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朗誦的真義及其功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朗誦的真義及其功用"

Copied!
4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招祥麒

2018年10月13日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

古典詩文朗誦工作坊 (上)

(2)

修畢本課程,應能掌握:

 朗誦的真義及其功用

 朗誦與正音、正讀的重要性

 詩文中事、景、情、理與朗誦的關係

 朗誦的聲情技巧

 訓練學生的策略和方法

2

(3)

朗誦的真義及其功用

(4)

一、何謂朗誦?

4

〈周禮‧春官‧大司樂〉:「(大司樂)

以樂語教國子:興、道、諷、誦、言、

語。 」

興:以善物喻善事 道:言古以剴今 諷:背文 誦:以聲節之

言:直言 語:答難

(5)

二、朗誦的表現方式

台詞誦 吟誦

(韻律誦)

(6)

台詞誦

「台詞誦」,其重點在一「誦」

字。所謂「誦」,是指「以聲節之」

的意思,就是用抑揚頓挫的聲調合符 節奏的將作品演繹出來。

6

(7)

吟誦

「吟誦」,重點在一「吟」字,所 謂「吟」,黃仲蘇說:「吟之為言,

呻也,哦也,唱也。」這是一種沒有

譜的、自我性很濃厚的哼哼唱唱,有

極大的空間可以發揮創意,只要順著

文字聲調去發展音樂旋律,使字調和

聲腔完全結合的演繹方法。

(8)

三、朗誦的功能:聲音證入的妙用

姚鼐〈與陳碩士書〉云:

大抵學古文者,必要放聲疾讀,祇 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終身作 外行也。

8

(9)

劉大櫆〈論文偶記〉云:

積字成句,積句成章,積章成篇。合而讀 之,音節見矣;歌而詠之,神氣出矣。

凡行文字句短長,抑揚高下,無一定之 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 傳。學者求神氣而得之音節,求音節而得之字 句,思過半矣。其要只在讀古人文字時,設以 此身代古人說話,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 我。爛熟後,我之神氣,即古人之神氣,古人 之音節,都在我喉吻間,合我喉吻者,便是與

(10)

朗誦與正音、正讀的重要性

10

(11)

中國文字一字多音的極為普遍,有因意義不同 而讀音不同的,有因詞性變異而讀音不同的,

有意義和詞性不變但按需要而改變讀音的。

誤讀的原因

第一、不留心聲母、韻尾的要求而誤讀。

第二、見字讀字,不知專名要求而誤讀。

第三、一字多音,不知協韻要求而誤讀。

第四、一字平仄兩讀,不知格律要求而誤讀。

第五、不知音隨義轉而誤讀。

(12)

詩文中事、景、情、理與朗誦的關係

12

(13)

一篇作品的內容,離不開事、

景、情、理四原素,自然並不是任

何作品都包涵四者,但可以肯定地

說,沒有「理境」、「理趣」的作

品不可能到達文學的最高境界。

(14)

 事 

理  景

 情 

14

(15)

再深入討論作品的風格:

文學作品的風格是最綜合的,也 是最抽象的,劉勰〈文心雕龍.體

性〉分風格為八類:典雅、遠奧、

精約、顯附、繁縟、壯麗、新奇及

輕靡。八種風格各有特色,有相反

的,也有相近的,其中相互融合而

產生新的變化,類型便更多了。

(16)

招祥麒

16

2018年10月20日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中國語文教育組

古典詩文朗誦工作坊 (下)

(17)

朗誦的聲情技巧

(18)

a. 準確:字音準確、規範。朗誦者要把字 音發得比一般人更完美、悅耳。當然更不 應該讀錯字音。若對誦材的讀音有懷疑,

應立刻翻查字典。

b. 清晰:字音清晰。朗誦者無論聲音多麼 好聽,如果吐字不清晰,一切朗誦技巧也 談不上了。

18

1. 吐辭清晰音求準

(19)

c.圓潤:即有比較豐富的泛音共鳴,悅耳 動聽。

d.集中:字音集中,能給人以精神貫注的 感覺,易於傳入人耳,打動人心。

e.流暢:「字」不是單個存在,而是連結 在語流中。聽者從誦者的語流獲取信息、

受到感染的。特別在朗誦散文時,誦者吐

字不流暢,聽來便感吃力不自然了。

(20)

