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整合式行動通訊裝置對員工工作生活品質的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整合式行動通訊裝置對員工工作生活品質的影響"

Copied!
2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 期末報告

整合式行動通訊裝置對員工工作生活品質的影響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

計 畫 編 號 : NSC 101-2410-H-011-012-

執 行 期 間 : 101 年 08 月 01 日至 102 年 07 月 31 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計 畫 主 持 人 : 葉穎蓉

計畫參與人員: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羅詩瑋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許瑋筠 碩士班研究生-兼任助理人員:李函俞

公 開 資 訊 : 本計畫可公開查詢

中 華 民 國 102 年 11 月 12 日

(2)

中 文 摘 要 : 本研究檢視智慧型手機對於工作延展、職家衝突的影響。並 探討工作特性中的工作負擔、任務依賴性、以及時間急迫性 對於工作延展的影響。並探討智慧型手機與這三個工作特性 對於工作延展的交互作用影響。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共蒐集 303 份有效問卷,

樣本發放對象為正職工作者。經實證研究結果發現,持有智 慧型手機對於工作延展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並與工作特性中 的時間急迫性對於工作延展有交互作用影響。也就是,持有 智慧型手機者,會比未持有者,在時間急迫性高的工作中,

工作延展的程度較高。此外,雖然工作延展有中介智慧型手 機持有與職家衝突中的壓力衝突的影響,但是,與預期相反 的是,雖然持有智慧型手機會提高工作延展,卻能減少職家 衝突中的壓力衝突。這樣的研究結果建議,智慧型手機雖然 造成了工作時間的延長,但是,卻緩解了角色衝突中的壓 力。研究意涵與管理意涵也在文中一併討論。

中文關鍵詞: 智慧型手機、職家衝突、工作延展、工作特性 英 文 摘 要 :

英文關鍵詞:

(3)

1

整合式行動通訊裝置對員工工作生活品質的影響

─檢驗智慧型手機、工作特性對工作延展、職家衝突的影響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由於資訊通訊科技的發展及普及。造成了工作與家庭角色/時間的分野有越來越 模糊的趨勢。例如,人們可以透過網路連結的方式,繼續與公司的上司、同事以 及客戶持續的保持聯繫。例如:員工在禮拜日要登入自己的 E-Mail 收信並回信,

準備禮拜一的工作事項,又或者員工每天下班回家過後要隨時注意自己的手機的 簡訊,以防止公司有臨時交辦的事項等。Duxbury, Towers, Higgins, & Thomas (2007) 把這一類可以將工作帶著走的資訊通訊科技,如手機、黑莓機、手提電腦、個人 數位助理(PDA)等稱之為工作延展相關的科技(work extending technologies,簡稱 WET)。也就是說,這些科技,讓全職員工不局限在正式的辦公場所工作。工作 可以延伸到下班後,繼續在辦公室以外的地方工作。而 Fenner & Renn (2004)稱 此類的工作型態為科技輔助下的補充性工作(technology-assisted supplemental work; TASW)。在本篇研究,以「工作延展」來說明一位全職員工在規定的工作 時間結束,並離開公司後(也就是下班後,或是 “after hour”),持續執行工作相關 的任務、補充執行在辦公室未完成的工作。

整合式行動通訊裝置(converged mobile devices) ,又稱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Matusik & Mickel, 2011)近幾年來的銷售量,不斷的創新高。這類的產品,

結合通訊、網路、電腦的功能,讓人們可以與外界維持高度的連結中。這也使得 行動辦公室的工作型態不再只是想像。在組織行為的研究中,目前在整合式行動 裝置的相關研究,有幾個特色,一、以質性研究為主(Wajcman, Bittman, & Brown, 2008)。如 Schlosser (2002), Middleton & Cukier (2006), Mazmanian, Yates &

Orlikowski, (2006), Allen & Shoard (2005), Matusik & Mickel (2011)等,皆以訪談 的方式來進行。這可能是因為此項科技是近幾年來的產物。它帶來的影響,仍在 探索性的階段。 二、上述除了 Matusik & Mickel (2011)的研究對象不限定在其他 品牌的智慧型手機,其餘的多半以黑莓機使用者為對象(Schlosser 還增加了 MIKE cellphone 的使用者為其研究對象)。這原因可能是,黑莓機在商務上的發展,是 早於其他智慧型手機的。三、過去研究多半聚焦在 mobile email 所帶來的影響。

過去整合式行動裝置的應用軟體不多,除了通話以外,email 成了商務人士最常 用的功能(Middleton & Cukier, 2006)。

這些研究強調行動通訊裝置造成工作無所不在。任何時間都可以處在工作的狀態 中。例如,隨時 on-call,隨時可接收電子郵件處理公事。這其中,Middleton & Cukier

(4)

2

(2006)探討黑莓機的 email 功能對於工作者的正、負面影響。又 Mazmanian et al, (2006)指出,公司同仁預期您有了智慧型手機,可以隨時接收到訊息,因此,也 預期您能立即回應 email 接收的資訊。人們因此花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

(Mazmanian et al., 2006; Orlikowski, 2007)。此外,研究指出,智慧型手機可能造 成資訊過度負荷(information overload)(Allen & Shoard, 2005),而且伴隨著回應性 (responsiviness)、可及性(accessibility)的壓力。這些伴隨工作而來的負面影響,對 於身心健康帶來了威脅。

行政院勞委會於 2010 年底對 2,898 個工作者進行「勞工工作與生活平衡調查」,

有 40.69%的受訪者表示曾把工作帶回家處理。而經常把工作帶回家處理者認為 對身心健康有影響占 73.85%(高於沒有帶回家之 29.58%、偶爾之 50.89%),經 常把工作帶回家處理者認為對家庭生活有影響占 73.13%(高於沒有帶回家之 29.97%、偶爾之 51.93%)。這樣的調查,並沒有指出使用智慧型手機對於下班後 工作的影響,但已經看的出來,下班後繼續工作,對於員工身心是有相當的負面 影響。另外,Fenner 和 Renn(2004, 2010)的研究中主要探討的是屬於傳統的資訊 通訊科技,包括:傳呼機、手機以及電腦等裝置。而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逐年增 加、無線網路的普及和雲端技術的進步,使得智慧型手機的應用越來越廣,這類 新科技對於工作者的工作家庭角色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此為研究目的之一。

此外,Fenner and Renn(2004)指出,會影響一個人下班後,利用資訊通訊科技繼 續工作的原因有兩大類。第一類為個人因素,如個人對於事業的野心、是否是謹 慎特質的人、或是感受到科技的助益等。第二類為組織因素,如組織是否鼓勵員 工將工作帶回家中繼續執行的氣氛等。不過,在工作特性方面,並沒有多做著墨。

因此,本研究目的之二,即在於探討有哪一些工作特性,會造成工作延展。此外,

也將探討智慧型手機是否會增強這類型工作的執行者,將工作延伸到家庭中,此 為研究目的之三。

二、文獻回顧

(一)科技輔助的工作延展 (technology assisted work-extension)

科技的快速發展讓工作這兩個字有了不同於以往的定義,傳統的工作一般都是發 生在工廠中或是公司內的。也就是說,下班回家過後,基本上我們就不會接觸到 公司上的事務。但是個人電腦的普及以及網路的發達,都讓人們在有意、無意間,

