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臺科技大學醫務管理系 專題研究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臺科技大學醫務管理系 專題研究論文 "

Copied!
4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臺科技大學醫務管理系 專題研究論文

台中市居民對 H1N1 的認知、態度與行為

指導老師:黃建財 老師

班 級:管四甲 FA4A

學 生:黃吉慶 F09503011 鄧育軒 F09503133 黃鈴湞 F09503015 鄭恬儷 F09503028 李珍慧 F09503046 張屹婷 F09503113 賴怡妙 F09503118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四月

(2)

中臺科技大學醫務管理系 專題研究論文

台中市居民對 H1N1 的認知、態度與行為

班 級:管四甲 FA4A 學 生:黃吉慶 F09503011

鄧育軒 F09503133 黃鈴湞 F09503015 鄭恬儷 F09503028 李珍慧 F09503046 張屹婷 F09503113 賴怡妙 F09503118

評審老師簽名:__________________

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四月

(3)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第四節 研究流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H1N1 的介紹、傳染方式及症狀 第二節 H1N1 預防與治療方法

第三節 H1N1 知識、行為和態度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第二節 研究架構 第三節 研究對象 第四節 研究工具 第四章 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一節 樣本背景資料分析 第二節 現況分析

第三節 結果與討論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

第三節 研究限制

(4)

參考文獻

附錄 問卷

(5)

圖 次 圖 1-1 研究流程圖

圖 2-2 A 型流感病毒 圖 2-3 洗手五步驟 圖 2-4 健康信念模式

表 次

表 2-1 各國 H1N1 新型流感確定病例臨床症狀之比較 表 2-2 自我防護措施

表 2-3 正確洗手五步驟

表 2-4 H1N1 之治療或預防用藥劑量

表 2-5 世界衛生組織各地分處統計死亡病例數 表 4-6 基本資料

表 4-7 H1N1 知識之描述性統計量表 表 4-8 H1N1 態度之描述性統計量表 表 4-9 H1N1 預防行為之描述性統計量表 表 4-10 H1N1 知識與年齡之交叉表

表 4-11 H1N1 知識與區域之交叉表

表 4-12 H1N1 知識與性別之交叉表

表 4-13 H1N1 知識與學歷之交叉表

表 4-14 H1N1 知識與職業之交叉表

(6)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這是一個環境生態急遽變化的世紀。在全球發展快速之下,不少新興疾病撲向全球

,不僅影響人身健康,連帶國家經濟以及社會也受到牽動。2002 年年底中國大陸南方廣 東省傳出不明原因之怪病,造成民眾相繼死亡,緊接著 2003 年擴散至中國大陸各地,

引起世界各國之重視,此百年來從無僅有的新興傳染病,造成中國大陸及台灣、香港、

新加坡、越南、加拿大、美國以迄亞洲、歐洲、世界各國,均陷入一片死亡陰影威脅的 恐慌危機中,對此病毒的強烈感染力及傳佈之震撼,引起醫界極大的衝擊與重視。2009 年流感大流行起始於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於 4 月間發現 H1N1 新型流感病例,之後證實墨 西哥於 3 月下旬就已發生流行。世界衛生組織分別於 4 月 28 日、4 月 30 日及 6 月 11 日,將全球大流行等級自第 3 級逐步提升至第 6 級。

2009年4月17日,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確定2名H1N1新型流感病例,感染病毒為豬流 感、禽流感與人流感之混種病毒,至4月23日,美國之確定病例數增為7人。之後世界衛 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以下簡稱WHO)證實墨西哥於3月下旬可能已流行。至 4月23日,該國確定三個城市爆發群聚,至少62人死亡,送往加拿大的檢體亦確認為H1N1 新型流感陽性。

2009 年 7 月 2 至 3 日,WHO 贊助墨西哥、加拿大及美國衛生部共同主辦「H1N1 新型流感高峰會」,陳馮富珍幹事長於會中提醒各國應注意南半球秋冬疫情發展模式,

以作為秋冬第二波可能疫情之準備。

台灣自 2009 年 7 月 1 日起累計 H1N1 新型流感住院病例共 852 例,其中 35 例死亡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10)。後續秋冬的疫情除將為醫療體系帶來挑戰,擴大社 交距離措施的決策與執行更是行政機關的考驗。因此,後續需掌握流感病毒的全球活動 趨勢,協助社區建立自我照護的能力。

(7)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研究之目的,在暸解台中市居民面對 H1N1 的認知與態度及行為之現況。居民對 於 H1N1 的認識有多少?民眾是否具備充足的知識及良好的態度來因應可能在未來造成 重大危害的 H1N1?及居民實行預防 H1N1 的意向和相關行為的表現,根據上述的研究 動機,本研究的目的有下列項:

1. 暸解台中市居民對 H1N1 的知識現況。

2. 暸解台中市居民對 H1N1 的態度。

3. 暸解台中市居民對 H1N1 預防行為的現況。

4. 暸解台中市居民對 H1N1 的認知、態度及行為的相關因素。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研究範圍

就研究內容而言

在調查面,本研究以了解民眾對於 H1N1 認知、態度與行為的情形。

●研究對象

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調查的對象選取上,僅針對台中市區的民眾為主要研究對象,並未考慮其他縣 市的居民。

就研究結果而言

本研究以台中市為例,研究以台中市民眾對於 H1N1 認知、態度與行為的相關 情形,無法應用其他縣市。

(8)

第四節 研究的流程

圖 1-1 研究流程 問卷設計與施測

分析資料及討論

結論與建議 相關文獻資料整理

擬定研究假設

確定研究方法與架構 界定研究對象與範圍

確定研究目的 確定研究主題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H1N1 的介紹、傳染方式及症狀

一、H1N1 介紹

流感病毒的外表有兩種抗原,它們很容易發生突變,藉由這些變化,病毒可以穿透 我們的免疫系統而不斷地引發疾病。新型流感的大部分組成來自動物病毒,人類的免疫 系統幾乎完全不認得這些構造,因此對於人體的侵害性較大。

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可以分為A、B及C三型,其中只有A型與B型可能會引 起大規模流行,C型流感在臨床上則不太重要。這類病毒的外表有兩種稱為 HA(

hemagglutinin,血凝集素)與 NA(neuraminidase,神經胺酸酶)的抗原(圖 2-2),是由 蛋白質所構成,可以引發身體產生保護性的免疫反應。不過,這兩種抗原很容易發生改 變,且藉由這些變化,病毒可以逃避我們的免疫系統,而不斷地引發疾病。

A型流感病毒就是根據這兩種抗原的不同而區分為不同的型別,到目前為止一共發 現了 16 種 HA(分別稱為 H1 至 H16)與 9 種 NA(分別稱為 N1 至 N9)抗原型。

最近幾十年流行的季節性流感,都是 H1N1 與 H3N2 這兩種型式。A型流感病毒抗原 型的大改變會導致全世界的大流行,在 20 世紀曾經發生過 3 次。(李秉穎 臺灣大學 醫學院小兒科)

在 1997 年以前,感染人類的 A 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以 H1N1, H2N2, H3N2 為主

,其他的病毒亞型大都只出現在禽類,因此稱為禽流感。每次有新的病毒出現,都會造 成全世界的大流行,例如 1918 年為 H1N1,1958 年為 H2N2,1968 年為 H3N2,每次都 造成數百萬至數千萬人的死亡。1997 年香港首度出現 H5N1 的人類病例,根據以往經驗

,此種新的人類病毒可能造成大流行,因此當年香港當局將所有的家禽皆撲殺滅盡,因 而阻止疫情的蔓延。然而自 2004 年開始,許多地區陸續傳出人類感染 H5N1 的疫情,

顯示新型流感的蔓延已箭在弦上,只是時間早晚而已。(新竹馬偕醫院 一般內科暨感 染科 蘇世強主任)

人類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之一,其中包括甲型流感病毒 H1N1 亞型(記作 A(H1N1) 或 H1N1),也稱 H1N1 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種。1918 年的流感大爆發當中,一些 可在雀鳥和豬之間傳播,則另一些 H1N1 的種類可以在人類間傳播。

