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文以短本的〈大 善見王本生譚〉為主,並摘引長本來闡 述其中的要義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本文以短本的〈大 善見王本生譚〉為主,並摘引長本來闡 述其中的要義"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大善見王的本生譚

/ 林崇安

釋尊入滅前不久,對阿難開示了

《大善見王經》,這是釋尊一生所說的 五百多則本生故事中最後的一個,第一 結集時被編入《中阿含經》第 68 經,

保留在今日北傳的大藏經中;第二結集 時則被編入《長部》第 17 經,並有短 本的〈大善見王本生譚〉被編入《小部‧

本生經》中,保留在今日南傳的大藏經 中。另外與大善見王相關的資料,有北 傳《長阿含經》第 2 經(遊行經)、《根 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 37、南 傳《長部》第 17 經(大般涅槃經)。這 些經文中,有關大善見王的記載大同小 異,可以相互補充。本文以短本的〈大 善見王本生譚〉為主,並摘引長本來闡 述其中的要義。

一、序分

【1】此本生譚是佛臥於般涅槃之床 時,阿難長老云:「世尊!於此卑小之都 城,勿入涅槃!」佛對此語所作之談話。

說明:此處序分指出,釋尊將在拘 尸那揭羅城的雙娑羅樹中間入滅,阿難 認為此處是卑小的都城,不適合佛陀入 滅。釋尊就對阿難指出,此拘尸那羅城 是自己過去世當大善見王時,非常繁華 的拘舍婆提城,是適合今日佛陀在此處 入滅。

【2】佛告阿難曰:「生於那羅村之 舍利弗長老,於如來在祇園精舍時,彼 於迦底迦月之滿月之日,在瓦拉迦地方,

而大目犍連於迦底迦月黑分之半先後入 滅,我亦應於拘尸那揭羅城入滅。」

說明:釋尊指出,舍利弗長老和大 目犍連二大弟子先後都入滅了,接著是 佛陀的入滅。《雜阿含 639 經》中記載如 下:「一時,佛住摩偷羅國跋陀羅河側傘 蓋菴羅樹林中。尊者舍利弗、目揵連涅 槃未久。……世尊觀察眾會已,告諸比 丘:『我觀大眾,見已虛空,以舍利弗、

大目揵連般涅槃故。我聲聞唯此二人,

善能說法,教誡教授,辯說滿足。……

汝等莫以舍利弗、目揵連涅槃故,愁憂 苦惱。譬如大樹,根、莖、枝、葉、華、

果茂盛,大枝先折;亦如寶山,大巖先 崩。如是如來大眾之中,舍利弗、目揵 連二大聲聞先般涅槃。』」釋尊明確指出,

舍利弗、目揵連二大聲聞的先於佛陀入 滅,如同大樹,大枝先折;也如寶山,

大巖先崩,這是法的道理。所以,接著

釋尊就要在拘尸那揭羅城的雙娑羅樹中 間入滅了。

【3】佛順次遊行,來至此所,於沙 羅雙樹間,頭向北臥,即不再起。阿難 長老懇願云:「尊師世尊!於此卑小凹凸 之都、森林中之都、枝葉之都,佛勿入 滅。世尊!應於王舍城或其他之大都城 入寂!」佛曰:「阿難!汝勿謂此為卑小 之都、森林中之都、枝葉之都,予前生 為善見輪王時,即住於此都。彼時此處 為以十二由旬寶珠之壁圍繞之大都城。」

佛應長老之請求,為說過去之事,說《大 善見王經》。

說明:拘尸那揭羅城是卑小凹凸之 都,釋尊為何不到王舍城或其他之大都 城入滅呢?為了釋疑,釋尊對阿難開示 了大善見王的本生譚。大善見王是釋尊 的過去生,其都城是拘舍婆提王城,非 常繁華,當時就在此處入滅。《長部》的

《大善見王經》中,釋尊詳述大善見王 的大福報、都城的繁華以及百姓的安樂 如下:

(1)大善見王具足七寶:1.輪寶:

「天之輪寶自現,千輻穀輪,一切善具 足。」「其輪寶便向東方轉動,大善見王 與四軍隨其前進。阿難!其輪寶停止之 處,大善見王與四軍亦止住其處。阿難!

