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語文領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語文領域"

Copied!
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語文領域 -本土語文(原住民族語文)

(2)

中華民國一○七年三月

(3)
(4)

目 次

壹、基本理念 ... 1

貳、課程目標 ... 1

參、時間分配 ... 2

肆、核心素養 ... 3

伍、學習重點 ... 6

一、學習表現 ... 6

二、學習內容 ... 11

陸、實施要點 ... 13

一、課程發展 ... 14

二、教材編選 ... 14

三、教學實施 ... 15

四、教學資源 ... 16

五、學習評量 ... 17

柒、附錄 ... 19

附錄一:原住民族語文科目學習重點與核心素養呼應表參考示例 ... 19

附錄二: 議題適切融入領域課程綱要 ... 24

(5)
(6)

壹、 基本理念

語文是社會溝通與互動的媒介,也是文化的載體。語文教育旨在培養學生語言溝通 與理性思辨的知能,奠定適性發展與終身學習的基礎,幫助學生了解並探究不同的文化 與價值觀,促進族群互動與相互理解。

臺灣為多語言、多民族與多文化的社會,原住民族教育的落實與成效成為社會進步 之重要指標。基於《憲法增修條文》第 10 條「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 民族語言及文化」,並落實《原住民族基本法》、《原住民族教育法》、 《原住民族語 言發展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尊重、包容與關懷多元文化差 異」之基本理念,實施原住民族語文教學,促進相互了解與社會和諧。

臺灣原住民族約佔臺灣人口的百分之二,惟其歷史文化與臺灣的淵源乃現今最為古 遠而緊密者,然目前根據 2009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臺灣原住民族之語言文化列 入瀕危語言,故為延續臺灣歷史文化及維護語言文化多樣性,應積極復振與發展原住民 族語言文化。

臺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民族,國際語言學界普遍認為臺灣原住民族語文有南島 語系起源地的國際地位。推動原住民族語文教育不僅是保障原住民族基本人權,落實多 元文化的教育課題,更是臺灣與國際接軌的重要途徑,亦有助於具體保存多語言文化資 產,促進我國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貢獻。

語言是原住民族靈魂與文化的載體;文化是原住民族發展的命脈;教育是原住民族 進步的動力。本課程綱要符應《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之「自發、互動、

共好」的理念,養成原住民族語文核心素養,並基於「多元、平等、自主、尊重」的精 神,藉由語文的學習,強化自我及民族認同,培養使用族語的習慣,積極傳承文化與面 對世界潮流,成為兼具傳統與現代素養的新世代國民。

貳、課程目標

1、 啟發學習原住民族語文的興趣。

2、 習得原住民族語文理解、表達、溝通的能力。

3、 強化原住民族語文涵養與族群認同。

4、 傳承原住民族智慧及文化創新之素養。

5、 培養多語言知能與多文化視野。

(7)

壹、時間分配

教育階段

學習階段

類 別

國民小學 國民中學 高級中等學校

第一

學習階段 第二

學習階段 第三

學習階段 第四

學習階段 第五

學習階段

十一 十二

原住民族語文 領域學習課程 1 節/週 彈性學習課程 校訂課程

備註

1. 有關原住民族語文的課程實施,

學生有權優先選擇學習自己民族 /部落的原住民族語文,學校應 依學生需求聘請相關師資授課。

2. 為保障原住民族學生民族教育之 權益,學校應依學生需求於「語 文領域—本土語文」開設原住民 族語文課程至少每週 1 節課,供 學生修習。

3. 除上述實施方式外,為發展原住 民族教育特色,經各校課程發展 委員會審議後,得結合各領域/

科目或彈性學習課程增加原住民 族語文課程規劃與實施。

4. 為確保族語教學品質及考量師資 時間安排,經各校課程發展委員 會通過後,得以隔週上課 2 節、

隔學期對開各 2 節課的方式彈性 調整。

1. 有關原住民族語文 的課程實施,學生 有權優先選擇學習 自 己 民 族 / 部 落 的 原住民族語文,學 校應依學生需求聘 請相關師資授課。

2. 為保障原住民族學 生 民 族 教 育 之 權 益,學校應依學生 需求於「彈性學習 課程」開設原住民 族語文課程至少每 週 1 節課,供學生 選修。

3. 除 上 述 實 施 方 式 外,為發展原住民 族教育特色,經各 校課程發展委員會 審議後,得結合各 領 域 / 科 目 或 彈 性 學習課程增加原住 民族語文課程規劃 與實施。

4. 國 民 中 學 教 育 階 段,如學校開設本 土 語文 /新住民語 文課程,得於假日 或寒、暑假實施。

1. 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 段學校可依據學生需 求與學校發展願景及 特色,於校訂課程規 劃 本土語文課程。

2. 依照《原住民族基本 法》及《原住民族教 育法》等相關法令,

原住民族地區學校及 原住民重點學校,可 依原住民族學生學習 需求及民族語言文化 差異彈性調整領域學 習課程,實施原住民 族教育。其中,原住 民族語言課程應列為 優先。

3. 原住 民族 重 點 學校 / 專班應於校訂課程開 設 6 學分原住民族語 文課程,並得於假日 或寒、暑假實施。

(8)

壹、核心素養

下表係依循《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之具體內涵,

結合原住民族語文科目的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後,在原住民族語文科目內的具體展現。

總綱 核心 素養 面向

總綱 核心 素養 項目

總綱核心素養 項目說明

語文領域-本土語文(原住民族語文)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國民小學教育

(E) 國民中學教育

(J) 高級中等學校教育 (U)

A

A1 身心素質

自我精進

具備身心健全 發展的素質,

擁有合宜的人 性 觀 與 自 我 觀,同時透過 選擇、分析與 運用新知,有 效規劃生涯發 展,探尋生命 意義,並不斷 自我精進,追 求至善。

原-E-A1

具 備 說 族 語 的 基 本 能 力 及 習 慣 , 孕 育 原 住 民 族 文 化 主 體 性 的 意 識 與 自 信 , 啟 發 對 族 語 文 化 的 興 趣。