人類有人流感,禽類有禽流感,所以豬隻之間也就會有豬流感。美國 2005-2009 年 至少有 12 次豬流感感染人類事件,但是都並未有大規模的流行,H1N1 新型流感(豬流 感)原是一種於豬隻中感染的疾病,屬於 A 型流感病毒,常見病毒為 H1N1、H1N2、H1N3 與 H3N2。雖然豬流感大都為 H1N1 所引起,但也可能是其他類型的病毒。

根據美國疾管局的資料顯示,美國以前就曾有人類感染豬流感之病例。目前墨西哥 與美國爆發的豬流感疫情,即為 H1N1 病毒所引起。這種病毒的遺傳組成存在爭議。根 據它的血凝素蛋白和神經胺酸脢的類型,科學家同意這是一種 H1N1 病毒,它是由人、

豬和禽流感的遺傳物質組成,但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它主要是由豬流感的基因組成 的。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顯示,H1N1 新型流感的致死率約 0.6%,且 WHO

(10)

警告,H1N1 新型流感病毒仍有可能突變成更猛烈的病毒,在全球引起第二到三波流行

,目前全世界爆發的豬流感疫情,為 H1N1 病毒所引起,合併了北美豬流感,北美禽流 感,人類流感及歐亞豬流感病毒的四個基因片斷組成的新型變種病毒,因此正名為

”H1N1 新型流感”比較好。美國 CDC(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是稱之為:Swine-Origin Influenza A (H1N1)Virus,簡寫 S-OIV。

H1N1 根據追蹤的發生時間地點是在 2009 年 4 月中,墨西哥公布發生人傳人的豬流 感案例,有關案例是一宗由 H1N1 豬流感病毒引起,並在基因分析的過程發現基因內有 豬、雞及來自亞洲、歐洲及美洲人種的基因。

人感染豬流感的徵狀:豬流感患者通常有攝氏 39 度以上的高燒、劇烈頭疼、肌肉 疼痛、咳嗽、鼻塞、紅眼等病徵。目前全世界死亡病例皆集中於墨西哥,年齡介於 20~40 歲具有較強抵抗力的青年人。全世界科學家說實在對於這個 H1N1 病毒並還沒有摸熟它 的底細。現在市售藥品像是克流感(Tamiflu)及瑞樂沙(Relenza)皆為抗病毒藥物,並非疫 苗。所以這些藥品主要功效為感染後服用減輕症狀及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等,並非如 疫苗一樣可以完全抵抗和預防病毒感染。如果遇到病毒株突變時,可能這些藥品都沒效

,藥廠需要花費數個月時間研究開發新藥。

圖 2-2 A 型流感病毒(曾景新,2005)

(11)

二、H1N1 的傳染方式

美國疾病管制局已經確認此次的 H1N1 病毒(H1N1)是接觸傳染,而且是以人傳人的 方式進行。但是目前為止還不確定在人之間的病毒傳染是否迅速容易。目前推斷 H1N1 病毒(H1N1)的傳染模式與一般流感傳染方式相似。

H1N1 新型流感的傳染方式與季節性流感相同,主要由咳嗽或打噴嚏之飛沫傳播,

也可藉握手或接觸傳染。而 H1N1 新型流感的平均傳染人數 1.4~1.6 人,二次傳染率約 22%~33%,似乎比一般流感高些。

A.飛沫傳染:經由咳嗽,打噴嚏等途徑將病毒傳給鄰近的人,尤其是在密閉空間中經由 空氣傳播,但只要離病人沒小於一公尺,或有戴一般的手術口罩,即可有效預防。不需 要 N95 等級的口罩,一般的口罩即可,不過美國 CDC 採取高規格,建議醫護人員照顧 病患從事高風險醫療行為時要用 N95。

B.由於流感病毒可在寒冷低溼度的環境中存活數小時,故亦可能經由接觸傳染,接觸傳 染則是因為接觸到病患的分泌物,如果讓被病毒污染的手接觸到眼口鼻,就可能發生接 觸傳染。人類接觸到病毒之後,病毒必須複製到某一程度的數量,才會出現症狀,這一 段從感染到發病所需要的時間,稱為潛伏期。因此,注重個人衛生及洗手是最重要的!

重點在於:戴口罩,常洗手,特別是到公共環境後,進出醫院,學校這種容易群聚的地 方更是要注意。

根據過去的經驗,季節性流感的潛伏期大多是半天到 3 天,最長可到 7 天,因此 推測新型流感的潛伏期可能也是半天到 7 天左右。從開始發病前一天,到發病後 7 天

,病患都有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別人,但重症病患或幼童、老人及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可 傳染期可能更久。一般可拋棄式的外科口罩可以有效地防範飛沫與接觸傳染,但只有在 到可疑的疫區或醫院時才需要戴口罩。N95 口罩會嚴密地封閉鼻部與口腔,一般民眾通 常並不需要穿戴這種會影響呼吸的口罩。H1N1 新型流感對於人類來講是一種全新的病 毒,無論是過去自然感染 H1N1 人類季節流感病毒,或是打一般季節性流感疫苗引起 的抗體反應,都無法預防這種新病毒的感染。

(12)

三、H1N1 的症狀

H1N1 症狀就和普通流感,甚至一般感冒症狀都很像。包括發燒,咳嗽,喉嚨酸痛

,全身酸痛,頭痛,發冷與疲倦等症狀,在美加兩國統計比較不像一般季節性流感的症 狀是約 25%~50%會嘔吐或腹瀉包括發燒,咳嗽,喉嚨酸痛,全身酸痛,頭痛,發冷與 疲倦等症狀。有些人得到 H1N1 的話,可能會有拉肚子與嘔吐等症狀。在過去的嚴重症 狀包括肺炎與呼吸器官衰竭致死的案例。

紐約的調查(多半沒住院):發燒 90%,咳嗽 84%,疲勞 89%,喉嚨痛 61%,鼻水 82%,

發冷 80%,肌肉痛 80%,頭痛 82%,噁心 55%,胃痛 50%,拉肚子 48%,喘 48%,關 節痛 46%

美國住院 268 位病患的調查:發燒 93%,咳嗽 83%,喘 54%,鼻水 36%,喉嚨痛 31%,

頭痛 31%,肌肉痛 36%,嘔吐或腹 24%~29%。看這兩個研究,特別是鼻水,頭痛,喉 嚨痛的比例差很多,所以醫師無法依單一症狀研判是否感染 H1N1 新型流感,需採取檢 體進一步檢驗始可確認。流感也不一定會發燒(特別是大人),這就是最難防治的地方。

SARS 很好防治,100%會發燒,且發燒後才有傳染力,但流感不然,不一定會發燒,且 在發病前一天就已經有傳染力。

出自台灣 H1N1 新型流感之因應暨最初 61 例確定病例之分析(表 2-1)。台灣 82%的 病人出現發燒的症狀,比率較美國、加拿大和日本個案統計為低,推測可能與幾起群聚 感染事件中,公衛主動個案監測,使輕症病患早期被診斷有關。此外,西方國家中約 15-25%病例合併有腸胃道症狀,台灣出現腸胃道症狀的比率僅 3-5%,日本的資料也顯 示類似的狀況,約 2-6%有腸胃道症狀,也許是人種的差別。

\

表 2-1 各國 H1N1 新型流感確定病例臨床症狀之比較

(13)

第二節 H1N1 預防與治療方法

民眾能對疾病特性有充分認識,做好個人預防措施,而政府也能即時偵測與防治,

確實執行與宣導,讓民眾真正感受到而產生信心,如此國人將不會產生恐慌心理,亦能 防堵疫情的擴散。

一、個人防疫措施

新流感病毒的傳播主要是經由染病者咳嗽或打噴嚏而擴散感染予其他人,另由於病 毒可短暫存活於非吸水性(nonporous)的環境表面,故病毒也可藉由手沾染新流感病毒再 接觸口、鼻或眼睛而感染。

個人防疫的措施中,應具備的認知有以下幾點:

根據美國 FDA (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建議,預防流感最重要的是注意個人衛生 習慣,而不是口罩、防護衣或是貴重的防護裝備,也不建議任意使用抗病毒藥劑。根據 部分專家學者預測,秋天來臨時,流感季節又起,我們可能再度面臨新型流感的流行威 脅,只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才是預防感染的良方。

1. 遠離感染來源:避免前往 H1N1 新型流感發生地區。

2. 注意個人衛生及保健: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3. 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 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若 無面紙或手帕時,可用衣袖代替。如有呼吸道症狀,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 2 公尺以上距離。

4. 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要立即徹底清潔雙手。

5. 生病時在家休養:流感患者在症狀開始後,除就醫外,應儘量在家中休息至症狀 緩解後 24 小時以上。患者應避免搭乘航機、船舶等交通工具,以避免將病毒傳 染給其他人。

遠離流感的方法 保護自己免於患病(避免感染)的方法

* 首要且最重要的是常洗手。

* 充足睡眠。

* 適量運動。

* 適度排解壓力。

* 有飲用充足的液體出工作或上學

* 攝取營養的食物。

* 有儘畫畫不要接近可能被流感病 毒污染的物髓,例如:門把、電梯按 鈕等。

* 避免接觸已經受流感病毒感染的 患者。

* 避免用手碰觸眼睛及口鼻等黏膜。

* 常用肥皂和水洗手。

* 避免接觸已經受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

* 假如自己已經受流感病毒感染,則不可以 外,以避免接觸傳染給其他人。當咳嗽或打 噴曉時,需用衛生紙遮掩口鼻,並將衛生紙 丟棄於垃圾桶內,且需用肥皂和水洗手,或 用合酒精(有效濃度為 70~75%) 的洗手液 洗手。

表2-2 自我防護措施

(14)

(一)用正確方法洗手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口鼻,並將痰液或鼻涕用紙巾包好棄於垃圾桶內,然後洗手,

且時常保持雙手清潔。咳嗽之後都應該使用肥皂與清水洗手,酒精性洗手目前也被認為 是可行的方式之一。用肥皀(soap)洗手,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最重要的公共衛生 課題之一。民眾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可預防腹瀉、呼吸道傳染病及腸道寄生蟲等疾病。

1. 最好使用溫水:攝氏 38-42 度的溫水比冷水較有清潔效果。

2. 去除手部首飾:如手上戴了戒指,會使局部形成一個藏污納垢的特區,難以完全 洗淨。

3. 要使用肥皂:效果比單獨用水洗要好得多。

4. 時間 30 秒:全部的洗手時間至少約需 30 秒,才能達到有效的清潔。

5. 沖洗乾淨:在整個沖洗過程中,雙手須保持比較向下的姿勢,以避免水逆流回未 洗的手肘部位。

6. 使用擦手紙:最好不要使用毛巾,因毛巾容易潛藏細菌,易將洗淨的雙手沾上細 菌。擦手紙使用完暫勿丟棄,可用來關閉水龍頭或開門,避免剛洗淨的手又碰觸 公共物品表面而沾染細菌或病毒。

7. 指甲需剪短:洗手不能忽視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縫及指關節等,

指甲縫並需隨時保持清潔。

正確洗手五步驟

步 驟 內 容

1.濕 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包含手腕、手掌和手指均要充分淋濕。

2.搓 雙手擦上肥皂,搓洗雙手之手心、手背、手指、指尖、指甲及手腕 最少要洗 20 秒。

3.沖 用清水將雙手徹底沖洗乾淨。

4.捧 因為洗手前開水龍頭時,手實際上已污染了水龍頭,故捧水將水龍 頭沖洗乾淨,或用擦手紙包著水龍頭關閉水龍頭。

5.擦 以擦手紙將雙手擦乾。

表 2-3 正確洗手五步驟

(二)注射流感疫苗

台灣的公共衛生成就,特別是傳染性疾病的防治,是公共衛生界的驕傲!就疾病預 防之「三段五級」理論,「預防接種」是屬於第一階段的預防工作;而就傳染病防治的 實務面,「預防接種」則是最有效且具經濟效益的防治方法。

在H1N1流行期間接種禁忌已知對「蛋」之蛋白質或疫苗其他成份嚴重過敏者、年 齡6個月以下者、過去注射季節性流感疫苗曾經發生不良反應者、其他經醫師評估不適 合接種者。

(15)

1、 H1N1新型流感疫苗成份及接種劑次

國產疫苗 國外廠疫苗

1至3歲兒童共2 劑,每劑0.25ml,2 劑間隔至少一個月以上

滿6個月至3歲兒童共2劑,每劑 0.25ml,2劑間隔至少一個月以上 3歲以上至國小3年級學童共2劑,每劑0.5ml;2劑間隔至少一個月以上 接

種 劑 量 與 間 隔

國小4年級以上及成人共1劑0.5ml

2、 疫苗常見的副作用

 接種部位局部發紅,腫脹,硬塊

 接種部位局部膿瘍

 疼痛

 發燒:1.退燒藥2.熱痙攣

 過敏反應(皮膚出疹)

(三)口服用藥疫苗

流感抗病毒藥劑是一種可以預防或治療流感病毒感染的藥品, 治療 H1N1 新流感的 方法主要是投以流感抗病毒藥劑,以及症狀療法(如:出現呼吸衰竭症狀就用呼吸器)

。另外若發生二次感染,例如細菌肺炎,就用抗生素治療等。目前用來治療 H1N1 新流 感的流感抗病毒藥劑,主要分兩種,一為克流感,一為瑞樂沙。

克流感在感染後的 48 小時內使用療效最佳。有研究顯示,對超過 48 小時的住院患 者投以克流感,也可縮短住院天數、減少併發症、降低死亡率。呂俊毅醫師表示,並不 建議一般人在未經確認是感染新流感之前,就服用克流感,一是怕遭濫用、浪費藥品資 源,二是考量濫用的結果則易產生抗藥性,三是擔心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目前公費抗病毒藥劑之使用對象未將預防用藥納入。如有特殊狀況須進行預防性用 藥,可給予oseltamivir或zanamivir(劑量如表2-6)。

暴露後預防療程為最後已知暴露後10天。暴露後預防用藥之適應症為與新型流感確 定、可能或疑似病例在其可傳染期間有密切接觸者。新型流感之可傳染期與季節性流感 類似,即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7天,然而兒童特別是幼童,其可傳染期可能更長。本指 引定義之可傳染期為發病前一天至發病後七天,因此假如接觸於病患之時間點超過該病 患之7天可傳染期,則不需給予預防性用藥。如個人有持續性的職業感染風險且其具有 併發流感重症風險(如健康照護者、公衛人員或於爆發疫情社區之第一線工作人員),

應考慮完整佩戴防護裝備或輪調職務。

(16)

藥物/族群 治療 預防 Oseltamivir

表2-4 感染新型流感之治療或預防用藥劑量

成人 75mg膠囊1天2次,共5天 75mg膠囊1天1次

12個月以上兒童 15公斤或以下 每次30mg,1天2 次

30mg 1天1 次 16-23公斤 每次45mg,1天2次 45mg 1天1次

24-40公斤 每次60mg,1天2次 60mg 1天1次 大於40公斤 每次75mg,1天2次 75mg 1天1次 Zanamivir瑞樂沙™

成人 每次吸入2孔5mg藥片(共 10mg),一天2次

每次吸入2孔5mg藥片(共 10mg),一天1次

兒童 每次吸入2孔5mg藥片(共 10mg),一天2次(年齡需7歲或 以上)

每次吸入2孔5mg藥片(共 10mg),一天1次(年齡 需5歲或以上)

(17)

二、學校防疫措施

學校衛生為新型流感防治不可或缺之一環,最基本且最重要的防疫措施是:落實勤 洗手、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生病學生在家中休息。學校在需要時,可依指揮中心 之建議採取停課措施,惟停課之目的在於減緩病毒傳播頻度,以延緩疫情高峰;以國外 的實務經驗來看,停課並無法完全阻斷流感病毒在社區中傳播,因此不應期待停課能使 學校中沒有任何一例病例。此外,一旦決定停課,學校及家長應維護停課學生之安全,

