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Copied!
25
1
0
顯示更多 ( 頁)

全文

(1)

課程名稱: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課程名稱: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2)

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3)

 現象討論

現象討論

( 1 )現象圖示:

 槍枝射擊時,槍身向後退  著溜冰鞋推牆,人反方向向後  氣球放氣後,氣球向前飛

 滑板車上的二人互拉,二人向 移動。 對方

(4)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1 )又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 ( 2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釋義:

 人打牆時:

人打牆的力 牆打人的力

作用力

反作用力 作用力

反作用力

(5)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2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釋義:

 物置桌面時:

物壓桌的力 桌支撐物的力

作用力 反作用力

反作用力

作用力

(6)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2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釋義:

 自由落體:

地心吸引物體的力

物體吸引地球的力

作用力

作用力 反作用力

反作用力

(7)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3 )定律內容:

 施力在物體時,物體亦同時產生一個方向 的力作用 於施力者,此力稱為 。

 每施一作用力於物體時,物體必給予施力者一反作用力,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 直線上,兩者同時發生且同時消失

( 4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

 大小 。  方向 。

 作用在 上。

 同時 且同時 。

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二者不可 。

相反 反作用力

相等 相反

同一直線

作用 消失

抵銷

(8)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4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

 大小 。  方向 。  作用在 上。

 同時 且同時 。

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二者不可 。

存在: 凡物與物接觸,在 有一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 具質量者,在 有一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相等 相反

同一直線

作用 消失

抵銷

接觸面 物  地心

F1

F1

F1

F2

F2

F2 2

1 F

F

(9)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5 )說明圖例:

 腳蹬起跑架  溜冰者推牆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關

起跑架

腳  手  牆

(10)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5 )說明圖例:

 游泳  划槳  火箭、噴射機、氣球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關

(不是外界的空氣)

手腳  划槳  水 火箭  噴出氣體

(11)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5 )說明圖例:

 加熱試管實驗  烏賊游動方式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關

1ml 水 向 水流噴出方

移動方向

外套腔

水管 外套腔

(媒體: 1

, 1’53” )

試管

噴出管內氣體  噴出體內的水  烏賊

(12)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 6 )實例參考:

 火箭(噴射機、氣球)升空噴出大量氣體  游泳時(或划船),用力往後撥水

 拍打物體時,自己也覺得痛  人在地面上行走

 起跑時腳蹬起跑架

 腳穿溜冰鞋用力向前投擲物體(或推牆),則自己後退  射出砲(子)彈,炮(槍)身後退

 超距力間的作用

 磁鐵間的吸引或排斥力  物體間的萬有引力

 帶電體間的庫侖靜電力  烏賊的游動

 水火箭科學遊戲 (媒體: 123, 1’24” )

(13)

作用力反作用力與平衡力

受向東及向西 F 牛頓的二力作用的甲物體,

甲維持靜止:

 甲物體所受合力 。

 兩力屬一組平衡力:

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力線  作用在 ,力可抵銷

重 F 公斤重的乙,置放於丙上,維持靜止:

 兩力屬一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一力線  作用在 ,力不可抵銷

 既受力又何以能維持靜止狀態呢?

為零

同一物體

不同物體

F F

F

F

(14)

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

受力討論

(15)

地球

討論一:靜止於桌面上的書

 討論一

靜止於桌面的

( 1 )有 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 )。

( 2 )力圖討論:如下

 書平衡的條件:

W :地心吸引書的力 W1 :書吸引地心的力 F :書壓桌的力

N :桌支撐書的力 2

桌支撐書的力=地心吸引書的力 物  地心 書  桌

W

W

1

F

N

W N

0

書所受合力

書靜止

(16)

甲 乙

甲質量 60 Kg 、乙質量 40 Kg ,若甲以 100 N 拉乙,乙以 20 N 拉甲:

( 1 ) 在施力階段二人各做何運動? 運動方向

 甲: 運動; 乙: 運動。

( 2 )在施力階段,二人受外力? 甲 N ; 乙 N 。

( 3 )在施力階段,二人之加速度? 甲 m/s2 ; 乙 m/s2

討論二:互拉物體之受力

 討論二:甲、乙兩人互拉,滑車及摩擦力不計

相向運動

等加速度 等加速度

120 120

2 3

100N 甲拉乙 100N 乙拉

20N 乙拉甲 20N 甲拉乙

s2

m 2

60 120

a

a ma

F

s2

m 3

40 120

a

a ma

F

(17)

甲質量 60 Kg 、乙質量 40 Kg ,若甲以 100 N 拉乙,乙以 20 N 拉 甲:

( 4 ) 在施力 t 秒階段二人的速度比?