原-J-A1

具 備 積 極 主 動 學 習 族 語 的 能 力 與 興 趣 , 展 現 原 住 民 族 文 化 主 體 性,並

主 動 融 入 族 語 社 群 , 認 識 族 語 文 化 的 內 涵 , 發 展 傳 承 家 族 與 民 族 文化精神。

原-U-A1

能以原住民族文化 主體性的觀點,積 極拓展學習或使用 族語的場域,自我 精進族語 的溝通能 力,具備實踐生命 價 值 的 能 力 與 熱 忱,進而樂於傳承 民族文化。

A2 系統思考 解決問題

具 備 問 題 理 解 、 思 辨 分 析、推理批判 的系統思考與 後 設 思 考 素 養,並能行動 與反思,以有 效處理及解決 生活、生命問 題。

原-E-A2

能 以 原 住 民 族 文 化 主 體 性 的 觀 點 , 思 考 日 常 生 活 中 自 己 與 他 人 遭 遇 的 問 題 , 並 從 日 常 生 活 中 建 立 主 動 解 決 問 題 的 態 度 及 能 力。

原-J-A2

具 備 理 解 簡 易 族 語 訊 息 的 能 力 , 能 運 用 基 本 邏 輯 思 考 策 略 提 升 學 習 效 能 , 並 能 以 原 住 民 族 文 化 主 體 性 的 觀 點 , 對 部 落 文 化 差 異 與 原 住 民 族 現 況 發 展 有 初 步 的 了 解。

原-U-A2

能以原住民族文化 主體性及世界觀,

透過行動與反思,

進行系統性思考與 後設思考解決原住 民族發展所面臨的 困境,善用各種策 略,對文本訊息、

原住民族文化 深入 理解,釐清訊息本 質與真偽,應用所 學解決問題。

A3 規劃執行

創新應變

具備規劃及執 行 計 畫 的 能 力,並試探與 發展多元專業 知能、充實生 活經驗,發揮 創新精神,以 因 應 社 會 變 遷、增進個人 的 彈 性 適 應 力。

原-E-A3

以 原 住 民 族 文 化 主 體 性 的 觀 點 , 培 養 使 用 族 語 的 能 力 , 藉 此 充 實 文 化 經 驗 , 並 認 識 民 族 文 化 精 神 及 內 涵 , 培 養 創新思維。

原-J-A3

具 備 族 語 的 基 礎 素 養 , 亦 能 以 原 住 民 族 文 化 主 體 性 的 觀 點 吸 收 文 化 新 知 , 參 與 部 落 / 社 區 文 化 體 驗 , 及 能 將 其 內 涵 融 入 各 學 科 領 域 , 促 進 學 習 , 激 發 創 新 應 變 之 潛 能 , 落 實 執 行 能力。

原-U-A3

以原住民族文化主 體性的觀點,具備 以族語參與文化活 動的能力,充實文 化生活經驗,並能 針對新的情境或問 題,進行規劃、實 踐與檢討反省、創 新應變提升規劃及 參與部落公眾事務 之能力。

(9)

總綱 核心 素養面向

總綱 核心 素養項目

總綱核心素養 項目說明

語文領域-本土語文(原住民族語文)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國民小學教育

(E)

國民中學教育 (J)

高級中等學校教育 (U)

B

B1 符號運用

溝通表達

具備理解及使 用 語 言 、 文 字、數理、肢 體及藝術等各 種符號進行表 達、溝通及互 動,並能了解 與同理他人,

應用在日常生 活及工作上。

原-E-B1

根 據 學 習 階 段 之 身 心 發 展 , 在 自 然 的 人 際 互 動 下 培 養

「 聆 聽 、 說 話 、 閱 讀 、 書 寫 及 綜 合 應 用 」 的 基 本 族 語 能 力 , 並 以 族 語 進 行 溝 通 , 傳 承 語 言 文化。

原-J-B1

能 運 用 原 住 民 族 語 文 表 情 達 意 , 並 能 體 察 他 人 的 感 受 , 給 予 適 當 的 回 應 , 達 成 族 語 溝 通 以 及 文 化 傳承的目的。

原-U-B1

養成以族語 學習新 知及表達意見的習 慣,並達成在生 活 與工作中能以族語 文 溝 通 自 身 的 經 驗、思想、價值,

發揚語言文化。

B2 科技資訊

媒體素養

具 備 善 用 科 技、資訊與各 類 媒 體 之 能 力,培養相關 倫理及媒體識 讀的素養,俾 能 分 析 、 思 辨、批判人與 科技、資訊及 媒體之關係。

原-E-B2

能 使 用 各 種 資 訊 科 技 媒 材 進 行 自 我 學 習 , 增 進 「 聆 聽 、 說 話 、 閱 讀 、 書 寫 及 綜 合 應 用 」 等 族 語 能 力。

原-J-B2

能 運 用 各 類 資 訊 檢 索 工 具 , 蒐 集 、 整 理 族 語 資 料 以 提 升 學 習 效 果 , 藉 以 擴 展 族 語 的 學 習 範 疇 , 並 轉 化 成 生 活 應 用 的 能 力 與 素 養。

原-U-B2

能將資訊科技與各 類媒體所提供的素 材,進行整合資訊 的能力,激發省思 及 批 判 的 素 養 能 力,拓展 族語學習 的動機與管道,深 化族語的學習。

B3 藝術涵養

美感素養

具 備 藝 術 感 知、創作與鑑 賞能力,體會 藝 術 文 化 之 美,透過生活 美學的省思,

豐 富 美 感 體 驗,培養對美 善的人事物,

進行賞析、建 構與分享的態 度與能力。

原-E-B3

藉 由 族 語 的 學 習 , 能 感 知 傳 統 藝 術 , 促 進 多 元 感 官 的 發 展 , 體 認 生 活 環 境 中 原 住 民 族 藝 術 文 化 之 美 , 探 索 生 活 的 樂 趣 , 並 於 生活中實踐。

原-J-B3

藉 由 族 語 的 學 習 , 賞 析 文 化 中 美 學 的 傳 達 , 提 升 文 化 自 省 能 力 , 進 而 積 極 參 與 文 化 活 動 , 深 化 美 感 體 驗 , 增 進美學的素養。

原-U-B3

能 賞 析 族 語 及 文 學,並能融合肢體 與聲音表情,編寫 劇本,進行全族語 文的短劇或歌舞劇 表演,透過生活實 踐傳承原住民族 美 學的涵養。

C

C1 道德實踐 公民意識

具備道德實踐 的素養,從個 人小我到社會 公民,循序漸 進,養成社會 責任感及公民 意識,主動關 注公共議題並 積極參與社會 活動,關懷自 然生態與人類 永續發展,而 展現知善、樂 善與行善的品 德。