及督導學生不應再至人潮聚集場所,以達降低疫情擴散之效益。校園之各項防護措施分 述如下:

1. 強化及落實衛生教育

 衛教宣導對象除學生外,更應包含家長及教職員工等。

 宣導主軸應包含:落實勤洗手、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生病學生在家中休 息等。

 供應足夠肥皂、紙巾等清潔用品,及充足的洗手時間。

 康復後返校上課之學生,也應持續加強其勤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

 如新流感疫苗接種計畫開始,鼓勵高風險族群之學生及教職員工施打新型流感 疫苗。高風險族群包含懷孕、氣喘、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統或神經肌肉系統等 慢性疾病患者。

2. 主動關心學生健康狀況

流感病患在症狀緩解後24小時內,可能將病毒傳染給旁人,因此,老師應主動關心 學生健康情形,避免其他學生感染,可使用方法如下:

 應主動詢問學生24小時內有無類流感症狀(如發燒、喉嚨痛、咳嗽或非過敏引 起之流鼻水)。

 除由老師直接測量體溫狀況外,亦可請家長在家中先行測量體溫。

 留意學生在校期間是否出現疑似症狀。

3. 區隔生病學生及教職員工

 學生或教職員工如在校期間出現類流感症狀,須戴上口罩,並應予安置於單 獨空間,直到返回家中。

 單獨空間應設於非人潮必經處,不需獨立空調,但需確保其空氣流通。

 流感併發症之高風險者不宜照顧暫時留置之流感病患。

 照護暫時留置之流感病例者(如校護),應配戴平面或外科口罩,並保持勤洗 手的衛生習慣。

 住宿生罹病者(無法回家者),除就醫外,應予安置於宿舍中,可使用方法如 下:

1.與健康學生區隔,至症狀解除後24小時才能參加團體活動。

2.如無法提供單獨宿舍,可安排與其他相同流感症狀之學生一起居住,惟 居住空間應適當區隔(2公尺以上)。

3.提供單獨使用之衛浴設備,並經常清潔。

4.應提供學生日常生活上之服務(如飲食等)。相關詳細照護事項請參考

(18)

「H1N1 新型流感」因應指引:流感患者及家人。

5.如學生出現嚴重不適症狀(如高燒不退、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胸痛昏 眩、抽搐等),校方應立即協助學生就醫。

4. 定期維護環境清潔

 平時應定期清潔學生經常接觸之物品表面,如鍵盤、課桌椅、門把、公共 區域的電話筒,但沒有必要使用漂白水等特殊清潔劑。

 停課班級或暫時留置流感病患等污染程度較高之環境消毒方法請參考

「H1N1 新型流感」因應指引:流感患者及家人。

5. 早期治療高風險之學生及教職員工

 如發現高風險族群有類流感症狀時,應鼓勵並協助其儘速就醫。

6. 加強通報作業

如發現突發群聚疫情,國民中小學、幼稚園、補習班、托育機構應依規 定通知當地教育主管機關,必要時會同當地衛生機關處理。

7. 學生停課期間之注意事項

學校如決定採取停課措施,應注意以下事項:

 停課學生不應再參加人口密集性活動,例如至補習班、安親班等人潮聚 集場所。

 學校及家長也應維護停課學生之安全及督導學生不應參加人口密集性活 動。

 住宿生罹病者(無法回家者),除就醫外,應予安置於宿舍中,並與健康學生 區隔,至症狀解除後24 小時才能參加團體活動。

 教師可利用電話或電子郵件等方式與學生保持聯繫,並適時提供關懷及協助。

 可視學校疫情狀況及校園空間,考量擴大學生在校活動的距離,方法如下:

(1) 考慮暫停各項大型活動,如班際活動、社團活動、運動會等,並取消以跑 班方式授課。

(2) 擴大學生課桌椅之距離,或將班級移至較大的空間。

(3) 將授課班級分成較小班級。

(19)

三、國家防疫措施

WHO 於2004年3月所召開之流感大流行 諮詢 會議(WHO consultation on priority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before and during an influenza pandemic),便將流感大流行之監 視(surveillance for pandemic preparedness)、公共衛生介入(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抗 病毒藥劑之使用與獲得(antivirals-their use and availability)、更好的疫苗與通路(better vaccines-better access)等四項列為主要之議題。[18]

我國所設定之因應流感大流行四大策略亦為及早偵測、傳染阻絕手段、流感抗病毒 藥物及流感疫苗。

(一)、四大策略

策略一:及早偵測

監視的重要功能在於及早發現不尋常的病例聚集,或病例個案之異常臨床 表現,進而分析掌握病毒特性,在病毒傳播能力增強時就能及時圍堵,以利防 疫措施之採行,防止疫情擴大與蔓延。

策略二:傳染阻絕手段

除抗病毒藥劑及疫苗等醫療介入外,尚有其他非屬醫療之公衛介入措施,

如個人衛生行為(包括勤洗手、戴口罩)、病患隔離、接觸者管理、擴大社交 距離等,均為重要且經濟之防治措施。

策略三:流感抗病毒藥物

目前神經胺酸酶抑制劑(neuraminidase inhibitor)之流感抗病毒藥劑在季節 性流感之治療與預防功能已被證實,因此被期望在禽流感及流感大流行之治療 與暴露後預防發生功效,以圍堵病毒擴散,或降低疾病率與死亡率。

策略四:流感疫苗

每年之流感疫苗施打計畫已有效減少季節性流感所引起之嚴重疾病與死 亡。同樣在流感大流行期間,亦期望透過採購或國內研製而獲得足量的有效疫 苗,以使重要社會機能得以維持,甚或保障高危險族群之健康。

(二)、 五道防線

我國對於流感大流行之因應,設定有境外阻絕、邊境管制、社區防疫、醫療體系保 全、個人與家庭防護等五道防線。

防線一:境外阻絕

現階段,「境外阻絕」為首要目標,惟有於病毒剛剛開始具備人傳人能力之處,

加以圍堵其擴散,始能阻絕或延緩流感大流行之發生,爭取更多時間進行其他整備 工作。

是以我國有必要於現階段即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防治計畫,並加強防疫資訊交流 分享,建立密切合作管道。同時監視國際疫情變化,視狀況提昇邊境管制措施,以 防疫情傳入國內。

(20)

防線二:邊境管制

流感大流行病毒於國外發生之風險高於國內,倘病毒繼續增強其傳播能力,則 加強機場、港口之檢疫工作即為保障我國國民健康的重要手段,將視國際疫情等級 逐步提昇對入境旅客之健康監測與處理措施,以即時發現潛在病例,迅速診治防範 疫情於國內擴散。

防線三:社區防疫

如未來流感大流行病毒之傳播能力極強,無法藉由境外阻絕及邊境管制措施加 以防堵,而傳入國內社區之中,則社區防疫將為減輕影響之重要手段。且由於流感 大流行期間,大流行病毒株之疫苗可能無法及時供應充分的數量,抗病毒藥劑的供 應亦有可能有所限制,非醫療之公衛介入措施因此絕對必要。雖然部分非醫療之公 衛介入措施恐影響人民的行為及權利,然依據「傳染病防治法」第35條及第37條,

傳染病發生時,政府有權採行相關防疫措施。

然欲確實執行各項非醫療之公衛介入措施,除靠政府執行外,民眾能否瞭解各 項防疫措施的意義,從而加以配合遵守,為能否降低病毒於社區中傳播之關鍵。未 來,政府將結合民間團體與志工,提供民眾正確的防護資訊,強化民眾對於社區防 疫之配合度。目前行政院衛生署已著手招募培訓備援人力,以因應流感大流行時之 社區防疫需求。

防線四:醫療體系保全

在1918-1919年所發生之流感大流行中,侵襲率估計約為25%;然現今人口密度 高、人際間交流頻繁、交通便利,倘發生流感大流行,侵襲率恐將有增無減。屆時 大量之流感病患勢必對醫療體系帶來極大挑戰。為免因傳染病之流行,排擠其他病 患之醫療資源,同時對大規模疫情之受感染病患提供更完善的照護,行政院衛生署 疾病管制局已建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屆時將依國家防疫需要緊急應變。

