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正參】006 科目:人口變遷大震盪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正參】006 科目:人口變遷大震盪"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空中大學 110 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題【 正參】006

科目:人口變遷大震盪 一律橫式作答 共 3 頁

一、請概述人口學的主要研究內容?並請以臺灣的人口現象解釋何謂高齡化?以及造成高齡化的人 口原因?(35%)

參考答案:

(一)人口學主要在研究人口的數量、分布、組成及其變化;又可以分為靜態與動態兩部分。在 靜態部分指人的數量、分布、組成,在動態部分指人口的成長率。成長率一般來說有出生 與死亡,還有遷入與遷出;出生與死亡談的是自然的增加或減少,遷入與遷出是一種社會 性的增加或減少,整個可以看出一個地區人口的增加或減少。此外,在人口動態裏除了人 口成長率,也可以看看人口組成的變化,人口組成包含性別的組成、年齡的組成,以及族 群與階層的組成。

(二)以老人人數來看,民國 82 年時老人有 149 萬老人,當時老人佔 7.1%,因為 WHO(國際 衛生組織)特別定義 65 歲以上的人口為老人,超過 7%就稱高齡化社會,我國在民國 82 年開始跨入高齡化的門檻。到 102 年年底,將近 270 萬的老人,佔 11.5%。預估 107 年 老人比例會到 14%,我國步入高齡社會,14%是高齡社會的一個門檻,估計民國 114 年老 人會佔到 20%,大概有 475 萬的老人,20%是超高齡社會的一個門檻。

(三)生育率下降以及壽命的延長是主要形成高齡化的因素。在壽命延長部分, 1911 年,台灣 女性零歲平均餘命(俗稱平均壽命)是 38 歲,男性是 34 歲,在那年代有很高的嬰兒死 亡率所以平均壽命偏低。20 世紀以來台灣的平均壽命一直在上升,到 2013 年,女性有 83.2 歲,男性也 77 歲,男女差距 6 歲之多。在生育率下降部分,總生育率是指,一位 婦女在育齡期間(15~49 歲之間)平均可以生幾個小孩,在民國 40 年,可以生到 7 個,到 了最近幾年是 1 個上下,這樣下降的速度是非常之快,民國 40 到民國 55 年之間,我們 可以稱之為臺灣的二次大戰後的嬰兒朝,出生人口平均在 40 萬以上,另外民國 65~民國 71 年也有另外一波呈現在 40 萬以上的人口,之後人口在公元 2000 年的時候是直線的 下降。這樣的一個趨勢有幾個重點,首先,生育率從民國 40 年達到 7 人後就開始下降,

在民國 73 年(1984 年),總生育率是 2.1,2.1 代表人口的替代率。另外一個數字是 1.3 需要注意,因代表超低生育率,台灣在公元 2003 年就已經開始低於 1.3。上述兩個因素 造成臺灣人口邁向超高齡社會。

二、請略述提出「廣設高中大學」政策當時所處的人口結構背景。並分析未來大學將面臨的人口危機 情形。並略述大學畢業生主修學科的人數變化。(35%)

參考答案:

(一)大家記得在 20 年前,當時有一個教育改革運動,提出的口號是廣設高中大學、落實小班 小校、制定教育基本法還有推動教育現代化,這兩個口號,大家都贊成的。落實小班小校 其實也都沒有問題,問題主要是廣設高中大學。在那個時間點高教擴張為什麼會達到很高 的共識?因為提出這些口號的人,都曾經經歷過台灣過去教育資源貧乏、慘痛的升學競爭,

還有大班大校的經驗;這些人的子女,許多是在民國 65 年到 71 年之間出生,到民國 83 年的時候正好要考大學與考高中。由於 65 年到 71 年出生者人數多,看起來像是另一波

(2)

的嬰兒潮,出生人數平均一年超過 40 萬人,所以做為父母的會認為,經過了 20 年,這些 小朋友還面對那麼大的競爭! 再加上那個時候還是聯考,所以教育的改革的呼聲就出來 了。基本上,這樣的教育改革是在反映我們這群二次大戰嬰兒潮,過去所經歷過的大班大 校和慘痛的升學率競爭,一時看到子女也要面臨這樣的經驗,就提出來這些口號,在那個 當下,聽起來真是切中時弊啊!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口結構,正好是形構教改運動遍地開花 的背景,並以為廣設高中大學、打通升學瓶頸就是最好的解套。

(二)過去 20 年大專學生在學人口與學齡人口。在 80 學年度的時候兩者差距很大,學齡人口高 達 150 萬,在學人口只不過 30-40 萬,所以淨在學率是偏低的,在那個時候確實有增加 的需要。到了 86、87 學年度,在學人口數一直往上衝,到了 92 學年度,淨在學率已經突 破了百分之五十,到了民國 95 年開始大學就有招生不足的現象,擴張的速度才降下來。雖 然大學院校已經沒有再增加,可是招生的狀況已經越來越糟糕。我們來看看往後會怎麼樣?

