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科學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建置(III)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科學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建置(III)"

Copied!
10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成果報告

科學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建置(3/3)

研究成果報告(完整版)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97-2515-S-004-001- 執 行 期 間 : 97 年 11 月 01 日至 99 年 02 月 28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計 畫 主 持 人 : 關尚仁 共 同 主 持 人 : 侯志欽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級-專任助理人員:張昕瑜 碩士級-專任助理人員:賴彣華 碩士級-專任助理人員:江惟真 碩士級-專任助理人員:區曣中 碩士級-專任助理人員:莊怡庭 碩士級-專任助理人員:闕妤榛 學士級-專任助理人員:李韋瑩 處 理 方 式 : 本計畫涉及專利或其他智慧財產權,1 年後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99 年 05 月 28 日

(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

■ 成 果 報 告

□ 期中進度報告

科學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3/3)

計畫類別:■ 個別型計畫 □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

NSC 97-2515-S-004 -001-

執行期間:

97 年 11 月 1 日至 99 年 2 月 28 日

計畫主持人:關尚仁教授

共同主持人:侯志欽教授

執 行 單 位 : 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

中 華 民 國 99 年 5 月 28 日

(3)
(4)

 

目 錄

壹、研究計畫背景………... 1

貳、主要內容………... 2

一、計畫宗旨、目的與目標………. 2

二、計畫概要(構想、策略) ……….. 2

參、預期目標與執行度………... 4

一、預期目標………... 4

二、執行與預期績效符合度………

5

三、執行方式………... 11

肆、計畫已獲得之主要成果效益與成果………... 13

伍、評估主要成就及成果之價值與貢獻度………... 155

陸、計畫經費與人力………... 188

一、計畫經費………... 188

二、人力………... 199

柒、檢討與後續工作重點………... 199

一、檢討………... 199

二、後續工作重點………... 199

附錄一:科學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模組化影片檔案清單

附錄二:影音模組化切割標準作業流程及說明

(5)

表、圖目錄

表 1 模組化影片………. 7

表 2 建置「科學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前三年工作重點………. 10

圖 1 科學傳播數位內容素材資料庫網站架構圖………. 13

表 3 計畫成果與效益………. 13

表 4 計畫成就及成果之價值與貢獻度……… 15

表 5 計畫經費………. 18

表 6 計畫人力………. 19

表 7 結案前一年評鑑作業成果效益自評表……… 22

(6)

 

壹、 研究計畫背景

科普傳播有別於科學教育,乃是全民科學知識傳遞的重要通

道。傳統大眾媒介中,電子傳媒與印刷傳媒都曾被廣泛利用來做科

學普及的傳播工具。印刷傳媒主要透過文字來傳情示意,以社經地

位較高的閱聽眾為觸達對象,而根據國內相關學術研究(潘家慶,

民 75)指出,電子傳媒則為一般民眾最常接近的媒介。近來,數位

科技日新月異,不止製作設備與器材效能大增,傳播通道數量也大

增,這新傳播科技正在質與量兩方面影響著影視內容的生產。有別

傳統大眾傳媒的單向、線性、類比的產製模式,數位科技能藉由數

位化,讓所生產的節目產品在多種頻道中播出,事後更能儲存於影

音資料庫中,提供節目製播人員重新近用、交換、或重組其中的節

目素材,呼應「一次生產、多元加工、多次使用、多功傳輸」的節

目產製理念。

科普傳播在國外早已行之有年,不僅具備相當完整的供需體

系,同時也是十分成熟的事業體,長期以來,英、美、日各國透過

科普影片、節目的製作,逐漸大幅強化國內民眾的科學知識,及對

科學領域的求知欲,經過多年來的成熟發展與大力推動,各國的科

技發展已有顯著成效,更藉由大量科普節目的播放,潛移默化地形

構國人的科學觀念,提昇ㄧ般民眾的科學素養,以促進科普傳播事

業的長遠發展。

有鑑於此,為加速國內科學傳播事業發展,帶動國人對科學的

熱忱,並讓普羅大眾領悟到科學知識傳佈的必要性,因此行政院國

科會委託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推動的「臺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

畫統籌與協調計畫」

,其中主軸計畫五「科學傳播內容資料庫建置」

運用數位技術「儲存」台灣科普事業催生計畫之所有相關內容與資

訊;建立後設資料(metadata),定義影音素材之標準類目,並以模組

化方式「切割」本計畫補助產製刊播之所有科普傳播內容素材,經

由「交換」、「重組」、「再生」之過程,產生新科普影音內容,

延長既有科普內容之生命週期,使科普多媒體成品與素材得以循環

(7)

利用,發揮「一次生產、多次使用、多元加工、多功傳輸」之數位

內容產製特性,期使產能極大化,並讓一般民眾及科普傳播專業人

員依其需求,接近使用。

貳、 主要內容

一、 計畫宗旨、目的與目標

本主軸計畫主要目的,在既有之基礎上,繼續建置本計畫之內

容素材核心資料庫。本主軸計畫擬由「計畫統籌與協調中心」

,以後

設資料庫之概念與技術,架設「科學傳播內容資料庫」

,透過推動與

協調催生計畫之行動,蒐集、統整、儲存主軸計畫一及所屬分項計

畫、子計畫推展之影視作品,並以後設資料(metadata)的方式,切割

出模組影音內容,並儲存科普傳播內容全文,使得科普內容專業產

製者及一般社會大眾,得依需求讀取或下載需之科學傳播內容、知

識、資料、資訊,進而將之重組運用、詮釋演繹,使科學傳播內容

之生產效能最大化,科學之資訊流、知識流在社會中亦能達成充分

循環。故具體目標可陳述如下:

(一) 設計並建構具彈性具多樣化的科學傳播影音內容系統。

(二) 儲存影音內容,使成為科學傳播事業發展之基礎。

(三) 透過影視節目的模組切割,重組及提昇既有廣電節目資源的

使用價值或操作功能。

(四) 重新組裝節目,以達到「一次生產、多元加工、多頻傳輸、

多工服務」的數位內容概念。

(五) 以資訊交流方式,提供傳播學者、專家與節目產製人員等對

此內容資料庫的實驗性使用。

(六) 建立科學傳播影視內容之數位典藏系統,讓一般民眾進用。

二、 計畫概要(構想、策略)

從科技的發展沿革中可以發現,科技的新發展在軟體與硬體方面

有相互影響之作用,數位技術的進步因此促進了以模組化為概念的影

(8)

 

音資料庫建構,在未來的節目產製過程中,結合蓬勃發展的寬頻網

路,將大量影像與聲音儲存其中,使得資料庫的終端使用者得以在標

準化的系統中,將影音資料加以壓縮、儲存、切割,然後進行數據的

交換、重組後再生並傳輸。以往受到大眾文化的影響下,商品的產銷

模式多半著力於單方面的產品功能設計,強調以「產品導向、以量為

主」的生產製作模式,在生產成本得以控制之下,藉由量化生產來提

高製作報酬率的經濟性,並同時滿足大眾需求,而以往的電視節目製

播也多遵循這樣的模式。但是,在受到分眾時代的個人化趨勢影響

下,以市場供需角度來說,消費者的分布越漸廣泛,差異性及需求則

越明顯不同,市場區隔也就於焉產生(王如蘭,2001),模組化的廣

泛應用也因此形成。

Starr(1965)最早提出模組化概念的學者,模組化就是將一群標

準化的組成要素加以整合與連結,以形成另外一種新的產品,使用模

組化的方法,來開發設計系統或產品,可使系統或產品的設計與開發

具有彈性與效率,同時可以降低開發成本(轉引自林益洲,2001)。

關尚仁(2001)在《科學教育宣導節目產製模式之研究》計劃中,將

模組化概念導入科學教育節目的產製模式中。即在規劃科學教育節目

時,以單元組裝成節目,每個單元都是獨立的,而使用者可依其需求

對節目作不同的使用及排列組合,如此一來,科學教育節目將可達到

「一次生產、多次使用」之目的(轉引自李艾玲,2005)。

對廣電媒體或節目製作單位而言,模組化觀念不僅有利節目內容

的編排與節目資料的管理,還能在整合相關節目後,提高其剩餘價值

與再利用效益。概括來說,在電腦網路與資料庫的科技基礎上,模組

化的科學影音資料庫,將帶給學校、節目產製公司等更多元、更彈性

的使用。數位科技的進步,使得傳播媒介具有「一次生產、多元加工、

多頻傳輸、多工服務」的特性,改善了節目線性產製的問題。結合新

科技的資料庫,也突破了文字數據的資料形式,加入豐富的影音訊

號;透過影音資料庫的運用,在資料的管理與檢索上,大大地提昇其

效能。網路超連結的及時互動能力可將節目片段橫向、縱向或不規則

的自由組合,使內容更加多元化;而節目產製人員則可將先前所製作

(9)

的節目,經過重新編排後,於影音資料庫中重新生產再利用,提高再

使用的價值,提升節目製播的效應。

依上述概念,本計劃以模組化理論為基礎,本計劃將建置「科學

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定期儲存「台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主