利用科技去「延長」員工的工作時數,並把工作環境從工廠或公司拓展到家中。

例如,Vitalari, Venkatesh, and Gronhaug (1985)的研究指出,當家庭買了個人電腦 後,讓人們在家的時間運用,將從電視或是與家人的互動中轉移到工作上。當從 家裡能透過網路連線到公司的資訊平台之後,也提高了員工將工作帶回家裡進行 的時間(Venkatesh & Vitalari, 1992)。員工開始會利用資訊通訊科技在家中處理公

(5)

3

司臨時交辦的事務或是緊急事務,甚至是把公司作不完的公事帶回家中繼續處 理。

Venkatesh & Vitalar (1992) 把員工在家(而非在傳統的工作場所之中)從事工作 相關的行為稱為補充性工作(supplemental work)。他們也在研究中點出在補充 性工作行為當中,資訊通訊科技負責把家庭與公司兩個場所連結起來。Duxbury et al. (2007) 將這些資訊通訊科技統稱為工作延展科技(WET)。這些科技包含了手 機、黑莓機、手提電腦、PDA 等。Fenner & Renn (2004)將科技與補充性工作連 結並提出一個新的名詞:科技輔助下的補充性工作(technology-assisted

supplemental work(TASW)。本文為求中文翻譯的簡潔,在全文當中,用工作延展 來代表「利用資訊通訊科技來延長工作時間或延展工作地點。」也就是在離開規 定的工作時間後,在辦公室外繼續利用資訊通訊科技來聯繫或進行與工作相關的 活動(job-related activities)。

根據過去文獻的定義,工作延展並不包含在工作契約之中,也就是公司並沒有強 制的規定員工一定要採用這樣的工作方式。這些員工的工作任務主要還是在傳統 的工作場所內進行,但是如果未能完成,工作者會在工作場所外,利用資訊通訊 科技的輔助,對未完成的部分進行補強或是想辦法使工作成果更好(Venkatesh &

Vitalari, 1992; Fenner & Renn, 2004; Fenner & Renn, 2010)。

很多人都認為這樣的工作行為,不就跟遠距辦公(telecommuting)一樣嗎?遠距 辦公也會利用到科技,而且工作的進行也是在家中,但兩者還是有些不同的。所 謂的遠距辦公其工作內容和方式包含在員工與組織所締結的工作契約之中。也就 是說員工在家辦公是有薪水可以領的。而工作延展比較像是一種員工自發性的行 為,員工可以採取這樣的行為補充工作進度的不足或是使工作成果更加完美。至 於是否要採用這樣的工作方式,員工擁有一定的自行決定權。在正式的工作合約 中,組織並未強制規定。而且工作延展也不算是組織公民行為,因為這樣的行為 實際上來說是一種角色內的行為(in-role behavior),且並無利他(altruistic)因 素存在(Fenner & Renn, 2004; Fenner & Renn, 2010)。

Fenner 和 Renn(2004, 2010)的研究中主要探討的是屬於傳統的資訊通訊科技,包 括:傳呼機、手機以及電腦等裝置。然而,智慧型手機的功能結合了上述的 WET 相關科技包括了手機、PDA、email。更尤甚者,還可以網路搜尋、網路即時訊 息、閱讀檔案等。類似將一台小型電腦帶在身上。在可攜性及功能上更是比過去 研究的對象如電腦(cf. Venkatesh & Vitalari, 1992)或是 WET 工具有過之而無不及 (c.f. Duxbury et al.,2007; Boswell & Olson-Buchanan, 2007)。這都說明了過去的研 究結果,不足以類推到現在智慧型手機帶來的影響。除此之外,智慧型手機的滲 透率逐年增加、無線網路的普及和雲端技術的進步,使得智慧型手機的應用越來

(6)

4

越廣。持有智慧型手機者因與工作的聯繫的機會也因此可能增加,無論是主管、

同事或客戶皆能隨時隨地與持有者傳遞資訊,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一:

H1a:持有智慧型手機者比起未持有者有更多的工作延展行為。

(二)科技輔助的工作延展對職家衝突的影響:

Fenner and Renn(2004)認為,在家利用科技來進行補充性工作,可以帶來較好的 工作績效、以及成功的職涯。主要是因為與顧客溝通的彈性增加,決策時間縮短 所致。而且,手提電腦或是網路的連結,會使得工作自主性、回饋性、工作技能 多樣性提高,因此,員工的工作動機會較高。此外,有人認為,在家利用科技來 工作,可以避免工作時間被瑣事打斷。例如,在辦公時間待在辦公室中,可能會 需要接聽顧客打來的電話、可能需要接受同事的諮詢、或是老闆的關切等。因此,

這類的人認為,回家繼續加班,反而能更專心、更有效率(Tower et al., 2006)。

不過,工作延展對於員工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少。主要的是,利用通訊科技在下 班後來輔助工作,會讓主管或是同事期待你能隨時待命,以便他們交代工作事務。

因此,對於家庭時間的侵蝕,以及因為工作時間的延長,而產生的工作負荷,都 使的工作家庭衝突、沮喪情形提升(Chesley, 2005; Fenner & Renn, 2010),家庭滿 意度變差(Chesley, 2005)。

H1b:工作延展會中介持有智慧型手機與職家衝突的影響。

(三)工作特性對科技輔助工作延展的影響:

Fenner and Renn(2004)指出,會影響一個人下班後,利用資訊通訊科技繼續工作 的原因有兩大類:個人因素、組織因素。在個人因素中,工作投入、謹慎型的人 格特質、職業承諾高,以及對於 IT 創新有高度興趣的人會傾向採用資訊通訊科 技繼續補充在辦公室的不足,在下班後,持續進行未完成的工作。實證研究的結 果雖然不多,但是研究結果多半證實了 Fenner and Renn 的觀點。Boswell and Olson-Buchanan (2007)發現,一個人對於事業的野心,以及工作投入感,與他下 班後採用通訊科技繼續辦公的時間成正相關。Fenner and Renn (2010)發現,知覺 科技(包含黑莓機、電腦、網路、email,以及手機)有用的人,與工作延展有正相 關。

在組織因素中,Fenner & Renn(2004)認為組織所營造的氛圍(psychological climate)是影響員工採取此行為的前因之一。例如,快速回應是否是公司重視的 工作目標?亦或是公司的資深員工、高階主管、同事等是否採用 WET 來工作而

(7)

5

形成的角色典範?亦或是公司提供手提電腦、手機來支援工作?公司強調績效獎 勵制度時,工作者會因升遷、獎勵的考量,所以回家過後會使用 WET 處理公事,

以求增加晉升的機會等。組織也會有自己的目的,像是為了讓員工更投入於工作 之中或是補強員工的工作成果,而營造採用此行為的氛圍。甚至是提供公司政策 或是輔助工具便利員工採取此行為,進而影響到員工採取這樣的行為。例如有些 公司會補助負責特定工作事務的員工一定比例的電話費用或是建置資訊系統,讓 員工可以從外部連入公司,了解公司的內布訊息。所以在這個構面中,Fenner and Renn(2004)認為此種行為之產生,是因為外在的環境因素,驅使(或便利)

