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自我探索課程 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自我探索課程 1"

Copied!
1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主要的目的在說明本研究的方法與程序。根據上述研究動機、研究目的 與文獻探討後,本研究以準實驗研究法為主,以臺北市某國中七年級學生為研究 對象,以「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與「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為研究工具,

透過「自我探索課程」的實施,欲了解能否提高國中生的自我效能與生活適應。

本章共分為六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與設計;第二節為研究對象;第三節為 研究工具;第四節為實驗課程;第五節為研究程序;第六節為資料處理。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

壹、研究架構

根據本研究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及文獻探討,研究者提出的研究架構如圖 3-1-1。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自我探索課程

1. 身體我 2. 能力我 3. 社會我 4. 人格我

自我效能:

1. 人際效能 2. 體能表現效能 3. 正向心態 4. 生涯效能 5. 學習表現效能

生活適應:

1. 自我定向 2. 家庭適應 3. 社會適應 4. 人際關係 5. 學習適應 6. 自我意識 7. 工作適應 8. 自我勝任

(2)

茲將本研究架構的內涵說明如下:

一、以「自我探索課程」為自變項,「自我效能」為依變項,探討兩者之間的關 係。

二、以「自我探索課程」為自變項,「生活適應」為依變項,探討兩者之間的關 係。

貳、研究設計 一、實驗設計

本研究旨在探討「自我探索課程」對國中七年級學生「自我效能」與「生活 適應」之影響。為配合學校實際教學情境,採用「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進 行研究,將參與的二個班隨機分派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教學實驗處理前,實驗 組與對照組的學生皆接受「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及「中學生生活適應量 表」之前測做為共變數,將無法隨機分派產生的誤差予以排除。在教學實驗處理 階段,實驗組學生利用綜合活動領域時間接受「自我探索課程」教學,課程為期 十一週,每週一節課,每節課四十五分鐘,共計十一堂課;對照組學生則無任何 實驗處理,由綜合活動教師進行一般綜合活動課程。待教學實驗結束後,再對實 驗組、對照組學生進行「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及「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

之 後 測 。 將 前 、 後 測 分 數 經 由 統 計 分 析 後 , 分 析 兩 組 學 生 在 自 我 效 能 與 生活適應之差異情形。實驗設計如表 3-1-1 所示:

表 3-1-1 實驗設計表

組別 前測 實驗處理 後測 實驗組 O1 X1 O3

對照組 O2 X2 O4

玆將表 3-1-1 中各項符號所代表的意義說明如下:

O1、 O2:實驗組、對照組接受「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與「中學生生活適 應量表」之前測分數。

X1:實驗組接受「自我探索課程」之實驗處理。

X2:對照組接受一般綜合活動課程。

(3)

O3 、O4:實驗組、對照組接受「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與「中學生生活適 應量表」之後測分數。

二、研究變項

茲將本研究有關的變項說明如下:

(一)自變項

本研究之自變項為實驗教學課程,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實驗組接受為期十 ㄧ週的「自我探索課程」,對照組學生則無任何實驗處理,由原綜合活動教師進 行一般綜合活動課程。

(二)依變項

本研究有兩個依變項,包括:

1.自我效能:以受試者在「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上的得分為評定標準,

共有五個分量表,分數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高。

2.生活適應:以受試者在「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上的得分為評定標準,共有 八個分量表,分數越高代表生活適應越好。

(三)控制變項

1.受試者方面:本研究之實驗組與對照組均為常態編班之國中七年級學生,班 級 男 女 比 例 、 家 庭 社 經 水 準 、 文 化 背 景 與 學 校 課 程 安 排 大 致 相 同 。 2.測驗方面:為達到測驗精確與客觀的目的,在測驗的實施過程力求標準化,

包括受試場地皆為原班教室,施測者及指導語均完全相同,施測時間與施測 情境也大致相同。

3.統計控制方面:採用共變數分析的方式,以受試者在「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 能量表」與「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前測分數為共變量,排除前測的影響。