除此之外,地方政府也必須設定如轄區流感大流行病患人數超出傳染病防治醫 療網之收治能量,將有設立隔離場所之需要,必須事前加以規劃。

防線五:個人與家庭防護

對大部分傳染病的預防而言,衛生習慣可謂最基礎的要素,平日即養成正確之 衛生習慣,疫情發生期間繼續保持。倘流感大流行發生,民眾則應儘量待於家中,

減少不必要的社交接觸;此外,輕症病患屆時也可能需要於家中療養,此時將加強 要求個人與居家衛生,並避免民眾心生恐慌。

(21)

四、國際防疫措施

國際衛生條例為WHO於1951年為減低世界各國遭受傳染病疫情擴散之危害,特訂 定一套防止疾病散播之國際性策略準則,當時名稱為International Sanitary Regulations(

IRS)。該條例主要在透過定期的港埠檢疫機制,遏止傳染病疫情造成國際間的散播,

並闡述WHO及會員國對特定疾病爆發流行時所應扮演的角色與責任,其後於1969年更 名為「國際衛生條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 IHR)。

WHO為了幫助各國進行流感大流行之準備工作,在2007年發布WHO strategic action plan for pandemic influenza,明確提出5項流感大流行的關鍵策略活動(strategic action)

,如下:

1. 減少人類暴露於 H5N1 流感病毒的風險(reduce human exposure to the H5N1 virus)。

2. 加強早期預警系统(strengthen the early warning system)。

3. 強化快速圍堵作業(intensify rapid containment operations)。

4. 建立應對大流行的量能(build capacity to cope with a pandemic)。

5. 協調全球的科學研究和研發工作(coordinate global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流感大流行有許多防治策略,包括疫情監視、出入管制、醫藥介入(流感抗病毒藥 劑、疫苗)、非醫療之公衛介入措施(隔離、檢疫、擴大社交距離、降低人口密度、衛 教宣導等)、快速圍堵作業等;WHO指出,在所有的防治策略之中,目前以「良好控 制動物疫情之爆發」為關鍵,一旦效控制禽畜間的流行,人類病例就會有效地減少。

另為有效發布警戒,並配合運用適當的防治策略,WHO針對流感大流行設定6個警 戒等級(phase),目前全球警戒等級維持在第3級,亦即雖偶有人類感染新型病毒案例

,但並未有證據顯示該病毒可有效與持續地在人群間散播;接下來的疫情考驗在於,如 疫情進入phase 4,就需要考量是否進行快速圍堵作業;而疫情等級之升級,需靠許多流 行病學、病毒演進等因素來決定。

各國亦需負廣泛的義務執行日常防範措施,例 如更嚴格的機場、港口及地面邊境 衛生安全管制,以及偵測與回應疫情爆發,且有可能擴散出它們邊界的情況。依新規範

,當疾病爆發流行時,各國即有通報WHO的義務,而同時WHO幹事長須進行疫病嚴重 性的研判,及為妥適之處理,並儘速通知可能受影響的其他國家及時防範。因此,我國 依據國際衛生條例2005要求各會員國及WHO均需指定國家對口單位(National Focal point)之規定,已指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擔任IHR Focal Point,作為與WHO直接通報與 聯繫疫情的窗口,並積極與各國IHR Focal Point建立直接聯繫管道。

世界衛生組織公佈全球至今逾213 個國家及其海外屬地發生疫情。全球分離之 H1N1 新型流感病毒抗原和基因型分析皆與疫苗A/California/07/2009 吻合。統計至2010 年2 月24 日止,全世界共偵測到253 株新型流感病毒帶有H275Y 突變,導致對克流感

(oseltamivir)產生抗藥性,但瑞樂沙(zanamivir)仍有效的個案。北半球流感或急性

(22)

呼吸道疫情已漸趨緩,南半球國家多僅零星H1N1 新型流感個案通報,尚無持續社區感 染現象。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新型流感病毒資訊愈來愈清楚時,防疫中心也不排 除開會作調整。

世界衛生處之(WHO)2010年1月24日最新資料顯示,計逾14,711例死亡病例,WHO 各地分處統計數相關統計資訊如下表:

WHO各地分處 統計死亡病例數

駐非洲分處 133

駐美洲分處 至少7,166

駐東地中海分處 1002

駐歐洲分處 至少3,429

駐東南亞分處 1,426

駐西太平洋分處 1,555

合計 至少14,711

表2-5 世界衛生組織各地分處統計死亡病例數(單位:例)

註:世界衛生組織不再要求各國持續報告新增病例數,目前統計數據無法完全呈現實際情況。

因流感病毒不斷變異,對人類的風險也隨時間而異,國際間必須共同合阻絕疫情,

故防治策略將隨時視當時狀況更新及發展,加強國際組織的力量,以達到傳染病的控制 與預防的目標,提供全人類最大的健康保障。

(23)

第三節、H1N1 知識、行為和態度

衛生署希望透過民眾教育和資訊的揭露、讓民眾養成對H1N1有正確的認知和態度

,來避免或預防民眾對H1N1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不良的結果。而另外最主要的原因是

「認知」和「態度」會影響行為。

根據Fishbein和Ajzen所提出理性行動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主張「

認知」會受到「態度」、「背景特質」及「主觀性規範」(簡單的說就是行為人對一件 事務的價值觀)所影響,而影響個人行為最直接的決定因素就是「認知」,至於其它可 能造成影響行為的因素,皆是透過「認知」間接地影響行為。

因此,當個人對某種行為的「態度」愈正向,則「認知」程度也愈強,採取某種行 為的意向(Willingness to act)愈高;反之,則採取某種行為意向愈低。

由於「主觀性規範」涉及社會習俗、他人意見或壓力等相關因素,雖會直接影響「

認知」與「行為」之間的張力,但是卻無法略過「認知」,直接對事物或狀況有所反應

(行為)。

態度和行為間的連結:

(1)當人們被充分告知的時候,人們傾向以和態度一致的方式來表現行為。

(2)建立態度的資訊量,資訊如何被取得。

(3)態度會因為一個具說服力的訊息抨擊,而更被加強。

H1N1 的預防行為

(一) 注意個人衛生及保健,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二) 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

1. 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 並丟進垃圾桶。

2. 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若無面紙或手帕時,可用衣袖代替。

3. 如有呼吸道症狀,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 2 公尺以上距離。

4. 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要立即澈底清潔雙手。

5. 生病時應在家休息,除就醫外,儘量避免外出。

(三) 遠離感染來源: 避免前往 H1N1 新型流感發生地區。

(四) 正確勤洗手

圖 2-3 正確勤洗手五式

(24)

(五) 勤洗手,量體溫,發燒、咳嗽帶口罩,及早就醫,多休息,不上班、不上課。

(一)何謂認知

人的認知過程可區分為生理與心理的認知,經由感官接收外在刺激事物(Stimuli)進 入腦海的階段,是以生理感覺為基礎;從腦海到引起注意,並產生記憶及進行詮釋,則 與心理認知有關。人的生理感官有兩個特質,一是事物在一定範圍內或水平上才能感覺 得到,另一是每個人感覺的極限不同,故每個人對同一事物解讀或詮釋不同與生理認知 有關。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對事物的詮釋是依其經驗、知識與信念而有所不同,詮釋 事物引起人們注意,一方面是基於事物訊息本身與利害相關且重要,另方面是人門在接 受事物訊息時的心智狀態,包括人的個性、動機、學習能力與期望。

(二)相關論文研究

1.教學介入對高中護校女生愛滋病預防型為意向及護理意願之影響發現對愛滋 病的認知愈正確,預防行為態度愈正向(段藍媞,2001)。

2.彰化縣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傳染病預防行為及相關因素發現傳染病知與傳染 病預防型為成正相關(劉耿宏,2004)。

