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現 狄其安 文如小溪流水潺潺,理含超塵出俗智慧讀星雲大師詩偈有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現 狄其安 文如小溪流水潺潺,理含超塵出俗智慧讀星雲大師詩偈有感"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讀星雲大師詩偈有感

任上海大學音樂學院教授、上海音 樂家協會理事。榮獲兩屆上海大學

「教學名師獎」、上海市「育才獎」、上海 市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二○一七年 獲選為感動上大的人物。創作作品種類有交 響曲、歌劇、舞蹈音樂、影視音樂等,多次 在全國各種音樂比賽中獲獎。發表學術論文 四十餘篇,專著七部。主持教育部「中國漢 傳佛教瑜伽燄口」法會音樂的記譜與研究、

上海教委「江、浙、滬地區佛教音樂(梵 唄)收集與研究」、上海教委「建立於田野 調查基礎上的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

狄其安

上海大學音樂學院教授

(2)

一七.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星雲大師不但是一位偉大的佛學家、高僧,而且還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他的藝術創

作涉及到文學、美術、書法等多個領域。在星雲大師七十多年的弘法歷程中,詩偈創作是

他弘法方式的一個重要部分。由於詩偈篇幅短小,既可以誦讀,又可以譜曲演唱,因此是

弘法利生的方便之道。佛經的重頌偈就是詩歌體文字,佛陀說法都是靠口頭傳播,於是講

完一段佛理後,佛陀就用詩歌文體重述經義,便於聽者記憶。

星雲大師創作的詩偈不僅展示了優美而通俗的文采,同時也體現了他提倡的人間佛教

思想,認為佛教是要帶給人幸福、安樂、自在、解脫和安身立命。星雲大師提出的幸福、

安樂、自在是佛教人間性的體現,是要活在世間的人生活安樂、幸福;而星雲大師所說的

﹁解脫﹂二字則體現了佛教的出世思想,因此印證了他﹁佛教其實就是人間的佛教,人間

佛教就是佛陀降誕世間、示教利喜的本懷,佛陀所說的一切法都是人間佛教,人間佛教也

就是佛教的全部﹂

1這個觀點。

佛教認為﹁三法印﹂是鑑定佛教真偽的標尺,星雲大師創作的詩偈中,三法印思想體

註解:1 25

(3)

讀星雲大師詩偈有感 現得非常清晰明了。本文是我讀星雲大師創作的詩偈的讀後感,通過佛教三法印對星雲大

師所創作的部分詩偈進行分析,從而以佛教與藝術兩個角度解析星雲大師詩偈中的人間佛

教思想。

一、坦然地面對無常

佛教所說的﹁無常﹂揭示了宇宙真理,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在無常的變化之中,人

生也是如此,因此肯定諸行無常是非常科學的宇宙觀。當年釋迦牟尼佛觀察到人生無常,

毅然出家修道,悟得真理後,把無常的真理告訴眾生,這並非是讓眾生產生消極情緒,反

而是要眾生了解無常後更加珍惜當下。︽佛說生經︾卷二︿佛說迦旃延無常經﹀中迦旃延

尊者說:﹁一切萬物,皆歸無常,壞敗歸盡。如樹果熟,尋有墮憂。萬物無常,亦復如

是。﹂

2這是迦旃延尊者把宇宙間一切事物都具有無常的性質告訴眾生,在講完這段話後

迦旃延尊者讀了一首偈:﹁已見如此大恐懼,計求人身甚難得,當行精進救頭火,除諸勤

註解:2 74917

(4)

一七.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苦立大安。……﹂

3迦旃延尊者說諸行無常,是要眾人了解人生無常所具有的緊迫感,然

後努力精進、勤苦,可見佛教的無常觀是積極的。星雲大師在︽佛光菜根譚︾一書中說:

﹁水要流動,才會清澈;風要吹動,才會新鮮;輪要轉動,才能前進;人要活動,才能生

存。﹂

4此處大師所說的﹁動﹂就是指動態,也就是無常,把以上四句每一句的結尾詞語 連起來看

﹁清澈、新鮮、前進、生存﹂,就會發現星雲大師同樣也是要求大眾,用一

種積極的態度面對無常的世界,因為無常是事物發展的驅動力。

星雲大師所創作的詩偈也論及無常的內容,而且是以積極的觀點講述無常,正如他所

說的給人幸福、安樂、自在、解脫和安身立命。

例一、︿今生來世﹀

生和死

如影隨行

生了要死,死了再生。

註解:3 749

7 。

4

○○ 207

(5)

讀星雲大師詩偈有感 到底生從何處來?死歸何處去?

生死循環,本是自然的道理。

死亡不是消滅,不是長眠,不是無知覺。

生命如燃燒的木材,薪火相傳,流轉不息。

不生不死,不生不滅,

超越無常,超越無我,

生死一如。

5

﹁例一﹂是星雲大師創作的一首詩歌,題目為︿今生來世﹀,使用的是自由體。自由體詩

歌誕生在歐洲,後來逐漸朝亞洲地區傳播。自由體詩歌在中國盛行始於二十世紀初,當時

很多著名的文學家都用自由體創作詩歌。自由體詩歌不刻意強調韻律,每一行的字數沒有

統一的標準,因此創作中沒有過多的限制,受到年輕人的喜愛。星雲大師這首詩歌沒有特

註解:5

○○204 2004 ︿

(6)

一七.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意強調押韻,每一行的字數都不同,非常容易朗讀。由於這種散文體式的詩歌會吸引很多

年輕人,這就使得大師在詩歌中所表現的人間佛教思想能夠廣為傳播。

詩歌第一句開門見山就提出﹁生和死如影隨行。生了要死,死了再生﹂,直接把人

生無常這個關鍵問題擺在大眾面前,告訴眾人有生必有死這個真理。詩歌第三行的兩個問

句,所問的是一直困惑著大眾的關鍵問題,即﹁到底生從何處來?死歸何處去?﹂大師這

首詩歌就是在解答這兩個困惑大眾的問題,大師的回答是以積極的態度告訴眾人,生命是

薪火相傳,流轉不息,而且還講到﹁生和死本是自然的道理﹂,這是科學的人生觀。詩歌

的最後星雲大師點出生命的終極目標,即﹁不生不死,不生不滅﹂,脫離六道輪迴。由此

可見,這首詩歌表現出佛教諸行無常的義理,同時還用非常富有哲理的思想解釋無常概

念。

例二、︿浮生若夢﹀

像浮萍一樣的人生,就如南柯一夢。

你看那富貴榮華、悲歡離合,

你看那痴心迷妄、生生死死,

(7)

讀星雲大師詩偈有感 多少歲月、多少惆悵,

都不過一夢一生。

像幻夢一樣的人生,夢裡還有多少夢,

你看那是非成敗,榮辱得失,

你看那千年悟道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多少歡喜,多少悲傷,

都只在浮生夢中,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

多少歡喜,多少悲傷,

都只在浮生夢中。

6

註解:6 200432︿

(8)

一七.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例二﹂這首詩歌的題目為︿浮生若夢﹀,也是一首表現人生無常的詩歌,星雲大師把人

生比喻為浮萍、夢幻,非常形象地把人生從緣起至緣滅的過程加以呈現。儘管大師描寫人

生無常,但是仔細朗讀和分析,就會發現大師是要眾人了解人生無常的特性後,放下對富

貴榮華、悲歡離合、痴心迷妄、是非成敗、榮辱得失的執著。這是人生中最容易執著不放

的負能量。在倫理學中負能量是必須要拋棄的,因為當負能量大於正能量時,就會使人性

的缺點上揚,由此為惡,這對人與社會都是非常有害的。佛陀在︽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