凡用漢字寫成的不論是古典文學抑 或是現代文學,要讀來諧協,都須 講究平仄。能分辨平仄,朗誦時就 能發揮漢字的音樂美感。

20

2.平仄久暫說當先

(21)

平聲發音最長,稱「久音」;入聲一發即收

,最短,稱「暫音」;上聲,較平聲短,較 入聲長,稱「準暫音」;去聲較平聲短,較 其他二聲長,稱「準久音」。平聲調的字屬 平聲,上去入三聲調的字屬仄聲,由於平仄 聲調發音時間長短不一,朗誦時便產生音聲 長短錯落之美。我們先不談朗誦技巧,先以 平、上、去、入四聲決定下面張可久〈天淨 沙‧江上〉一曲中字的發聲長短,觀察其中 變化:

(22)

平平入去平平 平平平去平平 入上平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鶩殘霞,隔水疏 平上平 上平平去 平平去入

林幾家。小舟如畫,漁歌唱入 平平

蘆花。

須注意當兩個平聲字放在一起時,

基本原則是前一個字發聲較短,

後一個字則拖長。

22

(23)

3.節奏停連關學問

文學語言在表達情感時,必然地呈現出 抑揚頓挫、輕重緩急的循環往復,我們稱之 為「節奏」。

朱光潛說:「節奏是傳達情緒的最直接 而且最有力的媒介。」我們欣賞朗誦時,必 然會感受誦者朗誦時語速的徐疾、語勢的強 弱,這是「節奏」最顯著的標誌。節奏得宜

,詩文在聲音的演繹下便愈加動聽,反之,

不單苦了耳朵,更對不起詩文的作者。因此

,節奏的快慢強弱不是由誦者隨意表現的,

(24)

一般而言,作品的情感是表達回憶、

沉思、緬懷、憂傷、悲痛、沉重、苦惱、

絕望、崇敬、愛慕時,朗誦時節奏要慢些;

當表達焦慮、恐懼、憤怒、激動、熱切、

歡騰、暢快、振奮時,朗誦得快些。

快慢必須留意慢而不斷,快而不亂的原則,

否則效果定然不好。

24

(25)

一篇作品的感情特別是長篇的作品,情感 必然有起伏變化,快慢疾徐之間的轉變,要 有條不紊,快的時候,要如大珠小珠落玉盤

,而不是散珠委地慢的時候,要藕斷絲連,

而不是將語言切割。同樣,節奏的強弱也是 如此,要做到強而不重濁,輕而不單薄,太 重濁,聲音顯得含糊不清;太單薄,聲音便 覺有氣無力了。

(26)

停即停頓,連即連接。停連合度關乎文 學修養。句子在那裏停、那裏接,是停連的 位置問題;停的長短、接的快慢,是停連的 時間問題。停連的重要性在於停連位置的不 同,便會產生不同的意思。停連的位置除了 影響句子的意思之外,也會影響字的讀音。

處理停連問題最重要是停前的準備、停後的 處理,收音是急收,還是緩收?起是緊接,

還是慢接?種種問題都要細心思考。

有些情況,句與句之間應該停(句讀處 理),但文意上應該急讀(文意處理),這 是連的問題。

26

(27)

4. 重音布置聲如泉

「停連」決定作品內容構成的分合,

「重音」則要解決作品內容語句的主次。

請不要受「重」字的影響而以為重音

一定是大聲讀、用力讀。從朗誦的藝術而言,

重音的表達方法,一般有

「加重」、「放輕」、「提高」、「降低」等 法。各種不同的處理方法,端視文學條件的要 求而定。

(28)