即便我們以 0.7 的淨在學率上限來估未來的大學學生數,我們可以看的到趨勢是持續下 降的,以 115 學年度為例,學生的總數很可能只有 80 幾萬,跟今天的 135 萬比較,恐 怕要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學生,如果從少掉三分之一的學生數量來回推,說不定真的會有三 成以上的大專學校會面臨倒閉的危機。

(三)如果講大專的主修分為人文、社會和科技三大類。80 學年度,人文 18 萬的學生、社會有 7 萬 6、科技有 35 萬,到了 90 學年度,這十年當中增加最快的是社會科學,足足增加 了 5 倍多,已經將近 40 萬,人文還減少了一點,科技學生上升但是沒有社會類別增加那 麼多。雖然當時需要增加社會類科,但是似乎增加得過快了,使得社會跟人文學生數量增 加太多,和產業的發展有落差,加上 90 年到 101 年大環境的經濟狀況不是那麼好,大學 生(特別是人文與社會類別)就業不容易,薪資也難提升,這是過去高教發展所沒想到的 後遺症。

三、請概略描述臺灣歷年來關結婚與家庭型態的人口現象的變化。請描述(一)兩性初婚年齡的變化

(二)女性未婚率的變化及其與教育程度的關係(三)根據 2000 和 2010 人口普查所呈現的家庭型 態變化。(30%)

參考答案:

(一)第一次結婚年齡:在過去的 30、40 年來,從女性 23 歲、男性 26 歲,增加到現在女性 30 多歲、男性 32 歲才結婚。

(二)1990 年到 2013 年的女性未婚率,趨勢非常清楚是往上提升,2013 年在各個年齡層,都 高過前面的任何一年,按照這個趨勢可以大膽預測,未來未婚率仍有繼續提升的可能。而 女性未婚率是否與教育程度有關? 比較從國小畢業的、國中、高中、專科,還有大學及以 上不同的教育程度,大學畢業在各個年齡層的未婚率都是最高的,20-24 歲有 98.1%、25- 29 歲有 83.5%、30-34 歲還有過半是不結婚的,學歷比較低的未婚率較為偏低。何以高 學歷者在各年齡層未婚率都高呢?通常學歷高者他的家庭背景、畢業之後的工作條件通常 會比學歷差的要好很多,經濟條件如果是解釋結婚的重要因素,這似乎有點說不通;經濟 固然重要,年輕人如何規劃其生涯也很重要,換言之,教育程度高者對未來生涯規劃會有 較周密的想法,未來可能要繼續唸書、找一份工作等等,婚姻與家庭往後推去,對教育程 度低者,對未來的發展沒有那麼把握規畫,所以走一步算一步有適合對象就結婚了,問題 來了就去面對、解決,所以未婚率就會較低。

(三)根據 2000 和 2010 人口普查,夫婦與未婚子女居住的核心家庭以及三代居住的主幹家庭比

(3)

例均減少,單人、夫婦與單親家庭比例則逐年增加。如果把單人戶(夫妻組成)、單親戶、

狹義的核心家庭、隔代家戶、主幹家戶,用這樣的類別來看的話,這 10 年來變化,首先 單人戶:雖然在比例上面看起來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量是增加了,因整體的戶數量是增 加了,由夫妻組成的戶,這幾年不只是比例增加數量也增加,單親家庭實際上量也是在增 加,核心家庭比例是減少了,隔代家庭占的比例還是很小,但是量是明顯的增加,主幹家 庭看得非常清楚,是明顯下降。家庭結構的變化影響最大的就是在社會福利制度,其中比 較容易形成貧窮的是家庭裡頭有老人的家庭,以及能夠從事工作的人口偏少的家戶。台灣 社會家庭變遷多元化的過程中,有越來越多的單人戶,特別是獨居老人,另外單親家庭的 增加也需要注意,特別是單親媽媽一方面工作一方面帶小孩,蠟燭兩頭燒,當然單親爸爸 也有類似的問題。這些家庭都比較有可能落入貧窮,社會福利如何去因應並在社會救助法 裡對於弱勢家庭提供必要的協助,都是社福的施政重點。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31 佐藤哲英〔1972〕 〈俊芿律師帶回日本的天台文獻〉 (石田充之《鎌倉佛教成

男女面對不同的健康與疾病問題。根據香港衞生署資料 9 ,在2008年,本港

指處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婦女生育年齡的界限取決於婦女的生理 狀態,婦女通常在 14 或 15 歲月經來潮,50 歲左右絕經,所以 人口統計中一般以 15—49

指處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婦女生育年齡的界限取決於婦女的生理 狀態,婦女通常在 14 或 15 歲月經來潮,50 歲左右絕經,所以 人口統計中一般以 15—49

台灣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 http://

25 大正 51.421 下~422 上。. 26

內政部於本月 11 日公布了「107 年簡易生命表」,內容顯示國人平均壽命達

越南國會於本月 20 日上午進行投票,最終以 90.06%的贊成比率通過修正勞動 法。根據這項新法,從 2021 年 1 月 1 日起,越南的男女性退休年齡將由目前的 60 歲和 55 歲,每年分別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