第二節 研究對象

壹、前導性研究

正式進行實驗教學之前,為使「自我探索課程」能更順利進行,研究者於實 驗學校再挑一個班級為對象進行前導性教學,於民國九十六年三月至六月間共進

(4)

行十堂課程的教學,以瞭解課程的適切性、學生的反應及教學過程中可能遭遇的 問題與困難,並於課後請學生填寫「活動回饋表」以作為正式課程修正之參考依 據。

貳、正式實驗研究

本研究以臺北市芳和國中七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常態分班,隨機挑選班 級進行研究。實驗組成員共 30 人,對照組成員共 32 人,研究對象人數分配如表 3-2-1 所示:

表 3-2-1 研究對象人數分配表 組別

性別 實驗組 對照組 總計

男生 16 15 31

女生 14 17 31

總計 30 32 6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有包括「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中學生生活適 應量表」「活動回饋表」「課程回顧總表」「學生訪談大綱」及「教學省思札記」 茲將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說明如下:

壹、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

本研究採用陳李綢、蔡順良(民 95)於教育部研究案所編製之「青少年多 向度自我效能量表」(詳附錄一)作為研究工具,在取得原量表作者同意後,將 其作為評定國中生自我效能之工具,玆將量表內涵簡介如下:

一、量表內容:

「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主要是根據 Albert Bandura 於 1977 年所提 出的社會學習理論為基礎,並訪談國高中職教師,詳細了解中學生實際狀況後編 製而成。本量表適用對象為國中七年級至高中三年級學生。此量表的理論基礎、

適用對象皆與本研究相符,故採用此量表為研究工具。「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

(5)

量表」共包括五個分量表,每個分量表各 9 題題目,共有 45 題。

二、量表形式及計分方式:

「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共有 45 題,採用 Likert 四點量表呈現,分 別是「完全符合」「大部分符合」「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依序給 4 分、3 分、2 分、1 分,請受試者按照自身情況填答,然後將各量表所包含的題目累加,

即為各分量表的分數。受試者在此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其自我效能越高。

三、信度說明:

此量表以內部一致性、折半信度與重測信度三方面來考驗信度,說明如下:

(一)內部一致性:全量表 α=.93;人際效能 α=.85;體能表現效能 α=.90 正向心態 α=.80;生涯效能 α=.91;學習表現效能 α=.84。

(二)折半信度:將各分量表拆成兩半,求得各分量表的折半信度係數介 於.60~.72 之間。

(三)重測信度:以 59 位受試者間隔兩週進行重測,信度係數介於.56~.65 之間。

四、效度分析:

經因素分析的結果,五個分量表的因素負荷量分別為:人際效能.822;體能 表現效能.710;正向心態.751;生涯效能.763;學習表現效能.738;其特徵值為 2.87,能解釋全量表變異量的 57.40%。

貳、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

本研究採用陳李綢、蔡順良(民 95)於教育部研究案所編製之「中學生生 活適應量表」(詳附錄一)作為研究工具,在取得原量表作者同意後,將其作為 評定國中生生活適應之工具,玆將量表內涵簡介如下:

一、量表內容:

「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主要是閱讀文獻、相關研究,並與臺北市近郊國高 中教師對學生的訪談結果資料分析編製而成。本量表適用對象為國中七年級至高

(6)

中三年級學生。

此量表的理論基礎、適用對象皆與本研究相符,故採用此量表為研究工具。

「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共包括八個分量表,每個量表各 8 題,共有 64 題。

二、量表形式及計分方式:

「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共有 64 題,採用 Likert 四點量表呈現,分別是「完 全符合」「大部分符合」「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依序給 4 分、3 分、2 分、

1 分,請受試者按照自身情況填答,然後將各量表所包含的題目累加,即為各分 量表的分數。受試者在此量表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適應越好。

三、信度說明:

此量表以內部一致性、折半信度與重測信度三方面來考驗信度,說明如下:

(一)內部一致性:全量表 α=.92;自我定向 α=.89;家庭適應 α=.84;社 會適應 α=.89;人際關係 α=.83;學習適應 α=.78;自我意識 α=.88;

工作適應 α=.80;自我勝任 α=.93。

(二)折半信度:折半信度是將各分量表拆成兩半,求得各分量表的折半信度 係數介於.81~.92 之間。

(三)重測信度:以 213 位受試者相隔三週進行重測,信度係數介於.67~.86 之間。

四、效度分析:

此量表以因素分析與建構效度兩方面來說明效度,分別說明如下:

(一)因素分析:本量表各題目與總分間的相關為.92,p<.01;各分量表內部 題目的一致性介於.78~.93。經因素分析後抽取八個因素,共有一個特徵 值 5.55,解釋生活適應達 69.34%。

(二)建構效度:以驗證性因素分析進行效度考驗,在絕對適配度方面,GFI 值 為.90(需大於.90 標準); SRMR 值為.052(需小於.08 標準);RMSEA 值 為.14(需小於.60 標準)。在增值適配度方面,NFI 值為.96(需大於.95 標準);NNFI 值為.95(需大於.95 標準);CFI 值為.96(需大於.95 標準) 在精簡適配度方面,PNFI 值為.69(需大於.50 標準);PGFI 值為.50(需

(7)

大於.50 標準)

參、活動回饋表

每活動都有一張回饋表供學生在課堂結束後填寫,藉以了解學生的想法、感 受、收穫及對教學活動的建議,以作為評估教學成效及課程改進的參考,回饋表 的內容包含:課程內容及安排方式、學習自我評量及心得與建議三個部份。前兩 部分乃採五點量表作答,第三部份為開放性問答(詳見附錄二)。以下就「活動 課程回饋表」的內容簡單說明:

一、課程內容及安排方式:共分為五小題,瞭解學生對課程內容、收穫程度、上 課方式、場地安排及對課程的喜愛程度。

二、學習自我評量方面:依照活動目標設計題目瞭解學生對課程的收穫度與對自 己的表現滿意度。

三、心得與建議:為開放式問題,在瞭解學生對此活動的感想與建議。

肆、自我探索課程總回饋表

在自我探索課程結束後由學生填寫。本回饋表的主要目的在了解實驗組學生 對自我探索課程的整體回饋意見,藉以瞭解學生的想法與感受,進一步作為研究 的參考。內容分為活動課程整體滿意度、體會與收穫兩部份(詳見附錄三)

伍、學生訪談大綱

與實驗課程結束後,針對實驗組學生挑選四名學生進行結構式訪談,瞭解學 生接受實驗課程的想法感受,並進一步了解課程對於學生的影響,提供研究結果 的參考(詳見附錄四)

陸、教學省思札記表

此部分由實施自我探索課程之教師於每次上課結束後填寫省思札記,本札記 主要在紀錄上課的觀察與省思,以作為研究的進一步參考(詳見附錄五)

(8)

第四節 實驗課程

本研究根據自我概念及自我探索的相關理論,並參考實驗學校的綜合活動領 域教學大綱設計一套『自我探索課程』,經過相關文獻探討與分析,結合現行的 教 材 內 容 , 與 實 驗 學 校 綜 合 領 域 團 隊 、 指 導 教 授 討 論 後 擬 定 課 程 , 並 經 過修正後成為正式課程。茲將實驗課程編製過程與內容說明如下:

壹、課程理論依據

本課程的實施對象為國中生,正值追求自我方向、尋求自我認同的發展階 段,在課程架構部分將自我探索的內容分為身體我、社會我、能力我與人格我等 四部份,運用周哈里窗以自我覺察與他人回饋等方法來增加開放自我區的概念作 為教學時的策略,希望能達到理想我與現實我趨於一致的自我實現目標。分別說 明如下:

一、心理需求-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階段

青少年階段是形成自我認同的關鍵期,青少年正面臨自我認同與角色混亂的 發展課題。如果在此階段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將影響往後其他階段的發展。「自 我認同」所指的是個體的自我統合,也就是個體面對環境時將自我的過去經驗、

