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文教學報報 03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文教學報報 03"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文教學報報

本期焦點

www.lungteng.com

.twı w

ww

.lung

.co teng m.tw ww w ng .lu

teng

.com

.tw

從大考國寫談寫作的「 穿」與「透」

part1 前言

part2 新式國寫規範

part3 解構文體分類

part4 建構讀寫合一

part5 結語

www.lungteng.com

03

.twı w

ww.lu

teng ng

.com.tw

www

.lung

teng

.com.tw

龍騰國文教學報報

03

政大附中╱楊曉菁

從大考國寫談寫作的「 穿」與「透」

1 6

5

前言

 

「理解」與「表達」是人際溝通素養中至 為重要的兩個層面,關於「表達能力」又可以分 成兩個向度來看,其一是「口語表達能力」,其 二是「書寫表達能力」,兩者合稱「語文表達能 力」,語文表達能力是國民的基本素養之一。口 語表達與寫作呈現是現代人必備的兩大能力,其 中「寫作力」可視為閱讀能力的接續,閱讀經過 眼睛吸納及大腦咀嚼,並加以思索、辨析、整理 之後,最終能夠透過文字加以表述,所謂的知識 體系才得以深札與塑形,因此,寫作與閱讀實有 密不可分的關係。

寫作訓練不僅個人需要,在與他人連結的應 世過程中,如何適切表現才能達到有效溝通的目

的呢?這是非常值得探究的議題。因此,關於寫 作的諸多考試就不該視為一種八股型態的測試,

而是一種素養能力的檢核。寫作能力的重要眾所 皆知,但是在實際教育現場裡,「寫什麼」與「怎 麼寫」卻一直是大家面面相覷的大哉問,說得出 道理,卻苦無實際的操作策略。

新式國寫規範

臺灣的大學入學考試於寫作項目自107 年度 開始有大變革,大考中心將寫作測驗從選擇題中 另外獨立出來,以八十分鐘的時間書寫兩道題。

請分項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 一 ):有甲生根據上述的實驗結果主張:「人 們比較會記得資訊的儲存位置,而比較不會記得資 訊的內容。」請根據上圖,說明甲生為何如此主張。

文長限80 字以內 ( 至多 4 行 )。( 占 4 分 )

問題( 二 ) :二十一世紀資訊量以驚人的速度暴增,

有人認為網路資訊易於取得,會使記憶力與思考力 衰退,不利於認知學習;也有人視網際網路為人類 的外接大腦記憶體,意味著我們無須記憶大量知 識,而可以專注在更重要、更有創造力的事物上。

對於以上兩種不同的觀點,請提出你個人的看法,

文長限400 字以內 ( 至多 19 行 )。( 占 21 分 ) 上述題型就題幹及寫作要求上來看,屬於 知性型的題目。在題幹上載明「請根據上圖,說 明甲生為何主張『人們比較會記得資訊的儲存位 置,而比較不會記得資訊的內容』」,作答書寫 時必須要根據圖表的內容加以分析形成證據以說 明甲生的主張。因此,就筆者前揭所述的寫作筆 法來看,此題需要的是「說明」的筆法,透過圖 表的訊息轉化成可以說明的文字。在非文學類的 作品中,「說明」的筆法是很常見的,它是一種 客觀的表述方式。

至於問題二則是要每位考生務必提取其中 之一項作為自己贊同的論點,看看在網際網路的 快速發展於學習的效益上,您是支持或反對。作 答時,必須先確立提取一項觀點,而後根據該觀 點,提出適切的論據、論證,以通透且完整的邏 輯來論述。此題在寫作手法的運用上,說明和議 論可能使用得較多,敘事和描寫使用得較少。

( 二 )

楊牧〈夭〉

傾聽小魚澼濺的聲音 張望春來日光閃爍在河面 微風吹過兩岸垂垂的新柳 野草莓翻越古岩上的舊苔 快樂的蜥蜴從蟄居的洞穴出來

看美麗新世界野煙靄靄――

在無知裡成型。你在傾聽 聽見自己微微哭泣的聲音 一片樹葉提早轉黃的聲音。

請閱讀上列詩作,分項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 一 ):詩中有聲音的傾聽,有視覺的張望,

