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壇經版本的傳承及其相關資料略析 林崇安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壇經版本的傳承及其相關資料略析 林崇安"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壇經版本的傳承及其相關資料略析

林崇安

一、前言

歷代壇經的版本眾多,包含抄本和 刊刻本,若順著年代的傳承變化,可以 歸攝為三個系統:惠昕系、敦煌系和契 嵩系。壇經版本方面,現存惠昕系有:

〈真福寺本〉、〈興聖寺本〉、〈大乘寺本〉、

〈天寧寺本〉、〈慶元本〉、〈寬永本〉。現 存敦煌系有:〈旅博本〉、〈敦博本〉、〈英 博本〉。現存契嵩系有:〈契嵩短本〉、〈德 異本〉、〈宗寶本〉、〈曹溪原本〉、〈真樸 本〉等。以下將順著傳承的脈絡,配合 相關的資料來分析版本的演變,並釐清 其年代。

二、六祖與法海的前後期紀錄本

【六祖的生平】

六祖壇經的原本,是由法海親聞而 紀錄下來,有其權威性,下抄後雖有不 同版本,但仍保留有共通部分。契嵩系 版本的結語:「師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 四傳衣,三十九祝髮。說法利生三十七 載。」由於六祖卒於先天二年,可推知 六祖一生中最重要事件的年代:638 年

(唐貞觀十二年,1 歲)惠能出生。661 年(龍朔元年,24 歲)惠能得衣缽。隱 遁十六年。676 年(儀鳳元年,39 歲)

惠能祝髮並開始說法利生。713 年(先 天二年,76 歲)惠能入滅,春秋七十有 六。說法利生滿三十七年載,一般計為 三十八年。以上是六祖生平的核心資料。

【六祖前期傳法】

1.六祖惠能約 41 歲時(678 頃),於大梵 寺先說法結緣,首日講說般若法,次日 午齋後解惑,接著回到曹溪山後講說定 慧、坐禪,最後一日於曹溪山傳授無相 戒。完成一系列的說法和傳戒。

2.惠能這一系列的說法和傳戒的過程,

都由法海紀錄,資料舉例如下:〈旅博 本〉說:「刺史遂令門人僧法海集記。」

〈真福寺本〉說:「刺史韋璩令門人法 海抄錄。」〈德異本〉標題:「六祖大師 法寶壇經,門人法海集」。

3.以上法海這一前期的錄本是所有《壇 經》的祖本,可稱為〈法海前期本〉(678 頃),名稱是《六祖法寶記》。其證據如 下:

[a]〈真福寺本〉中保留有六祖晚年的開 示:「吾於大梵寺說法,直至今日,抄錄 流行,名《法寶記》,汝等守護,度諸群 生。」

[b]歐陽修主編的《新唐書.藝文志》卷 59 錄有:「僧法海《六祖法寶記》一卷」。 [c]郎簡(968-1056)寫的《六祖法寶記 敘》說:「《法寶記》蓋六祖之所說其法 也。」

以上表示有法海紀錄的《六祖法寶 記》一卷,當時他的紀錄至少要抄給刺 史韋璩與重要人員,因而在678 頃有《六

祖法寶記》的傳出。

【六祖後期傳法】

六祖晚年於曹溪山的開示和付囑以 及入滅(713)的過程,仍由法海繼續紀 錄。法海的後期抄本,一方面調整前期 抄本的次第,使傳戒在先,說法在後,

如此符合一般法會的傳法過程,一方面 補入晚年對十大弟子的開示和附囑等,

最後增列四弟子的參請機緣,而有〈法 海後期本〉(714 頃)的出現。

〈法海後期本〉的名稱是《[六祖]法 寶記壇經》,這將前期本的《六祖法寶記》

加上《壇經》二字而成。這是六祖十弟 子在六祖入滅不久的共識,目的在於強 調「經」的地位(依據佛教傳統,六祖 必不會自稱其說法為經)。《[六祖]法寶 記壇經》的經名下傳而保留著,證據舉 例如下:

[a]日本圓仁(794-864)於《入唐新求聖 教目錄》中記錄有「曹溪山第六祖惠能 大師,說見性頓教直了成佛決定無疑,

《法寶記檀經一卷》」(T.55,No. 2167,

1083b)。

[b]江戶時代無著道忠(1653-1774)所著

《六祖法寶壇經生苕帚》中提到高麗古 刊本,卷首題:「《法寶記壇經一卷》,曹 溪山第六代祖師慧能大師,説見性頓教 直了成佛決定無疑法,釋沙門法海集」, 寶曆二年(826)雕出。