軸計畫一「補助內容產製刊播」下各種影音內容素材,並藉由資訊交

流平台快速流通。本資料庫儲存科學傳播影音內容及素材,以後設資

料(metadata)建構標準類目,切割影音素材成為模組。此影音內容資

料庫與催生計畫中,主軸計畫五「科學傳播內容資料庫建置」分項計

畫5-1 建置之「計畫現況資料庫」、5-2「科學傳播知識資料庫」。

三個資料庫之資料,藉由計劃4-2所架設之「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

資訊交流平台」,使一般大眾容易進用;專業人士用以擷取、切割、

交換,產製新的節目內容,成為科學傳播事業之發展基礎。

參、 預期目標與執行度

為使此科學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具備完善之規模,並配合每年

補助之科學傳播內容產製工作,本影音內容素材資料庫計畫共分四

年來進行其建置與擴充任務。賡續辦理素材資料典藏,依訂定規格,

對製播成品進行「模組化」切割,並進行資料庫開放與資料庫節目

產製實驗。第四年的工作除了持續進行科學傳播內容的模組化切割

與上傳作業,將會設計影片重組程式,以便使用者重新利用這些影

音素材,同時,也準備將此影音素材資料庫開放給更多民眾使用,

以擴大科學傳播知識與資訊之流通與分享。

一、 預期目標

建立科普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確認內容素材資料庫所需軟硬體

設備。建立科學傳播內容之模組化之切割與分類作業流程。運用數位

化技術,並使用社會化描述性質的標籤雲方式來作為科學傳播影音素

材資料庫之搜尋,採模組化方式上傳科學傳播內容至影音素材資料

庫。內容素材資料庫網站已建置完成且運作正常,包含影片上傳、編

輯、儲存、瀏覽及討論區內文章發表與回應等功能。在考量到素材資

料庫屬性及未來走向仍以提供科學內容的影音服務為主,經與系統工

(10)

 

程師確認後,目前僅保留影音瀏覽功能。網站內搜尋部份則已採用目

前較新的「標籤雲」技術。已模組化並上傳超過1187則科學傳播內容

素材至資料庫。另外由於考慮到目前影片規格已朝向高解析(HD)發

展,資料庫現階段雖以640×480為主要的影片瀏覽解析,未來則將繼

續開發系統以符合高規格影音服務之需求。

(一) 內容素材資料庫平台升級,符合國際化的操作使用介面,大

量運用 Java script 的技巧,強化使用者經驗:

1.線上編輯功能

2.螢幕註解功能

3.線上播放清單功能

(二) 內容素材資料庫頻寬以及主機管理 solution。

(三) 建資訊安全架構,以 JSIT® Security Kernal 撰寫中階防火牆

系統程式。

(四) 內容素材資料庫智慧化搜尋和關連性技術開發。

(五) 內容素材資料庫高畫質串流播放技術。

二、 執行與預期績效符合度

本計畫依循總體計畫之規劃方式,以「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

」之作業方式,訂定明確之宗旨與目的,並發展出導

引性之策略與執行重點。

(一) 98年度之執行進度

1. 配合全集影片的設計,將內容素材資料庫運用新技術重新建

置,業已完成。

2. 新版的平台符合國際化的操作使用介面,大量運用Javascript

的技巧,強化使用者經驗。

3. 建構關連性資料庫。

4. 運用新的運算技術強化播放品質。

5. 運用新的編碼技術,提升播放效率。

6. 升級分類資料庫和標籤系統。

7. 片段系統和全集系統資料架構整合,改寫資料庫架構,將片

(11)

段和全集內容素材整併,使系統運作更臻成熟。

8. 資料庫系統欄位重新設計合併,因應系統整合,改寫資料庫

架構,並且加入新的資料庫邏輯,使之運作更有效率。

9. 片段和全集影片合併,設計關連式資料庫系統,避免未來需

要在新的平台重新匯入影片片段,撰寫程式去對應具有關連

性的資料,並且運用關聯性資料庫運作。

10. 分類系統重建,配合中心三層式架構設計,設計新的分類

系統

11. 搜尋和標籤系統合併重建,改寫搜尋系統,加入新版的

JSIT® SEO技術,提升搜尋效率。

12. 以JSIT ®運算法重建標籤雲系統,以符合全集和片段的檢

索需求。

13. 介面整合,重整UI,運用國際上比較常見並且先進的影音

串流UI。

(二) 工作概要

1.

人力編組

科學內容素材資料庫由關尚仁教授主持,統籌並推動各項相

關業務與工作;另有一位共同主持人侯志欽教授,協助資料庫之

架構建置、內容設計、使用操作、運用推廣、成效評量等相關工

作。目前設有專任研究助理二名,協助執行本計畫,另招聘兼任

助理及工讀人員以進行科學傳播內容的模組化切割、剪輯與上傳

等工作。

從台灣科普事業催生計畫之總架構看來,目前科學傳播內容

素材資料庫是分屬科學傳播資料庫建置此一主軸計畫中的一項

分項計畫,與現況資料庫、知識資料庫所形成的科普事業催生計

畫資訊交流平台有相輔相成之功能。鑑於此三資料庫的建置與發

展都奠基於統籌與協調中心所推動的各項業務,目前本計畫人力

不僅著眼於資料庫的開發與設計,同時也支援統籌與協調中心所

進行的相關工作,以下就各助理的工作職掌分項說明如下:王怡

琄小姐為專任助理,負責協調溝通計畫主持人所交付的各項任

務,控制計畫進度與經費預算之執行,彙整專家學者對本資料庫

發展的意見與建議,進行資料庫各項軟硬體之採購、維持內部各

(12)

 

項制度與流程,包括整理影音模組化的切割與轉換流程、招聘工

讀人員並給予適當的教育訓練、管理及維護計畫所屬的財產與設

備、以及支援統籌與協調中心的各項活動與業務。高媺涵小姐皆

為兼任助理,目前是政大廣電所碩士班學生,負責資料庫影音素

材之裁切、模組化及上傳之標準作業流程品管,並擔任教育訓練

講師,教育計時工讀生影音素材資料庫之內容標準作業流程程

序,以確保上傳至資料庫之影音內容無誤。

2.工作進度

在本計劃主持人的主持下,針對科學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於

軟硬體設備採購及作業流程規劃等面向,與計劃下專任助理、兼

任助理與系統工作師召開過多次編修會議,截至目前為止,資料

庫整體建置已完成近百分之八十。在新增影音素材資料庫的內容

方面,目前已結案並進入模組化處理之影片如下:

表1 模組化影片

年度

製作公司

影片名稱

集數

94

公視

科技萬花筒

32

95

三九五二

熱帶冰河

3

華崗

顯微鏡下的世界

16

東森

科學大解碼

100

大愛

發現

13

公視

流言追追追

26

卓維

台灣的脈動

6

視群

台灣生命樂章

6

諾耶

情緒密碼

13

亮相館

生命密碼

3

96

和利得

奈米機器人

10

東森

科學大解碼

100

以下就軟、硬體增置與影音模組化作業流程規劃之工作進度分別說

明:

(三) 執行成果

(13)

為使資料庫建構之規劃更臻完善,及配合每年補助之科學傳

播內容產 製。本計畫之建置與擴充共分為四年,其中已完成三年

度的執行成果分述如下:

1.第一年:

邀集傳播、科學領域專家、學者組成諮詢小組,共同討論內

容資料庫建置之目的、定位。確認目的、定位之後,初步規劃內

容資料庫,編列整體預算,購買所需之軟、硬體設備,形構資料

庫系統。蒐集主軸計劃一「補助內容產製刊播」第一年所產出之

各類科學傳播內容,包含分項計畫1-1「科學教育影片」、1-2「科

學新聞報導」、1-3「電視科學節目」、1-4「創新創意實驗節目」。

分析上述科學影片與電視、廣播科學節目之內容,討論後設資料

(metadata)類目之分類與訂定,並建立分類之標準作業流程。

依上述分類之作業標準,分類、切割各項影音內容,切割影

片、節目為最適宜之內容單位。根據後設資料(metadata)建立檢索

單位,模擬資料庫實際作業情形。於年度研討會,發表資料庫建

置進度與測試情況。績效評估方面,搭配田野觀察及問卷調查法

等質量化研究工具,分析資料庫使用情形,作為日後改善之依據。

2.第二年:

依據第二年所補助之科學傳播內容數量,擴充資料庫之硬、

軟體設備,維護管理資料庫之輸入品質及使用情形,持續分類、

切割第二年主軸計劃一「科學傳播內容產製刊播補助」產製之各

式科學傳播多媒體內容,並根據第一年資料庫建置之情形,檢視

並修正資料庫建置情形,並增減檢索類目。有限開放資料庫,小

規模提供傳播專家、學者與節目產製人員使用,提供其他學術單

位非商業之進用。此外,為增加此內容素材資料庫之市場使用價

值,本年度將規劃並尋求第三年之合作廠商。本年度之績效評估

方式,以量化研究方法為主,定期紀錄資料庫所儲存之科普內容,

包含種類、數量、品質、可用性,並紀錄資料庫之使用情形、使

用人次、使用者背景資料、所引用之內容及引用次數,作為第三

年資料庫擴建及改善之依據。

(14)