原-E-C1

能 透 過 族 語 的 學 習 , 理 解 原 住 民 族 傳 統 道 德 規 範 , 並 能 主 動 參 與 學 校 、 家 庭 及 部 落/社區各類活 動 , 培 養 責 任 感 , 關 懷 生 態 環境。

原-J-C1

具 備 學 習 族 語 興 趣 , 增 進 與 人 友 善 相 處 的 能 力 , 積 極 參 與 社 會 活 動 , 提 升 對 社 會 的 責 任 感 , 培 養 現代公民與部落/

社 區 團 結 意 識 , 且 能 樂 於 學 習 原 住 民 族 文 化 的 自 然 生 態 智 慧 , 並 主 動 關 注 生 態 環 境 及 永 續 發 展 議 題。

原-U-C1

具備運用 族語的積 極態度,養成與他 人對話尋求共識的 公民素養 ,主動參 與原住民族公共議 題的討論及自然生 態活動,並實踐與 反思人類永續發展 之議題。

(10)

總綱 核心 素養面向

總綱 核心 素養項目

總綱核心素養 項目說明

語文領域-本土語文(原住民族語文)核心素養具體內涵 國民小學教育

(E)

國民中學教育 (J)

高級中等學校教育 (U)

C2 人際關係

團隊合作

具備友善的人 際情懷及與他 人建立良好的 互動關係,並 發展與人溝通 協調、包容異 己、社會參與 及服務等團隊 合作的素養。

原-E-C2

能 透 過 族 語 的 溝 通 使 用 以 及 對 文 化 內 涵 的 理 解 , 培 養 多 元 文 化 及 跨 族 群 人 際 溝 通 的 能 力 , 貢 獻 原 住 民 族 智 慧 , 展 現 團 隊 合 作 精神。

原-J-C2

能 運 用 族 語 增 進 溝 通 協 調 的 能 力 , 並 能 理 解 與 包 容 不 同 意 見 , 積 極 參 與 學 校 及 社 區 的 活 動 , 與 人 合 作 及 和 諧 互 動。

原-U-C2

能使用 族語與他人 溝通,認知社會群 體生活之重要性,

傳達友善的情懷,

培養溝通協調、團 隊合作、社會參與 的能力。

C3 多元文化

國際理解

具備自我文化 認同的信念,

並尊重與欣賞 多元文化,積 極關心全球議 題 及 國 際 情 勢,且能順應 時代脈動與社 會需要,發展 國際理解、多 元文化價值觀 與世界和平的 胸懷。

原-E-C3

具備部落/社區 的 文 化 觀 , 能 主 動 以 族 語 或 其 他 語 文 介 紹 原 住 民 族 祭 儀 節 慶 及 風 土 民 情 , 並 尊 重 及 接 納 多 元 文 化。

原-J-C3

能 比 較 閱 讀 族 語 及 其 他 語 文 , 探 索 不 同 文 化 的 內 涵 , 學 習 並 欣 賞 文 化 的 差 異 性 , 認 同 自 我 文 化 , 尊 重 與 欣 賞 其 他 文 化 , 了 解 多 元 文 化 的 價 值 與 意 義。

原-U-C3

具備國際視野及地 球村觀念,深入探 討不同族群、性 別 等社會議題,進而 關注國際情勢,並 尊重生命與全球的 永續發展,以強化 因應未來社會 變遷 發展的能力。

(11)

貳、 學習重點

「學習重點」之擬訂,以原住民族語文之「核心素養」為基礎,發展出相對應的「學習 表現」及「學習內容」。學習重點之擬訂原則如下:

1. 以原住民族的文化主體性為核心,並以學生的族語文字化能力發展為學習重點。

2. 依據學生認知發展與生活經驗,依學習階段敘寫學習重點,但學校及教師得依學生的 語文程度及需求提供適性教學。學校的課程除採用學習階段安排外,亦可依照學生 的語文程度級別開課,各級別之學習重點,準用各學習階段的學習重點,其對應關 係如下表:

編碼 學習階段 語文程度級別

第一學習階段 一級

第二學習階段 二級

第三學習階段 三級

第四學習階段 四級

第五學習階段 五級

3. 應兼顧學生認知、技能、情意面向的發展,「學習表現」包含聆聽、說話、閱讀、書 寫及綜合應用等五個類別。「學習內容」涵蓋語文及文化等主題,透過原住民族語 文的學習,以運用於日常生活溝通,亦同時學習原住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

4. 各民族語言的語別及內部方言處理方式,可參考方言詞彙對照表。

5. 「原住民族語文科目學習重點與核心素養呼應表參考示例」(詳參附錄一)乃為使學 習重點與核心素養能夠相互呼應,且透過學習重點落實本科目核心素養,並引導跨 領域/跨科目的課程設計,增進課程發展的嚴謹度。

6. 「議題適切融入領域課程綱要」(詳參附錄二)乃為豐富本科目的學習,促進核心素 養的涵育,使各項議題可與原住民族語文的學習重點適當結合。

一、學習表現

原住民族語文的學習表現區分為「聆聽」、「說話」、「閱讀」、「書寫」及「綜 合應用」五個類別。

下列之學習表現,依各學習階段順序呈現。編碼說明如下:

1.第 1 碼為「類別」,以阿拉伯數字編號。

2. 第 2 碼為「學習階段」,以羅馬數字編號,以Ⅰ代表第一學習階段(國民小學 1-2 年 級),Ⅱ代表第二學習階段(國民小學 3-4 年級),Ⅲ代表第三學習階段(國民小學 5-6 年級),Ⅳ代表第四學習階段(國民中學 7-9 年級),Ⅴ代表第五學習階段(高 級中等學校 10-12 年級)。

(12)

