) 在其實證性研究中提及,團體互動過程與團體效能的相關 性高達0.627 (p < .001 ) 0 李弘暉 (1998 )在對美國俄亥俄州「高績效團隊獎」之個 案研究中,亦發現團隊互動過程在高績效團隊與低績效團隊之間有顯著的差異 (p < .001) 0 因此團隊互動過程是影響團隊效能的主要因素。 Schwarz (1994) 在其團體效 能影響因素的模式中顯示組織脈絡因素、團隊結構和團隊過程是影響團隊績效的三三大 因素,綜合以上文獻發現,團體互動過程、組織因素及可利用的資源均是影響團體效 能之重要影響因素。在團體效能的內容,本研究參考相關文獻 (Song, 1997 ; Stewart句 Mar泣, &S帥, 1999 ; BandtJTa, 1997 ;黃敏萍, 2000) 以團體能力、團體滿意度及團體目 標達成度為主要變項 O 另外,由於健康促進學校與傳統學校衛生最大的不同在於共同 參與整合性的健康促進計畫 O 因此,個人對健康促進學校團隊的暸解與推動態度也會 是影響團體合作因素之一。 所以,本研究乃以台灣地區96年度獲選為健康促進學校國民小學之推動團隊為研 究對象,希望瞭解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與團體互動過程之現況,及其對健 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團體效能的影響 O

貳、材料與方法

一、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乃以全方位健康生態模式 (ec←holistic) 思維,依據愛爾蘭提出的健康 促進學校模式(John Lahi

ff,

2002 )及Schw位 (1994 )的團隊運作模式為本研究理論之參 考依據,並經修正後發展而成(見圖 1) 0 一 104

(5)

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推動現況及團體技能影響因素之探討 「﹒個人因素

背景因素 ﹒對 HPS 團隊的 ﹒性別 覺察 ﹒年齡 ﹒對 HPS 推動的 ﹒職稱 態虔 團體互動過程 團體效能 ﹒教育程度 ﹒明確目標 ﹒團體的能力 ﹒服務年資 ﹒婚姻狀況 組織因素 ﹒溝通模式 ﹒團體滿意度 ﹒健康促進學校 ←→川 ﹒行政支持 ﹒決策程序 ﹒團體目標達成度

•+

執行經驗 ﹒團體成員 ﹒領導方式

••

﹒團體成員數 ﹒合作模式 ﹒成員參與 • 96 年是參與健 ﹒獎勵制度 促學校推動程 度 ﹒學校班級數 資源因素 ←」 ~.經費提供 ﹒外部資源 ﹒教育訓練 圖 l 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團體效能影響因素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對象 以全國96年度教育部核定為健康促進學校的518所國民小學之健康促進學校推動 委員會之成員(推動團隊)為母群體,採以縣市分區與學校規模作分層隨機抽樣,依 照班級數大小進行排序,找出北、中、南、東各區學校的班級數之中位數,再依各區 中位數進行分類成大小學校,並得各區大小學校之比例,共得北區5大3小、中區5大 31卜、南區2大5小、東區 l 大3小,依以上比例在各區隨機抽出26所學校進行施測,依 學校推動團隊人數寄發問卷後,再次以電訪說明注意事項與確認各校實際推動團隊 人數,共計有497位,扣除二次催繳未收回問卷及無效問卷數,共計回收有效問卷468 份,達 86泣%有效回收率。 三、研究工具與信效度 研究工具主要根據研究架構,並經參考相關文獻與彙集訪談資料,整理後發展成 初步量表問卷,再邀請衛生教育、學校衛生、公共衛生領域專家與推動健康促進學校 105 一

(6)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1 期﹒民國 98 年 6 月 有得過獎的學校代表,進行內容效度審查,另找一所實際執行健康促進學校的成員進 行表面效度處理,針對施測對象的適合性與實際情況,修正敘述文字內容後成為正式 問卷 O 本研究問卷共有六大部分,除了背景因素均採Likert Scale五點計分法,由 l 分辛辛 5分,內容包括一)背景因素,包含性別、年齡、職稱、教育程度、服務年資、 婚姻狀況、健康促進學校執行經驗、團隊人數、參與程度、學校班級數二)個人 因素 I 對健康促進學校團隊的覺察」、「對健康促進學校推動的態度」兩個分量 表,共的題,在健康促進學校團隊覺察的部份從「非常不清楚」到「非常清楚」分數 越高,代表其對健康促進學校團隊清楚的程度越高,而對健康促進學校推動的態度是 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J 分數越高,代表其對健康促進學校團隊的態度越 正向。信度為0泌3; (三)申且織因素,包含「行政支持」 、 「團體成員」 、 「合作模 式」、「獎勵制度」等四個分量表,共 12 題,信度為0銘7; (四)資源因素,有「經 費提供」、「外部資源」、「教育訓練」王個分量表,共 14題,信度為0.941 ;以上 各項從「符合 10%以一下」到「符合90%以上 J 分數越高,表示研究對象認為其與該 校符合的程度越高五)團體互動過程,包含「明確目標」、「溝通模式」、「決 策程序」、「領導方式」、「成員參與」等五個分量表,共27題,除了「成員參與」 方面之計分方式從「從未如此」到「總是如此」外,其他變項以「符合 10%以下」到 「符合90%以上 J '分數越高,表示研究對象認為其與該校符合的時度越高六) 團體效能,是指團體成員對於團體成效的判斷,包含「團體的能力」、「團體的滿意 度」與「團體目標達成度 J '共 19題 O 在參與團隊的能力上,從「可能性不到一成」 到「有九成以上的可能性 J '分數越高,代表能與健康促進團隊共同規劃的程度越有 把握度,在團體滿意度上,從「非常不滿意」到「非常滿意 J 分數越高,代表對 團隊間合作越滿意 O 在團體目標達成度方面,與預定目標達成度的比較上 I 達成 。%J 到「達成 l ∞%J '分數越高,代表目標達成度越高 O 本量表採Conbrach alpha檢測 信度,其值皆大於0.7以上,介於0.76-0.98之間,符合良好測驗之信度標準;唯獨「健 康相關政策的促成」題項信度偏低,經研究團隊討論,並審慎評估不會影響研究結果 後,予以刪除 O