 

3.第三年:

經過第一年、第二年資料庫之建置與持續檢視、修正,第三

年科普多媒體內容資料庫將更形完備。計畫受聘人員持續儲存、

切割各項科普多媒體內容,並設計影片重組之程式,便利使用者

依其需求,切割、重組影片。除此之外,持續擴建資料庫之軟硬

體設備,維護管理資料庫之運作,並建構完整之資訊交流平台。

擴大使用者範圍,推展到一般民眾之實驗性使用。依據上述,本

計劃配合分項計畫4-2建構資訊交流平台,提供使用者資料庫檢索

與資料分享之介面,並依網路超鏈結之特性,讓「台灣科普傳播

事業催生計畫」之中,三個資料庫(科學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

資料現況資料庫、知識管理資料庫)之資訊得以分享及流通。

在績效評估方面,質化研究方法為:觀察民眾使用資料庫之

情形,分析並改善資料庫之使用狀態。量化研究部分,定期紀錄

資料庫所儲存之科普內容,包含種類、數量、品質、可用性,並

紀錄資料庫之使用情形、使用人次、使用者背景資料、所引用之

內容及引用次數,使資料庫之使用效能達到最高。

4.硬體建置

現階段內容素材資料庫各項硬體設備與功能已大致完整與

健全,包含兩台 IBM 超薄型伺服器、一座伺服器機櫃及四台剪

輯用電腦。然而在未來為能處理高解析(HD)影音素材上傳、儲存

與瀏覽之需,已規劃添購一台 IBM 超薄型伺服器作為資料處理

之用,及一台 46 吋高解析液晶電視作為影像品質檢視管控之用。

另外由於計劃辦公室內原已架有「台灣科普事業催生計劃統

籌與協調中心」交流平台伺服器一座,在三台伺服器主機的運作

下,造成環境過熱,加上辦公室座落於社會科學資料中心 10112

室無冷氣設備,導致伺服器無法在維持正常的溫濕度環境運作,

經常發生伺服器過熱保護裝置啟動,暫停運作的狀況。在計畫主

持人努力爭取下,自經費結餘款提撥 18 萬元,在 97 年 8 月間添

購兩台分離式冷氣,終使機架在辦公室內得以維持良好的環境溫

濕度,伺服器主機方能正常運作,至今未發生任何伺服器因過熱

(15)

而終止運作的現象。

5.軟體設計

內容素材資料庫網站已建置完成且運作正常,包含影片上

傳、編輯、儲存、瀏覽及討論區內文章發表與回應等功能。在考

量到素材資料庫屬性及未來走向仍以提供科學內容的影音服務

為主,經與系統工程師確認後,目前僅保留影音瀏覽功能。網站

內搜尋部份則已採用目前較新的「標籤雲」技術。另外由於考慮

到目前影片規格已朝向高解析(HD)發展,資料庫現階段雖以

640×480 為主要的影片瀏覽解析,未來則將繼續開發系統以符合

高規格影音服務之需求。

6.影音模組化作業流程規劃

科學節目影音模組化裁切、轉檔與上傳作業流程已在計劃主

持人指導下完成,現階段所有工作皆由本計劃兼任助理進行,然

為求作業效率及發揮標準化作業流程之精神,計劃將於今年 11

月開始招聘工讀生,予以教育訓練後進行分工,投入標準化生產

流程,並以大量充實資料庫內容則為下一階段之目標。

表 2 建置「科學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前三年工作重點

工作重點

執行情形

確認內容素材資料庫所需軟硬體

設備,以及執行經費與人力。

硬體設備分三階段添購,軟體部

分,網站已建置完成,具備全站之

全文、標籤檢索機制。

建立科學傳播內容之模組化之切

割與分類作業流程。

影音模組化標準作業已建立。分類

則因素材內容之種類眾多,故採用

現今實體圖書館普遍所採用之「中

文圖書分類法」。

模擬影音內容素材資料庫之實際

作業情形,並進行推廣宣傳工作。

本計劃在實際操作並進行過多次

修正後,擬定影音模組化標準作業

程序,其中影音模組化至完成上傳

之 標 準 作 業 程 序 包 括 「 資 料 匯

入」

「內容分類」

「影音裁切」

「影

音轉檔」

「模組上傳」

「線上檢視」

共六個步驟。

(16)

 

運用數位化技術,並使用社會化描

述性質的標籤雲方式來作為科學

傳播影音素材資料庫之搜尋。

本資料庫目前已採用「標籤雲」為

主要站內搜尋機制,但仍保留關鍵

字鍵入搜尋之功能,以服務科學背

景之專業人士之需,期望在服務廣

大的一般使用者之際,仍保留素材

資料庫提供專業內容之訴求。

模組化並上傳科學傳播內容至影

音素材資料庫。

目前已進行模組化之短片共 1187

則。

三、 執行方式

        建立科學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為「台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

下之主軸計畫五「科學傳播內容資料庫建置」。此項計畫配合主軸計

劃一「科學傳播內容產製刊播補助」,即定期儲存「台灣科普傳播事

業催生計畫」主軸計畫一之簽約廠商所產製之各類科學影片節目,就

其內容進行「內容分析法」

,針對科學傳播影音內容,做模組化分析,

並將相關資料輸入資料庫,完成原型資料庫系統。待資料庫建置完成

後,透過網路資料庫的超鏈結與資料管理等特性,實際建構使用者互

動平台。 

        本計畫目的之一,為建構出使用者導向的影音資料庫,因此資料

庫系統建構的原則在於「彈性使用」

「主題內容明確」與「資源分享」

為瞭解此研究工具的實際效能及預期影響,於第一年建置資料庫後,

初步開放有限使用者模擬使用,即尋找有意願及需求的中小學科學教

師與節目產製者合作,模擬使用原型資料庫系統之情形。研究人員透

過「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兩種方式交互並行施用,提供使用心

得與建議,以期找出問題缺陷與改善方法,依此加以改進。 

(一) 模式設計:

1.前提假設:

資料庫初期先以傳播專家、學者與專業人員等為資料庫使用

對象,建立以IOD(Information On Demand)為概念之科學傳播內

容資料庫,俾使用者透過影音、圖片、文字等搜尋方式,重組影

(17)

片節目內容,依其需求,經由重組後產生新資料帶。最終目的為

建置台灣科學傳播多媒體內容資料庫,並開放給全國民眾進用。

2.資料庫建立:

(1)資料來源:影音資料庫之內容素材來源以「台灣科普傳播事

業催生計畫」之簽約廠商所產製之科學傳播內容為主,包含:

a.科學教育影片;b.科學新聞報導;c.電視科學節目;d.創新

創意科學節目等,會依每年度媒體補助之種類與數量而定。

(2)建立類目:針對上述科學傳播影音內容進行內容分析,融入

模組化概念,將內容分解成最小的功能單位,建立切割標準,

定義各段影片之類目。

(3)影片轉檔:將影片轉換成數位資料帶,存放至多媒體電腦中,

便於後續研究之使用。

(4)資料帶切割:根據類目定義及切割標準,分割各式多媒體內

容資料帶。

(5)建立索引:依照單元內容的影音、圖片、文字等關鍵元素,

建立索引。所建立之索引類目,依計畫時程讓使用者測試,

並依其使用結果改善不適宜之處,使檢索方式更為精準。

3.模式測試

(1)介面設計:發展使用者資訊取得之介面,將版面設計與操作

功能建構完成,以發揮模組化設計之多樣性與組合彈性等特

質。

a.模擬測試:操作介面完成後,先由研究人員進行模擬測試,

以掌握電腦資料庫的特性與使用情形,並進行修正

b.觀察使用情形:研究人員透過「田野調查法」

,實際觀察非

商業及商業有需求者之使用情形,並使用「深度訪談法」,

蒐集相關意見,暸解使用情形,作為修正依據。

c.績效評估:在介面測試實施後,針對其使用結果進行總結

性的評估報告,做為後續發展的參考依據。本計劃依「科

學節目資料庫」之計畫概念,模擬多媒體內容資料庫之建

置步驟,如下圖所示:

 

(18)

 

圖 1 科學傳播數位內容素材資料庫網站架構圖

肆、 計畫已獲得之主要成果效益與成果

表 3 計畫成果與效益

計畫成果

成果效益

科學傳播內容素

材資料庫硬體設

備建置完成。

1.資料庫硬體建置已完成 80%,針對科學教育與科

普推廣,建置易查找之資源。目前資料庫已開始

進行開放測試,預計測試通過後可階段性開放。

2.待素材資料庫全面開放後,讓各界均有機會使用

本資料庫,對科學傳播的流傳將有更大效益。

科學傳播內容素

材資料庫網站已

建置完成。

1. 以科學知識建構分類,以頻道呈現分類概念,

使用者可以在沒有主要尋找目標時開啟對科學

知識的應用。

2. 標籤建置概念,可以讓有特定研究領域或是興

趣的使用者更輕易地精確找到影片。

3. 透過全文檢索的設計,則可以幫助使用者縮小

欲尋找資料的範圍。

(19)