3. 第 3 碼為流水號。

類別 學習階段 學習表現

1.聆聽

1-Ⅰ-1 能聽辨母音及子音。

1-Ⅰ-2 能聽辨單、雙音節及重音。

1-Ⅰ-3 能專注聆聽說話者。

1-Ⅰ-4 能聽懂所學的語詞意義。

1-Ⅰ-5 能聽懂問候語。

1-Ⅰ-6 能聽懂簡易日常生活用語。

1-Ⅰ-7 能聽懂簡易自我介紹。

1-Ⅰ-8 能聽懂童謠。

1-Ⅰ-9 能聽懂所學的數字。

1-Ⅱ-1 能聽辨語詞的多音節及重音位置。

1-Ⅱ-2 能聽辨日常生活語詞的意義。

1-Ⅱ-3 能聽懂簡易教室用語。

1-Ⅱ-4 能聽辨所學句子語調表達的意義與情緒。

1-Ⅱ-5 能聽懂簡易會話。

1-Ⅲ-1 能正確聽辨語詞的意義。

1-Ⅲ-2 能在聆聽過程中感受說話者的情緒,並思考其遭遇到的問 1-Ⅲ-3 能聽懂簡單句。題。

1-Ⅲ-4 能聽辨日常生活對話的語調及所表達的意義與情緒。

1-Ⅲ-5 能聽懂日常生活會話。

1-Ⅳ-1 能聽懂複合句。

1-Ⅳ-2 能聽辨不同句子語調所表達的意義和情緒。

1-Ⅳ-3 能聽懂本族各方言別不同部落的發音。

1-Ⅳ-4 能聽懂有關教室內外及部落/社區環境的描述。

1-Ⅴ-1 能聽懂複雜句。

1-Ⅴ-2 能聽辨本族各方言別不同部落表達的方式及語調。

1-Ⅴ-3 能聽辨本族各方言別不同部落常用的語詞。

1-Ⅴ-4 能聽辨本族各方言別不同部落的生活用語。

1-Ⅴ-5 能聽辨並理解會話。

2.說話

2-Ⅰ-1 能正確發出母音及子音。

2-Ⅰ-2 能正確發出單、雙音節及重音。

2-Ⅰ-3 能說出所學的語詞。

2-Ⅰ-4 能說出招呼/問候用語。

2-Ⅰ-5 能說出簡易日常生活用語。

2-Ⅰ-6 能簡易地自我介紹。

2-Ⅰ-7 能唱誦童謠。

2-Ⅰ-8 能說出所學的數字。

2-Ⅱ-1 能正確發出語詞的多音節及重音位置。

2-Ⅱ-2 能說出所學語詞的意義。

2-Ⅱ-3 能正確模仿句子的語調及所表達的意義與情緒。

2-Ⅱ-4 能說出簡易教室用語。

2-Ⅱ-5 能正確念出所學的句子節奏。

2-Ⅱ-6 能自我介紹。

2-Ⅲ-1 能說出所學語詞的重疊詞。

2-Ⅲ-2 能說出簡單句。

2-Ⅲ-3 能正確說出句子的語調及所表達的意義與情緒。

(13)

類別 學習階段 學習表現

2-Ⅲ-4 能說出日常生活用語並進行簡易對話。

2-Ⅲ-5 能正確說出課堂上所學的會話。

2-Ⅲ-6 能看圖說話。

2-Ⅳ-1 能說出所學語詞的衍生詞。

2-Ⅳ-2 能說出複合句。

2-Ⅳ-3 能說出自己的感覺和想法。

2-Ⅳ-4 能介紹自己的部落/社區。

2-Ⅳ-5 能說出正確的問候語及祝福語。

2-Ⅴ-1 能仿說本族各方言別的語音及語調。

2-Ⅴ-2 能說出本族各方言別同一語詞的不同說法。

2-Ⅴ-3 能說出本族各方言別不同部落的習慣用語。

2-Ⅴ-4 能說出複雜句。

2-Ⅴ-5 能配合現場情境使用適當的語調進行對話。

2-Ⅴ-6 能口述事情的始末。

3.閱讀

3-Ⅰ-1 能拼讀母音及子音。

3-Ⅰ-2 能拼讀單、雙音節及重音。

3-Ⅰ-3 能讀出所學的語詞。

3-Ⅰ-4 能讀出簡易生活用語。

3-Ⅰ-5 能朗讀所學的課文。

3-Ⅰ-6 能讀懂簡易問候語。

3-Ⅰ-7 能讀懂所學的數字。

3-Ⅱ-1 能正確拼讀多音節語詞及其重音位置。

3-Ⅱ-2 能讀懂所學的語詞。

3-Ⅱ-3 能讀出所學句子的語調及所表達的意義與情緒。

3-Ⅱ-4 能正確朗讀所學的課文。

3-Ⅱ-5 能讀懂所學的課文內容。

3-Ⅲ-1 能讀懂重疊詞及其意義。

3-Ⅲ-2 能讀懂簡單句。

3-Ⅲ-3 能讀出日常生活及對話的語調及所表達的意義與情緒。

3-Ⅲ-4 能流暢朗讀所學的課文或短文。

3-Ⅲ-5 能正確了解所學的課文內容重點。

3-Ⅲ-6 能使用辭典等工具書及數位媒體教材,俾利閱讀繪本。

3-Ⅳ-1 能讀懂衍生詞及其意義。

3-Ⅳ-2 能讀懂詞根及詞綴的意義。

3-Ⅳ-3 能讀懂複合句。

3-Ⅳ-4 能正確讀出不同句子的語調及所表達的意義與情緒。

3-Ⅳ-5 能讀懂生活會話的短文。

3-Ⅳ-6 能掌握閱讀短文的基本技巧。

3-Ⅳ-7 能使用辭典等工具書及數位媒體教材,俾利閱讀短文。

3-Ⅳ-8 能以正確的發音及適當的速度朗讀或吟唱簡易歌謠、傳說 故事。

3-Ⅴ-1 能讀懂本族各方言別同一語詞的不同說法。

3-Ⅴ-2 能讀懂本族各方言別不同部落的習慣用語。

3-Ⅴ-3 能讀懂複雜句。

3-Ⅴ-4 能讀懂各類文體的文章。

3-Ⅴ-5 能了解所讀的文章重點。

3-Ⅴ-6 能使用辭典等工具書及數位媒體教材,俾利閱讀各類文 體。

(14)