四、資料收集與分析

獲得各健康促進學校推動負責人之同意後,利用郵寄問卷的方式邀請各校推動委 員進行問卷填答,為確保研究進行的正確性與時效性,以限制期限和電話催繳的方式 回收問卷後,所有資料以SPSS for Windows 15.0版套裝軟體進行電腦建檔統計分析,包 106

(7)

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推動現況及團體技能影響因素之探討 括背景資料百分比、變項平均值、標準差、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階層迴歸分析,探討 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與團體互動過程對團體效能的影響 O

參、結果

一、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背景因素現況分析 468位施測對象的年齡平均為39.23歲 (SD=7.75歲) ,以31 -40歲者最多;服務年資 平均為8.42年 1年6.32年) ,其中服務 10年以下者占66.0% ;研究對象的職稱以班級導 師居多 (4 1.5%) ,其次為校外人員(包含家長、社區代表與其他人員,占 19.6%) ,專 業人員(健體老師、護理師、營養師,占 1 l.9%) ,一級相關主管(含教務、學務、總 務主任,占 1 l. 7%) ,二級相關主管(衛生組長、輔導主任與組長,占 10.0%) ,校長 則有4.2% ;執行健康促進學校經驗巾, 94或 95年度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者占 39.8%; 96 學年度有成立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有90.2% ;推動團隊平均人數為24冗人,以 11-20 人之成員數最多,占4 1. 5% ;參與健康促進學校推動活動程度的對象上,經常參與及 每次參與者以學務組長及衛生組長最多(均為93.7% )、其次為校長( 88.2%) 、教務組 長 (72.2%) 、總務組長 (66.6% )、健體老師 (65.5% )、 HI級導師 (62.4% )、社區代表 \42.9% )最低的是家長代表 (28.2%)

二、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

素」、「團體互動過程」及「團體效能」之現況分析 由表 l 可知「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團體互動過程」與「團 體效能」之得分情形,其中以「組織因素」最佳,單題平均值為4.12 '其次依序為 「團體互動過程」川單題平均值為3.99 )、「團體效能 J (單題平均值為3.90 )、「個 人因素 J \單題平均值為3 .43) ,最差的部份為「資源因素 J '單題平均值為3 .32 0 個人因素包含對健康促進學校團隊的覺察與態度兩方面,分數越高表示對推動團 隊清楚的程度越佳,此部分單題平均值為3.54 ;態度部分,分數越高表示對推動團隊 的態度越正向,該部份單題,平均值為3.97 0 組織因素方面,合括行政支持、團體成員、合作模式與獎勵制度四次量表,其中 行政支持、團體成員和合作模式的單題平均分數屬中 E程度,單題平均值各為4.53 、 4.3 1 及4.肘,尤其在行政支持高達4.53 '代表學校對健康促進學校的支持程度頗佳 O 最

]07

(8)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1 期﹒民囡"年 6 月 低的是獎勵制度為3.的 O 資源因素部份,包括經費提供、外部資源及教育訓練三方面,分數均偏低,尤 其是經費提供(單題平均值3.05 )是所有變項中分數最低者,其細項中,又以「校外 團體有提供充足的經費協助本校推動健康促進計畫」為最低(平均值2 .45) ;次低的 為外部資源,單題平均值為3.30 。團體互動過程中,涵蓋明確日標、溝通模式、決策 程序、領導方式及成員參與五層面,本研究中以領導方式得分最高,單題平均值為 4泣,其次為溝通模式,單題平均值為4.12 '最差的部份為成員參與,單題平均值為

3

.4

2

'以細項來看 I 我出席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會議有發言」得分最低(平均值

2.91)

,此結果顯示團隊成員在會議上的參與度有待加強 O 而團體效能方面,包含團體能力、團體滿意度及團體日標達成度一個次量表,團 體能力的單題平均值為3.97 0 團體滿意度為4.的,為此項目中最高者 O 團體目標達成度 單題平均值為3.72 0 表 l 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團體互動過程與團體效能之現況分佈 變項名稱 題目總數 分數範圍 三{\I;司{[直 平均得分 總分 /F均 單題平均值 斤分手: 標准是 個人因素 16 16~80 54.94 68.68 8.13 3.43 :\HHPS 團隊的覺察 6 6~30 21.21 70.70 5.15 3.54 對 HPS 團隊的態度 10 22~50 39.71 79.42 5.32 3.97 組織因素 9 9~45 37.06 82.36 6.37 4.12 行政支持 2 2~10 9.07 90.70 1.39 4.53 團體成員 2 2~10 8.61 86.10 1.70 4.31 合作模式 2 2~10 8.16 81.60 1.72 4.08 獎勵制度 3 3~15 11.03 73.53 3.28 3.68 資源因素 14 14~70 46.50 66.43 11.87 3.32 經費提供 4 4~20 12.20 61.00 3.81 3.05 外部資源 7 5~35 23.07 65.91 6.57 3.30 教育訓練 3 3~15 11.08 73.87 2.86 3.69 團體互動過程 27 27~ i3 5 107.80 79.85 20.58 3.99 明確,日標 5 5~25 20.18 80.72 4.60 4.04 溝通模式 5 5~25 20.59 82.36 4.16 4.12 決策程序 6 6~30 24.25 80.83 4.90 4.04 領導方式 6 6~30 25.31 84.37 4.94 4.22 成員參與 5 5~25 17.11 68.44 5.35 3.42 開體效能 19 38~95 74.16 78.06 11.12 3.90 團體能力 7 7~35 27.81 79.46 5.33 3.97 團體滿意度 5 5~25 20.15 80.60 3.38 4.03 團體目標達成度 7 7~35 26.02 74.34 4.30 3.72 108

(9)