目前的知覺及對未來的期望做統整,形成對自己的認同。

二、自我探索課程的內涵-身體我、社會我、人格我與能力我

郭為藩(1996)將自我概念分為身體我、社會我、人格我等三個部份。「身 體我」是個體對自己身體及生理需要的認定與看法;「社會我」是個體在社會生 活中所扮演各種角色的認定,包含了個體在家庭、學校、社區等社會團體中所扮 演的各種角色的知覺與認定;「人格我」則是指個人對某些信念、理想、行為規 準、價值體系的認同。身體我、社會我與人格我三個部分共同構成整體的「自我 概念」。

(9)

三、運用的策略-周哈里窗的概念

每個人的自我可以分為四個部份:開放自我、盲目自我、隱藏自我、未知自 我。開放自我越大的人,在人際互動上願意自我開放的程度越多,人際溝通的品 質會比較好,同樣的,心理健康程度也會比較好。在設計課程時會適時的加入分 享與回饋的部份,增加學生增加對自我的認識。

四、目標-理想我與現實我趨於一致

Rogers 的自我論中有兩個重要的觀念,分別為「自我觀念」與「自我實現」。

他將自我分為「理想我」與「現實我」,當個體的「理想我」與「現實我」愈趨 一致,個人的適應將愈良好。因此,自我探索課程希望藉由探索自我的各個面向 藉由自我檢視與他人回饋,能幫青少年近一步釐清「理想我」與「現實我」的差 別,增加其自我接納與對自己的滿意度。

本研究的自我探索課程以郭為藩的「身體我」、「社會我」與「人格我」及

「能力我」四個部分為自我探索的內涵,並以 Eri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論、

Rogers 的「理想我」與「現實我」等概念,再加上周哈里窗的理念設計完成自 我探索課程。以「身體我」、「社會我」與「人格我」及「能力我」為課程基本 架構,運用周哈里窗的策略幫助學生自我覺察與開放自我,希望能釐清「理想我」

與「現實我」的差距,達成自我實現與自我接納的目標。

貳、課程教學目標

本課程的教育目標是綜合上述自我概念相關學者的觀點,擬定五項課程主要 目標。研究者並將可成主要目標及其細目整理如表 3-4-1。

(10)

表 3-4-1 自我探索課程教學目標一覽表

編號 總目標內容 細目標內容

1 自我概念 1-1 能認識「自我概念」的內涵。

1-2 能理解自我了解的重要性與影響。

2 身體我

2-1 能認識並省思個人對自己身體的看法。

2-2 能省思自我的身體意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2-3 藉由他人的回饋幫助自己建立正面的身體意像。

3 能力我

3-1 能知道多元智慧的內涵。

3-2 能藉由活動體驗自己在語言、邏輯數學、肢體空間、音樂智慧、

內省、人際、自然觀察等方面的能力表現。

3-3 能找到自己較優勢的能力。

3-4 能了解自己較劣勢的能力。

3-5 能欣賞並具體回饋他人的優勢能力。

3-6 能藉由他人的回饋增進對自己各項能力的覺察。

4 社會我

4-1 能知道自己的人際互動方式。

4-2 能省思在人際互動所扮演的角色對自己的影響。

4-3 能思考個人期望的人際互動方式。

5 人格我

5-1 能知道人格特質的意涵。

5-2 能藉由活動思考並澄清自己的人格特質。

5-3 能欣賞並提供他人回饋。

5-4 能知道價值觀的意涵及所帶來的影響。

5-5 能思考並釐清個人的價值觀為何。

5-6 能藉由他人回饋增進對自己的了解。

6 整合我 6-1 能藉由回顧與整理,對自己有更整合性的自我認識。

參、自我探索課程內容

研究者依據課程總目標及細目標內容,設計課程各活動之活動主題、活動目 標及活動方式,經專家建議與課程預試等修正過程,將最後定稿的實驗課程大剛 整理如表 3-4-2。定稿之自我探索課程詳細內容請參見附錄六。