員工採取這種行為。

實證研究結果支持了這個觀點。Fenner & Renn (2010) 發現,組織工作延展的氣 候(climate for TASW),與他們在下班後使用資訊通訊科技繼續工作的頻率有正相 關。這說明了,員工為了因應組織的期待,即使下班了,也會讓自己保持連線,

接收或是處理工作相關的訊息。

除了上述個人及組織的面向外,Venkatesh and Vitalari (1992)認為工作本身的特性,

以及家戶狀況也會影響員工是否有工作延展的情形。例如,他們發現,影響員工 將工作帶到家裡繼續進行的原因有幾個,包含了:當工作的彈性(flexibility)、可 控制性(control)、可攜帶性越高(portability)時,工作延展的機會越多;並且,家 裡有電子通訊設備能傳送訊息也與工作延展有正相關。家裡有小孩的員工,越不 會將工作帶回家。

在職家研究中,工作量普遍被認為是職家衝突的主要前因。Kirmeyer and Dougherty(1988)說明當個體在現有的時間中面臨過多的事情時,會有角色超 載(Role overload)的發生,對於員工的健康與工作品質有著重要的影響,可能 會造成員工較多的工作不滿意度、容易感到緊張、易怒、提高生產力但績效品質 較低等等(Sales, 1970;Caplan & Jones, 1975;Beehr, Walsh, & Taber, 1976;

O'Connell, Cummings, & Huber, 1976)。Perrewe and Ganster(1989)在研究中提 到超載(Overload)可區分為量的超載(Quantitative overload)與質的超載

(Qualitative overload)。量的超載指的是工作量超過個體在特定時間中可以完成 的量;質的超載指的則是工作內容超過個體所能呈現的技能、知識與能力。當員 工在工作上發生角色超載時,即表示其在工作上有過多的事情需要處理,因而對 其造成工作負擔。工作量的超載,也普遍被認為是職家衝突的主要前因。本研究 認為當員工因其工作量超過在正常上班時間中可以完成的量時,員工也許會選擇 將工作帶回家中,繼續使用通訊科技進行加班以完成工作任務,即表示工作負擔 有可能是影響員工使用通訊科技協助工作的因素之一,因而本研究提出以下假 說:

(8)

6

H2a:工作負擔對於工作延展有正向影響。

Venkatesh and Vitalary(1992)的研究結果發現公司與家中遠距通訊連結的有效 性會增加員工在家執行追加工作的時間,表示透過通訊科技使得員工即使在家中 也能夠處理與工作相關的事務。而智慧型手機,由於隨時可以檢查電子郵件,所 以,可以很快速的瀏覽所接受到的訊息,並迅速的的瞭解優先處理事項。因此也 能提升持續在工作的可能性。

H2b: 擁有智慧型手機,會與工作負擔產生交互作用,使的工作負擔大的人,

因為持有了智慧型手機,而更提升工作延展行為。

過去幾年員工在組織中的工作方式有了一些改變,特別是以往由個體獨立進行的 工作逐漸隨著組織發展轉變為以團隊方式進行工作,例如特別小組(Task forces)、 管理團隊(Management teams)、專案團隊(Project teams)等,在現今組織中是 常見的工作方式。在團隊中,成員之間的相互依賴性(Interdependence)是一重 要的因素,成員的成果表現會受到其它隊員的行動影響,舉例而言:一位經理在 新產品的行銷計畫中,可能會依賴市場研究人員、工程師、產品設計師、程式設 計師等不同領域的成員,相互合作以利專案的進行(Van Der Vegt, Emans, & Van De Vliert, 2000)。而在團隊中影響成員之間相互依賴性的因素可能包含:特定的 技術與任務需求、任務與環境的不確定性、角色之間的差異、技能與資源的分配、

定義與達成目標的方式、績效獎勵與回饋的方式(Tjosvold, 1986;Wageman, 1995)。

Van Der Vegt, Emans, and Van De Vliert(2000)三位學者根據過去的研究,將以 上相互依賴性的前因區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任務依賴性(Task interdependence)

與結果依賴性(Outcome interdependence)。任務依賴性指的是在執行任務的過程 中,團隊成員需要交換彼此的資訊與資源,或實際共同工作以完成他們的任務

(Kiggundu, 1983;Brass, 1985)。當任務依賴性的程度越高,工作會變得越困難,

團隊中的成員需要獲得他人更多的支援以執行工作。而結果依賴性指的是團隊成 員呈現團隊目標或提供團隊回饋的程度,在團隊運作過程中皆以最終目標作為重 要考量。因此,當工作需要依賴別人的結果才能繼續下去時,即使下班了後,可 能還要隨時待命,甚或回應團對成員的問題或是工作指派。因此,提出以下假設:

H3a:當自己的工作成果是需要依賴團隊成員的工作成果才能進行的 (interdependence),工作延展越高。

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通訊科技的進步在協助組織間溝通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 著組織中建立部門內或者跨部門的團隊越趨增長,同事間彼此的任務依賴性也越

(9)

7

趨提高,促使他們運用通訊科技以協調溝通彼此的工作進度,進而增加生產力。

Fenner and Renn (2004)提到,媒體的訊息豐富程度(media richness)會調節工作延 展與工作績效的關係。也就是,當訊息豐富度越高的媒體,當需要進行補充性工 作時,會有更好的績效表現。而當面對的工作複雜性較高、又非一般性的工作時,

訊息豐富度越高的媒體,是比較適當的選擇。智慧型手機的功用比起手提電腦,

多了通訊的功能。在傳遞訊息上,如接收 email, 或是圖片、檔案等,以及傳遞 即時訊息(e.g. MSN,What’s app, twitter 等)又比一般手機便利。根據團隊研究指出,

當員工進行的任務,是團隊型態的任務時,常需要相互倚重其他成員的工作成果,

也就是任務互賴性(interdependence)較高。而溝通的品質,也成為團隊運作的必 要條件。另外,團隊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有較好的溝通品質。訊息的豐富程 度,讓溝通的品質也能提升。因此,本研究提出當持有智慧型手機者知覺到其任 務依賴性越高時,有可能會增加其使用智慧性手機協助處理工作的可能性。因而 提出假說 3b。

H3b:任務依賴性會調節持有智慧型手機對於工作延展的正向關係。當任務 依賴性越高時,持有智慧型手機對於工作延展的正向關係越強烈。

Matusik & Mickel (2011)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人,會因訊息的回應性(responsiveness)、

以及可及性(accessibility)程度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行為(Matusik & Mickel, 2011)。回應性指的是收到訊息時需要立即處理的程度。而可及性指的是外界是 否可以透過智慧型手機來聯繫上使用者。當對方(工作相關的人、或是家人、朋 友)知道你擁有智慧型手機時,通常會期待你的回應性能高一些。而且,也期待 你能隨時待命,要聯絡時,能即時聯絡上你。Duxbury, et al (2007)認為,這已將 傳統的工作時間從早上九點工作、下午五點下班(9 to 5)的模式,改變成一天 24 小時待命,一週 7 天都在工作的型態。本研究因此提出,在探討工作延展的議題 時,要將工作特性中是否有回應性以及可及性的壓力納入考量。例如,從事的工 作需要處理客戶服務的人,如業務員,其工作的回應性速度,以及可及性的程度,

都會影響客戶對他的評價。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 4a:

H4a:工作上時間急迫性要求越高,工作延展越高。

相較於過去研究運用 TAM 探討個體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動機,Matusik and Mickel

(2011)則以質性研究了解個體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經驗。研究整理發現個體在使 用智慧型手機的經驗中,會產生回應性(Responsiveness pressure)與可及性壓力

(Accessibility pressure)。回應性壓力指的是使用者在接受到訊息後,會快速地 回應;可及性壓力指的是使用者無論何時、何地、正在從事什麼事情,皆會檢查 時間與回應訊息。而造成使用者產生回應性與可及性壓力的預期來源共可分為四 項,分別為組織因素(如主管、同事)、外部因素(產業、其他智慧型手機使用

(10)

8

者、社會一般性)、家庭與朋友因素與自身因素。由於公司主管、同事、客戶、

家人或朋友知道個體擁有智慧型手機,因而對個體產生回應性與可及性的期望,

使得個體必須無時無刻將智慧型手機開著,以能夠立即更新訊息並作回覆,無論 上班或下班時間皆透過智慧型手機與工作、家人朋友保持聯繫。

H4b:擁有智慧型手機,會與時間急迫性產生交互作用,使的從事的工作內 容具有時間急迫性的的人,會因為持有智慧型手機,比起未持有者有更多的 工作延展行為。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與對象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資料蒐集,主要以正職工作者為問卷發放對象。由 於本研究旨在探討 TASW 的現象,為了能夠廣泛調查目前運用科技協助追加工 作的狀況,本研究未將產業類別或者職務類別作設限,樣本來源包含政府機關、

服務業、製造業、高科技產業、食品業、教育業、運輸業、會計業、金融業、房 仲業、醫療相關產業與保險業之各階層正職工作者。本研究以發放紙本問卷的方 式進行資料蒐集,由研究者自行發放或透過家人、朋友、學長姐代為發放。本次 研究共發放 350 份問卷,總共回收 307 份,回收率為 87.71%,刪除填答不完整 之問卷共 4 份,最終獲得的有效問卷共 303 份,有效樣本率為 86.57%。

其中,男性有 125 位,佔 41.3%;女性有 171 位,佔 56.4%。在年齡方面,30 歲 以下有 94 位,佔 31.0%;31-40 歲有 97 位,佔 32.0%;41-50 歲有 84 位,佔 27.7%;

50 歲以上有 21 位,佔 6.9%。在工作所屬產業類別方面,以服務業的 61 位,佔 20.1%的比例為最多,其次為高科技產業的 44 位、金融業的 41 位、食品業的 38 位與製造業的 36 位,其餘則散佈於政府機關、教育業、會計業、房仲業、醫療 相關產業與保險業等。在職務類別方面,以辦公室人員的 90 位與管理階層的 85 位,所佔比例各近三成為最多,其次為業務人員的 49 位,佔 16.2%。在婚姻狀 況方面,未婚者有 146 位,佔 48.2%,已婚者有 148 位,佔 48.8%。

(二)研究變數:

根據本研究為探討智慧型手機與工作延展的關係,並檢視工作特性對於工作延展 的影響,參考過去文獻,以以下幾個變數來檢驗研究假說。各個變項之定義與衡 量方式的說明如下:

1. 持有智慧型手機與否:

由於欲了解是否持有智慧型手機對於 TASW 現象的影響,本研究以「請問您是

(11)

9

否擁有智慧型手機」作為區分持有與未持有智慧型手機之受測者的題項,以是與 否作為填答選項,並以虛擬變數處理,「是」編碼為 1、「否」編碼為 0。

2. 工作延展:

科技輔助的工作延展指的是當工作者在下班後,或是休假時運用科技方法,與他 們的工作、同事、主管或組織相關的利害關係人等保持聯繫,延長他們的正常工 作時間,以執行工作角色所規定的任務(Fenner & Renn, 2010)。本研究採用 Fenner and Renn(2010)發展用以衡量科技輔助的工作追加行為(TASW)的量表。此 量表共有五題,其中有一題為反向題。例題如:「當我白天的工作進度落後,無 論是晚上在家或在週末時,我會使用手機或電腦努力工作以趕上進度」等,反向 題為:「當我從工作返回家中後,我會將手機關機,並且不使用電腦從事與工作 相關的任務」。本研究採用 Likert 五點量表衡量,從「非常不同意」、「不同意」、

「普通」、「同意」、「非常同意」,依序給予 1-5 分,得分越高表示受測者越傾向 於有工作延展的行為。

3. 職家衝突(時間、壓力、行為):

工作家庭衝突指的是當工作與家庭領域在某些方面相互矛盾時,會使角色產生壓 力,以致於當其中一個角色(如工作)要參與另一個角色(如家庭)時會變得更 加困難。當個體將時間投入某一角色中,使得要參與另一角色的活動變得困難時,

即表示發生以時間為基礎的衝突;當個體在某一角色中經歷的壓力,侵入並干擾 另一角色的活動時,即表示發生以壓力為基礎的衝突;當個體在某一角色中的具 體行為與另一角色的期望產生矛盾,即表示發生以行為為基礎的衝突(Greenhaus

& Beutell, 1985)。本研究採用 Carlson, Kacmar, and Williams(2000)所發展用以 衡量工作家庭衝突的量表,擷取其中衡量工作對家庭衝突之三種形式的題項,每 種形式各有三題。時間衝突的例題如:「我投入在工作的時間會阻礙我參與家庭 活動與分擔家庭責任」;壓力衝突的例題如:「當我下班回家後,我時常感到委靡 不振,以致於妨礙我對家庭的付出」;行為衝突的例題如:「我在工作上用來解決 問題的行為,並不能有效解決家中的問題」。本研究採用 Likert 五點量表衡量,

從「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通」、「同意」、「非常同意」,依序給予 1-5 分,

得分越高表示受測者知覺到的工作對家庭衝突(以時間、壓力、行為為基礎的衝 突)越高。

4. 工作負擔:

工作負擔指的是在工作上有過多的事情需要處理,工作量超過個體在特定時間中 可以完成的量,或者工作內容超過個體所能呈現的技能、知識與能力(Perrewe &

Ganster, 1989)。本研究採用 Kirmeyer and Dougherty(1988)用以衡量工作負擔 的量表,共有四題。例題如:「工作所需處理的要求及問題,常常超乎我的預期

(12)

10

之外」等。本研究採用 Likert 五點量表衡量,從「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 通」、「同意」、「非常同意」,依序給予 1-5 分,得分越高表示受測者知覺到的工 作負擔越高。

5. 任務依賴性:

任務依賴性指的是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團隊成員需要交換彼此的資訊與資源,

或實際共同工作以完成他們的任務(Kiggundu, 1983;Brass, 1985)。本研究採用 Van Der Vegt, Emans, and Van De Vliert(2000)用以衡量任務依賴性的量表,共 有五題,其中有一題為反向題。例題如:「我需要獲得同事們的資訊與建議以完 成我的工作」等,反向題為:「我是一個人工作,很少需要與其他人合作」。本研 究採用 Likert 五點量表衡量,從「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通」、「同意」、「非 常同意」,依序給予 1-5 分,得分越高表示受測者知覺到的任務依賴性越高。

6. 時間急迫性:

時間急迫性指的是任務具有需要立即執行的重要性(Yuan, Archer, Connelly, &

Zheng, 2010)。本研究採用 Yuan, Archer, Connelly, and Zheng(2010)所發展衡量 時間急迫性的題項,題目為:「對您而言,大多數時間您的工作是否有時間急迫 性」。本研究將填答選項區分為七種程度,分數由低到高分別為:「無急迫感」、「常 可容許延遲回應或完成」、「常可容許一點點延遲回應或完成」、「正常」、「需較快 完成」、「常需即時回應」、「常有急迫性」,依序給予 1-7 分,得分越高表示受測 者知覺到的時間急迫性越高。

7. 控制變項:

本研究並綜合過去研究,納入可能影響工作延展、職家衝突的變數作為控制變項 (Boswell and Olson- Buchanan 2007; Fenner & Renn, 2010)變項及組織氣候。人口 統計變項包括:性別、年齡、工作所屬產業類別、職務類別、婚姻狀況。組織氣 候的衡量則參考 Fenner & Renn(2010)用來衡量組織氣候的量表,共有四題。

如:「公司認為晚間或週末在家使用通訊科技(如手機)工作的員工應獲得表彰 與獎勵」。本研究採用 Likert 五點量表衡量,從「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普 通」、「同意」、「非常同意」,依序給予 1-5 分,得分越高表示受測者知覺到組織 氣候鼓勵使用通訊科技的程度越高。

四、結果

(一)敘述性統計分析

在使用智慧型手機的狀況上,本研究的受測對象中持有智慧型手機者有 206 位,

(13)

11

佔 68%;未持有智慧型手機者有 97 位,佔 32%,持有者的比例約是未持有者的 兩倍,即表示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在受測者當中是普遍的。本研究進一步調查持有 者使用智慧型手機功能用於處理工作與非工作事務的頻率。調查結果顯示,約有 20%的持有者會經常使用 Email、行事曆、社交型應用程式(如 Facebook、Twitter 等)、溝通型應用程式(如 MSN、What’ s app、LINE 等)、導航定位與瀏覽網頁 處理工作與非工作相關的事務;而有 20%的持有者則不曾使用社交型應用程式

(如 Facebook、Twitter 等)與導航定位處理工作相關的事務。

各研究變項之平均數與標準差如表 1 所示。除了時間急迫性為 7 點量表外,其餘 皆為五點量表。在工作特性方面時間急迫性的平均數為 4.90 (SD=1.43);任務依賴 性、工作負擔平均數分別為 3.52 (SD=.63), 3.37 (SD=.68),表示平均而言,受測 者有知覺到稍高的時間急迫性、任務依賴性、以及工作負荷。

在主要研究變項的部分,工作延展的平均數為 3.47,介於「普通」(尺度為 3)

與「同意」(尺度為 4)之間,表示受測者在下班後使用科技協助追加工作的現 象略為明顯。在結果變項的部分,工作對家庭衝突(時間、壓力、行為)的平均 數分別為 2.93、2.95 與 2.90,介於「不同意」(尺度為 2)與「普通」(尺度為 3)

之間,表示受測者對於知覺到工作對家庭的衝突較不明顯。

(二)相關分析

在變數的相關性上,Pearson 相關分析的結果顯示(見表 1),智慧型手機、工作 負擔與工作延展呈現正相關且達顯著水準,其相關係數分別為.20(p<.01)、.24

(p<.01)。而任務依賴性、時間急迫性與工作延展的相關性則未達顯著水準。

雖然,智慧型手機的持有,則與職家衝突的三面向皆無顯著關連。然而,科技輔 助的工作延展與工作對家庭衝突(時間、壓力、行為)的關係中,與時間、壓力 衝突呈現正相關且達顯著水準,其相關係數分別為.19(p<.01)、.22(p<.01);

與行為衝突則未達顯著水準。

(14)

12

表 1 各變項之平均數、標準差與相關係數表

變項名稱

M N S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性別a .42 男:125 位

女:171 位 .49 - 2. 婚姻狀況b .50 已(離)婚:152 位

未婚:146 位 .50 .06 -

3. 組織氣候 2.44 - .81 .03 .04 (.73) 4. 智慧型手機 .68 持有:206 位

未持有:97 位 .46 .08 -.01 .16** -

5. 工作負擔 3.37 - .68 .08 -.09 .06 .11 (.75)c

6. 任務依賴性 3.52 - .63 .14* -.01 .07 -.02 .22** (.75) 7. 時間急迫性 4.90 - 1.43 -.02 -.004 -.09 -.04 .26** .16** -

8. 工作延展 3.47 - .83 -.01 .17** .45** .20** .24** .10 .11 (.83)

9. 時間衝突 2.93 - .95 .11 -.08 .11 .02 .46** .05 .11 .19** (.90)

10 壓力衝突 2.95 - .91 .05 -.14* .09 -.08 .58** .11* .13* .22** .76** (.88)

11. 行為衝突 2.90 - .80 .18** -.01 -.04 -.08 .38** .14* .07 -.01 .43** .48** (.79) 註:a. 性別:男性=1,女性=0。

b. 婚姻狀況:已婚、離婚=1,未婚=0。

c. 括弧當中的值為各變項之信度 Cronbach’ s α 值。

d. *

p<.05;

**

p<.01。

(15)

13

(三)研究假說之檢驗

本研究以階層迴歸分析方法檢驗研究假說。首先,檢驗智慧型手機、工作特性對 於科技輔助的工作延展的直接影響與交互作用影響。第二、檢驗工作延展對於智 慧型手機及職家衝突的中介影響。研究假說之驗證結果說明如下。

1. 前因變項、調節變項與工作延展的關係

為檢驗持有智慧型手機以及工作特性(時間急迫性、任務依賴性、工作負擔)對 於工作延展的影響,並檢驗智慧型手機與工作特性的交互作用影響。本研究採用 階層回歸分析。結果呈現於表 2。首先以工作延展為依變項之迴歸式中,放入控 制變項,即性別、婚姻狀況與組織氣候;接著將智慧性手機、工作負擔、任務依 賴性、時間急迫性放入前置變項;最後將標準化後的工作層級特性變項與標準化 智慧型手機之交互作用項放入迴歸式中,以檢驗交互作用項的調節效果。

其中,婚姻狀況對於工作延展呈現顯著的正向影響(β=.19,p<.001),表示已 婚者較未婚者傾向將工作延伸到家庭。這有可能是未婚者能待在辦公室加班,而 已婚者選擇將工作帶回家,能同時處理家庭與工作兩個角色。組織氣候對於科技 輔助的工作延展亦呈現顯著的正向影響(β=.39,p<.001),表示知覺到組織鼓 勵使用通訊科技協助工作者,會在離開辦公室後,繼續以科技聯繫/處理工作上 的事務。

此外,智慧型手機對於工作延展呈現顯著的正向影響(β=.15,p<.001),表示 持有智慧型手機者較未持有者,容易有工作延展的傾向。假說 1a 獲得支持。在 工作特性方面,工作負擔、時間急迫性對於工作延展呈現顯著的正向影響(β=.18,

p<.001;β=.14,p<.001),表示個體知覺到工作負擔越高、時間急迫性越強,

越傾向於回家繼續工作,假設 2a、4a 獲得支持。任務依賴性對於科技輔助的工 作延展則沒有顯著的影響。假設 3a 未獲得支持。

在交互作用影響上,根據實證結果,智慧型手機與工作特性的交互作用影響,僅 時間急迫性具有顯著影響(β=.09,p<.1)。假設 4b 獲得支持。其餘假設 2b、3b 未獲得支持。

