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2.適當交流可以提升教學效能,也能啟發教育哲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2.適當交流可以提升教學效能,也能啟發教育哲學"

Copied!
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70817 南台灣教育學術研討會筆記 陳佳萍 終於來到南台灣教育學術研討會

今天的四場講座 都是體制外的教育 開場的美感教科書 中場的資策會

還有中國大陸來的萬物啟蒙 最後的 LIS 台灣線上教育協會 看到為教育努力奉獻的創意人 看到為教育美感經營的年輕人 感動之餘

想到體制內持續努力耕耘的師長 突然覺得

用生命感動生命 就是最好的教育

PS

認識新朋友

青春美麗的英文老師 台南表藝輔導員 期待下一次共學

司儀:2008 年開始進行,2014 年起與高師大合作辦理。

范局長:

1.歡迎上海杭州的創新教學機構。

2.適當交流可以提升教學效能,也能啟發教育哲學。

3.看到現場老師的熱情與努力。

4.主題:國際視野、在地行動。

美感教科書陳慕天先生:

一、大學出國兩周的震撼

1.2012 年參與時代基金會計畫,到丹麥、英國參訪半個月時間。

2.在丹麥的 design center,展覽的都是生活中的材料,在美術館展示。

3.Design it,有很多素材,設計師說:跟廠商討論時,隨手拿出來就可以很明確 定色。

4.英國劍橋大學,到處都有小驚奇:牛頓蘋果樹區、dna 雙螺旋發現的桌

(2)

子…..。

5.這兩周沒有上課,但環境就給了很多的學習。(境教的重要性)。

二、美感想法

1.學科分野造成的美感斷裂。

2.未來需要更多跨領域整合。

3.從市徽、椅子的比較看美感。

4.圖像資訊,更能跨文化溝通。

5.美感教科書的想法,you learn what you see 6.美感,是溝通的能力,視覺語言的能力。

7.美感教科書是平權的,不管城市鄉村,都可以美感的觸發(偏鄉比較難設置一 間美術館)。

8.2013 年 9 月開始推動美感教科書計畫跟教科書商、教育部提案。經過半年失 敗,決定自己設計、改變、處理。

9.靠網路群眾募資,印製第一期的教科書,免費給班級使用。一開始新竹香山 國小,這一班只有 9 個學生。

10.播放當時影片,很感謝最後一個小男生拯救了這個計畫。小朋友可以判斷他 們是否喜歡美感教科書。

11.2014 年,1900 個學生參與。這時候就有明確 logo,也有自己的宣導短片。

12.2016 年美感教科書發書之旅影片,孩子說:這個有空白頁可以給我們畫畫。

13.因為每一課不同的插畫家畫的,反而有不同的美感觸發。給學生更多元的選 擇。

14.書的色彩封面選擇、空間想像力(猜猜我是誰)。

15.加入藝術成長心理學,低中高年級的插畫設計與想法不同。

16.互動創作,課本封面的留白與創意區,每一本書的封面都不同。

17.材質,每一本的設計都不一樣。

18.每一本課本都有主視覺。

19.2017 年開始拓展其他學科:國英數社自。1 萬多本書,感謝康軒南一的內容 授權。

20.找了五位設計師,讓每一本美感教科書有更系統。設計師馮宇訪談,課文插 圖的重點是要引導學生了解文本。

21.從廟宇的建築,設計師用手繪的方式展示出重要的細節,拍現場照片多數是 傳達情感,較難傳達細節。

22.數學設計,把重要的關鍵詞加粗,讓弱學者更容易學習。

23.去年五本教科書獲得紅點設計獎。

24.目前出版:聯絡簿。

(3)

資策會創新學習中心王嬿茵老師:

1.小校聯盟 smart school,參加芬蘭 100 創新頒獎影片。

2.集合各種專長的老師,遠距也可以學習。

3.目前已有 4 萬多學生使用這一個系統直播進行遠距教學。

4.教學情境是否會改變?從照片可以看出端倪。

5.世界頂尖的趨勢,如何轉化帶到教育現場,是我們需要努力的。

6.有的老師會抗拒這樣的創新,因為這需要老師增進資訊科技的能力。

7.一位 70 歲老師都加入此計畫,還辦理澎湖離島連結。

8.小校聯盟,把科技、藝術、專長老師集結到網路社群,讓學生可以直播共 學。

9.電子書推動、語言類小校聯盟互動教學。

10.小校聯盟四共:跨校共學、課程共備、資源共享、共跨國際。

11.用筆電進行視訊交流。

12.西方的學習較強調思考,我們太強調灌輸知識。

13.把 ar、vr 帶到偏鄉社區,台東未來設計實驗室,提供資源連結讓社區每個人 都可以參與。

14.連結各地有料的老師共學。

15.教育名家直播連結到教學中。

16.芬蘭:教育 100 創新 100 未來 100。找國際形象專家進行芬蘭教育的整合,

在影城辦理創新教育分享。

17.世界最大的非營利組織 ceo,在船上也可以學習。

18.Hello Ruby,募資作家。運算思維繪本化。

19.教育奧斯卡獎。

20.每年八月九月進行國際教學研討,例如香港小朋友 3d 列印後,作品送給非 洲小朋友。

21.創新已經夠多,更重要的是 高品質的複製。

22.網路已經可以直接幫你翻譯了。從一位美國藝術家與中國大陸朋友雙語對話 理解之。

23.泰戈爾:不要限制孩子,也許他們與我們生活在不同的時代。

24.2013 年開始,由經濟部開始支持。

萬物啟蒙錢執行長:

1.萬物:厚德載物、格物致知。中華文化與世間萬物連結,哲學表述亦如是。

2.格物致知:大學。

3.木村種蘋果的故事。

4.朱熹格物、王陽明格竹。

5.竹課程 1.0:寧波區、一大片竹林感官打開感受力、盡情描述一棵竹子、探究 竹子成長的祕密(水、空氣、土壤)(一個春夏就可以長出竹子)、竹的使用及竹簡

(4)

毛筆體驗等、博物館參觀古竹文物、竹刻竹編(大師或農民教學)、竹遊戲、竹宴 (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子價值探究(文創、包裝)、世界各地竹建 築(交流)、學生搭竹建築、竹鄉竹篝火露營、竹樂器、竹的兒童創造性劇場、各 類型竹子課程推廣、竹籬館。(典型的 PBL 學習:學科已經不存在,但學科無時 不在、無邊界、教材師生共同創編。)。貫穿始終的邏輯,竹:自然之竹、功用 之竹、文化之竹。思考為何東方竹變成君子,其他文化沒有竹君子,思考之、

跨界學習。

6.上述竹課程在中國大陸不同地方進行,因為中國大陸幅員很大。

7.程頤:學生問說格一個物就可以知道萬事萬物道理嗎?程頤回答:多格不同的 東西,格多了就能融會貫通。

8.王陽明認為格物的目的是正心。如果沒有喚醒良知,格多少東西都沒用。(本 體論)。

9.從格物中找到普遍的規律,而不是掌握零碎的知識。

10.即使我們使用了許多人工智慧的東西,教學應該都是與萬物共同成長。

11.教育目標:博雅、親和、篤行的世界公民。(以物為介、人在中央)。

12.2016 年開始進行的中國橋課程(一個影片):強調體驗、探究。跨學科的學 習。小學時代更應需要多學、多感。最後看橋、畫橋、測橋。

13.形而上者道,形而下者器。

14.2018 大運河課程:北京到杭州,七天課程。走橋、學運河與城市的關聯。

15.萬物互聯:從探索體驗學習。

16.認知三進階:以萬物(知識)、成見識(能力)、致良知(素養)。

17.既然換一個地方(戶外),就要換一種學習方式,要強調問思辨。(中庸:博 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