[c]於高麗傳本〈德異本〉所附錄的諸跋 中,有三個跋提及《法寶記壇經》:a.沙 門知訥跋,提及1207 年湛默得到《法寶 記壇經》並重刻。b.晦堂安其書,提及永 淑印行普照祖翁的《法寶記壇經》:曹溪 六祖說見性成佛決定無疑法。c.中華子 太憲誌,提及普淨得到成化十五年開版 之《法寶記壇經》並重刻。

【法海版本傳承】

〈法海前期本〉(678 頃)→〈法海後期 本〉(714 頃)

〈法海前期本〉=《六祖法寶記》,特點:

先法後戒的次第。

〈法海後期本〉=《六祖法寶記壇經》, 特點:將前期本調整為先戒後法,並加 上六祖晚年開示,最後編入四位弟子 機緣。

【志道與道際的版本】

六祖入滅前後,志道等十弟子開始 各自抄寫〈法海後期本〉(714 頃)下傳。

不在十弟子中的道際也有親近六祖,所 以敦煌本經末說:「[法海]上座无常付同 學道際(漈)」。志道的抄本直接抄自〈法 海後期本〉,較少改動,下傳而有惠昕本。

道際年紀較輕,有聽聞六祖晚年的開示,

當時也作筆記,喜歡偈頌形式,對〈法 海後期本〉,較多改動,可由他下傳的敦 煌本看出此風格。志道和道際的抄本一

(2)

2 開始就有小差異而形成二種版本:1.〈志 道抄本〉(720 頃)經過悟真傳給圓會,

圓會再下傳後形成惠昕本的系統。2.〈道 際抄本〉(720 頃)經過悟真傳給法興寺 其他弟子,再下傳後形成敦煌本的系統。

以下先依次分析這二種版本的傳承。

三、惠昕版本的傳承

【惠昕本傳承1】

〈法海前期本〉(678 頃)→〈法海後期 本〉(714 頃)→〈志道抄本〉(720 頃)

→彼岸→悟真→圓會→〈惠昕本〉(787)

→惠昕系四本:〈真福寺本〉、〈興聖寺 本〉、〈大乘寺本〉、〈天寧寺本〉。

【惠昕本傳承2】日本惠昕四本傳承 1.〈惠昕本〉(787) →〈惠昕周希古本〉

(1012)→〈真福寺本〉。

2.〈惠昕本〉(787)→〈惠昕晁迴增本〉

(1031) →〈惠昕晁子健刻本〉(1153) →

〈興聖寺本〉。

3.〈惠昕本〉(787) →〈惠昕存中本〉

(1116)→〈大乘寺本〉。

4.〈惠昕本〉(787) →〈惠昕存中本〉

(1116)→〈天寧寺本〉。

【傳承說明】

1.惠昕系四本的經末所記傳承都是:「洎 乎法海上座無常,以此《壇經》付囑志 道,志道付彼岸,彼岸付悟真,悟真付 圓會,遞代相傳付囑。」

2.此記載表示〈志道抄本〉下傳到悟真 後,將〈志道抄本〉下傳圓會,而後傳 到惠昕時,有〈惠昕本〉(787)的出現。

3.此中法海與志道都屬十大弟子,志道 本抄自法海後期本。

【版本說明】

1. 〈真福寺本〉:附有惠昕的〈韶州曹溪 山六祖壇經序〉,以及宋周希古的〈後敘〉

(1012)。周希古將此本作為弘法的「教 材」。

2. 〈興聖寺本〉:附有晁子健的〈再刊 記〉,提及晁迴題字(1031),晁子健刊 刻(1153)。文句略增而異於其他三本。

3.〈大乘寺本〉:附有比丘存中(1116)

的〈韶州曹溪山六祖師壇經序〉。 4.〈天寧寺本〉:附有比丘存中(1116)

的〈韶州曹溪山六祖師壇經序〉。 其後另有一〈慶元本〉(1195-1200), 於 日 本 寬 永 八 年 (1631 )、 貞 享 五 年

(1688)再刊,又稱〈寬永本〉;內容幾 乎同於〈興聖寺本〉而不具獨特性。

【序跋名稱資料】

1.〈真福寺本〉的惠昕序、周希古後敘 封面:六祖壇經

a.《韶州曹溪山六祖壇經序》:依真小師 邕州羅秀山慧進禪院沙門惠昕述。

b.《後敘》:周希古述。宋周希古:大中 祥符五年歲次壬子十月八日。

2.〈興聖寺本〉的惠昕序、晁子健再刊記 a.《六祖壇經序》:依真小師邕州羅秀山 惠進禪院沙門惠昕述。

b.經前晁子健謹記:提及「子健被旨入蜀,

回至荊南,於族叔公祖位,見七世祖文元 公所觀寫本《六祖壇經》。其後題云:『時 年八十一,第十六次看過。』以至點句標 題,手澤具存」,取而刊印。紹興二十三年 六月二十日,右奉議郎權通判蘄州軍州事