4. 本平台除了重視搜尋的邏輯之外,更強化了影

音內容處理的壓縮技術,運用 JSIT®2.0 壓縮技

術,可以呈現高畫質的影片,同時減少影片轉

檔處理的負擔。

5. 在使用者介面上,為目前國內數位典藏系統中

最有親和力的介面,可以和主流影音應用的平

台並駕齊驅,甚至運用國外常見的首頁影音推

薦 Flash Rotate Player。

6. 資料庫具備有開放的特性,目前暫時設定為封

閉系統,但是從管理介面中可以設定改為開放

大眾使用系統。

建立科學傳播內

容素材資料庫之

模組化之切割與

分類作業流程。

建立標準化作業流程,讓科學傳播的影音檔案可以

做分類規畫,並提供社會化描述性質的標籤。

培訓素材資料庫

影片上傳操作人

員。

此批操作人員熟悉影片上傳流程,了解 SOP、轉檔

技術,並著重畫面檢測,以期使用者觀看影片時有

較高的正確性。

科學傳播內容素

材資料庫呈現以

640X480 為主要

的 影 片 瀏 覽 解

析。

1. 影片播放解析度最高可達 1366*768,目前因為

伺服器和頻寬限制,鎖定為 800*600 以下。

2. 設置寬螢幕顯示介面,讓使用者自訂,因應未

來 16:9 的影片播放格式趨勢。

3. 提供劇院模式,方便使用者觀看時可以降低背

景的影響。

4. 影片上傳可以經由系統直接轉檔為 flash 模式,

可以提高被非法複製的難度。

5. 影片提供 embedded code,可以方便使用者在網

路上傳播,達到推廣科學知識的目的。

科學傳播影音素

材資料庫網站已

完成模組化並上

傳共 1187 則影

片。

建立科學傳播相關影音資料庫,運用分類將科學傳

播素材保存於資料庫,未來可供一般民眾使用,達

到傳佈知識的效果。

(20)

 

伍、 評估主要成就及成果之價值與貢獻度

表 4 計畫成就及成果之價值與貢獻度

評估面向

主要成就及成果之價值與貢獻度

科學傳播面

1. 將主軸計畫一「科學傳播內容產製刊播補助」之

受補助單位製作之節目最新消息及播出時間放置

於平台上,使科學傳播相關資訊得以流傳。

2. 「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資訊交流平台」由資源

整合做起,首先蒐集並整理至今於科學傳播領域

中的累積,透過標準化的歸納與編列,率先建立

科學傳播知識基礎,讓科學傳播今後可以從資料

庫資源出發,再將經驗所得累積回資料庫,形成

科學傳播不停累積向上的循環過程,資料庫在科

學傳播面向中不僅做為一種素材的來源,更是科

學傳播知識進步回饋之所在。

3. 主軸計畫一之受補助單位成品經過分類模組化上

傳至素材資料庫,使一般大眾在搜尋上得以獲得

科學傳播知識。

4. 資料庫資源乃是經過嚴格審查後製作,及專業判

斷後分類歸納,具有高度科學正確性與可信度,

為廣大科學傳播資訊的需求者提供了可靠的資源

內容,可免除沒有未經把關與整理的資訊來源帶

來傳遞錯誤科學知識之風險。

5. 台灣本土之科學傳播相關資訊得以彙整與統合,

在地知識得以建構與散佈。開創台灣原本僅有零

星耕耘之科學傳播領域,並持續開拓觸達面向,

作為科學傳播事業之推手、結合有志科學家獻身

參與。且已進一步依據已彙整之知識與經驗,籌

畫台灣科學傳播正規教育系統之建置。

6. 建立模組化切割影片之典範,使科學傳播內容素

材得以有效率搜尋。

7. 透過完備的數位內容平台資料庫,提升科學傳播

的豐富性、以及應用度。

8. 經由管理平台有效管理製作公司和受補助單位,

掌握其專案進度,提升資料倉儲的效率。

9. 透過內容素材資料庫的使用,具體增加了科學知

(21)

識影片的彙整、並且加上精確的搜尋技術,提升

本平台之使用效率。

10. 未來已經掌握新的線上影音技術,將持續進行平

台的技術升級,規劃為可以進行線上編輯、剪接

的技術,並且透過播放清單的設計,達到影音內

容重組的概念。

跨領域整合面

1. 經由數位平台的建構,輕易達成跨領域的整合,

並且統合上、中、下游產業鏈,達到資源有效整

合和應用。

2. 資料庫建置過程即為一重要的跨領域整合過程,

過去科學傳播一直有著跨領域合作之挑戰,科學

與傳播兩項專業於溝通合作上經常由於各自有所

堅持而更加困難。然而科學傳播中此一部份之跨

領域溝通乃是極為重要之過程,因此資料庫建置

於影音分類編排時即進行了多次的溝通與協調,

不僅是在要將科學內容整合進傳播規格時所需要

的調整,更是在人才培育時對於資料庫建置人員

各個面向專業素養的訓練,皆與整體科學傳播環

境發展進程有所配合。

3. 科學傳播相關知識經過彙整與分析,輔以深度訪

談,作為重要科學傳播內容創製資訊,經撰寫為

論文,形構本土科學傳播內容創製之知識。

4. 與科學傳播相關資訊皆統整並發佈於交流平台,

一般大眾容易進用;專業人士用以擷取、切割、

交換,產製新的節目內容,成為科學傳播事業之

發展基礎。讓跨界整合的成果轉化為確實可以被

使用之智慧。

產業面

1. 過去許多不同領域或不同學門的專業人士都各自

在為科學傳播努力與奉獻,然而由於彼此間並沒

有一個整合的機制與標準化的溝通合作管道與平

台,資源難以交換並形成一個經驗得以累積、體

系得以逐漸成長的產業,因此不論是作業內容的

標準化或影音素材之保存皆無法有效進行,各項

資源的投入因無法有效整合而形同浪費。透過本

計畫可為科學傳播做一交流平台,將資源整合,

進而可推動科學傳播之發展。

2. 對科普影片做儲存與模組化切割並上傳至資料

(22)

 

庫,建立分類,可提供一般大眾或媒體從業人員

重覆使用及再次利用,達到「一次生產,多次使

用」之效果。

3. 資料庫之建立即是做為一產業之基礎,透過資料

庫建置所需要共同進行之各項計畫,勾勒出一完

整科學傳播產業各個面向所應具備之能力與人才

面貌,進而有計劃地逐步完成。

社會衝擊面

1. 過去科學傳播與社會大眾距離遙遠,不僅是沒有

優良的接觸管道(access),科學傳播內容亦無法與

大眾生活產生連結,進而促使大眾產生興趣而達

成有效之傳播結果。透過本計畫可提供大眾科學

傳播相關資訊。

2. 資料庫之建置應用了目前最被廣泛應用的影音觀

看技術及裁剪、編排方式,貼近使用者習慣首先

即降低了近用門檻;再者,影音內容亦為針對大

眾所設計,破除過去科學傳播內容艱深難懂之印

象與障礙;最後,預留未來大眾可進行素材取用

並進行編輯之空間,更是以將科學傳播做到互動

溝通為目標,力求突破單向溝通所帶來的限制與

效益不彰之困難。

3. 科學傳播內容資料庫對社會大眾而言將不只是一

個新的資源資料庫,更是一個對科學傳播新的思

考模式,不僅是資源產製端,更重要的是資源使

用端的突破。

(23)

學術貢獻面

1. 經由讀書會、內部員工教育訓練、工作論文撰寫、

台灣科學傳播現況彙整與分析、國外科傳專書翻

譯等成果,使科學傳播知識不僅是從國外平行引

進,更達到與在地智慧、經驗、習慣等脈絡交互

作用產生「本土知識體系」的效果。

2. 此面向之顯著貢獻須經長遠深耕,但中心在團隊

合作下已達成資料之有效常態累積、資訊管理機

制訂定、以及翻譯後仍經彙整並以在地思維摘要

綜整之成效,朝科學傳播學門領域發展。

3. 年度研討會為正規學術規格之年度交流盛事,專

題演講、專題討論、論文發表等等場次安排皆符

合學術常規,並成功邀集學者專家與會,與受補

助單位和各業界人士、及有志科學傳播之學子在

兼顧理論與實際之題材中當面互動。

4. 年會之論文集亦已開始出版,落實知識建構之文

獻化步驟。

5. 經由深度訪談將受補助單位在製作科普節目上之

過程與心得彙整為學術報告,將來可做為科學傳

播內容創製專書之基礎。

陸、 計畫經費與人力

一、 計畫經費

表 5 計畫經費

核定經費

(仟元)