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推動現況及團體效能影響因素之探討 三、背景因素在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團體互動過程及 團體效能的差異情形 為了暸解背ET 因素對其他變項間的影響情形,以單因乎變異數分析( One-way ANOVAJ 進行研究變項之檢定分析 O 本研究背景因素包括年齡、職稱、教育程度、 服務年資、健康促進學校執行經驗、團體成員數、 96年度參與健促學校推動程度皮學 校封E級數 O 茲針對有顯著差異的項日說明如下 O (一)背景因素布個人因素的差異 如表2所示,在「個人因素」部分,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有年齡、職稱、執行健 康促進學校經驗、有成立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團體人數、參與健康促進學校推動 的程度等變項,其他部分未達顯著 O 根據此結果顯示、在個人層面上,研究對象為50 歲以上、校長、經常或每次都參與健康促進學校的推動者、 94或95年度核定之健康促 進學校、 96年度成立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團體成員數在 11-20人或21-30人者之學校 的研究對象,其對健康促進學校團隊的覺察程度與態度上顯著高於其他對象。 表2 背景因素在個人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項名稱 個數(n) /N句值士標準差 F1直 SchefTe's事?全檢定 年齡分布 3.26* 1. 30歲以下 68 53.91 士 6.79 4>1 2.31~40歲 168 54.59土 8.28 4>2 3.41~ 仰視 137 55.15士 8.38 4. 50歲以 ι 33 59.00士8.27 教育棺皮 2.887 1.專科 ~J

f

44 54.64士9.11 2. 大學 271 54.31 士7.64 3. 研究所以上 98 56.59土 8.84 服務年資 0.110 1. 10年以下 275 55.03士 7.79 2. 11-20iτ 94 54.90士 9.32 3.20年以 k 18 55.89士 8.07 職稱 4.405** 1.校長 18 6 1. 11 土 7.24 1>5 2. 布漫主管(合教務、總務、巨型 乎每主任) 50 57.52士9.03 1>6 3. 專業人員(健體老師、護理人 員、營長師) 50 56.28土6.88

-109

(10)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1 期﹒氏囡"年 6 月 表2 背景因素在個人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續) 變頃名稱 個數(n) 平均值±標准差 F值 Scheffe's事後檢定 4. 二級相關主管(衛生組長、輔 導主任與組長) 42 54.36='=9.89 5. 班級導師 172 54.19::1:7.55 6. 校外人員(家長、社區代表與 其他) 79 53.43::1:7.76 兼任行政 。 984 l 無兼任 396 54.95::1:8.17 2 有兼任 15 57.07::1:6.56 94或 95 年度核定為健康促進早校 11.285*** 1.是 154 56.95::1:8.14 2. 古 233 54.16::1:7.93 本年度是古成立健康促進學校推動 團隊 16.480*** 1.是 377 55.62::1:7.81 2.~ 15 47.33::1:6.08 團體成員數 6.993*** 1. 10人以下 37 50.70::1:7.69 2>1 2. 11-20人 175 55.49::1:7.71 3>1 3.21-30 人 72 57 .40土6.90 4. 30人以上 34 53.59::1:8.00 本年度參與健康促進學校推動程度 8.882*** 1.從未參與 18 50.67::1:7.79 5>1 2. 偶爾參與 70 5 1. 00土6.66 4>2 3. 約半參與 66 54.71::1:6.86 5>2 4. 科常參與 132 56.36::1:8.09 5. í#次都參與 116 57.0l::i:8.61 學校班級數 。 139 1. 10BHj

f

98 55.04士 7.38 2. 11-30fif 116 54.41::1:8.11 3.31-50fJI 99 54.94::1:8.70 4. 50班以|二 93 54.90土 7.65 *p<.05; **p<.OI ***p<.OOl (二)背景因素在組織因素的走異 在「組織因素」部分,有顯著差異者包含94或95年度核定之健康促進學校、有成 立健康促進推動團隊、團體人數、參與健康促進學校推動程度與學校班級數等變項 (見表3) ,其他部分未達顯著 O 根據此結果顯示、在個人層面上,經常或每次都參與 健康促進學校的推動者,認為學校有提供較多的行政支持、學校團隊成員是多樣性、 Il

O

(11)

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圍隊推動現況及團體效能影響因素之探討 合作模式是跨單位及學校有給予獎勵上比其他成員認為符合程度為高。在團體層面 上, 94或95年度核定之健康促進學校、 96年度成立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團體成員 數在21-30人者及班級數在31-50班之學校的研究對象,在組織因素上比其他成員的得 分為高 O 表 3 背景因素在組織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工員名稱 個數(n) 平均值±標準差 F{直 Sche峰's事後檢定 年齡分布 1.459 1. 30歲以下 66 37.58士5.84 2.31~40歲 169 36.62士6.56 3.41~50歲 130 37.07士6.53 4.50歲以 r-_ 28 39.18士5.02 教育程度 2.706 1.專科以 F 43 36.21 士6 .49 2. 大學 263 36.72士6.63 3. 研究所以 t 94 38.35土 5 .42 服務年資 0.455 1. 10年以 F 271 37.09士6.22 2. 11-20年 86 36.52士7.09 3.20年以上 16 38.00士6.70 職稱 1.654 1.校長 17 37.94土6.53 2. .級主管(含教梅、總務、 48 39.17土4.60 學務主任) 3. 專業人員(健體老師、護理 50 36.52士6.51 人員、營養師) 4. 三級相關主管〈衛生組長、 40 35.58土6 .4 8 輔導主任與組長) 5. 班級導師 167 36.89土6.93 6. 校外人員(家長、社區代表 77 36.94土 5.82 與其他) 兼任行政 1.582 l 無兼任 386 37.11 土6.36 2 有兼任 13 34.85土 7.10 94或95 年度核定為健康促進學校 22.344*** 1.是 150 39.25土 5.33 2. 否 226 36.35土6.11

-111

(12)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1 期﹒民國 98 年 6 月 表3 背景因素在組織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續) 變項名稱 個數(n) 本年度是否成立健康促進學校 推動團隊 l 是 364 2. 否 15 團體成員數 1. 10人以 f 37 2.11-20人 168 3.21-30人 71 4. 30人以上 31 本年度參與健康促進學校推動 程度 1.從未參與 16 2. 偶爾參與 71 3. 約半參與