爾時,東方敵對之諸王,詣近大善見王 曰:「來!大王!善來!大王!大王為一 切者之主。大王!垂佈旨命!」大善見 王曰:「不殺害生物,不與者不可取,不 行邪淫,不語妄言,不飲令人昏醉之物,

食從習制。」阿難!如是彼等東方敵對 之諸王,皆成為大善見王之服從者。……

如是彼輪寶征服大海四周之大地,然後 歸來拘舍婆提城,輪軸停止於大善見王 之內城門前之法庭前,輝耀大善見王之 內城。」2.象寶全身純白,七處具拄,

有神力,得飛行空中。大善見王乘此象 寶,早晨乘騎巡遊大海四周之大地,後 歸王城拘舍婆提用早餐。3.馬寶:全身 純白,頭如馬之黑,如文叉草之鬣,有 神力,得飛行空中。大善見王乘此馬寶,

早晨乘騎巡遊大海之四周之大地,後歸 王城拘舍婆提用早餐。4. 珠寶:「珠寶 之光輝,擴遍一由旬。……彼周圍之村 人等,受其光之普照,以為是白天而從 事工作。」5.女寶:「此女寶常比大善見 王先起、後寢,貞淑從順,言行可愛。」

(2)

2 6.居士寶:由其業報所生而現天眼,能 見出財寶之伏藏。7.將軍寶。大善見王 具足四如意德:1.比常人殊勝,其形相 殊妙、可愛、清灑如花之最勝顏色。2.

比常人更長壽。3.無病、無災,有具消 化力,體溫不涼不熱。4.為婆羅門及居 士所愛敬、所喜歡。

(2)拘舍婆提王城的繁華:「此拘 舍婆提王城,東西長十二由旬,南北廣 七由旬,居民眾多,人口密集、物資豐 裕、繁華殷盛。」「於晝夜振響十種聲音,

即:象聲、馬聲、車聲、大鼓聲、杖鼓 聲、琵琶聲、歌聲、鐃聲、銅鑼聲及食 飲歡騷之聲。」「拘舍婆提王城,是被七 種城壁所圍繞。即:一是金、一是銀、

一是毘琉璃、一是水晶、一是珊瑚、一 是硨磲、一是眾寶之所成。阿難!於拘 舍婆提王城有四種門,即:一是金、一 是銀、一是毘琉璃、一是水晶之所成。

一一門建有七柱,每一柱之高度有人身 之三倍或四倍」「拘舍婆提王城,為七種 多羅行樹所圍繞」「微風吹動此等多羅行 樹時,其音美妙,令人興奮,妙好令人 恍惚。」「大善見王,於此等多羅樹每百 肘之間,建造一蓮華池。」「於此等蓮池,

種植青蓮、紅蓮、黃蓮、白蓮等種種華,

使之四季花常開,成自然之華鬘,讓群 眾欣賞。」「於此等蓮池之岸上,設助浴 者,令眾人經過此池時,便於入浴。」

「大善見王,乃於此等蓮池岸上,行設 布施,令需食者得食,需飲者得飲,需 衣者得衣,需乘具者得乘具,欲休息者 與床,欲妻女者與妻女,欲金者與金,

欲銀者與銀。」

以上拘舍婆提王城的莊嚴可以和極 樂國土相比,《阿彌陀經》說:「極樂國 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

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極樂國土,有七寶 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 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 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

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 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

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彼 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

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

(3)法高殿猶如天宮:毘首羯摩天 子造大善見王之宮殿,名為法高殿。法 高殿有東西長度一由旬,南北寬度半由 旬。「阿難!法高殿之基礎,以四種磚疊 上至人身之三倍高,……法高殿有八萬 四千柱,……法高殿有八萬四千樓閣,

一是金、一是銀、一是毘琉璃、一是水 晶等四種之所成。」「此法高殿完竣時,

耀目難堪;阿難!恰如雨季之最後月,

秋空無雲之日,上昇天空太陽之耀目難

堪,法高殿如是耀目難堪。」於法高殿 前,造法蓮池:「阿難!法蓮池,東西長 度一由旬,南北寬度有半旬由。阿難!