表 3-4-2 自我探索課程大綱一覽表

活動 活動名稱 教學目標 活動流程 一 我是誰? 1.認識「自我概念」的內涵。

2.引導思考自我了解的重要性。

1.傳傳樂:我是…

2.繪本教學:我不知道我是誰

我的身體意

1.認識思考個人對自己身體的看法。

2.澄清自我身體意像的影響來源。

3.藉由他人回饋幫助自己建立正面的身 體意像。

1.兩人鏡子。

2.我的自畫像。

3.看見你的好。

我的潛能大 開發(一)

1.認識多元智慧的內涵。

2.藉由活動探索並檢核自己在語言、邏 輯數學等的表現。

1.超級比一比

2.我的潛能大開發(一):

語言、邏輯數學

(11)

表 3-4-2 自我探索課程大綱一覽表(續)

活動 活動名稱 教學目標 活動流程

我的潛能大 開發(二)

1.藉由活動探索並檢核在視覺空間、肢 體動作、自然觀察等多元智慧。

2.能欣賞並回饋他人的長處。

1.回顧上週

2.我的潛能大開發(二):

視覺空間、肢體動作、自然 觀察

我的潛能大 開發(三)

1.藉由活動探索並檢核自己在音樂、內 省與人際方面的多元智慧。

2.能欣賞並回饋他人的長處。

3.藉他人回饋增進對自我能力的覺察。

1.回顧上週

2.我的潛能大開發(三):

音樂、內省、人際

我的特質葡 萄串

1.認識「人格特質」。

2.藉由活動思考澄清自己的人格特質。

1.「人格特質」比一比 2.灌溉我的特質葡萄樹 3.安心草的故事 我想偷偷告

訴你

1.欣賞並提供回饋給他人。

2.瞭解他人眼中的自我。

1.我想偷偷告訴你 2.來自真心的回饋

打開我的周 哈里窗

1.整理自己與他人對自我的看法與回 饋。

2.能藉由周哈里窗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探 索並學習自我調整。

1.開場白

2.打開我的周哈里窗

九 絕地任務

1.藉由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體驗自己的人 際互動方式。

2.省思在人際互動中所扮演的角色,並 知道各種角色對自己的影響。

3.能思考理想中期望的人際互動角色。

1.回顧 2.絕地任務 3.賽後語

十 我的最愛

1.認識「價值觀」及其影響。

2.了解並澄清自己的價值觀。

3.瞭解他人眼中自己的價值觀為何。

1.話說價值觀 2.價值澄清大拍賣 3.PK 賽後語 十一 我的個人寫

真集

1.回顧並整合前面課程。

2.彙整並省思課程對自己的影響。

1.“心”發現 2.製作我的個人寫真

肆、對照組課程內容

對照組學生所進行的課程為原綜合活動之課程,進行時間為每週一節課,一 節 45 分鐘,共進行 11 節課,一共 495 分鐘。茲將對照組學生所進行之課程內容 大綱說明如表 3-4-3:

表 3-4-3 對照組所進行之課程大綱一覽表

活動 活動名稱 教學目標 活動流程

國中國小大 不同

1.了解國中、國小學習生活上的差一點 並懂得因應之道。

2.思考自己對國中生生活的期待並提出 實現期待的做法。

1.比一比

2.我的國中新生活

(12)

表 3-4-3 對照組所進行之課程大綱一覽表(續)

活動 活動名稱 教學目標 活動流程

二 校園新鮮室

1.能認識各處室的功能與資源。

2.幫助學生透過對校園各層面的觀察與 了解,儘早融入新環境。

1.處室巡禮 2.腦筋大考驗

三 校園大觀園

1.幫助學生認識校園內各處室的環境與 功能。

2.能介紹校園的各項環境與設備。

1.走動一下 2.報告時間

鮮師放大鏡

(一)