4. 經常參與 127 5. 每次都參與 110 學校班級數 1. 10班以下 90 2.11-30FJI 111 3. 31-50.fJ士 99 4. 50班以上 93 * p < 0.05 ; ** P < 0.01 ; *** P < 0.001 (三)背景因素在資源因素的差異 平均值士標準是 F{直 49.613*** 37.62士 5.92 26 .4 0士 8.66 22.805*** 32.51 士 7.95 36.38士 5.18 4 1.2 5土4.27 37.97士6.61 13.166*** 29.31 土 10.51 35.28土 6.89 35.75士5 .46 38.20土 5 .4 1 39.04士 5 .4 3 6.558*** 34.90士6.79 36.68士6.57 38.79士4.68 37.68士6.73 Sche叮的事後檢定 2>1 3>1 4>1 3>2 2>1,3>1 4>1,4>2 5>1 5>2 5>3 3>1 4>1 如表4結果所示,在「資源因素」方面,達統計上顯著差異的為年齡、服務年 資、執行健康促進學校經驗、有成立健康促進推動團隊、團體人數、參與健康促進學 校推動程度與學校班級數等變項,其他部分未達顯著。在個人層面上, 30歲以下的研 究對象、服務 10年以下者、經常或每次都參與健康促進學校的推動者,在經費提供、 外部資源、教育訓練上比其他成員的得分較高。在團體層面上, 94或95年度核定之健 康促進學校、 96年度成立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團體成員數在21-30人者及班級數在 31-50班之學校的研究對象,在資源因素上比其他成員的得分較高,表示這些研究對象 認為學校有較多的資源推動健康促進學校。 112

(13)

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推動現況及團體技能影響因素之探討 表4 背景因素在資源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項名稱 個數(n) 平均值士標准差 FÚ直 Scheffe's事後檢定 年齡分布 5.013* 1. 30歲以 F 67 50.70士 10.82 1>3 2.31~40歲 169 46.98士 12.11 3.41~50歲 129 43.94士 11.60 4. 50歲以上 30 46.97士 12.09 教育程度 0.518 1.專科以 F 42 45.21 士 12.85 2. 大學 265 46.94士 11.73 3. 研究所以 L~ 96 45.98士 11.88 月區街年資 5.085* 1. 10年以 F 267 47.85士 11.54 1>2 2.11-20年 90 43 .4 8士 12.09 3.20年以 t 18 44.39士 10.91 職稱 0.504 1.校長 17 46.65士 1 1.2 7 2. 一級主管((';j-教 j菁、總務、早 50 46.36士9.18 務主任) 3. 專業人員(健體老師、護理人 47 47389士 11.29 員、營養師) 4. 三級相關主管(衛生組長、輔 42 44.33士 1 1.5 0 導主任與組長) 5. 班級導師 165 46.69士 12.54 6. 校外人員(家長、社區代表與 80 47.75士 12 .40 其他) 兼任行政 0.118 1.無兼任 386 46.73士 11.82 2. 有兼任 15 45.67士 1 1.7 6 94或95 年度核定為健康促進學校 23.232*** 1.是 150 50.55士 10.96 2. 否 228 44.90士 11.26 本年度是否成立健康促進學校推動 27.289*** 團隊 1.是 368 47 .4 8士 1 .4 5 2. 否 15 31.73士 11.29 團體成貝數 11.636*** 1. 10 人以 F 36 39.83士 13 .49 2>1 2. 11-20 人 172 47.80士 11.73 3>1 3.21-30 人 68 52.37士 8.53 3>2 4. 30 人以 t 30 42.57士 11.57 3>4 113

(14)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1 期﹒民國 98 年 6 月 表4 背景因素在資源因素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續) 變項名稱 本年度參與健康促進學校推動 程度 1.從未參與 2. 偶爾參與 3. 約半參與 4. 經常參與 5 每次都參與 學校班級數 1. 10班以下 2. 11-30.ÐJ

I

3. 31-50.f1f 4. 50班以 E

*

p < .05 ; ** p < .01 ; *** p < .001 個數(n) 平均值±標準差 16 35.88士 12.53 72 42.88士 11 .40 66 48.36:1: 12.56 126 46.97士 11.07 112 49.10士 10.85 97 44.73:1:14.05 114 44.18士 10.75 94 51.02:1: 10.11 92 46.4 7:1: 11.34 (四)背景因素在團體互動過程的是異 F{直 7.242*** 6.981 *** Schef伐's事後檢定 3>1 4>1 5>1 5>2 3>1 3>2 在「團體互動過程」的部份,如表5所示,有達統計顯著差異者包括年齡、執行 健康促進學校經驗、有成立健康促進推動團隊、團體人數、參與健康促進學校推動程 度等,其他部分未達顯著。根據結果顯示,在個人層面上,研究對象為50歲以上者、 經常或每次都參與健康促進學校的推動者,在明確目標、溝通模式、決定程序、領導 方式及成員參與上,比其他成員的得分較高 O 在團體層面上, 94或95年度核定之健康 促進學校、 96年度成立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團體成員數在21-30人者,在以上各項 目上比其他成員的得分高,表示這些研究對象認為其學校有較高的團隊互動 O 表5 背景因素在團體互動過程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項名稱 個數(n) 平均值±標準差 F{

fl'I

Schef伐's 事後檢定 年齡分布 4.702* 1. 30歲以 F 66 108.14士 18 .4 1 4>1 2. 31~40歲 172 106.02士20.68 4>2 3.41~50歲 \35 107.79士21 .4 6 4>3 4. 50歲以上 30 12 1. 00士 14.02 教育程度 0.755 1.專科以 F 43 110.84:1:20.38 2. 大學 268 106.91:1: 19.93 3. 研究所以上 99 108.40:1:22.44 服務年資 。 914 1. 10年以下 273 107.04士20.52

-114

(15)

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推動現況及團體技能影響因素之探討 表5 背景因素在團體互動過程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續) 變項名稱 個數(n) 平均值士標準差 F{[直 Scheffe's事後檢定 2. 11-20年 90 108.53:1:2l.79 3. 20年以上 18 1 13. 50士 18.58 職稱 3.138 1.校長 18 119 .44士 19.92 2. 一級主管(含教務、總務、學 49 113.69士 14.02 務主任} 3. 專業人員(健體老師、護理人 51 110.06:1:18.16 員、營養師) 4. 三級相關主管(衛生組長、輔 43 109.79:1:22.11 導主任與組長) 5. 班級導師 170 105.17:1:21.82 6 校外人員(家長、社區代表與 77 104.58:1:21.17 其他) 兼任行政 0.617 1.無兼任 393 107.65:1:20.75 2. 有兼任 15 111.93:1:19.43 94或 95 年度核定為健康促進學校 8.485** 1.是 152 112.83:1:14.89 2. 古 235 107.09:1:21.13 本年度是否成立健康促進學校推動 81.294*** 間隊 1.是 374 110.03:1:18.31 2. 否 16 67.3 ]:l:23.92 團體成員數 21.648*** 1. 10人 .L'J- ~ 38 90.66:1:25.94 2>1,3>1 2.11-20 人 172 109.94士 17.12 3>2 3.21-30人 73 119.16士 14.69 3>4 4. 30 人以上 33 101.55士22.77 4>1 本年度參與健康促進學校推動程度 37.637*** 1.從未參與 18 75.17士27.72 2>1,3>1 2. 偶爾參與 71 96.51 士20 .49 4>1,4>2 3. 約半參與 64 103.72:1: 15.75 4>3 4. 經常參與 131 113.43:1:16.58 5> 1,5>3 5. 每次都參與 115 117 .43士 13.69 5>2 學校班級數 2.178 1. 10班以下 99 106.21 :1:20.65 2.11-30到f 115 105.29:1:22.06 3.31-50班 97 11 1. 92士 16.78 4. 50班以上 92 108.54土20.63 *p<.05 **p<.OI ***p<.OOI z