 甲: m/s ; 乙: m/s 。

( 5 )在施力 t 秒階段,二人移動的位移比?  甲 m ; 乙 m 。

討論二:互拉物體之受力

 討論二:甲、乙兩人互拉,滑車及摩擦力不計

2 : 3

2t 3t

2 : 3 t2 1.5t2

a V

at V

at V

V2

1

 

2

 

2

t

t a

V2

 2

V2

at

 3

t

a X

at X

at t

V

X

1

2

 

2

  2

1 2

1

2 2

2

1

a t t

X

2

1.5

2

2

1

a t t X

(18)

甲質量 60 Kg 、乙質量 40 Kg ,若甲以 100 N 拉乙,乙以 20 N 拉甲:

( 6 ) 在施力 Y 秒後兩人放手二人做何運動?運動方向

 不停止,是因 。

 甲: 運動; 乙: 運動。

( 7 )在施力 Y 秒後兩人放手,二人各以何速度運動速度比 。 

 甲 m/s ; 乙 m/s 。

討論二:互拉物體之受力

 討論二:甲、乙兩人互拉,滑車及摩擦力不計

仍相向運動 慣性

等速度 等速度

2 : 3

2Y 3Y

aY V

a V

at V

at V

V

2

2 2

1

2 V2

at

 2

Y

Y t

a

V2

 3

 

 

2 1 V X

1 : 1 , 1

位移 速度

加速度

相同 合力

a m F ma F

(19)

範例解說

1. 如圖,天花板下方的細繩懸吊著木塊,

地球吸引木塊的力為 F1 , 細繩拉木塊的力為 F2 , 木塊拉細繩的力為 F3 , 細繩拉天花板的力為 F4

天花板拉細繩的力為 F5 ,細繩質量可忽略,則:

 F2 的反作用力為 。  F4 的反作用力為 。

 使木塊靜止不動的兩力為 。  使細繩靜止不動的兩力為 。

木吸地球

F

1

F

6

F

2

F

3

F

4

F

5

 力圖:注意「力的作用點」

 同組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 物與地心間:具質量者  接觸面間:拉與支撐

接 觸 面 質 量

F3 F5

2 1, F F

5 3, F F

2 1

5 3

F F

F F

(20)

範例解說

2. 一物體靜置於水平桌面上,如附圖所示,若 Y 為物體所受之重 力,

X 為桌面支撐物體之力, Z 為物體作用於地球之力, N 為物體作 用

於桌面之力,則下列何者為一對作用與反作用力?

  (A) X 與 Y   (B) X 與 Z   (C) X 與 N   (D) N 與 Z

C

地心吸物(重力) 物壓桌 桌支撐物

物體作用於地球

X

Y

Z

N

(21)

範例解說

3. 有一個 15 公斤重的冰桶,小明只用 10 公斤重的力往上抬,冰桶仍靜止 不動。由此可知:

  (A) 冰桶所受合力為零   (B) 冰桶所受合力為 5 公斤重   (C) 地面給冰桶的反作用力為 15 公斤重

  (D) 地面給冰桶的反作用力為 10 公斤重

10 Kgw 物拉

15 Kgw 地心吸物

15 Kgw 物吸地心

10 Kgw 手抬物

X 物壓地面 X

地面支撐

15 X 10

A

Kgw 5

X 15 10

X

0

所受合力

冰桶靜止

Kgw 5

(22)

範例解說

4. 有一塊磚重 2 牛頓,阿鈞用手以 4 牛頓之力將磚塊向上舉起 ,則 此磚塊給阿鈞的手之反作用力= 牛頓。

 磚塊的加速度 m/s2

4

2N 地心吸磚

(重量)