類別 學習階段 學習表現

3-Ⅴ-7 能以正確的發音、斷句、適當的節奏、語調、語氣及速 度,流暢朗讀短文及故事。

4.書寫

4-Ⅰ-1 能正確寫出書寫符號。

4-Ⅰ-2 能書寫單、雙音節。

4-Ⅰ-3 能正確書寫自己的族名。

4-Ⅰ-4 能書寫所學的數字。

4-Ⅱ-1 能正確拼寫單、雙音節語詞。

4-Ⅱ-2 能書寫教師指令的語詞。

4-Ⅱ-3 能書寫基本句及簡易問候語。

4-Ⅱ-4 能書寫所學的句子。

4-Ⅱ-5 能書寫簡易問候語。

4-Ⅱ-6 能抄寫課文。

4-Ⅲ-1 能正確書寫多音節語詞。

4-Ⅲ-2 能書寫所學的日常生活語詞。

4-Ⅲ-3 能書寫所學的句子。

4-Ⅲ-4 能寫出簡易自我介紹的句子(至少 3 句)。

4-Ⅲ-5 能依照課文造句並寫出句子。

4-Ⅲ-6 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4-Ⅳ-1 能熟練書寫多音節語詞。

4-Ⅳ-2 能分辨詞根及詞綴,書寫語詞。

4-Ⅳ-3 能書寫複合句。

4-Ⅳ-4 能寫出自我介紹的短文(50-60 字)。

4-Ⅳ-5 能看圖寫出短文(50-60 字)。

4-Ⅳ-6 能寫出自己部落/社區文化的簡單介紹(50-60 字)。

4-Ⅴ-1 能書寫想表達的族語。

4-Ⅴ-2 能分辨語助詞與詞綴的差異及關係,書寫語詞。

4-Ⅴ-3 能正確書寫功能詞(含語助詞及格位標記詞等)。

4-Ⅴ-4 能書寫複雜句。

4-Ⅴ-5 能寫出段落文章(50-90 字)。

4-Ⅴ-6 能寫出心得短文(50-90 字)。

4-Ⅴ-7 能寫出一般生活短文(50-90 字)。

4-Ⅴ-8 能以短文描述事情的始末(50-90 字)。

5.綜合應

5-Ⅰ-1 能正確應用 1-10 的數字。

5-Ⅰ-2 能樂於參與原住民族語文的學習活動。

5-Ⅱ-1 能在生活中樂於並主動接觸原住民族語文與文化。

5-Ⅱ-2 能理解並說出空間方位及時間用語。

5-Ⅱ-3 能喜愛書寫並理解「我是誰」、「我的性別」、「我的家 人/家族」、「我的部落/社區」「我的山川、河(湖、

潭)海」等文化脈絡。

5-Ⅲ-1 能專注操作及應用數數。

5-Ⅲ-2 能正確寫出並說出空間方位及時間用語。

5-Ⅲ-3 能樂於了解並說出傳統歌謠、傳說故事的主旨及其語言文 化的美感。

5-Ⅲ-4 能正確介紹家人、家庭、家族、年齡、生日。

5-Ⅲ-5 能使用工具書及數位媒體教材,俾利解決族語學習上所面 臨的問題。

5-Ⅲ-6 能透過部落踏查,樂於了解進而認同「我的家人/家族」、

「我的部落/社區」、「我的山川、河(湖、潭)海」等的 文化脈絡。

(15)

類別 學習階段 學習表現

5- -1 能與他人對話溝通。

5- -2 能了解空間方位、時間用語及節慶等意義,並應用於日常 口語或書面的溝通。

5- -3 能讀懂簡易故事及短文,並能以簡單句說出或寫出其內容 大意。

5- -4 能樂於了解並尊重他人的生活經驗,促進相互分享與社會 共有、共榮、共好。

5- -5 能了解並說出傳統歌謠、傳說故事的主旨,及其語言文化 的美感、文化脈絡。

5- -6 能了解並大致說出漁獵經驗、農耕經驗、文化祭儀等活 動。

5- -7 能了解並說明傳統歌謠、傳說故事的要旨。

5- -8 能聽懂公共場所廣播的主旨,並能以簡易句子摘錄其重 點。

5- -1 能仔細聆聽對方的提問,並適當回應。

5- -2 能理解尊重本族各方言別不同部落的對話及異同。

5- -3 能根據句子的語調,判斷語義與情緒,並適切回應。

5- -4 能讀懂各類選文,並以口語或書面回答相關問題。

5- -5 能轉述文化祭儀活動、傳說故事。

5- -6 能樂於分享參與漁獵、農耕、文化祭儀等活動的經驗。

5- -7 能讀懂書信、留言、賀卡、邀請卡中的祝福語及問候語,

並以書寫或口語方式回應。

5- -8 能喜愛吟唱傳統歌謠,並了解其意涵。

5- -9 能喜愛分享傳統歌謠的情境及意涵。

5- -10 能聽懂漁獵、農耕、傳說故事,並能分享、討論其情境和 寓意。

5- -11 能賞析族語文學作品,並樂於創作族語文學及發表。

5- -12 能喜愛以族語朗讀、演講、辯論及表演短劇或歌舞劇。

5- -13 藉由民族語文社團,能參與、分享及認同部落文化祭儀與 藝術美學活動。

5- -14 能了解民族語文多樣性,樂於主動理解尊重各國文化及風 俗民情,並適切回應。

5- -15 能關心國內外時事,具備全球視野,尊重生命價值與生態 保育。

5- -16 能喜愛並主動參與原住民族公共議題的討論。

二、學習內容

原住民族語文的學習內容區分為「語文」與「文化」兩個主題,語文下分為語音、

語詞、句型、段落/篇章等四個項目,文化下分為生活用語、自然地理與傳統領域、生命 禮俗、祖先的話語、傳統歌謠、漁獵文化/歲時祭儀、農耕文化/歲時祭儀、氣候/歲時祭 儀等八個項目。編碼說明如下:

1. 第 1 碼為「主題及項目」,「主題」依序以大寫英文字母編號,「項目」依序以小寫 英文字母編號。

(16)

2. 第 2 碼為「學習階段」,以羅馬數字編號,以Ⅰ代表第一學習階段(國民小學 1-2 年 級),Ⅱ代表第二學習階段(國民小學 3-4 年級),Ⅲ代表第三學習階段(國民小學 5-6 年級),Ⅳ代表第四學習階段(國民中學 7-9 年級),Ⅴ代表第五學習階段(高 級中等學校 10-12 年級)。