晁子健謹記(晁子健再刊記)

3.〈天寧寺本〉的存中序

《韶州曹溪山六祖師壇經序》:比丘存中 序并書,政和六年丙申。

4.〈大乘寺本〉的存中序

《韶州曹溪山六祖師壇經序》:比丘存中 序并書,政和六年丙申。

四、敦煌版本的傳承

【敦煌本傳承1】

〈法海前期本〉(678 頃)→〈法海後期 本〉(714 頃)→道際抄本(720 頃)→

悟真→法興寺弟子→〈敦煌母本〉(940 頃)→敦煌系三本:旅博本(959 頃)、

敦博本、英博本。

【傳承說明】

1.敦煌系三本的經末所記傳承都是:「此 壇經法海上座集,上座无常付同學道際

(漈),道際无常付門人悟真,悟真在嶺 南漕溪山法興寺,見今傳授此法。」

2.此記載表示〈道際抄本〉下傳到悟真 後,將〈道際抄本〉下傳法興寺弟子,

而後傳往敦煌而有〈敦煌本〉(940 頃)

的出現。

3.此中法海與道際是同學,表示都有親 近六祖,但道際不屬十大弟子,道際本 抄自法海後期本。

【敦煌本傳承2】

敦煌系三本傳承:旅博本(959 頃)、敦 博本、英博本。

1.〈敦煌本〉(940 頃)→旅博本(959 頃)。 2.〈敦煌本〉(940 頃)→敦博本。

3.〈敦煌本〉(940 頃)→英博本。

五、契嵩版本的傳承

【契嵩長本傳承】

《六祖法寶記》(678 頃)+〈惠昕晁迴 增本〉(1031)+《景德傳燈錄》(1004)

→〈契嵩長本〉(1056)→契嵩系四長本:

〈德異本〉(1290)、〈宗寶本〉(1291)、

〈曹溪原本〉(1652)、〈真樸本〉(1676)。 契嵩系長本分二支:

〈契嵩長本〉(1056)→〈德異本〉(1290)

→〈曹溪原本〉(1652)。

〈契嵩長本〉(1056)→〈宗寶本〉(1291)

→〈真樸本〉(1676)。

【契嵩短本傳承】

《六祖法寶記》(678 頃)+〈惠昕晁迴 增本〉(1031)→〈契嵩短本〉(1060 頃)。 六、不同傳承版本的經名和現存版本

(1)惠昕系本的經名

1.〈惠昕本〉(787):《韶州曹溪山六祖壇 經》,簡稱《六祖壇經》,此一卷在漢地 下傳後,惠昕於唐貞元三年(787)重編 為二卷十一門,上卷有六門,下卷有五 門。從惠昕的〈韶州曹溪山六祖壇經序〉, 可知經名為《韶州曹溪山六祖壇經》,簡 稱《六祖壇經》,經名已去除「法寶記」

三字,此即〈惠昕本〉。

2.〈真福寺本〉的經名是《韶州曹溪山六 祖壇經》,是〈惠昕周希古本〉的抄本。

3.〈大乘寺本〉和〈天寧寺本〉的經名是

《韶州曹溪山六祖師壇經》,抄自存中的 刊本。

4.〈興聖寺本〉的經名是《六祖壇經》,

惠昕的《序》被省略為《六祖壇經序》, 此本增改較多。

(3)

3

(2)敦煌系本的〈英博本〉、〈敦博本〉

和〈旅博本〉的經名都是《南宗頓教最 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 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一卷‧兼授無 相戒》。

(3)契嵩系本的〈德異本〉、〈宗寶本〉、

〈曹溪原本〉、〈真樸本〉、〈契嵩短本〉

經名都是《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一卷》。此 中〈契嵩短本〉收藏在《明版北藏》、《明 版南藏》、《房山石經》中,內容從惠能 在大梵寺傳法到在曹溪山傳戒的結束,

不分品。

【現存版本】

1.現存惠昕系本:〈真福寺本〉、〈大乘寺 本〉、〈天寧寺本〉、〈興聖寺本〉、〈慶元 本〉,又稱〈寬永本〉。

2.現存敦煌系本:旅博本、敦博本、英博 本。

3.現存契嵩系有五本作代表:契嵩短本

(1060 頃)、〈德異本〉(1290)、〈宗寶 本〉(1291)、〈曹溪原本〉(1652)、〈真 樸本〉(1676)。

七、壇經版本的重要傳承人物

壇經版本中的重要傳承人物有(1)

惠昕,(2)郎簡與契嵩,分述如下。

(1)唐朝惠昕

最早的〈惠昕本〉出現於唐貞元三 年(787), 惠昕的序是:〈韶州曹溪山 六祖壇經序〉:「依真小師邕州羅秀山慧 進 禪 院 沙 門 惠 昕 述… 余 以 太 歲 丁 卯

