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主題 地圖的判讀與使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學習主題 地圖的判讀與使用 "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探究與實作:地理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課程設計架構 (A表)

學習主題 地圖的判讀與使用

課程說明

本課程的目標旨在培養學生熟練地圖使用技巧,運用室內解說、室外考察 等方式強化學生在地圖中空間定位及定向的技巧。此外,課程也結合多種圖資 判讀、立體鏡實作,讓學生認識臺師大林口校區及其周圍的地形特徵。期待透 過上述過程提升學生使用地圖獲取資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意願。

開課形式 ■單科教學 □跨科協同教學 上課教室 ■一般教室 □實驗室

□電腦教室 □其他:_______

開課年級

(可複選)

■高一 ■高二 ■高三 每班人數 20 〜 30 人 學分數 0.2

學習目標

1. 能說出林口臺地的形成原因 2. 能說出臺北盆地的形成原因 3. 能判讀等高線圖之意涵 4. 能判斷地物之相對位置 5. 能完成完整之地圖

6. 能利用立體鏡觀測航照圖

社-U-B1 具備使用語言、文字、圖表、影像 、 肢體等符號,以表達經驗、思想、價 值與情意的智能,且能同理他人所表 達之意涵,增進與他人溝通。

課綱學習重點

Ac.地圖 Bb.地形系統 Db.空間思考

地 Ac-Ⅴ-3 探究活動:地圖判讀與使用。

地 Bb-Ⅴ-3 地形辨識。

地 Db-Ⅴ-3 探究活動:利用地圖觀察或標定 某地表現象的發生地點,討論其 空間分布型態與成因。

學習表現

地 3b-Ⅴ-1 從各式地圖、航空照片圖、衛星影像,網路與文獻、實驗、田野實 察等,蒐集和解決問題有關的資料。

地 3b-Ⅴ-3 從各類資料辨識現象的型態、關聯與趨勢,解讀資料蘊含的意義。

相關主題 學習地圖

地理

學習內容

部定必修(主題) 加深加廣選修

 研究觀點與研究方法

 地圖

 地形系統

 空間思考

跨科

連結

--

--

(2)

課程架構

(圖示為佳)

學習評量

表現任務 & 其他評量

1.在地圖上正確的標示所見到的地景和地形特徵。

2.綜合多種圖資,總結林口校區及其週邊區域的地形特徵。

3.正確操作立體鏡,從航空照片圖讀取地形特徵。

配套說明 擬以林口校區操場司令台或資訊教學大樓頂樓作為地圖實察之眺望點,需向校 方提出申請並注意師生安全。

課程與大學十八學群的對應 (請選最主要的1~3項)

□ 資訊 □ 數理化 □ 工程 □ 醫藥衛生 □ 生命科學 ■ 生物資源 ■ 地球與環境

□ 外語 □ 教育 □ 藝術 □ 社會與心理 □ 法政 □ 文史哲 □ 建築與設計

□ 管理 □ 財金 □ 大眾傳播 □ 遊憩與運動 □ 其他

(3)

地理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單元學習教案格式 C 表(草案)

壹、單元學習目標

單元名稱 曲折道路的奧秘 班 級 高一 ~ 高三 人 數 25人 單元依據 地圖的

判讀與使用

研發教師 (學校)

蔡承樺、郭勝煒 吳宜穎、蔡旻芝

課程

時間 150 分鐘

單元學習目標

1. 能說出林口臺地的形成原因 2. 能說出臺北盆地的形成原因 3. 能判讀等高線圖之意涵 4. 能透過等高線圖繪製剖面圖 5. 能判斷地物之相對位置 6. 能紀錄完整地形特徵

7.