3. 第 3 碼為流水號。

主題 項目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A.語文

a.語音

Aa-Ⅰ-1 Aa-Ⅰ-2 Aa-Ⅰ-3 Aa-Ⅰ-4

母音及子音。

書寫系統。

單、雙音節。

重音。

Aa-Ⅱ-1 Aa-Ⅱ-2

多音節。

規律及移動的重音位置。

日常生活對話語調所表達的意義與情緒。

Aa-Ⅳ-1 句子的語調所表達的意義與情緒。

Aa-Ⅴ-1 本族各方言語調所表達的意義與情緒。

b.語詞

Ab-Ⅰ-1 Ab-Ⅰ-2

語詞的意義。

數字的大小。

Ab-Ⅱ-1 Ab-Ⅱ-2 Ab-Ⅱ-3

日常生活語詞。

數字的多少。

教室語詞。

Ab-Ⅲ-1 Ab-Ⅲ-2 Ab-Ⅲ-3

重疊詞。相似語詞的意義。

外來詞。

Ab-Ⅳ-1 Ab-Ⅳ-2

衍生詞。

功能詞(含語助詞及格位標記詞等)。

Ⅴ -1-2

本族各方言別同一語詞的不同說法(方言詞彙)。

創新詞。

c.句型

Ac-Ⅰ-1 Ac-Ⅰ-2

簡易生活用語。

問候語。

Ac-Ⅱ-1 句子的重音。

Ⅲ -1 簡單句(一個獨立的完整句子,包含主詞、動詞、受

Ac-Ⅳ-1 複合句(連接兩個獨立的句子)。詞等)。

複雜句(認知、從屬、連動、樞紐等結構)。

本族各方言別不同部落的習慣用語。

d.段落/篇章 Ⅰ -1 簡易自我介紹(含姓名、家族、部落名稱等內容)。

句子節奏(含強弱、停頓、速度等)。

自我介紹(含姓名、家族、部落名稱、鄰近部落名 稱、個人訊息等內容)。

Ad-Ⅲ-1 Ad-Ⅲ-2 Ad-Ⅲ-3

家人、年齡、生日。

標點符號。

傳說故事。

Ad-Ⅳ-1 Ad-Ⅳ-2 Ad-Ⅳ-3

描述圖片的短文。

生活會話的短文。

介紹自我部落/社區文化的短文。

Ad-Ⅴ-1 自己的想法與願望。

(17)

主題 項目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Ad-Ⅴ-2

Ad-Ⅴ-3

事情的始末。

各類文體及資訊媒材(教師視學生程度作難易度調 整)。

B.文化

a.生活用語

Ba-Ⅰ-1 外在身體部位名稱(如:肚臍)。

Ba-Ⅱ-1 身體內臟器官名稱(如:腸、胃)。

Ba-Ⅲ-1 Ba-Ⅲ-2 Ba-Ⅲ-3 Ba-Ⅲ-4 Ba-Ⅲ-5 Ba-Ⅲ-6

數字及數數的意義。

方位、空間。

時間。生活作息。

職業。

民族傳統名制。

-1 -2 -3 -4

歲時祭儀及節慶名稱(沿用本族族語的歲時祭儀、節 慶名稱)。

文化祭儀活動的意義。

學習經驗。

工作職務內容。

Ba-Ⅴ-1 Ba-Ⅴ-2 Ba-Ⅴ-3 Ba-Ⅴ-4

節慶代表的意義。

文化祭儀的個人觀點。

生涯規劃。

部落公眾事務。

b.自然地理 與傳統 領域

Bb-Ⅰ-1

Bb-Ⅰ-2 所在部落/社區的名稱。

部落/社區的故事。

Bb-Ⅱ-1 Bb-Ⅱ-2

祖居地或原鄉的部落名稱。

祖居地或部落的故事。

Bb-Ⅲ-1 Bb-Ⅲ-2 Bb-Ⅲ-3 Bb-Ⅲ-4

部落及發源地的名稱。

地名/山川、河(湖、潭)海等傳統領域。

祖先及部落發源地的傳說故事。

族名名稱的意義與由來。

Bb-Ⅳ-1 民族/部落遷徙故事。

Bb-Ⅴ-1 部落尋根活動。

c.生命禮俗

Bc-Ⅰ-1 家庭主要成員的稱謂。

Bc-Ⅱ-1 文化祭儀活動的主題名稱。

Bc-Ⅲ-1 文化祭儀活動的用語。

Bc-Ⅳ-1 生命儀禮用語。

Bc-Ⅴ-1 Bc-Ⅴ-2 Bc-Ⅴ-3

文化祭儀的傳說故事。

文化祭儀活動參與經驗的分享。

歲時祭儀用語(如:殺豬)。

d.祖先的話

Bd-Ⅱ-1 祝福語。

Bd-Ⅲ-1 訓勉語與家庭倫理觀。

Bd-Ⅳ-1 祭儀禱詞/禱文與部落/族群倫理觀。

Bd-Ⅴ-1 祭儀的歌曲。

e.傳統歌謠

Be-Ⅰ-1 唸謠及童謠。

Be-Ⅱ-1 唸謠及傳統歌謠。

Be-Ⅲ-1 傳統歌謠與傳統器樂。

Be-Ⅳ-1 傳統歌謠的賞析。

f.漁獵文化/

歲 時 祭

Bf-Ⅰ-1 漁獵的生活故事。

Bf-Ⅱ-1 漁獵獵具用途。

Bf-Ⅲ-1 漁獵用語。

(18)

主題 項目 學習階段 學習內容 Bf-Ⅲ-2 漁獵的禁忌故事。

Bf-Ⅳ-1

Bf-Ⅳ-2 漁獵的禁忌用語。

漁獵文化參與經驗的分享。

Bf-Ⅴ-1 Bf-Ⅴ-2

漁獵的生態知識。

部落漁獵人的故事。

g.農耕文化/

歲時祭

Bg-Ⅰ-1 常見的農作物名稱。

Bg-Ⅱ-1 Bg-Ⅱ-2 Bg-Ⅱ-3

陷阱獵物的故事。

部落農人的故事。

農耕用具。

Bg-Ⅲ-1 Bg-Ⅲ-2 Bh-Ⅲ-3

農耕用語。

農耕的故事。

季節名稱。

Bg-Ⅳ-1 農耕方法。

農耕工作的生態知識及分享參與經驗。

h.氣候/歲時 祭儀

Bh-Ⅰ-1 所感知的氣候變化。

Bh-Ⅱ-1 氣候用語(如:晴、雨、陰天等)。

Bh-Ⅲ-1 自然災害用語(如:颱風、土石流等)。

Bh-Ⅳ-1 祈天祭(如:祈雨、祈晴)。

壹、 實施要點

原住民族語文課程是以民族文化為主體的語言教學,原住民族語文除了是溝通的工 具之外,亦蘊藏一套屬於自己民族獨特的世界觀,內含文化、歷史、社會的傳統知識與 智慧。原住民族語文課程,應依據原住民族文化的屬性、民族差異、居住地區等條件,