法蓮池乃以四種磚所砌成,……法蓮池 有七種多羅行樹所圍繞。」

(4)大善見王晚年於法高殿修四無 量心:「阿難!時,大善見王入於大莊嚴 樓閣,坐於金所成之座床,即遠離諸欲、

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

入初靜慮具足安住。尋伺寂靜,於內等 淨,心一趣性,無尋、無伺,定生喜樂,

第二靜慮具足安住。遠離喜貪,安住捨、

念,及以正知,身領受樂,聖所宣說:

捨、念具足、安樂而住,第三靜慮具足 安住。究竟斷樂,先斷於苦,喜憂俱沒,

不苦不樂,捨、念清淨,第四靜慮具足 安住。……如是周遍上下一切方,遍及 世界,以心隨慈,充滿廣大無邊,無害 心 而 安 住 … … 以 心 隨 悲 … … 以 心 具 喜……以心隨捨,充滿一方而安住。」

二、主分

【4】爾時,大善見王由正法王宮下,

立即於近處多羅樹林中備有此七寶所作 華麗之臥榻,右勝向下而臥,再亦不起。

須跋陀妃見而白王曰:「大王!可由拘舍 婆提之王都開始,於此八萬四千之王都 中,請選其一!」大善見王云:「王妃!

汝莫作是言,汝終止選擇,捨棄此望。」

王妃繼云:「大王!此為何故耶?請教 予!」王答曰:「予今日將終焉!」於是 王妃沈泣,拭己兩眼,悲泣而難言。其 他八萬四千侍女等莫不悲泣。諸大臣中 無一人耐得,亦皆悲泣。菩薩(大善見 王)曰:「且止!諸位勿為悲聲!」彼制 止諸眾,呼王妃云:「王妃!汝勿悲泣,

有為之法,如嬰粟之實,無常住者。總 皆無常,為壞滅性。」菩薩教王妃,唱 次之偈:

「諸行實無常,是為生滅法,生者 必有滅,息止以為樂。」

說明:此「主分」強調諸行無常是 自然的法則。釋尊指出,大善見王的大 福報、都城的繁華、以及百姓的安樂,

終必消失。依據《大善見王經》,大善見 王在臨終前教導王妃如下:

大善見王言善賢妃曰:「妃!妃長久 以來,常對我語愛、好、樂之語。然,

此次,勿對我語愛、好、樂之語。」「然,

大王!應如何語之耶?」大王曰:「妃!

當如是言:一切可愛、可樂、可意之事 物,無有不變化、離別、變異。願大王 勿持意欲而死,持欲望而死之人為不幸,

是應被誹責。大王!此等八萬四千之王 城,以拘舍婆提為上首。於此,大王!

請捨離意欲,對存在勿起執著。大王!

此等八萬四千之高殿,以法高殿為上首。

(3)

3 於此,大王!請捨離意欲,對存在勿起 執著。……」

最後,釋尊對阿難指出,再大的福 報,一人也只能享受一小部分而已:「阿 難!彼等八萬四千王城,其中之一,乃 當時我所住之王城,即拘舍婆提王城。

阿難!彼等八萬四千之高殿,其中之一,

乃當時我所住之高殿,即法高殿。阿難!

彼等八萬四千之樓閣,其中之一,乃當 時我所住之樓閣,即大莊嚴樓閣。阿難!

彼等八萬四千之床座,其中之一,乃當 時我所用之床座,即金所成、銀所成、

牙所成、堅材所成之床座。……阿難!

彼八萬四千女,其中之一,乃當時侍從 我之王妃,即剎帝利女毘羅密迦。阿難!

彼等八萬四千俱胝布,其中之一,乃當 時我所著用,即麻布、綿布、絹布、毛 織布。阿難!彼等八萬四千缽,其中之 一,乃當時我受用一升米及飲用其乳粥 之缽。」

釋尊總結大善見王的福報以及拘舍 婆提王城的莊嚴終歸消滅,變成眼前卑 小凹凸的尸那揭羅城:「阿難!汝看此等 一切行,已過去、滅去、變異之法。阿 難!如是諸行,非常住。阿難!如是諸 行,非永遠。阿難!如是諸行,非安穩 法。是故,阿難!應該脫離一切行,對 此等應該心不動搖,應該完全解脫此等。」