也有快樂與哭泣。作者描寫春天的美麗新世界,

但詩題為何命名為〈夭〉?請從詩句中的感官知 覺與情感轉變加以說明。文長限 120 字以內 ( 至 多6 行 )。( 占 7 分 )

問題( 二 ):普魯斯特 (Proust, M.) 在《追憶逝水 年華》中說:「一小時不僅僅是一個小時,它是 一只充滿香氣、聲響、念頭和氛圍的花缽」,說 明時間的認知與感官知覺及感受有關。楊牧的

〈夭〉透過感官描寫,傳達季節的感知,請以「季 節的感思」為題,寫一篇文章,描寫你對季節的 感知經驗,並抒發心中的感受與領會。( 占 18 分 )

屬於此題的第一小題要學生回答何以作者 描寫的是屬於春天的美麗新世界,但詩題卻命名 為〈夭〉,並且必須從詩作中的感官知覺與情感 轉變來分析說明。楊牧詩中有聽覺、視覺的摹 寫,甚至使用了移覺的手法。全詩在前六行呈現 一種春暖花開、萬物回春的愉悅生命力,但是到 了第七行「在無知裡成型。你在傾聽」,其中「無 知」一詞埋下下文的伏筆,「無知」是稱讚也是 嘲諷,稱許世界又有新的開始、新的氣象、新的 希望;嘲諷的是,世界再如何絢爛繽紛,終將凋 零,這是命定的必然,也是輪轉的必然,於是詩 人有了「預見」的悲傷。因此,才有以下的「聽 見自己微微哭泣的聲音,一片樹葉提早轉黃的聲 音」的詩句,哭泣聲是聽覺摹寫,而「樹葉提早 轉黃的聲音」則是屬於「移覺」的技巧,將視覺 可見的樹葉轉黃透過「聽覺」來描述,予人躍然 紙上的真實感。詩人在四季的變化中「看見」生 命的紋路及脈絡,在歡樂時,「預見」凋零是必 然的宿命,且終將降臨,淡淡的愁就跟著上了 心。詩人有著早夭的老靈魂,此詩的情感轉折與 李商隱的名句「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 成」有異曲同工的融通。

而關於長文寫作「季節的感思」,學生可以 自我發抒不設限。我以為生老病死的歷程正如同 春夏秋冬的遞嬗推移,每個歷程、每個節候都各 有風景,循環圓滿後,希望一切化作春泥更能護 花。而這種種的感思正因為人乃是有情之靈,誠 如歐陽脩所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 護花」,人生在世,一息尚存,情自常伴,太上 能忘情,最下不及,情之所鍾,正在我輩。人類 的有情遂對外物有了更多感懷。此一大題是典型 的「情意型」寫作,需要感人、動人,因此除了 能流暢表達所感所思之外,還要能適切舉例說故 事,所以,敘事和描寫的手法在這樣的題型中顯 得非常重要。

因應新課綱及國寫的需求,「讀寫合一」的 訓練非常重要,閱讀如何轉化成書寫的燃料?文 本往往具有複合性的思維,因此,進行閱讀教學 時,嘗試從多元角度進行解讀(例如:作者中心、

文本中心及讀者反應)是一種必然的思維訓練及 激盪。另外,也可以透過訓練學生嘗試以「敘事、

描寫、說明、議論」等四種手法來分析、理解文 本,這才是讀寫結合的實際體現。

結語

寫作教學可以視為是「文字」→「文學」→

「文化」的過程,其終極目的是培植文化素養。

教授文學的目的不在於教文學書寫技巧、修辭及 意象經營,而是透過文本,培養學生體會同理他 人的感受、洞察人性、了解人生。

大考國寫的題目設計其實是一種「讀寫合一」

的訓練,在「閱讀」完文本後,根據題幹的要求,

從文本中進行提取、分析、歸納進而延伸的能力。

「知性型」題目的要求接近一般的「語文表達力」,

而「情意型」題目則傾向於「文學表達力」。試以 107 年首次出爐的國寫題目來分析:

( 一 )

自從有了電腦、智慧型手機及網路搜尋引擎 之後,資訊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類大腦處理資訊 的方式。我們可能儲存了大量的資訊,卻來不及 閱讀,也不再費力記憶周遭事物和相關知識,因 為只要輕鬆點一下滑鼠、滑一下手機,資訊就傳 到我們面前。

2011 年美國三位大學教授作了一系列實驗,

研究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其中一個實驗的 參與者共有32 位,實驗過程中要求每位參與者 閱讀30 則陳述,再自行將這 30 則陳述輸入電腦,

隨機儲存在電腦裡6 個已命名的資料夾,實驗中 沒有提醒參與者要記憶檔案儲存位置( 資料夾名 稱)。接著要求參與者在 10 分鐘內寫出所記得的 30 則陳述內容,然後再進一步詢問參與者各則 陳述儲存的位置( 資料夾名稱 )。

實驗結果如圖1:

1 頁 107年學測

2 頁 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

- 1 -

非 選 擇 題 ( 共 二 大 題 , 占 5 0 分 )

說明:本部分共有二題,請依各題指示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案卷」上。第一題限作答 於答案卷「正面」,第二題限作答於答案卷「背面」。作答務必使用筆尖較粗之黑 色墨水的筆書寫,且不得使用鉛筆。

一、

自從有了電腦、智慧型手機及網路搜尋引擎之後,資訊科技的發展改變了人類大腦處 理資訊的方式。我們可能儲存了大量的資訊,卻來不及閱讀,也不再費力記憶周遭事物和 相關知識,因為只要輕鬆點一下滑鼠、滑一下手機,資訊就傳到我們面前。

2011 年美國三位大學教授作了一系列實驗,研究結果發表於《科學》雜誌。其中一個 實驗的參與者共有32 位,實驗過程中要求每位參與者閱讀 30 則陳述,再自行將這 30 則 陳述輸入電腦,隨機儲存在電腦裡6 個已命名的資料夾,實驗中沒有提醒參與者要記憶檔 案儲存位置(資料夾名稱)。接著要求參與者在10 分鐘內寫出所記得的 30 則陳述內容,

然後再進一步詢問參與者各則陳述儲存的位置(資料夾名稱)。實驗結果如圖1:

請分項回答以下問題。

問題(一):有甲生根據上述的實驗結果主張:「人們比較會記得資訊的儲存位置,而比 較不會記得資訊的內容。」請根據上圖,說明甲生為何如此主張。文長限80 字以內(至多4 行)。(占 4 分)

問題(二):二十一世紀資訊量以驚人的速度暴增,有人認為網路資訊易於取得,會使記 憶力與思考力衰退,不利於認知學習;也有人視網際網路為人類的外接大腦 記憶體,意味著我們無須記憶大量知識,而可以專注在更重要、更有創造力 的事物上。對於以上兩種不同的觀點,請提出你個人的看法,文長限400 字 以內(至多19 行)。(占 21 分)

圖 1 記憶測試結果 記得內容

也記得位置 記得內容 不記得位置

不記得內容

記得位置 不記得內容 也不記得位置

備註:

文中所錄107 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試題取自大學 入學考試中心 http://www.ceec.edu.tw

2018.05.14

(2)

www.lungteng.com

.twı w

ww.lu

teng ng

.com.tw

www

.lung

teng

.com.tw

龍騰國文教學報報

03

4 3

2

並且,在命題思維與原則中,大考中心也有 所更新及創見,他們提出三項理念:(一)注重 人文與自然、理性與感性、原理與實用、傳統與 現代的結合。除了考量不同學系共同的語文表達 需求之外,更期望與大學通識教育「統整人格與 知識」的目標相聯結,使測驗不祇是甄選工具,