規劃彈性教學方式,且依學生程度及需求提供適性教學,更須營造民族文化的學習環境,

以自然的方式學習族語。因此,原住民族語文的課程重點,除了能說日常中的生活會話 外,還應包括民族文化知識的傳承,其實施要點如下:

一、課程發展

(1) 原住民族語文課程應依照 16 族 42 語別發展,未來得視原住民族委員會公告之新增民 族別及語別增列,並充分考量學生需求、家長期望、部落特性、學校條件等相關因素,

結合全體教師和部落/社區資源,建立部落參與機制,發展學校本位課程。

(2) 學校得考量民族差異、地區特性、學校規模及高級中等學校、國民中學、國民小學之 連貫性,聯合成立跨校際之「原住民族語文課程小組」。

(3) 各級學校可結合其他領域/科目、彈性學習課程、校訂課程,實施原住民族語文主題 統整學習課程/活動。

(4) 原住民族語文課程可結合其他領域,實施跨領域主題統整課程教學。

(5) 學校為強化教師使用書寫系統進行原住民族語文教學及教材編寫的能力,應鼓勵教師

(19)

參與有系統的原住民族語文教師教學專業增能研習(如:語法素養、書寫符號的運用、

族語教材的選編、有效教學方法、多元評量等教學專業面向),並發展原住民族語文 教師社群,以在九年一貫的教學基礎上,提升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原住民族語文有 效教學。

(6) 原住民族語文課程的發展應配合核心素養與各學習階段 /語文程度級別的學習重點,

課程開始前,學校或任課教師應採用合宜的方式(如:實施課前族語能力檢測),以 了解學生的族語程度,選用合適的教材,實施適性教學(如:採取能力分組或個別化 教學)。

(7) 為協助語言政策的落實,學校應定期檢視族語教學情況與實施成效。

(8) 原住民族地區學校及原住民族重點學校應於彈性學習課程,規劃原住民族知識課程及 文化學習活動。

(9) 原住民族地區學校及原住民族重點學校的領域學習課程,可依原住民族學生或學校的 需求,及民族語言文化差異進行彈性調整,實施原住民族教育。

(10) 課程開設不易之學校,國民小學(領域學習課程除外)、國民中學、高級中等學校教 育階段皆得聯合鄰近/區域/跨區之學校於假日或寒、暑假實施,亦得聯合部落學校開 設相關課程。

(11) 學校課程規劃可考量融入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分級制度之相對應內涵。

二、教材編選

(1) 學校應在教育部及原住民族委員會出版發行之教材基礎上,連結在地資源開發更多與 民族文化元素相結合的族語教材,包括平面教材或其他與科技媒體結合的教學媒材。

(2) 原住民族語文教材編選宜發揚原住民族知識與智慧,內容可包含神話傳說故事暨文學、

唸謠及歌曲、依語境說話的藝術及表達技巧、社會制度組織及性別分工(如:原住民 族有母系社會,須注意各民族獨特的社會制度與性別分工,並分辨其與國際常見的性 別分工之差異)、藝術與樂舞、環境生態保育(包含海洋、河流、湖泊、山林等自然 環境)、傳統生活技能、傳統信仰與祭儀、民族重要節日(如:原住民族日為 8 月 1 日以紀念「原住民」入憲、世界原住民日為 8 月 9 日、世界母語日為 2 月 21 日及其他 依原住民族委員會公告之原住民族歲時祭儀)、國家指定之原住民族有形及無形文化 資產、民族關係與部落歷史、部落倫理與禁忌等。

(3) 教材編纂應依據學生興趣、需要、能力,由簡入繁、由易入難、新舊交疊、循序漸進,

以利複習所學。

(4) 教材範圍包括學生手冊和教師手冊、教具及輔助媒體等。教師手冊內容應包括「教材 教法」及「語言結構」兩部分。「教材教法」分為基本編輯理念、語言成份教學、語

(20)

言能力、編印設計、教學指引、練習本等六大項;「語言結構」分為書寫系統、語言 成份、輔助媒體等三大項。

(5) 教材編寫,以培養學生族語溝通能力和保存原住民族語言文化為依歸。

(6) 教材編排和教學活動之設計,應兼顧聆聽、說話、閱讀、書寫及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

(7) 教材編寫方式,以符合「溝通與功能導向」的主題性教學法為原則。

(8) 教材編寫方式,應涵蓋多元性、注意多樣化,如每課宜包括口語會話、短文、語調練 習、發音練習、各種不同的句型練習、補充教材、練習本、文化習俗等,以利教師設 計不同類別的主題教學活動。

(9) 教材中之插圖應力求生動活潑,配合課文內容及原住民族特性,圖文排版需層次分明,

切忌內文與族語重疊。

(10) 每冊目次應列出每課的主題,附錄則應列出該冊的詞彙索引。每冊均附有練習本

(簿)和有聲媒材,供學生和家長課後練習、複習,俾利加強族語能力。

(11) 每冊均應備有教科用書(或教學錄音資料),供教師參考。

(12) 學校宜有族語教材定期檢視機制,教材編輯完成且經過試用後,確實進行評估修訂。

各校自編之原住民族語文教材應由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查,以確保族語教材內容之 品質。

三、教學實施

(1) 教學課程的內容包括聆聽、說話、閱讀、書寫及綜合應用等能力。

(2) 學校應以年級別進行教學為主,亦可依學生選習之語言類別、程度、需求(如:高級 中等學校的選修本土語文課程,必要時可開設一級的課程),以班群方式跨越班級開 課。