【5】如是大善見王依無死之大涅槃,

得最上之教,教示其他諸人多行施與、

守戒、守布薩等,自生往天上界中。

說明:此處釋尊指出,大善見王教 示諸人多行施與、守戒、守布薩等。這 是三福業事。依據《集異門足論》,三福 業事是:「施類者,謂施主布施諸沙門、

婆羅門、貧窮苦行道行乞者,飲食、湯 藥、衣服、華鬘、塗散等香,房舍、臥 具、燈燭等物,是名施類。……戒類者,

謂離害生命、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 虛妄語、離飲窣羅、迷麗耶、末陀放逸 處酒,是名戒類。……修類者,謂慈悲 喜捨四無量,是名修類。」眾生奉行三 福業事,是播種人天乘的善因,其善果 即是投生善趣。

在《中阿含‧大善見王經》中,釋 尊進一步指出:「阿難!我於爾時為自饒 益,亦饒益他,饒益多人,愍傷世間,

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爾 時說法不至究竟,不究竟白淨,不究竟 梵行;不究竟梵行訖,爾時不離生老病 死、啼哭憂慼,亦未能得脫一切苦。阿 難!我今出世,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 法御、天人師,號佛、眾祐,我今為自

饒益,亦饒益他,饒益多人,愍傷世間,

為天、為人求義及饒益,求安隱快樂。

我今說法得至究竟,究竟白淨,究竟梵 行;究竟梵行訖,我今得離生老病死、

啼哭憂慼,我今已得脫一切苦。」可知 人天乘的法不能脫離生死輪迴之苦,尚 不究竟。釋尊這一世於菩提樹下,生起 無我的漏盡智成佛後,進入無死的大涅 槃,才脫離生死輪迴之苦。

三、結分

【6】佛述此法語後,作本生今昔之 結語:「爾時須跋陀妃是羅睺羅之母,國 之寶王子是羅睺羅,他之諸人是今佛之 從者,大善見王即是我。」

說明:各本都提到「大善見王即是 我」,但是只有此處提及釋尊與諸眷屬的 關係:「須跋陀妃(女寶、善賢妃)是羅 睺羅之母,國之寶王子是羅睺羅,其他 諸人是今日佛之從者」,這是共業的結果,

顯示業力的不可思議。

【結語】

釋尊前世生於沒有佛法的拘舍婆提 城,當時以大善見轉輪王的身份,修習 三福業事,實踐菩薩行,利益廣大的眾 生,統治四洲猶如大同世界,屬於人天 乘的極致,但是當時的教導仍未達究竟,

不能離生老病死、啼哭憂慼,也不能解 脫一切苦。唯有生起無我智,體證涅槃,

才能解脫一切苦。可知釋尊開示大善見 王本生譚的本意是教導:「諸行無常,諸 法無我,涅槃寂靜」。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t is agreed that the Dialogue of the Buddha and Mahābrāhmaṇa deva rāja an apocrypha; nevertheles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pocrypha author used Zen

《菩薩本生鬘論》、《賢愚經》和《雜寶藏經》當中。其中《六度集經》集錄

《諸經要集》分為三十篇,共二十卷,收在《大藏經》的纂集部中。 [註 6] 北京圖書館所藏宿 字九十一號卷尾題有「諸經要集卷第十一」,即是此卷。 [註 7]

原先可說由蘇我氏「獨佔」的佛教信仰,於乙巳之變 ( 645) 中蘇我氏嫡系 遭滅族後,帶來了改變的契機。其後繼位的孝德天皇 ( 645~654在位) 與發動乙 巳之變的天智天皇

不淫、不虛誑語、不離間語、不粗惡語、不雜穢語,在行住坐臥中都 能保持正念正知。第 9 段指出,食要如法。第 10-12 段指出,要獨一 靜處,專精思惟,不放逸住,遠離五蓋,修出正定。第

雖然舊譯是以四念處為修觀相,但是「四念處」的詳細內容可參見《中部》第 10 經〈念住經〉和《長部》第

經藏結集,依此顯出第三結集的經藏相同於第二結集,是集出《長阿 含》 、 《中阿含》 、 《雜阿含》 、 《增一阿含》

(4)復次,婆羅門!我如是思維: 「每當沙門、婆羅門,身業未淨,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