,

u

(16)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1 期﹒民國 98 年 6 月 (五)背景因素與團體效能的差異 由表6顯示,在「團體效能」部分,僅在94或95年度有核定之健康促進學校、有 成立健康促進推動團隊、團體人數、參與健康促進學校推動程度等變項達統計上顯著 差異,其他部分未達顯著 O 根據結果顯示,在個人層面上,經常或每次都參與健康促 進學校的推動者,在團體層面上, 94或95年度的健康促進學校、 96年度有成立健康促 進推動團隊友團隊成員數在21-30人的研究對象在團體能力、團體滿意度及學校目標達 成度上比其他成員有較高的得分,表示這些研究對象認為其學校有較高的團體效能。 表6 推動委員背景因素在團體效能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變項名稱 個數(n) 平均值±標准羔 FÚ世 Scheffì的事後檢;志, 年齡分布 2.084 1. 30歲以下 67 75.12土 10.24 2.31~40歲 170 75.31 土 11.26 3.41~50歲 \33 73.92土 1 1. 91 4. 50歲以上 30 78.57土 8.33 教育程度 1.757 l 專科以 F 47 76.72::1:11.57 2. 大學 264 73.52土 10.52 3. 研究所以 t 97 74.57土 12 .42 服務年資 1.205 1. 10年以下 268 73.90土 10.98 2. 11-20年 93 73.04土 12.19 3.20年以上 19 77 .42土 9.52 職稱 0.541 1.校長 16 75.81 土 13.12 2. 一級主管(含教務、總務、學 務主任) 48 75.65土 8.94 3. 專業人員(健體老師、護理人 員、營養師) 49 73.08土 12.01 4. 二級相關主管(衛眾組長、輔 導主任與組長) 42 73.17土 11.27 5. 耽級導師 168 73.57土 11.60 6. 校外人員(家長、社區代表與 其他) 82 74.82.10.46 兼任行政 0.128 1.無兼任 390 74.02土 1 1. 12 2 有兼任 15 75.07土 12.04 94或95年度核定為健康促進學校 9.990** 1.是 150 76.75::1:9.90 2. 否 233 73.23::1: 11.09 一-116 一

(17)

國民小學使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推動現況及團體效能影響因素之探討 表6 推動委員背景因素在團體效能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續) 變項名稱 個數 (n) 平均值±標準差 F值 Sche氓's事?安機定 本年度是否成立健康促進學校 推動團隊 22.504*** 1.是 370 74.84士 10.69 2. 仟 15 61.33:1:\3.69 團體成員數 14.414*** 1. 10 人以下 36 68.06士\3 .54 2>1 2.11-20 人 174 74.53:1:9.32 3>1 3.21-30 人 69 80.61 士 8.85 3>2 4. 30人以上 31 71 .4 5士 11.33 3>4 本年度參與健康促進學校推動程度 10.164*** 1.從未參與 18 65.17士 11.87 4>1 2. 偶爾參與 73 69.85士 12.55 5>1 3. 約半參與 66 72.59:1:9.55 4>2 4. 經常參與 126 76.83:1:\0.99 5>2 5. 每次都參與 113 76.54士 8.85 學校班級數 1.970 1. 10班以下 97 73.84士 12.56 2.11-30.ÐJt 112 72.74士 11.21 3.31-50

ÐJf

99 76.31 士9.12 4. 50班以 l~ 92 73.65士 10.89

*

p < .05 ** P < .01 *** P < .001 四、影響團體效能之相關因素探討 依據研究架構,考量輸入因素(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與過程因素 (團體互動過程)為不同性質變項的先後次序關係 O 使用階層迴歸分析探討個人因 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及團體互動過程等重要預測因子對團體效能之依變項的預測 效果 O 表7結果顯示,第一個區組輸入因素對於依變項團體效能具有顯著的解釋力, R2 = 52.8% '

F

= 128.2仙 , p<.001 0 11固人因素」的 β 值為.150

(t

= 3.640, P < .001) 、 組織因素的 β 值為.470 (t = 10.275,

P

< .001 )及資源因素的 β 值為.259 (t = 5.788, P <

.001

)。 第二個區組過程因素變項投入模型後,對於依變項的解釋力達到 67.6% '

(F=179.318

, p=.OOO) 。調整後 R2 仍有 67.3% 的解釋力 O 解釋增量L\ R2=.149 '

^F=157.597 '

^

P

<.001 0 顯示過程因素的投入能有效提升模型的解釋力,也就是區 組的增量具有統計意義,亦即在控制了輸入因素的影響下,過程因素能夠額外「貢 獻 J 14.9%的解釋力。四個主要變項當中,以「團體互動過程」的貢獻程度最大, β

117

(18)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1 期﹒民國 98 年 6 月 =.565

(t

=

12.554

,p <.∞1),其次為「組織因素」的.244 (t

= 5.817

,p <.∞ 1 )。顯示主 要影響變項為 1*且織因素」及「團體互動過程」 表7 以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團體互動過程預測「團體效能」之階層 迴歸分析 區組一 區組二 輸入因素 輸入因素 過程因素 模式內變項 β p β p 個人因素 .150 3.640* 料 .000 -.002 -.052 .959 組織因素 .470 10.275* 料 .000 .244 5.817*** .000 資源因素 .259 5.788*** .000 .120 3.104** .002 團體互動過程 .565 12.554 *料 .000 R2 .528 .676 adjR2 .524 .673 F 128.201*** 179.318***