3.疾病認知相關文獻 (一)以年齡區分

(1)研究中部五專學生發現關於愛滋病認知,與年齡有正相關,隨著年齡增 長,其知識也有增加(廖采言,1991)。

(2)研究大高雄地區學生對呼吸道傳染病概念,高年級生較低年級生高有正向 相關(游忠豪,2005)。

(3)研究台地區國民中學學生對禽流感認知和態度之研究發現認知,整體而言 較高年級較佳(童文志,2006)。

(4)研究發現台北縣市16~22歲青少年,發現知識越高預防疾病行為越好(章新 瑞,2003)。

(二)以性別區分

(1) 研究台北縣市16~22歲青少年,發現女性在愛滋病防治型為較男性正向且 有顯著差異(章新瑞,2003)。

(2) 彰化縣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傳染病預防行為發現女生在預防知識較男生 高(劉耿宏,2004)。

相關研究討論 (一) 常識知識

國外多位學者,曾成功運用常識知識(Common Sense Model)來探究不同病患對 其所 罹患疾病的認知及其因應策略(Baumann &Keller,1991;Hampson,Glasgow,&Toobert, 1990;Lau Bernard,& Hartman,1989; Martin, Gorden, & Lounsbury, 1998; Martin &

Lemos,2002),並有良好之成果。此理論乃強調,個人對於健康及疾病認知或信念的重 要性(Ward,1993)。

常識模式主張個人對於所罹患之疾病有其基本的常識概念(commom sense ideas),而 此概念將引導個人對抗健康或疾病的威脅(Ward,1993)。個人是問題的調節者,而所採取

(25)

的問題解決行為是被 其所定義的健 康威脅 所引導 (Keller et al.,1989) 。另Leventhal ,Lenenthal ,Robitaille和Brownlee(1999)亦提及個人對於內及外在刺激的感受,和會記憶中 的概要(schema)交互作用,來形成疾病威脅在其心中的描繪,而個人對疾病在心中的描 繪,會引導其健康相關的行為。有此可知,個人對於所罹患疾病的認知,將會影響期應 付健康及疾病問題的行為。

(二)健康信念

在1950年代,健康信念模式(health belief model [HBM])即被發展出來(Rosenstock,

1974) , 一 直 到 今 天 仍 是 常 用 以 研 究 健 康 行 為 的 一 個 概 念 模 式 (Clarke, Lovegerove, Williams, & Machperson, 2000; Murray-Johnson et al.,2006; Noar & Zimmerman,2005)。

Calna 與 Rutter(1986) 的 研 究 發 現 , 健 康 信 念 模 式 中 的 自 覺 疾 病 罹 患 性 (perceived susceptibility)、自覺疾病嚴重性(perceived seriousness)、自覺行動效益(perceived benefits)

、和自覺行動障礙(perceived barriers)可有效預測健康行為,同樣的結果在許多研究中亦 獲得支持(Chang,Hung,Chou,&Ling,2007;Kofahi&Haddad,2005;Sapp& Weng,2007;Soskoln e,Marie,& Manor,2007)。Gillis(1994), Fank-Sstromborg, Pender,Walder與Sechrist(1990)、

和Pender, Waler, Sechrist與Frank-Stromborg(1990)等研究皆發現在個人認知因素中,健康 信念與健康行為認知具有顯著相關。

圖2-4:健康信念模式,取自:Rosenstock,1974 人口學變項(性別、年齡、種族等)社會心 理變項(人格、社會階層、同輩團體、壓力 等)

結構變項(疾病的知識與接觸經驗)

行 動 的 效 益 減 去 行 動的障礙

自覺疾病罹患性 自覺疾病嚴重性

行動的提示:大眾傳播報導、他人忠告、醫 院診所通知單、家人或朋友疾病、報紙或雜 誌文章

採取預防性健 康行為的傾向 自覺疾病威脅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為了解台中市居民對 H1N1 認知、行為與態度,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資 料之收集。本研究問卷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基本資料、第二部分了解民眾對於防範 H1N1 的知識、第三部分在 H1N1 流行期間對周遭人、事、物的看法、想法與態度如何

、第四部分探討民眾對於 H1N1 流行期間,所採取預防 H1N1 的相關行為表現為何。

第二節 研究架構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將以 SPSS 17.0 進行,以台中市居民為樣本,預計一區發 60 份問卷,共 8 區,共計可獲得 480 個樣本數。

(2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是以問卷之方式及技術,透過樣本去推論母群體,因此問卷之設計為一重要 之工作,為使問卷問題與卷容符合研究目標,廣泛蒐集文獻與相關資料進行整理,藉此 資料界定問卷大綱與變項因子,並參酌量表設計原則,自行編製。

一、問卷之編製過程

本問卷包含認知測驗與問卷部分,認知測驗部份以是非是「是」、「否」、「不知道」呈 現。

第一部分「個人基本資料」:旨在統計學生各項基本背景資料,用以分析不同背景之居 民對 H1N1 的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依據文獻探討,決定社會人口學變項包括居住 地、性別、年齡、學歷、現職。

第二部分「 H1N1 的認知測驗」:旨在暸解台中市居民對於 H1N1 的認知程度。題目共 計 10 題。主要參考「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並參考其它相關文獻後,以 H1N1 的基 礎知識、H1N1 的治療、H1N1 的症狀、H1N1 的傳染途徑四大方向編製成測驗卷。

第三部分「H1N1 流行期間對周遭人、事、物的看法、想法與態度如何?」:旨在暸解台 中市居民對於 H1N1 的個人罹患 H1N1 之可能性的主觀評估,以及個人主觀評估採取某 項行為的結果是否能預防或偵測疾病之態度,參考相關文獻後,題目共計 10 題。

第四部分「H1N1 的相關行為表現為何?」:旨在暸解台中市居民對於 H1N1 流感所採取 行動及預防行為的現況,題目共計 10 題。

(28)

第四章 資料處理與分析

問卷回收整理後,先剔除無效問卷,將有效問卷予以編號,並進行資料譯碼,在重 複校對後,利用 SPSS forWindows17.0 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根據本研究之目 的、研究問題及變相特性,利用下列統計方法加以分析:

一、 將類別資料以次數分配表、百分比方式描述;等距資料以次數分配表、百分比、

平均值、標準差、最大值、最小值等描述之。

二、 推論性統計

以次數分配與描述性統計、交叉表考驗類別變項及等距變項間的相關情形。本研 究主要考驗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用以分析受試對象在 H1N1 知識、H1N1 預防 行為及 H1N1 的態度等變項之關係。

第一節 樣本背景資料分析

本研究總計發出問卷 480 份,回收 480 份,回收率達 100%,剔除作答不完整之無 效問卷計 9 份,得有效問卷 471 份。就有效問卷 471 份以次數分配及百分比(%)等統計 方法分析,以瞭解有效樣本之各項基本資料分佈。

(一)居住地

本次選取樣本中居住於東區的人口占有效樣本 69 人(14.6%)、中區 64 人(13.6%)

、南區 57 人(12.1%)、北區 76 人(16.1%)、西區 35 人(7.4%)、西屯區 56 人(11.9%)、

南屯區 49 人(10.4%)、北屯區 65 人(13.8%)。

(二)性別

選取的樣本中男生共有 223 人占有效樣本(47.3%),女童共有 241 人占了(51.2%)。

(三)學歷

樣本顯示國中以下 24 人(5.1%)、高中 113 人(24.0%)、專科 112 人(23.8%)、大學 193 人(41.0%)、研究所以上 28 人(5.6%)。

(四)現職

職務背景幾乎涵蓋了各類型,軍公教警 27 人(5.7%)、醫護人員 19 人(4.0%)、工 商 60 人(12.7%)、農業 1 人(0.2%)、服務業 144 人(30.6%)、家管 25 人(5.3%)、學生 153 人(32.5%)、其他 40 人(8.5%)。

(五)年齡

10~20 歲 111 人(23.6%)、21~30 歲 183 人(38.9%)、31~40 歲 91 人(19.3%)、41~50 歲 57 人(12.1%)、51~60 歲 24 人(5.1%)、61~70 歲 4 人(0.8%)。

(29)