云:﹁人命不停過於山水,今日雖存,明亦難保,云何縱心令住惡法?壯色不停猶如奔

馬,云何恃怙而生憍慢?﹂

7這段經文中釋迦牟尼佛明確指出,人生既然無常,那為什麼

不拋棄惡法?佛陀所說的惡法就是貪、瞋、痴,必須除去。星雲大師在︿浮生若夢﹀這首

詩歌中要大眾放下的富貴榮華、悲歡離合、痴心迷妄、是非成敗、榮辱得失,其實質與根

源就是貪、瞋、痴。

註解:7 726

8 。

(9)

讀星雲大師詩偈有感

二、辯證地看待無我

﹁諸法無我﹂是佛教三法印中的第二個法印,是指世間的一切事物中,不存在一個

﹁我﹂的概念。佛教所要破的﹁我﹂是指一切事物,包括人我和法我,因為執著於﹁我﹂

這個概念,就是煩惱之根源。但是佛教的無我並非不承認緣起的﹁假我﹂,佛陀說一切眾

生均有佛性,這個﹁眾生﹂暫時還存在。釋迦牟尼佛在︽大般涅槃經︾卷三十︿師子吼菩

薩品之六﹀云:﹁善男子,汝言眾生悉有佛性,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磁石者,善

哉!善哉!以有佛性因緣力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8這段經文中佛陀說﹁眾生悉有

佛性﹂,這就有一個眾生的概念,眾生中就包括﹁我﹂,而眾生是有佛性的,因此佛教強調

的無我是不要執著於我,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我執。︽六祖壇經︾中惠能大師說:﹁善知識,

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谿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

善法,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9惠能大師 註解:8

839

7 。

9

82320

(10)

一七.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認為虛空並非空無一物,因為萬物緣起性空,所以在肯定事物真空的前提下也要明白假

有。星雲大師在︽佛光菜根譚︾中說:﹁為文要有我,才有見解和生命;修行要無我,才

會開悟和證果。﹂

10星雲大師所說的觀點與惠能大師是相同的,這是用辯證的方式看待無

我。

在星雲大師的詩偈中也有表現無我的題材,同樣展現了大師看待無我的觀點。

例三、︿無牽無掛﹀

無牽無掛的心理是快活的,

無欲無求的眼界是寬闊的,

無得無失的人生是豁達的,

無來無去的生命是自然的。

快活的心理,寬闊的眼界,

豁達的人生,自然的生命。

註解:10

35

(11)

讀星雲大師詩偈有感 無牽無掛,無欲無求,

無得無失,無來無去。

11

﹁例三﹂是星雲大師的詩歌︿無牽無掛﹀。這首詩歌的結構布局非常具有特色,最後兩句

是取自第一至第四句的前四個字,因此形成了首尾呼應的再現型結構。這首詩歌中總共出

現了十六個﹁無﹂字,詩中的﹁無﹂是針對人而言,是希望人無牽無掛,無欲無求,無得

無失,無來無去。顯然星雲大師強調的是無我,只有無我相才能感受到放下執著後,無牽

無掛、無欲無求、無得無失、無來無去的輕鬆與歡喜。但是詩歌中每一句﹁無﹂的後面都

有對應一個﹁是﹂,這是肯定詞,即為﹁有﹂。可以看到星雲大師在詩歌所肯定的快活、

寬闊、豁達、自然,都是情緒境界,並非能夠摸得到的實物。這就是大師想要表達的:一

切事物中無我,不能執著,人生在世,應該要有快活的心情、寬闊的眼界、豁達的胸懷以

及坦然面對死亡的自然現象。

註解:11

2004149︿

(12)