且---

- - ---- - - --- - -

---樹 "-fqq--- 白白

---fqq----6R2 .528 .149 6F 128.201 157.597 4p .000 .000 *p < .05 ; **

P

< .01 ; ***

P

< .001

肆、討論

本研究根據研究目的及結果進行討論,並與國內外文獻進行比較分析,以下分為 一、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團體互動過程及團體效能之現況分析;二、背 景因素在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團體互動過程及團體效能的差異;三、健 康促進學校團體效能之影響因素,分別進行探討: 一、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團體互動過程及團體效能之

現況分析

世界衛生存國哉檢討世界各國推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的障礙中,缺乏資源是主要的 項目之一,其內容包括財政、人力、物質資源以及弄回哉基礎等 (WHO, 1997 ; Dehran & Priscill

a,

1999) 。顯示資源的不足是世界各國在推動健康促進學校重要的問題。雖 然政府在2004年起開始推展健康促進學校,但由於資源有限,學校眾多,仍讓各個學 校覺得資源的不足,相關研究也顯示如果有足夠的經費、適當的訓練及適當形式的支

-118

(19)

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推動現況及團體技能影響因素之探討

持對學校達成計畫目標有實質的幫助 (Jo, Janine & Candace, 2∞6 ; Deschesnes, Martin &

Hill, 2∞3) 。本研究在所有變項中,以行政支持的分數最高,顯示團隊成員均認為各 校主管對健康促進學校推動的重視與支持,代表政府推動健康促進學校已引起學校校 長的認同與支持,如此容易增加部門間平行式的溝通,有助於跨單位的結盟與合作模 式,增進整合式健康促進學校的推展 (Jo, Janine,

&

Can也ce, 2006) 。但本研究發現在 成員參與上仍顯不足(平均值為3.42) ,特別是在家長及社區的參與上,由本研究顯 示,家長有參與推動團隊之研究對象共有32人,但鮮少參加健康促進學校的相關活動 中。社區代表在推動團隊的比率看起來比家長的比率高,而實際上是因為其參與在推 動團隊的研究對象就很少,僅7人 O 這些狀況會對永續發展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健 康促進學校是以真實的參與為讀礎,真實的參與被視為是引導個人有意義學習與發展 行動力的重要條件,過程中促使個人真實的參與,是健康促進學校全面性及永續性發 展的必要條件 (Simovska勻 2004) 0 學校應多讓家長及社區參與健康促進相關活動,透 過導師與家長的互動機會,進行整合性健康促進計畫的推動。亦需運用策略聯盟加強 社區對學校健康促進的參與度。 二、背景因素在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團體互動過程及 團體效能的差異 由表2至表6看出,無論是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團體互動過程或團體 效能,在所有變項中,核定為健康促進學校之推動團隊的得分均顯著高於非健康促進 學校。代表國健局與教育部從94年度起透過輔導機制共同推動之健康促進學校,在組 織政策方面已產生具體的成效。此顯示透過健康促進學校的推動,已使學校有能力將 學校衛生的工作模式由單一單位的推動延伸到全校組織的參與,如此的效能除了獲得 更多的支持,亦增進各處室跨單位溝通協調的能力與管道的通暢,達到組織文化的 改變(黃松元、陳政友、賴香如, 2004) ,也營造出全校師生執行健康促進能力的支

持性環境 (Hoyle, Samek & Valois, 2∞8) ,進而促使全校師生健康的提昇。經常或每次 參與推動者之得分,其在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團體互動過程或團體效 能上亦均顯著高於參與程度低者。此結果符合了健康促進學校共同參與的核心概念 (Kathe帥, 1998) 。也與世界衛生組織於2∞5年8月 7至 11 日在曼谷召開的第六次全球健 康促進大會中所強調 1" ,邁向世界更健康的過程中,應加強組織政策的行動及擴大參 與的層面 "'J 相呼應 (WHO, 2005) 。本研究顯示校內各單位己能共同的參與,但家 長及社區的參與上仍待加強。另外,在團隊人數上,小於 10人以下的推動團隊在各變 oy

(20)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1 期﹒民國 98 年 6 月 項中之得分均顯著低於 11-20人及21-30人,實際瞭解小於 10人以下的推動團隊之現況, 發現在 37位填答者中有 13位填0個團隊成員數,其在各變項上的得分均遠低於其他團 隊成員數, Iit造成小於 10人以下的團隊成員數在各變項的得分均顯著低於 11-20人及

21-30人 O

三、健康促進學校團體效能之影響因素 本研究與相關研究(李弘暉, 1998 ;黃敏萍2000) 結果有相同的發現,團體互 動過程為團體效能的主要預測因子,當越有良好互動過程,貝iJ對團體效能的影響越 大 o Campion等人的研究小組亦發現,開放溝通與互相合作等團隊內互動變項都與團 隊生產力、團隊效能及成員滿意度具有正向關係 (Campion, Medskar & Higgs, 1993 ; Campion, Papper

&

Medsk缸" 1996) 0 另外,在其他團隊包括電機設備維修 (Hyatt

&

Rudd弘 1997 )、製造業 (Banick, et al., 1998) 及道路工程(Tesluk & Mathieu, 1990)均獲得 類似的結果。可見團隊內互動無論在任何的領域中均對團體效能產生顯著性的影響 力。 Grant (2005) 針對紐西蘭發展永續健康促進學校的操作模式中亦提到,經由多 方合作來進行改變,可達整體效益,相關實證資料證明,其能對態度及行為產生改變 ( Radc1i能 et 叫., 2005 )。跨單位的結盟 (collaboration) 是健康促進的原則,在共同合作 的過程中能建立有效的聯盟 (alliance) ,能促進角色清楚分配及有效的溝通(Inchley et al., 2006) 0 St. John