18.捉妖記與中國文化:哪吒、孫悟空、姑獲鳥(織女)。問思辨的學習與蘇格拉 以的產婆式教學相關探究。

19.問思辨與 BLOOM 的知識層次對照:博學(記憶)、審問(理解應用)、慎思(分 析)、明辨(綜合)、篤行(創造)。

20.恆春國小用一把月琴與世界連結。

21.寧夏學校萬物啟蒙的主體:枸杞。上海協和國小學校水稻課程。西安城牆課 程。浙江蜜蜂課程。

22.萬物啟蒙:城市聯盟、鄉村公益、社群空間,活化戶外教育。

23.萬物啟蒙各地區的學習地圖,回到最初的原點,連結世界的密碼從這裡而 啟。

林良徵老師:

1.兩年公立學校教學、換到國際學校教學、

2.IB 考官: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國際文憑組織) 3.Ib 的目標,用中文兩個語詞就解決了:見識、良知。

(5)

4.雙語教學,有時候卡住、停滯了思維。

5.萬物啟蒙教育的中文母語評估:表達力、感知力、思維力、協作力、行動 力、審美力。

6.學生閱讀文本需要更豐富,老師選擇文本時就要發揮良知。

7.以二年級的蟬為主題進行主題學習,異質化的作業表現,海報、影片、詩歌 都可以。

8.茶因為活化,可以持續存在於生活中。

9.讀了李白傳,學生創作長條畫作。

LIS:台灣線上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嚴天浩

1.欣賞親子天下的介紹影片:COSPLAY、化學教學影片製作、引起學生學習動 機、用簡單的方式協助學生學習

2.設計問題讓學生想要問,問了才會學。

3.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從城鄉差距(差異)看到問題、想要當昆蟲學家。

4.到偏鄉帶課輔,看到教育的不公平。

5.我們要孩子的不是成績,而是能力。

6.看化學課本,想想看這些化學元素不會,會影響生活嗎?

7.欣賞元素王自製教學影片。

8.一開始有人說,學生回家怎麼會想看這些影片?但後來在課輔單位發現,每個 孩子都有學習的欲望。

9.7 分鐘影片,需要拍 7 小時,這還不包含寫腳本。(佩服呀) 10.自然課的理想狀態:發現問題、實驗探究、得到結果。

11.讀書的時候被成績定義,長大後被薪水定義,有沒有其他的可能?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徐利治先生 認為 “數學教育本應具有文化教育功能 (培養人的優秀文化素質的功能) 與技 能教育功能”。 他說:“數學還具有文化功能, 這卻是人們容易忽視的。 學習數學不僅能夠掌握數 學知

我,薛夙芬,台南人,大學念的是台南大學語文教育學系(原台南師範學院語文教 育學系) ,後於 104 年 2

數學傳播的文 章傳播數學知識也兼具教育功能, 秉持著促進數學教育的宗旨, 我們希望它也是 一個討論數學教育 — 各階段數學教育 — 的平台。 上期有黃武雄

為推廣國際體育教學發展動向及學習最新體育教材與教學方法,進而提升我國體育教學 效能和建立體育專業形象,特別邀請參加「2019 年義大利國際體育教學研討會及 2018

「教學名師獎」、上海市「育才獎」、上海 市級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二○一七年 獲選為感動上大的人物。創作作品種類有交

配合教育革新趨勢 發揮教育統整功能 因應開放教育理念 促進教學效能提升 符應教育學習理論

1990 年, William Thurston (1946∼2012) 在 AMS Notices 發表以 「數 學教 育」 為題的文章, 從大專數學教師的角度, 針砭美國當時的數學教育。 數學教育 出問題, 直接反映在學生的課堂表現,

為此,國立中正大學防制藥物濫用教育中心與台灣藥物濫用防治研究學會,在教育部學生事 務及特殊教育司之支持下,將於 2019 年 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