(3) 依循由簡入繁、由易入難、循序漸進、反覆練習的原則進行教學。

(4) 應培養聆聽、說話、閱讀、書寫及綜合運用能力,設計多樣或不同類型的教學活動。

活動內容以生活化、趣味化、統整化為原則。

(5) 透過情境化的活動,讓學生從活動中學習並增加雙向互動的機會,並能實施戶外學習 覺知自然環境與原住民族生活的關係。

(6) 配合教學目標,鼓勵學生部落踏查、參與文化祭儀,讓學生走進部落/社區,自然沉 浸在文化情境中,共同學習、做中學、促進全人成長。

(7) 適切地使用視聽媒體教學並引導學生使用原住民族語文相關的數位資源。

(8) 充分應用以原住民族文化為導向的內容,針對特定語言能力的培養,選擇適合的教學 法(如:運用肢體反應法訓練聆聽能力等)。

(9) 教師應力求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過去學生被動聽講的單向教學方式。

(21)

(10) 學校應視需要結合部落耆老共同教學,以傳遞民族傳統知識及價值觀,且應闡揚原住 民族的生態智慧,進而永續治理原住民族的傳統領域。

(11) 教師及學生應儘量以原住民族語文進行教學互動,營造完全沉浸或部分沉浸式教學,

在書寫方面應加強教師運用書寫符號的族語讀寫能力,循序漸進增加學生的字詞數,

以落實族語的讀寫教育。

(12) 教師、學生、家長及部落耆老共同布置教室或學習環境,營造全族語共學的學習情境。

(13) 於第一學習階段先認識原住民族書寫系統的字母,再依學生的接受度,循序漸進提供 拼音系統的學習,拼音教學建議以母音為優先,建議在國民小學一年級國語文首冊教 畢後施行。

(14) 以原住民族各民族為主體的性別分工的價值,解讀各種媒體所傳遞的族群、性別刻板 印象,認識本土和國際社會的性別文化差異,欣賞包容個別差異,使用性別平等的語 言進行溝通。

四、教學資源

(1) 教學資源要素:教學資源是落實教學現場有效教學重要的要素,主要包含教學環境、

教學材料及教學支持系統三個面向,其內容包含資源中心、資源教室、教學空間、教 學設施、教材、圖書設備、數位資源、教師專業增能、家庭教育、社會參與。

(2) 資源中心與資源教室:原住民族地區學校及原住民族重點學校應依《原住民族教育 法》,設置民族教育資源教室或中心,協助各校推動與發展原住民族語文。

(3) 教學空間與教學設施:學校應依民族特性,整體規劃具民族文化特色之校園環境,設 置原住民族語言與文化教室,以充實完善之現代化視聽設備,提供學生多元生動活潑 的學習方式,落實原住民族語言與民族文化教育之目標。

(4) 教材與圖書設備:學校應提供實施原住民族語文學習所需之課本、教材、教具、影音 圖書等資源提供補充教材(如:字母篇、生活會話篇、閱讀書寫篇、文化篇等),並 設置專櫃管理。另為充實族語學習教材,學校亦應研發各類補充教材,讓教師參酌使 用。

(5) 數位資源:學校應連結族語數位學習平臺,並整合線上相關開放課程,提供學生自主 自發、管道多元的語文學習之機會與環境。

(6) 教師專業增能:學校應連結依據《原住民族基本法》第 9 條所設置之原住民族語言研 究發展專責單位及大學端資源,發展教師專業社群,提升教師專業知能。

(7) 家庭教育與社會參與:學校應鼓勵家庭與部落/社區的全面參與,讓語文的學習,深 耕於家庭與部落/社區,全面營造優質的語文學習環境。

(22)

五、學習評量

(1) 評量的範圍應與教學目標密切配合,可分為知識、思考、認知理解、技能和情意等類 別。除了紙筆測驗之外,可兼採聽力與口說測驗等方式。聽力測驗宜著重理解文本的 內容大意與重點;口說測驗宜著重使用適切的原住民族語完成溝通任務。另外,角色 扮演、配對練習、小組互動、平時的課堂表現、學習態度、課堂參與、作業書寫與繳 交情形等皆可列入評量範圍。

(2) 評量方式應考慮其全面、客觀及多元性,並涵蓋強化溝通與合作學習能力的評量(如:

口語表達、遊戲化評量等)。

(3) 學習評量應兼顧診斷性評量、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且宜採用多元學習評量為原 則(如:紙筆測驗、口語評量、檔案評量、實作評量等)。例如在進行部落踏查或參 與文化祭儀時,得邀請部落/社區耆老或家長參與,多方檢核學生對原住民族語文及 文化的了解與認同。

(4) 原住民族語文的學習評量,除了應視為課程發展的一部分,並適度結合原住民族語言 能力認證分級制度。

(5) 教師規劃學習評量時,應以學生為主體,根據教學目標檢視學習成果,並事先告知學 生評量的相關內容與方法。

(6) 評量以口語表達、生活應用對話、實作表現為主,紙筆測驗為輔。

(7) 評量內容應考量學生身心發展、個別差異、文化差異及核心素養內涵,包括語言、文 學、社會生活等面向。應注重語言技能(聆聽、說話、閱讀、書寫、綜合應用能力),

且以實用性為主。難易度應符合學生程度,宜依照適性原則編寫,取材避免冷僻艱深,

亦應對特殊生個別需求提供適當的評量調整。

(8) 學習評量結果可用質性描述呈現。質性描述包括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情形、學習的優 勢、課內外課程活動的參與情形、學習動機與態度、跨文化領域的理解程度等。

(9) 有關學習評量的回饋應用,建議教師可建立學生個人化的檔案,於每次評量後進行簡 易分析,以評估試題品質及學生學習成效,並診斷學生的學習狀況,提供學生加深、

加廣或補救教學的適性學習輔導。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課程綱要總綱已於103 年11月28日由教育部

(四)雇主申請僱用獎助前,未依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及原住民

西屯區 國安國小 阿美族語/海岸阿美語 高月仙 3 西屯區 永安國小 阿美語/海岸阿美語 高月仙 1 南屯區 惠文國小 阿美族語/海岸阿美語 高月仙 1 豐原區 豐原國小 阿美族/海岸阿美族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設有文教法律碩士班及原住民文

面向東南亞,尋求區域合作的價值與意義。如今當我們面對台灣原住民的「民族數學」研究時,尤其

自 111 學年度開始,「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校院甄試數學考科」將依據 108 學年度 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數學領域」

推行為智障學生而調適課程的 特殊學校,可按智障學生的學 習能力和特殊學習需要等,在 2021/22學年或以後盡早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