再深入研究,處理重音除了用輕重高低的手法 外,還有強中見強法、快中顯慢法、低中見高 法、實中有虛法,即要體會文學作品內容的主 次,去尋求對比中的變化。以下朗誦蘇軾的

〈前赤壁賦〉,請留心其中的停連與輕、重、

高、低的變化。

28

(29)

作家思想感情通過文字顯示出來,朗誦者則 通過聲音和氣息去表達。從朗誦的角度分析,

語氣一定要有感情色彩。以下提供一些參考:

愛──氣徐聲柔 怒──氣粗聲重 憎──氣足聲硬 懼──氣提聲凝 悲──氣沉聲緩 急──氣短聲促 喜──氣滿聲高 冷──氣少聲平

5. 語氣感情同一脈

(30)

在文學作品中,主要的情感會決定主要的 語氣色彩,但文章的發展顯示情感脈絡的 主次,因此造成語氣的色彩不斷變化而不 孤立單一,朗誦者必須細加體會,才能細 緻地表現作品感情的分野。

30

(31)

〈禮記.樂記〉: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物 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 者,其聲嘽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

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 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六者非性 也,感於物而後動。

(32)

朗誦者充分理解文學作品後,以作品的感 情脈絡決定語調語氣,然後以適當的語調 語氣帶出感情。前者是「以情帶聲」,後 者是「以聲帶情」,過去學界曾有爭論,

其實兩者都正確。有經驗的朗誦家,在聲 發而未發之時,是「以情帶聲」的,聲既 發之後,便「以聲帶情」了。

這裏順帶一提,朗誦者如何自然而然地將 情感傳遞?這關涉到發揮想像的問題。「

文字」如果能變成圖像或圖畫,在誦者的 腦海中呈現,朗誦時,誦者自然投入而發 揮最佳的效果。

32

(33)

6. 語調抑揚賽管絃

處理語調先要體會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語氣表現思想感 情,語調表現說話者的態度,兩者可綜合去看。要用適當 的說話態度把作者所表達的內容情感表達出來,有常見的 四種方式,包括平直、曲折、上升、下降各調,如下表:

平直調──莊重、嚴肅、真實、冷淡、追憶 曲折調──誇張、諷刺、驚慄

上升調──疑問、驚異、憤怒、命令、號召 下降調──肯定、決心、請求、感嘆

然而,朗誦的處理,不能千篇一律,過程中包含萬千變 化。例如,不一定凡疑問句都以上升調處理的。下文朗

(34)

7. 顧盼生神自風采

34

朗誦固然以聲音為主,但作為表演藝術,朗誦者的眼 神運用至關重要。朗誦時目力投點流露出對作品豐富 的想像,觀眾也隨誦者的想像而進入作品,感受作品 的真、善、美。運用眼神的方法主要有五種:

1. 前視法; 2. 環視法; 3. 專注法;

4. 斜視法 和 5. 虛視法。

幾種方法應配合使用,才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35)

8. 表情深淺細意傳

除眼神外,朗誦時要注意臉部表情的變化。

例如朗誦王禹偁的〈村行〉: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村行〉前六句寫景,後兩句寫情。前四句表情微 帶喜悅;第五、六句,到棠梨葉落、蕎麥花開,轉 思鄉,是感情的轉折處;末兩句刻意傳達淡淡思鄉

(36)

36

9. 姿態自然乃真美

姿態指整個肢體語言。誦者由不動到舉手投足,不要 太誇張,也忌木木獨獨。高手的秘訣是「自然」,恰 如其份地演繹作者的情態,是為得之。例如朗誦李煜 的〈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

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皇辭廟日,

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37)