W

Rue (1991 )之實證研究也發現部門間使用協調機制的頻率愈 高,部門間的共識愈高,也愈有助於績效的達成 O 團隊成員的互動又進一步內最於組 織內各部門間平日的關係中,故部門間的關係會扮演一↑青境變項的角色影響團隊效能 的關係,因此,為了在健康促進學校增進工作團隊團體效能的提升,平時各相關部門 間若能建立起合作性的人際網絡關係時,則可以使此關係形成一個良性、開放的社會 系絡,對於跨功能任務團隊的運作提供正面的助益(黃敏萍, 20ω) 。 另外,本研究發現健康促進學校在組織及資源因素對團體效也能產生一些影響, 相關的研究中也有相同的結果 (Gladstein, 1984 ; Ear1ey & Mosakow啦, 2000 ; Watson, Kumar & Michaelsen, 1993 ; Cohen & Bailey, 1997 ;黃敏萍, 2∞0) ,其內容包括團隊組 成、團隊結構及資源分配等變項。在本研究組織因素變項中包括行政支持、團體成 員、合作模式及獎勵制度,相關資料顯示,要能自我永續成為一所健康促進學校, 除了透過多方協調及合作的途徑外,需要來自校內和社區持續的覺醒與支持(Grant, 2005 )。此內容與本研究結果相契合。由以上的探討發現,學校領導者如何在工作團 隊間營造及增進成員參與及互動的氛圍,是提升健康促進學校整體效能的不二法門, 120

(21)

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推動現況及團體技能影響因素之探討 亦是未來介入策略的思考方向 O

伍、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一)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的現況中,學務組長及衛生組長的參與程度最高, 其次為校長,最低的是家長及社區代表 O 在影響團體效能的變項中,組織因素的得 分最高,在細項中又以行政支持的得分最高,顯示校長對健康促進學校有較高的支持 度;其次為團體互動過程,代表各學校推動團隊能透過團隊的互動模式,共同推動健 康促進學校。在變項中分數最低的為資源因素,此顯示學校期待有更多的經費提供及 外部資源協助學校推動健康促進。 (二) 94或95年度核定之健康促進學校、有成立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及參與健 康促進學校推動程度越高者,在個人因素、組織因素、資源因素、團體互動過程及團 體效能上均顯著高於非核定之健康促進學校及未成立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者 O 推動 團隊的人數在 11 刁0人的學校在以上變項中均顯著優於 11 人以 F及30人以上的學校。 l 三)健康促進學校的團體效能主要受到推動團隊的品且織因素、資源因素及團體 互動過程的影響,代表組織越支持、資源越多、團體越能以多方互動及共同決策學校 健康問題的解決,其團體效能越好 O 二、建議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討論與結論,針對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提出以下建 主主主 丘我 1.在參與健康促進學校的推動上,家長及社區參與的程度仍顯不是,未來在團隊 及整體策略的推動上仍應加強家長及社區的參與度。 2. 在本研究的結果中,顯示團體互動過程對團體效能有高的預測力,學校在平時 即可藉由各種的活動或相關工作坊增進團體的良好互動,在需要進行跨單位的團隊結 盟時就比較容易建立起互信與互動的模式。 3. 由於研究時間及經費的限制,本研究僅對台灣地區96年度參與健康促進學校的 國民小學之推動團隊為母群體,建議未來可以國中、高中或大學的健康促進學校推動 團隊為研究對象,瞭解學校在推動健康促進方面之現況與影響因素,作為各學校推動

121

(22)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1 期﹒民國 98 年 6 月 健康促進學校之參考。 4. 本研究結果可做為未來健康促進學校團體效能增進之介入的參考,並將介入模 式推展至全國各國民小學,以增進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之團體效能。 5. 配合健康促進評價典範的轉移,重視充能及改變過程以符合後握太華憲章時代 的挑戰,其基礎是合作與群體活動的過程( Springe札 1998) 0 參與式的行動研究是未來 相關研究的趨勢。因此建議未來除了量性的研究應加入質性研究,更能瞭解過程的脈 絡及因果的關係性 O

致謝

本研究得以順利完成,感謝文鳳在資料處理上的協助,另本研究獲國科會經費補 助 O 研究編號NSC-96-251 令S-∞3-010 。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李紹鴻、李大拔 (2002) 0 何謂「健康促計學校 J '於李大拔編著,健康促進學校香港經驗分 享, 1-10'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 O 李弘暉( 1998) 0 公共組織的高績效團隊-美國俄亥俄州「高績效團隊獎」之個案研究。空大 行政學報, 8 ' 365-4側。 李弘暉(1997) 0 高績效團隊管理的理論基礎m 團隊理論模型綜述。中國行政評論, 6 ' 87-104 。 李弘暉(1 996 )。公共組織的全面晶買管理空大行政學報, 6 ' 417-440 。 黃松元、陳政友、賴香如 (2004) 學校衛生工作新模式 健康促進學校。學校衛生,衍, 59-72 。 黃淑貞、徐美玲、莊萃、姜逸群、陳曉玟、邱雅莉 (2005 )。台灣地區國小實施健康促進學 校現況之研究。學校衛生,蝠, 1-23 0 黃敏萍 (20側)。跨功能任務團隊之結構與效能 任務特性與社會系絡之影響。台北:國立台 灣大學面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O 郭鐘隆 (2側5) 0 推動學校本位的健康促進學校。台灣教育, 634 ' 1牛"。 張麗春、黃松元 (2004) 0 從健康促進學校的觀點談學校與社區伙伴關係建立。護理雜誌, ~122 一

(23)

國氏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推動現況及團體效能影響因素之探討 52 ' 76-81 0 陳毓璟 (2∞ 1 )。健康促計學校的發展與推動,學校衛生, 39 ' 40-62 0 劉潔心 (2004) 0 推動健康促進學校中程計畫事前規劃之工作計畫,別的-20的。健康促進學校 行動方案成果報告, 17-24 。 劉潔心 (2∞8) 097-98年度健康促進學校推動中心計畫。行政院衛生署圓民健康局計畫書。 二、英文部份

Bandura、A.(1997). Se1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u.s.A.: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Barrick, M. R., & Stewart, G. L., & Neubert, M. 1. & Mount, M. K. (1998). Relating member abi1ity

and personality to work-team processes and team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Applied P5ychology,

83(3),377-391.

Campion可 M. A., & Medsker、 G. J.勻& Higgs可 A. C. (1993). Relations between work group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 Implications for designing effective work groups. Personnel P5ychology, 46, 823-825.

Campion, M. A.、& Papper, E. M., & Medsker, G. J. (1996). Relations between work group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iveness: 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 Personnel Psychology, 49, 429-452.