2N 磚吸地心

手抬磚 4N

磚壓手 4N 9.8

8 2

. 8 9

. 9 2 2

4 a a m s

a m

F

公斤

合力

 

 

9.8

 2

g m W

g m

W

牛頓 重量

公斤

公斤 牛頓

重量

(23)

F

範例解說

5. 附圖的 A 、 B 二物體置於光滑的水平面上,今施一水平力 F 作用於 A , 使

系統產生 4 公尺/秒 2 的加速度,試回答下列問題:

 F 大小為 牛頓, A 、 B 二物體間作用力為 牛頓。

 若施力改自右向左作用於 B , A 、 B 二物體間作用力變為 牛 頓。

FAB

FBA F’AB

F’BA

20 8

12

 

N

ma

F   3 2  4  20 N a

m

FABB  24  8

8N 4

3 -

20 -

F

A

BA BA

BA

F F

a m

F

N a

m

F'BAA  34 12

 

N

ma

F   3 2  4  20

N 2 1 '

4 2 '

- 20

' -

F

B

AB AB

AB

F F

a m

F

(24)

範例解說

6. 在無摩擦的情形下,放手後,則:

 質量 1 kg 的物體落下的加速度大小 ? m/s2 。  繩子所受的張力 N 。

F’ 拉力 1Kgw

2.45

T T

F’

1Kgw 7.35

 

45

2

. 2

1 3 8

. 9 1

s m a

a ma

F

N T

ma F

35 . 7

45 . 2 3

N T

T T F

ma F

35 . 7 45

. 2 8

. 9

45 . 2 1 8

. 9

45 . 2 1 '

(25)

課程結束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壹、

(一) 具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第 12 條及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第 33

十六、比賽規則:採用中華民國水中運動協會 109 年審譯所送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109 年 8 月 13 日水運蹼字第

[r]

第1條 為防止職業災害,保障勞工安全與健康,特 制定本法;本法未規定者,適用其他有關法 律之規定。.

第十九條之七 外國人受聘 僱從事第四條第四款所定 乳牛飼育工作,其雇主採 自然人登記經營飼育乳牛 八十頭以上,從事飼養管

六、參加本校專任運動教練甄選人員錄取後,具有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 任管理辦法第 12 條、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與第 33

(一)具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第 12 條及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第 33 條

(一)具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第 13 條之 3 各款情形及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第 33

本書總共分成六個章節: 〈第一章、擁有自信〉 ; 〈第二章、設定願景〉 ; 〈第三章、掌握行動力〉 ; 〈第四 章、建立人際關係〉 ;

三、投資 保障勞工 根據韓國法律規定,公會有權與資方談判各項福

(一)具各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第 12 條及教育人員任用條例第 31 條、第 33 條規

• If this active figure can’t auto-play, please click right button, then click play.. NEXT

路徑 I 是考慮空氣的阻擋效應所算出的運動路徑。球在真 空中的運動路徑 II 是以本章的方法計算出的。參考表 4-1 中的資料。 (取材自“ The Trajectory of a Fly Ball, ” by

大莊嚴寺釋寶唱撰   景福寺慧果尼傳第一   建福寺法盛尼傳第二   江陵牛牧寺慧玉尼傳第三

第二站 第三站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檢定

第一開發正信 第二廣求良友 第三嚴持戒律 第四發菩提心 第五明結壇儀 第六禮請三寶 第七懺悔往罪 第八專誦法華 第九三寶福田

辣椒 有利於促進胃黏膜的再生,維持胃腸 細胞功能,防治胃潰瘍。常食可降低 血脂、血糖減少血栓形成,且有效地

"The analysis of the entire protein complement expressed by a genome, or by a cell or tissue type.“1. Wasinger VC et al Progress with gene-product mapping of the

[r]

三、居民免費領取三個 32 加侖的垃圾桶,每月支付該 公司 35.18 美金的服務費,該公司提供定期的垃圾 清運服務。.. 四、各州都有禁止亂扔垃圾的法律,亂丟雜物屬三

§16-3 牛頓第一運動定律 一、 伽立略的實驗. 二、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