為了解智慧型手機持有與時間急迫性的交互作用影響方向,本研究進一步將自變 項與調節變項各加減一個標準差,繪製調節效果圖以說明調節效果的強度與方向,

如圖 1 所示。根據調節圖顯示,當時間急迫性越高時,持有智慧型手機相較於未 持有者,在工作延展的表現較為強烈。

(16)

14

表 2 前因變項、調節變項與工作延展之關係階層迴歸表

變項名稱 工作延展

Step1 Step2 Step3

控制變項

性別 -.05 -.08 -.07

婚姻狀況 .17*** .18*** .19***

組織氣候 .41*** .39*** .39***

前置變項

智慧型手機 .16*** .15***

工作負擔 .18*** .18***

任務依賴性 .002 -.007

時間急迫性 .13** .14***

調節效果 交互作用項

工作負擔*智慧型手機 -.02

任務依賴性*智慧型手機 -.05

時間急迫性*智慧型手機 .09*

R2 .21 .30 .31

ΔR2 - .09*** .01

調整後 R2 .20 .28 .29 F 值 23.858*** 16.618*** 12.142***

註:a. 表中係數皆為標準化迴歸係數;b. 性別:男性=1,女性=0;c. 婚姻狀況:已婚、離婚

=1,未婚=0; d. * p<.1;** p<.05;*** p<.01。

(17)

15

2. 工作延展的中介影響

表 3 為工作延展與工作對家庭衝突(時間、壓力、行為)的迴歸分析結果。首先,

將工作對家庭衝突(時間、壓力、行為)放入迴歸式中的依變項,接著,放入控 制變項於前置變項中,即性別、婚姻狀況與組織氣候,最後將工作延展亦放入迴 歸式中的前置變項。

實證結果顯示,工作延展對於職家衝突中的時間衝突、壓力衝突呈現顯著的正向 影響(β=.19,p<.01β=.24,p<.001),但工作延展對於職家衝突中的行為衝突 卻沒有顯著的影響(β=.02,p>.05)。接下來檢驗對於持有智慧型手機與職家衝 突間的中介作用中,僅檢驗對於時間與壓力兩個面向的職家衝突的影響。

中介效果的實證結果顯示,智慧型手機僅對於壓力衝突有顯著影響,對於時間衝 突沒有影響。但是,對於壓力衝突的影響,是負向(β=-.17,p<.001)(如表 5 所示);接著,將工作延展放入回歸式中,以檢驗其中介影響。分析結果顯示,

智慧型手機與工作延展皆對於壓力衝突有顯著影響。其中,TASW 對於壓力衝突 為正向影響(β=.12,p<.05);而智慧型手機的影響,並沒有因為工作延展這個 變數的加入,而減少(β=-.18,p<.001)。本研究進一步進行 Sobel Test,工作 延展對於智慧型手機與壓力衝突之間的中介效果具有統計上的顯著性(Z=2.06,

p<.05)。不過,此結果與原先預期影響的方向相反。本研究結果顯示,智慧型

0.50 0.70 0.90 1.10 1.30 1.50 1.70

T A SW

時間急迫性

無智慧型手機 有智慧型手機

圖 1 時間急迫性對於智慧型手機與工作延展的調節效果圖

工作延展

(18)

16

手機的持有者,雖然會增加工作延展的行為,然而,在職家雙重角色所帶來的壓 力衝突上,確有緩解的作用。也就是,擁有智慧型手機者比未擁有智慧型手機者,

會感受到較少的職家雙重角色衝突所帶來的壓力。

表 3 工作延展與工作對家庭衝突之階層迴歸表

變項名稱

工作對家庭衝突

Model 1

時間

Model 2

壓力

Model 3

行為 控制變項

性別 .12* .07 .18**

婚姻狀況 -.11* -.19** -.02

氣候 -.006 -.03 -.04

前置變項

工作延展 .19** .24*** .02

R2 .05 .07 .03

ΔR2 .03** .04** 0

調整後 R2 .04 .06 .02

F 值 3.672** 6.052*** 2.552*

註:a. 表中係數皆為標準化迴歸係數;b. 性別:男性=1,女性=0;c. 婚姻狀況:已婚、離婚

=1,未婚=0; d. * p<.1;** p<.05;*** p<.01。

(19)

17

表 4 工作延展對於智慧型手機與時間衝突之中介作用階層迴歸表

變項名稱 工作對家庭衝突(時間)

Step1 Step2

控制變項

性別 .08 .07

婚姻狀況 -.04 -.05

組織氣候 .06 .02

工作負擔 .45*** .43***

前置變項

智慧型手機 -.06 -.07

中介變項

工作延展 .07

R2 .22 .22

ΔR2 .20*** .20***

調整後 R2 .21 .21

F 值 11.957*** 11.937***

註:a. 表中係數皆為標準化迴歸係數;b. 性別:男性=1,女性=0;c. 婚姻狀況:已婚、離婚

=1,未婚=0; d. * p<.1;** p<.05;*** p<.01。

(20)

18

表 5 工作延展對於智慧型手機與壓力衝突之中介作用階層迴歸表

變項名稱 工作對家庭衝突(壓力)

Step1 Step2

控制變項

性別 .02 .03

婚姻狀況 -.09* -.12*

組織氣候 .06 .01

工作負擔 .57*** .54***

前置變項

智慧型手機 -.17*** -.18***

中介變項

工作延展 .12*

R2 .03 .37

ΔR2 - .34***

調整後 R2 .02 .35

F 值 2.371* 14.883***

註:a. 表中係數皆為標準化迴歸係數;b. 性別:男性=1,女性=0;c. 婚姻狀況:已婚、離婚

=1,未婚=0; d. * p<.1;** p<.05;*** p<.01。

五、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研究發現

本研究有幾個主要發現。首先,持有智慧型手機者比起未持有者,較容易在下班 離開工作崗位後,繼續工作。這也支持了過去文獻中的發現,也就是智慧型手機 使用者很有可能把自己的生活變成無時無刻在工作,也就是所謂的 24/7(一週七 天一天 24 小時的在工作)。智慧型手機透過與網路的連結能力、多功能運算與瀏 覽器功能等,讓持有者無論何時何地皆能夠更新資訊,與工作保持聯繫,持有者 可能在晚餐時間使用智慧型手機收發 Email,也可能在就寢前使用智慧型手機指 派部屬工作等等,因而增加其下班後使用科技執行追加工作的可能性。。

其次,在工作特性上,工作負擔與時間急迫性,都會提高工作延展的行為。這說 明了當員工因工作量超過在正常上班時間中可以完成的量時,其知覺到的工作負 擔越高,科技的出現協助他們下班後即使離開辦公室也能夠繼續執行工作,以完 成工作目標。另外,當工作特性的時間急迫性越高者,越容易出現工作延展現象。

(21)