Cohen, S. G.,& Bai1ey, D. E. (1997). What makes team work? Group e叮ectiveness research from the shop f100r to the executive suite. Journal of Manα'gement, 刃, 239-290.

Dehran Swart, & Priscilla Reddy. (1999). Estab1ishing Networks for Health Promoting Schoo1s in South Afiica. Journal ofSchool Health, 69,47-50.

Deschesnes, M., & Martin, C. & Hill, A. 1. (2003). Comprehensive approaches to school health promotion: how to achieve broader implementation? Health Promotion 1nternational, 18, 387-396.

Dooris, M. (1999). Hea1thy Cities and Local Agenda 21 :The UK Experience-ChalIenges for the New Millennium. Health Promotion lnter.叩tiOl叫~ 14(4),365-375.

Early, P. C. & Mosakowski, E. (2000). Creating hybrid team cu1tures: An empirical test of transnational team function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3( 1), 26-29.

Forsyth, D.R., 1990. Group dynamics (4th

ed.) Pacific Grove, CA: Brooks/Co1e.

Gist,M.E., & Locke,E.A., & Tay10r,M.S. (1987). Organinizational Behavior: Group Structure,

Process, and E汀ectiveness.Journal of Management, 13(2),237-257.

G1adstein,D.L.( 1984). Groups in Context : A Model of Task Group Effectiveness. Administrative

(24)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1 期﹒氏國 98 年 6 月

Science Qωrterψ~ 29,499-517

Hackman, J. R. (1983). A Nonnative Model of Work Team Effectiveness. New Hav帥, CT Yale University

Hoyle, Tena 且, & Samek, Bever1y B., & Valois, Robert F. (2008). Building Capacity for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HeaIth-Promotion Schools. Journal ofSchool Healt

h,

78, 1-8.

Hya此, D. E., & Ruddy, T. M. (1997). An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group caharacteristics and perfonnance: Once more into the breech. Personnel Psychology, 50, 553-585.

http://www.redorbit.com/news/ed ucati onl 1 242080/bui Iding~ capacity ~ for ~the ~ cnti nuous

improvement~oChealthyromoting~schoolsl Improvement of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

Joumal of School Health, The Provided by ProQuest Information and Leaming. All rights Reserved.

Jemsen, B. B. (1997). A case of two paradigms within health education. Health Education R臼earch

12

,4

19-428.

Inchley, J.& Muldoon, J. & Curr峙,C. (2006). Becoming a health promoting school:

evaluating the process of e旺ective implementation in Scotland. Health Promotion 1nternational,

22,65-71.

Katherine, W. (1998). First workshop of evaluation ofthe Health Promoting models,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in Switzerland: 19-22 November 1998.

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1 996).E旺ectiveSchool Health Promotion. Canberra: Australian Govemment Publishing Service.

Salas,E.et al. (1992).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Team Perforτnance and Training ." in R.W Swezey and E. Salas eds. Teams : Their 汗。iningand Perforrmance. Norwood,NT Abl叮

Publishing Corporation, 3-29.

Schwarz, R. (1994). The Skilled Facilitator: Practical Wisdom for Developing E能ive Group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Publishers.

Simovska,V. (2004). Student participation: a democratic education perspective-experience from the health-promoting schools in Macedonia. Health Education Researc

h,

19, 198-207.

Song, X. M叮& Montoya咀Wei蹈,& Schmidt, J. B. (1997). Antecedents andconsequences of

cross ~functional cooperation: A comparison of R&D,manufacturing, and marketing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Production1nnovation Managemel汀, 14句 35-47.

Sp討 nge役, J. (1998). Practical Guidance on evaluating health promotion. Paper given at the WHO

4.

(25)

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推動現況及團體效能影響因素之探討

lntegrated Health Developme叫 Confern印.13.Apri/

St. John、 C 旺, & Rue, L. W. (1991). Co-ordinating mechanisms、 consensus between marketing and manufacturing groups可 and marketplace performance. Strategic Manσ'gement Journal. 12, 549-555.

Stewart, G. L.可 &Ma也可c.c.可& Sims, H. P. 勻 Jr. (1999). Team work and group dynamics. New York:

Wif,舟,

Tesluk、 P. E., & Mathi 切, J. E., (1999). Overcoming roadblocks to effectiveness: lncorporating management of performance barriers into models of work group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Applied P:-.ychology. 84可 200-217.

WHO (1997) : Promoting health through schools. Report of a WHO Expert Committee on Comprehensive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and Promotion. (pp.I-44) Typeset in Hong Kong,

Printed in Spain.

WHO (1998). WHO's Global School Health Initiative-Helping Schools to Become ..Health-Promoting Schools" . Fact Sheet(92), Revised June 1998.

WHO (2005,August). The Bangkok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 in a Globalized World. http://www. who.int.

(26)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第 31 期﹒民國 98 年 6 月

A Study ofHealth Promoting Woekteams'

Group Efficacy and Related Factors in

Taiwanese Elementary Schools

Han-Wen Yen* Chieh-Hsing Liu抖 Yu-Zhen Niu叫 Shy-Yang Chiou****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s factors of health promoting workteam' s collective etììcacy of all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wan. The 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sampling according various school sizes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o select faculty from all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 participated in

2007. 497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in

26

selected schools and

468

questionnaires were retumed with a response rate of

86.32%.

Finally,

468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in further analysis. The results have showed that input factors(individual factor、 organizational factor

,

resources factor) indirectly related to collective efficacy through process factor(group interaction) and process factor directly related to collective efficacy. There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for collective efficacy

,

accounting

67.3%

variances. Only input factor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for collective efficacy, accounting

52.8%

variances. We hope the result can be the reference for schools to establish health polices and to develop action

*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íversity

**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

Ph.D. Student,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Lecturer, Sanitary and Health Caring Center,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抖抖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Food Science, National Jlan University

(27)

國民小學健康促進學校推動團隊推動現況及團體效能影響因素之探討

plan to cooperatively resolve the health problem.

Key words:health promoting school

,

work team

,

collective efficacy

,

hierarchical

regress

lO

n.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wan..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wan..

Feng-Jui Hsieh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Hak-Ping Tam (Gradu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in Learning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Research on embodied cognition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 4.1 學校尚需提升學與教 效能。學校仍需持續探討 不同的教學策略, 以助 教師促進課堂互動,及 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