全篇作品除下闕首兩句是現實的反映外,

其餘皆在回憶。朗誦時要體會作者亡國的 感情,情態的表現要有變化而不須太大。

有些表演者,為了加強對聽眾的吸引度,

在朗誦加入了很多特別的「姿態」而出現

「過度表演化」,誇張而不自然,甚而被 人產生「畫蛇添足」之感,誠不可取。

(38)

10. 舉手投足入眼妍

38

「情動於中故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 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 之蹈之也。」

〈詩‧大序〉

所謂手勢,是包括運用手掌、手指、拳和手臂的動作 變化,以加強思想感情的表達,補充聲音的不足。

至於腳步移動,在一般情況下,向前表示勇敢、熱愛

、前進;向後表示恐怖、驚訝、避讓,左右移動表示 敘述描寫和不同情緒的變化。

(39)

移動腳步時,要注意:

1.步的移動必須符合內容的需要;

2.腳步移動的方位、幅度、節奏、快慢等要 保持一定的規律。這樣,既能活躍氣氛,

又能穩定聽眾的情緒;

3.表演者應根據表演的需要確定移動的適當 範圍。

(40)

綜合上面所言的各種「朗誦的技巧」,可得一詩予以總 結,亦方便記憶:

吐辭清晰音求準,平仄久暫說當先;停連合度關學問,

重音布置聲如泉;語氣感情同一脈,語調抑揚賽管絃;

顧盼生神自風采,表情深淺細意傳;姿態自然乃真美,

舉手投足入眼妍;文猶看山稱奇瑋,朗誦商研共仔肩。

前十句已有簡要的介紹了,深微處還須誦者自我體會。

袁枚在《隨園詩話》說:「文似看山不喜平。」說明寫 文章好比觀賞山峰一樣,喜歡奇勢迭出,最忌平坦,要 有開闔、主次、起伏,能夠達到奇與瑋才好;朗誦亦同 一道理,在處理誦材的過程中應不斷尋求變化,尋求創 造。推動任何事開始時都是困難的,但在有心人的共同 努力下,朗誦藝術及其應用於教學,當有很好的發展。

40

(41)

訓練個人朗誦 的

策略和方法

(42)

角色選拔

選角之時,首要考慮的,是學生 的吐字是否清晰,音量是否宏大。能 有歌唱、演戲天份,不害羞,不怯場

,舉手投足自有懾人眼目的天賦的,

是為首選。但「完美」的人千中無一

、二,後天的補救,「人一能之己十 之」的努力,加上老師的鼓勵與栽培

,很多時也能化「腐朽為神奇」的。

42

(43)

訓練技巧

 聲情示範

 互相觀摩

 以舊帶新

 逐步改善

 當眾表演

(44)

訓練集體朗誦 的

策略和方法

44

(45)

訓練技巧

 以誦材為教材

 精講與體會

 課堂練習

 隊形設計

 臨場訓練

穩中求變

(46)

「凡操千曲而後曉聲,

觀千劍而後識器。」

〈文心雕龍.知音篇〉

4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蔡恩閔 長長的 短短的 彎彎的 直直的 各種樣式 載著希望 歡笑聲 熱鬧聲 通往阿里山

在地之聲 川與穿 形象之聲 魚與餘 材料之聲

[r]

(五)聲音量 測、聽覺 損傷之分 類及測 量、視障 者之特殊 聽覺需 求、視障 者之聽覺 輔具使 用、聽覺 訓練、利 用聲測數 據判讀交

   獵上音魚聲類云捕魚也正作 從攴魚聲經文從水作漁水名也在漁陽非 獵字也

比較傳統的呼拉舞 ( hula kahiko) 是以鼓聲和吟唱的伴奏模擬風和 波浪,比較現代的呼拉舞 ( hula’auw ana ) 則將歌唱和樂器伴奏納入 其中;另外‘ili

我低着頭做算術習題,心裏卻翻騰得厲害,耳朵裏只聽見永瑛洗衣

我低着頭做算術習題,心裏卻翻騰得厲害,耳朵裏只聽見永瑛洗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