(787),月在蕤賓,二十三日辛亥,於 思迎塔院,分為兩卷,開十一門。」

可知〈惠昕本〉的經名是〈韶州曹 溪山六祖壇經〉,惠昕分卷分門的時間是 太歲丁卯(西元787)。此處西元787 年 是依據下二資料得知:

1.南宋《輿地紀勝》卷之一百六《邕州•

仙釋》:「正恩大師:羅秀山在宣化縣北,

天寶三載(744)正恩大師惠昕于此開 山。」

2.宋代趙明誠、李清照所撰《金石錄》卷 六:「第一千六百五十五。唐惠昕大師碑。

齊推撰。正書。姓名殘缺。貞元十七年

(801)十一月。 」

以上由天寶三載(744)和貞元十七 年(801)即可推出丁卯是西元 787 年,

這就是正恩大師惠昕將壇經分門分品的 年代。

(2)宋朝郎簡與契嵩

北宋契嵩大師(1007-1072)著有《傳 法正宗記》等。1054 年,他依據手頭的 一本《壇經》撰寫了《壇經贊》,從內容 的要點和次第來看,這本壇經類同於抄 到日本的〈興聖寺本〉。從〈興聖寺本〉

所附的晁子健的〈再刊記〉,可以上溯到 晁迴題字的《六祖壇經》的年代是1031 年。1054 年時契嵩手頭的《壇經》與此 本相當,是來自惠昕本。

另一方面,契嵩的友人郎簡寫的《六 祖法寶記敘》說:「能於達磨在中國為六 世,故天下謂之六祖。《法寶記》蓋六祖 之所說其法也。…會沙門契嵩作《壇經 贊》,因謂嵩師曰:若能正之,吾為出財,

模印以廣其傳。更二載,嵩果得曹溪古 本校之,勒成三卷,粲然皆六祖之言,

不復謬妄,乃命工鏤板以集其勝事。」

此序指出,1056 年契嵩找到了古本 的《六祖法寶記》,這就是六祖中年(677)

開示並由法海紀錄而傳出的《法寶記》。 契嵩將這新得的一卷《六祖法寶記》,配 上手頭的《壇經》重新編整,並依據《景 德傳燈錄》(1004)的資料,增加十幾位 弟子機緣,如此擴成三卷,由郎簡刊印 出來,可稱為契嵩長本(1056),此中的 西天二十八祖便是契嵩重新釐定的。

1060 頃,契嵩又依據《六祖法寶記》及 手頭《壇經》的前半資料,編出〈契嵩 短本〉(1060 頃),此短本沒有分品,沒 有後半的參請機緣。契嵩對文字有所潤 飾,但組織結構還是依據《法寶記》。 八、結語

本文順著傳承的脈絡,配合相關的 資料來分析版本的演變,並釐清其年代。

就現有資料而言,最接近〈法海前期本〉

(678 頃)的是〈契嵩短本〉(1060 頃)。 最接近〈法海後期本〉(714 頃)、〈志道 抄本〉(720 頃)以及〈惠昕本〉(787)

的是〈真福寺本〉(1012)。最接近〈道 際抄本〉(720 頃)的是旅博本(959 頃)。

參考資料:六祖壇經專集,見:

http://www.ss.ncu.edu.tw/~calin/altar.html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請郵寄本科備審資料:自傳、簡歷、個人作品 集、專業證照及得獎紀錄等資料(光碟版或紙

上述二種傳承表面看來相近,其實 所傳的抄本並不相同。法海、道際、志 道都是同學,都親近六祖並且各有壇經 抄本。六祖中年(677) ,法海傳出的抄 本(稱做《法寶記》

釋尊教化的中期,九分教中的「本生」 ,是以釋 尊過去的本生為主題,內容包含《因緣譚》和《本 生譚》。《因緣譚》的內容是,初為記述釋尊於四阿

本生經》中,保留在今日南傳的大藏經 中。另外與大善見王相關的資料,有北 傳《長阿含經》第 2 經(遊行經) 、 《根 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 37、南 傳《長部》第 17 經(大般涅槃經)

請郵寄本科備審資料:自傳、簡歷、個人作品 集、專業證照及得獎紀錄等資料(光碟版或紙

應繳經濟部商業司「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或經濟部「公司及分公 司基本資料查詢」或「商業登記公示資料查詢」網站列印之公司相關

[r]

《雜阿含 347 經》是有名的《須深經》 ,經 中須深對慧解脫阿羅漢沒有四禪八定和神通感 到疑惑,佛陀的回答是: 「彼先知法住,後知涅 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