第二節 現況分析

(一)、H1N1 知識現況

本研究之 H1N1 知識測驗包含 H1N1 的基礎知識(5 題)、H1N1 的治療(2 題)、H1N1 的症狀(1 題)、H1N1 的傳染途徑(2 題)。測驗題總共 10 題是非題,每題答對給一分,答 錯或勾選「不知道」的選項則不給分,滿分是 10 分,得分越高表示對 H1N1 的認知程 度越高。

(二)、研究對象之 H1N1 知識分析

在表 4-7 中,台中市居民在 H1N1 知識問項答對率達 80%以上之題目,依序為第 二題「H1N1 新型流感的傳染途徑主要是接觸傳染和空氣傳染」、第四題「H1N1 新型流 感感染的症狀包括:發燒、全身痠痛、腹瀉及嘔吐」、第九題「吃豬肉會感染 H1N1」。

其中第二題、第九題為 H1N1 的傳染途徑;第四題為 H1N1 的症狀;由此可知台中市居 民的 H1N1 知識在傳染途徑層面較為充足。

研究對象在 H1N1 知識問項對答率低於 60%之題目,依序為第三題「我國公布的 H1N1 新型流感病例定義中,發燒的定義為超過 37 度」、第五題「目前衛生署核准克流 感及瑞樂沙可以治療 H1N1」、第六題「對雞蛋過敏者不適合施打流感疫苗」、第七題「季 節性流感疫苗的保護力可持續數年,因此去年接種今年就可不必再接種」、第八題「克 流感是疫苗」、第十題「政府沒有將 H1N1 列為法定傳染病」。其中第三題、第六題、第 七題、第十題為 H1N1 的基礎知識;第五題為 H1N1 的治療,由此可知台中市居民的 H1N1 基礎知識層面較顯不足,最低的答對率僅為 34.6,此為在推行 H1N1 防疫宣導方 面所更應該加強注意的。

(三)、研究對象流行期間對周遭人、事、物的看法、想法與態度如何之分析

民眾面對 H1N1 的看法態度,整體來說還算積極正向,各題平均介於 2.12~2.97,接 近「同意」與「非常同意」。以第 13 題「到醫院看病拿藥時我會感到不安」得分最低(

平均數 2.12),顯示民眾對於 H1N1 流感流行期間去公眾場所拿藥時不會覺得被傳染態度 較樂觀。

(四)、研究對象的預防行為,情況分析如下:

「進入公眾場所時,量體溫(自己出門前量)」、「進入醫院看病時,量體溫(自己出門 前量)」,接近「從不如此」,顯示台中市居民在進入醫院或者是公眾場所前,常未能自 行先量過體溫,此為 H1N1 之所以常於醫院和公眾場所之間互傳的主要原因,大家忽略 這小小的動作可以避免把病毒傳給其他的人,如事先在家量過體溫,發現有發燒高溫時

,可以暫時待在家裡。為傳染病防疫所需特別注意的。「你自己到學校上課或到公司上 班,量體溫(自己出門前量)」,分數亦偏低,顯示台中市居民,對於先量體溫再出門的觀 念還沒有落實,尤其學校及公司人口都比較密集,在新流感流行期間承受較高的感染風 險,先行量體溫確認自己沒有發燒再出門,預防傳染病的行為實在有必要加強落實。

(30)

第三節 結果與討論

交叉表 年齡

第三題

在年齡層的描述性統計量表中,第三題「我國公布的 H1N1 新型流感病例定義中,

發燒的定義為超過 37 度。」有顯著性;第三題在本問卷中是「認知」的屬性,其中青 年的答對率是 37.7%、壯年的答對率是 50.0%、中老年的答對率是 63.6%,由此可見中 老年的認知方面因為常識充足而明顯答對率較高,相對的,青年在認知方面比較不足,

此為推行 H1N1 防疫宣導方面所更應該加強注意的。

第十題

在年齡層的敘述統計量表中,第十題「政府沒有將 H1N1 列為法定傳染病」」有顯 著性;第十題在本問卷中是「認知」屬性,其中青年的答對率為 82.2%、壯年的答對率 是 7.04%、中老年的答對率是 73.1%。由此可見青年與壯年答對率的差異距離較大,其 中壯年的答對率明顯較低,所以在認知方面比較不足,此為在推行 H1N1 防疫宣導方面 所更應該加強注意的。

交叉表 區域

北區包含北屯區、北區、中區和東區,南區包含南屯區、南區、西屯區和西區。因 為此統計量表無顯著差異,故無多加說明。

交叉表 性別

在性別的描述性統計量表中,有三題達到顯著的差異:第三題『我國公布的 H1N1 新型流感病例定義中,發燒的定義為超過 37 度。』;其中男生答對率為 50.7%、女生答 對率為 38%,相對女生在此知識的認知上較不足。

而第七題「季節性流感疫苗的保護力可持續數年,因此去年接種今年就可不必再接 種。」;其中男生答對率為 79%,女生答對率為 86.6%,以及第九題「吃豬肉會感染 H1N1

。」;其中男生答對率為 96.0%,女生答對率為 99.2。可知此兩題男女生的答對率都皆 為正向。

交叉表 學歷 第一題

H1N1 新型流感的潛伏期大約是 1-7 天最可能發病是 1-4 天,答對率第一名高中 66.1%、次要大學 63.9%、第三名是專科 61.6%,結果有顯著的差異。答錯率第名為學歷 研究所以上 60.7%,可見在這一題的知識的認知方面比較不足夠或者看法較不同。

第二題

H1N1 新型流感的傳染途徑,主要是接觸傳染和空氣傳染,答對率第一名研究所以

(31)

上 92.9%、次要是專科 88.4%、第三名為大學 86.5%,結果有明顯顯著的差異。可見學 歷越高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在一些基本的知識也較充足觀念也較正向。答錯率第一名國 中以下 41.7%可見教育程度較低的,在學校接收到一些訊息有所限制且知識也較不充足

第四題

H1N1 新型流感感染的症狀包括 :發燒、全身痠痛、腹瀉及嘔吐 ,答對率第一名 專科 91.9%、次要大學 91.6%、第三名為研究所以上 85.2%,結果有顯著的差異。答錯 率第一名為高中 21.2%、次要為國中以下 16.7%,知識的認知方面比較不足夠或者看法 較不同,有需要再加強。

交叉表 現職 第五題

在現職分類的描述性統計量表中,第三題「目前衛生署核准克流感及瑞樂沙可以 治療 H1N1。」有顯著性;第五題在本問卷中是「治療」的屬性,其中軍公教警的答對 率是 74.1%、醫護人員 42.1%、工商 61.7%、服務業 55.2%、家管 64.0%、學生 50.0%、

其他 55.0%;由此可見軍公教警的答對率明顯較高;相對的,醫護人員的答對率最低,

明顯在 H1N1 治療的部分需要多加宣導加強。

第六題

在現職分類的描述性統計量表中,第六題「對雞蛋過敏者不適合施打流感疫苗。」

有顯著性。第六題在本問卷中是「認知」的屬性,其中軍公教警的答對率是 85.2%、醫 護人員 78.9%、工商 52.5%、服務業 51.7%、家管 64.0%、學生 48.7%、其他 35.1%;由 此可見軍公教警的答對率明顯較高;相對的,職業為其他的答對率最低,明顯在 H1N1

「認知」的部分需要多加宣導加強。

第十題

在現職分類的描述性統計量表中,第十題「政府沒有將 H1N1 列為法定傳染病」有 顯著性。第十題在本問卷中是「認知」的屬性,其中軍公教警的答對率是 77.8%、醫護 人員 68.4%、工商 73.8%、服務業 76.8%、家管 56.0%、學生 84.9%、其他 85.0%;由此 可見職業為其他的答對率明顯較高;相對的,家管的答對率最低,可能因為家管比較少 接觸到社會上、政府對民間所散布一些基本的認知,可由社區發展方面讓民眾知道一些 基本的知識,所以明顯在 H1N1「認知」的部分需要多加宣導加強。