更富有教育意義。(二)貼近生活經驗,切合社 會脈動。強調「題材生活化」,一方面增加考生 的親切感、減低應考的緊張度,一方面亦促使考 生多留意身邊的問題與現象,不致對周遭環境疏 離、對社會事務漠然,窄化了人生的視野。(三)

強化分析理解,促進多元思考。強調「思考多元 化」,希望考生能在不同性質材料的引導下,對 試題所提出的問題或現象,忠實地寫出個人理性 分析後的意見或內心感受,不必為了迎合固定的 意識框架而虛矯造作。這樣的訴求理念,的確是 可以具體落實寫作的培植及後續的增強。

大考國寫主要是屬於「閱讀型寫作」,也就 是閱讀完文章後,依據題幹需求來應答及書寫,

這種題型設計強調「讀寫合一」的能力,讀寫合 一重視閱讀的「輸入」,經過大腦的思辨與分析 之後,再透過書寫「輸出」以表達個體的思維。

而在題型方面,主要分成兩大層次:情意型及知 性型。情意型是一個大題式的長文寫作,著重在 記敘描寫的抒情寫作;而知性型則是分為3~4 題 的短文寫作,著重在客觀分析歸納與主觀評論。

大考中心對於兩大層次題型的分野說明如下:

( 一 ) 知性的統整判斷能力

測驗考生是否具備統整判斷的能力,評量內 容包括:

(1) 能否正確解讀文字或圖表,適當分析、

歸納,具體描述說明。

(2) 能否針對各種現象提出自己的見解。

此知性類的實用文本內容不必然非得是科 學或理工,也可以是哲學、歷史、文學、藝術

……只要文章目的在傳達訊息與資料,分析、歸 納、演繹、比較、表達意見與批評,都可歸於實 用文本,此類文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比例極高。

( 二 ) 情意的感受抒發能力

測驗考生是否具備情意、想像等感性的表達 能力,評量內容包括:

(1) 能否具體寫出個人實際的生活經驗。

(2) 能否真誠表達內心的情感。

(3) 能否發揮想像力。

透過大考中心的說明,我們可以簡單詮釋,

「知性」是傾向於「宏觀論述」;而「情意」則 偏於「微觀視野」。「知性型」文章必須注意的 是,寫作者要有較多部分的「說明」原委,而後,

加以「評價」或是「議論」,因此,它必然有客 觀部分的論述,是以一種普世型的概念來陳述,

以達到讀者群得以共同理解的普遍認知。

「情意型」的書寫,因為重視個人的情意殊 相,所以要有細節,也注重深入,當一件事物進 行細節的深入分析後,就有「主觀」的個人意識 或情感出現了。情動於衷,因為「動心」而後「動 情」;因為外物「觸動」,進而內心「感動」。

凡是真情,往往不是實錄,因為人之真情,隨人 而異,個別差異太大,但正因為這樣的差異,文 章的精彩度也就在此浮現了。

不過,我們了解,沒有任何一篇文章可以絕 對二元區分成「知性型」或是「情意型」,多數 的文章應該是兼而有之,而差異點僅是何者的成 份較多。所以,面對大考的寫作試題時,如何審 題是重要的,釐清並辨析題意是寫作的起手式,

也是必要的蹲馬步工夫,題目是期待你解決問題 嗎?如果是,那麼問題解決就不要有過多形容 詞,該呈現的是具象的實體,是篤定的分析與見 解。若文章需要你情感發抒,那麼,請用心用情 進入文本中滾動,與之浮沉,再游出水面。所謂 的「感時傷懷」、「觸景生情」、「情以物興」、