95 年

96 年

97 年

98 年

99 年

3,668

4,692

3,723

N/A 5,202,000

實際支用金額

(仟元)

3,309.379 4,155.943 1,855.949

N/A 175,308

達成率

90.22%

88.58%

99.23%

N/A 3.37%

說明: 99 年度實際支用金額計算至 99 年 5 月 20 日止。

(24)

 

二、 人力

表 6 計畫人力

年度(年)

95

96

97

98

99

人力(人)

12

11 12 11 12

類別

計劃主持人及共

同主持人

2 2 2 6 2

專任助理(博士)

1 0 0 0 0

專任助理(碩士)

1 3 4 2 7

專任助理(學士)

1 2 1 0 0

兼任助理(碩士)

7 4 5 3 3

柒、 檢討與後續工作重點

一、 檢討

(一) 模組化研究在科學領域中仍有待開發,本研究屬初探性研

究,擬以「台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中主軸計畫一「科學

傳播內容產製刊播補助」等科學節目影片為研究範圍。

(二) 重點在探究節目內容之模組化設計模式,並研發此原型資料

庫,測試對象初期暫以傳播學者、專家與內容產製人員為主。

(三) 「科學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以全文形式及模組形式,典藏

主軸計畫一之受補助創製之科普內容,管理程式不斷更新,已

完成最先進「標籤雲」之納用,即將測試開放性使用。惟因受

科普內容製播緩慢之影響,存擋與切割作業進度備受牽制。

(四) 「科學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目前所收到之題材種類過多,

導致分類上難以處理,耗費許多時間。建議未來可請受補助單

位提供分類目錄作為依據,以供「科學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

模組化使用。

二、 後續工作重點

建置「科學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

:賡續辦理素材資料典藏,依

訂定規格,對製播成品進行「模組化」切割,並進行資料庫開放與

(25)

資料庫節目產製實驗。

(一) 內容素材資料庫平台升級計畫:

(整體設計)

1.運用 Adobe Flash 技術,開發線上編輯功能,第一階段開發 以

時間軸概念,進行去頭去尾片段存檔,以擷取所需之影片片段

功能。並且,以會員管理機制,讓使用者可以另存編輯過的檔

案。

2.增加在影片播放畫面加上註解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自行加註

重用資訊於影片上面,並且同樣透過會員機制進行存檔保存運

用。

3.利用個人使用機制,將個人所需之影片,或是經過個人線上編

輯過的影片利用播放清單功能,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影片播放。

同時可以儲存在個人的專區資料夾內,並且增加圖片和文字的

編輯,可以加註個人所需的資訊,以備未來使用。

(二) 利用 JSIT®專利的演算法,以及資料採礦技術將系統搜尋和

關連性以更精確方式運行,並且模擬使用者可能的行為,進行

統計運算,強化搜尋的可用性。

(三) 運用 JSIT®新的影音串流技術,將影片維持在以 HD 畫質的

精細度進行影音串流播放,並且可以因應使用者的頻寬調整播

放的畫質。

(四) 資料庫平台會員系統與影片下載機制設計

有鑑於目前 DVD 媒體因應不同目的,仍有諸多格式之爭,

再加上對未來在模組化運用時,不同的使用者自有其需求,如

一般民眾或教師只需線上瀏覽,檔案容量不需太大,然傳播媒

體從業人員如有重製節目之需,則高品質的影音檔案會為其首

選,因此未來該如何呈現與提供不同規格的影音模組檔案,以

滿足不同的使用需求,包含平台會員權限與影音下載限制等問

題,都仍在討論與規劃當中。

(五) 人力增編

目前資料庫內科學節目影音模組化裁切、轉檔與上傳等作

業皆由計畫下三位兼任助理負責,未來將增編工讀生 2‐3 名投入

(26)

 

標準化作業流程,對其落實教育訓練與品質管控亦為重點工作

之一。

(六) 成果展示

內容素材資料庫業已於「2010 年科學傳播國際研討會」上

展示現階段成果,包含資料庫建置背景之說明,以及線上展示

科學節目模組化之影片內容,廣獲好評,並期望廣納學者專家

之指教與意見,賡續作為素材資料庫未來優化服務之參考。

(27)

表 7 「科學傳播內容資料庫(3/3)」成果效益自評表

計畫名稱

科學傳播內容資料庫建置(3/3)

計畫主持人

關尚仁教授

計畫經費

(仟元)

95 年度核定經費:3,668

96 年度核定經費:4,692

97 年度核定經費:3,723

99 年度核定經費:5,202

預期目標

本計畫宗旨、目的與目標,詳本報告頁 2。

計畫內容重點簡述

本計畫之策略、特色執行重點與執行方式,詳本報告頁 2-12。

計畫成果重點簡述

本計畫成果簡述,詳本報告頁 13-14。

項目

(請在各項目的分數欄中打 V)

等第

極佳

尚可 待改進

分數

10 9

8

7

6 5 4 3

2

1

一、與目標的相符程度

詳本報告頁 5:計畫目標相符程度說明

V

二、執行與預期績效符合度

詳本報告表 2:前三年工作重點

V

三、成果效益與成果 (output)

詳本報告表 3:計畫成果與效益

V

四、評估主要成就及成果之價值與貢獻度

詳本報告表 4:計畫成就及成果之價值與貢獻度

V

五、畫經費的適足性

詳本報告表 5:計畫經費

V

六、計畫人力運用的適善性

詳本報告表 6:計畫人力

V

七、總評

V

(28)

    節目名稱 檔案名稱 模組分段 檔案名稱 2 【三九五二】熱帶冰河台灣之《熱帶 冰河》 95_3952_ice_001 鹿野忠雄目睹雪山山脈主峰冰斗遺跡 95_3952_ice_001_01 高山冰河存在的證據 95_3952_ice_001_02 冰磧石與冰蝕擦痕 95_3952_ice_001_03 台灣的冰河時期 95_3952_ice_001_04 台灣古氣候的測量_上 95_3952_ice_001_05 台灣古氣候的測量_下 95_3952_ice_001_06 有孔蟲與古氣候變遷研究的關係 95_3952_ice_001_07 【三九五二】熱帶冰河台灣之《巨獸 走陸橋》 95_3952_ice_002 犀牛化石的發現 95_3952_ice_002_01 古生物跨越台灣海峽的秘密 95_3952_ice_002_02 澎湖水道的發現 95_3952_ice_002_03 史前人類的發現 95_3952_ice_002_04 台灣的形成與冰河時期的生態環境 95_3952_ice_002_05 台灣冰河時期高山植物的遷徙 95_3952_ice_002_06 冰河孑遺植物與台灣櫻花鉤吻鮭 95_3952_ice_002_07 【三九五二】熱帶冰河台灣之《冰河 不再來》 95_3952_ice_003 全球暖化與台灣 95_3952_ice_003_01 地球氣候變遷歷程與台灣_上 95_3952_ice_003_02 地球氣候變遷歷程與台灣_下 95_3952_ice_003_03 海洋如何影響地球的氣候 95_3952_ice_003_04 冰河時期還會來嗎? 95_3952_ice_003_05 附錄一 

科學傳播內容素材資料庫模組化影片檔案清單 

(29)

溫室效應 95_3952_ice_003_06 溫室效應與全球暖化 95_3952_ice_003_07 全球暖化帶來的危機與台灣 95_3952_ice_003_08 【大愛】發現之《就是要嬌生慣養- 台灣精緻農業》 95_DAAI_discovery_001 台灣紅茶-魚池阿薩姆發展史 95_DAAI_discovery_001_01 魚池紅茶工場與紅茶製程介紹_上 95_DAAI_discovery_001_02 魚池紅茶工場與紅茶製程介紹_下 95_DAAI_discovery_001_03 影響農業的微氣候控制 95_DAAI_discovery_001_04 發展精緻農業之背景與歷程 95_DAAI_discovery_001_05 發展精緻農業之科技與工具 95_DAAI_discovery_001_06 「夏菜冬花」的經濟效益 95_DAAI_discovery_001_07 設施農業-金三角之牛蕃茄 95_DAAI_discovery_001_08 蕃茄栽種在台灣的難題與解決 95_DAAI_discovery_001_09 蕃茄種植工作-林子文與林榮燦的對 話 95_DAAI_discovery_001_10 設施園藝-蝴蝶蘭 95_DAAI_discovery_001_11 「輸美溫室」的介紹 95_DAAI_discovery_001_12 溫室」設計的基本原理-五大效應 95_DAAI_discovery_001_13 【大愛】發現之《回到未來的旅者》 95_DAAI_discovery_002 西漢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故事 95_DAAI_discovery_002_01 中國史上地圖科技的發展 95_DAAI_discovery_002_02 「禹貢地域圖序」與「製圖六體」 95_DAAI_discovery_002_03 西方地圖繪製的起源 95_DAAI_discovery_002_04

(30)