(3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Bandura(1986)認為最能引發和改變個人認知及行為的因素莫過於表現成功而體 驗的能力感及藉由楷模(models)的成功經驗和建議都可有效提升自我效能的期望。以居 住地來探討台中市居民對 H1N1 的知識並無顯著性,表示普遍的民眾具有相當的知識水 準,而民眾面對 H1N1 的看法態度整體上還算蠻正向,例如第三部分的 18 題「發現自 己疑似感染新流感時,會主動居家隔離」民眾勾選同意或非常同意較高,顯示出民眾對 於遵守傳染病防治法及相關規定的法治觀念足夠,但各衛生署或教育政府單位仍需持續 加強民眾相關傳染病的觀念。

對於先量體溫再出門的觀念還沒有落實,尤其學校及公司和公共場所人口都比較密 集,在新流感流行期間承受較高的感染風險,先行量體溫確認自己沒有發燒再出門,預 防傳染病的行為必須加以重視並盡速落實。台中市居民在進入醫院或者是公眾場所前,

常未能自行先量過體溫,此為 H1N1 之所以常於醫院和公眾場所之間互傳的主要原因,

大家忽略這小小的動作可以避免把病毒傳給其他的人,如事先在家量過體溫,發現有發 燒高溫時,可以暫時待在家裡,為傳染病防疫所需特別注意的。

整體而言,每個人的認知、看法及預防態度都會不一樣,因此,不同地區居民即使 有相似接收 H1N1 管道,卻表現出不同的面對 H1N1 態度及個人對 H1N1 的行為反應有 不同的功能及目的。

有些人覺得健康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現在疫情已沒有爆發時嚴重,但重視健康者會 持續關心 H1N1 疫情以及注意感冒情形,認為 H1N1 仍然有可能還會再來,所以必要時 也會戴口罩,因此在其衛生習慣上有持續的維持,而政府機關除了設置 H1N1 專屬網站 外,更應隨時更新資訊,以提供民眾的需求。

(33)

第二節 建議

新傳染病的出現,更是人類面臨的最嚴重威脅。在 2001 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 書中強烈地指出:「傳染病依然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對傳染病預防行為的養成 是需要從小培養、長期教育介入的,把握傳染病流行時機並進行隨機教學,並加強 H1N1 基礎知識層面和治療層面上的宣導,為使預防更為徹底,以更正確的態度來應對,政府 應多加實施相關知識的宣導,並注重健康與體育領域的健康方面教學,建議在社區或學 校發放衛教的宣導文宣可達到實質的效果。

根據本研究結果、討論與結論提出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 擴大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樣本為台中市居民,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樣本以外的居民對 於 H1N1 的知識、行為及態度,故將來在時間允許下可擴大研究對象,以提升 教育及衛生單位更具推論價值得參考資料。

(二) 更精確的研究

建議未來的研究可先取台中市某區居民,進行開放式問卷填答或深度訪談

,再將此結果整理成問卷,相信可探討到更精確的結果。

(三) 研究設計

在未來的研究設計,可加入教育與經驗變項,了解大眾從何得知 H1N1 的 資訊來源。

(四) 調查時間點精確掌握

當傳染病疫情爆發時,民眾對此疾病的看法及心理反應程度時直接反應,

民眾於日常生活上均會採取相關的預防措施,隨疫情趨緩,民眾亦漸漸淡忘此 威脅。故建議未來可掌握疫情爆發當時,進行相關研究,如此將可提高研究對 象在面對傳染病時採取預防行為之解釋力。

第三節 研究限制

由於時間及人力有限,加上經驗不足,因此研究以台中市民眾對於 H1N1 認知、態 度與行為的相關情形,無法應用其他縣市。問卷調查係採自我填答方式進行,故受試者 填答的認真程度與真實度會影響研究的結果。

(34)

資料來源:

中文部分

1.張金屏(2005):嘉義地區中等學校軍訓教官 SARS 知識、態度、預防行為與危機處理相 關因素之研究。南華大學。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2.廖怡茜(2006):世界衛生組織對禽流感的回應:非傳統安全觀研究。南華大學碩士論文。

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3.施慧琦(2007):國小高年學童禽流感預防行為及相關因小之研究-以台中市某國小為 例。亞洲大學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4.江亮碩(2007):藥品專利強制授權之研究-兼評智慧財產局「克流感」強制授權處分。世 新大學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

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010):地方政府流感大流行應變計畫。台中市 H5N1 流感防治 計畫 13-15。

6. 錢慶文1,李宜致2,李佳珂3,林陽助4,安寶儀5(陽明大學醫務管理研究所1,輔仁 大學商學研究所2,澄清綜合醫院3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系4,中國科技大學企管系5)澄清 醫護管理雜誌-從理性行動理論研究住院病人「病患安全」的態度對其認知之影響 7.周玉民、張佳琪、石雅莉、周淑政、陳昶勳(2009):因應 2009 年流感大流行第一波疫情 之國內外應變措施綜論。疫情報導 25(18):1-16

8. 黃琮瑜(2005):現行疫病防治危機管理機制之研究-台灣防 SARS 經驗與亞洲各地區之 比較。中華大學。全國碩博士論文

9.王佩卿(2005):新興傳染性疾病健康議題在原住民地區傳佈過程-以嚴重呼吸道症候群 (SARS)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論文。

英文部分

1.WHO.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7: a safer future: global public health security in the 21st century. (Accessed 2007, at http://www. who .int/whr/2007/whr07_en.pdf)

2.WHO. WHO global influenza preparedness plan. The role of WHO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national measures before and during pandemics. (Accessed May 2005, at

http://www.who.int/entity/csr/ resources/publications/influenza/GIP_2005_5Eweb.pdf) 3.WHO. Consultation on priority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before and during an influenza pandemic. (Accessed Mar 2004, at

http://www.who.int/csr/disease/avian_influenza/guidelines/pandemicconsultation/en/) 4.Bandura,A.(1986).Social foundation of thought and action: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New Jersey:Prentic-Hall,Inc.

(35)

網址部分

1.中央大學新型流感專區 請到以下網址查詢 http://www.h1n1.gov.tw/mp170.htm 2.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請到以下網址查詢 http://www.cdc.gov.tw/mp1.htm 3.流感防治網 請到以下網址查詢 http://www.h1n1.gov.tw/mp150.htm

(36)

表 4-6 基本資料

(37)

表 4-7 H1N1 知識之描述性統計量表

(38)

表 4-8 H11N1 態度之描述性統計量表

(39)

4-9 H1N1 預防行為之描述性統計量表

(40)

表 4-10 H1N1 的知識與年齡之交叉表

(41)

表 4-11 H1N1 知識與區域之交叉表

(42)

表 4-12 H1N1 知識與性別之交叉表

(43)

表 4-13 H1N1 知識與學歷之交叉表

(44)

表 4-14 H1N1 知識與職業之交叉表

(45)
(46)
(47)

數據

表 4-6  基本資料
表 4-7    H1N1 知識之描述性統計量表
表 4-8  H11N1 態度之描述性統計量表
表 4-10    H1N1 的知識與年齡之交叉表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為降低藥品安全性與有效性試驗的成本與其耗費的時間, 合併第一期

Krajcik, Czerniak, & Berger (1999) 大力倡導以「專題」為基礎,教導學生學習科 學探究的方法,這種稱之為專題導向的科學學習(Project-Based Science,

料表 專家社群 或研究對 象訪談表 研究問題

定義問題 統整資訊 概念圖【行動版】.

C7 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護理科 台中市 主任 C8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9 中山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台中市 助理教授 C10

(一)初試:採筆試方式,題目類型為選擇題,每科目題數各 50 題(每題 2 分,各題未作 答不予計分,答錯倒扣 0.6 分) 。初試成績達參加複試標準(初試科目其中

眾所周知: 有時, 某極值題或不等式 題可利用 Cauchy 不等式定理以解 (證) 之, 但其若干類似題則否。 筆者研究發現: 由 Cauchy 不等式定理入手, 將其作適當類推, 可得廣義

有考生認為閱讀能力中的長答題難以取得高分,細察原因,在於他們的答案沒有緊扣題