「因事即情」等等之語都是屬於因外在人事物所 引起的情意創發。

所以最理想的寫作狀態是知性與情意兼顧,

未來社會需要的觸類旁通、批判思考、運用資訊 等等的能力,而這是得以透過論說寫作加以訓練 的。不過論說最重要在於見解,學生囿於年紀與

經歷難免有所不足。記敘抒情的文章亦然,社會 上並不需要那麼多文學家,其實無需人人寫一手 美文。但必須培養解讀文本、掌握意象的分析與 鑑賞的能力,這是一種文化素養及審美視野,而 這樣的能力正是文學得以跨界到文創的重要樞 紐。

解構文體分類

 

在談論中文寫作的具體落實之前,我們不妨 透過英文寫作的形式與內容來進行對比分析與思 考。

在中文文體裡常常聽到「抒情」這樣的字 眼,但,考察英文中,並沒有特別分類出抒情這 樣的文體,也就是說在英文中找不到適切並且相 對應的詞語。令人好奇的是,難道英文作品中不 需要有抒發情感之處嗎?經由閱讀一些英文作品 及進行專家訪談之後,我們發現,英文寫作裡並 非沒有抒情這樣的需求及企圖,但是,英文裡認 為所謂抒情的展現,是藉由敘事、描寫、說明、

議論……等不同的寫作方法來呈現與完成。簡而 言之,抒情應該是一種寫作的「目的」,任何作 品無非是在傳達作者的「情意」或「情志」。所 以,「抒情」以廣義而言,是所有作品的終極目 的,而敘事、描寫、說明、議論等則是屬於寫作 的具體「手法」。「目的」與「方法」是不同的 概念與內涵。

因此,我們常常聽到的記敘文、抒情文、論 說文、應用文等中文的文體類別,除了應用文之 外,其餘文體分類都有失之偏頗的現象,例如:

我們熟悉的親情書寫代表作品──琦君的〈髻〉

該是記敘文還是抒情文呢?以上兩種說法各有其 擁護者,我們知道任何一篇文章,絕非僅由某單 一的寫作手法完成的,也就是說〈髻〉一文除了 記敘之外,也運用了其他寫作手法,所以,不能 以「記敘文」或「抒情文」來簡單包括。

我們嘗試以OECD(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 織)中關於PISA 閱讀素養檢測裡對於文本架構 的敘述,來明瞭西方思維裡於文體、文類等之概 念。

( 一 ) 敘事文

「敘事文」是一種用來提及描寫對象時間屬 性的文體。敘事文一般用來回答「時間點」或「先 後順序」的問題( 如小說、短篇故事、傳記、連 環圖畫等)。

承上段所言,「敘事」特別強調線性時間 中人物、事物的推展及變化歷程。例如〈蘭亭集 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 會稽山陰之蘭亭,脩禊事也。」這句話便是典型 的敘事句,交代某個時間節令裡的一場文人聚 會。又如〈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此句也是屬於交 代人事時地物等資訊的敘事技巧。

( 二 ) 描寫文

「描寫文」是一種用來提及描寫對象空間屬 性的文體。描寫文一般用來回答「什麼事物」的 問題( 如遊記或日記等 )。

所謂「描寫」的內涵是藉由文字的敘述,讓 讀者覺知作者所欲表達的感官經驗,以喚起讀者 的共鳴。從英文原文的定義進行比較,我們發現 敘事文和描寫文的主要差異:前者所強調的是時 間性(in time);後者則是空間性 (in space)。例如:

〈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 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 汀蘭,郁郁青青。」又如〈晚遊六橋待月記〉:「由 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歌 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

便是典型的「描寫」手法。

( 三 ) 說明文

「說明文」所呈現的內容通常是複合概念或 思維構想的闡述,有時也是某些可以再分析的概 念小元素。「說明文」通常能夠提供關於「如何」

這類問題的答案。如學術性的小論文、人口趨勢 圖表……。

說明文主要任務是「說明」予大眾知曉,像 是: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表達意念等等,它通 常具有知識性、客觀性、說明性的傾向。例如:

藥物使用說明書上載:「本品為新的鈣離子拮抗 劑,選擇性作用在末梢的血管,是一種降血壓及 預防心絞痛的藥物……」

( 四 ) 議論文

「議論文」主要呈現個人對於概念、論點的 主張,「議論文」通常提供「為什麼」這類問題 的答案。另一個重要的附加分類是具有說服性。

更進一步來說,議論文是利用推理、演繹、

歸納等具有邏輯的方式,將自己的主張論點透過 論據予以完整闡釋。因此,作者通常帶有說服的 意味,希望個人的見解獲得他人認同。如〈赤壁 賦〉:「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 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 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 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此句 是蘇子對於人生的變與不變所發抒之個人見解,

屬於主觀見地的議論筆法。

PISA 裡對於文體及文類的分類概念及定 義,我認為是比較具有系統性及科學性的論述,

也符合實情。根據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綜合來 說,抒情表意是任一作者寫作時的終極目的,為 了完成抒情表意的目的,作者可以運用多樣的寫 作方法來呈現,例如:敘事、描寫、說明、議論 等等。常常聽到的「由景入情」、「感物傷懷」、

「因事興懷」……等等,無非都是透過上述四種 寫作手法,再依據主題的大小、輕重、主從……

等等關係來加以完成。而其中,「敘事」及「描 寫」是最容易讓人產生混淆的(這兩者於教學現 場上常常混合成「記敘」一詞)。純敘事容易流 於單調直線,若能輔以描寫,會顯得更有深度且 細膩,這也就是當代極為流行的「故事力」,說 故事就是要憑藉敘事和描寫兩者協力進行。以下 將純粹敘事手法與敘事加上描寫手法之後的差 異,舉例以供參照:

敘事手法:

北國雪地的寒冷,常常凍得讓人全身失去 知覺,我得時常摸摸五官,才能確定它的存在。

敘事加描寫手法:

那是一片極為刺眼的白,陽光藉著滿地白雪 的反射,硬生生地闖進眼裡。原先因著玩性,我 在大雪裡奔跑、嬉戲,而後驚覺,那乾冷幾近沒 有溼度的空氣,在暴露的手、臉頰、嘴唇上扒開 一道道裂痕,痛感隨著陣陣的風愈顯強烈。肅 殺的北風硬是灌進鼻腔,凍結氣管、肺泡,乃至 全身那屬於亞熱帶的血液。於是,我真正明白,

北國的冬天是多麼的不友善。

建構讀寫合一

情意型文本,其中的「敘事」與「描寫」成 分必然比較多,透過睹物思情、觸景生情……來 興發情意;而知性型文本則需要更多的「說明」

以提供證據或理論來支撐作者生發「議論」的必 要。

以下圖表將上述四種重要的寫作手法融合 大考的知性與情意命題交融出寫作的輕與重之份 量,以供參酌及思考。

敘 事

說 明

描 寫

議 論

情意必備 知性常備

知性必備 情意常備

情意必備 知性常備

知性必備 情意常備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E-C2 與他人互動時,能 適切運用語文能力表達個人 想法,理解與包容不同意 見,樂於參與學校及社區活 動,體會團隊合作的重要 性。. 藝-E-B2

掌握文本要 旨、發展學習及 解決問題策略、 初探邏輯思 維, 並透過體驗與 實踐,.

透過國語文學習,掌握 文本要旨、發展學習及 解決問題策略、初探邏 輯思維,並透過體驗與 實踐,處理日常生活問

佛教作為一種傳統文化,與其他所有中國傳統文化一樣,由 近代肇端的現代轉型依然面臨艱巨的任務,古今接軌的全面性和恰

魯珀特方塊在提出 300 多年以後依然被人提及是因為它與我們直覺相悖。 不過, 在理性分 析得到了確鑿結論後值得再來看當初的不切實際的想法。

道教人學、道教養生學、道教內丹學 以及自然辯證法、管理學等的教學和 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原創性理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設有文教法律碩士班及原住民文

思維策略簡報 教學系統 課文短片 快樂閱讀花園 閱讀策略短片 閱讀策略簡報 課文分析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