1.認識各科老師的個性與習慣。

2.能運用適當方法與老師相處。

1.猜猜我是誰 2.與”師”共舞

鮮師放大鏡

(二)

1.了解採訪教師的注意事項。

2.能形成小組共識討論出採訪過程的注 意事項。

1.鮮師專訪注意事項 2.分組討論時間

鮮師放大鏡

(三)

1.認識各科老師的個性與習慣。

2.能以實際行動與老師互動。

3.能說出維持良好師生關係的方法。

1.各組報告時間 2.結語

天賦的禮物

(一)

1.引導學生了解多元學習能力的意義 與運用。

2.覺察自己在多元能力的發展情形。

1.認識多元能力 2.多元能力大觀園

天賦的禮物

(二)

1.覺察自己在多元能力的發展情形。

2.瞭解多元能力學習及自我表現學習的 關係。

1.多元能力大觀園 2.我的學習寶藏

學習技巧有 門道(一)

1.了解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2.了解學習三步驟-課前預習、上課專 心及課後複習

1.折紙飛機 2.紙飛機大解密 3.演練時間 學習技巧有

門道(二)

1.能了解「抓重點」及「記憶」的基本 內涵。

2.能運用「抓重點」及「記憶」的方法。

1.猜一猜

2.我抓我抓我抓抓抓 3.練習時間

十一 新鮮人起航

1.能回顧自己本學期所學內容。

2.將本學期所學習之課程進行統整與內 化。

1.回首來時路 2.分享時間

伍、前導性課程修改過程

在正式進行實驗教學之前,為使「自我探索課程」能更順利進行,研究者於 實驗學校挑選一個班級為對象進行前導性教學,於民國九十六年三月至六月間共 進行十堂課程的教學,以瞭解課程的適切性、學生的反應及教學過程中可能遭遇 的問題與困難,並於課後請學生填寫「活動回饋表」,將教學者教學省思札記及 學生學習單、回饋表等作為修訂正式課程的參考依據,並提出解決和因應的 辦法。前導性課程大綱如附錄七,修正的部份茲說明如下:

一、課程內容活動安排過多,應將課程節數增加,以達到教學目標課程設計 每節課所預計進行的活動太多,上起課來感覺時間匆促,似乎無法完整進行

(13)

並安排討論,因此在正式課程教學時,將課堂數加多,完整的進行完所有的課程。

例如在「我的潛能大開發」活動中,原本預計用二堂課來完成多元智慧的探索,

每節課要進行四種智慧的體驗,前導性實施結果發現時間不夠,因此將原本預計 的二堂課修正為三節課,讓課程進行能比較從容流暢與完整。

二、簡化課程主題,將「社會我」聚焦於人際互動模式的主題

在進行「家上一個我」活動之後,課程的反應不如預期效果,學生大概只能 從短短一堂課呈現家裡的成員、氣氛與關係,較無法深入思考與家人的互動方 式,並且在「社會我」的部分有很多的方向,例如:家人、同學、朋友、異性…

等,因此決定有所取捨,聚焦在重點部份,在「社會我」的部份,以一項體驗活 動來幫助學生省思自己的人際互動模式。

三、在進行「周哈里窗」活動之前,增加他人回饋的課程以幫助自我覺察 原本在「灌溉我的葡萄串」之後,擬以「打開我的周哈里窗」讓學生整理個 人的周哈里窗,但是學生普遍反應對於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似乎不夠多,於是決定 再多安排一節課,讓學生再提供別人一些回饋,以便後續進行周哈里窗時可以整 理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四、在活動進行之後應加強引導與討論,幫助學生省思與體驗

雖然每一堂課的時間都很急促,安排的活動都很精采,但是,教學者仍應堅 持在每一個活動結束之後,提供一段讓學生可以省思、體驗與回饋的時間,透過 省思與回饋,學生才能從中沉澱與省思,對活動的效果可以更加倍。