  世界航海史與現代地圖的誕生 95_DAAI_discovery_002_05 地圖投影儀 95_DAAI_discovery_002_06 麥卡托正弦圓柱投影法 95_DAAI_discovery_002_07 最短航線:大圓航線 95_DAAI_discovery_002_08 飛機的發明與航測技術的發展:類比 航測 95_DAAI_discovery_002_09 衛星遙測技術與數值航測 95_DAAI_discovery_002_10 GIS 與空間資訊資料庫的應用 95_DAAI_discovery_002_11 手工繪製地圖技術 95_DAAI_discovery_002_12 GIS 之土石流觀測車與應用研究 95_DAAI_discovery_002_13 GIS 之環境與保育的觀測:黑面琵鷺 95_DAAI_discovery_002_14 GIS 之生物分布區域監測:八色鳥 95_DAAI_discovery_002_15 GIS 與歷史地圖製作計劃_上 95_DAAI_discovery_002_16 GIS 與歷史地圖製作計劃_下 95_DAAI_discovery_002_17 數位典藏與數位歷史地圖 95_DAAI_discovery_002_18 GIS 與 3D 立體模型製作 95_DAAI_discovery_002_19 【大愛】發現之《半夢半醒-夜未眠》 95_DAAI_discovery_003 由中樞體溫看人類生理時鐘的變化 95_DAAI_discovery_003_01 睡眠時人腦所進行的活動 95_DAAI_discovery_003_02 睡眠時人體所進行的活動 95_DAAI_discovery_003_03 睡眠循環 95_DAAI_discovery_003_04 睡眠與記憶完整性與強化的關聯 95_DAAI_discovery_003_05

(31)

「睡眠債」 95_DAAI_discovery_003_06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原因 95_DAAI_discovery_003_07 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 95_DAAI_discovery_003_08 失眠的原因與治療-紐約市州立大學 教授 Spielman 95_DAAI_discovery_003_09 睡眠醫學:翹翹板理論 95_DAAI_discovery_003_10 失眠之藥物治療 95_DAAI_discovery_003_11 失眠之非藥物治療 95_DAAI_discovery_003_12 夜班對護士的睡眠所造成的影響 95_DAAI_discovery_003_13 睡眠剝奪與專注力研究結果 95_DAAI_discovery_003_14 【大愛】發現之《失序的大自然─外 來入侵種》 95_DAAI_discovery_004 台灣的生態環境(影像) 95_DAAI_discovery_004_01 外來種在台灣的出現與適應 95_DAAI_discovery_004_02 外來種對原生物種的排擠 95_DAAI_discovery_004_03 墾丁國家公園外來植物:銀合歡 95_DAAI_discovery_004_04 外來植物:布袋蓮 95_DAAI_discovery_004_05 台灣島上的外來入侵植物 95_DAAI_discovery_004_06 外來植物:菟絲子 95_DAAI_discovery_004_07 外來動物:美國螯蝦 95_DAAI_discovery_004_08 外來動物:吳郭魚與琵琶鼠魚 95_DAAI_discovery_004_09 外來動物:沙氏變色蜥 95_DAAI_discovery_004_10 紅火蟻的入侵與防治 95_DAAI_discovery_004_11

(32)

  桃園國際機場的檢疫措施(旅客) 95_DAAI_discovery_004_12 進口農產品檢疫工作流程(貨運) 95_DAAI_discovery_004_13 外來種分布監測工作:銀合歡(墾丁國 家公園內) 95_DAAI_discovery_004_14 紅火蟻偵測犬訓練 95_DAAI_discovery_004_15 紅火蟻防治:畢氏粗角蟻 95_DAAI_discovery_004_16 紅火蟻防治:液態氮 95_DAAI_discovery_004_17 入侵種的防治 95_DAAI_discovery_004_18 【大愛】發現之《火光中的族群》 95_DAAI_discovery_005 撒奇萊雅族群分散的歷史 95_DAAI_discovery_005_01 撒奇萊雅族之巴拉瑪火神祭 95_DAAI_discovery_005_02 撒奇萊雅族名的意義與歷史 95_DAAI_discovery_005_03 撒奇萊雅族的服裝與其意義 95_DAAI_discovery_005_04 撒奇萊雅族與火神的關係 95_DAAI_discovery_005_05 撒奇萊雅族與阿美族的關係 95_DAAI_discovery_005_06 撒奇萊雅族與阿美族語言的關係 95_DAAI_discovery_005_07 撒奇萊雅族的起源 95_DAAI_discovery_005_08 撒奇萊雅族的神話故事 95_DAAI_discovery_005_09 撒奇萊雅族之嶺頂一號遺址研究 95_DAAI_discovery_005_10 撒奇萊雅族之花崗山文化研究 95_DAAI_discovery_005_11 撒奇萊雅族之正名與復興運動_上 95_DAAI_discovery_005_12 撒奇萊雅族之正名與復興運動_下 95_DAAI_discovery_005_13

(33)

撒奇萊雅族之撒韵‧武荖的故事 95_DAAI_discovery_005_14 撒奇萊雅族之 DNA 分析 95_DAAI_discovery_005_15 撒奇萊雅族火神的由來 95_DAAI_discovery_005_16 【大愛】發現之《台灣水資源》 95_DAAI_discovery_006 雨滴尺寸與共鳴頻率 95_DAAI_discovery_006_01 雨滴的形成 95_DAAI_discovery_006_02 地球上的水循環 95_DAAI_discovery_006_03 聯合國水資源定義 95_DAAI_discovery_006_04 地球的水平衡 95_DAAI_discovery_006_05 台灣降雨趨勢的轉變 95_DAAI_discovery_006_06 台灣水資源的未來 95_DAAI_discovery_006_07 留存水資源的方式 95_DAAI_discovery_006_08 雨 中水貯留及供水系統 95_DAAI_discovery_006_09 抽水馬桶用水量的改善 95_DAAI_discovery_006_10 工業用水:晶圓製造 95_DAAI_discovery_006_11 晶圓製造原理工作流程介紹 95_DAAI_discovery_006_12 農業用水與土壤水的測量 95_DAAI_discovery_006_13 認識土壤水 95_DAAI_discovery_006_14 台灣水資源的引用分布 95_DAAI_discovery_006_15 室內循環水養殖模型 95_DAAI_discovery_006_16 屏東平原上的二峰圳 95_DAAI_discovery_006_17 地下水管理之蓄豐濟枯 95_DAAI_discovery_006_18

(34)

  人工地下水補注研究 95_DAAI_discovery_006_19 【大愛】發現之《憶海迷蹤》 95_DAAI_discovery_007 大腦儲存記憶的位置與機制 95_DAAI_discovery_007_01 大腦皮質的組成 95_DAAI_discovery_007_02 大腦海馬迴的記憶作用介紹 95_DAAI_discovery_007_03 海馬迴記憶作用範例:嬰兒對母親的 辨識 95_DAAI_discovery_007_04 大腦神經細胞的記憶接收與傳遞機制 95_DAAI_discovery_007_05 人類如何提取腦區中的記憶 95_DAAI_discovery_007_06 大腦突觸的可塑性與增強學習 95_DAAI_discovery_007_07 記憶的分類:陳述性記憶 95_DAAI_discovery_007_08 記憶的分類:非陳述性記憶 95_DAAI_discovery_007_09 非陳述性記憶之制約的情緒記憶 95_DAAI_discovery_007_10 記憶的喪失 95_DAAI_discovery_007_11 失智症的發生與過程 95_DAAI_discovery_007_12 阿茲海默症案例 95_DAAI_discovery_007_13 阿茲海默症的特徵解說 95_DAAI_discovery_007_14 阿茲海默症患者大腦的病徵 95_DAAI_discovery_007_15 阿茲海默症的分類 95_DAAI_discovery_007_16 大腦記憶與靈活度的維持 95_DAAI_discovery_007_17 【大愛】發現之《人工濕地》 95_DAAI_discovery_008 環境中由污水開始的食物鏈 95_DAAI_discovery_008_01 潮間濕地的生態環境 95_DAAI_discovery_008_02

(35)

濕地過濾水源的功能 95_DAAI_discovery_008_03 薛弘明開始他發展人工濕地的源起 95_DAAI_discovery_008_04 人工濕地濾淨水質的方法 95_DAAI_discovery_008_05 人工濕地的架構 95_DAAI_discovery_008_06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中的人工濕地_上 95_DAAI_discovery_008_07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中的人工濕地_下 95_DAAI_discovery_008_08 人工濕地中水生植物的淨化功能 95_DAAI_discovery_008_09 福壽螺的天敵 95_DAAI_discovery_008_10 台東關山的濕地 95_DAAI_discovery_008_11 人工濕地位置的選擇 95_DAAI_discovery_008_12 人工濕地的營造與設計 95_DAAI_discovery_008_13 人工濕地之生態工程 95_DAAI_discovery_008_14 「人工濕地」的意義 95_DAAI_discovery_008_15 營造人工濕地與週遭居民的關係 95_DAAI_discovery_008_16 人工濕地水質淨化分析 95_DAAI_discovery_008_17 人工濕地水質淨化之有機質檢測 95_DAAI_discovery_008_18 人工濕地的附加價值 95_DAAI_discovery_008_19 【大愛】發現之《漫長的夏天-暖化》 95_DAAI_discovery_009 地球繞行太陽公轉所造成的季節差異 95_DAAI_discovery_009_01 地球暖化的人體溫度比喻 95_DAAI_discovery_009_02 暖化帶來的生物變異 95_DAAI_discovery_009_03 台灣冰河時期的海域環境 95_DAAI_discovery_009_04

