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食物能量密度食物能量密度食物能量密度食物能量密度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食物能量密度食物能量密度食物能量密度食物能量密度"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食物能量密度 食物能量密度 食物能量密度 食物能量密度

「碳水化合物或是脂肪,哪一種食物比較容易導致肥胖?」這個問題 在歐美醫學界已經討論了將近 30 年,最近有了結論~脂肪比碳水化 合物容易胖。

國內從前年開始流行低胰島素減肥法,某些人刻意強調碳水化合 物尤其是澱粉對減肥的害處,反而忽略了脂肪對肥胖形成的重要性。

因此許多人誤以為吃碳水化合物比吃脂肪容易胖,其實這是錯誤的觀 念。以下我就這兩種食物的能量密度,飽足感,細胞對營養素利用的 優先順序以及食物的產熱效應等四方面來做比較。

首先談能量密度。能量密度是指一種食物每單位重量內所含的熱 量,同樣是一公克食物,脂肪含熱量為 9 仟卡,碳水化合物才 4 仟卡,

而食物的飽足感是與該食物的重量及體積有關的,與熱量無關,因此 吃脂肪很容易不知不覺就吃進去過多熱量的!所以就能量密度而 言,脂肪比碳水化合物容易胖。

接著我們談飽足感。在三大營養素脂肪、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 中,飽足感最低的是脂肪,其次是碳水化合物,飽足感最高的是蛋白

(2)

質,由於脂肪缺乏飽足感,因此脂肪很容易吃過多而不自覺。

第三個方面就細胞對營養素利用的優先順序來探討。人體細胞與 生俱來就有的特性是優先利用葡萄糖當做能量來源(而不是脂肪 酸),因此碳水化合物攝取後,很容易會被消耗掉當做細胞能量來源,

而脂肪就不容易被細胞利用來當能源,因此吃脂肪容易囤積在體內。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營養專家們在 1994 年就做了實驗,發現當 一個人多吃了碳水化合物後,細胞同時也會多消耗葡萄糖,結果這些 多攝取的碳水化合物只有 75﹪會被儲存在體內;反之,當一個人多 吃了脂肪後,細胞卻不會增加脂肪酸的消耗(燃燒利用),於是多吃 的脂肪有 95﹪都被儲存在體內。

也許有人會說,多吃了的碳水化合物也可轉變成脂肪囤積在體 內,不錯,這是一種人體的生理現象,但是人體由碳水化合物來合成 脂肪的能力每天才 15~20 公克而已,去年(2003 年)丹麥哥本哈根 大學的 Quistorff 及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的 Hellerstein 分別在二個 不同大學用放射性同位素追蹤我們所吃進去的碳水化合物跑到那裡 去,證實了這個看法,也就是說,人類要靠吃進去的碳水化合物來合

(3)

成體脂肪大約需要 50~66 天才會胖 1 公斤,這是微不足道的。也不是 大部分肥胖者肥胖的主要原因。

最後我們來比較脂肪及碳水化合物二者的產熱效應

(thermogenesis)。所謂產熱效應,是指一種食物吃下去以後,在消 化、吸收及儲存過程中所要消耗的熱量,脂肪的產熱效應是 2~3﹪,

碳水化合物是 6~8﹪,也就是說,當我們吃進去 100 仟卡的脂肪後,

有 97~98 仟卡會淨留在體內,而當我們吃進去 100 仟卡的碳水化合物 後,只有 92~94 仟卡會淨留在體內,因此就減肥而言,脂肪是比碳水 化合物不利的。

總之,由食物的能量密度,飽足感,細胞對營養素利用的優先順 序以及食物的產熱效應等四個因素的分析看來,脂肪比碳水化合物容 易導致肥胖是無庸置疑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開始慢慢地降低您的碳水化合物進水閘。如果您想要得到非常具體在哪食物 您和無法吃, 我推薦飲食正如每理查・Bernstein 博士。他做了所有測試對於我 們和消滅了有一個牌子不能被跟蹤的所有食物。終究,

有機化合物 有機化合物、常見的有機化合物、有機聚合物、食品科學 常見的力 力與平衡、摩擦力、超距力、接觸力、壓力、浮力與物體的浮沉 直線運動

「醣」的英文是 carbohydrate(碳水化合物),「糖」的英文 是 simple sugar。而 simple sugar 也是一種 carbohydrate

此定律是研究由若干個物體所組成的物體平衡問体的基礎,也是 分析物體系統中個物體受力時所必須遵詢的原理或力量傳遞之依

有機化合物 有機化合物、常見的有機化合物、有機聚合物、食品科學 常見的力 力與平衡、摩擦力、超距力、接觸力、壓力、浮力與物體的浮沉 直線運動

一、目的: 隨著國人飲食習慣西化,偏好方便即食、高熱量、重味道的速食餐飲食 物,加上坐式生活型態驅使,導致體重過重、體脂肪偏高、BMI 超標 。 …

動物、 植物等有關的隨機現象均在生物統計 (Biostatistics) 的知識範圍之內。 從這個角 度來看, 我們當能理解生物統計給人的拼盤 印象。 這情形與理論數學中的主題鮮明, 層次

3、若密度小於水的物質,投入水中時,即呈現半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