五、在課堂上建立良好互動與氣氛,幫助建立不開玩笑、不攻擊他人的互動方式 進行課程時經常會邀請同學們相互回饋,有些學生基於好玩或引起注意的心 態,說出帶有攻擊意味的話,或是流於開玩笑的態度,這些都會影響課堂的進行,

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衝突。因此,教學者必須在課前訂立規範,要求學生建立一個 謹慎、不開玩笑的學習態度,並且當有學生出現該類行為時,立即提醒學生不得 再犯,以建立一個相互分享的好空間。

(14)

第五節 研究程序

本研究之研究實施程序,整理如圖 3-5-1,並說明於後。

圖 3-5-1 研究程序圖 文獻探討與資料蒐集

前導性教學研究 擬定研究計畫

建立研究架構

蒐集並編製研究工具 設計自我探索課程方案

實驗研究

實驗組 對照組

進行「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與「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之前測

自我探索課程 一般綜合課程

進行「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與「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之後測

量化及質化資料分析

研究結果討論

研究報告撰寫

(15)

本研究預計進行的過程依序可分為下列階段:

一、蒐集文獻並提出研究架構

針對研究題目蒐集並整理國內外有關自我概念、自我效能與生活適應等文獻 資料,釐清重要變項意義與內涵,以確定研究主題與範圍。

二、擬定研究計畫

根據文獻探討所得到的結果,擬定研究計畫,作為研究實施之藍圖。

三、設計教學方案

以相關的自我理論為基礎,設計一份適合國中七年級學生的自我探索課程方 案。與指導教授討論後,選定十ㄧ堂自我探索課程編寫教案。教案內容包括教學 目標、教學流程、教學方式、體驗與回饋等。

四、前導性教學研究

為使課程內容更完善,研究者於九十六年三月至六月從實驗學校挑選一班七 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前導性教學,以了解課程之適切性、學生反應,及教學過程 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與困難。並於課後請學生填寫活動回饋表以作為修訂正式課程 之參考依據。

五、選定研究工具並徵得授權同意使用

依研究目的選擇「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單 元回饋表」「課程總回饋表」及「學生訪問大綱」等工具作為研究工具。

六、實驗組與對照組隨機分派

研究者將參與實驗的班級學生以隨機分派的方法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七、實施量表前測

針對實驗組與對照組所有學生進行「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中學生 生活適應量表」之前測。

(16)

八、實驗組正式實施課程,並蒐集相關課程回饋資料。

針對實驗組學生進行自我探索課程,並於每次課程後填寫回饋表。

九、實施量表後測

針對實驗組與對照組所有學生進行「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中學生 生活適應量表」之後測。

十、進行資料分析

根據研究目的與假設,將實驗前測、後測之結果進行統計分析,並彙整學生

「活動回饋表」、「自我探索課程總回饋表」、學生訪談結果與研究者本身「教學 省思札記」填寫情形,以獲得初步的研究結果。

十ㄧ、撰寫研究報告

本研究結果之內容以研究報告形式呈現,並經指導教授及審查委員教授之指 導後再做修正,以完成研究報告最後之撰寫工作。

第六節 資料處理

本研究量化資料為研究對象在「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與「中學生生 活適應量表」之前、後測分數,且輔以實驗組學生在「活動回饋表」及「課程總 回饋表」上的反應情形。在施測結束後,將收回的量表進行整理,將資料登錄校 對並輸入電腦建立資料檔。經資料核對無誤後,根據研究目的,以SPSS12.0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以考驗假設。茲將本研究採用的統計方 法說明如下:

壹、實驗法之資料結果處理與分析

一、描述統計

對受試者在「青少年多向度自我效能量表」與「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的資 料,以平均數及標準差作初步的描述統計分析。

(17)

二、推論統計

本研究以是否接受「自我探索課程」之組別為自變項,受試者在「青少年多 向度自我效能量表」及「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之測驗分數為依變項,前測分數 為共變量,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考驗實驗組與對照組受試者在排除前測分數 所造成的變異量後,後測分數是否有差異。