能利用立體鏡觀測航照圖

教師教學方法

結合過去對於台灣地形以及地圖判讀的知識,以林口臺地為例,首先以講述 以及影片觀賞的方式,了解台北盆地以及林口臺地的地形成因。並且透過考察的 方式去了解林口臺地附近之地景與其相對位置,進而了解這些地景與林口臺地和 台北盆地成因之關聯性。最後,使用立體鏡穰學生對於考察中所見之地形能有更 深入的了解。

教學資源/設備 等高線圖、麥克風、ppt、電腦、學習單、航照圖、立體鏡

貳、單元學習活動設計

學習內容 學習活動 教具 時間 評量/成果

一. 事先準備 老師:

1. 考察同意書 2. 準備等高線圖 3. 準備航照圖 4. 準備立體鏡 學生:

1. 複習台灣的地形 2. 考察同意書簽名

家長同意書

一. 發展活動

(一)、 引起動機

播放一段空拍影片,內容為到台 灣師範大學林口校區的路,十分 的彎曲。但是以直線距離來說林 口校區並不會離市區很遠,道路 彎彎曲曲的原因究竟為何。透過 此影片引起學生的興趣,並且從 林口臺地之地形切入來介紹。

電腦 麥克風

PPT

(4)

1. 能 說 出 林 口 臺 地 的 形 成原因 2. 能 說 出

臺 北 盆 地 的 形 成原因 3. 能 判 讀

等 高 線 圖 之 意 涵 4. 能 透 過

等 高 線 圖 繪 製 剖面圖

(二)、 上課內容 1. 林口臺地的成因 2. 台北盆地的成因 3. 觀看影片

4. 等高線圖

A. 等高線圖展現的地形特 徵

B. 剖面圖的繪製 5. 考察行前介紹

電腦 影片 PPT 麥克風 等高線圖

60 剖面圖 課堂表現

5. 能 判 斷 地 物 之 相 對 位 置 6. 能 紀 錄

完 整 地 形特徵

(三)、 考察活動 1. 臺地地形的特徵

A. 平坦→大部分建物 B. 邊坡陡峭

a. 路線較繞 b. 蝕溝很多 2. 可以指出

A. 學校位置 B. 所在地形面 C. 周遭所有地形面

學習單 60 學習單

7. 能 利 用 立 體 鏡 觀 測 航 照圖

(四)、 上課內容 1. 立體鏡使用

A. 立體鏡原理 B. 立體鏡使用方法 C. 分組使用立體鏡

立體鏡 航照圖

30 課堂表現

(五)、 結尾 30

(5)

參、學習單

附件一_ 觀察紀錄單

(6)

附件二_評分基準

肆、實作與回饋

立體像對判讀 畫剖面圖

觀察紀錄單評分基準

項目 A 等級 B 等級 C 等級

學習單完成度 全部完成 部分完成 未完成 地圖正確性 完全正確 部分正確 不正確

記錄合理 完全合理 部分合理 不合理

記錄完整度 完整 部分完整 不完整

口頭分享評分基準

評量基準 等級

清楚說出觀察到的地形特徵,且能分析出地形成因。 5

清楚說出觀察到的地形特徵。 4

大致說出觀察到的地形特徵。 3

能說出觀察到的地形特徵,但表達不清楚。 2

發言內容不符合觀察到的地形特徵。 1

(7)

圖資判讀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999年10月,臺灣大學校長陳維昭教授與法鼓山 中華佛學研究所創辦人聖嚴法師正式締約,擴大 佛學網路資料庫的內容及工作範圍,並正式更名 為「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計畫 (Digital

 你一定要知道伺服器是在哪個網路區段內,它們才可以直接相互通訊

 配合本校走讀社區課程,在二年級音樂課程 中,融入阿里山以及森林鐵路的教學。藉由

 區域網路 (Local Area Network, LAN) 為規模最小 的網路, 範圍通常在 2 公里內, 例如:同一層樓的 辦公室, 或是同一棟建築物內的網路。...

[r]

這個開放的課程架構,可讓學校以不同 進程組織學習經歷、調節學習內容的廣

進行 18 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口算 學生須透過口算解主要以圖像闡述的應用 題,並以橫式作記錄。.. 加法和減法的直式在學習單位 1N4

常識科的長遠目標是幫助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勇於面對未來的新挑 戰。學校和教師將會繼續推展上述短期與中期發展階段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