(36)

  古代台灣與大陸相連的生物化石證據 95_DAAI_discovery_009_05 暖化後台灣生態的改變 95_DAAI_discovery_009_06 暖化發生的過程 95_DAAI_discovery_009_07 海洋洋流與台灣冰期發生的溫度關係 95_DAAI_discovery_009_08 全球暖化對地球生物造成的影響 95_DAAI_discovery_009_09 溫室氣體 95_DAAI_discovery_009_10 全球暖化對台灣氣候的影響 95_DAAI_discovery_009_11 空氣懸浮微粒對降雨造成的影響 95_DAAI_discovery_009_12 二氧化碳排放量與氣候異常的關連 95_DAAI_discovery_009_13 二氧化碳儲存與淨化:森林與海洋 95_DAAI_discovery_009_14 森林大火與氣候的關係 95_DAAI_discovery_009_15 火山爆發與氣候異常的關係 95_DAAI_discovery_009_16 坦博拉火山爆發對全球氣候帶來的影 響 95_DAAI_discovery_009_17 洋流與漁場的關係 95_DAAI_discovery_009_18 暖化可能造成烏魚不再南下來到台灣 95_DAAI_discovery_009_19 暖化造成的珊瑚白化 95_DAAI_discovery_009_20 聖嬰現象 95_DAAI_discovery_009_21 珊瑚骨骼與聖嬰現象的關係 95_DAAI_discovery_009_22 【大愛】發現之《二郎神的巨眼-遙 測技術》 95_DAAI_discovery_010 攝影與眼睛功能的相似之處 95_DAAI_discovery_010_01 福衛二號與南亞海嘯救災工作 95_DAAI_discovery_010_02

(37)

福衛二號的遙測功能 95_DAAI_discovery_010_03 福衛二號與梅拉比火山觀測 95_DAAI_discovery_010_04 福衛二號對台灣的觀測與紀錄 95_DAAI_discovery_010_05 福衛二號與輪船漏油事件 95_DAAI_discovery_010_06 衛星影像對國土與災害的紀錄功能 95_DAAI_discovery_010_07 衛星影像的處理 95_DAAI_discovery_010_08 遙測鏡頭的製造原理 95_DAAI_discovery_010_09 衛星遙測的全色態與多頻譜影像 95_DAAI_discovery_010_10 機載高光譜儀技術 95_DAAI_discovery_010_11 機載高光譜儀技術與精準農業_上 95_DAAI_discovery_010_12 機載高光譜儀技術與精準農業_下 95_DAAI_discovery_010_13 無人飛機的研製重鎮 95_DAAI_discovery_010_14 蕭飛賓之無人飛機的研製技術 95_DAAI_discovery_010_15 無人飛機 UAV 的用途 95_DAAI_discovery_010_16 【大愛】發現之《蘭陽文化空白的ㄧ 千年》 95_DAAI_discovery_011 宜蘭遺址五個不同的文化系統 95_DAAI_discovery_011_01 丸山文化的遺址與文物 95_DAAI_discovery_011_02 丸山文化的遷移與交流 95_DAAI_discovery_011_03 蘭陽平原的古氣候研究 95_DAAI_discovery_011_04 花粉化石的處理過程 95_DAAI_discovery_011_05 蘭陽平原兩千年前的環境與氣候 95_DAAI_discovery_011_06

(38)

  丸山文化與淇武蘭文化、五十二甲文 化之間的關聯與差異 95_DAAI_discovery_011_07 蘭陽平原古氣候變遷_水青岡花粉化 石 95_DAAI_discovery_011_08 蘭陽平原古氣候變遷_七彩湖底植物 沉積物研究 95_DAAI_discovery_011_09 蘭陽平原古氣候變遷_大鬼湖底植物 沉積物研究 95_DAAI_discovery_011_10 蘭陽平原古氣候變遷_鴛鴦湖底植物 沉積物研究 95_DAAI_discovery_011_11 蘭陽平原古氣候變遷_梅花湖底植物 沉積物研究 95_DAAI_discovery_011_12 蘭陽平原古氣候變遷與人類文明空白 的年代_ 關鍵的兩千年前 95_DAAI_discovery_011_13 【大愛】發現之《深入地底脈動—台 灣火山實探》 95_DAAI_discovery_012 龜山島附近的海底熱泉與海底火山探 勘 95_DAAI_discovery_012_01 龜山島附近的海底構造 95_DAAI_discovery_012_02 龜山島活火山證據 95_DAAI_discovery_012_03 龜山島噴發年代鑑定 95_DAAI_discovery_012_04 龜山島與台灣島上其他火山的差異 95_DAAI_discovery_012_05 龜山島形成過程的探勘與調查 95_DAAI_discovery_012_06

(39)

龜山島若爆發對台灣本島可能產生的 影響 95_DAAI_discovery_012_07 龜山島防災監測技術 95_DAAI_discovery_012_08 雷射測距與一般航空遙測的差別 95_DAAI_discovery_012_09 地下岩漿庫如何幫助預測火山的噴發 95_DAAI_discovery_012_10 氦同位素對火山偵測的意義 95_DAAI_discovery_012_11 火山偵測之地溫監測 95_DAAI_discovery_012_12 火山偵測之地震監測_上 95_DAAI_discovery_012_13 火山偵測之地震監測_下 95_DAAI_discovery_012_14 龜山島之海底火山監測 95_DAAI_discovery_012_15 【大愛】發現之《來自遠古的訊息-化石》 95_DAAI_discovery_013 化石的種類 95_DAAI_discovery_013_01 化石可以告訴我們的古代秘密 95_DAAI_discovery_013_02 化石形成條件的困難 95_DAAI_discovery_013_03 化石用來鑑定地質年代 95_DAAI_discovery_013_04 地質年表 95_DAAI_discovery_013_05 出土化石與解讀古地質環境的關聯 95_DAAI_discovery_013_06 化石與台灣的地質(層)分析的關係 95_DAAI_discovery_013_07 台灣的古地質環境 95_DAAI_discovery_013_08 台灣的造山運動與附近島嶼的形成_ 上 95_DAAI_discovery_013_09 台灣的造山運動與附近島嶼的形成_ 95_DAAI_discovery_013_10

(40)

  下 由化石看台灣的地層歷史 95_DAAI_discovery_013_11 造山運動與岩石變形過程 95_DAAI_discovery_013_12 台灣山脈上發現的化石差異 95_DAAI_discovery_013_13 如何透過台灣出土化石解讀古地質環 境 95_DAAI_discovery_013_14 化石的定年法 95_DAAI_discovery_013_15 化石的研究意義 95_DAAI_discovery_013_16 生物學家如何利用化石 95_DAAI_discovery_013_17 台灣出土化石較多的地區 95_DAAI_discovery_013_18 【公視】科技萬花筒之《揭開基因的 奧秘_基因醫藥生物科技_上》 94_PTS_kaleido_001 基因疾病:類早老症 94_PTS_kaleido_001_01 基因疾病:類早老症的發生原因 94_PTS_kaleido_001_02 基因與 DNA 構造解說 94_PTS_kaleido_001_03 染色體上的基因序列與密碼 94_PTS_kaleido_001_04 DNA 模板缺陷與遺傳性疾病的發生 94_PTS_kaleido_001_05 基因疾病:肝糖貯積症 94_PTS_kaleido_001_06 基因疾病:進行性肌肉萎縮症 94_PTS_kaleido_001_07 基因疾病的研究方式 94_PTS_kaleido_001_08 基因遺傳疾病研究:乳癌 94_PTS_kaleido_001_09 基因疾病:巴金森氏症 94_PTS_kaleido_001_10 台灣基因解碼研究現況:榮陽團隊的 94_PTS_kaleido_001_11

(41)

貢獻 【公視】科技萬花筒之《揭開基因的 奧秘_基因醫藥生物科技_下》 94_PTS_kaleido_002 基因醫藥科技的發展 94_PTS_kaleido_002_01 新光醫院-血管新生基因研究 94_PTS_kaleido_002_02 冠狀動脈心臟病之基因治療 94_PTS_kaleido_002_03 抑制癌細胞的基因原理 94_PTS_kaleido_002_04 抑癌基因 P16 的治療方式與成效 94_PTS_kaleido_002_05 癌症的治療方式 94_PTS_kaleido_002_06 樹突細胞的抗癌原理 94_PTS_kaleido_002_07 基因轉殖技術_上 94_PTS_kaleido_002_08 基因轉殖技術_下 94_PTS_kaleido_002_09 基因技術在器官移植上的表現 94_PTS_kaleido_002_10 基因晶片的發展與優點_上 94_PTS_kaleido_002_11 基因晶片的發展與優點_下 94_PTS_kaleido_002_12 【公視】科技萬花筒之《基因科技對 倫理、法律、社會之影響_上》 94_PTS_kaleido_003 人類基因體研究計劃 94_PTS_kaleido_003_01 基因生物科技與倫理論文 94_PTS_kaleido_003_02 植物基因改造 94_PTS_kaleido_003_03 動物基因改造 94_PTS_kaleido_003_04 基因改造食品所產生的問題與消費者 的認知 94_PTS_kaleido_003_05 基因療法與基因疾病 94_PTS_kaleido_003_06