進行所有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之前,先檢定迴歸係數同質性之考驗,確定並未 違背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的假定,以合乎共變數分析的基本假定。此外,本研究 的主要目的是想要瞭解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經過實驗處理後,在「青少年多向度 自我效能量表」及「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上的得分是否達到顯著差異,因此將 所得資料以α=.05之顯著水準進行假設考驗。

貳、質化資料分析

一、活動課程回饋與自我探索課程總回饋

學生課程回饋問卷回收後,研究者以描述統計方式呈現回饋資料,統計學生 對課程滿意百分比,內容包括各活動的課程與安排方式、學習自我評量滿意度之 平均數與百分比、對各活動課程內容之喜愛程度的人數與百分比、對其有助益之 活動的人數及百分比。

二、教學省思

針對研究者的教學日誌與省思內容加以綜合整理呈現。

三、個別分析改變情形分析

為求了更解實驗課程對學生的影響,於課程結束後,以前後測差異較大的四 位學生為對象進行個別訪談。根據訪談內容及學習單、回饋表,並加上教學者的 上課觀察,彙整成個別學生的改變分析,以更瞭解了解學生對實驗課程的感受及 影響情況。

數據

表 3-4-1 自我探索課程教學目標一覽表  編號 總目標內容  細目標內容  1 自我概念  1-1 能認識「自我概念」的內涵。  1-2 能理解自我了解的重要性與影響。  2 身體我  2-1 能認識並省思個人對自己身體的看法。  2-2 能省思自我的身體意像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2-3 藉由他人的回饋幫助自己建立正面的身體意像。  3 能力我  3-1 能知道多元智慧的內涵。  3-2 能藉由活動體驗自己在語言、邏輯數學、肢體空間、音樂智慧、      內省、人際、自然觀察等方面的能力表現。 3-3
表 3-4-2 自我探索課程大綱 一覽表(續) 活動 活動名稱  教學目標  活動流程  四  我的潛能大 開發(二) 1.藉由活動探索並檢核在視覺空間、肢體動作、自然觀察等多元智慧。  2.能欣賞並回饋他人的長處。  1.回顧上週  2.我的潛能大開發(二):    視覺空間、肢體動作、自然 觀察  五  我的潛能大 開發(三) 1.藉由活動探索並檢核自己在音樂、內省與人際方面的多元智慧。 2.能欣賞並回饋他人的長處。  3.藉他人回饋增進對自我能力的覺察。 1.回顧上週  2.我的潛能大開發(三): 音
表 3-4-3 對照組所進行之課程大綱 一覽表(續)  活動 活動名稱  教學目標  活動流程  二 校園新鮮室 1.能認識各處室的功能與資源。  2.幫助學生透過對校園各層面的觀察與    了解,儘早融入新環境。  1.處室巡禮  2.腦筋大考驗  三 校園大觀園 1.幫助學生認識校園內各處室的環境與功能。  2.能介紹校園的各項環境與設備。  1.走動一下 2.報告時間  四  鮮師放大鏡 (一)  1.認識各科老師的個性與習慣。 2.能運用適當方法與老師相處。  1.猜猜我是誰  2.與”師”共舞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分類法,以此分類法評價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探討其所展現的 SOTO 認知層次及其 發展的主要特徵。本研究採用質為主、量為輔的個案研究法,並參照自 Learning

2-1 化學實驗操作程序的認識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計劃與執行 2-2 化學實驗數據的解釋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2-3 化學實驗結果的推論與分析

Intel-臺大創新研究中心(Intel-NTU Connected Context Computing Center)成立於2011 年。這是英特爾實驗室( Intel Labs)與世界頂尖大學進行的「英特爾合作研究機構(Intel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EE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GIPO)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GICE)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GIEE)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CS IE )

全部資料 4.15 1.10 剔除 3 位後資料 4.47 0.70 剔除 4 位後資料 4.48 0.70

本研究以大甲鎮瀾宮和三清總道院為對象,採用參與觀察法、歷史文獻分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本研究以取自石門水庫地區之低塑性黏土為研究對象,以浸水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