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次專題課程─文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第二次專題課程─文學"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次專題課程─文學 文學與詩

台大中文系 蔡瑜教授

12407 洪才登

一、 重點整理

1. 人的問題必須由人來解決,而非科技的進步即能解決的。又由於每個時代人們 的問題不同,所以每個時代都有其代表思想。

2. 詩須以細膩的心去創作、欣賞、咀嚼,但現代社會的速食主義使得人們看待事 物時不再細膩。

3. 陶淵明擺脫了世俗的價值觀,回歸自我。故在忙碌緊張的現代社會受到推崇。

﹝一個理想的境界﹞

﹝何謂詩﹞

1. 詩的內容與形式合一:詩人以最符合需求的形式,來承載心中的感受,使感受得 以注入成為新生命。如果只有內容沒有形式,就算再美的感受也難以傳達;而好 的、正確的形式則可讓美感加深。詩的內容與形式的關係就像人的靈魂及肉體。

2. 韻律化:詩的韻律化使人在朗誦時能夠更加的生動地表達情感,使詩更親近於 人。而使用不同的字數、平仄也使得韻律更靈活,恰當的表現其氣勢、情感、

Feeling。

3. 新詩及雜言詩順從的是心情的韻律。

4. 對偶也是一種韻律,是一種音與義的韻律。

5. 詩中的句子不一定有其因果關係,常出現句與句間有跳躍、平行的關係。但詩中 的每一句子皆為架構完整的意像所須。

6. 詩同時具有文字美及音律美。

7. 讀詩須具有良好的想像、聯想力、及細膩的心、不斷的思索。而詩的境界會隨生 命階段之不同而有不同的體悟及共鳴。

﹝何謂詮釋﹞

1. 詮釋是一種對話關係。是對詩,也是對自己的對話。由詩而起,也在詩中結束。

你從詩中提問並思索、咀嚼,詩﹝文﹞給你一個方向,而你給詩一個詮釋。

2. 詮釋是一種開放式的思考,而非現在、自我的封閉思考,他/她會隨生活經驗的 累積而有不同的答案。

3. 詮釋是對於詩本身,而非作者。但在詮釋的過程中也許可以窺見部分的作者。因 為當一件作品完成時,他/她便有了自我的生命,而非作者的生命。詮釋就是人 與這個詩的生命對話、描述他/她,甚至給詩一個新生命。

4. 對話必須以「聆聽」作為基礎,你/妳必須先仔細聆聽詩說了些什麼,仔細思考

﹝索﹞,並做出現我可以給的最好回答。而這個回答﹝詮釋﹞會被不斷的思索,

加入更好更豐富的回答,不斷修正前見,融合人與詩﹝及其他人﹞的視域,做出

(2)

更多元、﹝逼近﹞全方位的詮釋。

5. 為了做到更完美的詮釋,人必須了解自我的有限性並做開放性之思考。

二、 心得

科技使得人類生活更加便利,但無形中也降低了人的某些能力,線今日的通訊如此 便利,許多因距離而產生的情感較以前減少許多。而快速的工具、交通,不但未使人的 時間多出,反而越來越忙碌。物慾並未隨科技進步得到滿足,反倒因為新科技創造了更 多的物慾。當一個社會物慾高漲,人人追求金錢時,又有多少人能靜一下心來聆聽一首 詩呢?當今的文學有許多也速食化了。人與人、物的情感逐漸薄弱。社會上有遠見深慮 的人太少,人們往往只看到最表面的那層。教科書的標準化答案,使人的思考創造力減 弱。在這樣的環境下,又有多少人有能力與詩相會呢?國中的老師們鮮少帶領我們做自 我的詮釋﹝有的因為時間不夠、有的是因為自己也不甚了解、有的也是在標準答案下被 灌水泥、也有的因為考試也只會考標準的、教師手冊中的,讓我們有其他的想法考試就 不會「對」、更有的也許認為我們年紀太小,無法體會一些東西。﹞總是一昧地灌輸標準。

當一個社會的每一個人腦袋都被灌水泥固定,失去自我的創造思考能力,又怎麼能與詩 相會?而這個社會又怎麼有生命力延續下去呢?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與人類日常生活有關的科學技術中的應用也日趨廣泛。我們相信,為了

學科學在現今國際科技和人才競爭力方面,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在與人類日常生

數學科學在現今國際科技和人才競爭力方面,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在與人類日常

數學科學在現今國際科技和人才競爭力方面,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在與人類日常

在中學時期, 求方程式是代數學上面的重要課題。 在一元方程式方面, 我們學會了利用公 式求一元一次、 二次方程式的解, 也知道它們的圖形是直線或拋物線。 在圖形是曲線的一元三次 以上的方

透過學習「放射現象和核能」、「能量和能源的使用」和「天文學和航天科學」的相關課題,讓學生了解人類活動(例如

學習技巧培訓課程 —— 訓 練學生的創造力、思維能力、個 人協作及團隊精神。加強理論部 分,使學習風格不同的學生均能 得益。. 一般性增潤課程 ——

答: 「資訊及通訊科技」課程旨在使學生獲得知識及實用技能,讓學 生明白運用相關科技去解難所涉及的操作過程,並從中建立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