19

而持有智慧型手機,也會與此工作特性(時間急迫性)產生交互作用,增強工作 延展的現象。也就是當員工感受到某個任務需要即刻回覆,具有時間急迫性時,

持有智慧型手機者能夠立即使用智慧型手機作任務回覆的處理,無論是以電話、

Email 或者透過網路傳輸檔案等方式,因而增加持有者使用科技協助工作的表現。

過去文獻指出,智慧型手機會增加回應的急迫性。別人會預期您能及時回應 (Matusik & Mickel, 2011)。本研究的結果,雖無法斷定其因果關係,不過,提出 交互作用的觀點,來看待智慧型手機對於工作延展的增強效果。

不過,關於智慧型手機與工作負擔、任務依賴性對工作延伸的交互作用影響,在 此研究並沒有得到驗證。這可能是因為受限於在處理工作資料上,智慧型手機相 較於電腦在某些功能上的不足,例如製作 Excel 報表等等。智慧型手機雖然有著 許多便利即時的功能,但其文書處理功能尚不及電腦,大多數工作所需的報表仍 依賴電腦的處理運算。有無持有智慧型手機,在工作負擔過重時,對於工作延伸 的行為上並不會有所差別。

本研究也檢驗了智慧型手機、工作延展對於職家衝突的影響。研究發現,智慧型 手機對於職家衝突中的三個面向中(時間衝突、壓力衝突、行為衝突),僅有壓 力衝突有顯著的負向影響。也就是,持有智慧型手機者,反而比未持有者有較少 的壓力衝突。而智慧型手機雖然會增加工作延展的程度,但是,對於壓力衝突,

還是有減緩的效果。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藉由 Sobel test 的檢測,工作延 展的中介效果,是有顯著性的。然而,智慧型手機的持有,對於壓力衝突的負相 關,非但沒有減少,還些微的增加,也就是,壓力衝突更少。雖然不排除統計上 的誤差,不過,本研究建議,未來研究可以更深入探討智慧型手機對於使用者的 助益。儘管智慧型手機的使用,帶來了 24/7 的現象,或許也使的員工在工作、

家庭的角色,帶來更多的彈性。例如,有了智慧型手機,不用被綁在工作場域中,

而能離開工作崗位,處理家庭事務。這也是本研究的重要發現之一:智慧型手機 持有者,並沒有增加或是減少時間衝突、行為衝突,然而,卻能減少壓力衝突上。

過去也有研究者支持這樣的看法。Barley, Meyerson, & Grodal, 2011 即提出,使 用通訊科技(如 Email、手機等)能夠增加使用者工作安排的彈性,員工在下班 之後可以自行選擇將時間安排用於處理工作或家庭事務,可能因而緩衝工作對家 庭所造成的影響。Towers, Duxbury, Higgins, and Thomas(2006)的質性研究結果 發現,雖然通訊科技會提高主管與同事對於員工能夠總是與工作保持聯繫的期待,

因而使工作佔據家庭時間,增加更多的工作負擔。然而,通訊科技也「允許」工 作得以延展,使得工作的時間與地點具有彈性,也讓工作與家庭疆界變得更為融 和。本研究建議,或許是角色界線的彈性,減緩了壓力衝突。這樣的論述,值得 未來研究進一步的檢視。

(22)

20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有幾項研究限制。首先,是關於智慧型手機。在本研究中將智慧型手機視 為通訊科技工具,僅就持有與非持有智慧型手機者進行研究分析,並未實際了解 持有者的使用狀況以及持有原因等。由於智慧型手機目前仍屬新式科技產品,有 關使用者的使用行為相關文獻較少,仍無法全面性地了解智慧型手機帶給使用者 的影響為何。例如,使用智慧型手機中的社群網站,是否因為能增加社會性支持,

而舒緩生活與工作壓力,都值得進一步探討。或許能為組織與使用者帶來更多有 效協助處理工作家庭的方案。

其次是由於本研究所採用的量表皆為國外學者所發展。而本研究的樣本取樣對象 為國內的在職工作者,因此,量表題項的設計與用字遣詞,可能會因為國內外環 境、文化等等因素的不同而造成影響,無法實際的反應出受測者的感受,使填答 結果與真實狀況之間產生落差。倘若未來能根據國人的生活環境、相關背景,發 展出適合國內填寫之適當量表,則應能夠使研究結果的代表性更趨完整。

(三)未來研究建議

關於 TASW 的研究,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未來關於不同科技產品對於協助工 作的影響性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平板電腦或 Padphone 等新式科技相較於智 慧型手機所提供的功能略有差異,平板電腦在文書處理上的功能可能大於智慧型 手機所能處理的範圍,對於組織與員工而言,未來研究或許可以在這些新型產品 中,找出用於處理工作相關事務的最適工具。

科技產品帶給人們便利性,卻也可能同時帶來衝突。關於智慧型手機的研究中,

本研究認為其帶來的影響有好有壞,未來研究可以探討智慧型手機所帶來的益處,

也許是抒發工作壓力、消磨等待時間、增進家人朋友關係等等;亦可以探討智慧 型手機所帶來的壞處,也許是眼睛或手指的健康疲勞、影響工作專注力等等。

而探討科技協助追加工作的現象,本研究認為未來可以探索更多可能的前因與結 果變項,並進行實證研究。可能的前因變項例如:事業承諾、勤勉審慎性(Fenner

& Renn, 2004)、公司政策(Venkatesh & Vitalari, 1992)等等。當個體的事業承諾 或審慎性越高時,對於工作延展的影響可能越高;當公司政策支持並鼓勵員工下 班後使用通訊科技工作時,也可能會影響工作延展的發生。而可能的結果變項例 如:任務績效(Boswell & Olson- Buchanan, 2007)、事業成功(Fenner & Renn, 2004)

等等。當個體在下班後使用科技協助工作,以完成其任務目標時,即有可能提高 其任務績效表現;亦有可能提升其在事業上的成功。

(四)管理意涵

(23)

21

在現今通訊科技發達的社會環境中,工作延展的現象越趨普遍,組織對於員工下 班後使用科技執行追加工作的狀況應多予以了解。根據本研究的研究結果顯示,

持有智慧型手機的員工與知覺工作負擔越高的員工,會傾向於下班後使用科技執 行追加工作。當知覺到任務的時間急迫性越高時,持有智慧型手機者對於工作延 展的表現較為強烈。而下班後使用科技執行追加工作會增加員工在工作對家庭的 時間、壓力衝突。其中,持有智慧型手機的員工會因下班後使用科技執行追加工 作,減少其工作對家庭的壓力衝突。智慧型手機對於員工而言,是一項能夠用以 快速回應、處理安排工作的通訊工具,雖然無法全面性的處理工作需求,但智慧 型手機可以幫助員工進行即時的溝通與資料傳輸等等,當發生具有時間急迫性的 任務時,員工可以立即使用智慧型手機進行回覆。根據研究結果,持有智慧型手 機的員工因可以隨時隨地處理與工作相關的事務,反而能減緩工作對家庭的壓力 衝突。此一結果對於組織而言,或許組織可以鼓勵員工使用智慧型手機,使得員 工在工作聯繫與工作安排上能夠更具立即性與彈性,緩解其工作壓力,進而減少 工作對家庭的壓力衝突。

參考文獻

Barley, S. R., Meyerson, D. E. , & Grodal, S. (2011). E-mail as a source and symbol of stress. Organization Science, 22(4), 887-906.