一七.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三、樂觀地證悟涅槃

佛教的正覺境界就是涅槃,是修行者的最高目標,因為到達涅槃的境界,人就脫離生

死輪迴,所以三法印中稱涅槃為﹁究竟涅槃﹂。︽大般涅槃經︾卷二︿壽命品第一之二﹀

中佛陀說:﹁我者即是佛義,常者是法身義,樂者是涅槃義,淨者是法義。﹂

12佛陀在這

段經文所表達的思想是,常住的法是如來法身,進入涅槃才是真正的常樂我淨,這與世人

誤認世間的無常、苦、無我、不淨為常樂我淨的﹁四顛倒﹂是根本不同的。

在星雲大師的詩偈中也有表現涅槃思想,由於大師創作詩偈是給眾人閱讀,是為了向

眾人開示,因此大師往往用通俗而富有詩意的語言講述佛教的涅槃思想。

例四、︿入世與出世﹀

入世的生活以擁有為快樂,

出世的生活以空無為快樂,

擁有是包袱、是拖累;

註解:12

2016

(13)

讀星雲大師詩偈有感 空無是無邊、是無限。

13

﹁例四﹂是星雲大師創作的︿入世與出世﹀,這首詩歌的題目開門見山地提出佛教的入世

與出世主題。﹁出世﹂是佛教修鍊的一個目標,超脫生死,就是涅槃。佛教的入世間與

出世間並非矛盾,而是相互依存,︽釋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覺意三昧︾︿釋覺意三昧入觀

門第五﹀云:﹁不得俗故非世間,不得真故非出世間,不得世間故非有漏,不得出世間故

非無漏。﹂

14這段經文表達的就是入世與出世相互依存的關係,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是平等

不二、了無差別的。星雲大師這首詩歌一共只有四句,但是完全體現了佛教的涅槃寂靜,

入世和出世的義理。大師表達的是入世也快樂,出世也快樂,但快樂的含義是不同的,入

世是擁有,出世是空無。此處大師對入世與出世的觀點,與︽維摩詰所說經︾卷中︿入不

二法門品第九﹀:﹁樂涅槃、不樂世間為二。若不樂涅槃、不厭世間,則無有二。所以者

何?若有縛,則有解;若本無縛,其誰求解?無縛無解,則無樂厭,是為入不二法門。﹂

註解:13

24 ︿

14

827

1 。

(14)

一七.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15幾乎是一致的。這首詩歌的結尾大師寫道:﹁擁有是包袱,是拖累;空無是無邊,是無

限。﹂

這兩句是畫龍點睛之筆,擁有似乎是有,其實質是拖累,反而成無,而空無恰恰能

夠擁有。

例五、︿修行﹀

修行,可以令眾生從煩惱的此岸,走向覺悟的彼岸;

修行,可以令眾生從黑暗的陰谷,走向光明的大道;

修行,可以令眾生從汙穢的世界,走向清淨的佛國;

修行,可以令眾生從迷執的凡愚,走向解脫的聖道。

16

﹁例五﹂這首詩把佛教修行目的直接點出,即從世間走向清淨的佛國。佛教的根本是為了

脫離六道輪迴,修鍊成佛,獲得究竟圓滿的解脫,即究竟涅槃,因此三法印的最後一印就

是涅槃寂靜。大師這首詩歌的形式是排比,在四個排比句中內含了世俗的煩惱、黑暗、汙

註解:15

85422

16

︿234

(15)

讀星雲大師詩偈有感 穢與迷執,以及出世間的覺悟、光明、清淨與解脫。佛教的經典中有著大量的要眾生解除

煩惱、汙穢與執著的論述,比如︽佛說寶雨經︾卷

三云

:﹁願令有情洗煩惱垢一切過患。

若洗手時,願令有情離穢濁業;若洗足時,願令有情離障塵垢;嚼楊枝時,願令有情捨離

垢穢。菩薩自身所作諸業,持此回向。﹂

17這段經文明確祈願眾生洗煩惱垢、離穢濁業、

離障塵垢、捨離垢穢。對照星雲大師的這首詩歌,其思想內容與經典是一致的。

四、結語

星雲大師是當代的一位高僧,他不但具有雄厚的佛學理論素養,同時還有高超的藝

術才能,把人間佛教思想體現在所創作的藝術作品中,詩偈是這些藝術作品的一個部分。

﹁詩偈﹂屬於文學體裁,具有節奏和韻律,因此便於朗讀與記憶。在佛教經典中就有著大

量的詩偈,比如在︽妙法蓮華經︾中,幾乎每一品中佛陀都會用詩偈來重複前面講述的內

容,這是因為當年佛陀講經說法是不立文字,有節奏和韻律的詩偈便於誦讀記憶。由此可

註解:17

57920

(16)