(42)

  早發性單一基因疾病:地中海型貧血 94_PTS_kaleido_003_07 早發性基因疾病:唐氏症 94_PTS_kaleido_003_08 晚發性基因疾病:杭汀頓氏舞蹈症 94_PTS_kaleido_003_09 巴金森氏症的故事:作曲家李泰祥 94_PTS_kaleido_003_10 基因檢驗帶來的衝擊 94_PTS_kaleido_003_11 【公視】科技萬花筒之《基因科技對 倫理、法律、社會之影響_下》 94_PTS_kaleido_004 預先檢驗基因疾病帶來的問題與挑戰 94_PTS_kaleido_004_01 基因隱私權與保險 94_PTS_kaleido_004_02 產前基因疾病檢驗 94_PTS_kaleido_004_03 產前基因篩檢與墮胎率的關係_上 94_PTS_kaleido_004_04 產前基因篩檢與墮胎率的關係_下 94_PTS_kaleido_004_05 基因檢驗所帶來的社會問題與政府的 政策回應 94_PTS_kaleido_004_06 體細胞核轉移技術與幹細胞研究 94_PTS_kaleido_004_07 胚胎幹細胞研究及其倫理、法律問題_ 上 94_PTS_kaleido_004_08 胚胎幹細胞研究及其倫理、法律問題_ 下 94_PTS_kaleido_004_09 基因科技與人文關懷的結合 94_PTS_kaleido_004_10 【公視】科技萬花筒之《半導體_在 導電與絕緣之間》 94_PTS_kaleido_005 半導體是什麼 94_PTS_kaleido_005_01 半導體的由來 94_PTS_kaleido_005_02 半導體的發展:非揮發性記憶體 94_PTS_kaleido_005_03

(43)

半導體的發展:隨機存取記憶體 94_PTS_kaleido_005_04 台灣半導體發展的源起_上 94_PTS_kaleido_005_05 台灣半導體發展的源起_下 94_PTS_kaleido_005_06 半導體在台灣 94_PTS_kaleido_005_07 晶圓的製造與功能_上 94_PTS_kaleido_005_08 晶圓的製造與功能_下 94_PTS_kaleido_005_09 半導體之光電元件 94_PTS_kaleido_005_10 台灣半導體的未來展望 94_PTS_kaleido_005_11 【公視】科技萬花筒之《電子腦袋_ 硬體》 94_PTS_kaleido_006 電腦內部硬體元件介紹 94_PTS_kaleido_006_01 早期的電腦介紹_上 94_PTS_kaleido_006_02 早期的電腦介紹_下 94_PTS_kaleido_006_03 電腦王國-台灣-的崛起 94_PTS_kaleido_006_04 電腦王國-台灣-的現況_上 94_PTS_kaleido_006_05 電腦王國-台灣-的現況_下 94_PTS_kaleido_006_06 電腦王國-台灣-的未來_上 94_PTS_kaleido_006_07 電腦王國-台灣-的未來_下 94_PTS_kaleido_006_08 【公視】科技萬花筒之《電腦及週邊 設備的發展_軟體》 94_PTS_kaleido_007 電腦程式語言_上 94_PTS_kaleido_007_01 電腦程式語言_下 94_PTS_kaleido_007_02 電腦作業系統介紹_上 94_PTS_kaleido_007_03 電腦作業系統介紹_下 94_PTS_kaleido_007_04 電腦應用軟體介紹_上 94_PTS_kaleido_007_05

(44)

  電腦應用軟體介紹_下 94_PTS_kaleido_007_06 電腦遊戲軟體_上 94_PTS_kaleido_007_07 電腦遊戲軟體_下 94_PTS_kaleido_007_08 軟體的現況與未來_上 94_PTS_kaleido_007_09 軟體的現況與未來_下 94_PTS_kaleido_007_10 【公視】科技萬花筒之《無垠的聯繫 _無線通訊》 94_PTS_kaleido_008 行動網際網路用途介紹 94_PTS_kaleido_008_01 行動網際網路用途_手機_上 94_PTS_kaleido_008_02 行動網際網路用途_手機_下 94_PTS_kaleido_008_03 無線上網_WAP 94_PTS_kaleido_008_04 無線上網_i mode 94_PTS_kaleido_008_05 個人無線通訊網路 94_PTS_kaleido_008_06 衛星通訊 94_PTS_kaleido_008_07 國科會-科技發展的推手 94_PTS_kaleido_008_08 無(線)限的未來 94_PTS_kaleido_008_09 【公視】科技萬花筒之《資訊的高速 公路_網路科技》 94_PTS_kaleido_009 寬 頻 - 高 品 質 的 通 訊 網 路 -Cable Modem 94_PTS_kaleido_009_01 寬頻-高品質的通訊網路-ADSL 94_PTS_kaleido_009_02 寬頻-高品質的通訊網路-光纖 94_PTS_kaleido_009_03 國科會與電信國家型計劃_實驗網路 94_PTS_kaleido_009_04 國科會與電信國家型計劃_遠距醫療 計畫 94_PTS_kaleido_009_05

(45)

國科會與電信國家型計劃目標 94_PTS_kaleido_009_06 網路安全的重要性 94_PTS_kaleido_009_07 網路安全技術 94_PTS_kaleido_009_08 網路的興衰與未來_上 94_PTS_kaleido_009_09 網路的興衰與未來_下 94_PTS_kaleido_009_10 【公視】科技萬花筒之《厝邊頭尾_ 網路與社會變遷》 94_PTS_kaleido_010 網路發展的歷史進程 94_PTS_kaleido_010_01 網路傳輸的特性 94_PTS_kaleido_010_02 網路與社會文化研究 94_PTS_kaleido_010_03 網路虛擬社群-聊天網站 94_PTS_kaleido_010_04 網路使用情形差異-數位落差_上 94_PTS_kaleido_010_05 網路使用情形差異-數位落差_下 94_PTS_kaleido_010_06 網路使用技術學習門檻_上 94_PTS_kaleido_010_07 網路使用技術學習門檻_下 94_PTS_kaleido_010_08 網路使用的性別差異 94_PTS_kaleido_010_09 布農部落的 e 化進程 94_PTS_kaleido_010_10 【公視】科技萬花筒之《厝邊頭尾_ 網路生活與應用》 94_PTS_kaleido_011 社區網站_宜蘭社區 94_PTS_kaleido_011_01 社區網站_都會大廈_上 94_PTS_kaleido_011_02 社區網站_都會大廈_下 94_PTS_kaleido_011_03 社區網站_地方部落 94_PTS_kaleido_011_04 電子商務_上 94_PTS_kaleido_011_05 電子商務_下 94_PTS_kaleido_011_06

數據

表 7  「科學傳播內容資料庫(3/3)」成果效益自評表 計畫名稱  科學傳播內容資料庫建置(3/3)  計畫主持人  關尚仁教授  計畫經費 (仟元)  95 年度核定經費:3,668 96 年度核定經費:4,692 97 年度核定經費:3,723  99 年度核定經費:5,202  預期目標  本計畫宗旨、目的與目標,詳本報告頁 2。  計畫內容重點簡述  本計畫之策略、特色執行重點與執行方式,詳本報告頁 2-12。  計畫成果重點簡述  本計畫成果簡述,詳本報告頁 13-14。  項目  (請在各項目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文資傳匠工坊專業課程之人才培育目標,為針對具文化資產修復或再利用現場實務工作

有人將傳播新科技演進稱為傳播革命(communication

本校秉承校訓「愛主愛人,求道更 新」,本著基督精神,讓學生在優 良及愉快的環境內,善用資訊科技

„ „ 利用電腦來安排與整合多種媒體,可產生 利用電腦來 更多樣化的作品。如某一段背景配樂在影 片中的哪個時間點開始播放、新聞播報中 子母畫面的相對位置、文字字幕出現在畫

 Request.Cookies[ "Cookie 名稱" ].Value –取得使用者所傳送的 Cookie 內容. 

• 內建元件庫(Common Libraries)則存放了 Flash 提供 的元件,讓使用者自由使用。Flash 內建的元件庫共有 3

3、 輸入文字(Input Text):所產生的文字框具固定寬度,可以讓

流程指標產生 (功能面) 1.資料庫即時性 (如生產規格) 2.單據內容必要 性、功能性 3.表單方式. 流程指標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