Beehr, T. A., Walsh, J. T., & Taber, T. D. (1976). Relationship of stress to individually and organizationally valued states: higher order needs as a moderato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1(1), 41-47.

Boswell, W. R., & Olson-Buchanan, J. B. (2007). The use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fter hours: The role of work attitudes and work-life conflict.

Journal of Management, 33(4), 592-610.

Brass, D. J. (1985). Technology and the structuring of jobs: employee satisfaction, performance, and influenc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35, 216-240.

Brown, S. A. (2008). Household technology adoption, use, and impact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 10, 397-402.

Caplan, R. D., & Jones, K. W. (1975). Effects of work load, role ambiguity, and type a personality on anxiety, depression, and heart rat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6), 713-719.

Carlson, D. S., Kacmar, K. M., & Williams, L. J. (2000). Construction and initial validat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measure of work–family conflic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56, 249–276.

(24)

22

Chesley, N. (2005). Blurring boundaries? Linking technology use, spillover, individual distress, and family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67(5), 1237-1248.

Duxbury, L. E., Higgins, C. A., & Thomas, D. R. (1996). Work and family environments and the adoption of computer-supported supplemental work-at-hom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9, 1-23.

Fenner, G. H., & Renn, R. W. (2004). Technology-assisted supplemental work:

Construct definition and a research framework.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43, 179-200.

Fenner, G. H., & Renn, R. W. (2010). Technology-assisted supplemental work and work-to-family conflict: The role of instrumentality beliefs, organiz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time management. Human Relations, 63(1), 63-82.

Greenhaus, J. H., & Beutell, N. J. (1985). Sources of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role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1), 76-88.

Kiggundu, M. N. (1983). Task interdependence and job design: Test of a theor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31, 145-172.

Kirmeyer, K. L., & Dougherty, T. W. (1988). Work load, tension, and coping:

Moderating effects of supervisor support. Personal Psychology, 41, 125-139.

Matusik, S. F., & Mickel, A. E. (2011). Embracing or embattled by converged mobile devices? Users’ experiences with a contemporary connectivity technology.

Human Relations, 64(8), 1001-1030.

Middleton, C. A., & Cukier, W. (2006). Is mobile email functional or dysfunctional?

Two perspectives on mobile email usage.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15, 252-260.

Nunnally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2nd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Inc.

O'Connell, M. J., Cummings, L. L., & Huber, G. P. (1976).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 unit structure on felt tens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1(4), 493-500.

Park, K., & Chen, J. V. (2007). Acceptance and adoption of the innovative use of smartphone. Industrial Management & Data Systems, 107(9), 1349-1365.

Perrewe, P. L., & Ganster, D. C. (1989). The impact of job demands and behavioral control on experienced job stress.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3), 213-229.

(25)

23

Sales, S. M. (1970). Some effects of role overload and role underloa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Performance, 5, 592-608.

Schlosser, F. K. (2002). So, how do people really use their handheld devices? An interactive study of wireless technology use.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3, 401-423.

Tjosvold, D. (1986). The dynamics of interdependence in organizations. Human

Relations, 39(6), 517-540.

Towers, I., Duxbury, L., Higgins, C., & Thomas, J. (2006). Time thieves and space invaders: Technology, work and the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 19(5), 593-618.

Van Der Vegt, G., Emans, B., & Van De Vliert, E. (2000). Team members’ affective responses to patterns of intragroup interdependence and job complexity. Journal

of Management, 26(4), 633-655.

Venkatesh, A., & Vitalari, N. P. (1992). An emerging distributed work arrangement:

An investigation of computer-based supplemental work at home. Management

Science, 38(12), 1687-1706.

Vitalari, N. P., Venkatesh, A., & Gronhaug, K. (1985). Computing in the home: Shifts in the time allocation patterns of households.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8(5), 512-522.

(26)

國科會補助計畫衍生研發成果推廣資料表

日期:2013/11/12

國科會補助計畫

計畫名稱: 整合式行動通訊裝置對員工工作生活品質的影響 計畫主持人: 葉穎蓉

計畫編號: 101-2410-H-011-012- 學門領域: 組織行為與理論

無研發成果推廣資料

(27)

101 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葉穎蓉 計畫編號:101-2410-H-011-012- 計畫名稱:整合式行動通訊裝置對員工工作生活品質的影響

量化

成果項目 實際已達成

數(被接受 或已發表)

預期總達成 數(含實際已

達成數)

本計畫實 際貢獻百

分比

單位

備 註 質 化 說 明:如 數 個 計 畫 共 同 成 果、成 果 列 為 該 期 刊 之 封 面 故 事 ...

期刊論文 0 1 10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0 0 100%

論文著作 篇

專書 0 0 100%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件數 0 0 10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3 3 100%

博士生 0 0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內

參與計畫人力

(本國籍)

專任助理 0 0 100%

人次

期刊論文 0 1 100%

研究報告/技術報告 0 0 100%

研討會論文 1 0 100%

論文著作 篇

專書 0 0 100% 章/本

申請中件數 0 0 100%

專利 已獲得件數 0 0 100% 件

件數 0 0 100% 件

技術移轉

權利金 0 0 100% 千元

碩士生 0 0 100%

博士生 0 0 100%

博士後研究員 0 0 100%

國外

參與計畫人力

(外國籍)

專任助理 0 0 100%

人次

(28)

其他成果

(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 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 得獎項、重要國際合 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 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 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 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 列。)

成果項目 量化 名稱或內容性質簡述

測驗工具(含質性與量性) 0

課程/模組 0

電腦及網路系統或工具 0

教材 0

舉辦之活動/競賽 0

研討會/工作坊 0

電子報、網站 0

目 計畫成果推廣之參與(閱聽)人數 0

(29)

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 、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 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 100 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 字為限)

本研究部分成果,已發表在國際會議中。待修正後,將投稿至國際期刊。本研究發現持有 智慧型手機雖然會增加工作延展(下班後,還持續處理工作相關事宜),然而,卻對於職 家角色衝突中的壓力衝突,有減緩的效果。本研究以實證資料來說明持有智慧型手機的 正、負面影響。

數據

表 2  前因變項、調節變項與工作延展之關係階層迴歸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為了更進一步的提升與改善本校資訊管理系 的服務品質,我們以統計量化的方式,建立

學校中層管理者是一個召集人,責任包括個別學科的教 學、對同工的計劃及工作的支持、資源管理、評核及記

• 全面品質的工具讓公司的員工,無論是工 程師、技術員或現場作業員,甚至是辦公 室職員,能夠完成他們的工作。這些工具

對您而言,如何解決職場的無障礙(包括工作環境、工

由於本計畫之主要目的在於依據 ITeS 傳遞模式建構 IPTV 之服務品質評估量表,並藉由決

為了讓作業人員習慣 CELL 工作站的作業,個案公司的包裝製程主管先將 生產工單數量較少的產品,改至 CELL 工作站來包裝,讓包裝作業人員熟悉

二、 工作行為與活動:以工作過程、活動、行為來衡量績效,這

H1-a:船運規劃師工作資歷對船期控制具正向影響作用。 成立 H1-b:船運規劃師工作資歷對貨載管理具正向影響作用。 成立 H1-c:船運規劃師工作資歷對油耗控管具正向影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