一七.人間佛教高峰論壇

見,使用詩偈這種文學體裁弘法,也屬於佛陀的本懷。筆者認為,星雲大師所創作的詩偈

也是重頌,重頌的內容就是他幾十年來所提倡和推行的人間佛教思想,因此讀星雲大師的

詩偈就是重溫他老人家的思想。

星雲大師的文采是字字珠玉、妙筆生花,他寫作的詩體常見的是自由體,這是因為自

由體更能夠被年輕人接受。在大師所創作的詩偈中常用排比句,比如﹁無牽無掛的心理是

快活的,無欲無求的眼界是寬闊的……﹂,容易朗讀,也容易記憶,而且大師非常顧及年

輕人的心理,他創作的詩偈有很多成為年輕人的座右銘。

星雲大師長期以來弘揚人間佛教,認為人間佛教的基本內容就是佛說的、人要的、

善美的、淨化的,人間佛教的基本內容與思想說明了人間佛教就是佛教,佛教也就是人間

佛教。人間佛教是否就是佛教?佛教是否就是人間佛教?在大師的著作︽人間佛教佛陀本

懷︾中大師給出了明確的回答。近年來總是有一些人對人間佛教產生質疑,佛教認為驗證

是否為真正佛教的標準就是﹁三法印﹂,本文就是通過﹁三法印﹂的﹁諸行無常、諸法無

我、涅槃寂靜﹂三個方面,對大師的詩偈進行分析。分析的結論很清楚,大師的詩偈思想

完全符合佛教的﹁三法印﹂,因此大師的﹁人間佛教就是佛教,佛教也就是人間佛教﹂的

觀點完全正確。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作品不曾在其他縣市級以上(不含縣市級)競賽中得到包括金牌、銀牌及銅

肇中( 1976 年物理獎)、郝慰民(2007 年 和平獎)等人。建中一直秉持自由學風,正 常教學,努力經營一個五育並進、開放多元

光明國中 國中組 七年一班 王子潔 何慧玲 二等獎 育英國中 國中組 一年十班 陳欣汝 何慧玲 二等獎 四育國中 國中組 二年二班 梁郁婷 丁怡君 二等獎 臺中市立光明國中 國中組 715 陳湘臻 潘蓉萱

獎項等第 班級 姓名 指導家長(老師) 作品名稱 特優獎 一年三班 陳語希 陳志豪 蘭潭 Super Star 特優獎 五年一班 黃媛楨 黃俊卿 靈光一現 創意無限 特優獎 五年一班 鄭沅菱

一、為培育卓越的軟體人才,精誠集團提供獎助學金、海外學 習與創業輔導等資源,舉辦程式挑戰賽活動與提供競賽獎 金,鼓勵優秀高中/職同學精進軟體技術,提昇臺灣軟體實

還有中國大陸來的萬物啟蒙 最後的 LIS 台灣線上教育協會 看到為教育努力奉獻的創意人 看到為教育美感經營的年輕人 感動之餘..

得知獲獎時有種在做夢的感覺,這是我第一 次在寫作上獲獎。非常感謝國文老師,不管寫作 能力如何,都鼓勵我們能試試看,讓我有寫作投

高中部已有 220 人申請上大學,錄取國立大學人數比去年成長一倍,高三 2 數理實 驗班有七成五同學上台政成清交及醫科等重點學校。而綜高有 10 位同學透過獎項入 取國立科大;綜高學制透過學測上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